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可貴的沉默教學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閱讀教學設計應以語言交流活動為主
語言交流是促進語言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語言文字訓練則是促進語言交流的手段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和核心。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教學活動雖能體現(xiàn)語言訓練,但方法不靈活,缺乏科學性,效果不佳;有的則是零亂的、孤立的、片面的訓練,完全曲解了語言訓練的內涵。語言訓練應是師生雙方相互協(xié)調、有機進行的——種語言交流活動,它最明顯的特性是操作性、互存性和情感性。所以,語言訓練要通過對文章語句、內容的理解,通過對文章情意、韻味的體驗來訓練學生學習語言,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因而教學活動的設計至關重要:
1、要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以讀為主的原則,體會語言。
“讀”是理解文章的一種有效手段,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體會語言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教學設計中要采用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達到訓練的目的。如教學中可以采取默讀、朗讀、范讀、試讀、自由讀、指名讀、背誦等方式,使學生從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使讀與課文的內容、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結合在一起;不是為讀而讀,用讀的方法訓練學生經歷一個由“自讀一學讀一練讀一美讀”的提高過程。如《花潮》一課,在理解第4自然段“每棵樹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睍r,可以設計三層讀的活動。悟讀,讓學生自由練讀,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句中描繪的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從中體會出什么?評讀,教師先動情地范讀,再讓學生評析“老師讀得怎樣,好在哪里”,教師的范讀以言傳情,以聲傳情,感染了學生。賞讀,配合電視音樂畫面,欣賞美麗的景象,重演作者的情感歷程,加以感情朗讀,凈化和升華學生們的心靈。三個層次的活動,以讀為操作手段,體現(xiàn)師生語言的交流與互動,不僅使學生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獨特神韻,并對文中那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意境有了“感悟”。
2、要在教學中挖掘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語感”。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語文教學是一個認識和情感相生相伴、互相促進的過程。因此,教學設計中,要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引導學生學會感受語言、體驗情感。如:《鳥的天堂》中,在學習第12自然段(動態(tài)描寫的片斷),當學生抓住了表示鳥活動的句子后,教師引導學生品詞悟“意”,品句悟“情”,讓學生置身于快樂的鳥群中間,想象一下鳥兒會怎樣“叫”、怎樣“飛”、怎樣“撲”。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下子就觸動了學生的情感,課堂頓時活躍起來,學生情趣盎然,將想象又融入了外顯性的活動中,霎那間,眾鳥紛飛,歡快鳴口叫,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熱鬧場面伴隨著語言文字的理解在學生的頭腦中生成。這樣的設計也促進了師生間情感的互動與交流,激發(fā)了學生對語言的接受與感受能力。
3、要在教學中加強語言實踐,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能力。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言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語言實踐。如《日新月異的電視機》教學中,學完課文后,老師讓學生選其中的一種自己喜歡的新型電視機進行“自述”,舉行產品推銷會。然后,讓學生寫下這個產品的特點,并為其設計廣告詞。
二、閱讀教學設計應滲透閱讀方法的培養(yǎng)
閱讀是一種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方法是閱讀活動的重要任務,要“讓學生學會、會學、樂學”,可以從以下三條途徑入手:
1、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自讀自悟。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真正地把學生當作活動的主體,設置具有思維價值的問題情境,然后留給學生充足的自讀空間與時間,讓孩子去讀、去想、去悟,并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自我閱讀的活動過程中,要及時圈畫出重點詞句,在書中空白處記下自己在自讀中的感受及認識,會用不同符號標記出自己的疑惑之處,達到自動探究、主動發(fā)現(xiàn)的目的。
2、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寬松、平等、自主的課堂氛圍中通過多層面的交流,達到相互切磋、共享信息的目的。合作學習的主要形式是小組交流和班級匯報。兩種活動方式中,要讓學生學會將自己的理解用語言表達出來,學會善于傾聽別人的觀點,更要善于篩選別人的觀點,補充、完善自我的認識,最終學會在理解中的感情朗讀。如執(zhí)教《可貴的沉默》二課時,教師可設計具有啟發(fā)性、激活性、童趣性的問題情境:“開始的時候,開始教室里那么熱鬧,可后來為什么沉默了呢?”“大家都來幫幫班上的同學出出主意,使他們也又高興起來,教室里又熱鬧起來?”老師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學習,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先分好工(對班上的學困生也不放棄,可以分配一些較輕的任務。如找找文中哪些語句寫了教室熱鬧的場面等)參加討論。在這一富有趣味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就解決了文章理解的難點,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3、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敢于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這是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應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不滿足提出一個問題,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勢,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深刻性。
關鍵詞:生命教育;生命意識;尊重生命;語文教學;滲透
據(jù)有關醫(yī)學權威資料報道:自殺已成為我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大有低齡化的嚴重趨勢。另據(jù)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15歲以下未成年人每年意外死亡有40萬~50萬之多,占這個年齡段總死亡人數(shù)的31.3%,是發(fā)達國家的3~11倍。一個個悲劇不禁使人發(fā)問——為何他們要用如此過激的手段應對人生的苦惱和挫折,為什么他們對于自己的生命竟然如此輕率?
此外,近日來東視新聞也報道“無知女生懷孕生產后將嬰兒棄之于某網吧廁所”,“中學生將乞丐毆打致死”以及校園里各種血腥事件也不斷見諸報端,這不僅讓人驚訝,更讓我們反思:為什么這些未成年人面對寶貴的生命,竟然如此漠視?
青少年如此漠視生命,實在令人觸目驚心。因此,生命教育已成為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緩的責任,尤其是語文教育更是如此。作為語文教師,應把生命教育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甚至可以把它作為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主動發(fā)展的一種重要途徑。
1 生命意識淡薄現(xiàn)狀的分析
造成當代中學生生命意識淡薄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中國目前社會的功利主義泛濫,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死亡的漠視和推崇等因素。多年來,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多是對不畏、見義勇為的宣傳,少有避險技能、自救知識的傳授。殊不知,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對生死的觀念也應隨之發(fā)生變化,而不是一味地鼓吹“死”的偉大,卻閉口不談“生”之寶貴。
其次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也存在著很大的誤區(qū)。不可否認,21世紀的教師重任在肩,責無旁貸。但教育應以人為根本,全面關注人的生命本身,這應該是教育最初和最終的意義??墒牵軕嚱逃氖`,一直以來,全體師生都形成了重知識灌輸輕人文培養(yǎng),重素質教育輕生命教育的局面。更多的家長則是不辭辛勞地陪護孩子趕往各種補習班和特長班,卻留不出一點時間給孩子追問生命和死亡。面對親人去世,在國外,父母經常會把孩子領到太平間,感受生之可貴。而我們呢?父母往往捂住孩子的眼睛,搪塞一句:“他們出遠門了。”正常的生死觀,被模糊和恐懼代替。真是可悲啊!近年來,學生因太注重分數(shù)的提高而導致身心發(fā)展失衡或者畸形發(fā)展的例子屢有發(fā)生,這無不和我們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開展生命教育就目前看來具有一定的緊迫性,當然我們在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時候,必須得分析我們的現(xiàn)狀,抓住問題的關鍵癥結,同時也必須明確生命教育的定義和內涵。
2 生命教育的基本含義
關于生命教育的定義有很多專家作過這樣的解釋。比如。學者劉慧說?!吧逃且陨囊暯牵瑏碇匦聦徱暼伺c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之間的關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規(guī)律所進行的教育?!庇秩缗_灣張振成說,生命教育就是“從生物自然界的生命現(xiàn)象開啟希望之光”,“從社會文化的生活體驗。激勵服務人生,實現(xiàn)自我”,“從精神心靈的探索,啟迪珍愛生命,發(fā)揚善性”。再如劉鐵芳從“生命情感與教育關懷”出發(fā),提出“教育關注個體,關注人,意味著要去關注個體作為生命的存在,關注其外顯的活生生的生命嶄露,關注其內隱的、活潑的、流動的生命情感的化育?!敝T如此類,尚可舉出很多。而這幾種看法,對我們把握生命教育的含義是有參考價值的。那么,到底什么是生命教育呢?
其實,對這個關乎人類本身的重大話題,語文學科是最有發(fā)言權的。遠在古代,生命意識普遍淡薄的時候已有許多典范:馬棚起火,孔子問人不問馬;孟子認為“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這些都閃耀著人文主義思想,顯示出濃厚的生命意識。到了近代。魯迅對生命的理解就非同一般,他在許多文章中都闡明了他對生命的深刻詮釋,典型的“韌性的戰(zhàn)斗”就是他生命觀的體現(xiàn)。因此,所謂生命教育就可以簡單地概括為:為了認識生命的價值。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而進行的教育活動。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加強生命意識的滲透,使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3 生命教育與語文教學的密切關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決定了它是一門“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學科。其實質就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人生的感悟,充分地讓學生認識人的生命的價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內在潛能,充分調動生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展示生命的個性,從而最終提高生命的質量,構建和諧的社會。同時,語文學科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標緯度規(guī)定了語文教學要以文本為載體。實現(xiàn)生命的教育;而且,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標要求,不僅包含認識層面,更包含情感層面和實踐層面的生命教育。因此,語文學科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4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內有大量的直接闡釋生命、呼喚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的課文,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如《我與地壇》、《敬畏生命》、《熱愛生命》、《紫藤蘿瀑布》、《提醒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生命生命》、《我為何而生》、《我的呼吁》、《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還有一些體現(xiàn)儒家思想、反映儒家生命觀的課文,如《論語》、《孟子二章》等。有些帶有傳記色彩的課文,展示了主人公對生命的追求和熱愛。如《音樂巨人貝多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鄧稼先》、《我的信念》。有關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課文,也有助于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如《與朱元思書》、《藏羚羊跪拜》、《麻雀》、《珍珠鳥》、《貓》、《綠》、《斑羚飛渡》、《華南虎》、《大自然警號長鳴》等。不難看出,教材在編寫上已經有意識地循著“生命”的軌跡,選取了體現(xiàn)生命教育主題的文章,力圖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進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已不再是空白!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善于去發(fā)現(xiàn)類似表現(xiàn)生命教育主題的文章,引導學生去認識、欣賞和感受生命。
(1)帶領學生賞讀美文名篇,體悟人生。語文教材里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可以借此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審美教育的過程就是生命教育的過程。當學生們讀到文天祥的九死一生與浩然正氣,老舍的貓是那樣令人憐愛,朱自清的父子情是那樣深厚,冰心的小桔燈是那樣輝煌,歐亨利的《最后一片綠葉》中的老畫家貝爾曼老人是那樣崇高無私,他們會擁有多么美麗的心靈體驗!通過引導學生賞讀這些美文名篇,使學生感受到生命的跳 動,感受到生命價值的升華。
(2)適時創(chuàng)設兩難情境。重構學生生命價值觀。在兩難情況下的取舍問題,常常能引起學生對于人生價值觀的思考。如教授司馬遷的《史記》時就可以對作者司馬遷的身世和經歷展開討論,司馬遷究竟是忍辱負重還是茍且偷生?又如項羽的烏江自刎是屬于英雄壯舉,值得大家歌頌贊揚(“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還是屬于英雄遲暮,徒發(fā)同情之感慨?無論學生持哪一種意見,哪一種觀點。在這個問題的討論中,他們都在不經意間增強了對生命之寶貴的意識,開始了對自己生命價值的思索。
(3)品味語言文字,親身體驗生命價值。雖說是“紙上得來終覺淺”。但教師若能引領學生通過對紙上文字的品讀想象,找到一點“躬行”的體驗,也是很有教益的。教學《海倫凱勒》一課,當學生讀到“不幸的海倫,在生了一場重病之后,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她面對著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時,教師沒有讓孩子們漫不經心地輕輕讀過,而是讓他們放下課本,緊閉雙眼,緊捂雙耳,體驗小海倫的處境。不過兩三分鐘,孩子們就睜開眼放開手,大呼“受不了”、“憋死了”、“好象與世隔絕了”。這時教師讓學生再次品讀這一段話,學生們沉默了:一輩子處在無邊的黑暗與沉寂中,該是怎樣地讓人絕望啊!通過品度與體驗使學生對已擁有健康的器官和生命多一份珍惜!
筆者經??吹揭恍┞犝n的教師,不辭辛苦地把教學過程和所有PPT內容、板書等全程“復制”下來,聽課記錄本上卻很少有自己主動思考而生發(fā)的問題和感悟,評課也只是流于形式,偏愛使用“結構合理、重點突出、學生參與度高、教學效果好”等無關痛癢的結論性語言。更有甚者,占據(jù)教室一隅,卻“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聽完課后,未見其與執(zhí)教者交流,在評課階段也常常處于“失語”狀態(tài)。此舉種種,讓我感嘆教師又失去了一次成長的機會。
那如何使被動聽課轉化為主動聽課,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學生、思考者和反省者呢?這需要教師審視自己的聽課動機、行為和方法,不斷提高聽課的智慧和能力,以一種高度的責任感為自己創(chuàng)建良好的聽課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實現(xiàn)聽課效益的最大化?,F(xiàn)在,我以聽課者的身份落座,對聽課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提出兩點認識,并總結為簡化版“聽課六字訣”供大家討論。
認識一:在聽課過程中主動思考,把他人的課堂當成問題生發(fā)和思想迸發(fā)的場所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個執(zhí)教者就會有一千種課堂,一千個聽課者也會有一千種認識。正是在萬千不同的思想認識交匯中,才能碰撞出教學的智慧、能力和勇氣。要形成有價值的認識必須以主動思考為前提,否則,你的認識就是膚淺的、冰冷的,所以,任何一個聽課者都承擔著思考的責任。在聽課中,要激活自己的眼睛和心靈,積極捕捉課堂的每個細節(jié),記錄與教學內容碰撞后生發(fā)的問題和迸發(fā)的每一個思想火花,解讀教學過程背后承載的設計思想,在他人的課堂里尋求自我成長與發(fā)展。
翻看我的聽課記錄本,上面大多沒有記錄詳細的上課過程,密密麻麻寫下的是我在聽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想法和認識?,F(xiàn)摘錄筆者最近聽的兩節(jié)課的筆記供大家分析討論。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評比課《PPT綜合課》聽課問題和感想摘錄
1.自我介紹無法與學生產生共鳴,這位教師很年輕,能不能在介紹時更有時代感呢?
2.開頭說了那么多,為什么吸引不了學生?學生好像沒有學習的欲望和沖動!
3.為什么選擇教材上已過時的主題?設計時為什么不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呢?要充分挖掘PPT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功能,技術要承載文化才有價值和魅力!
4.學生保持沉默,要么他們在思考,要么他們在抗拒。顯而易見,此時他們是在抗拒教師,因為課堂有點無趣。
5.為什么教師自身沒有意識到課堂的問題呢?也許是“不識課堂真面目,只怨身在自我中”。
6.“誰能回答老師的順序?”這個問題的提法本身有錯。你沒有鋪墊,學生怎么知道你的順序呢?看來,教師如何提問也要好好研究!
7.最后一張幻燈片上的標志挺有趣。(下課請教執(zhí)教者是怎么做出來的。)
8.結束課堂前,教師問:“學會了嗎?”學生有氣無力地說:“學會了?!边@是教師的悲哀還是教育的悲哀?
9.這是一節(jié)評比課,一個半小時內準備這樣一節(jié)課是不容易的,但也凸顯了信息技術課所面臨的一個嚴峻的現(xiàn)實問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魅力,教師責無旁貸!
高中信息技術隨堂課《冒泡排序》聽課問題和感想摘錄
1.讓學生先看書這個方法不錯,有利于他們更好地進入上課狀態(tài)。
2.“遍”、“比較次數(shù)”、“交換次數(shù)”一定要在開頭講清楚。
3.用一步步分解的方法讓學生編,思路不錯,但教師講得太多,對建構學生的知識結構是否有幫助值得討論。
4.j這個變量是課堂的關鍵,也是學生思考的難點。如何讓學生理解j的變化,講得不是很清楚。這也是冒泡排序教學的難點,我也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還要深入研究。
5.程序變成10000個數(shù)的時候,學生出現(xiàn)一些錯誤,教師最好不要直接點出錯誤原因,讓學生自己找會更好。
6.為什么最后沒有總結比較次數(shù)的計算?這對引出下一節(jié)課的選擇排序有好處啊,況且時間還來得及,下課后問一下。
要說明的是,記錄本上記錄的是筆者在聽課過程中的即時想法,是自己與課堂的真實對話,用語上會略顯直白、尖銳甚至不近人情,但目的是促進自我思考,與評課的用語還是有區(qū)別的。也許有些教師會說:我不知道如何思考,也很難找出課堂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困惑,教師必須經歷一個實踐積累的過程。筆者整理了一些促進思考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1.課堂導入的有效性怎么樣?
2.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處理得怎么樣?教師是否被預設過多地牽累?
3.教學設計考慮學生的需要了嗎?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情緒怎么樣?什么時候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最佳?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得到發(fā)展了嗎?
4.PPT的有效性、語言的有效性、教學的有效性怎么樣?
5.有哪些細節(jié)需要改進和完善?
6.課堂的難點是被“無痕”地突破了還是依舊存在?
7.有些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果讓我來處理,我會怎么辦?兩者相比較哪個更合理?與自身的課相比,哪些地方值得學習?
8.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教師的機智?
9.這節(jié)課最終解決了什么問題?
10.這節(jié)課最觸動我的是什么?有哪些有效的設計亮點?
11.這節(jié)課中有什么問題要警醒自己?
如果一個聽課者自始至終帶著一雙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和思考的頭腦駐扎在別人的課堂上,這樣的聽課才是有效的。記得有一次我聽一位語文老師的《論語》課,在他講到某個點時,我想,如果讓我來上,這里可以安排學生表演來落實論點,以增加學生的認同感。我的思考剛結束,這位教師開口說:“好,下面請同學來表演一個生活片段。”此時的我,內心是一種豐富的滿足。
認識二:以他人之課為鑒,把每次聽課都當成一次學習、反思、提升的機會
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固然能給聽課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一節(jié)所謂“失敗”的課也許更有學習和反思的價值。筆者每年要聽很多的課,無論是隨堂課、公開課、評比課或職稱評審課,我都是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tài)參與到課堂中去,而課堂就像一面明凈的鏡子,映照出自己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從而促使自己去反思,更好地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
相信教師們應該在別人的課堂上遇到過這樣一些現(xiàn)象,但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反思并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呢?
當你看到課堂上有些學生完成任務后無所事事時,你是否想到你的課堂也需要考慮到這些學生的跟進學習呢?
當你看到教師在上公開課時因拼音拼錯打不出字或打字很慢,學生竊竊私語時,你有什么感觸?
當你發(fā)覺教師語言生硬、枯燥無味,學生昏昏欲睡時,你內心是無動于衷還是反觀自己的教學語言呢?
當你聽到教師在說一些不準確的專業(yè)術語,你是一笑了之還是警醒自己要加強技術修養(yǎng)呢?
當你看到教師一個獨特的設計在課堂上收獲了學生的肯定和掌聲時,你是否想過這背后的付出,而你是否也為此而執(zhí)著努力過?
當你看到教師上課思路清晰,學生自始至終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你是否靜下心來反觀自己的教學行為呢?
記得有一天,我一共聽了七節(jié)課,其中一節(jié)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聽課本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你看,這位教師,據(jù)說是一年前從物理學科轉過來的,但各個學科的教法是相通的。難能可貴的是,她的課思路清晰,語言不多,但每句話都很有效率,而且學生自始至終都很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樣的課是成功的,值得我學習。其他幾位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把教學活動當成一個可以精確預設的標準流程,課堂基本圍繞預設走,很少觀察學生的感受,因而不會及時地調整教學策略,語言的有效性也不夠,說得越多,越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最遺憾的是,這些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問題,這應當引起自己足夠的反思。
“不識課堂真面目,只緣身在自我中”。其實,所有這些你看到的別人課堂上的狀態(tài)和行為,很有可能是你存在的問題或是你努力的方向。旁觀者清,當你以聽課者的身份落座于課堂的時候,你其實是在聽自己的課,是在把聽課變成一個積極主動建構自我認識的過程。
行文至此,我的腦子里突然迸出一個詞――“聽商”。對,一個有較高“聽商”的教師,不僅應有聽課的熱情,還應聽出門道、看出問題、悟出道理來,這樣才能收獲聽課的效益,也能在評課時言之有物、有理、有味。希望我們能在別人的課堂里,在自己創(chuàng)建的聽課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靜靜地聽,細細地品,深深地思,有選擇地記。相信,在有效的觀察、思考、記錄與反思中,隨思考所沉淀的必將內化成一種獨特的教學智慧,成為我們教學旅途上堅實行進和成長的力量。
附:聽課過程六字訣
預:充分熟悉或了解上課內容,明確課堂的重點和難點。如有可能,與執(zhí)教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做好各種準備,進入聽課狀態(tài)。
禮:注重聽課禮節(jié),尊重上課的教師,盡量不遲到。在聽課過程中,盡量避免與學生或其他聽課教師交流或竊竊私語,至少不應在執(zhí)教教師講解內容時討論或交流,以免打斷教師的上課思路。
察:觀察學生的反應和情緒狀態(tài),觀察課堂的每個細節(jié),觀察教師的個性特征、語言特色及其教學有效性,觀察PPT和板書設計的有效性。
記:記主要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反應,重點記問題、記認識、記自己思考的過程和體會。
?。郝犝n一定要有一個自省的過程。聽然后知己不足,知不足然能自省。對照別人課堂的問題,要在聽課過程中即時反省自己的不足并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