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降解塑料現(xiàn)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可降解塑料袋;市場前景;消費心理;綠色購買
中圖分類號:F713.5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綠色發(fā)展”理念是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全新發(fā)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fā)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也是我國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對塑料行業(yè)進行產業(yè)調整、大力發(fā)展可降解塑料袋對進一步弘揚綠色文化,讓綠色發(fā)展觀念深入人心,形成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產業(yè)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推進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fā)展、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方法
首先,我們針對保定市消費者進行關于可降解塑料袋的購買行為的深入調查。本次調查過程中所發(fā)放的調查問卷模擬了消費者的整個購買過程,同時包含多個影響因素。調查范圍主要集中在保定市的五個區(qū)內進行,從2016年6月到2016年7月,歷時一月。本次調查的主要對象包括但不限于年齡在16歲以上的市民。問卷調查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主要在保定市古蓮花池、大潤發(fā)超市、清苑縣邁創(chuàng)新天地商廈、滿城區(qū)燕趙綜合超市附近等地區(qū)進行,共發(fā)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21份。與此同時,我們現(xiàn)場采訪了4個商戶或超市負責人,包括城市集貿市場、農村集貿市場的商戶和本市大、小型超市的售貨員。并且重點訪談了保定市兩家大型超市的經理、一家專業(yè)的塑料袋生產商和保定市環(huán)保局的負責人等;其次,我們通過分析調查數(shù)據(jù),對保定市民的綠色需要與綠色需求進行總結分析,并發(fā)現(xiàn)保定市民的綠色需要與綠色需求并不匹配;再次,從綠色購買心理過程具體分析保定市民綠色消費行為;最后,從不同維度提出了促進可降解塑料袋市場發(fā)展的政策建議。
三、調查分析與結論
(一)“限塑令”實施效果不容樂觀。保定市一家主要的塑料袋批發(fā)商在訪談中表示,在實施“限塑令”以后塑料袋使用量大約只減少了5%。造成這種結果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自“限塑令”實施以后,有71%以上的消費者不再購買或使用塑料袋,但實際上購買的很多商品都有其自帶的塑料袋。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當前使用塑料袋的場所主要還是集中在超市、集貿市場、路邊小攤等場所,特別是集貿市場,由于性質所限,塑料袋使用很難禁止。在關于“您認為頒布‘限塑令’后,其實施效果如何”的問題中,有43.1%的受訪者認為“成效不大,沒有明顯變化”,而只有9.5%的受訪者認為“非常有效,生活環(huán)境明顯改善”。所以,“限塑令”實施后超市塑料袋使用量并非顯著減少,在消費者心目中對生活環(huán)境改善的作用也不甚明顯;二是由于人口基數(shù)增加和近年來城市人口規(guī)模不斷擴大,致使集貿市場、超市等地的塑料袋使用量有增無減。
(二)對可降解塑料袋認知不足。有30.3%的受訪者表示“沒聽說過可降解塑料袋”。另外,有相當一部分受訪者對可降解塑料袋是否真正能完全降解仍然持懷疑態(tài)度,現(xiàn)在市面出售的可降解塑料袋都自稱是可完全降解,但從外觀上看它們之間差別不大。另外,還有部分消費者對各種不同的可降解塑料的種類及功能并不了解,導致對購買可降解塑料袋不放心。通過調查消費者對于可降解塑料袋的基本知識的了解程度,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些年對可降解塑料袋的宣傳力度和實際效果的不理想。消費者對可降解塑料袋的認識模糊,但值得一提的是,絕大多數(shù)消費者對可降解塑料袋都有購買的意愿,都懷有環(huán)保的熱情。在思想上基本能意識到減少塑料袋的購買對保護環(huán)境的作用,形成了基本的環(huán)保意識。
(三)可降解塑料袋缺乏購買途徑。通過本次調研的實地走訪,不難發(fā)現(xiàn),市場上售賣可降解塑料袋的商戶少之又少,而購買的商戶也表示不知道去哪里購買可降解塑料袋,56.7%的受訪者表示對可降解塑料袋缺乏購買途徑。自“限塑令”出臺后,顧客使用塑料袋需繳納相應費用,從而使其成為附加商品,而可降解塑料袋的價格又高于普通塑料袋,很多商家和顧客都很少選擇可降解塑料袋,自然使其購買渠道收縮。
(四)可降解塑料袋貴在塑料膜。通過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只有11.4%的消費者表示以0.7元的價格去購買完全可降解塑料袋,而消費者購買塑料袋最看重的因素也是“價格因素”,比重占到了28%,也就是可降解塑料袋的價格是干擾因素之一。據(jù)塑料廠家反映,可降解塑料袋的主要成本在于塑料膜的制作,由于制作塑料膜的機器和技術基本上依賴引進,而且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參與,造成了引進的費用和人工成本的激增,最終導致了可降解塑料袋的價格偏高。
(五)對可降解塑料袋缺乏科學的定義。政府缺乏對可降解塑料袋標準的解釋和宣傳,一定程度上致使市民認識模糊,也表明了政府實施政策的頒布可能存在缺乏連貫性的問題。通過本次調查,大部分市民是無法分辨出各種標識的環(huán)保袋及可降解塑料袋的關系的。由于環(huán)保塑料和降解塑料的標準仍然存在缺位,“降解”成為許多商家的賣點和宣傳點,真正的環(huán)保、降解塑料缺乏權威認定,使得可降解塑料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部分非降解塑料以降解、環(huán)保的標簽進行兜售。
(六)傳統(tǒng)宣傳方式收效甚微,宣傳媒介有待轉型。在和保定市兩家大型超市負責人訪談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消費者對政策反應行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消費者逐漸接受了商場不免費提供塑料袋的現(xiàn)實后,就按政策要求自帶購物袋。當媒體宣傳頻率下降后,人們逐漸淡忘“限塑令”時,公眾就開始選擇最方便的方式,大多數(shù)人便傾向于自購塑料袋;另一方面隨著移動智能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政策宣傳渠道收效甚微,人們更傾向于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了解實時資訊。有35%的消費者認為,使用“微信微博”宣傳環(huán)保政策更有效。
四、促進可降解塑料袋市場發(fā)展的政策建議
(一)強化規(guī)范性,積極探索實施“限塑令”的后續(xù)措施。市場主管部門要積極探索統(tǒng)一規(guī)范塑料袋生產加工市場,強化市場退出機制。探索塑料袋回收利用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滿足消費者日常消費需求。制定統(tǒng)一的定價標準和行業(yè)規(guī)范,促使“限塑令”得到更好的實施。
(二)加大政府對環(huán)保事業(yè)的責任,幫助市民提升環(huán)保意識。環(huán)保政策的執(zhí)行難點在于民眾,廣大民眾很少知道可降解塑料袋的判斷標準。其中的判斷標準既包括成為可降解塑料袋的指標問題,又包括可降解塑料袋的判斷標識,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維持環(huán)保秩序的穩(wěn)定。政府需強化對綠色消費的宣傳,結合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類似“綠色消費月”的活動,豐富宣傳形式,提高生動性、活潑性,以促進消費者對可降解塑料袋的認知、購買和使用。同時,針對不同消費人群制作差異性的關于促進可降解塑料袋購買與使用的公益廣告,也是宣傳的一個方面。
(三)運用稅收及政策機制,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相關產品標志標準及質檢方案;責令在高污染生產企業(yè)進行改造,不按期改造的可以將其停產;在利率、稅收等方面對有環(huán)境保護標志產品的生產、流通及出口給予優(yōu)惠;對不環(huán)保產品征收相應的“環(huán)境稅”,運用經濟手段從源頭上減少塑料袋使用和污染物排放。
(四)改進營銷策略,提高技術工藝,實現(xiàn)轉型發(fā)展。購物袋是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快速消費品,適用于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企業(yè)來說,應當加大綠色產品的研究、開發(fā)、營銷的力度。增加研發(fā)投資,提高技術工藝,積極學習外國先進的環(huán)境制造技術和相應管理體系,降低對國外生產設備、技術的依賴,降低產品價格,使消費者對可降解塑料袋的購買欲望得到較大提升。同時,營銷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例如,在可降解塑料袋上明確標示其類型、功能等。正如上文所言,目前市場上的可降解塑料袋良莠不齊,因而對可降解塑料袋的科學合理的定義并且向消費者推廣這一概念至關重要。
(五)豐富可降解塑料袋的樣式款式。對于消費者而言,可降解塑料袋與普通塑料袋的區(qū)別除了售價、組成成分,更多的在于款式。對于銷售市場而言,可降解塑料袋的樣式確實過于單調,基本以全白為主,將來若是在可降解塑料袋的款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其中不只是圖案的變化,更可以是樣式的變化,相信這樣的銷售渠道有更大拓寬的可能性。同時,讓可降解塑料袋更美觀實用,裝載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使用可降解塑料袋,而非只在購物時才想起使用,這樣久而久之形成使用習慣,也是對可降解塑料袋的宣傳。
(六)引入NGO治理模式,強化社會監(jiān)督。環(huán)保事業(yè)是社會生活的長期議題,引入NGO治理模式,能強化社會監(jiān)督,彌補政府治理的不足。因此,NGO通過對塑料袋生產、銷售、使用情況進行監(jiān)督,舉辦有關可降解塑料袋的宣傳教育活動,讓綠色發(fā)展觀念深入人心,引導公眾建立健康環(huán)保的生活方式,形成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生產、生活方式,以提高塑料制品回收利用水平和可降解塑料袋市場占有率。
主要參考文獻:
[1]鄒江英,蘇銀姍,史勝蘭.對可降解塑料袋的綠色購買行為研究――以西安市為例[J].消費導刊,2009.8.
從我國“白色污染”的現(xiàn)狀和特點出發(fā),總結國外經驗,對“白色污染”應從回收利用、研制及開發(fā)替代產品、加強管理、宣傳教育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綜合防治。
(1)實行垃圾分類,以利回收利用。清潔的廢塑料制品可重復使用、造粒、煉油、制漆、作建材等。而從垃圾場重新分揀廢塑料制品,則費時費力,且塑料的利用價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廢塑料制品進入垃圾流之前將其分類回收上來。目前,發(fā)達國家大都走回收利用的路子。我國城鎮(zhèn)盡快推行垃圾分類棄置已勢在必行。
(2)依靠科技進步,發(fā)展可降解塑料。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縮短了其可降解周期。我國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已經和正在開發(fā)出以淀粉、秸稈纖維、天然草漿等材料制成的“綠色”替代品。由紙質、淀粉、易降解塑料等新型快餐餐具已在一些鐵路列車上使用,從而緩解了鐵路沿線的“白色污染”程度。
(3)加強立法,強化管理,盡量減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規(guī)的形式明確生產者、各級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的義務。目前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我國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為此專門制定了地方性法規(guī),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4)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huán)境意識。防治“白色污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yè)及全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大城市居民的環(huán)境意識雖比前幾年有所提高,開始關注環(huán)境問題,但還沒有完全落實到自身行動上,隨手丟棄廢物,亂倒、亂堆生活垃圾的行為隨處可見。新聞媒介對“白色污染”的報道大多集中在以紙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術方面,缺少對居民日常行為的引導教育。產生廢塑料制品的生產經營單位缺乏責任感,沒有意識到自身應履行的義務,沒有回收、利用、處置的壓力。因此,要通過大力開展宣傳教育,讓公眾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同時也要讓大家明白,解決“白色污染”問題不是某一個或幾個部門能辦到的,最重要的在于人人都要樹立良好的節(jié)約習慣,增強環(huán)境意識和社會公德,要自覺遵守法規(guī),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關心環(huán)境,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
關鍵詞:白色污染 塑料 防治
所謂的“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huán)境的一種形象稱謂。是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棄置成為固體廢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廢棄量十分驚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顯、最令人頭痛、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頭的廢舊塑料包裝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僅以一次性塑膠泡沫快餐盒為例,我國全年消耗量達4億至7億個。
一、“白色污染”的現(xiàn)狀及其危害
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于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huán)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qū)、風景旅游區(qū)、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污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潛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1)“視覺污染”。在城市、旅游區(qū)、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2)“潛在危害”。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huán)境后,由于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yǎng)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qū)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于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目前,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污染”問題,而對于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shù)人還缺乏認識。
二、對于危害嚴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國的態(tài)度如何
世界各國已經被難纏的“白色污染”困擾多年,對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歐洲的很多國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購物袋的辦法控制購物袋的使用量,事實證明,運用經濟杠桿應對“白色污染”是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應對“白色污染”的官方舉措。美國的舊金山市是美國第一個封殺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國舊金山市議會通過一項法案,限令舊金山的超市、藥店等零售商分別在6個月和1年內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該法案規(guī)定,超市和藥店零售商只允許向顧客提供紙袋、布袋或以玉米副產品為原料生產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嚴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罰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棄使用塑料袋。實施這項禁令后,每年將節(jié)省45萬加侖的石油,也省卻了1400噸垃圾填埋的麻煩。
韓國政府從1999年起要求全國商場超市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和紙質購物袋。為推行和宣傳這項措施,韓國政府當時在全國張貼了10萬張宣傳畫,分發(fā)了20萬份宣傳冊和6.5萬個環(huán)保購物袋。新加坡也從去年開始舉辦“自備購物袋日”活動,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國206家超市就會以非強制性的方式鼓勵消費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國家也醞釀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遏制“白色污染”。法國將從2010年元旦起,在全國范圍內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亞環(huán)境、遺產和藝術部長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亞的超級市場將分階段停止使用塑料購物袋,這項計劃將于2008年底前開始實施。
在我國,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護好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呢?有關專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將“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目前,國家對此末專門立法,廣大群眾希望有關法規(guī)盡快出臺。
(2)制定中長期治理規(guī)劃。非降解塑料制品從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趨勢。這就要求人們應當有個緊迫觀念,為其做兩種準備,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時間表。有關部門要在根治污染、減經污染、預防污染三個層次上規(guī)定任務、明確責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驟、有目標、有期限地穩(wěn)妥展開。
(3)重視“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綠色”替代產品的研制、生產、銷售和使用。
(4)增強全民環(huán)境衛(wèi)生意識,把“白色污染”防治作為“兩個文明”建設和綜合整治城市環(huán)境的重點內容來抓。
(5)狠抓污染源頭治理,實行減量化、無害:化和省資源化、再資源化原則。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強調“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沖鋒號已經在全球吹響,公眾、商家、政府一個都不能少。
三、結語
隨著白色污染問題的不斷惡化和人類對其環(huán)境的重視,消除白色污染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產成本太高,用途難以進一步擴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殘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產物是否會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確。如何解決目前的環(huán)境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應強調廢舊塑料的回收、分類、加工,使有限的資源循環(huán)利用;其次是強調全民行動起來,響應號召,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溫馨可愛結實耐用可長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白色污染物從我們身邊永遠消失不見……
參考文獻:
[1]長安,當代環(huán)境問題新特點[J].學科教育,1995,(06).
[2]方世南,環(huán)境問題: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兼與《該怎樣談論“環(huán)境問題”》一文商榷[J].學術月刊,2002,(02).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養(yǎng)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如果將塑料燃燒,則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破壞環(huán)境。將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鳥、魚類誤食,會造成這些動物死亡,若是纏住一些艦船的螺旋槳,則會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國際上較為先進的白色污染治理辦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關鍵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學家研制了多種自毀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毀塑料、化學自毀塑料、醫(yī)用自毀塑料等。
制造這些塑料的指導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種化學物質,使塑料能被光照、細菌或其他化學物質溶解或消除。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是造價昂貴,無法與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競爭。我們盼望著早日出現(xiàn)可以與不可降解塑料一樣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夠回收、再生、利用。
二、調查情況
我們小組在學校隨機挑選50人參加我們的問卷調查,共收回45份,占90%(調查問卷附表),結果如下:
問題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嗎?
調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結果表明,大部分中學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這與學校教育有很大關系(高二化學教材對于白色污染有過講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這表明,學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問題二:你經常購買小食品嗎?
71.1%的人偶爾購買小食品,22.2%的人經常購買,只有6.7%的人不買小食品。這是因為,學生族很少有時間在家吃早飯,所以來學校購買食品充饑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裝袋絕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請看以下的調查),這就為校園白色污染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
問題三:你如何處理塑料袋?
上圖顯示只有7人(占15.6%)將塑料袋隨地亂扔,而扔進垃圾箱的占80%,但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進入垃圾箱中,因為據(jù)我們小組成員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人雖然知道應當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內,卻總是扔到垃圾箱旁,風一吹,塑料袋就滿校園亂飛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兩位選擇其他的同學中。一人表示會把塑料袋扔進視線所見的垃圾箱內。我們發(fā)現(xiàn)。校園內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銹跡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過本學期開始后,學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數(shù)量,這對于防治校園白色污染是有幫助的。
問題四:請同學對校園白色污染的處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議。
提供建議如下:
(1)學校應教育同學們增強環(huán)保意識,多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學們不要隨意扔垃圾,對隨地扔廢棄物的人講講環(huán)保的重要性。
(3)學校統(tǒng)一將垃圾分類、回收,集中處理。
(4)增設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嚴重的地方(如小賣部門口)。
(5)設計一個環(huán)保標志,掛在醒目的地方。
(6)盡量減少用塑料袋包裝物品,并杜絕使用一次性發(fā)泡飯盒(現(xiàn)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飯盒就是國家禁止使用的飯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會增強環(huán)保意識。
(8)學校不要焚燒垃圾。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①大部分學生對于白色污染比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對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這需要學校增強環(huán)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當一部分人雖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隨手丟棄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見,學校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的觀念十分重要,同時學校也要作出實際行動,如多設置分類垃圾箱,組織回收有價值的垃圾等。
三、學校白色污染現(xiàn)狀調查
通過上一階段的調查,我們已經調查清楚了學生對白色污染的了解情況,與同學們初步探討了如何防治校園白色污染。這一階段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調查我們學校白色污染的情況,并對處理方法進行可行性探討。
關鍵詞:植物纖維;粘結劑;育苗缽
中圖分類號:TS7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11-0039-1
0 概述
專家分析,隨著中國加入WTO,對一次性塑料的淘汰步伐將大大加快,由此促進塑料替代品研究開發(fā)的興起。植物纖維制品從研制思想上完全突破了用降解法解決“白色污染”的框框,從根本做起,采用全天然的麥秸、稻草、稻谷殼、玉米桿等多種植物纖維型無污染廢棄物為原料,將全天然材料配制成可食用的粘結劑,將上述全天然廢棄物原料壓制粘結而成。其產品具有無毒、無味、強度高、可在-26℃至100℃條件下正常使用、成本低(與紙漿模塑容器相比)、拋到野外后3月內可全部被土壤吸收、粉碎后可用做家畜飼料、生產過程不產生任何污染等特點。由此可見,開發(fā)研制秸稈育苗缽是社會的需要,是解決塑料對環(huán)境污染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手段。
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目前國內育苗缽的原料主要以普通塑料為主,可降解塑料次之,秸稈為主體原料的育苗缽生產相對很少。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以秸稈為原料的育苗缽主要有:紙制育苗缽、新型無菌營養(yǎng)育苗缽、秸稈貯水育苗缽、多元營養(yǎng)育苗缽等。主要制取方法有以下幾種:
1.1 滕翠青等采用稻草纖維為增強材料,以淀粉為基體,研制出一次性秸稈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采用土埋法研究了該復合材料的可降解性能。將該復合材料模壓成花盆,結果發(fā)現(xiàn)該復合材料具有優(yōu)良的可降解性能。陳海榮等對用稻草、木屑制成的育苗缽進行了甜瓜育苗研究,結果表明,采用該育苗缽進行甜瓜育苗是可行的,其中以口徑7cm的最為合適,能培養(yǎng)出壯苗;在濕度較高的情況下,缽體能在15-25天的時間內被甜瓜根系穿透,埋土30天后缽體開始被降解。
1.2 彭祚登等對以小麥秸稈為主要原料制成的秸稈容器進行了育苗試驗
研究表明:該容器易分解和腐爛,分解的快慢與基質中的水分狀況有密切的關系;容器的透氣、透水性好,但保水性能較差;容器易破碎;容器可以促進苗木側根形成根團,但苗木的主根很容易穿透容器的底部。試驗的秸稈容器適合培育幼苗期側根發(fā)達、主根細弱的植物.對于主根發(fā)達且生長迅速的植物不適宜。
1.3 沈明衛(wèi)、郝飛麟等對水葫蘆制作溫室栽培育苗缽的可行性作了研究
試驗雖然取得初步的成功,但是發(fā)現(xiàn)的問題也很多,例如:干燥所需要的消耗的功率較大;耐水性不令人滿意等。
1.4 彭祚登、劉彥明、楊會英等對秸稈育苗缽的技術特性作了部分研究
其研究結果為:秸稈育苗缽可以促進苗木側根形成根團,但是苗木的主根卻很容易穿透容器底部;秸稈育苗缽透氣、透水性好,但保水性能較差,溫度越高,缽內基質水分散失速度越快,溫度大于35℃時,缽內水分急劇散失;秸稈育苗缽就有可分解性;濕度是影響秸稈育苗缽分解的重要因子;秸稈育苗缽的容易分解性對于培育1年生以上、生長速度較快的苗木以及育苗時間較長的苗木不利。
1.5 楊青、沈新原等選用廢紙、廢棉等為原料制取育苗缽
該試驗采用真空吸附網(wǎng)模成型法制取育苗缽。成型原理為:以不銹鋼網(wǎng)模作為過濾介質,在其一側造成一定程度的負壓(真空),而使廢紙漿中的水排出,實現(xiàn)纖維和水的固液分離,從而使纖維附著在網(wǎng)模表面,形成與網(wǎng)模形狀一致的缽體,經脫模、烘干,即得育苗缽。
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我國育苗缽以塑料為主,而國外則以降解塑料和紙質育苗缽為主。利用秸稈制取育苗缽的研究很少。
國外使用的紙制苗缽,主要由中國等發(fā)展中國家生產和提供。紙制苗缽由于前期造漿過程中多采用化學處理法,不僅會排放出含有腐蝕性的強堿黑液,而且還排放有害的廢渣、廢氣,“三廢”的污染嚴重。目前,紙制苗缽的價格過高,在國內很少使用。從德國的一些用戶信息反饋,這種苗缽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容易受潮變形,難以在育苗自動生產線上使用。
據(jù)資料顯示,北美地區(qū)幾年內有8家生產農作物秸稈育苗缽的廠家倒閉。通過這些失敗的例子,我們可以吸取農作物秸稈制取育苗缽的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首先對原料的收購、收集、貯存、利用率和實際成本等缺乏了解。一般遺棄在農田的秸稈是其強度最好的部分,在運到工廠的過程中帶回大量塵土、臟物和垃圾,在貯存中必須控制蟲害和含水率。其次,工廠的規(guī)模小,難以達到盈利的目的。秸稈制取的育苗缽的價格高于傳統(tǒng)的塑料育苗缽。小型秸稈育苗缽廠由于原料成本一般較高,加之小廠在承受技術、安全和銷售等管理費用方面的能力處于劣勢,它們初期投資小的優(yōu)勢很快會被生產現(xiàn)實所抵消。
3 結語
按照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要求,以循環(huán)經濟行為原則構建環(huán)保產業(yè)體系,以發(fā)展環(huán)保科技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以對環(huán)境改善的要求促進環(huán)保科技的發(fā)展。這是環(huán)保產業(yè)的發(fā)展目標。而新興的植物纖維材料,是對廢棄物的循環(huán)利用,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潮流,只要將植物纖維工程材料替代塑料發(fā)泡容器技術全面地轉化為生產技術,以此為起點,面對市場的強烈需求,不斷擴大植物纖維材料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范圍,我們完全可以相信,植物纖維材料必將像塑料的使用范疇一樣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參考文獻
[1] 范學鳳.秸稈新用途[J].農村實用科技,1998,(9),25.
[2] 郭康權,趙東,等.植物材料壓縮成型時粒子的變形及結合形式[J].農業(yè)工程學報,1995,11,(1):138-143.
[3] 郭佩玉.秸稈綜合利用的重大發(fā)展[J].飼料工業(yè), 1992,13,(12):20-24.
[4] 金耀光.淺析“白色污染”和治理方法[J].中國包裝, 1996,16,(1):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