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冠變調(diào)構(gòu)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冠”字在上古有平聲“古丸切”和去聲“古亂反”兩個讀音,它們是由變調(diào)構(gòu)詞而產(chǎn)生的,讀平聲的是原始詞,意思是“首服”,也就是頭上戴的服飾;讀去聲的是滋生詞,意思是“以冠加諸首”,也就是在頭上戴服飾。利用六朝唐宋以來的注音材料論證了“冠”的變調(diào)構(gòu)詞,并指出成語中的“冠”也應(yīng)根據(jù)其原始詞和滋生詞的不同來分別注音。
關(guān)鍵詞:冠;變調(diào);構(gòu)詞
1“冠”字的出處
原始詞,義為“首服也”,也就是頭上戴的服飾。名詞,古丸切,平聲。滋生詞,義為“以冠加諸首”,也就是在頭上戴服飾。動詞,古亂切,去聲。冠的變調(diào)構(gòu)詞,賈昌朝,馬建忠,周祖謨,唐納,周法高均有著錄。《馬氏文通·實字》卷之二:“冠字:名用,平讀。動字,去讀。”周祖謨在《四聲別義釋例》里,把“冠”的變調(diào)構(gòu)詞歸入“因詞性不同而變調(diào)者”的“區(qū)分名詞用為動詞”一類,舉例有:“冠,首服也,古恒切。平聲。以冠加諸首曰冠,古玩切。去聲。案,《儀禮·士冠禮》釋文云:‘冠,古亂反?!稘h書·蕭何、曹參傳贊》:‘位冠群臣?!⒃疲骸谥^居其首,古亂反?!碧萍{歸入“原始詞是名詞性的,滋生詞是動詞性的”一類。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構(gòu)詞篇》歸入“非去聲或清聲母為名詞,去聲或濁聲母為動詞或名謂式”一類,其釋義是:“冠:首服也,古恒切(平聲);加諸首曰冠,古玩切(去聲)。案,《儀禮·士冠禮》釋文卷十557:‘士冠:古亂反?!墩撜Z·先進》:‘冠章甫?!屛木矶?384:‘冠章:古亂反’”。
《說文·冖部》:“冠,絭也,所以絭發(fā)。弁冕之總名也。從冂、從元,元亦聲;冠有法制,從寸。取其在首,故從元?!边@也說明了“冠”的原始詞是名詞。《康熙字典》:“冠,古丸切,沽歡切,并音官;又,并古玩切,官去聲?!俄崟罚骸凶佣庸谠还凇?;又,為眾之首曰冠,《史記·灌夫傳》:‘名冠三軍?!豹?/p>
《玉篇·冖部》:“冠,冠冕也。”《廣韻》古丸切:“冠,首飾也。”古玩切:“冠,冠束?!?;《集韻》古玩切:“男子二十加冠曰冠?!豹?/p>
2“冠”字在古文中的應(yīng)用及其意義
《經(jīng)典釋文》給“冠”字作注的一共有71處(不包含“下同”之類的注釋),其中只釋義未注音的有4處,注了音的有68處。注音方法主要是反切和直音兩種。
(1)直音的有2處:就《經(jīng)典釋文》直音而言,陸氏的“某音某”,除了純粹注音外,多數(shù)具有以音明義,表出異文或誤字等作用,內(nèi)容十分復(fù)雜。但給“冠”直音的2處是純粹注音,即注音字只顯示被注字的讀音,并不以音注兼表異文、誤字或破讀等。舉例如下:
①《禮記·奔喪》:“遂冠,歸入門左,北面,哭盡哀,括發(fā)袒,成踴,東即位?!币袅x:“冠音官?!豹?/p>
②《禮記·問喪》注:“怪衣冠本之相為也?!币袅x:“冠音官?!豹?/p>
“官”在廣韻里是“古丸切,平聲”,可見這兩處都是給作名詞用的“冠”注的音。
(2)反切注音的有65處,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給“冠”注去聲的情況。其中注“工亂反”的有2次,注“官喚反”的有1次,注“古喚反”的有3次,注“江喚反”的有1次,注“工翫反”的有1次,注“古亂反”的最多,有54次。
現(xiàn)將“冠”作“在頭上戴服飾”講讀去聲的情況舉例如下:
①《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二十曰弱,冠?!币袅x:“冠,古亂反?!豹?/p>
此“冠”意為“戴帽子”,這里引申為行冠禮。此“冠”直接作謂語。
②《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謚,周道也?!闭x曰:“‘冠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fù)呼其名,故冠而加字?!耙袅x:”冠,古亂反。
此“冠”意義同上例。
③《左傳·成公二年》:“二君弱,皆強冠之?!币袅x:“冠,古亂反。”
此“冠”意義同上,作謂語,代詞“之”作賓語。
④《禮記·樂記》:“裨冕,衣裨衣而冠冕也?!币袅x:“而冠,古亂反。”
此“冠”意為“戴”,帶賓語“冕”。
⑤《禮記·郊特牲》:“冠義,始冠之,緇布之冠也?!币袅x:“冠也,古亂反,下文注‘始冠’、‘冠而敝之’、‘而冠’、‘冠于阼’、‘冠而字之’、‘冠禮’、‘士禮冠’皆同。”
這則材料很明顯地反映了“冠”的變調(diào)構(gòu)詞。音義在此處只把“冠義”之“冠”,“始冠”之“冠”注了去聲。獨未注“緇布之冠”的“冠”字,由此我們猜測此“冠”讀平聲,名詞。事實上,聯(lián)系上下文,我們可以推出“緇布之冠”的意思是“黑麻布做的冠”,“冠”在此處確是名詞,讀平聲。
⑥《禮記·冠義》:“故冠而后服備,服備而后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音義:“冠,古亂反,除下文‘玄冠’及注‘緇布冠’、‘玄冠’以外并同。”
這則材料也明顯地反映了“冠”的變調(diào)構(gòu)詞。音義在此處把“玄冠”及注“緇布冠”等排除掉去聲讀音。由此猜測此“冠”讀平聲,名詞。事實上,“玄冠”的意思是“玄色的冠”,正是名詞,平聲。
“冠”讀去聲還可以引申為“在前面加上……”的意思,如:
《尚書·序》:“昭然義見,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币袅x:“冠,工亂反?!豹?/p>
這里的“冠”是滋生詞的引申義,此帶賓語。
“冠”還可以引申為“居第一位”的意思。如:
《爾雅·釋宮》注中“冠軍”音義:“古亂反”。
“冠”的原始詞義和滋生詞義及其引申義到現(xiàn)在都還存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說得簡明扼要:冠guān①帽子;②形狀像帽子或在頂上的東西。
冠guàn①把帽子戴在頭上;②在前面加上……;③居第一位。
另一種是給“冠”字兼注平聲和去聲的情況,有3次?,F(xiàn)在把這些用例全部分析一遍:
①《禮記·曲禮》:“父母有疾,冠者不櫛,行不翔,憂不為容也?!币袅x:“冠如字,徐古亂反?!豹?/p>
此“冠者”指“首服之總稱也”,“冠者不櫛”的意思是“首服也不打理了”,形容父母生病時的那種憂心。徐邈讀去聲,是因為他以為此義是“冠”的動詞義發(fā)展而來的。這反映了對上下文中“冠”的詞義有不同理解。
②《禮記·喪服小記》:“既葬而不報虞,則雖主人皆冠,及虞則皆免?!币袅x:“冠如字,又古亂反,下及注皆同?!豹?/p>
此例中的“冠”根據(jù)上下文及注疏的理解,應(yīng)該是“著冠”的意思,應(yīng)該讀去聲的。但此例比較特殊的地方在于,陸氏此例中把字的本讀音列在前面,實際讀音列于其后,形成有悖于音義類注釋常例的情況。這種注音方式在注《周易》時也出現(xiàn)過,如《易·上經(jīng)》:“六四:括囊,無疚無譽?!薄盁o譽”《音義》:“音余,又音預(yù)?!薄耙粲唷闭?,《廣韻》作“以諸切”,中古全濁平聲字,今讀當(dāng)為“yú”;又“音預(yù)”者,《廣韻》作“羊洳切”,中古全濁去聲字,今讀“yù”。文中“咎”與“譽”相對,“咎”為“過失”之義,則“譽”當(dāng)指“名譽”。今讀“yù‘無疑。還有幾例同上,都不合音義類注釋之常例,而且出現(xiàn)在同一本書的注音中,暫不贅述。所以說它是失誤是不通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陸氏把”明同異,正是非擺在首要位置,想要通過把字的本讀音置于前面的辦法,達到標示規(guī)范,訂正音讀的目的。
③《左傳·哀公十五年》:“盡十五年齊為衛(wèi)故,伐晉冠氏,喪車五百,在定九年。”音義:“冠,如字,又古喚反?!贝恕肮谑稀笔且坏孛?,讀“如字”當(dāng)是它的本音。這里本讀音和又音成對出現(xiàn),是為了通過對比申明本讀,以示規(guī)范。
有人以為“冠”作動詞,義為“戴帽子”是名詞活用為動詞。其說不妥。從語音上說,古人既以去聲一讀來跟動詞用法結(jié)合,則動詞用法跟名詞用法自當(dāng)為不同的詞;臨時的活用,古人不會用聲調(diào)的變化固定下來。從語義上來說,古代表達“戴帽子”這一概念,主要是“冠”、“服”、“著”、“戴”這四個詞?!胺弊鲃釉~不視為活用,“冠”為什么要看作活用?
上古表示“戴帽子”這個概念,“冠”最常見。從使用頻率說,先秦至兩漢“冠”作動詞用數(shù)量巨大。以先秦十三部文獻為例,“冠”《詩經(jīng)》動詞0次,名詞2次;《左傳》動詞5次,名詞10次;《春秋谷梁傳》動詞2次,名詞4次;《春秋公羊傳》動詞0次,名詞0次;《論語》動詞1次,名詞2次;《孟子》動詞3次,名詞7次;《墨子》動詞1次,名詞8次;《荀子》動詞5次,名詞12次;《老子》動詞0次,名詞0次;《莊子》動詞2次,名詞6次;《國語》動詞1次,名詞3次;《戰(zhàn)國策》動詞1次,名詞29次;《韓非子》動詞1次,名詞11次。以上動詞共有22次,名詞共有94次,上述名詞中還沒有排除固定詞語的用例,但是盡管如此,“冠”的動詞用例也占到了20﹪左右,這就很難說是臨時活用了。因此,上古文獻中,“冠”作動詞的次數(shù)少于名詞,這是事實,但它的使用次數(shù)還是很多的,顯然不能證明“冠”氏名詞活用為動詞。上古“戴帽子”這一概念主要由“冠”表達。到了中古以后“冠”作為“戴”義才逐漸被“戴”取代?!按鳌北緛碇赴褨|西頂在頭上,先秦常用。由此引申為“戴帽子”的“戴”?,F(xiàn)代漢語里,前面一個意思已經(jīng)由“頂”來表示,“戴”就專指戴帽子了?!按鳌庇米鳌按髅弊印绷x始見于戰(zhàn)國,先秦兩漢用例不多,東漢以后,這種“戴”才逐漸多用起來。
“冠”經(jīng)常與“衣”在成語里連用。對這些成語中“衣冠”的讀音,各工具書的處理方式卻并不相同?!掇o源》、《辭海》、《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許多權(quán)威的工具書將其統(tǒng)一標作“yīguān”;而個別工具書,如《漢語大詞典》則將它們的讀音歸入兩類“yīguān”和“yìguàn”兩類?;趯Α肮凇钡脑荚~和滋生詞讀音的分析,筆者認為,對于“衣冠”在成語中的讀音問題,《漢語大詞典》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如“衣冠楚楚”、“衣冠濟濟”、“衣冠掃地”等成語中,“衣冠”具有明顯的名詞性,是它們的原始詞的用法,應(yīng)該讀成“yīguān”;而在“衣冠禽獸”、“衣冠沐猴”等成語中,“衣冠”則明顯是動詞性的,是它們的滋生詞用法,應(yīng)該讀成“yìguàn”。由此看來,《辭源》等工具書,將“衣冠”在成語中的讀音統(tǒng)一標作平聲,犯了“一刀切”的錯誤。這種處理方式是一種不符合實際的做法。筆者認為應(yīng)該按照“衣冠”所表達的實際意義的差別,根據(jù)原始詞和滋生詞的不同分別歸入平聲和去聲兩類,這才是既符合漢語的傳統(tǒng)又有利于漢語讀音規(guī)范的做法。
參考文獻
[1]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M].北京:中華書局,1965.
[3]陳彭年等.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丁度等.集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5]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6.
[6]孫玉文.漢語變調(diào)構(gòu)詞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0.
[7]賈昌朝.群經(jīng)音辨[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4.
[8]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3.
[9]周祖謨.問學(xu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