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唐雎不辱使命朗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學生與作家的情感共鳴以語言文字為依托,因此教師只有把課上獨立閱讀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文本,引導(dǎo)學生品味文本中的語言,學生的思維才會一直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活躍著。那么,品味語言時怎樣做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并嚼出真味呢?其一,要讓學生反復(fù)誦讀文本,并圍繞能生成問題情境的“問題”展開交流。其二,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引導(dǎo)學生“咬文嚼字”,產(chǎn)生對“語”動情,對“言”生思的閱讀效果。在語言環(huán)境中品味語言的方法有:釋義法、替換法、模擬法、刪減法、組詞法、換位法。
關(guān)鍵詞:思維;活躍;誦讀;品味;釋義法;替換法;模擬法;刪減法;組詞法;換位法
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不僅是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之一,更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所不能缺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離開讀書、品味語言是不行的。學生與作家的情感共鳴以語言文字為依托,因此教師只有把課上獨立閱讀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閱讀文本,引導(dǎo)學生品味語言文字,學生的思維才會一直在品讀文本的過程中活躍著。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才會在自由、探索的學習氛圍中得到鍛煉和指導(dǎo)。品味語言是為了更好地感知語言、運用語言和發(fā)展語言,是一種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也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活動,更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保障。那么,品味語言時怎樣做才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并嚼出真味呢?
一、要讓學生反復(fù)誦讀文本,并圍繞能生成問題情境的“問題”展開交流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理解思考的基礎(chǔ),是品味語言的最基本方法。教學過程中誦讀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范讀課文,教師范讀課文時身臨其境地走進文本,進入作品的情境之中,聲情并茂地朗讀,能把學生帶入情境,引起學生內(nèi)心的共鳴。之后,要給學生自己朗讀課文的時間,因為語感的形成要靠自己的語言實踐,反復(fù)誦讀可以獲得具體感性的領(lǐng)悟。良好的語感有利于語意的理解,反復(fù)地誦讀可以獲得屬于自己的獨到見解。通過誦讀感悟語言的含義,體味語言的節(jié)奏、韻味,理解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乃至于感知課文中的形象,領(lǐng)悟文章的風格特點,讓沉寂的文字在學生反復(fù)的誦讀中活躍起來,與學生的思維相碰撞,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自得的美感。
誦讀是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的前提。指導(dǎo)學生讀書,教師先要設(shè)置一個提綱挈領(lǐng)的中心問題。這個中心問題就像一位向?qū)?,引領(lǐng)學生自由而又有目的地徜徉于文本之中,學生就會在反復(fù)朗讀中體會到文本的意境,達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的境界。例如,在教《世間最美的墳?zāi)埂窌r就可以從題目切入,讓學生在誦讀課文時思考:為什么托爾斯泰的墳?zāi)故鞘篱g“最美的”?學生在閱讀中就會將目光落到文章的核心上,圍繞墳?zāi)沟摹巴庠诿馈焙汀叭烁衩馈眮碣p析文章,他們的思維就有了明確的目的,而不至于因教師的過度放任而漫無目的地思考,以至于降低課堂效率。閱讀教學只有圍繞能生成問題情境的“問題”展開交流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對話,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搜集并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
二、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引導(dǎo)學生品味語言,產(chǎn)生對“語”動情,對“言”生思的閱讀效果
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批文而入情。”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引導(dǎo)學生品味語言,產(chǎn)生對“語”動情,對“言”生思的閱讀效果,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wù),也是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的依據(jù)。引導(dǎo)學生分析文本時,應(yīng)著重注意動詞、形容詞等的推敲,精當修辭手法的賞析,特殊句式表達效果的體驗。閱讀時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品味這些內(nèi)容,就會深刻的領(lǐng)會語意的內(nèi)涵和作者的匠心,就會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產(chǎn)生對“語”動情,對“言”生思的閱讀效果。學生的思維也就活躍起來了,從而達到“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界。在語言環(huán)境中品味語言的方法有:
1.釋義法。就是引導(dǎo)學生體會字詞的意思,從中體會出它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例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時,我就從“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一句中的“易”字突破,引導(dǎo)學生了解字義,“易”是交換的意思,應(yīng)是公平的。你們結(jié)合全文思考,秦王用“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做法公平嗎?學生在閱讀中,找到了秦王的語言描寫,結(jié)合“其”、“輕”兩個詞語的意思,體會秦王說話的語氣:“安陵君其許寡人!”和下文的“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歟?”最后得出了秦王虛偽、狡詐、霸道的性格特點。
2.替換法。就是用同義或反義的詞語替換原文句中的詞語,或改換原句,然后比較兩者表達效果的差異。例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時,我在講解秦王和安陵君的對話時,想起了韓愈和賈島關(guān)于“推敲”的典故,就將安陵君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边@種語氣換成《護鐘》一文中朱老鞏的語氣“這哪里是易安陵,這存心是要霸占安陵,就是拼了我這罐子血,也要守護安陵!”學生就在替換中閱讀比較,體會出了安陵君謹慎小心、善于辭令、處理事情審時度勢、懂得權(quán)宜的性格特點。
3.模擬法。就是模擬文中的語言、動作等體會語言的內(nèi)蘊。例如,在教《唐雎不辱使命》時讓學生表演唐雎的“挺劍而起”和秦王的“長跪而謝之”兩個動作,學生很容易體會出唐雎的英勇和秦王的色厲內(nèi)荏。從而準確地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點。
4.刪減法。就是將原來的修飾限制成分刪掉,并把刪減后的文字與原文進行比較,以體會課文語言的精妙之處。例如,在教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時,我范讀課文時故意都丟“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和“淺淺的”這些形容詞,從而引起學生對這些詞語的注意,在反復(fù)朗讀比較中體會出這些詞語起到“以小襯大”的表達效果,以有限的空間襯托作者無限深厚的鄉(xiāng)愁。
5.組詞法。就是將原來的修飾限制成分,通過組詞來體會其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例如,在教牛漢的《根》這篇課文時,引導(dǎo)學生將詩中的“我是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長”一句中的“默默”一詞組成“默默無聞”,學生就從中自然地體會出“根”甘于奉獻的精神了。
6.換位法。就是將原文中的詞、句的語序移動,從兩者的差異中體會語句表達效果的異同。例如,教何其芳的《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時,為引導(dǎo)學生理解“輕輕地從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憂傷”這句詩歌中,新生活中的一切,都如春風拂過,給作者帶來了希望。我就將“輕輕地”移到了“從我琴弦上”的后面,在反復(fù)朗讀、比較中學生體會出了“輕輕地”這一詞語的表達效果:放在前面表示強調(diào),與上一節(jié)“不管它像一陣微風、或者一片陽光”這些美好的事物相承接,說明新生活給作者帶來的影響是悄無聲息的,就“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一樣。
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對教師備課,駕馭課堂的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備課要細,要先于學生,讀出文本的意境,品讀文章的語言,將教材吃透。當教師的心靈走進文本后,他就會擁有對文本的一些獨特的理解和體驗,就能自覺保護學生的思維。備課時還要備學生,教學環(huán)節(jié)要依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狀況、理解水平來設(shè)計;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要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dǎo)在品讀文章的過程中探索性的學習。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教學時的引導(dǎo)語上,面對教學中學生的突發(fā)想法,教師的引導(dǎo)既要因勢利導(dǎo)授之以法,又要旁征博引啟之以思;對學生的評價應(yīng)該站在真理的高度,實事求是的評價學生的發(fā)言。這樣才能激勵學生在課上積極參與教學,又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參考文獻:
何謂"句讀"?古人寫文章是不斷句也不標點的,后人閱讀時,常在一句末尾用"。"斷開,叫"句";在語意未完需要停頓的地方用"、"斷開,叫"讀"。這就是古人說的"句讀",也就是我們講的"斷句標點"。
近兩年,中考語文在考查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方面,除了考查學生理解實詞、虛詞,翻譯句子,理解文意四個基本題型外,又新增了對誦讀能力的考查這一題型,即"斷句標點"。斷句標點已納入考綱,走進我們的視野。因此如何開展"句讀"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研究的課題。
筆者認為開展"句讀"教學首先應(yīng)當克服畏難情緒。我們承認給文言文斷句標點,必須積累和掌握相當數(shù)量的文言實詞和虛詞,了解文言詞匯、句法,具備一定的古代文化、歷史和文學常識。但我們不能因此產(chǎn)生畏難情緒,乃至放棄。"斷句標點"是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是我們傳承中華文化的必修課??朔冯y情緒,腳踏實地的工作,是搞好文言文"句讀"教學的前提。
其次要善于從教學實踐中找尋規(guī)律。由"句讀"一詞的涵義可知:研究"句讀",必須觀察研究句首,句末和句中的遣詞造句規(guī)律。這是我們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規(guī)律在哪里呢?筆者依據(jù)自己的教學體會,把它們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1 根據(jù)虛詞的位置斷句標點。
(1) 用在句首的發(fā)語詞,謙敬詞,反詰,揣度等副詞。
例如: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zhàn)》)
2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出師表》)
3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公輸》)
4豈直五百里哉?(《唐睢不辱使命》)
5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例1中的"夫"發(fā)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例2中的"愚"表謙下,相當于"我"。例3中句首"子",古時對男子的尊稱,相當于"先生"、"您"。例4中的"豈"表反詰,有"難道"之意。例5中前一個"其"同"豈",表疑問反詰,有"難道"之意;后一個"其"表揣度語氣,有"大概"之意。
(2) 用在句末的語氣詞
例如: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
2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五柳先生傳》)
3南方有鳥,其名為,子知之乎?(《惠子相梁》)
4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唐睢不辱使命》)
5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惠子相梁》)
6善哉。吾請無攻宋矣。(《公輸》)
例1中的"也",句末語氣詞,表判斷。例2中的"歟",句末語氣詞,表疑問。例3中的"乎",句末語氣詞,表疑問。例4中的"哉",句末語氣詞,表疑問。例5中的"邪"句末語氣詞,表疑問。例6中的"矣",句末語氣詞,表祈使。
從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用在句首的副詞和用在句末的語氣詞,確定了句子的語氣語調(diào),了解了不同的語氣,標號就易如反掌了。值得一提的是句首的副詞不能以字解字,否則我們在句意理解上就會鬧笑話。
2. 根據(jù)文言句式斷句標點
例如:1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2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3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例1的"者"表提頓,"也"表判斷,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句式,當然也有直接用"也"字表判斷的。例2的"焉",疑問代詞,相當"哪里"。在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因而它既是疑問句又是省略句,例3是個被動句,此句雖無表被動的介詞和結(jié)構(gòu),但主語"帝"是被動者,這是一種意念上的被動。熟煉掌握不同句式的特點,對我們斷句標點也是不無裨益的。
3. 根據(jù)修辭方法斷句標點
例如: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例1和例2均采用了排比修辭格。排比要求結(jié)構(gòu)對稱。了解排比的結(jié)構(gòu)特點,劃分節(jié)奏就會得心應(yīng)手,不會出太大偏差。
4. 根據(jù)專有名詞斷句標點
古漢語中,有很多特定的專有名詞,平時我們要留心觀察,擅長積累。
例如: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
2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ā短砌虏蝗枋姑罚?/p>
3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4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此皆良實。(《出師表》)
例1中的"孤",古代王侯自稱。例2中的"寡人"封建君主自稱,它們屬于表示人稱的專有名詞。例3中的"慶歷",宋仁宗趙禎的年號,是表時間的專有名詞。例4中的"侍中"、"侍郎"表示古代的官職名稱。
5. 根據(jù)"曰"字斷句標點
例如:1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記》)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第五章)
例1中的"曰"可直譯為"叫做",朗讀時不需停頓。例2中的"曰"可直譯為"說",標點斷句與現(xiàn)代漢語中的"說"用法相同。"曰"字是斷句的標志,把握標志,才能正確斷句標點。
關(guān)鍵詞:古詩文 創(chuàng)新 學習興趣
一、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
《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初中學生古詩文閱讀提出的具體目標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弊鳛槌踔姓Z文教師,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打破以往固定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教學新法。
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朱光潛說:“詩人的本領(lǐng)就在于見出常人所不能見,讀詩的用處就在隨著詩人所指點的方向,見出我們所不能見,這就是說,覺到我們素認為平凡的實在新鮮有趣?!眰鹘y(tǒng)的文言文講法,老師先介紹背景,然后逐句、逐段地翻譯,接著概括段意,歸納中心思想、寫作特色等。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感覺索然無味,昏昏欲睡,全然沒有興趣。因此語文老師一定要給予學生主動學習的權(quán)利,采用有效的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多鼓勵學生,師生間建立民主和諧的關(guān)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納入語文課堂教學體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那么,如何在古詩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在具體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探討了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良方:
1.精心設(shè)計課堂活動
(1)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古詩文的創(chuàng)作年代離我們很久遠,要讓學生走進作者當時的社會生活,就有必要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以往講古詩文,都是老師介紹背景,其實這樣做學生印象不深。我在講《孫權(quán)勸學》時,就讓學生自己動手查找資料,上講臺講這篇文章的背景,來導(dǎo)入新課。即呂蒙是吳國名將,深得孫權(quán)器重,但文化知識不多,缺少謀略,只是一介武夫。孫權(quán)愛惜人才,勸他學習。這樣,學生還更多地知道了與之相關(guān)的三國故事,即呂蒙學有所成后,巧計從蜀漢手中奪回了荊州,還致使關(guān)羽敗走麥城抱撼而逝等。這樣,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效果很好。
(2)誦讀美文。誦讀是進入詩的意境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過教師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范讀或名家錄音范讀激起學生的朗讀意愿,通過領(lǐng)讀、齊讀、輪讀、自由讀、配樂讀、分組讀、個別讀、交叉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就會很容易把學生帶到古詩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古詩文的韻味。如教《木蘭詩》時,學生見詩作很長,都皺起了眉頭,感覺很難背。我讓男女生交叉讀,分組賽讀、賽背,不斷鼓勵、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學生的背誦速度大大提高了。
(3)音樂提高背誦。在教學過程中,嘗試配樂授課,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課堂情境,將文學的情感美、藝術(shù)美與音樂美的意境結(jié)合起來,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授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時,配上二胡名曲《陽關(guān)三疊》,學生的思緒很快就被帶入歌曲凄惻悱惻的境界中,朋友之間那種依依惜別之情似樂曲一樣縈回在學生腦海中,學生饒有興趣地聽著,不久,一曲完畢,有部分同學整首詩也會背了。
(4)繪畫體味意境。講古詩詞引導(dǎo)學生在把握詩意后,可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并用筆畫下來。如教《天凈沙?秋思》,讓學生把“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的背景發(fā)揮想象,畫下來,并展示自己的作品。這樣學生更深刻地把握了意境,體會了游子的斷腸之思。
(5)多媒體激趣。多媒體借助圖、文、聲、像的綜合運用,展示了一幅立體的全方位的視聽形象,成為古詩文閱讀與教學的翅膀和動力。如教《觀滄?!?,引進多媒體教學,熒屏上出現(xiàn)蒼茫的大海、黑聳的礁石、低飛的海鳥;音響里出現(xiàn)低沉的海潮聲、渾厚男中音的吟誦聲,將學生一下子帶到了激越澎湃的大海邊,似乎也感受到了勒馬碣石山的曹操豪邁博大的胸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6)課本劇、辯論形式等。教《唐雎不辱使命》,我指導(dǎo)學生把課文編成課本劇上臺表演,讓學生制作簡單的小道具。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通過表演,把秦王的盛氣凌人、陰險狡詐、外強中干、先倨后恭和唐雎的勇敢沉著、不卑不亢、正義凜然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很深。
2.課外活動異彩紛呈
中考文言文閱讀試題的材料范圍大多是名家名篇,考點主要有實詞、虛詞、文言句式、重要語句的翻譯和對文段的理解、分析。
1.準確認讀、理解文中生難字詞。所謂生難字詞,對初中生來講,是指流傳至今,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仍在使用的通假字、異讀字以及多音多義字。
2.正確劃分朗讀節(jié)奏并斷句。一般情況下,句首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停頓,主謂之間要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停頓。
3.理解常見實詞的語境義。考查的對象常常是文中起關(guān)鍵作用的實詞。
4.根據(jù)語境理解文中某些常見虛詞的用法。常用文言虛詞有“之”“其”“于”“而”“為”“何”“以”“乃”“乎”“焉”等,對其用法,要結(jié)合語境,依據(jù)例句,進行歸類,日積月累,準確把握。
5.理解并翻譯文中的重要句子。文章中的中心句、關(guān)鍵句、名句警句、精彩的描寫句、抒情句、議論句以及某些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等)、省略句等,是命題考查的重點。對于文言句子的翻譯,必須堅持直譯和“信、達、雅”的原則。所謂直譯,就是根據(jù)字面意思,把每個字、詞用現(xiàn)代漢語把它的意思表達出來,注意字字落實,對關(guān)鍵詞語決不能含糊。所謂信,就是要準確無誤;所謂達,就是要通順流暢;所謂雅,就是要語言優(yōu)美。
6.歸納文章內(nèi)容要點。即考查考生是否從整體上讀懂了文章,是否能夠在概括語段內(nèi)容、分析語段結(jié)構(gòu)及其在原文中的地位作用等的基礎(chǔ)上,對文章內(nèi)容要點進行準確歸納。
7.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夠作出評判。即評析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感悟文中人物及事件的特點、意義,并聯(lián)系實際談文章對自己的啟發(fā)及其現(xiàn)實意義。
8.理解選文的寫作特色,進行簡單的鑒賞分析??忌仨殢倪x文出發(fā),在理解文意、整體感知、分析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從其遣詞造句、語言表達、修辭運用、謀篇布局等方面去進行審視,才能作出合理的答案。
【新題預(yù)測】
(一)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節(jié)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下列各項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B.才美不外見
C.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D.入則無法家拂士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
(3)必先苦其心志( )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過然后能改。
4.文章在論述“艱難困苦的生活能夠使人磨礪成才”和“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能夠?qū)е聹缤觥眱蓚€觀點時,分別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5.孟子認為一個國家避免滅亡的關(guān)鍵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
(二)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節(jié)選自《岳陽樓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一碧萬頃( )
(2)而或長煙一空( )
(3)或異二者之為( )
(4)不以物喜( )
(5)至若春和景明( )
2.與“而或長煙一空”中的“或”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或異二者之為B.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C.或王命急宣D.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4.指出下列句子分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
(2)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
(3)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5.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
(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
(2)微斯人,吾誰與歸?( )
6.在作者看來,“古仁人”有怎樣的胸襟和抱負呢?(用原文回答)請說說你對“古仁人”的胸襟和抱負的看法。
(三)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殺之?!?/p>
公輸盤不說。
子墨子曰:“請獻十金。”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p>
公輸盤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p>
子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
公輸盤曰:“諾。”
(節(jié)選自《公輸》)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公輸盤不說( )
(2)吾義固不殺人( )
(3)吾從北方聞子為梯( )
(4)然,胡不已乎( )
2.下面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愿借子殺之 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B.乃不知有漢 乃可攻也
C.知而不爭 人不知而不慍
D.將以攻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指出下列句式的特點。
(1)將以攻宋( )
(2)宋何罪之有( )
(3)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
(4)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2)胡不見我于王?
5.說說選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何特點,并概括大意。
(四)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fù)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标惿婺肆橥酰枮閺埑?。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yīng)陳涉。
(節(jié)選自《陳涉世家》)
1.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2.解釋下列文言句中加點的詞語。
(1)收而攻蘄( )
(2)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
(3)比至陳( )
(4)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
(5)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
(6)諸郡縣苦秦吏者( )
3.下面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陳勝自立為將軍
B.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C.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D.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
5.從三老、豪杰擁戴陳勝的話中,分析陳勝為王的原因。
(五)粵令悅諛
粵西有令性悅諛,每布一政,群下交口贊譽,令乃歡。一隸欲阿其意,故從旁與人偶語曰:“凡居民上者,咸喜人諛,惟阿主不然,視人譽篾如也。”其令耳之,亟召吏前,撫膺高蹈,加賞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昵之有加。
(摘自《應(yīng)諧錄》)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粵西有令性悅諛( )
(2)令乃歡( )
(3)故從旁與人偶語( )
(4)凡居民上者( )
2.將下列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群下交口贊譽。
(2)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
3.這個故事在寫法上有何特點?讀了以后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六)繁文之人
繁文①之人,人之杰也。有根株②于下,有榮葉于上;有實核于內(nèi),有皮殼于外。文墨辭說③,士之榮與皮殼也。實誠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內(nèi)表里,自相副稱。意奮而筆縱④,故文見而實露。人之有文也,猶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體;茍有文無實,是則五色之禽,毛妄生也。
(選自王充《論衡?超奇篇》)
注釋:
①繁文:內(nèi)容豐富又有文采的文章。②株:原指露出地面的樹根。這里作動詞,扎根。③文墨辭說:指文章、著述。④意奮而筆縱:意奮,精神振奮;筆縱,文筆流暢。
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字。
①人之杰也( )
②有根株于下( )
③實誠在胸臆( )
④自相副稱( )
2.下面句中的“之”字與其他幾項意思不同的項是( )
①繁文之人②人之有文也
③人之杰也④士之榮與皮殼也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實誠在胸臆,文墨著竹帛。
②人之有文也,猶禽之有毛也。
③茍有文無實,是則五色之禽,毛妄生也。
4.選文主要針對什么說的?請具體分析其寫作特色。
(七)
【甲】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
(節(jié)選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得八城,移兵而攻齊。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zhàn)勝,起而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zhí)?!标愝F曰:“異貴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p>
陳軫曰:“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賜其舍人一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蝗松呦瘸?,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zhàn)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闭殃栆詾槿唬廛姸?。
(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以頭搶地耳( )
(2)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
(3)長跪而謝之曰( )
(4)今君相楚而攻魏( )
(5)徒以有先生也( )
(6)天下縞素( )
(7)公以是為名足矣( )
2.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吾能為之足
B.以頭搶地耳公以是為名足矣
C.長跪而謝之曰移兵而攻齊
D.此庸夫之怒也其官爵何也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4)昭陽以為然,解軍而去。
4.唐雎以“士之怒”回應(yīng)秦王的“天子之怒”,陳軫以“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設(shè)喻來說服昭陽,這分別表現(xiàn)了唐雎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和陳軫怎樣的性格特征?
5.陳軫采用比喻說理的方法說服了昭陽,請將他所說的故事用一個成語來概括。
6.甲文和乙文最后分別寫到“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昭陽以為然,解軍而去”,手法一樣嗎?對表現(xiàn)唐雎和昭陽分別有何作用?
(八)
【甲】①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p>
(選自《三峽》)
【乙】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②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選自《與朱元思書》)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略無闕處( ) ②任意東西( )
③或王命急宣( ) ④飛漱其間( )
⑤風煙俱凈( ) ⑥窺谷忘反( )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3.讀了甲文第②段和乙文第③段的內(nèi)容,你會自然地聯(lián)想到李白的哪一首詩呢?請把這首詩寫出來。
4.讀罷兩篇選文,請你說說兩位作者是怎樣描寫三峽和富春江美景的?
關(guān)鍵詞:文言文教學;自主學習;綜合比較;語言能力
時間如白駒過隙,又一個學期結(jié)束了,靜心回念自己在這學期走過的教學路程如花開花落,有欣喜亦有失意,面對這些,我想就文言文教學說一說自己的做法。
文言文的教與學是相輔而行的,語文大師葉圣陶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學也應(yīng)該“授人以漁”,教給方法,訓(xùn)練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
一、指導(dǎo)自主學習
首先,定向,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wù),例如,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這樣的故事性較強的文言文作品時,我鼓勵學生根據(jù)注釋先去自主閱讀,讓學生憑興趣主動、獨立地學習,關(guān)注文章內(nèi)容,獲取信息,不求統(tǒng)解、甚解,力求從整體上理解全文。其次,質(zhì)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方面提出問題。再次是合作,這一步是在前一步的基礎(chǔ)上翻譯課文,我采用靈活自由的方式進行。如結(jié)成四人小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同學點評、更正或補充。這樣涉及面廣,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也可按照事先編好的組別,按次序輪換,完成課文的翻譯。其間,加以評價,肯定譯的好的地方,明確需校正和補充的地方。
二、教會綜合比較
教學文言文難,表現(xiàn)在諸多方面,如實詞方面,有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
同義詞的比較。例如“視”是近看,《曹劌論戰(zhàn)》中有“吾視其輒亂”,“視”是“遠看”,現(xiàn)代文還常說“近視眼”“望遠鏡”通過同義詞的比較,可以讓學生學會區(qū)別詞義,從而確切掌握詞義。
古今詞義的比較。古今詞義的差別一般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古今形同但詞義不同:如《石壕吏》中講“出入無完裙”。這個“完”作“完整”講,跟現(xiàn)代漢語的“完結(jié)”的“完”(結(jié)束)詞義不同。第二,古今詞形式相同詞義也好像一樣,其實并不相同,如《孫權(quán)勸學》中的“勸學”,應(yīng)當作“鼓勵學習”講,現(xiàn)代漢語的“勸”作“勸告”,“勸阻”講。當然,古今詞義也并非一刀切,要看有無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一方面,不少常用的文言實詞有很強的生命力,必須保留在現(xiàn)代漢語里;另一方面現(xiàn)代普通話又常常采用一些歷史性的或陳舊的詞作為語素或構(gòu)成熟語的一個詞。如“完”在“完全”、“完美”、“完好”、“完璧歸趙”、“完美無缺”等詞中仍作“完整”講,這對教學文言課文有很大幫助。
程度的比較?!读H藺相如列傳》中有“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得罪”是“獲罪”(詞組),程度重;現(xiàn)代漢語說“得罪你了”,“得罪”(詞)只是“抱歉”的意思,程度較輕。
文言文的虛詞教學是一個難點,教學時也需要幫助學生進行比較,找出規(guī)律,促其牢固掌握。
如:虛詞“之”,在“陳勝佐之,并殺兩尉”中是“他”的意思,在“吾欲之南?!敝惺恰暗健钡囊馑?,在“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中是“的”的意思。
另外,在文言文教學中,還應(yīng)了解一些相關(guān)的文言句式的特點。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并不是指現(xiàn)代漢語常見的句型,文言文還有一套獨特的句式,這也需要我們對這些句式進行綜合比較,理解其結(jié)構(gòu),準確譯出內(nèi)容。
三、訓(xùn)練語感能力
我們學習文言文不只知道一些詞句的差異,并會翻譯,我們學習文言文還要完成《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目標,為此,學習文言文就必須注重積累、感悟和熏陶,重視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
1.反復(fù)誦讀
誦讀是文言文語感教學的重要方法,是整體感知語言的有效途徑。停頓、重音的準確處理,語速、語調(diào)的準確把握均可喚起想象,引起共鳴。學生口與耳會,眼與心謀,整體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通過誦讀整篇文章記熟了,其中實詞的意義、虛詞的用法記住了,古人說話、寫文章的語氣、語調(diào)、方式、方法也就品出來了。誦讀越多,越能觸類旁通。錢理群教授曾經(jīng)說過:“文學的教育,有時聲音極其重要,這聲音是對生命的一種觸動。文學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笨梢?,誦讀對于語文教學十分重要。誦讀的初始階段要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進行,可以就某一段或整篇進行誦讀,把文言文的字、詞、句的組合與現(xiàn)代漢語結(jié)合起來,通過反復(fù)誦讀,增強其語感,獲得初步的感性知識。
2 品味語言
品味主要是指用比較揣摩的方法對語言材料的意蘊和妙處進行語感分析。品味是深入語言內(nèi)部,感受語言神韻的必由之路。文言文的詞、句、段都可以進入品味的范疇。(1)品味“詞”。學習《小石潭記》中的“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如果從學習文言文知識的角度,我會重點講“清”的詞義,然而從品味語言的角度,我則應(yīng)重點品評“清”的豐富內(nèi)涵。柳宗元一再遭貶,心情抑郁,看到如此幽深冷寂的環(huán)境能不聯(lián)想到自己的處境嗎?這“清”既是環(huán)境的特點,也是作者內(nèi)心的寫照。這樣品味,就能入情入理,深入到語言的內(nèi)部,學生的所得也才是深層次的。(2)品味“句”。學習《唐雎不辱使命》,唐雎聽了秦王的威脅后,對秦王說:“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碧砌聻榱藝依?,不惜以死相拼,義正詞嚴,凜然不可侵犯的高大形象躍然紙上。(3)品味“段”《小石潭記》的第二段,“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往來翕忽”等,表面上寫魚,細細品味這一段,又可感悟到處處體現(xiàn)了水的清澈。
3.背誦積累
文言文的積累主要是通過背誦來實現(xiàn)的。為此,我們需要增加學生對文言文的背誦量。背的方法很多但要講究科學,首先,要口熟。其次,要利用支撐點,就是在理解大意的基礎(chǔ)上記準若干昭示文意的關(guān)鍵語句,包括名句、佳句以及連接上下文的語句,用它們作為支撐點將全篇(段)貫穿起來。第三,要掌握文章的思路,即努力探索作者為文之用心,特別要弄清楚文中各個層次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以及作者行文的一些特點。我還教給學生一些背誦的技巧,如古人行文時常用的結(jié)構(gòu)修辭法和駢文、韻文等的特點來幫助記憶。文言文教學課堂上常進行這樣的朗讀背誦訓(xùn)練,日久天長,必能培養(yǎng)出學生對文言文敏銳而強烈的感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