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古韻美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古詩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產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正如蘇霍姆斯基所說“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練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lián)系起來,將古詩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于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那么教學往往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筆者在教學《春曉》這首詩時制作了多媒體課件,畫面上:茅草小屋,屋外小院里是花紅柳綠,鳥兒在屋外轉啾,屋內一位身著長衫的古人正倚在窗前,惆悵滿面地看著那些被一夜的風雨摧毀的花。圖中鳥兒的啼叫以及鮮艷的花兒在雨前、雨后不同的景象是活動的。在教學時詩畫對照,相映成趣,為學生想象活動提供了豐富、鮮明的表象信息,學生很輕松地踏入了詩的意境之中。而筆者借助于多媒體的教學,展示情境,點化含義,并適時地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耳目一新,在享受中逐步感知整首詩蘊含的詩情畫意,本篇課文重點、難點也就隨多媒體教學的意趣而解。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詩是抒發(fā)詩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成一種意境,然后借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古詩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師語言的描述是不夠的。只有通過圖畫再現(xiàn)出來,才變得具體可見。
《草》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寫景詩,在教這首詩時,筆者再一次利用了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伴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展現(xiàn)的是一幅“春天小草蓬勃生長的畫面”,一棵棵嬌嫩的小草徐徐地從地底下探出頭來,打量著這個清新的世界,而后畫面又呈現(xiàn)出草木蔥蘢的景象。當背景音樂結合古詩文吟誦出現(xiàn)“一歲一枯榮”時,場景變?yōu)椴菰系牟萦蓜偛攀[蘢的樣子轉而又變得枯萎了,當念到“野火燒不盡”時,畫面呈現(xiàn)野火熊熊燃燒的場景,讀到“春風吹又生”時,畫面又切回到春天小草生機勃勃的景象……
短短的幾分鐘視頻短片中,孩子們在觀看圖文并茂的畫面中,自然而然就把握住了詩文的內容和意境,這樣就很快將學生融入到了學習詩文的氛圍中來,學生有了前面看的鋪墊,自然能像講故事似的將整個觀看過程表述出來。最后,讀悟相結合,在悟中讀,又在讀中悟,循序漸進感受到小草那頑強的生命力。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領悟意境
學習古詩,要欣賞領悟詩的意境才能得到詩的精華。巧用電教媒體,能幫助學生領悟古詩意境,理解詩人構思作品時面對的生活現(xiàn)實和由此而發(fā)的思想感情。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古詩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lián)系。在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溝通起來,盡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聽覺的音律,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學翁卷的《鄉(xiāng)村四月》,這是首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詩中描寫了江南農村初夏時節(jié),農民緊張、繁忙的景象。
在教學中筆者選用了與所教古詩的詩意相協(xié)調的古箏樂曲《出水蓮》,那舒緩、輕悠的旋律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那深情的樂曲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江南水鄉(xiāng)的農家,邊聽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再如教學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時,可配上低沉、哀怨的樂曲,使學生的情感與詩人的心境融為一體。在這特定氛圍中引導學生品味出古詩的韻味,有感情地朗讀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反復品讀后,“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情感便自然流露出來。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朗讀訓練,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科室現(xiàn)有床位38張,平均使用率達92%以上,護理人員14人,參加工作1~5年護士占總護士的45.8%,護士平均年齡32.6歲。中高級職稱護理人員1人。護理隊伍年輕化,新加入護士臨床經驗不足,業(yè)務素質不夠,規(guī)范的工作流程習慣需要培養(yǎng)提高。
1.2實施方法
周一至周五晨務會時,護士長主持所有在班護理人員用10~15min時間進行如下內容和程序:①所有參會護理人員準時到會,護士長首先對護士的著裝、儀表和精神狀態(tài)等進行檢查調整,要求護士化淡妝,面帶微笑,精神飽滿,熱情;②夜班護士匯報夜間重點患者的病情及采取的措施,如:新入院患者、危重患者、一級護理患者、手術前后患者、夜間病情有變化患者等的情況;③臨床護士(包括輪轉護士)把當天自己責任組里的重點患者、關鍵患者身上現(xiàn)存的護理問題及所需采取的相應的護理措施作口頭匯報;④護士長做簡要總結,對存在問題及需要注意情況進行提醒,并提出當天工作重點;⑤傳達醫(yī)院和有關部門會議精神及工作安排;⑥提問1名年輕護士有關本??频臉I(yè)務理論、核心制度、應急預案、工作流程、操作注意點、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問題;⑦詢問護理人員在前一天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著手進行處理解決。晨務會結束之后進行晨間護理、床頭交接班、治療前準備等。
2結果
護理每日一問制實行1年來,沒有發(fā)生護理差錯,提高了護士的工作責任心,進一步加強了護患溝通,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提高了護士對患者身上現(xiàn)存護理問題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本科室護士的工作能力與素質,切實提升了科室的臨床護理工作質量。與2009年度間的護理管理成績相比較,如下附表。
3討論
3.1實現(xiàn)人性化管理
護理每日一問制可以讓護士長對科內的工作及護士的工作能力有比較好的了解,對當天的工作重點有比較清楚的把握,也讓每個護理人員都能夠參與到管理中來,調動人的積極性、做好本職工作,有利于創(chuàng)造合理和整體效能的發(fā)揮。同時通過每天的一起學習,每天的儀容整理,活躍氣氛、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可以讓微笑訓練、得體的身體語言來有意識有目的地消除個別護理人員的消極情緒。在這十來分鐘里讓大家學會相會尊重和理解,達到以人為本的目的,從而使護理人員在新的一天里保持積極愉快的心情,增強護理隊伍的活力和戰(zhàn)斗力。
3.2進一步加強護患溝通,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可以通過管理來消除的,實行護理每日一問制,使得護理人員的素質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同時加強了信息的反饋,讓護理人員對于患者的情況更加了解,這可以消除一部分護理隱患。對護理人員實行人性化管理,可以使她們更加積極的工作,也更加細心體貼地照顧患者,對患者的康復無疑會更為有利。而作為護理工作一線的護理人員在實際的工作中也能夠發(fā)現(xiàn)護理工作和護理管理中的漏洞,這些信息反饋到護士長那里可以讓她們改進管理,從而提高管理水平。通過控制、引導、化解,使問題不至于惡化,而被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把這一理念滲透到每一個護士的工作中,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危機的發(fā)生[2]。實行護理每日一問制以來,由于問題分析、處理及時,護理投訴僅發(fā)生1例,護理差錯率為0,提高了護士對患者身上現(xiàn)存護理問題的口頭表達能力,護理人員的實際操作經驗和應對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患者滿意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3.3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水平
護理每日一問制的落實不是只靠護士長來完成的,更多的是一線的護理工作人員,她們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最為容易發(fā)現(xiàn)護理中的問題、最容易發(fā)現(xiàn)護理管理中的漏洞。通過她們來讓護士長了解之前的護理情況,總結工作中的問題,也能更加明確當天的工作重點,清楚當前工作中什么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內容。而護士長和高年資護理人員又能夠用長期積累的工作經驗為年輕的護理人員提供指導和幫助,這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過程[3]。十來分鐘的時間又能夠讓護理工作在交接的過程中保持連續(xù)性,使得分工明確、協(xié)作緊密,保證重點的同時照顧全局,達到上下通氣、信息傳遞準確、及時的效果,還可以減少科室的會議,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護士長對年輕護士的提問可以把重癥患者的觀察重點、注意事項、如何用藥、操作要點、如何溝通等在臨床中積累的經驗作為重點強調和指導,一問一答間提高了護士的??扑?,尤其對于年輕護士,這樣的言傳身教可以快速地提升??评碚撍健嵺`技能??谱o理水平。
前言 二十一世紀,我們進入了數(shù)字化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及計算機的大量普及給現(xiàn)代社會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探索具體學科素質教育的實施中,多媒體輔助教學已正式向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邁進,尤其是初中古詩文教學。真可謂“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無疑給初中古詩文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改變傳統(tǒng)的注重認知、灌輸、封閉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為建立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奠定了基礎。
1.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初中古詩文教學的作用 (1)形象直觀,激發(fā)興趣。心理學表明:直接的興趣產生于被感知事物自身的趣味性和新異性。成片的文字符號,空洞的說教,抽象的講析,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育效果不佳。采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教學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多路刺激,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從一定程度上消除聽課造成的廢勞和緊張。
(2)創(chuàng)設情境,拓寬見聞。初中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因此往往對初中古詩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膚淺。在這種情形之下,多媒體技術則能變抽象的語言文字 為具體的視覺畫面,豐富學生感知,拓寬生活見聞,實 現(xiàn)“情境教學”,從而順利地再現(xiàn)課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學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初中古詩文教學,可以在形象的大小、遠近、虛實、動靜、繁簡、抽象與具體之間實現(xiàn)轉換.而且能突破時空限制, 有利于實現(xiàn)其他教學媒體難以實現(xiàn)的“形真”;形、聲、 色、光的運用與結合,能夠有效地渲染氣氛,制造氛 圍,激發(fā)學習情感,導致“情深”,引起教師、學生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3)引導想象,發(fā)展思維。多媒體技術引進初中古詩文的課堂教學,對豐富學生表象,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創(chuàng)作生動形象的場景有著重要的作用。
(4)培育情感,訓練審美。多媒體技術,則以其直觀、形象、 聲音、色彩、動感性等特點,生動而充分地展現(xiàn)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使學生情不自禁地“被文以入情”,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收到“潤物細無聲”的功效,多媒體技術就成為實現(xiàn)語文美育的最佳手段之一。
2. 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初中古詩文教學的課例 (1)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感情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會觸及人的精神世界。”語文教學離不開情,離不開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精心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情境,可以增強對學生的感官刺激,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如臨其境、感同身受,從而達到以情激情的目的。課件設計時要充分體現(xiàn)多媒體計算機作為教學媒體的特點。利用文字、圖片、動畫等多種媒體,多感觀,多渠道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例如教學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這是一首寫景的七言律詩。如果僅從字面上分析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即使背誦下來,也難體味到多少美感。教學這首詩時,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先用錄音機放錄音,讓學生凝神聽一段有古箏伴奏的課文朗讀,接著用投影儀,放上一段事先剪輯好的春意盎然的電視錄像片:那翠綠的青山,如茵的綠草,蕩漾的碧波,爛熳的春花,鶯歌燕舞,馬蹄輕快,牧笛悠揚……使學生身處早春的氛圍之中,從直觀、形象的教學形式中感到春意綿綿,春光無限。再讓學生隨錄音朗讀課文。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興趣濃厚,加深了對課文的感知。學生說話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這時進行朗讀和說話等語文能力的訓練,訓練能充分到位,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四十五分鐘的效率極高。而且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中,學生主動參與,興趣盎然。
(2)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布魯納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币虼宋覀儜酁閷W生創(chuàng)造思考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tǒng)時,要善于通過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維,被動地跟著老師走。如學習《三峽》一課時,首先欣賞Flash制作的教學課件。為了能讓學生充分運用計算機功能,領悟三峽的美麗景色,設計類似“電子公告板”的一個“課堂討論區(qū)”,由學生自學課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先選擇任意一自然段學習,并且點擊計算機上的相關資料,尋找正確的答案,自主地理解課文。視頻文件上的精美的畫面、美妙的音樂,使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課文之外更多的精彩內容,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他們興致勃勃地流連其中,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時迭起。
關鍵詞:慈城 古建筑 美術教學 運用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huán)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和環(huán)境等)進行美術教學?!惫沤ㄖ捎诰哂杏凭玫臍v史,豐富的內涵,給美術學習提供了一個十分良好的教學平臺。
慈城是江南極少數(shù)保存較為完好的縣城,保存了完整的傳統(tǒng)生活結構方式,保留下來的傳統(tǒng)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還有孔廟、會館、牌坊、古井等公共建筑、構筑物。遴選出來的慈城古建筑群是其中最優(yōu)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其中孔廟布局完整,規(guī)模宏大,為浙東地區(qū)現(xiàn)存最為完整的文廟,反映了儒學在傳統(tǒng)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深遠的影響。明代的甲第世家、福字門頭、符卿第、布政房和清代的馮宅等名人故居,做工精致,用料考究,是當?shù)孛窬拥拇碜?,其周圍仍保留了完整的傳統(tǒng)街區(qū),歷史環(huán)境未有大的改變,集中地反映慈城明清時期建筑風格和生活氣息。馮岳彩繪臺門是江南彩繪的重要實例,具有宋式彩畫的遺風。這些豐富的美術教育資源和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為美術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鑒于此, 筆者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依托慈城建筑,尋找古老的痕跡
我們學校所在的慈城是全國文化歷史古鎮(zhèn),在一條條小河旁在一棵棵大樹下,至今仍保留著完整的古建筑遺址。因此,我便利用這些文化遺產,開展了師生尋找慈城古建筑之美的活動。
我先和孩子們制定活動計劃。尋找慈城古建筑之美,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孩子積極性非常高,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最后確定為:1.實地尋找古建筑遺址。2.尋找與古建筑有關的文字介紹。3.尋找與古建筑有關的故事。四人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選擇一個內容開展活動。
為了讓自己小組的手頭資料豐富些,孩子們積極尋找,放學后、雙休日休帶著相機、畫板實地進行觀察、拍照、寫生。查找書籍資料、上網查找、請教身邊的親人、朋友。通過活動,孩子們不禁感嘆慈城古建筑的深厚與悠遠。學生了解到慈城的古建筑面積達55萬平方米,以明清建筑為主。慈城的孔廟在全國來說都是保存比較完整的。桂花廳、甲第世家、福字門頭、瓦片墻等等都各有特色。布政房、符卿第、馮宅、俞宅都是明代達官顯貴的住宅。真可謂是古建筑中的大觀園(圖1)。
二、探究慈城建筑,走近課堂教學
1、“綜合? 探究”課的嘗試
我們學校的對面就是孔廟,孩子每天抬頭就可以看到孔廟的外景。孔廟的前身也是我們學校的舊址。因此,嘗試以“孔廟”為教學內容,讓學生認識孔廟,了解孔廟的深厚底蘊。
我設計這課為綜合?探索領域,第1課時以欣賞?評述為主,帶領學生觀察孔廟、了解孔廟特點,深入探究孔廟的文化內涵。第2課時以美術的方法來表現(xiàn)孔廟。課前我先布置了一個小作業(yè),讓學生再一次走進孔廟,寫生、拍照、詢問等等方法觀察孔廟。并用照片或者文字的形式進行反饋。
課堂上利用自己拍攝的視頻和圖片的形式帶領學生再一次參觀孔廟,引起他們的共鳴。并分小組形式來探究孔廟的文化歷史、建筑布局、碑文雕刻等等。最后讓學生用美術小報、線描寫生等形式來變現(xiàn)。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了孔廟的美,感受傳統(tǒng)建筑的魅力(圖2)。
2、造型?表現(xiàn)課的探究
慈城地區(qū)現(xiàn)存的藝術珍品范圍廣泛、品類眾多,數(shù)量龐大。有牌坊、石雕、石窗、磚雕和木雕、碑刻和匾額等等。設計了《牌坊的故事》、《雕花門窗》、《精美的石雕、木雕藝術》等課。例在《精美的石雕、木雕》一課時,充分利用這些現(xiàn)有的資源,帶領學生用拓印的方法實地把這些精美的石雕、木雕給復制下來,回到課堂,觀察、討論、研究等方法來探究石雕、木雕的美。最后用版畫的形式再次進行作品的創(chuàng)作。并把教學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平時再用同樣的方法去找尋慈城角落中的美麗石雕。在類似的課中,也運用了寫生、泥塑等方法來表現(xiàn)這些珍貴的藝術珍品,讓學生感受這些藝術珍品的魅力(圖3)。
3、設計?引用課的運用
屋頂是古建筑中最有特色之處,因此設計了《有趣的屋頂》一課,讓學生觀察屋頂上瓦片的排列,觀察屋頂上的馬頭墻、飛檐。了解御馬第、甲第世家、孔廟等建筑的屋頂造型等等,用不同形式來表現(xiàn),再設計用紙雕的方式對屋頂進行再表現(xiàn),借此運用到設計中。
觀察老房子的整體造型和寧波新房子的造型特征,兩者進行比較,對比感受時代的進步,感受不同建筑的魅力。并運用設計的理念對未來的慈城進行規(guī)劃、設計,為作為自己試為慈城的小主人公而感到自豪。
4、欣賞?評述領域的嘗試
牌坊中精美的雕刻、絕妙的書法、嚴整的布局、神奇的構建無不讓我們驚嘆。慈城城內完整的牌坊就有8處。特別是民主路向宅那里的兩座石牌坊,德星橋邊的世恩坊,上面高浮雕、透雕手法的精美圖像,是石牌坊中的精品。完節(jié)坊中的馮岳彩繪臺門是明代木質臺門的代表。利用這些素材設計了一堂《牌坊的故事》一課,以欣賞牌坊的造型、觀察精美的石雕圖像,探究牌坊的身后故事,整體來感受牌坊的“美”(圖4)。
三、表現(xiàn)慈城建筑,豐富學生校園生活
興趣小組是課堂的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具有靈活性、可塑性。因此,除了在四年級學生的課堂教學上進行古建筑教學以外,還在興趣小組中進行教學,讓作品更有特色。
因為興趣小組人員少、靈活性強,所以我安排了多種形式,例如組織學生去實地進行古建筑寫生,進行寫生教學。安排了《深深的小巷》一課,實地指導學生。在端午節(jié)期間,去慈城的老城隍廟觀察各種年畫的作品,來進行年畫教學。聆聽老藝人手工的介紹,感受傳統(tǒng)工藝的特色。 帶著學生用磨印的方法尋找精美的石窗、石雕作品通過這些靈活性的活動,和學生一起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從中還感受到了慈城古建筑文化的魅力?;氐綄W校后進行了整理,運用蠟刻畫、砂紙畫、粉印板畫等技法對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使作品更完整。并把這些作品(圖5)在校園櫥窗里進行了展覽,不僅美化了校園環(huán)境,還讓其他學生也從中感 受到身邊古建筑的美,感受到古建筑的文化內涵。
一、工藝對古雅彩“尚古”思想表達的影響
博采眾長的工藝是成就古雅彩“古風雅韻”藝術風格的最直接因素。從古雅彩的工藝特征及構成來看,主要包括粉彩和新彩這兩種形式。新彩工藝主要用于表現(xiàn)山林、草木、怪石等背景部分,而粉彩則主要用以表現(xiàn)人物、枝葉等細節(jié)部位。如圖1所示的這件古雅彩瓷板畫作品《秋山蕭寺》中,描繪的是一幅寒煙衰草、蕭瑟凋零的山寺秋景,畫面的主體部分是一座以新彩勾勒的高大雄奇的巨峰,周圍零星地分布著錯落有致的山石。盡管秋意漸濃、衰草凄迷,但怪石嶙峋的山崖之間仍有汩汩的清泉流出,與周圍錯落分布的黛青色枝葉一道,共同裝點著自然,使原本蕭瑟的秋山透露出一絲生機。而遠處云霧繚繞的層巒疊嶂,則將畫面的意境及氣韻延伸至更為廣闊的視覺空間。這其中,對于遠景薄暮秋色的渲染便是吸收了西方油畫中對于光影透視的表達效果。連綿的山巒在蒼茫的云海間時隱時現(xiàn),似有一種“千峰翠色來”的妙境。
不僅如此,工藝對于古雅彩“尚古”思想的表達還體現(xiàn)在對紙上繪畫的重要提取和轉化上。對于其它瓷繪畫種而言,傳統(tǒng)摹古風格的粉彩、古彩、淺絳彩等往往只是通過對傳統(tǒng)國畫中筆法、結構的借鑒來實現(xiàn)同種風格的不同載體表達。尤其是山水題材,畫面常常出現(xiàn)宋元山水的筆觸和皴法。而事實上,傳統(tǒng)紙上繪畫有著其獨特的構成特點,這種特殊之處不僅體現(xiàn)在畫面場景的表現(xiàn)過程中,還體現(xiàn)在其材質的特殊性上。紙上繪畫所用的紙張經過時間的打磨,會產生一種“泛黃”的效果。而正是這種特殊性決定了真正的“古風”畫面不應是“白地”的,而應呈現(xiàn)一種古樸典雅的色澤。其它畫種一般不會對這種材質效果作明顯的表現(xiàn),而古雅彩恰恰將這種重要的畫面特質予以了生動的表達。從而使畫面產生區(qū)別于其它工藝畫種的“古風”。
因此,從工藝角度來看,古雅彩并不是簡單地將宋元山水的“古風”吸收轉移到瓷上繪畫中。而是以一種工藝為手段的高度仿生手法,將一種“尚古”的美學思想和審美追求生動地表達于陶瓷之上。借助器型和表達方式的豐富多元的變化,實現(xiàn)一種具形、具神又具意的意境表達。
二、古雅彩“尚古”美學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
從審美文化上來看,古雅彩與摹古風的粉彩、淺絳彩有著同宗同源的審美追求,即對宋元山水及古風人物的特殊傾向。但前者主要是基于繪畫技法本身的“摹古”,而后者則是將傳統(tǒng)紙上繪畫的審美體驗帶入瓷上繪畫之中。具體來看,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色彩之“古風”
古雅彩對傳統(tǒng)國畫的色彩之“古風”的借鑒,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陶瓷藝術中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方式——色彩仿生。品讀一件古雅彩作品,仿佛是欣賞一幅古代名家的書畫作品。通過工藝的出色發(fā)揮,以色彩的靈活表現(xiàn)手法展現(xiàn)了仿真的紙絹效果。而在畫面主體的表現(xiàn)上,又充分借鑒了古典之遺風,詩、書、畫、印構成了書畫作品的整體要素。所有的這些傳統(tǒng)國畫的構成要素,都能在古雅彩的整體與細節(jié)中得到不同意味的彰顯。古雅彩的色彩之“古風”首先體現(xiàn)在其古韻十足的底色上。與粉彩、古彩、淺絳彩等以直接釉面為底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的方式不同,古雅彩首先以一層類似紙絹的色澤打底,形成一層古樸典雅的背景基色,為畫面事物的進一步表現(xiàn)奠定基礎。而后,再分別以新彩和粉彩作為工藝基礎進行穿插式地表現(xiàn)。二者分別發(fā)揮各自在表達效果上的優(yōu)勢,使得畫面在表現(xiàn)“尚古”意味的同時,也通過適當提升色彩的豐富程度而產生更多的層次。最終的表現(xiàn)效果是,畫面展現(xiàn)出紙上繪畫的生動效果,同時又增添了一分靈動。例如圖2所示的這件作品《玉川品茶》,則將古雅彩的這種設色模式綜合展現(xiàn)出來。作者以紙絹的黃褐色為底,以色彩明艷的粉彩工藝繪飾人物表情、衣飾等細節(jié),而以稍晦暗的新彩工藝勾勒古松、枝葉等部分。多元化的設色工藝交相輝映,各自發(fā)揮自身的表現(xiàn)優(yōu)勢,使畫面產生一種“形古”而“意新”的審美效果。
2、題材之“古韻”
題材是體現(xiàn)古雅彩“尚古”思想的另一個重要表現(xiàn)。與許多傳統(tǒng)瓷上繪畫一樣,古雅彩多以具有古典文人氣質的表現(xiàn)題材為主題,包括山水、花鳥、人物等。但同時又十分注重將自然生活之物融入繪畫意境之中,山川草木皆成景,鳥獸蟲魚總關情,以此形成自身特有的選材特點。其中山水題材繼承了宋元山水清新野逸的選材風格,花鳥題材則具有古典主義院體工筆花鳥畫的形態(tài),而人物題材則多體現(xiàn)高壽圖、人物故事圖等古風題材特征。在實際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中,往往又依據(jù)畫面表現(xiàn)的需要將幾種題材進行相互穿插。從古雅彩所選題材的大致表現(xiàn)來看,創(chuàng)作者常常選取某一歷史事件的故事原型作為表達主題。例如這件《人物聘龐圖》,作者正是取材于《后漢書》中一個重要的歷史典故。即后漢荊州刺史劉表親身前往山林聘請隱士龐德公的故事。畫面展現(xiàn)了崇山峻嶺之中,一派世外桃源之景象。龐德公坦然扶鋤,劉表虔誠相邀,持傘的隨從耐心等待,兩位牽馬的隨從急不可待。通過對不同人物個性特征的描繪,將龐德公的淳樸和劉表的謹慎、禮賢下士等品性一一展現(xiàn)出來。使作品的立意與主旨不言而喻。
應該說,古雅彩中的題材之“古韻”主要體現(xiàn)了古典題材的一種“尚古”的共性。這與古典主義粉彩、古彩、淺絳彩的選材思維是一致的。但在具體的表現(xiàn)上,古雅彩表現(xiàn)出了一種異于其他瓷上畫種的獨特風格。明艷與晦暗的設色層次對比,古風濃郁的畫面背景及光影透視效果的渲染,使其呈現(xiàn)出一種類似青綠山水的特殊韻致。
3、技藝之“古法”
從繪畫的藝術風格來看,古雅彩保留了傳統(tǒng)國畫中常見的用筆方式。我們在宋元至明清的山水花鳥書畫作品中往往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熟悉的筆觸。如表現(xiàn)山石時所采用的斧劈皴,表現(xiàn)枝葉時繪制的細密線條,表現(xiàn)花鳥時的分毫畢現(xiàn)。這些都是工筆白描中常見的用筆技法,不僅體現(xiàn)在古雅彩中,同時也體現(xiàn)在如粉彩、淺絳彩這類形式中。而在人物題材表現(xiàn)中,對于人物的表情、衣飾、發(fā)髻等細節(jié)的刻畫也同樣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國畫中的古法特點。皆反映了古典主義文人畫派風格在當代瓷上繪畫媒材中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