主管單位: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巖溶地質(zhì)研究所
雙月刊 審稿周期:1-3個月 全年訂價:¥228.00
《中國巖溶》由蔣忠誠擔任主編,創(chuàng)刊于1982年,由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主管、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巖溶地質(zhì)研究所主辦的一本地質(zhì)領域?qū)I(yè)期刊。主要刊載該領域內(nèi)的原創(chuàng)性研究論文、綜述和評論等,力求及時、準確、全面的反映該領域的政策、技術、應用市場及動態(tài)。
1.《中國巖溶》來稿要求論點明確,論據(jù)可靠,數(shù)字準確、文字精練,并保守國家機密。文稿篇幅(包括附圖及中英文摘要在內(nèi))一般不應超過6000字。中文摘要要寫成200~300字具有獨立性的報道短文,包括目的、方法、結(jié)果、結(jié)論等內(nèi)容,且以結(jié)果、結(jié)論為重點,并附關鍵詞3~8個;英文摘要可比中文摘要稍為詳細些(但需附相對應的中文,以便審改),以便于國際交流。文稿中的圖表名也需中英文對照。為方便于文章的分類和檢索,來稿還應按《中圖分類法》在關鍵詞之后標出文章的中圖分類號。
2.來稿須一式兩份,請?zhí)峁┸洷P或通過E-mail投稿,用字要規(guī)范,字跡要工整、清晰,微機打印稿行距須在5mm以上。計量一律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所用專業(yè)術語務求標準、通用;物理量符號、生物學名、地層代號、化學元素等,請用鉛筆在其旁邊標注出正斜體、大小寫、上下標及所屬文種;外文縮寫第一次出現(xiàn)時應寫明中文含義,外文全稱;外文中的中國地名,在設有專門規(guī)定的情況下,一律按漢語拼音書寫。
3.附圖要寫明圖序圖名,并放到正文的相應位置上。圖幅(包括圖名圖例及圖例說明)最大尺寸不超過160mm×260mm。插圖要求字線清晰、比例和諧、圖面整潔,分辨率不低于300線,凡涉及國界線的圖件必須繪制在地圖出版社公開出版的最新地理圖上;照片要求層次分明,分辨率不低于600線。照片較多時,要拼成16開版芯的圖版,并編好序號。所附圖件如質(zhì)量達不到出版要求,我部將請他人代清繪、植字,并酌情收取費用。
4.《中國巖溶》文責自負,嚴禁剽竊他人成果。引用他人資料、成果時,務必要注明出處。
5.參考文獻著錄只限于已公開發(fā)表的圖書及文章,未公開發(fā)表的請隨文在地腳注出。文獻著錄方式采用順序編碼制外加文獻標識代碼(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參考文獻著錄時,如果被引用的文獻的作者(編者、譯者)不超過3人時應全部寫出,否則只寫前3名,后面加“,等”或“,etal.”,外文作者或編者,姓前名后,名用縮寫且不加縮寫點。具體著錄格式如下:
(1)專著著錄格式:作者(編者).書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2)論文集中析出文獻著錄格式:作者.題名[A].編者.書名[C].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3)連續(xù)出版物析出文獻著錄格式:作者.題名[J],期刊名,年,卷(期):頁碼.
(4)譯文著錄格式:①論文集析出譯文:作者;譯者,論文譯名[A].編者.書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②連續(xù)出版物中析出的譯文:作者;譯者.論文譯名[J].期刊名,年,卷(期):頁碼.
(5)專利文獻著錄格式:申請者.題名[P].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
(6)學位論文著錄格式: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6.來稿請在篇首頁地腳處附上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籍貫、出生年月、職稱、何時何校何專業(yè)畢業(yè)、研究方向及詳細通訊地址、聯(lián)系電話等,并注明論文屬何項目,項目編號、基金資助來源和文章所屬項目成果獲獎情況及獲獎證書號,并將證書復印件一同寄給我部。為能客觀地反映作者的勞動,來稿的作者署名,請按作者對論文寫作的貢獻大小排序,不同單位的作者,請用不同的數(shù)碼標注于姓名的右上角處。
地址:廣西桂林市七星路50號
郵編:541004
主編:蔣忠誠
作者:徐中平; 周訓; 崔相飛; 拓明明; 王昕昀; 張穎
作者:朱丹尼; 鄒勝章; 周長松; 李錄娟; 謝浩
作者:郭芳芳; 梁永平; 王志恒; 申豪勇; 趙春紅
作者:王奇崗; 肖瓊; 趙海娟; 郭永麗; 汪智軍
作者:遲光耀; 邢立亭; 侯新宇; 黃林顯; 楊奕; 張文靜
作者:康小兵; 羅聲; 許模; 劉宏
作者:楊桂花; 潘曉東; 袁建飛; 鄧國仕; 唐業(yè)旗
作者:徐倩; 李陽兵; 黃娟
作者:何貝貝; 沈有信; 朱習愛; 劉志勇
作者:--
年份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被引次數(shù) | 942 | 944 | 1188 | 1217 | 1333 | 1441 | 1591 | 1454 | 1756 | 1668 |
影響因子 | 0.68 | 0.68 | 0.78 | 1.25 | 1.1 | 1.31 | 1.44 | 1.37 | 1.36 | 1.2 |
立即指數(shù) | 0.06 | 0.11 | 0.04 | 0.07 | 0.13 | 0.21 | 0.11 | 0.11 | 0.27 | 0.14 |
發(fā)文量 | 69 | 66 | 85 | 90 | 106 | 110 | 122 | 107 | 118 | 90 |
被引半衰期 | 9.31 | 9.78 | 9.7 | 8.41 | 8.85 | 8.23 | 8.42 | 7.13 | 6.65 | 5.99 |
引用半衰期 | 7.22 | 7.98 | 7.5 | 7.35 | 7.94 | 8.02 | 8.16 | 7.41 | 7.81 | 8.09 |
期刊他引率 | 0.87 | 0.83 | 0.79 | 0.74 | 0.76 | 0.76 | 0.75 | 0.82 | 0.77 | 0.77 |
平均引文率 | 20.7 | 24.7 | 25.1 | 20.5 | 24.4 | 26.6 | 28.1 | 28.7 | 31.4 | 38.5 |
主辦:中國地理學會;中國科學院國家計劃委員會地理研究所
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主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地質(zhì)學會
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主辦:中國科學院寒區(qū)旱區(qū)環(huán)境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治沙暨沙業(yè)學會;中國地理學會
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主辦: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
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主辦: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主辦: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
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主辦: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中國地理信息產(chǎn)業(yè)協(xié)會;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
北大期刊、CSCD期刊、統(tǒng)計源期刊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廣西桂林市七星路50號,郵編:5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