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山雨課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師生關系;教育;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5-0106-01
愛或者說“師愛”是教師工作中的永恒主題,學生也最喜歡真愛他的老師。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睈凵墙處煹奶炻?,教師熱愛學生,師生之間也因此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礎,教育才可以使學生產生向上的動力。教學中愛的藝術就在于用何種方式去愛并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愛。語文老師光心中有愛是不夠的,更要用師愛的陽光,普照每個學生真實的心靈。
一、溝通交流,用愛搭建信任的橋梁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苯處煹淖饔貌粌H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更重要的是能“傳道解惑”。因此,對于人文色彩很濃的語文學科來說,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要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如果學生總是封閉自己,他的心靈之門就無法打開,教育也就無法進行。如果學生不愿意與老師坦誠相見,不想讓老師和他一起分享歡樂、分擔痛苦,那就是教育者最大的失敗。學生只有對教師產生極大的信任,才能向教師敞開自己的心靈,教師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進行溝通,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才會搭建起愛和信任的五彩長橋。
那么,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和途徑與學生溝通呢?
首先,要備學生。很多老師課前精心的準備,課上賣力的講解,上完課,卻與學生相忘于校園,直到下次在課堂重逢,這種教法的效果可而知。教師除了備課還要備學生,除了單向傳授知識還要和學生進行雙向交流。也可以在和學生接觸之前,通過其他人側面了解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
其次,要關注學生的作文和日記,隨時了解學生。心內有思想,筆底才成文。語文教師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能有作文和日記這兩個最大的與學生交流的平臺,在這里,教師必須全心對待,認真挖掘,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靈感受,適時適地給予學生關懷和鼓勵,切不可粗心大意而忽略了學生習作中的心靈信號,只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學生才不會誤解教師,真正把教師當成良師益友,像對待親人那樣對教師大開心門。
二、親密合作,用愛創(chuàng)造和諧課堂
中學生正處在“立志”階段,自我意識在急劇發(fā)展。但其中很多人心理素質較差,個性不夠健全。還有一些后進生因為學校、家長批評不當,心靈受到了創(chuàng)傷,結果他們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對教師也會有一種強烈的抵觸情緒。因此,師生親密合作,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努力做到的。它能有效地形成強大的合力,對學生起潛移默化引導作用。語文教師要巧妙利用課堂上隨機出現(xiàn)的情境變化,隨時注意學生情感,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尋找自己的閃光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這樣,學生就能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教師賦予的強烈的愛,喜歡老師,進而喜歡學習。
三、鼓勵賞識,用愛造就價值人生
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小孩子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在學說話、學走路的那個階段,孩子進步最快。原因是父母在這個時期的心態(tài)最好,家中總是充滿了歡樂。父母總是用最得意、最欣賞的目光,關注著孩子從零開始的每一點進步。就是這種賞識,讓每個孩子毫不費力地掌握了口語這種最難的語言形式。
其實,每個人都非??释玫絼e人的賞識和鼓勵,厭惡別人的“詆毀流言”。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運用賞識教育,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為他的成功而喝彩。讓他們有更多品味人生價值的空間。
四、公平公正,讓師愛的陽光照亮每個學生的心靈
愛學生,首先要關懷學生,而關懷不僅是對那些懂事聽話的學生,更應關注的是那些問題學生,絕不能因為是家長是老師,就簡單粗暴地責罵學生,這樣愛的方式,不但難以起到教育的效果,還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一錯再錯,更不能因為灰心或怕碰釘子就對學生的錯誤不聞不問,聽之任之。這只能使事情更糟。
一、吸收大量語匯
我們接觸新課文,掌握課文里的生字新詞是必要的一環(huán)。隨著年級的升高,教師由課內的講解字詞漸轉至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借助字典來解決,再在課堂里檢查點評。例如“佞臣”的“佞”字,我們通過“兩個女人”的順口溜就能掌握它的字形,教師再說清楚它的字義和造字法中的局限,學生就會對這個字掌握得比較牢。許多有經驗的中學老師,他們絕不放過對學生這方面的要求。但有些老師以為那是小學里的事兒,到中學已經沒有必要了,這是不對的。
語文教材里的文章用語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比比皆是,借助教材,老師適當講解并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就能豐富他們寫作的儲存庫。平時教師要加強同反義詞、成語、熟語、名言、警句、古詩句的收集、整理的指導,鼓勵活學活用。
初中是學好語文的黃金階段,這時候經常地通讀積累,并活學活用到口頭和書面表達里,就可以到達厚積薄發(fā)的效果,學生的語文水平就能提高。
二、研究寫作方法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參,注重寫作特點的研究,有利于學生吸取“一文之長”。但缺少寫作方法的研究,不利于掌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匠心。如《故鄉(xiāng)》一文,它的寫作特點是運用“對比”來展示廣闊的社會背景和人物形象。大致是這樣幾方面:
①閏土少年與中年時期外貌對比;②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方面對比;③閏土、“我”和楊二嫂生活狀況的對比;④父親對閏土、閏土對自己、閏土對兒子的“希望之夢”的對比;⑤現(xiàn)在的“我”與閏土、過去的“我”與閏土的關系的對比;⑥現(xiàn)在宏兒、水生的友誼同“我”與閏土的關系的對比;⑦“我”對記憶中故鄉(xiāng)與現(xiàn)實中對故鄉(xiāng)的心情的對比等。
這些特點,如果通過研究寫作方法,學生掌握起來就容易得多。
課文結構:回故鄉(xiāng)、在故鄉(xiāng)、離故鄉(xiāng)。
主要人物:“我”、閏土、楊二嫂、水生。
表現(xiàn)方法:肖像、景色、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等。
這幾個方面漸次疊加研究,有利于學生了解寫法,摸清作者行文的路子。胸中有丘壑,就能懂得文章的起承轉合,就能領會文章的主旨。作家獨具匠心,各有所長,寫法不盡相同,不同文章中會出現(xiàn)各自獨特的風格。研究這樣的課文就可以領略作家們的套路,有利于學生走進文學的大門。
三、積累事理材料
教材里有大量的正反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有科學知識和政治道理,非常精辟,是我們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如《散步》一文中一段話:“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很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作者向我們傳遞了“尊老愛幼共建和諧”的一幅祥和圖景,以具體的形象來說理,顯得非常生動和形象。《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言,抒發(fā)了作者的偉大抱負,給我們樹立了做人的標桿。指導學生收集、整理課文里的事理材料并推廣運用于課外閱讀,就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
四、開拓思想境界
楊朔《荔枝蜜》之所以膾炙人口,是因為作者在采訪中通過對平常事物的體察,不斷提升思想境界,終于很自然地達到了“人與蜜蜂”合而為一的最高境界。文中對蜜蜂的贊頌可謂是情之所至,動人至深。教學課文時,如能按照作者的行蹤和心理情感的變化找出作者當時對蜜蜂態(tài)度,就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我們通過研究魯迅的《藤野先生》中幾個事例片段的,要體會出作者“棄醫(yī)從文”的心理歷程,從中學習選定目標、確立理想的重要性。文章的內容取決于作者的思想認識,學習課文內容,尤其是研究作者的思想境界,這應該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語文課程標準》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中指出: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以形象性、生動性為顯著特征的語文課,絕不能丟失它的思想性,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在課文教學時必須有機體現(xiàn)。我們在語文教學時,要不失時機地將智育、美育和德育有機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從課堂教學的本質我們可以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思想。正如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質營養(yǎng)一樣,每個學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營養(yǎng),這是別人不能代替。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組織者,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促進者,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去讀書,去感知,去觀察分析思考,去理解和掌握規(guī)律。教師所能做的是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輔導者,學生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yǎng)者。同時,新課程倡導建立充分體現(xiàn)尊重、民主和發(fā)展精神的新型師生關系,那么,要出色地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只能降大任于“激勵”了。換句話說,激勵和激勵評價是現(xiàn)代課堂教學最為有效的實施方法。
何為激勵?“激勵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激勵是指激發(fā)、鼓勵之義;廣義的激勵是指運用各種有效手段激發(fā)人的熱情,啟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發(fā)揮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潛能,使其行為向組織所期望的目標而努力。”所謂激勵就是系統(tǒng)的組織采取有計劃的措施,設置一定的外部環(huán)境,對系統(tǒng)成員施以正強化或負強化的信息反饋,引起其內部的心理和思想的變化,使之產生組織者對預期的行為反應,正確,高效、持續(xù)地達到組織預定的目標。結合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與內容,激勵可以理解為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贊賞、表揚、鼓勵、引導和批評。一切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引起學生需要、動機、行為朝向教育的預期目標靠近,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方法與措施都是激勵。
激勵作為一種培養(yǎng)人的教育活動,有其自身的特殊功能:
1.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
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也是教育的首要任務。能力是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雖受一定生理因素的影響,但主要還是依賴后天教育。通過激勵教育:第一,知識是能力的構成要素,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激勵教育有利于人們掌握知識;第二,可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自身能力。第三,可以通過對人們現(xiàn)實思想行為的褒貶和信息反饋,引起人們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思考和進一步認識、發(fā)展、評價等多方面能力。
2.激發(fā)學生的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和堅強的意志品格
激勵教育是一種典型的外部強化教育,是教育者從外部人為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強制影響。教育通過情感活動把對象與主體聯(lián)系起來,并且貫穿于教育過程的始終。情感主要起著使教育內容轉化為學生內在意識和外在行動的先導和中介作用,顯然,教師愛學生的情感是教育“內化”的催化劑。
3.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增強其創(chuàng)造力
創(chuàng)造力就是指主體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發(fā)展起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主要指產生新設想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和能產生新成果的創(chuàng)造技能。激勵作為引導、教育和管理的活動方式,是解放、開發(fā)、培養(yǎng)和鍛煉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它涉及到創(chuàng)造主體的思想、心理和行為,通過刺激和影響,化解各種社會性要求趨向,與主體的內在期望,動力相結合,從而轉化為創(chuàng)造主體的具體創(chuàng)造行為實踐,產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導向性地、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和調動創(chuàng)造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激勵評價方法
給學生以激勵性的評價不是停留在口頭或在需要做時才做的一種點綴,它需要滲透在教師的教育思想中,落實在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為中。
1.情感激勵法
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誠意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一堂觀摩課上,一位教師讓學生講述自己在生活中體驗到的母愛后如此評價說:“老師也感動了,沒想到在你粗獷的男子漢外表下有這樣一顆細膩敏感的心。老師為你感到驕傲?!边@樣深情的評價,走進了學生心靈,不僅讓他們在課堂上情感充沛,也讓教師和學生在情感上融為一體。
2.贊美激勵法
在強烈的評價意識和明確的評價目的的基礎上,一般地說,激勵評價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種是對優(yōu)秀的反饋信息的激勵,一種是對“后進生”的激勵。后進生有一個很突出的心理障礙是缺乏自信,而在這時,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句話足以感化心靈。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甚至贊美,把愛的陽光灑向那些易被遺忘的角落,使他們在引導激勵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進步從而增強學習信心,并逐漸由后進生轉向優(yōu)等生。
3.目標激勵法
目標激勵就是通過目標的設置來激發(fā)人的動機、調動人的積極性。在三大主科中,地位最尷尬的當屬語文了。有些人用“墻里開花墻外香”來形容語文:認真學習的學生未必能在語文考試中拿高分。而那些平時不怎么聽課的學生反倒有可能在語文成績榜上名列前茅。學生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不正,教師課堂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制定語文考試分數(shù)目標、橫向競爭目標和縱向進步目標、語文學習品質目標。目標決定高度,學生確定了分數(shù)目標后,教師經常提醒學生對照目標檢查學習上的目標達成情況,鼓勵學生只要不斷努力,就能逐漸靠近自己確定的目標并實現(xiàn)甚至超越目標?!耙换ㄒ齺戆倩ㄩ_”,語文學習進步快或語文優(yōu)秀成績保持者的典型對全班同學起著激勵、鼓舞、啟迪和示范作用。
一、有趣導課,激活學生的思維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在語文教學中,好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修改病句是一個很枯燥的知識點,很難讓學生感興趣。上課時,我經常會采用如下兩種方式引導學生,其一,“古時一考生為文,援引了《詩經》中‘昧昧我思之’句,卻誤寫作‘妹妹我思之’,考官啼笑皆非,便批道:“哥哥你錯了!”
其二,“大家看,這個句子似乎有點病態(tài),像是長了多余的瘤子,又像是有先天性缺陷,下面我們給他做做手術,該割的割,該補的補,還它一個健康的身體,不過不能割錯,否則它馬上就‘宣告死亡’了!”學生興致高漲,爭相發(fā)言,不一會兒便談笑風生地把“病人”治好了。
以上趣味情景法減少了學生的厭煩情緒,因為幽默的趣味,把快樂帶進了語文課堂。孩子們的大腦處于吸收知識的最佳狀態(tài),課堂收效自然很好。
二、因疑生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詫和問題開始的?!苯處熑粝葟膯栴}入手,激發(fā)學生的關注,然后引導學生去思考討論,最后再解決之,這必將大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如在上《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文時,播放劉歡《好漢歌》渲染氣氛,并用其中歌詞“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導入,然后問學生:“魯提轄為什么出手?怎樣出的手?出手的結果如何?”這樣的設疑,自然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教師一次入手,就能很快引導學生理出故事的開端、發(fā)展、、結局,從而順理成章地把握住故事情節(jié)。
三、因變出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經常聽到語文教師抱怨學生不太喜歡上語文課,原因自然有很多,但不可否認長期枯燥無味的,一成不變的上法,也是學生厭惡語文的一個重要原因。若教師善于在課堂中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藝術,就如同在一道菜里加入了味精,語文課堂就會被再次激活,學生就會集中精力,思維活躍,知識面也會隨之擴大。
如在講解《與朱元思書》中的“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時,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我隨口加上龐龍《兩只蝴蝶》中的歌詞:“這些蟬不停地互相鳴叫,一定是在說:親愛的,你慢慢飛,飛到叢林去看小溪水……”學生的學習興趣頓時高漲。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曾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痹诮虒W過程中根據(jù)多變的課堂情境,適時適當?shù)剡\用幽默趣味,不僅可以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整個課堂教學達到師生和諧、充滿情趣的美好境界。
四、巧設懸念,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能產生“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那么巧妙的結尾則不僅能夠達到調節(jié)疲勞、鞏固知識,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而且還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新的求知欲望,開拓思路,活躍思維,能在激烈、愉快的氣氛中把語文學習推向。
如在上《核舟記》時,文章雖然不太長,但由于是文言文,所以當上到文中介紹東坡和佛印段落處時,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似乎有些倦怠。我就停了下來問學生:“據(jù)說當年東坡被貶黃州時和佛印和尚一起泛舟長江,曾發(fā)生過一段有趣的故事,有同學知道嗎?”
我環(huán)視了一下整個課堂,學生們都說不知道,顯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個問題上了。然后我就針對這兩人穿插了一個小故事:據(jù)說當年他們泛游長江,正在飲酒談詩之時,東坡見河岸上一狗在啃骨頭,因大笑一指。佛印一看,即將手中東坡題詩之扇拋于水中,亦大笑。原來這是一幅啞聯(lián),兩人無語中已是打了個啞迷,斗了機鋒,成一妙對“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漂東坡詩(尸)”。
一、利用課文中的自然美資源
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一切美的東西,包括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美。初中語文中的自然美,真可謂是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如《春》之作者把美的情致注入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等自然景物中,讓人領會到春到江南的艷麗、柔和、溫馨、生機勃發(fā)的美;《沁園春·雪》清晰地勾畫出一幅冰天雪地、廣袤無垠的銀色世界圖,使人領略到分外妖嬈的北國風光的美;《聽潮》盡情地描繪了海睡、海醒和海怒的畫面,真切地揭示出大海剛柔相濟的美。這樣的例子在課文中舉不勝舉。課文中賞心悅目的自然美,具有豐富生活、陶冶情操、磨礪品性、啟示哲理、奮發(fā)精神的審美教育意義。利用課文中的自然美資源有多種方法:一是有感情地朗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等方式,引導學生目視、耳聽、口誦、想象,使之獲得“如臨其境”的美好感受,在審美的愉悅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二是選擇有自然美點的課文,讓學生進行仿寫、擴寫、縮寫,體味自然美。三是啟發(fā)學生以課文為“例子”,去觀察、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自然美,訴諸筆端,創(chuàng)造出美,培養(yǎng)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利用課文中的人物美資源
人物美是社會美的主體。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很多課文有催人向上的人物形象美。如《木蘭詩》中的深明大義、勇敢剛毅、胸懷柔情、勤勞的木蘭;《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中的耳聞目睹國家貧弱不振的局面,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少年;《我的老師》中的熱愛學生,溫柔、熱情、公正的蔡蕓芝;《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品質純潔高尚、意志堅韌剛強、氣質純樸謙遜、胸懷美麗寬廣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這些人物,無不閃耀著美的火花,是學生學習的楷模。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指導學生或分析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或分析正面描寫,或分析側面描寫等,讓閃光的人物形象占據(jù)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其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利用課文中的語言美資源
現(xiàn)行初中語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名家名篇,蘊藏著豐富的語言美資源。語文課本隨處可以觀賞到“美”的鮮花,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寫了從杭州附近的富陽到桐廬航行時所見沿江的山水奇景,我們閱讀時,越讀越覺得自己的身心進入那“風煙俱盡,天山共色”、“天下獨絕”的奇妙異常的自然景象之中。當讀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處,我們仿佛也置身于富春江上那種寧靜幽深的境地,領略、享受那種靜態(tài)之美。又當讀到“千百成峰”、“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的文句時,我們又似乎感覺到那里兩岸山峰充滿著生命的活力,有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此時此刻,閱讀主體沉醉在一種和諧寧靜的境界,山水與我交融為一,神與物游,整個身心獲得怡情歡愉的享受。又如朱自清《春》描寫春花一段:“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彼\用的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使得語言優(yōu)美,形象生動,情感真摯。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誘發(fā)學生的語感和美感入手,引導他們咀嚼詞句,理解語意,體會語言的內涵美和形式美,不斷提高其欣賞語言的能力。我們還要指導學生拿起筆來模仿美、表現(xiàn)美,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利用課文的主題美資源
對文章的審美,不能只是簡單地停留在對詞句表相的理解,而應結合作家的個性與寫作時的特定心境,幫助學生深入分析和發(fā)掘課文中的內在美點,揭示作者通過描寫美景或形象美等各種客觀美所表現(xiàn)的深層性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充分領悟文中思想情感的美,達到以情化人的目的,使學生在真摯高尚的審美情感中得到陶冶,很自然地進入文章的美感世界。反映社會美的文章在語文課本中俯拾即是。眾多的形象美能引起學生的仰慕、敬重之情,進而去模仿、追求和學習,創(chuàng)造出新的社會美。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他們這些人的身上體現(xiàn)的是人性的品質和情感,體現(xiàn)的是人類追求進步時的苦難、磨練和奮爭,體現(xiàn)的是一種堅強和不屈的精神意志,他們帶給讀者的是一股強大的心靈震撼力,促使讀者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的人性的力量,這正是課文的美育教育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