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藥學分析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1具體實施方案及取得的成績
1.1實施方案
1.1.1初期階段針對中藥學教學規(guī)劃和課程設置,此階段在大二下學期選拔成績優(yōu)異,對科學研究或者中藥企業(yè)生產、銷售和研發(fā)有濃厚興趣的中藥學學科在校大學生,分別組織申報河南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計劃,或組成興趣小組,于大學二年級暑假進駐到中藥學學科平臺,進行中藥學各學科門類的動手實驗能力訓練。此階段主要進行中藥學學科的科學儀器規(guī)范使用訓練、基本實驗操作、基本實驗室安全教育、規(guī)章制度的適應以及基本的科學研究思路啟蒙。此階段主要進行中藥學學科的科學儀器規(guī)范使用訓練、基本實驗操作、基本實驗室安全教育、規(guī)章制度的適應以及基本的科學研究思路啟蒙。主要考核指標為《科學實驗記錄本》、《跟師記錄本》和《小組活動記錄本》,分別詳細記錄研究日志、與導師交流情況、小組內成員間討論溝通與協(xié)作情況;熟悉科研項目的中期檢查、結題、驗收和經費合理使用等基本的常識性內容。
1.1.2中期在掌握了大部分中藥學課程和實驗的基礎上,在創(chuàng)新計劃課題組和興趣小組中篩選具有敏銳思維、動手能力強和學習優(yōu)異的在校大學生進行課題設計、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和完善研究方案,此階段貫穿大三年級,并在大三年級的暑假結束。此階段主要在課題設計中訓練學生學會使用搜索工具、數據庫、圖書資料和與導師、課題組其他成員的溝通交流。能有效的閱讀中外文專業(yè)文獻,歸納總結出課題設計方案,并能在課題的進行中分析和解決出現的問題,并學會撰寫中文論文及工作總結和課題匯報等內容,能積累一定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初步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
1.1.3科研能力培養(yǎng)階段此階段主要與畢業(yè)實習相結合,通過初中期的訓練與培育,進人此階段的學生能獨立進行一個小課題的設計、進行和完成。此階段的培養(yǎng),主要集中在課題中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如何通過閱讀文獻,尤其是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達到形成一個獨立思考和解決科研或實踐中問題的能力,并能順利的完成工作總結、匯報和結題,能獨立撰寫專業(yè)論文。
1.2取得的成績
在現有的教學運行模式下有所革新,形成一個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不僅僅是技能的傳授,更加注重應用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及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通過完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運行模式,培養(yǎng)應用型中藥學人才。
以科學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中藥學教學過程中進行互動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動手能力,任何知識只有經歷過,才會印象深刻,理解透徹,中藥學的學習也同樣,尤其中藥學是一門應用性課程,是多學科的綜合運用下整合思維和再創(chuàng)造進程[1]。教師可以在學生有新思維且不斷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驗證新思維的合理性與可行性的過程中,主動引導和啟發(fā),使學生深化理解、積極思考、靈活運用、大膽創(chuàng)新;而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思考,積極動手實踐,不懂的地方及時主動反問與質疑又可使教師吸取新思想進一步鉆研專業(yè)理論,在原來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想法來探索科研規(guī)律,提高科研水平,這是互動教學模式建立的主旨所在,即使雙方都充分的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并激發(fā)對方主觀能動性,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更深刻的理解中藥學的教學內容,逐漸產生興趣,有目的的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和方向,為以后找實踐工作及為社會服務應用打下良好基礎?;咏虒W為中藥學教學的目標實現提供一新的必要教學平臺與必要教學模式,學生主動地學習科研資源在與教師互動的環(huán)境中學會綜合運用專業(yè)知識探究解決科研的各種問題[2]。應用型中藥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是要在教學模式的合理運用和教學內容的優(yōu)良改革方面下功夫,以建立能培養(yǎng)滿足社會及企業(yè)需要的中藥學人才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
1形成以中藥學實踐應用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的教學體系
課堂講授與實踐教學齊頭并進,并且適當的加大實踐課時,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為主刻板教學模式,重視見習和實踐,保障見習和實踐效果,借鑒國外以問題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給學生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和實踐機會。同時,結合中藥學應用學人才培養(yǎng),在整體課程設計的時候,不能以所修學分多少為評判唯一標準,學生會為學分甚至選修自己不感興趣的課程,最后的教學效果不好,也耽誤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在中藥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上積極結合教學課程設置,明確劃分必修課和選修課,為學生提供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的導向,根據學生自己志向與愛好,選擇課程,保護學生的專業(yè)個性,加大實踐見習課比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及實際操作能力,尤其在課間見習和畢業(yè)實習是中藥學專業(y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關鍵,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起著不可替代作用,加強課間見習、畢業(yè)實習、社會實踐、畢業(yè)論文等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重要的是要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的,切實落實和保障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間和質量。
2滿足社會需求
傳統(tǒng)中藥學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及教育課程設置的缺陷在于重化學輕醫(yī)學,重實驗輕實踐,重技術輕人文,使中藥學專業(yè)畢業(yè)學生知識結構與中藥學實踐領域對中藥學生的需求脫節(jié),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率不高,適應能力差,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在中藥教學體系中,設置課程的教授內容不但要以中藥材體系為主,更應對中藥的應用及適應癥加強教育,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才能做到一個合格的中藥學人才,一個應用型中藥學人才,才能逐步與國內的就業(yè)機會接軌。以往我們在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及教育理念時,往往就其表面不問實質,就藥學教育而言,國外的藥學工作者體現應用型培養(yǎng),是能根據患者癥狀來選擇最合適的藥物,而國內藥學或中藥學教育則是更注重藥物的基本知識和生產,至于適不適合病人,卻一無所知;這樣造成了醫(yī)生與藥師間的完全分開,盡管最近幾年,開展了臨床藥學和臨床中藥學專業(yè)來加強醫(yī)生與藥學人才聯系,加強了制藥工程,但是現有教育體系下往往缺乏實踐,所學與所用脫節(jié);因而當今培養(yǎng)應用型中藥學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術和理論應用到實際的生產、醫(yī)療中的技能型人才,是熟練掌握社會生產或社會活動一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一線生產的技術或專業(yè)性應用型人才,其具體內涵是與時俱進的,是隨著社會及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而不是“高、大、空”的研究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既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又具有較強的理論技能,面對具體的問題能夠具體分析靈活解決,逐步過渡為研究創(chuàng)新人才。因此,我們需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yǎng)具備知識結構多樣化、較強的實踐能力、靈活應對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素質和團隊精神的應用型中藥學人才。
摘要:隨著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的迅猛發(fā)展,生物化學在深度和廣度上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其涵蓋內容越來越多。為適應生物化學教學內容的要求,生物化學教學內容和方法都在不斷改革。文章介紹了從案例引起學生興趣、重復重點內容、加強師生互動、重點章節(jié)小結、設計思維導圖、自主實驗課堂的設計與實踐到多元化考核等生物化學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一些體會。結果顯示,通過這些教學方法的改進,既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化學的興趣,促進師生交流,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改革;自主設計實驗課堂
生物化學是一門醫(yī)藥學的必修課程,是研究生命物質的化學組成、結構及生命活動過程中各種化學變化的基礎生命科學。所以生物化學課程應盡量提前,但應在有機化學課程之后,或與有機化學課并進;是病原生物學、內科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等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因此應先打下較牢固的生物化學基礎,并盡量加重生化課的分量,同時避免后繼課程相關內容的重復。生物化學以其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名詞繁多,各種代謝過程復雜繁瑣,堪稱生物學科中最抽象、最難懂的學科之一。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寓教于樂,使學生喜歡聽課,樂于參與,積極討論,學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我們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始終關注的問題。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要學會主動培養(yǎng)自己發(fā)現、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積極主動學習,在學習中發(fā)展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為此,我們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收到良好的效果。
1案例引起興趣,穿插前沿科研
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進入本科醫(yī)學院校學習的學生大多數學習被動,學習自主性差,學習方法機械、呆板,對所學知識不求甚解,知識基礎不扎實、牢固[1]。首先我們的第一堂課,就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力,增加學生的興趣,提高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一些和生活相關案例可以引起學生較大興趣,可以通過課前提問或課后留問方式引起學生注意力。如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電泳圖譜用于診斷冠心病、轉氨酶用于肝病診斷、淀粉酶用于胰腺炎診斷等的原因是什么?乙酰膽堿酯酶抑制藥可以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原因?講到DNA的二級結構模型時,可由雙螺旋模型的提出者Watson和Crick講起,設問他們由此發(fā)現獲得了什么重要科學獎項,并可以借機講一下當時諾貝爾評獎時的小插曲:因論文太短致使評委間產生分歧,最終獲獎說明了科學發(fā)現主要在于其價值而非論文長短。教學效果取決于任課教師的水平,也與任課教師的嚴格要求密切相關[2]。本課程結合最新進展,涵蓋動態(tài)與前沿知識。介紹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及歷年與生物化學發(fā)展相關的諾貝爾獎成果,適度地超越教材,查找教材以外的重大事件等必要教學資源并合理組織教學。比如我校老師研究的命運分子cNumb在原腸期胚胎中的表達情況及其基因和編碼蛋白的基本生物學特征,就是利用原位雜交技術檢測cNumb基因在原腸期雞胚中的表達情況,同時應用生物學軟件和在線平臺對cNumb基因及其編碼蛋白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3]。以及碘-淀粉法、Bernfeld法和ESP-G7速率法3種方法檢測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SAA)活性及其活性比值的差異[4],結合實驗課題讓學生對酶的特性有更好的理解。組織學生對研究熱點進行查找資料,了解基礎點,分組討論,解決教師預先給出的問題,或者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通過討論甚至爭論,學會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參加本科、研究生校內外的學術活動,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
2重復重點內容,引入PBL教學促進師生互動
選題
1.選題
選題要盡可能早些。選題早,早做準備,時間充分。
2.選題要考慮主、客觀條件只有考慮主、客觀條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長,選擇最利于發(fā)揮自己聰明才智的課題。比如,您想對"交感胺類藥物"進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學、藥理學基礎好,可從其應用方面選題,可借鑒前人研究成果,從不同側面進行研究,同樣會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學及藥物化學基礎好,可從藥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進行研究,通常藥物的基本結構決定藥物的作用,取代基因決定作用強度、副作用等。醫(yī)學領域學科很多,不一一列舉,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寫出稱心的論文來。
3.選題不要太特殊選題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寫不出好論文的。盡量避開大而復雜的題目,選比較一般的題目。比如"膽囊收縮素一胰泌素"對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這類題目有比較、有借鑒,寫起來比較容易。
4.要擺脫單純的愛好和趣味個人的愛好和趣味是選題的一個前題,但是,單純地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fā),也是不切實際的。比如你對分子生物學很感興趣,也是目前醫(yī)學界關注的問題,但就目前的實驗條件及教學計劃而暫時還很難寫出如意的論文。當然有條件可從某個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對"愛滋病研究"很有興趣,但目前國內你接觸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難的。
本草研究的特點是依托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tǒng)藥學資料進行研究,或曰是鉆故紙堆的一門學問。這樣的研究也能創(chuàng)新嗎?當然能,“溫故而知新”。本草研究中的創(chuàng)新,其成果與臨床、實驗研究有所不同,但判斷創(chuàng)新的標準大抵相同。研究領域的擴展、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角度的變換、研究深度的掘進、研究層次的提高、新史料的發(fā)掘、新理論新觀點的提出,等等,只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進行研究,發(fā)前人之未發(fā),都可以稱得上創(chuàng)新。
本文之所以提出本草研究的創(chuàng)新問題,是因為目前已經出現了研究膚淺和低水平重復的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夠全面和及時,也有的是屬于學風問題。社會上急功近利的浮躁風氣也不可避免地滲透到本草研究中來。以下擬從本草研究的幾個方面作一探討。
一、本草文獻研究
本世紀在本草文獻(準確他說是本草專著)難芯糠矯娉曬橙弧U夥矯孀鈧匾慕故潛靜蕕哪柯佳а芯俊A帷斷執(zhí)姹靜菔槁肌貳⑸兄揪取獨幸┪南拙罰約白罱靄嫻摹度幸酵際榱夏柯肌返仁?,基迸f賢瓿閃酥泄詰乇靜葑ㄖ哪柯佳У韃欏?
在本草專著的研究方面,本世紀研究得比較深入的有《神農本草經》、《新修本草》、《證類本草》、《本草綱目》、《本草品匯精要)、《植物名實圖考》等主要本草。所謂深入,是指對其成書、內容及版本都有過細的研究,尤其是近20年,這方面的進展非常迅速。過去一些研究較少的本草,在這段時間內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進展,如《紹興本草》、《履巉巖本草》、《寶慶本草折衷》、《本草原始》、《滇南本草》等。在已有研究的本草專著中,絕大多數為明以前的本草,尤其是宋代及其以前的本草研究得比較多。伴隨宋以前本草文獻研究的深入,其輯佚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渡褶r本草經輯注》所取得的巨大成功,為縷清我國本草文獻發(fā)展的源頭作出了貢獻。尚志鈞先生在宋以前本草的輯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梢哉f,由于本草學者的努力,南宋以前的亡佚本草幾乎全都有輯佚本。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許多明清稀見的本草著作也陸續(xù)影印或校點出版。正在進行中的《中國本草全書》更是志影印全部1949年以前藥學文獻。而進行中的《中華大典·醫(yī)藥衛(wèi)生典、藥學分典》如果能編輯成功,也將把古代本草文獻的主要內容分類纂集于一書,這些進展為當今發(fā)掘中藥寶庫鋪墊了道路。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在大量以探討醫(yī)藥成就為主旨的本草文獻(主要是《本草綱目》)研究論文中,有新見解的越來越少。我們不是不需要這方面的論文,60年代初期以及80年代前期,的確涌現了許多高質量的探討《本草綱目》對醫(yī)藥乃至整個古代科技的論文,但此后的有關論文數量劇增,質量卻每況愈下。輾轉抄錄、選題瑣屑、把書中反映的歷代醫(yī)藥成就全部不切實際地歸于李時珍等現象極為嚴重?!侗静菥V目》似乎成了撰寫論文以謀晉升或參加會議等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