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時空彎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相對論和量子論是二十世紀人類認識自然的兩個最偉大的科學成果。
在“等效原理”和“廣義相對性原理”的假定基礎上,愛因斯坦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這是一個關于引力場的理論,它表明,無能量存在的真空是平直的,是一種三維的歐氏空間,但當真空具有能量時,真空即發(fā)生彎曲變形,此時的真空就不再是平直的歐氏空間,而是彎曲的黎曼空間,歐式幾何不再適用,而應代之以黎曼幾何。
廣義相對論用幾何化的方法描述引力場基本是成功的,基本揭示了引力場的幾何本質。
但是我認為,將物理性質的引力場進行這種抽象的數(shù)學幾何化的做法,是不能令人滿意的。除此之外,廣義相對論還有其他缺陷。
一、廣義相對論的缺陷
1、廣義相對論“奇點”的存在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為:
這個方程是高度非線性的,一般不能嚴格求解。只有在對時空度規(guī)附加一些對稱性或其他要求下,使方程大大簡化,才有可能求出一些嚴格解。
在引力場球對稱的假定下,可以得到方程的史瓦西解:
顯然,度規(guī)在r=2MG/c2和r=0處奇異(趨于無窮大)。但是,r=2MG/c2處的奇異是由于坐標系帶來的,可以通過適當?shù)淖鴺讼底儞Q來避免。r=0處的奇點是本質的。在奇點上,時空曲率和物質密度都趨于無窮大,時空流形達到盡頭。不僅在宇宙模型中起始的奇點是這樣,在星體中引力坍縮終止的奇點也是這樣。在奇點處,“一切科學預見都失去了效果”,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無窮大的出現(xiàn)顯然是廣義相對論的重大缺陷。
另外,對于廣義相對論的數(shù)學形式復雜性,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波恩說:“它的形式復雜得可怕”。
2、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不相容
量子理論是非常完備的科學理論,而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彼此間并不相容。
1920年,韋爾提出了一個將電磁場和引力場聯(lián)系起來的電磁場幾何化的理論,他的基本想法是:把電磁場與空間的局部度規(guī)不變性聯(lián)系起來。韋爾的理論不僅沒有得到學術界的認可,而且也與實驗結果不符。之后,瑞尼契、惠勒、米斯納等人也作了很多將電磁場幾何化的嘗試,都沒有獲得成功。
人們也曾試圖將引力場進行量子化,并從中尋求引力場與電磁場的本質聯(lián)系,企圖用量子論的方法實現(xiàn)引力場與電磁場的統(tǒng)一。電磁場的場量子是光子,類似地人們欲將量子化的引力場的場量子稱為引力子。但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引力場的量子化嘗試連連失敗。
二、對萬有引力定律的改造
顯然,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是有缺陷的,我們認為該定律是一個正確定律極好的近似。為了便于進行類比,我們來看一個電磁學現(xiàn)象:
在一個范圍內,同時有一個恒定的電場和磁場(磁感應強度為B),其中,電場由帶電量為-Q(場源)的均勻球體產生。距離球心r處,有一靜止檢驗點電荷,帶電量為+q(q<<Q),其對場源的影響可忽略不計。則點電荷不受磁場的作用,F(xiàn)c=0;所受電場力(庫侖力)為有心力,大小為:
Fe=Qq/4πεr2……(1)
如果點電荷以速度v運動,則所受電場力仍滿足(1)式,同時,它還要受到磁場力(洛侖滋力)的作用,大小為:
Fc=Bqvsinθ……(2)
θ為B與v的夾角,洛侖滋力Fc不是有心力,其方向恒與速度v的方向垂直,由左手定則確定??芍?,洛侖滋力Fc對點電荷不做功。
萬有引力F1=(GMm/r2)與(1)式很相似,因此,我們假定,在萬有引力場中運動的物體,除受引力F1之外,同時受到另一個類似洛侖滋力力(暫稱為附加力)F2的作用,F(xiàn)2是速度v的函數(shù),其方向恒與速度v的方向垂直,在v與r構成的平面(密切面)之內,指向曲率中心一方,大小為:
F2=(GMmv2/r2c2)
由此得到萬有引力的精確表達式為:
F=(GMm/r2)[1+(v2/c2)]
=(GMm/r2)+(GMmv2/r2c2)……(3)
其中,c為真空中的光速,m為物體的運動質量。
m=m0/[1-(v2/c2)]1/2
我們稱第一項(GMm/r2)為愛因斯坦引力,第二項(GMmv2/r2c2)為附加力。
至此,我們已經(jīng)完成了對萬有引力定律的改造,下面對新理論進行檢驗。
三、對新理論的檢驗
我認為,在考慮“引力場”和“變速運動”的情況下,時空仍然是平直的。
1、太陽光譜線“紅移”
根據(jù)改造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光的波粒二象性,就可以得到太陽光譜線“紅移”的結果。
當光子從太陽(r0=R)運動到地球(r=∞)時,對于速度為c的光子,太陽的愛因斯坦引力f1對光子作負功,地球的愛因斯坦引力F1對光子作正功,太陽、地球附加力(F2)對光子不作功。f1引起光子的能量變化為:
ΔE1=-∫f1dr=-GMm∫(1/r2)dr(光子的質量m變化很小,故可提到積分號外)
以太陽為參照系,當光子從太陽(r=R)運動到地球(r=∞)時,將r從r=R到r=∞積分得:
ΔE1=-GMm/R
光子的能量E=mc2=hν,ΔE1=hΔν=-GMm/R
Δν=-GMm/hR
F1引起光子的能量變化為:
ΔE2=∫F1dr=-GM’m∫(1/r2)dr
=-(GM’m/r)+C’
以地球為參照系,當光子從太陽(r=∞)運動到地球(r=R’)時,
ΔE2=GM’m/R’
ΔE2=hΔν’=-GM’m/R’
Δν’=-GMm’/hR’
光子的能量總變化為:
ΔE=ΔE1+ΔE2
=-GMm/R+GM’m/R’
=Gm[(M’/R’)-(M/R)]
相對而言,地球的引力比太陽的引力小很多,地球的質量與半徑的比值(M’/R’),比太陽的質量與半徑的比值(M/R)小4個數(shù)量級,故對光子能量總變化的主要貢獻來自太陽的引力,ΔE≈ΔE1,Δν=-GMm/hR
而E=hν0,ν0=E/h=mc2/h
Δν/ν0=-GM/Rc2=-2.12x10-6
負號表示光從太陽運動到地球頻率變小。這就是太陽光譜線“紅移”的理論值。實際觀測結果為-2.12x10-6。
對天狼星伴星光線的引力紅移,理論值為:
Δν/ν0=28x10-5
1971年,格林斯坦(J.L.Greenstein)利用衍射技術,得到實際觀測結果為:(30+5)x10-5。
我們必須注意,雖然新理論的結論與廣義相對論一樣,但原因卻不相同。
我們知道,光源的固有頻率是指,相對光源靜止的觀測者檢測到的光源所發(fā)出的光子的頻率。例如,某原子的固有頻率取決于該原子的能級結構,它是該原子的固有屬性,與引力場的大小毫無關系。無論是黑洞、太陽、地球上的氫原子,還是遙遠太空中遠離引力場的氫原子,對于相對氫原子靜止的觀測者,它們在躍遷時所發(fā)出的頻率大小都相同,等于氫原子的固有頻率。
如果光源遠離觀測者,觀測者檢測到的光源所發(fā)出的光子的頻率將變小(頻率“紅移”)——這是多普勒效應,但是,廣義相對論認為,太陽光譜線引力“紅移”的原因是:太陽表面的引力場比地球表面的引力場強,因而太陽表面的鐘走得較慢,當用某種物質從太陽發(fā)出的光譜線的頻率,與同一物質從地球發(fā)出的光譜線的頻率進行比較時,結果是,從太陽發(fā)出的光譜線的頻率較?。ā凹t移”)。
新理論認為,太陽光譜線“紅移”的原因是:從太陽表面的光子運動到地球時,由于其受到的力主要是來自于太陽的引力,而該引力對光子做負功,引起光子能量的減少,但光速大小不變,只能是光子頻率減少了(E=hν)。當用某種物質從太陽發(fā)出的光譜線的頻率,與同一物質從地球發(fā)出的光譜線的頻率進行比較時,結果是,從太陽發(fā)出的光譜線的頻率較小(“紅移”)。
從太陽發(fā)出的光譜線到達地球的觀測者,將同時產生多普勒“藍移”效應。
鐘的快慢與固定在它之上的坐標系的速度和加速度有關,與觀測者的坐標系有關,與它所處在的引力場強弱無關。
2、地球光譜線“藍移”
1959年龐德等人在哈佛大學首次在地面上直接驗證了引力頻移。利用在塔頂發(fā)射射線,在塔底接收。塔高H為。
此實驗在地面上,故可忽略太陽對光子的作用。地球的愛因斯坦引力F1對光子作正功,地球附加力(F2)對光子不作功。F1引起光子的能量變化為:
ΔE1=∫F1dr=GMm∫(1/r2)dr
=-(GMm/r)+C,將r從(H+R)到R積分,
ΔE1=(GMm){(1/R)-[1/(R+H)]}
在地面上,(GMm/R2)=mg,GM=gR2,
ΔE1=hΔν
Δν=gHm/h[1+(H/R)]≈gHm/h
[(H/R)<<1],而E=hν0,ν0=E/h=mc2/h
Δν/ν0=gH/c2=2.46x10-15
這就是光譜線“藍移”的理論值,表示光從塔高H為射到地球表面,光頻率變大。實際觀測結果為2.46x10-15。
我們必須注意,雖然新理論的結論與廣義相對論一樣,但原因卻不相同。
廣義相對論認為,射線“藍移”的原因是:塔高H為處的引力場比塔底的引力場弱,因而塔高H為處的鐘走得較快,故在塔底接收來自射線的光譜線頻率較大。
新理論認為,射線“藍移”的原因是:從塔高H為處的射線運動到塔底時,由于其受到的力主要是來自于地球的引力,而該引力對光子做正功,引起光子能量的增加,其相應的頻率增大(E=hν)。
如果從塔底將射線射向塔高H為處,由于其受到的力主要是來自于地球的引力,而該引力對光子做負功,引起光子能量的減少,其相應的頻率減少(E=hν),出現(xiàn)“紅移”現(xiàn)象。
為了檢驗關于射線“藍移”的正確與否,我們可以做兩個實驗:
(1)在珠慕朗瑪峰大約8000米海拔高度,或者1萬米高空的飛機上,原地測出(不要從高射向低,也不要從低射向高)以上射線的頻率;
(2)在廣西的北海銀灘原地測出以上射線的頻率。
如果在高低兩處測出以上射線的頻率滿足以下關系式
(高處的頻率較大):
Δν/ν0=gH/c2
則說明廣義相對論正確,否則錯誤。
3、恒星光線的偏折
以遙遠恒星光子的運動速度的前進方向為x軸負方向,建立平面坐標系x-o-y,在太陽引力場中,光子的運動速度非常大,運動質量m很小,它的偏角θ非常小,光子在y軸方向的分運動速度非常小,所以:
F1sinθ+F2=may=m(dvy/dt)
F1=(GMm/r2),
F2=(GMmv2/r2c2),對于光子,v=c,F(xiàn)2=(GMm/r2)
F1與F2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
光子在x軸方向的速度可以認為不變,為c≈dx/dt
sinθdx=rdθ,sinθ=R/r(R為太陽半徑,r為光子與太陽中心的距離),在t時刻,光子運動速度與x軸負方向的夾角為dθ,當光子從+∞遠處運動到-∞遠處時(θ從而到π),光子的總偏角為:
θ=(GM/Rc2)∫(sinθ+1)dθ
=(2+π)GM/Rc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