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結直腸癌論文:RON對結直腸癌發(fā)病移轉的意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張彩云張宏穎作者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病理學與法醫(yī)學教研室
1RON的致瘤活性及其變異體
RON介導的細胞活動(包括細胞擴散、分離、移動和基質侵襲)對上皮細胞的發(fā)育和平衡起重要作用[9]。細胞擴散、分離、移動和基質侵襲是癌細胞區(qū)別于良性腫瘤的標志。當RON在小鼠成纖維NIH3T3細胞中表達時,野生型RON沒有細胞轉化活性。然而,通過在激酶結構域替代特定的保守氨基酸或者通過mRNA剪切刪除細胞外結構域的特定區(qū)域,就能產(chǎn)生有致瘤活性的RON變異體[10]。研究表明,野生型RON具有介導人結腸AA/C1上皮細胞集落形成的能力[6]。目前的研究顯示,RON有6種變異體,分別是RON△170、RON△165、RON△160、RON△155、RON△110和RON△155。研究發(fā)現(xiàn),RON△160和RON△155具有致瘤活性,在某些原發(fā)性結腸癌中RON的表達水平發(fā)生變化,RON變異體的異常聚集可能在某些結直腸癌的演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9]。RON△110是發(fā)現(xiàn)于某些結腸癌細胞株中的截短型受體,在Arg631-Lys632殘基處通過蛋白水解被劈開,由于剪接作用,RON△110是一種缺乏整個SEMA結構域、PSI結構域和部分IPT結構域的蛋白質,它定居于細胞表面,并有一定的組成活性[9]。目前,RON△110在細胞轉化與致瘤活性中的作用還不十分清楚。
2RON介導上皮細胞遷移
在復雜的上皮-間質細胞轉化)事件中常發(fā)現(xiàn)細胞的侵襲性增加。上皮細胞E-鈣黏蛋白表達減少,神經(jīng)鈣黏素、波形蛋白和α-平滑肌肌動蛋白表達上調使上皮源性腫瘤細胞易從原發(fā)部位脫落,細胞形態(tài)梭型化,移動能力增強,進而使腫瘤細胞的侵襲和轉移能力增強[10,11],提示細胞通過EMT機制促進細胞的遷移和浸潤。EMT的特征是失去正常上皮特性,變成具有間質表型的紡錘體形態(tài),E-連環(huán)蛋白在細胞連接處脫位,失去了N-連環(huán)蛋白轉錄和特異性的間質細胞標志(如α-SMA)。研究發(fā)現(xiàn),δRONmRNA在乳腺癌和結腸癌中都有異常聚集。RON的外顯子11急速改變受定位于組成性外顯子12的1個沉默子和1個增強子的剪接作用控制。這種增強子的強度與δRONmRNA的相對強度平行,并取決于直接結合于剪接因子)/選擇性剪接因子約束的一個序列。研究發(fā)現(xiàn),SF2/ASF通過控制δRON的產(chǎn)生來激活EMT,最終導致細胞移動。SF2/ASF過度表達的效應可以被特異性的δRONmRNA裂解物所反轉。這說明SF2/ASF調節(jié)的剪接作用與細胞運動之間有直接聯(lián)系,而這種細胞運動對于胚胎發(fā)育、組織形成和腫瘤轉移都起著重要作用[12]。
3RON介導一系列信號事件
活化的RON轉導一系列信號途徑。當前已知的由RON激活的信號蛋白有SOS、Grβ2Ras、PI3K、MAPK/Erk1/2、JNK、β-連環(huán)蛋白FAK、整合素、Smad2/3和NF-κB分子復合物。Smad家族蛋白通過絲氨酸/蘇氨酸的活化,轉導來自于轉化生長因子家族配體的信號,從而調節(jié)細胞的增殖、分化和死亡[13]。研究還發(fā)現(xiàn),RON活性增加可導致Smad2蛋白表達上調,直接引起其磷酸化[14]。研究表明,花生凝集素通過與糖基化的CD44v6亞型和持續(xù)活化狀態(tài)的c-Met的相互作用增強信號轉導,刺激結腸癌細胞的增殖[15]。這些蛋白是負責RON介導的細胞復制、遷移和基質侵襲的效應器分子。
4RON突變
雖然RON酪氨酸激酶結構域的氨基酸發(fā)生突變,RON仍然可以獲得一定的致瘤潛能,而且突變激酶的催化活性比野生型RON的活性更高。RON酪氨酸激酶的致瘤活性取決于接觸反應結構域的2個高度保守殘基(D1232V和M1254T)的替代,導致配體依賴的受體激活的腫瘤形成與轉移。新近的一項體外研究顯示,C-末端的二齒螯合物結構域抑制RON激酶活性,提示這個C-末端對RON激酶催化活性具有調節(jié)作用[16]。在50%以上的結直腸癌患者中發(fā)現(xiàn),外顯子5、6之間特異性IPT結構域的插入或缺失均可導致激酶活性和致瘤活性的增加[17]。
結直腸癌中RON靶向治療的潛在價值
RON及其變異體對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已成為備受關注的腫瘤治療新靶點。目前,已有很多方法阻止RON的表達及活性,通過使用小干擾RNA和RON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腫瘤的生長,阻止腫瘤的浸潤和轉移。靶向人體腫瘤細胞內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單克隆抗體已應用于結直腸癌的治療中[18]。相信小分子抑制劑的使用和以RON△170為代表的RON變異體基因治療都將成為治療結直腸癌的有效手段。
1RON基因沉默
RON在腫瘤進展中的致病活性提供了其在介入治療中作為靶點的基礎。在結腸癌細胞中,通過siRNA技術沉默RON基因表達可明顯抑制癌細胞增生、在軟瓊脂上生長和細胞的運動性,增加細胞凋亡[6]。阻斷RON的表達可降低結腸癌SW620細胞的體內致瘤活性[6]。以上結果顯示,RON是維持致瘤表型的關鍵。RON受體酪氨酸激酶的RNA介導的基因沉默可以改變人結直腸癌細胞的癌基因表型。因此,RON基因表達沉默可能具有反轉結腸腫瘤在體內惡性活性的潛能。
2RON特異性單克隆抗體
研究表明,抗RON抗體導向給藥方法可以增加細胞毒性藥物的攝取,因此基于RON靶點的抗體治療很有可能發(fā)展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有效方法[19]。研究發(fā)現(xiàn),單克隆抗體(Zt/g4、Zt/f2和Zt/c9)對結腸癌細胞中RON的表達和致瘤活性有抑制效應[19]。對于SW620細胞或者其他細胞,用Zt/g4持續(xù)治療可以顯著下調RON的表達。RON的表達下調可損壞細胞內信號事件,Erk1/2和AKT的磷酸化作用顯著降低并且影響DVL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的活化,導致β-連環(huán)蛋白的核內異位。目前研制的單克隆抗體2F2能夠特異性地識別RON及其變異體的細胞外片段,其與RON結合后可以誘導RON受體的內吞,降低RON在細胞膜上的密度和含量,減弱RON轉導的信息[20]。
3RON小分子抑制劑
目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和RON酪氨酸激酶等小分子抑制劑已經(jīng)成為抑制腫瘤生長的靶點之一。RON激酶的破壞可以抑制突變的PI3K,降低細胞的運動性,減少人結腸癌的轉移[21]。由于RON表達下調可減低結腸癌HCT116細胞的致敏,剝奪應激對生長因子誘導的細胞凋亡,增加DN段化和caspase3的活化[22]。最近又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RON和c-Met的雙重抑制劑復合物Ⅰ,其可以選擇性并有效地抑制RON和c-Met的激酶活性,并以一種劑量依賴的方式抑制肝細胞生長因子介導的和MSP介導的信號通路和細胞游走。在異種移植物體內可以檢測到復合物I,它依賴于c-Met或者以RON組成性激活突變基因的形式表達,可引起TPR-Met所致的突變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NIH3T3和人腦星形成膠質細胞瘤U-87MG異種移植物的完全性腫瘤生長抑制,但在人結直腸癌HT-29細胞異種移植物中只表現(xiàn)為部分抑制[22]。選擇性環(huán)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劑塞來昔布可分別破壞RTKsc-Met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受體的c-Met活化受體底物的磷酸化作用,導致下游區(qū)信號肽減低。c-Met活化減低伴隨著GSK-3β活性增加和β-連環(huán)蛋白磷酸化作用的快速增強。通過塞來昔布和c-Met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可以觀察到β連環(huán)蛋白-T細胞因子依賴的轉錄。c-Met相關的和β連環(huán)蛋白相關的致癌信號轉導的協(xié)同抑制作用似乎是結直腸癌中塞來昔布的主要效應器,為結直腸癌患者靶向治療中使用c-Met抑制劑和塞來昔布類似物作為c-Met和Wnt信號的靶點提供了理論依據(jù)[23]。
4RON變異體
RON及其變異體是結直腸癌治療的可能靶點。在催化激酶結構域中RON△170是一種剪接變異體,有19個外顯子的缺失,可以編碼46個氨基酸。作為一種沒有激酶活性和羧基端停泊結構域的RON變異體,RON△170可以負向調節(jié)由RON或致癌變異體RON△160介導的生化活性和生物活性。RON△170的這種缺失也可引起閱讀框的移位并產(chǎn)生終止密碼子,有效地消除多功能停泊結構域并截斷RON蛋白的N末端[24]。研究發(fā)現(xiàn),當這一變異體在結腸癌細胞中表達時,RON△170與野生型RON和致瘤性RON△160形成一個異二聚體復合體,使受體磷酸化的程度降低或消失。因此,RON△170是一個激酶區(qū)域缺陷的剪接變異體,即沒有激酶活性的變異體。有學者認為,以變異體RON△170作為工具的基因治療是較有前景的治療方案[24]。
展望
目前,對RON的生物學特性的深入研究和對RON在上皮性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都已經(jīng)取得一定的進展;但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思考,如MSP/RON信號通路的調節(jié)作用和分子機制、RON及其變異體介導的細胞轉化和致癌效應的特異性信號轉導等。在臨床上最理想的治療方式是單克隆抗體和小分子抑制劑,因此制備RON及其變異體的單克隆抗體和特異性小分子抑制劑將是研究者面臨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