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級審計基礎知識

中級審計基礎知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級審計基礎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級審計基礎知識

中級審計基礎知識范文第1篇

關鍵詞:土建基礎施工;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

現(xiàn)代化建設中主要的標志就是我國的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城市化的過程中對于建筑也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和要求,對于建筑的深基坑技術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實用性。對于如今深基坑越來越深的現(xiàn)狀,對于深基坑支護施工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著力對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進行探究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一、我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現(xiàn)狀

土建基礎施工決定建筑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1],對于建筑的定性和高度有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對于基礎施工要格外重視,而深基坑技術是基礎中的基礎,對于打好建筑的基礎意義重大,通俗的講,深基坑技術就是一座大樓的地下工程。

我國在深基坑技術上的起步較晚,因此在深基坑技術上與發(fā)達國家還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我國在深基坑支護實施技術上成本較高,對于材料的選用上注重穩(wěn)固性而忽略了材料的科技含量,從而導致在材料的選用上成本較高。二是在深基坑技術的安全性上還存在較大的風險。同樣的對于我國深基坑技術上,單一使用鋼結構和混凝土架構對于較高樓體的支撐力上不足,造成了風險的存在。三是深基坑技術創(chuàng)新不夠,在深基坑的技術研發(fā)和應用上,我國也是剛剛起步,多是模仿外國的做法,沒有自主的研發(fā),這也造成了我國深基坑工程的成本較高[2]。不利于我國建筑水平的發(fā)展和提升。

總之,我國深基坑技術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需要加強重視和研發(fā)力度。

二、我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問題存在的原因

我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現(xiàn)狀是不容樂觀的,那么對于我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要探討更高的發(fā)展就要找準問題存在的癥結。一是客觀原因,對于我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我國的起步確實較晚,存在差距是正常的。同時,對于技術的研發(fā)也是需要時間的,在技術上加強研發(fā)很有迫切性。我國建筑材料的選用上也存在固有的弊端,對于新材料的選擇會加大建筑的成本。二是主觀原因,我國缺少在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上的專業(yè)人才,高校對于建筑專業(yè)上較少開設如此專業(yè)的專業(yè),造成了我國相關人才的短缺,只能沿襲舊方式,或者通過人才引進[3]的方式,又加大了建筑的成本。對于我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重視不足,研發(fā)不力,房地產開發(fā)商和政府以及民眾對于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要求和認識不力。

總之,對于我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很有必要性,

三、我國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基本出路

1、加快技術創(chuàng)新

我國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要緊跟時代步伐,進行及時的創(chuàng)新。首先要不斷改進我國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讓施工技術更加適應施工要求。對于技術的研發(fā)上要向國外學習和向先進地區(qū)學習,繞過技術間的交流更加順暢。其次要我國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研發(fā)投入,國家要成立專門的研發(fā)基金和向相關機構投入必要的研發(fā)資金,保證研發(fā)的順暢。相關建筑商要加大資金注入和研發(fā)與應用。保證技術的跟進和創(chuàng)新。對于資金的投入上企業(yè)要加強重視,認識到技術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同時國家要加大引導,對于技術的投入不可盲目,要加大投入的目的性和研發(fā)的現(xiàn)實需要。最后,對于技術的創(chuàng)新要具有針對性,保證技術研發(fā)和應用的對接。讓科研機構和企業(yè)的研發(fā)熱情相互促進。

總之,對于我國深基坑技術的研發(fā)需要及時更新和加大投入與產出力度,保證技術的科學化和長遠發(fā)展。

2、考慮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相關因素

對于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要考慮諸多因素。一是地下水因素,深基坑技術對于地下水的要求十分高,因此要特別注意排水的徹底性,在土建基礎施工中要注重排水問題,保證施工的順暢,同時在建設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下水道的通暢。深基坑技術要保證下水道工程的嚴密,不然地下建筑無法正常工作。二是要合理選用材料,對于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材料的選擇是分重要,深基坑技術支護工程多選用混凝土柱狀結構,材料選擇單一,所以在今后的施工中要探索穩(wěn)定系數(shù)高成本低和耐支撐的材料,讓我國的深基坑工程越來越穩(wěn)固和安全。對于材料的選擇要加大研發(fā)和引進的力度,多引進世界先進和新興材料,為我國深基坑技術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撐。三是支護選擇上,要考慮支護的穩(wěn)定性和施工的安全性,錨桿的樹立要進行精準定位,要保證錨桿定位的精度。充分考慮建筑的周圍環(huán)境和支撐力度。四是要考慮突發(fā)事件的緊急預案和突發(fā)逃生通道的順暢,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事故危險要進行提前的預案,在施工過程中減少事故的發(fā)生,同時在地下建筑投入使用要可能存在的緊急問題要進行提前施工和設置[5],設立逃生通道和防火通道,保證地下工程的順利運轉。

總之對于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探究要考慮諸多因素,為了保證我國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更加完善,要在土建基礎施工中綜合考慮,制定實用性強和操作性強的方案,保證施工的順利進展。

3、加強隊伍建設

由于我國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我國人才短缺的現(xiàn)狀來說,對于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但是人才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據我國的深基坑支護技術的現(xiàn)狀來制定完善的策略。一是加大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專業(yè)化和針對性,高校的建筑專業(yè)更加注重實用性和需求性,針對我國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中存在的專業(yè)人才短缺的現(xiàn)狀,高校要進行充足的調研,從根據學校的師資狀況來制定人才培養(yǎng)的策略和學科的設置。二是注重施工工人技術的培養(yǎng),在施工工人施工前要進行必要的崗前培訓,使施工工人更加專業(yè),讓施工工人在深基坑技術上更加有發(fā)展前景,能夠在我國深基坑技術掌握技能,讓一線工人不僅考經驗施工,更多地依托技術的支撐,讓我國的施工隊伍更加優(yōu)秀。三是注重向國外學習,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注重人才的輸出和交流,讓我國人才和一線工人能夠走出國門,出國深造和學習我國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的技巧?;貒髱Щ馗冗M的技術和理念。壯大我國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的隊伍。

總之。我國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過程中人才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專家學者需要加大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一線工人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準,在深基坑施工中,注重個人素質和個人發(fā)展,從而提高我國深基坑工程的整體水平[6]。

結束語:

探尋我國深基坑支護支護施工技術的發(fā)展出路,不僅需要加強調研,更需要積極踐行。曾言: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偫硇蜗蟮恼f: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文化建設也切忌紙上談兵。因此,我國深基坑支護支護施工技術,首先對于深基坑技術進行具體闡釋,并簡述我國深基坑支護支護施工技術的現(xiàn)狀,其次探究我國深基坑技術存在問題的原因,最后尋找我國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對策。

參考文獻:

[1]. 土建基礎施工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分析[J]. 經營管理策略,2013(09)

[2]趙小川. 試論土建基礎施工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J]. 河南建材,2012(05)

[3]馬會胡. 淺談建筑施工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與監(jiān)理方法[J]. 中國科技投資,2013(09)

[4]謝穎穎. 淺議土建基礎施工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J]. 中華建筑(下旬刊),2011(09)

中級審計基礎知識范文第2篇

【摘要】土建基礎施工作業(yè)時,為了使施工安全有保障,防止塌方隱患及其事故發(fā)生,以及確保建筑基礎的可靠性能得以發(fā)揮,就要對建筑基坑運用必要的支護施工技術,以此才能保全土建基礎施工的安全可靠程度?;诖耍疚囊陨罨又ёo作為研究課題,對目前土建基礎施工深基坑支護存有的問題展開了詳盡分析,并與之提出了支護設計相應注意的事項與防控舉措。

【關鍵詞】土建基礎;基坑支護;施工;建筑

建筑施工作業(yè)涉及到多門專業(yè)學科,而基坑支護技術在目前看來也是有多門專業(yè)學科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不斷總結出來的一門新興實用技術。過去由于高層建筑項目施工規(guī)模較少,所以其動工項目多半是以鋼板樁支護為主,或者以放坡開挖的基礎形式去發(fā)揮出支護效用,基坑深度一般也控制在五米以上。整體上來說,利用側壁放坡形式進行的支護應用所引發(fā)的事故都較少。但是,隨著近些年高層建筑施工規(guī)模的逐漸擴充,不少高樓建筑拔地而起,并且有些高層建筑相鄰距離非常之近,從而給基礎施工作業(yè)帶來了相當大的施工壓力與困難。因此,基于此種形勢下,深基坑支護在土建基礎工程中應運而生,并被建筑施工行業(yè)所高度重視與關注。

1 深基坑支護施工作業(yè)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1.1 支護設計力學參數(shù)設計不當

深基坑支護構造承受的土體結構壓力大小與基礎結構的整體性能、安全度等有直接關系。此外,地質土體結構的情況在支護施工作業(yè)中也發(fā)揮著一定決定性作用,需要精準的并能夠滿足實際情況去計算土體結構物理力學參數(shù),但由于土體地質結構情況一般都相對復雜、系統(tǒng),很難精確計算,特別是深基坑開挖后關于含水率、摩擦角以及粘聚力相關的參數(shù)設定值的計算,進而也就促使支護結構的應力承受范疇存在一定計算差異。因此,為了確保支護結構受力差異控制在可控范圍,應當確保支護結構設計中涉及到的力學參數(shù)計算合理,將支護結構設計要求所需的計算參數(shù)負面影響將至最低??傮w來講,土建力學相關試驗數(shù)據表明:有關土地產生的壓力與內摩擦角值有重要關系,原土體結構的內凝聚力和開挖過后的相應內凝聚力參數(shù)也有不同。因此,在深基坑支護施工工藝中,應因地制宜選擇合理支護結構形式,避免以往施工中土體結構物理力學參數(shù)計算、擇取不合理的現(xiàn)象發(fā)生,才能將結構性能發(fā)揮的負面影響將至最低。

1.2 基坑土體取樣具備不完全性

對土建基礎施工作業(yè)的深基坑支護設計前,需要完成預先的地基土層地質取樣分析工作,其目的是確保支護結構設計相關的物理學參數(shù)合理,進而才能使后續(xù)勘探工作負荷得以降低并確保造價合理與避免資源鋪張浪費等。由此可見,基坑土體取樣工作的進行往往具備較高的隨機性與不完全性。此外,由于地質土層結構的性質也是同時具備多樣性與復雜性的,因此為了使土體取樣能夠較大程度的反映土層真實情況,就要確保確保鉆孔數(shù)目合理、支護設計參數(shù)合理等,從而才能把支護設計中的土體取樣與現(xiàn)實情況存在的不完全相符性將至最低狀態(tài),保證后續(xù)的施工作業(yè)順利進行。

1.3 基坑開挖未能周全考慮空間效應問題

關于深基坑開挖相關的技術資料表明:基坑周圍向其內部發(fā)生的水平位移往往是中間大與兩邊小。另外,深基坑邊坡失穩(wěn),常常以長邊的居中位置發(fā)生,這是以深基坑開挖是一個空間問題。傳統(tǒng)的深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是按平面應變問題處理的。對一些細長條基坑來講,這種平面應變假設是比較符合實際的,而對近似方形或長方形深基坑則差別比較大。所以,在未進行空間問題處理前而按平面應變假設設計時,支護結構要適當進行調整,以適應開挖空間效應的要求。

1.4 基坑支護設計計算和實際受力相偏離

基坑支護結構設計相關計算取值問題仍然以理論性較強的極限平衡理論作為參考標準,但實際上的支護結構受力并不能完全按照理論上的原則進行設計計算,即按照理論推算和實踐經驗的支護設計計算取值往往與現(xiàn)實存在一定差異。此外,在極限平衡理論中所強調的設計計算參數(shù)也多半以安全系數(shù)為主。但實際上的支護結構遭受破壞往往在理論上強調的絕對安全相脫節(jié);另外,還有些支護結構的安全系數(shù)在理論上去看往往安全保障程度不能保證,但是在實踐支護結構設計參數(shù)卻完全能夠適應作業(yè)要求??偟膩碇v,極限平衡理論主要強調的是一種靜態(tài)設計,但對于實際基坑支護作業(yè)中的動態(tài)因素、不穩(wěn)定因素卻得不到良好的實踐驗證;如果土體結構的逐漸松弛,土體強度也隨著時間推移而降低,從而能夠促成結構變形破壞的可能。因此,在設計中一定要周全考慮基坑支護設計參數(shù)與實踐中結構受力的情況是否能夠協(xié)調。

2 土建基礎施工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管理措施探究

為了確保基坑支護工作順利開展,就有必要加強深基坑施工技術的研究,從而才能確保施工作業(yè)安全進行。所以,除了必要對深基坑支護設計、相關技術進行研究,還要加強施工過程中的組織管理措施研究,以此才能避免施工作業(yè)中存在的超挖引起結構超載的現(xiàn)象發(fā)生,確保施工質量。

2.1 轉變傳統(tǒng)設計觀念

深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在國內的學術界中尚無具體的科學計算定論。也就是說,目前我國深基坑支護技術研究仍然處于有待完善與開發(fā)的發(fā)展階段,此外關于深基坑支護的具體標準設計規(guī)范也并不具備。所以,深基坑結構設計工作就需要認知到設計的重要性,逐漸改進傳統(tǒng)意義上的“結構荷載法”,徹底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基坑支護設計觀念,但要立足實際,滿足實際作業(yè)設計標準與要求。

2.2 強化降排水技術管理工作

基坑土方開挖應在降水排水施工完成且運轉正常達到預期要求后方可進行。基坑周圍地面應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滲入基坑周圍土體和流入坑內。坑內應設置排水溝和集水井,及時抽除積水。

2.3 開挖要合理

基坑開挖施工時要盡量保證作業(yè)的連貫性,避免支護的過長時間暴露,同時要在施工時遵循合理開挖的作業(yè)原則,即強調“由上至下,先撐后挖,分層開挖,控制超挖”的一貫原則。此外,在錨桿施工工藝進行時,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及標準去及時進行錨桿施工作業(yè),必要時做好錨桿的張拉、鎖定及防腐工作,然后再繼續(xù)進行開挖作業(yè)?;娱_挖完畢后,應及時清底驗槽并鋪設墊層,以防止暴曬和雨水浸刷破壞原狀結構。如果基底超挖,應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實回填,使基底土承載性能達到設計要求。

2.4 加強基坑周圍的組織管理

要避免坑邊周圍的施工建材及土方的過度堆放,但要不可避免時,應距基坑上部位置處不小于兩米距離,且棄土堆高應控制在1.0m―1.5m范疇內,另還要確保荷載值不能超過設計要求;軟土地區(qū)不宜在坑邊堆置棄土;當重型機構在坑邊作業(yè)時,應設置專門的平臺或深基礎等。

結語:

目前,深基坑支護技術的運用范疇相對較廣,特別是隨著近些年來高層建筑施工項目比重的逐年上升,深基坑支護被愈發(fā)高度重視與關注,且相應施工技術也處于完善、改進的發(fā)展過程中。為此,這就需要基坑支護設計人員、作業(yè)施工人員、以及現(xiàn)場監(jiān)理人員等能夠做到及時交流與信息反饋等,以此才能在設計要求下保障深基坑支護作業(yè)的質量與施工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宏慶. 深基坑土釘支護的工程實踐[J]. 山東建材,2006,(04)

[2] 蔡植濱. 土釘墻在深基坑支護工程中的應用[J]. 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02)

[3] 王立祥,張巍. 長春市某深基坑支護的實踐與分析[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5)

中級審計基礎知識范文第3篇

關鍵詞:土建工程;基礎;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 TU74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人口的猛增,建設用地的緊張,促進建筑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建筑施工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提升,而深基坑支護施工成為建筑施工的關鍵內容,也是土建基礎施工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本文就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所涉及到可靠性與安全性等一些問題及要求進行論述。

一、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施工特點

隨著建筑層數(shù)越來越高,基坑的開挖深度也在不斷加深,由于在城市中的基坑開挖面積有限,再加上開挖條件比較復雜,大大增加深基坑開挖的難度。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護中,其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屬于臨時性工程,但需要貫穿于基坑施工的全過程,周期較長;

2.形式復雜多樣;

3.施工規(guī)模較大,難度較高;

4.地質復雜多變,施工環(huán)境惡劣。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護工程能有效保證基坑鞏固基坑邊坡,以防土體陷落及坍塌;而且可以保證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時不會受到土體變動的影響,從而保證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二、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

(一)土釘支護

當基坑不具備放坡條件、地下水位比較低或者基坑外降水不足等情況一般采用這種支護方式,此外,土建在基礎施工時采用土釘支護,周邊沒有大型建筑物和地下管線,如果基坑外部可以滿足土釘占用的條件下可使用這種方式用來加固坑壁土體。

(二)排樁支護

排樁支護是指把鋼筋混凝土挖孔和鉆工灌注樁當作擋土結構,其中布置柱列式間隔使要運用疏排這種布置方、方法,樁和樁之間要保持一定的凈距離,并且樁與樁之間需要緊密排列布置。

(三)深層攪拌支護

這種支護技術的操作方法是把水泥作用于固化劑中,把兩種材料混合在一起在機械設備中均勻攪拌,然后再把固化劑和軟土劑混合在一起,通過強制攪拌,固化劑在攪拌過程中會產生化學反應,出現(xiàn)硬化的現(xiàn)象,確保施工具有穩(wěn)定性。

(四)鋼板樁支護

鋼板樁支護技術是深基坑支護施工中的主要支護技術之一,在支護工程中,主要發(fā)揮擋水及擋土作用。相比于其他支護技術,鋼板樁支護技術的施工工藝較為簡單,因此當前已經廣泛應用。其中,鋼板樁主要采用帶鎖口或者鉗口式熱軋型鋼制作而成。此外,其截面形式常采用U字型、直腹板型等穩(wěn)定性高的型截面。通過將鋼板樁連接起來,形成一道鋼板樁墻,以達到擋土及擋水的功能。但是也要考慮到的一點是,在當前巖土工程項目中,采用鋼板樁支護技術也存在著一些不可控制的問題。比如說,利用鋼板樁施工過程中,極大程度上會造成相鄰地基產生振動或者發(fā)生變形的問題。此外,由于鋼板自身具有一定柔性,當出現(xiàn)支撐系統(tǒng),錨拉系統(tǒng)、設置不當?shù)葐栴}時,引發(fā)的變形將進一步加劇,對周圍環(huán)境產生極大影響。鑒于此種特殊情況,鋼板樁支護技術的應用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不適合應用于建筑密度較大的地區(qū)。

(五)地下連續(xù)墻

在深基坑支護施工的過程中,地下連續(xù)墻的施工是保證工程的施工質量的基礎,要格外加以重視。地下連續(xù)墻通常是由多墻段拼組而成,為保持墻段間連續(xù)施工,接頭采用鎖口管工藝。在現(xiàn)場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施工流程對其進行施工,以保證施工的可靠性,提高工程施工的質量。

三、地基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應用的幾點建議

(一)基坑開挖

先撐后挖、開槽支撐、分層開挖、嚴禁超挖是基坑開挖的基本原則,必須遵守。在基坑開挖的表面填好土,修建好相應的地表水溝,以及時做好開挖降水的準備。另外對于開挖后還未支撐的基坑,應盡量縮短暴漏的時間,以免事故的發(fā)生。在坡段的基坑實施分段施工,在開挖的同時保護好坡面,兩者結合后至基坑開挖有圈梁的高度時,使用錨桿樁實施圈梁。分層挖除基坑邊保留土體至設計標高超過30cm,改為人工挖土,基坑見底后迅速澆筑底板墊層至圍護墻邊。還要對基坑開挖后的現(xiàn)場加強管理,各類土方開挖設備的停放位置必須與基坑保持一定的距離。在基坑開挖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挖土設備碰撞支撐系統(tǒng)使支護結構和支錨體系之間的連接遭到破壞,從而防止事故的發(fā)生。

(二)合理設置坑壁形式

在地基施工中進行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之前,合理設置坑壁形式是保證巖土工程深基坑支護施工質量的重要基礎。首先,需要充分考慮如果破壞了基坑的坑壁可能產生嚴重后果,以此作為設計基礎,并且結合施工規(guī)范要求,合理設置坑壁等級;其次,需要具體考慮工程周邊環(huán)境、水文地質條件以及開挖參數(shù)等深基坑支護影響因素,同時結合設置的坑壁的安全等級,以選擇正確的坑壁形式。此外,根據施工經驗,如果深基坑施工場地的基坑深度在8m范圍內,同時具備放坡的條件,并且該深基坑施工場地頂部沒有重要的建構物的時候,則可采取坡率方法,不過在應用該種方法過程中,需要結合穩(wěn)定邊坡的坡率值以及工程的類比選擇,從而進行坡率允許值的范圍的確定。

(三)做好變形監(jiān)測工作

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中,做好基本的變形監(jiān)測工作非常重要,應針對工程規(guī)范以及以往工作經驗,全過程保障巖土工程的深基坑支護質量水平,以此奠定工程質量基礎。由監(jiān)測的重點是開挖基坑期間基坑圍護結構的穩(wěn)定性,以及開挖基坑周邊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線變形程度、地面的沉降等。并且在監(jiān)測過程中,應該根據工程的不同,制定科學合理監(jiān)測方案。此外還需要根據監(jiān)測環(huán)境確定監(jiān)測頻率,監(jiān)測頻率應該保證不遺漏其變化時刻和重要變化過程的為原則。對基坑進行水平位移觀測時,必須在基坑開挖前測取其初始值?;娱_挖過程中的觀測,還應該根據不同建設工程進行機動調整,確定出科學合理的監(jiān)測方案。

(四)地下水處理

在開挖土方期間,當開挖底面標高比地下水位的基坑低時,出現(xiàn)土方的水分層被隔離情況,地下存在的水分就逐漸往基坑中流入。如果基坑土質較軟或者積水較多,則會導致施工工人站立比較困難,從而影響工人的施工操作,因此,在進行土方開挖的過程當中,需要結合當?shù)氐娜宋牡乩憝h(huán)境以及相應的地質地貌,積極采取降水措施,保證基坑土方開挖的順利進行。可以采取排水法處理地下水,如明溝排水和井點降水等,井點降水操作比較簡單且容易掌握,是處理地下水的好方法;也可采用止水法來處理地下水,在基坑周邊布置止水帷幕,避免地下水流進基坑里面,可通過地下灌漿法、沉井法或連續(xù)墻來達到止水的目的。沿基坑四周1m處布置一道深于坑底的井點濾水管(長度10m,井管直徑50~55mm,井孔直徑300mm),和兩臺抽水設備直接連接并從中抽水,使地下水位下降落至基坑底0.5~1.0m以下,井點降水能夠消除或減動水壓力,改善了土的性質,很大的加強了邊坡的穩(wěn)定性,使施工操作條件得到改善,推進了工程進度。井點降水可在不同形狀的深基坑中采用,對邊坡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作用,保證基坑內土干燥能夠使深基坑施工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以保證工程質量。

結束語

地基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技術是深基坑穩(wěn)定性的重要保證,只有不斷的優(yōu)化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才能保證深基坑的施工質量,提高深基坑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的競爭力,為建筑多層地下結構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胡勛耀.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應用探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3:290.

[2]崔志波.淺議土建基礎施工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2,11:55.

中級審計基礎知識范文第4篇

關鍵詞:土建基礎施工;深基坑支護技術;施工安全管理

0 前言

深基坑支護技術是提高土建基礎施工質量的關鍵技術,而且,在近些年的發(fā)展中,深基坑支護技術也在不斷的完善,對確保土建基礎施工的持久、安全、質量等都有著一定的作用,對此,作者主要對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進行分析。

1 深基坑支護技術概述

所謂深基坑支護就是為了保證基坑周邊環(huán)境、地下結構施工的安全而采取的施工技術,深基坑支護技術對確保土建工程基礎施工的安全性有著極大的作用。眾所周知,深基坑工程施工中,一旦發(fā)生事故就會造成人員傷亡的現(xiàn)象,后果不堪設想,而引起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技術不到位,缺乏對安全的預控[1]。在近些年來深基坑支護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尤其是施工技術實施的要求更加嚴格,例如,在確定施工方案之前,必須要充分的考察施工深度以及施工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深基坑在進行土方開挖時,必須保證每臺挖土機之間的間距不小于10m,而且挖土方要逐層進行,不能出現(xiàn)局部深挖的現(xiàn)象;在深基坑技術實施的過程中,對危險源要有著一定的預見性,同時要提前做好相關的解決方案等。在近些年來,土建行業(yè)的發(fā)展極為迅速,而深基坑支護技術也普遍應用到土建基礎施工中,相比于傳統(tǒng)的基礎施工技術來說,深基坑支護技術更能有效的提高土建工程基礎施工質量,對土建行業(yè)的發(fā)展有著一定的作用。

2 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

通過以上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概述分析了解到,將深基坑支護技術應用到土建基礎施工中,對提高土建基礎施工質量有著極大的作用,但是,在深基坑支護技術應用的一些土建工程中,卻因為應用缺乏合理性而導致施工質量受到影響,甚至引發(fā)安全事故。因此,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不能過于盲目,要根據土建基礎施工工程之間的差異性,了解實際的工程情況,合理選用深基坑支護形式,并積極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具體應用如下。

2.1 在設計環(huán)節(jié)的應用,合理制定深基坑支護施工流程

土建工程基礎施工中,應做好設計工作,尤其是在深基坑支護技術應用的過程中,要合理制定施工流程,這樣才能確保深基坑支護技術應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首先,在設計之前需要由專業(yè)技術人員到土建工程施工現(xiàn)場進行實地勘察,掌握土建工程施工的一手資料,如,地質地貌、周邊環(huán)境、周邊設施等,以此來制定合理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流程。另外,在對土建工程現(xiàn)場勘察過程中應注意的是,現(xiàn)場勘察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深基坑支護技術,這樣才能結合自身的技術來對現(xiàn)場存在的各項因素進行勘察,是否存在對深基坑基礎施工有影響的因素,該采用何種施工操作方式才能提高土建基礎施工質量。

2.2 在施工過程中的應用,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眾所周知,土建深基坑支護技術在施工的過程中會伴有一定的危險性,尤其是在誤操作或是沒有按照規(guī)范流程進行施工時,不僅會對土建基礎施工的質量造成影響,甚至會引發(fā)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在深基坑支護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必須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3]。例如,在施工的過程中,要求施工人員不能在禁止人員停留的位置經過,避免機械施工過程沒能發(fā)現(xiàn)人員經過或停留而對人員帶來的損傷;深基坑支護技術實施的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噪音污染、化學污染等現(xiàn)象,對周邊人群的身心健康都將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做好相關的防范保護措施,例如,在施工現(xiàn)場建立施工圍欄,對施工后的污水進行處理后再排放,對一些化學材料要做好儲存和使用的管理等,這樣才能切實的做好深基坑支護技術的安全管理工作。

2.3 合理選擇深基坑支護形式

近些年來,土建工程的發(fā)展極為迅速,土建工程的數(shù)量也越來越多,而由于每項土建工程的基礎施工特征不同,使得深基坑支護技術在應用到不同土建工程中的形式也有著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深基坑支護技術應用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4]。因此,要發(fā)揮出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最大應用效果,就必須根據土建基礎施工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深基坑支護的形式,主要考慮到土建工程的周邊環(huán)境,如,水位條件、基坑地質等。

3 總結

綜上所述,土建工程基礎施工中,會受到土建基礎施工的環(huán)境、水位、施工基礎等方面的影響,因此說,要實現(xiàn)深基坑支護技術應用在土建基礎施工中的作用,就必須做好相關的工作,如,前期的準備工作、安全管理工作、支護形式的選擇等。通過以上對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分析,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以及自身對深基坑支護技術的了解,主要從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概述以及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等兩方面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對提高土建基礎施工質量以及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效率給予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陳華.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東交通廣場南北下沉式車庫支護施工技術[J].建筑施工,2013(03).

[2]胡勛耀.土建基礎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應用探析[J]. 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3).

中級審計基礎知識范文第5篇

關鍵詞:種族效應;知覺經驗;社會認知;認知神經模型

中圖分類號:B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142(2012)04—0073—07

一、引言

對每個人而言我們都是面孔識別方面的專家,通過面孔我們可以獲得諸如性別、年齡、種族和表情等方面的信息,也可以很好地將不同的個體區(qū)分開來,但是我們對所有種族面孔的識別能力并非都是一樣的。與本族面孔相比,個體識別和再認異族面孔的成績要差很多,表現(xiàn)為種族效應現(xiàn)象(又具體稱作異族效應other—race effect,或本族效應own—race effect)。迄今,種族效應得到了廣泛的驗證,無論是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實驗方法還是不同的年齡階段都穩(wěn)定地表現(xiàn)出了該現(xiàn)象。但是,對該現(xiàn)象的解釋仍存在很大的爭議,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解釋理論:一種是知覺經驗說(perceptual expertise models),另一種為社會認知說(social—cognitive models)。

知覺經驗說強調經驗在種族效應產生中的重要性,認為種族效應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我們對本族面孔有更多的知覺經驗,而對異族面孔卻沒有或者只有很少的知覺經驗。例如,在知覺辨別任務中,我們對較少接觸的異族面孔的辨別成績要比接觸較多的本族面孔差很多。并且,我們對異族面孔使用較少的構形加工(configuralprocessing)或者整體加工(holistic processing),而使用構形加工的多少與面孔識別成績間存在正相關,正是由于這種加工方式上的差異導致了對異族面孔的識別成績較差。知覺經驗說認為經驗可以通過接觸或者訓練來獲得。Walker和Hewstone發(fā)現(xiàn)與白人有較多接觸的亞洲人對白人和亞洲人面孔的知覺辨別成績差不多,而與亞洲人接觸較少的白人表現(xiàn)出顯著的本族優(yōu)勢;Hancock和Rhodes發(fā)現(xiàn)對異族有較多接觸的被試表現(xiàn)出對異族面孔的識別成績提高和使用較多的構形加工,并且,本族和異族面孔構形加工上差異的減少和種族效應的減少正相關。這些研究說明了接觸經驗、構形加工和種族效應之間的關系,較多的接觸經驗可以使我們對這些面孔使用更多的構形加工,從而對這些面孔的識別成績更好,而缺乏足夠的接觸經驗的個體對這些面孔只能使用較少的構形加工,從而表現(xiàn)出對這些面孔較差的識別成績。

社會認知說強調對種族特征的注意和類別加工在種族效應中的作用,他們認為個體對外群(out—group)成員有類別知覺的傾向,這種傾向使得個體對外群成員的類別覺察較快,但是容易忽視個體間的差異(個體化加工,individuationprocess)從而導致識別成績差。在種族分類任務研究中,對異族面孔的種族分類速度較本族面孔要快,這說明了對異族面孔的種族特征有著較快的知覺速度。在社會分類對面孔記憶的影響研究中,通過將本族面孔分為內群(ingroup;比如,同一所學校、同一種性格)和外群(例如,學校和性格不同),結果導致了被試對內群面孔有更好的再認成績,盡管被試對本族面孔的知覺經驗相同,但是經過分類導致了再認上的差異。因此,他們認為,種族特征是一種分類線索,這種線索的覺察使得我們將本族面孔歸為內群而將異族面孔歸為外群,從而使得我們對這些面孔的識別成績出現(xiàn)差異,而并非是由于知覺經驗上的不同。在個體化加工研究中,Levin認為,本族面孔進行的是個體化的加工,而異族面孔進行的是類別加工,個體化加工的加工深度較深并且對個體間的差異有較多的關注,有利于識別和再認,而類別加工卻進行更多的類別注意,容易忽視面孔個體間的差異,使得識別和再認容易發(fā)生錯誤。Hugenberg等人通過告知被試種族效應現(xiàn)象并要求被試對異族面孔進行個體化,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對異族面孔的識別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因而沒有出現(xiàn)種族效應。Hugenberg和Corneiller通過將本族面孔或者兩可種族面孔(ambiguous—race faces)分為內群和外群,發(fā)現(xiàn)被試對內群面孔使用更多的整體加工,盡管被試對這些面孔的知覺經驗是一樣的,而通過分類被試對這些面孔的編碼方式發(fā)生了變化。上述研究說明分類可以導致內外群識別成績上甚至加工方式上的差異,正是這種分類上的差異導致了我們對本族和異族面孔的加工以及識別發(fā)生了差異。

通過上述兩個理論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存在著以下爭論:(1)是否存在對種族特征的注意偏向?知覺經驗說認為不存在這種偏向,而社會認知說認為存在著這種偏向并且這種偏向對異族面孔更大。(2)識別不同種族面孔的認知機制之間有否差異?知覺經驗說認為種族效應的產生是因為本族面孔識別更多使用構形而異族面孔識別更多使用局部特征加工,相比而言,社會認知說則認為種族效應的產生是由于本族面孔識別更多是個體化的加工而異族面孔識別更多是類別加工。(3)接觸經驗和社會分類是否是同時存在的兩個因素?知覺經驗說認為是經驗上的差異導致了種族效應的產生,而社會認知說認為是分類上的不同導致了種族效應的產生。通過對上述三個問題的闡述,對種族效應的產生機制進行了探討。

二、是否存在對種族特征的注意偏向

社會認知說認為對異族面孔首先進行種族特征的加工,這種加工消耗了大量的認知資源,導致了后續(xù)加工可以使用的認知資源較少,而對本族面孔不需要這個過程,因此節(jié)省了一些認知資源以利于后期的編碼加工。那么,是否存在這種對種族特征的注意偏向呢?

在事件相關電位的研究中,出現(xiàn)在早期且與注意相關的主要成分有N100和P200。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異族面孔能夠誘發(fā)波幅更負的N100和(或)更正的P200,這可能反映了對異族面孔種族特征的注意偏向。It0和Urland通過讓白人被試判斷白人面孔和黑人面孔的種族或者性別,并且同步記錄EEG,考察了種族特征注意偏向的電生理反應。結果顯示,在刺激呈現(xiàn)后50~150ms左右的時窗內誘發(fā)了一個峰潛時在120ms左右的負波(稱為:N100),它的波幅在電極Cz上最大。另外,異族面孔與本族面孔相比,誘發(fā)了更負走向的N100。刺激呈現(xiàn)后150~225ms左右在頂區(qū)出現(xiàn)的一個正波P200,與本族面孔相比,異族面孔誘發(fā)了波幅更正的P200成分。另外,他們進一步控制了面孔圖片的明度和對比度等條件,異族面孔依然存在N100和P200效應,這說明種族特征的注意偏向的ERP效應不是由于低水平視覺特征上的差異引起的。

由于上述任務要求被試對種族特征進行注意,那么這種對種族特征的注意偏向是否受實驗任務的影響呢?Ito和Urland比較了被試在判斷種族類別、判斷面孔圖片上是否出現(xiàn)小點和判斷面孔圖片中個體的內外向這三種任務條件下的腦電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無論實驗任務是否要求注意面孔的種族特征,異族面孔都會誘發(fā)波幅更負的N100和更正的P200成分。說明種族特征注意偏向的ERP效應不受實驗任務的影響。國內學者彭小虎、羅躍嘉和衛(wèi)星等用ERPs的方法對東西方面孔的種族效應機制進行了研究。他們讓中國被試學習和再認東西方人的面孔圖片,結果發(fā)現(xiàn)位于頭皮額部的早期成分(潛伏期在70—220 ms左右)表現(xiàn)出對西方人面孔更正的腦電變化,這說明被試在該階段將更多的注意分配于異族面孔。

上述研究說明,大腦對種族特征的加工表現(xiàn)出注意偏向,在異族面孔識別中表現(xiàn)明顯。但是,仍然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結果。Caldara等人讓白人被試對白人和亞洲人面孔進行種族分類任務,并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早期成分(N100和P200)在本族和異族面孔上的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刺激上的差異造成,白人和亞洲人面孔之間的差異要小于白人和黑人面孔之間的差異,也可能由于不存在這種對種族特征的注意偏向。知覺經驗說認為不存在這種種族特征的注意偏向,認為這種注意偏向可能是所有新異刺激都能引起的,相對于本族面孔異族面孔對我們來說更為新異,因此這些成分上的差異不能作為種族效應產生的原因;另外,知覺經驗說認為人類主要的視覺加工區(qū)位于枕顥區(qū)(oeeipito—temporal region),而作為視覺刺激的面孔更應該考慮該區(qū)域上的差異,支持知覺經驗說的研究者對該區(qū)域上的差異進行了研究,認為該區(qū)域可以反映加工方式上的差異,以支持對不同種族面孔加工方式上的差異在種族效應產生中的重要作用。

三、識別不同種族面孔的認知機制之間有否差異

(一)不同種族的面孔在加工方式上存在差異

知覺經驗說認為,種族效應的產生源于對不同種族面孔的結構編碼差異,對本族面孔使用更多的構形編碼而對異族面孔使用更多的特征編碼。事件相關電位研究結果顯示,相對于直立的面孔,倒立的面孔在枕顳區(qū)所誘發(fā)的N170成分的波幅更大或者潛伏期延遲(稱之為:N170倒立效應),由于倒立的面孔相對于直立的面孔其構形信息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因此,N170可能反映本族面孔和異族面孔在加工方式上的差異。

Walker等人以及Stahl等人的研究均發(fā)現(xiàn)直立的異族面孔誘發(fā)的N170波幅比本族面孔誘發(fā)的N170波幅更大,他們認為這是由于對本族面孔和異族面孔使用了不同的加工方式,本族面孔使用更多的構形加工,而異族面孔使用更多的特征加工,因此對異族面孔出現(xiàn)了類似于N170倒立效應的現(xiàn)象。Caharel,Montalan和Fromager等比較了白人被試對白人面孔、亞洲人面孔和黑人面孔的倒立效應大小以及N170上的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黑人面孔誘發(fā)的N170成分的波幅最大,其次是亞洲人面孔,最后是本族白人面孔,而N170倒立效應的大小表現(xiàn)出相反的趨勢,本族面孔的N170倒立效應最大,然后是亞洲人面孔,而黑人面孔最小。另外,Vizioli,F(xiàn)oreman,Rousselet和Caldara發(fā)現(xiàn)上述三個種族面孔直立條件下誘發(fā)的N170波幅沒有差異,而倒立的本族面孔表現(xiàn)出較差的再認成績和較大的N170倒立效應。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本族面孔和異族面孔所誘發(fā)的N170存在差異,表現(xiàn)為異族面孔波幅的增強或潛伏期的延遲,該現(xiàn)象類似于N170倒立效應,這說明本族面孔和異族面孔在加工方式上存在的差異,即本族面孔使用更多的構形加工。

但是,Wiese,Stahl和Schweinberger對上述觀點提出了疑問,他們讓白人被試觀看直立的和倒立條件下的本族面孔、異族面孔(亞洲人面孔)、黑猩猩面孔以及非面孔的控制刺激(房子),實驗任務為判斷刺激物的方位(直立還是倒立),同時記錄ERPs。結果發(fā)現(xiàn),本族面孔和異族面孔都出現(xiàn)了N170倒立效應,但是,N170倒立效應和面孔種族間不存在交互作用。因此,他們認為對異族面孔和本族面孔的加工方式上不存在質的區(qū)別,對異族面孔也可以正常使用和本族相似的構形加工,而僅僅是時間上有所延遲而已。

(二)不同種族的面孔在加工程度上存在差異

社會認知說認為,本族面孔和異族面孔在加工方式上不存在差異,只是在加工程度上存在差異。作為結構編碼指標的N170成分反映了面孔和物體之間的差異,不同種族的面孔不會引起N170成分波幅上的差異。而在刺激呈現(xiàn)后200—350ms主要位于頭皮額一中央區(qū)(電極Fz和Cz)或者頂區(qū)(電極Pz)的N200可能參與了個體化的和較深程度的加工,因此,對本族面孔的N200波幅較異族面孔應該更大。

Caldara,Thut和Servoir等人[36]發(fā)現(xiàn),與面孔誘發(fā)的N170成分相比,物體所誘發(fā)的N170的波幅更小,潛伏期更晚(約25ms),而不同種族的面孔所誘發(fā)的N170在波幅和潛伏期上均沒有差異。此外,Ito,Thompson和Cacioppo沒有發(fā)現(xiàn)不同種族面孔在VPP(vertex positive potential;和N170具有相同的性質,只對面孔反映,且有相同的皮層發(fā)生源,可能是N170在額區(qū)的極性反轉)上的差異,而發(fā)現(xiàn)在頭皮中央(Cz處)出現(xiàn)的波峰為287ms的N200波波幅對本族面孔更負。并且,It0和Urland也發(fā)現(xiàn)白人被試對白人面孔表現(xiàn)出中央(cz處)N200波幅更大,他們認為這是由于對本族面孔更多注意加工造成的。Diekter和Bartholow讓白人被試和黑人被試對兩種族面孔進行性別分類任務并記錄ERPs,結果發(fā)現(xiàn):白人被試對黑人面孔的P200成分波幅更大,P200成分在CPz處最大(中央一頂區(qū)中部),對白人面孔的N200成分波幅更大,而N200成分在Fz處最大(額區(qū)中部);黑人被試表現(xiàn)出相反的趨勢,黑人被試的P200成分對白人面孔波幅更大,N200成分對黑人面孔更大。最近,Lucas,Chiao和Paller使用學習一再認范式對本異族面孔誘發(fā)的ERPs進行了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本異族面孔之間沒有出現(xiàn)在顳枕區(qū)上N170的差異,而本異族面孔表現(xiàn)出Cz處N200上的差異,本族面孔的N200波幅較異族面孔所誘發(fā)的N200波幅更負,這說明了本異族面孔在結構編碼上不存在差異,而在個體化加工程度上存在差異,表現(xiàn)為本族面孔較異族面孔得到更多的個體化加工。

以上研究說明,反映了面孔的結構編碼的N170(或者VPP)沒有種族上的差異,而反映個體化加工的N200存在種族上的差異,對本族面孔使用更多的個體化加工,而對異族面孔使用較少的個體化加工和更多的種族類別注意偏向。

(三)小結

兩種觀點都承認本族面孔和異族面孔在認知神經上的差異,但是兩者強調的側重點不同。知覺經驗說強調編碼方式上的區(qū)別,這主要體現(xiàn)在N170上對異族面孔的波幅更負和(或)潛伏期發(fā)生延遲;社會認知說強調在注意資源分配上的差異。

盡管加工方式和加工深度的神經活動表現(xiàn)不同,但是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兩者可以同時存在,也就是說,既可以對本族更多的構形加工也可以更多的個體化加工。Stahl,Wiese和Schweinberher比較了不同加工深度的任務對本、異族面孔的內在加工的影響,他們發(fā)現(xiàn),不同加工深度的任務不影響N170,但是影響反映內部加工深度的P200(和N170的頭皮分布一致),而在再認上仍然表現(xiàn)出本族識別優(yōu)勢,這說明了單純的個體化加工要求無法使種族效應消失,必須有足夠的經驗積累才行。

四、接觸經驗和社會分類是否是同時存在的兩個因素

接觸經驗是知覺經驗說的主要內容,試圖用經驗差異來解釋種族效應現(xiàn)象,而社會分類是社會認知說的主要內容,試圖用分類不同來解釋種族效應現(xiàn)象,盡管前面的研究主要支持了兩個理論中的某一個理論,但是兩者卻不能完全的分離。比如,接觸經驗不能夠解釋內外群分類效應,而社會分類不能解釋異族面孔識別中難以出現(xiàn)內外群效應,因此知覺經驗與社會分類兩者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一個整合的理論模型更能解釋現(xiàn)有數(shù)據。

知覺經驗說中的接觸經驗理論認為對異族面孔較多的接觸可以產生和本族面孔一樣的加工機制。Walker,Silvert,Hewstone和Nobre研究了接觸經驗對種族效應的影響機制,他們發(fā)現(xiàn)盡管對異族面孔的N170波幅更大,但是接觸經驗影響本族和異族面孔之間的N170差異,對異族的接觸經驗越多則對異族面孔的N170波幅越和本族面孔所誘發(fā)的該波的波幅相近,接觸經驗越少則本族和異族面孔誘發(fā)的N170成分波幅差異越大。這說明了接觸經驗對本族和異族面孔加工上的影響,較多的接觸使得我們可以對異族面孔也使用和本族相同的構形加工。Golby等[40]用fMRI考察了白人和非洲人對白人面孔和非洲人面孔再認記憶任務中的腦部激活上的差異,結果發(fā)現(xiàn),再認記憶上出現(xiàn)本族面孔的再認成績更好的種族效應,而位于腹側枕顥葉的梭狀回面孔區(qū)(FFA)對本族面孔的反應顯著大于對異族面孔的反應,并且對本族面孔相比較于異族面孔的再認優(yōu)勢和本族面孔較異族面孔更多的左側梭狀回皮層(left fusiform cortex)、右側海馬旁回(rightparahippocampal)和海馬區(qū)(hippoeampal areas)激活顯著相關。這說明了梭狀回上激活程度上的差異導致了本族和異族面孔再認上的差異,而這種激活程度上的差異是由于接觸經驗上的不同造成的。

而社會認知說在分類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分類導致了被試對內群面孔和外群面孔的加工出現(xiàn)了差異,而這種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N200成分上,N200成分反映了個體化加工或者較深程度的加工。因此,相對于異族面孔,本族面孔的N200成分更大。Dickter和Bartholow發(fā)現(xiàn)本族面孔誘發(fā)的N200波幅較異族面孔更大,并且N200的波幅與內群偏愛(in—group bias)之間存在相關,行為表現(xiàn)上越明顯的內群偏愛,對內群面孔的N200激活就越大。Ito,Thompson和Cacioppo也有類似的發(fā)現(xiàn),本族面孔的N200波幅更大,且和接觸經驗之間不存在相關,這說明接觸經驗不影響加工深度。

有研究者認為接觸經驗也可以影響加工深度,對異族面孔較多的接觸經驗可以使我們將異族面孔歸為內群,這種類別的改變使得我們對異族面孔得到和本族面孔一樣的加工。Stahl,Wiese和Schweinberher比較了和亞洲人有較多經驗(至少和亞洲個體有3年的密切交往)和無經驗的白人被試對白人面孔和亞洲人面孔所誘發(fā)的腦電變化,他們發(fā)現(xiàn)位于枕顳葉的N170對異族面孔的波幅更負,并且不受接觸經驗的影響,但之后該處出現(xiàn)的P200受經驗影響,表現(xiàn)為無經驗的白人被試對亞洲人面孔的波幅較小,而有經驗的白人被試對兩類面孔圖片的P200波幅差異不顯著。他們認為枕顳葉處的P200(與前面的P200出現(xiàn)位置不同,前面多出現(xiàn)在頭皮前中部)反映了個體化的識別機制,經驗導致的該成分差異消失說明了有經驗者對本族面孔和異族面孔使用著相同的加工機制。這是因為我們對異族面孔的過多接觸使得我們將異族面孔歸為本族,這樣對這類面孔進行了深層次的加工。

同時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分類可以影響接觸經驗,使得原本存在的本、異族面孔在認知神經上的差異減少。Van Bavel,Packer和Cunningham采用最小群體范式(minimal group paradigm)將白人被試隨機分配到不同的群體中,無論是內群體還是外群體都包含白人面孔和黑人面孔,要求被試對不同群體的面孔進行外顯的分類(比如,按群體或者種族類別)或內隱的分類(比如,判斷膚色),同時記錄他們的fMRI數(shù)據。結果發(fā)現(xiàn),只有內群體和外群體在面孔梭狀回上的差異,而黑人面孔和白人面孔之間沒有梭狀回激活上的差異。他們認為梭狀回激活上的差異是對群體分類上不同的反應,而不是對經驗上差異的反應。這說明了分類加工對梭狀回面孔區(qū)的影響。

以上研究說明接觸經驗和社會分類不能夠解釋所有的現(xiàn)象,并且這兩個因素共同對本異族面孔的識別產生影響。同時,這兩個因素間也存在著相互影響,對異族較少的經驗可以使分類作用更為明顯,對異族較多的經驗可以使種族類別消失得到和本族一樣的加工深度,而分類可以是經驗發(fā)生分化,本來對本族面孔有著相同的經驗,但是因為分類而產生類似于種族效應的分類效應。因此,我們有必要將這兩個理論進行整合,從而對種族效應的加工機制有著更為清晰的了解。

五、總結與展望

上述研究多強調單一方面上的差異,支持單一的社會分類或是接觸經驗在種族效應產生中的作用,但是通過相關腦認知神經加工機制上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上述兩者無法完全進行分離,社會分類和接觸經驗存在關聯(lián)性與重疊性,由于兩個因素都是種族效應產生的重要原因且兩者之間存在相互影響,因此支持整合模型。

贵定县| 乐至县| 西丰县| 上高县| 内丘县| 北京市| 西乌| 金坛市| 古蔺县| 奇台县| 南雄市| 山阳县| 大港区| 桐城市| 永善县| 阳高县| 竹山县| 佳木斯市| 肃南| 石景山区| 阳泉市| 佛山市| 隆昌县| 和顺县| 安化县| 北流市| 江津市| 雅江县| 天全县| 临沂市| 明水县| 饶河县| 调兵山市| 杭锦旗| 桃园市| 年辖:市辖区| 杂多县| 朝阳县| 治多县| 海阳市|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