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歸有光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歸有光在《項脊軒志》第二段是這樣寫的:“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可見過去歸家在空間上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家庭的和睦已經(jīng)蕩然無存,諸父分家,用厚厚的墻隔開了手足情。更有甚者是“東犬西吠”,家家都養(yǎng)起了狗,養(yǎng)狗的目的是看院防賊,弟兄們之間已經(jīng)不信任,彼此之間防范如防賊,在這樣一個雖沒落但詩禮傳家的家庭里,竟落得個“客逾廚而庖,雞棲于庭”的地步。按照中國傳統(tǒng),君子遠庖廚,就是不忍心廚房的殺生,況且廚房是一個家庭的私密空間,對客人無遮攔開放就多有不便,尤其昔日祖先們會客議事的廳堂,今天成了雞鴨棲息的地方,可見家族的破敗到了何等程度。雖然“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但關(guān)系始終處于“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實在讓歸有光難以啟齒,真真是家門不幸,家丑不能外揚。對祖母、母親、妻子,乃至老嫗,作者都直接地表露了自己的情感,對母親的事跡他聽老嫗敘述后,他“(嫗)語未畢,余泣”,對祖母關(guān)愛的回憶,他“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但對諸父的所作所為,歸有光無法直接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只能客觀描述,即便如此,那種彌漫于字里行間的悲涼之情依然揮之不去。
歸有光寫“諸父分爨”,是為下文寫其他人事作鋪墊的。歸有光出生在一個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父親是一個窮書生,無任何功名??上胝麄€家族彌漫著一種沒落寒苦的氣氛,這與文中祖母所言“吾家讀書久不效”相吻合。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寫母親、寫祖母、寫妻子,都充滿悲情,再加之自己科舉的不順,不能光宗耀祖,振興家族。據(jù)《明史?歸有光傳》記載,歸有光少年好學,9歲能作文,20歲時盡通五經(jīng)三史和唐宋家文。35歲時,鄉(xiāng)試中舉,但以后8次會試都未及第,直到60歲時,才中進士。這段科舉經(jīng)歷,讓歸有光覺得上怍于歸家列祖列宗,有愧于冀讀書振興門風的祖母,有愧于家族發(fā)展賦予一個男丁的使命。在一個重視家族發(fā)展勝于一切的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境中,歸有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見識了諸父的所作所為后,覺得更加迫切和必要,正因為這些,他的肩上扛上了沉重的負擔,或許導致他八次會試都未及第。帶著這樣的心情寫骨肉情深,自然有對比的意味在里面,一邊是手足相殘,一邊是骨肉難舍。這種對比更增添了“諸父異爨”所帶來的痛苦、抱怨和愧疚色彩,如濃霧揮之不去,使全文充滿著一派悲涼。本來窄小破舊的項脊軒給歸有光帶來了快樂,可以“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可以享受“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美景,但“諸父異爨”破壞了這一方的寧靜,更破壞了心中的一方凈土,在這樣的一種氣氛下,與之有關(guān)的一切人事都染上了一層悲涼??梢娫谧诜ㄓ^念盛行的中國封建社會,家族成員的反目對家族的發(fā)展是毀滅性的,對后代留下的痛苦是無法撫平的。
祖母對歸有光這個孫子的感情是復雜的,而這也是基于她對眾兒子種種劣行的無限失望上。母親尚在,兒子異爨,母親看見的是兒子之間無恩無義、無孝無悌的表現(xiàn)。孝悌是家族發(fā)展的基礎,這種目無長輩,目無兄長的行為就是不讀書、不知禮的結(jié)果,所以祖母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這個孫子身上,她既怕孫子讀書太苦,“久不見爾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又寄予厚望,希望努力學習,振興家族,甚至連珍藏的祖父太常公上朝的笏板也拿來交給孫子,認為“他日汝當用之”, 兒子用不上,便寄希望于孫子。祖母內(nèi)心是痛苦的,教子無方,才致“讀書久不效”,才致兒子反目“異爨”,無法與孟母教子相比,愧疚之情無法表露。歸有光聽懂了祖母的悲涼,所以在“瞻顧遺跡”時,“長號不自禁”。
關(guān)鍵詞:桐城派;文學理論;審美風格;現(xiàn)代審美;交集
我國的古代散文發(fā)展綿延流長。先秦時期的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西漢時期的散文以司馬遷的《史記》最為卓越,他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唐宋時期的散文,在韓愈、柳宗元等大力推動下,樹立了一種擺脫陳舊俗套,自由抒寫的新文風。到了明末清初,“桐城派”散文是最著名的一個流派。桐城派文學理論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一、桐城派文學理論的形成與嬗變
(一)“義法說”:桐城派的基本理論的建立
1、歸有光對桐城派的影響。歸有光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生。歸有光一生著作繁富,主要成就則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其散文在博采唐宋諸家之長,繼承唐宋古文的傳統(tǒng)作風的同時,進一步擴大了散文的題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引進了所謂嚴肅的古文創(chuàng)作中來,使得文章更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特別是一些敘述家庭瑣事或親舊的生死聚散的短文,寫得樸素簡潔、悱惻動人。歸有光的這些敘事散文,如《項脊軒志》,即事抒情,真切感人,結(jié)構(gòu)精巧,波折多變,為散文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開辟了一片新的境界。他主張“變秦漢為歐曾”。到清代,桐城派的創(chuàng)始者方苞、姚鼐等人也對歸有光交口稱贊。歸有光的創(chuàng)作思想和理論對桐城派文學理論的形成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2、“言有物”:桐城派文學理論的雛形。明末清初,同為桐城人的方以智、錢澄之等人致力于振興古文,桐城派理論初露端倪。桐城派孕育過程的繼往開來者是戴名世,他提出了文章創(chuàng)作要“言有物”、“修辭立其誠”的見解,這些觀點實為桐城派義法理論的先驅(qū)。
3、“義法”:桐城派基本理論的確立。桐城派的基本理論是從方苞開始建立的。他繼承歸有光的“唐宋派”古文傳統(tǒng),提出“義法”主張,“義”即“言有物”,文章要有內(nèi)容;“法”即“言有序”,文章要有條理、順序、形式和技巧。對于文章審美,他主張“雅潔”。
方苞,在《讀史記八書》、《書史記十表后》中提出了“義法”主張。及至從《南山集》案中解脫后,“義法”說得到了進一步明確和完備,1733年方苞編成《古文約選》及其后編選的《四書文選》,為“義法”說提供了示范,自此“義法”受到重視,推動了古文“義法”的廣為傳播。方苞成為推動桐城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
(二)“神氣說”:桐城派理論的推進。劉大櫆是繼方苞之后桐城派的中堅人物。在乾隆時期,劉大櫆在繼承方苞“義法”說的基礎上,提出了“神氣”說。文章強調(diào)“義事、書卷、經(jīng)濟”,主張在藝術(shù)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氣”、“音節(jié)”、“字句”。劉大櫆在桐城派上是承先啟后者。
(三)“義理說”:桐城派理論的集大成。桐城派主張學習左傳、史記,講究義法,提倡義理,要求語言雅潔,反對俚俗?!傲x理說”提出者正是劉大櫆的弟子姚鼐。他提倡“義理(內(nèi)容合理)、考據(jù)(材料確切)、辭章(文詞精美),三者不可偏廢?!庇衷趯W習方法上,提出古文八要:“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 、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茍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古文辭類纂序》)姚鼐曾參與纂修《四庫全書》,主持梅花、紫陽、敬敷書院40年。桐城派的義法論和聲氣論經(jīng)其發(fā)揮和深化,成為一套較系統(tǒng)的古文理論。姚鼐創(chuàng)作的散文簡潔清淡,語言精妙,言而有物。其選編古文辭賦集《古文辭類纂》對后世極具影響。
(四)“經(jīng)世致用”:桐城派文學理論的拓展?!敖?jīng)世致用”的主張就是大名鼎鼎的,現(xiàn)在出版的《家書》可謂家喻戶曉。
自稱論文師從方苞、姚鼐,為文“義法”也取自桐城派。但他頗不滿于某些桐城末流文章的拘謹平淡,因此在文章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上強調(diào)了經(jīng)世致用;而在文章的表現(xiàn)形式上,則吸取了漢賦的優(yōu)點,呈現(xiàn)出陽剛之美。這就將桐城派發(fā)展到了新的階段——以湘鄉(xiāng)派為主流的階段。正式提出“桐城派”的其實是,其在《歐陽生文集序》中說:“姚先生治其術(shù)益精。歷城周永年書昌為之語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學者多歸向桐城,號桐城派。”自此,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應運而生。所以,實有“中興”桐城派之功。
(五)“能入能出”:桐城派文學理論的延伸?!叭胝?,師法也;出者,變化也?!贝死碚撚闪旨倧耐┏桥衫碚摪l(fā)展而來。林紓的理論,以桐城派提倡的“義法”為核心,以左、司馬、班、韓之文為“天下文章之祖庭”,以為“取義于經(jīng),取材于史,多讀儒先之書,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滅之光氣”。同時林紓也看到了桐城派理論及創(chuàng)作上的種種弊病,故而反對墨守成規(guī),提出“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的主張。林紓認為學桐城古文,不如學左、莊、班、馬,韓、柳、歐、曾。同時他還認為在學習中應知變化,做到能入能出,亦即“入者,師法也;出者,變化也?!彼钔浦刈约旱墓盼模瑯税裢┏桥桑鋵嵥墓盼母┏桥刹⒉幌嗤?,比如他的《冷紅生傳》、《趙聾子小傳》等,長于敘事抒情,寫得生動而有感情,或雜以詼諧,能感動人,不像桐城派古文的謹嚴、平順,與歸有光古文倒有幾分相似之處。
二、桐城派散文的審美風格
桐城派文學理論對其古文創(chuàng)作審美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也可以這樣說,桐城派散文的審美風格就是在其理論指導下形成的。本文僅以桐城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方苞、姚鼐及其古文《左忠毅公逸事》和《登泰山記》為范例,對桐城派古文的審美風格加以剖析。
(一)語言運用,簡明達意,條理清晰,“清真雅正”。
方苞在其古文《左忠毅公逸事》中不僅“言有物”,文章有內(nèi)容,而且“言有序”,在語言的運用上更是簡明達意,條理清晰,“清真雅正”,清順通暢?!蹲笾乙愎菔隆烽_篇曰:“先君子嘗言,鄉(xiāng)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闭Z言運用不僅簡潔明快,細節(jié)之處言之有物,而且文中內(nèi)在聯(lián)系脈絡清晰,了了數(shù)句,已將左公形象刻畫的生動而細膩,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二)題材精當,人物刻畫生動。
在歷史上左光斗所經(jīng)歷的事有許多,然,方苞并未選擇將左公的生平材料羅列在文中來展示主人公的形象,而是選擇了左公與史可法相交的所謂“逸事”這一典型事件,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和品格?!蹲笾乙愎菔隆烽_篇到結(jié)束均不見左公材料的羅列,亦不見華麗辭藻,“視學京畿”,“微行”,“解貂覆生”,可謂字字珠璣?!凹白蠊聫S獄,史朝夕獄門外?!薄疤槠\于禁卒,卒感焉,”“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行為、動作的描寫,語言文字的精確表達,人物刻畫生動感人,猶如在目。
(三)論點鮮明,內(nèi)在邏輯強,清新通暢。
姚鼐主張古文“義理、考據(jù)、辭章”缺一不可。《登泰山記》是姚鼐著名散文之一,該文充分體現(xiàn)他的觀點,文中考據(jù)處處可見,如“古長城”、“石刻”、“天門”等都是作者考證的內(nèi)容。因為有了“考據(jù)”為依據(jù),文章必然論點鮮明?!疤┥街?,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倍潭虜?shù)句已將泰山的地理位置,汶水濟水走向及南北分界,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在結(jié)構(gòu)和邏輯上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觀賞日出的經(jīng)過,清順通暢,一氣呵成。文章開篇即寫泰山,介紹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形勢,接下來寫登山的路線和山巔觀日:來泰山的路線“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登泰山的路線“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到了泰山之巔,“望晚日照城郭”;待日出,在日觀亭觀日出。整篇美文邏輯順序清晰明朗,讀來通順流暢。
(四)寫景傳神,特征鮮明,情感內(nèi)斂。
這一點在《登泰山記》里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暗澜云鍪癁轫悖浼壠咔в杏??!薄叭丈希嗳绲?,下有紅光,動搖承之,”“絳皓駁色,而皆若僂?!睂懱┥街摺捌浼壠咔в杏唷?,不肆渲染,更無鋪陳。寫泰山雪景、夕陽、云霧,雖了了數(shù)字,卻將景色描摹的如詩如畫,令人遐想不已,真可謂寫景傳神,特征鮮明,神、理、氣 、味、格、律、聲、色具備。然則,作為桐城派的代表,講究“義理、考據(jù)、辭章”,粗看文章似乎不見姚公情感表露,細心揣摩作者當時的心境,以及從文章的字里行間來看,能夠感覺出姚公內(nèi)心的無限感慨——只是感情的表露更內(nèi)斂,更需要讀者用心體會罷了。
(五)紀敘扼要,用詞平易清新、洗練精悍。
無論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還是姚鼐的《登泰山記》等,在敘述手法上都顯得簡扼要,不旁生枝節(jié),能夠抓住重點,“清真雅正”,頗有特色,這里不再贅述。
三、桐城派散文的審美風格與現(xiàn)代審美思想的交集
(一)語言美?!傲x法”“辭章”不僅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創(chuàng)作要求,也是對語言文字使用的要求。從桐城派所撰寫的古代散文和現(xiàn)代名家散文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兩者語言都極其精煉、樸素、清新、優(yōu)美。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是文學作品描繪美的手段。因此,我們在欣賞這些散文時,既要用心領(lǐng)會作者對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與感悟,又要認真品味作者語言表達。
(二)真實美。桐城派散文要求“言之有物”,現(xiàn)代散文要求“體現(xiàn)真實”,兩者可謂殊途同歸。方苞提倡“義法”,“義”即“言有物”,姚鼐主張 “義理(內(nèi)容合理)、考據(jù)(材料確切)”?,F(xiàn)代著名作家巴金認為:“藝術(shù)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是自然,是無技巧?!敝骷覅遣嵰舱f:“說真話,敘事實,寫實物、實情,這仿佛是散文的傳統(tǒng)。古代散文就是這樣,現(xiàn)代散文也是這樣”《〈散文名作欣賞〉序》。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桐城派散文的審美風格與現(xiàn)代散文有異曲同工之妙。真實是散文的生命,真實更是一種美。
(三)意境美。散文最可貴的是文章要有靈魂、有意境,“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國維《人間詞話》)。正如桐城派所提出的散文要有“文氣、神氣、行氣”,手法表現(xiàn)上要率真與灑脫,同時內(nèi)在以氣相貫通,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營造意境的方式,可以是描寫景象,如姚鼐的《登泰山記》,現(xiàn)代著名作家朱自清《荷塘月色》;也可以是刻畫人物、記敘事件,如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現(xiàn)代著名作家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個中意境卻渾然天成,給讀者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感受。
四、結(jié)語
從先秦散文到桐城派散文,其審美風格不斷發(fā)生變化,也不斷在延續(xù)。桐城派散文在繼承了前世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獨具魅力的審美風格,對后來者頗具影響,值得我們發(fā)掘研究。
參考文獻:
[1]陳振鵬.古文鑒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
[2]章培恒.方苞姚鼐文選[M].鳳凰出版社,2011.
[3]楊成章.散文名作欣賞[M].青海人民出版社,1981.
[4]巴金.探索集[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詞異讀的成因。其中通用假借、古今字、外來語及古書注解相沿而致是主要原因,而“破讀”所致也是重要
原因。本文還對古漢語異讀字的異讀音,進行了分類,并舉例加以說明。
關(guān)鍵詞 古漢語 異讀字 分類
* * *
古漢語中的某些字詞要異讀,原因是很多的。其中,由于通用假借、古今字、外來語以及古書注解相沿
所致則是一個重要原因。其現(xiàn)象有如下幾種:
1.通假字的本義和假借義讀音不用。在古漢語的書面語言里,常有這樣的情形:本來有的字不用,卻用
另一個字來代替,造成讀者的不同。如“信”字,其本義是表示“誠實”、“信任”、“的確”、“任意”
、“使者”等意思,讀xìn。
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不怨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但有時卻假借為“伸展”、“伸張”的意思,即與“伸”同義,讀為shēn。
例狼欣然從之,信足先生。(馬中錫《中山狼傳》)
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yǎng)天下之權(quán),信己之私,威加于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隳(《孫子·九地
》)
又如“歸”字,其本義是表示“返回”、“歸還”、“女子出嫁”、“歸附”等意思,讀guī。
例執(zhí)訊獲chǒu@①,薄言還歸。(《詩經(jīng)·小雅·出車》)
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歸有光《項脊軒志》)
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jù)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但又假借為“饋”,即贈送的意思,讀kuì。
例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論語·陽貨》)
2.古今字由于其分工不同,讀音亦不盡相同。在上古時代,特別是先秦時代,漢字的數(shù)量比后世要少得
多,一個字往往要表示幾個不同的含義,這就造成某些字“兼職”過多的現(xiàn)象。譬如“說”字,就兼任“解
說”、“講”、“言論”、“勸說”、“喜悅”等義項。當其表達“解說”、“講”、“言論”等意思時,
讀shuō。
例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墨子·公輸》)當其表達“勸說”的意思時,讀shuì
。
例公子患之,數(shù)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史記·魏公子列傳》)
而當其表達“喜悅”的意思時,通“悅”,讀作yué。
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為了避免一字兼職太多,后來才造了“悅”字,分擔了“喜悅”的義項。
再如“責”字,本為“債”字,讀zhài。
例公說,使有司寬政、毀關(guān)、去禁、薄斂、已責。(《左傳·昭公二十年》)
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戰(zhàn)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當其在兼任“索取”、“要求”、“譴責”、“處罰”等義項時,則讀zè。
例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聊齋志異·促織》)
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戰(zhàn)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
后來,由于有了“債”字,就將該條義項區(qū)分出來。
又如“賈”字,兼有“買賣”、“商人”、“價錢”、賈姓等義項。表示“買賣”、“商人”等意思時
,讀gǔ。
例商農(nóng)工賈,不敗其業(yè)。(《左傳·宣公十二年》)
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白居易《琵琶行》)
表示“價錢”之義,讀jià。
例有美玉于斯,韞@②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論語·子罕》)
表示姓氏,讀jiǎ。
后來由于有了“價(jià@③)字,才分擔了“價錢”這一義項。
3.許多人名、地名、物名保留了古代的讀音,與今音異讀。如“食”、“其”等,在用于人名時,“食
”讀yì,“其”讀jī。
例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史記·淮陰侯列傳》)
“射”在用于古代鐘名時,讀yì。
例噌@④者,周景王之無射也,kuǎn@⑤坎鏜@⑥者, 魏莊子之歌鐘也。(蘇軾《石鐘山記》)
在用作草名時,讀yè。
例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荀子·勸學》)
“房”在作古宮名時,讀páng。
例六王畢,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宮賦》)
4.有些來自外族語言的國名、人名、姓氏名等,讀音也較為特殊。如“大宛”是古西域的國名,“宛”
則讀作yuān。
例大宛聞漢之饒財,欲通不得,見騫,喜,問欲何之。(《漢書·張騫傳》)
“可汗”,是對古鮮卑、突厥、回紇等少數(shù)民族的君長的稱呼,讀kèhán。
例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樂府詩集·木蘭詩》)
“氏”,漢代西域有大月氏、小月氏。“氏”讀zhī。
中秋節(jié)有什么謎語呢?大家喜歡在中秋節(jié)猜謎語嗎? 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秋謎語,歡迎大家閱讀!
中秋謎語1【中秋謎語】一彎月照枝頭亮,兩顆星懸天下明 (打一字) 【答案】:秋
【中秋謎語】心已決斷不宜遲 (打一字) 【答案】:快
【中秋謎語】休把旁人抬太高 (打一字) 【答案】:樂
【中秋謎語】十五的月亮 (打成語) 【答案】:正大光明
【中秋謎語】舉頭望明月 (打電影演員) 【答案】:高圓圓
【中秋謎語】敢上九天攬月 (打汽車名牌) 【答案】:凌志
【中秋謎語】得月樓前先得月 (打一字) 【答案】:棚
【中秋謎語】云破眉月倚西樓(打一字) 【答案】:私
【中秋謎語】明月松間照 (打攝影名詞) 【答案】:黑白顯影
【中秋謎語】月落日出雁陣業(yè) (打一字) 【答案】:胭
【中秋謎語】九月初三月似弓 (打飲料) 【答案】:珍珠露
【中秋謎語】節(jié)日晚會露一手 (打一字) 【答案】:挽
【中秋謎語】新婚度蜜月,中秋游異邦 (成語一) 【答案】:喜出望外
【中秋謎語】清風拂面中秋夜 (四字常用語一) 【答案】:發(fā)揚光大
中秋謎語2【中秋謎語】中秋別后重團圓 (影目一) 【答案】:火種
【中秋謎語】時逢中秋產(chǎn)于滬 (五言唐詩句一) 【答案】:海上生明月
【中秋謎語】八月望洞庭,千帆過眼簾 (宋詩目三) 【答案】:中秋 湖上 泛舟
【中秋謎語】外圓正割垂直線,積分開方斜角邊 (節(jié)日一) 【答案】:中秋
【中秋謎語】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陣南 (節(jié)日一) 【答案】:中秋
【中秋謎語】八月十五共清輝 (五代詩目一) 【答案】:中秋月
【中秋謎語】中秋歸來(打一詞牌名) 【答案】:八歸
【中秋謎語】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答案】:月季
【中秋謎語】中秋菊開(打一成語) 【答案】:花好月圓
【中秋謎語】明月照我還(打一明代人名) 【答案】:歸有光
【中秋謎語】舉杯邀明月(打一禮貌用語) 【答案】:賞光
【中秋謎語】寂寞嫦娥舒廣袖(打一舞蹈術(shù)語) 【答案】:單人舞
【中秋謎語】華夏共賞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語) 【答案】:觀光
【中秋謎語】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語) 【答案】:花好月圓
中秋謎語3八月中秋賞桂花 京劇演員一 張正芳 燈影之虎
伯樂度中秋 成語 欠喜過望
不記得端午、中秋和清明有放假 論貴粟疏 亡日休息 學海單帆
才過中秋,便交端陽 常用詞 脫節(jié)
才過中秋,遇于汴京 出版名詞二 十六開、封面 空學來風
草堂之中秋分近 中藥異名 谷香 潘潔妹
蟾宮玉露金送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成語 高風亮節(jié) 張哲源
蟾宮折桂 四字電影 月到中秋
常思盡賞中秋月,終攬冰輪入夢懷 6字廣告語 從渴望到擁有 西元人士
愁中月是中秋月 成語 心不在焉
除夕夜坐等聽鐘聲 生理名詞 更年期 高中秋
吹云拂月照中秋 成語 高風亮節(jié)
待到中秋時,天下同把盞 體育盛會 十五屆世界杯 徐圣能
道旁勞至晚,霧中秋色豐 網(wǎng)絡游戲網(wǎng)站 邊鋒 寒夜
中秋謎語4得獎之后喜欲狂 節(jié)日一 中秋節(jié) 憂離魚
訂稿之后先炒作,中秋了心愿 圣火傳遞器材 高原火種燈 一棍
東京賞中秋 離合字 日月明 褚維信
冬夏之交 節(jié)日紀念日 中秋
兒女皆立戶,長子中秋回 六字口語,卷簾格 還望大家成全 士隱
返家后告知,艷影集已于中秋之夜抵押掉了 晏殊詞二句連,卷簾格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呱呱
方到中秋生別離 乒乓球隊員 王皓 嚴宗達/偕隱
放歌在中秋 成語 高風亮節(jié)
風拂青絲中秋夜 成語 發(fā)揚光大
夫妻與子樂,中秋留合影 舞蹈名詞二 快三、節(jié)拍 流沙
夫妻中秋務離別 數(shù)詞,底8字 二千萬分之八十五 天涯
杠鈴冠軍、期盼中秋 五言唐詩 舉頭望明月 眉冷
革命火種,尚需從局部贏來 四字民俗 中秋賞月
個別積分 節(jié)名 中秋 白鶴微步
個個都不記得中秋 通假字 望通忘 凡平
中秋謎語5購銷兩旺中秋節(jié) 成語 花好月圓
國慶過后是中秋 藥材 節(jié)節(jié)通
國慶過后是中秋 藥材 節(jié)節(jié)通
國慶連中秋真棒 歌曲 雙節(jié)棍 采桑
國慶恰逢中秋 5字財務狀況用語,謎底含時間用語 十一月盤盈 深喉
國慶巧逢中秋節(jié) 11畫字 秸 司馬不如
國慶神州盡歡顏 隱目格·2+3 節(jié)日、中秋節(jié) 黃松榆
國慶中秋,拉動消費 草藥名一 節(jié)節(jié)花 柯傳武
國慶中秋不言敗 成語 節(jié)節(jié)勝利
國慶中秋高消費 草藥名 節(jié)節(jié)花 桃風
國慶中秋凱歌傳 成語 節(jié)節(jié)勝利 林曉云
國慶中秋聯(lián)歡會 成藥品牌 節(jié)節(jié)樂
過了新春,過了端陽,相期應在中秋 常用詞二 節(jié)流、節(jié)約 余真
文人是世界的代言人,也是生活的代言人。
文人眼中的世界,是作者慧眼濾過之后的世界。它既是真實世界的寫照,但又絕不是現(xiàn)實世界的拷貝。文人眼中的世界,總是或明或暗或多或少留下了他自己的深深的印記,留下了不同時代的鮮明的印記。
文人眼中的世界,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是現(xiàn)實的,也是神奇的;是純真的,也是復雜的;是單一的,也是多元的;是質(zhì)樸的,也是華麗的。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中花開依舊的景象和人漸變老的感嘆,是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融合;張潔《我的四季》中對生命的感悟,對人生的思考,是現(xiàn)實世界和神奇世界的融合;蕭紅《呼蘭河傳》中對童年水晶般生活情景的描繪,是純真世界和復雜世界的融合;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刻畫的哈姆雷特這個形象,是單一世界和多元世界的融合;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情、景、理的完美統(tǒng)一,是質(zhì)樸世界和華麗世界的融合。
文人“看”世界是盡心盡責甚至是殫精竭慮的。司馬遷忍受精神和肉體的巨大痛苦,用生命寫成了《史記》;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盧延讓為了“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曹雪芹寫《紅樓夢》“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保?/p>
要真正讀懂文人眼中的世界,就要真正讀懂文人的精神世界。
文人多情。舒婷《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對災難深重祖國深沉的愛,對祖國繁榮進步的熱切希望,是一種摯情;歸有光《項脊軒記》敘寫“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深切懷念親人,是一種深情;巴金《隨想錄》說真話,追求真理,是一種純情;莫言作品充滿著的“懷鄉(xiāng)”“怨鄉(xiāng)”的復雜情感,是一種真情。
文人愛憂。他們憂蒼生憂黎民憂自己,憂人生憂自然憂社會,“憂”,是文人千百年來精神的遺傳基因。孟子憂“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屈原憂“眾人皆醉我獨醒”;李白憂“總為浮云能遮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杜甫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今人憂重重污染而希冀“綠色生活”,憂胸無大志而高喊“拒絕平庸”,憂人的漠視而啟迪思考“憂與愛”!
文人富“趣”。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流觴曲水”是雅趣;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理趣;梁實秋的《雅舍小品》是閑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文趣;孫犁的《亡人逸事》是情趣。
文人的眼睛召引我們知道了物質(zhì)的世界,也知道了精神的世界;知道了當下的世界,也知道了過去的世界;知道了身邊的世界,也知道了遙遠的世界;知道了熟悉的世界,也知道了陌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