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復興與振興哪個提法更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拜讀了一些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科學界定的文章,總覺得很難理解。恕我直言,對這個問題作科學界定,是很難的。我還發(fā)現(xiàn),在學者的文章中,在文獻中,有“復興中華”、“振興中華”兩種提法。這就不免引起一點思考:究竟是“復興”,還是“振興”?
大而化之,復興、振興,二者差不多,兩種提法并
用也無妨。但是,認真想一下,這是一個重要的提法,最好能夠統(tǒng)一、規(guī)范。
“復興”,從字面看,就是恢復到曾經有過的興盛狀態(tài)?!皬团d”,就要有一個參照系。那么,對我們國家來說,究竟要恢復到歷史上哪一個興盛時期的狀態(tài)呢?從近代來說,中國面臨的是積貧積弱、面臨瓜分豆剖的嚴峻形勢。這種局面,根本不是我們今天復興的參照系,而是我國近代先進人物矢志要加以改變的。再往前,明清時期,是強盛的封建帝國,但與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國家,主要是同歐洲國家相比,已算不得真正的強盛。1644年,在我國,是清軍入關,清王朝的開端。而在英國,已經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開端,過了5年,即1649年,就宣布成立了資產階級性質的共和國。從歷史角度看,中國明清封建王朝雖然強盛,但只是落日的輝煌,不值得作為我們偉大復興的參照。再往前,唐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被稱為“盛唐”。唐王朝從618年開始,到907年止,共289年。唐王朝國勢強盛(主要是前期的一個半世紀,以755年的“安史之亂”為界),聲譽遠及海外,中國人被稱為“唐人”。但是,唐朝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我們今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難道還要以中國歷史上封建社會的某一強盛時期作為參照系,來鼓舞斗志,振奮人心嗎?我們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燦爛的文明史,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偉大貢獻。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優(yōu)秀的歷史傳統(tǒng)。這些都是我們引以自豪的,是鼓舞我們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但是,這同民族復興的參照系,是兩回事。
在歐洲歷史上,從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是所謂“文藝復興時期”。實際上,那是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荷蘭等國新興資產階級的文化創(chuàng)新,包括思想、藝術、科學等等,只是十六世紀的資產階級史學家認為它是“古代文化的復興”,稱之為“文藝復興”而已。這同我們今天講的“民族復興”,也不是一回事。
對于近代中國來說,最早而且一貫的口號是“振興中華”。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他創(chuàng)立的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章程中,首先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為什么要提這個口號?孫中山說:“中國積弱,至今極矣!”“堂堂華國,不齒于列邦;濟濟衣冠,被輕于異族?!薄罢衽d中華”就是要“聯(lián)絡中外有志華人,講求富強之學”。(《孫中山全集》,第一卷,第19、21、22頁)“振興中華”的口號,貼切地反映了近代中國志士仁人的心愿、中華民族的意志、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要求。一百多年來,“振興中華”成為鼓舞中國先進人物和廣大人民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而英勇奮斗的基本口號。
時至今日,“振興中華”仍然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基本口號。《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就有一篇以“振興中華民族”為題的文章(1990年4月7日)。鄧小平在這篇文章中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年來,已經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集中力量搞四個現(xiàn)代化,著眼于振興中華民族?!?《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57頁)鄧小平指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現(xiàn)代化,振興中華民族,這是民族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時代的要求。振興中華,振興中華民族,這是大家早已熟悉的、準確而又莊重的、很有鼓舞力的口號,也是在改革開放前期廣泛使用的口號,應當堅持,應當叫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