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外周動脈采血新生兒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新生兒計168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84例。其中研究組男51例,女33例,年齡1~31d,平均年齡(11.4±2.8)d,體重2.35~3.18kg,平均(2.74±0.23)kg;對照組男49例,女35例,年齡1~30d,平均年齡(12.1±3.2)d,體重2.29~3.22kg,平均(2.89±0.19)kg。兩組新生兒在年齡、性別等資料中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采血方法,即股靜脈穿刺采血方法;研究組采用外周動脈采血方法,具體方法為:使新生兒平臥,所需采血手保持平直位置,采血工作者將一手放于新生兒采血肘關節(jié)下方托住,并于前臂5cm處托緊,同時另一手觸摸肱動脈走向,尋找進針處后略做標記,采用常規(guī)消毒進針局部肌膚,準備好五號頭皮針并連接注射器,以20~45度角進針,回血后進行常規(guī)固定,抽取所需血量。抽取完畢后要進行加壓止血,保持在5min左右,止血后及時松開加壓手,保證新生兒的血液流通。
1.3評定標準
觀察統(tǒng)計新生兒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并對新生兒采用VAS疼痛標準進行評分,輕度疼痛為0~3分,中度疼痛為4~6分,重度疼痛為7~10分,并對新生兒采血標準進行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發(fā)生。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組間計量使用t檢驗,組間計數(shù)使用χ2檢驗,并用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據(jù)統(tǒng)計,研究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為98.21%,對照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為80.02%,可見采用外周動脈采血方法的研究組在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上要明顯高于采用常規(guī)股靜脈穿刺的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在不良反應中,研究組僅有2例出現(xiàn)標本凝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僅為2.4%,而對照組中標本凝血3例,標本溶血5例,2例血腫,1例呼吸暫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1%,組間數(shù)據(jù)具有顯著差異,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生兒痛感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新生兒的疼痛程度,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具有特殊性,血流通常集中在軀體和內臟之中,而分布于四肢的血液比較少,造成新生兒血管又細又小,且充盈度較差,因此在對新生兒護理中進行采血工作時,給采血人員造成了很大的難度。使用常規(guī)股靜脈穿刺采血法時通常會造成出血速度慢、出血量少、標本凝血、標本溶血、血腫等情況出現(xiàn),所以需要進行反復抽取,給新生兒造成了極大的痛苦,降低了護理質量,也容易造成護理糾紛,因此有必要改善新生兒的采血方式,提高一次性采血效率。外周動脈采血方式不但操作簡便、疼痛感小、不良反應少,還能有效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在本研究中,采用外周動脈采血方式的研究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達98.21%,不良反應率僅有2.4%,VAS痛感評分中顯示的痛感程度也相比對照組要低,能夠滿足不同用血的需要,值得推廣。
作者:宗小敏單位:宜賓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