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鷸蚌相爭寓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意思是鷸鳥和河蚌僵持不下,最后都被漁翁帶回家。比喻兩方爭執(zhí)不下,最后白白讓第三者獲得了利益。出自于劉向《戰(zhàn)國策·燕策二》,是謀士蘇代為游說趙惠王停止攻打燕國時講的一則寓言故事。
2、關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趙國一直想要攻打燕國。于是,燕國便派使者蘇代來勸導趙惠王。蘇代對趙惠王說:“在我來趙國的途中經過易水,我看到一只河蚌正在舒服的曬太陽。這時突然來了一只鷸鳥去啄河蚌的肉,河蚌連忙合上殼子將鷸鳥的嘴緊緊鉗住。”
3、“鷸鳥和河蚌一直僵持不下。正好被漁夫看到,就將它們兩一起捉走。如今趙國要攻打燕國,到時候雙方相持不下,不就成了鷸蚌嗎,那強大的秦國可能會成為“漁夫”啊。還請大王三思。”趙惠王覺得非常有道理,就停止了對燕國的攻打。
(來源:文章屋網 )
在離這里不遠的水草中,又一只大鷸鳥,正邁著兩條又長又細的腿, 伸著又長又尖的嘴巴,在細心地尋找魚蟲。忽然,它看見河灘上那只張著 大口的河蚌。河蚌那鮮嫩,肥美地肉吸引著它,這是多么好吃的美食啊。
鷸鳥悄悄地走去,伸出了它的大嘴巴,猛的捉住了甲殼內的蚌肉。 河蚌突然受到了襲擊,急忙將堅硬的甲殼閉合,甲殼像把鉗子似的緊緊夾住 鷸的長嘴巴。鷸鳥用盡全身力氣想拉出蚌肉來。河蚌卻死死地夾住鷸的長嘴 巴。就這樣,鷸蚌之間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斗。
鷸鳥和河蚌誰也不肯相讓,相持不下,雙方爭吵起來。鷸鳥威脅河 蚌說:"你若不張開甲殼,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會被曬死在這里的, 趕快張開甲殼吧!"
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說:"我就是不張開甲殼,我把你狠狠地夾住,你今 天拔不出來,明天也拔不出來,你非憋死在這河灘上。"
鷸鳥和河蚌互不相讓,死死地糾纏在一起。
閱讀下面一則寓言,請你說說它所闡發(fā)的寓意。
一位哲人與門徒雨后走在土路上,他的新布鞋上沾了許多泥點。
一位穿了雨鞋的門徒問他:“出來時為什么不換雙鞋呢?”哲人望望連著村子與外界的泥濘的路,意味深長地說:“換鞋不如換路啊。”門徒頓覺心頭一震。后來,在哲人的帶領下,大家一塊兒修好了這條泥濘的路,從此一勞永逸,不必再受“換鞋”之苦。
【技法指導】
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為內容的文學樣式。寓言一般多是借助比喻,在簡單的故事中闡述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寓言所追求的不是故事本身的真實性,而是整個故事所蘊含的主題思想。這些主題思想大多或借物喻人,或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或借遠喻近,無論是哪一種,皆透過具體淺顯的故事,寄寓深奧的道理。
“根據寓言寫寓意”在考點歸類上屬于“壓縮語段”。解答此類題目,我們應了解寓言的特征,抓住主要信息,挖掘深層含意。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找
即在文中找直接表明寓意的句子。有些寓言,往往用一兩句話來直接點明寓意,有的放在文中,有的放在結尾。如《駱駝和羊》這則寓言中,老牛的話:“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是不對的。”老牛的話便是這則寓言的寓意。
二、引
即在文中相關句子基礎上引申出寓意。如《南轅北轍》這則寓言中,有這么一句話:“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跑,誰都知道,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他離楚國也就越遠?!睆倪@句話中,我們可以引申出“背道而馳永遠也到不了目的地”的寓意。
三、悟
即從故事內容中領悟寓意。如《鷸蚌相爭》寫蚌張開殼曬太陽,鷸想吃蚌肉,它的嘴被蚌夾住,雙方爭執(zhí)不下,最后被漁人雙雙捉住。從中我們可以領悟到“雙方相爭執(zhí),讓第三方得利”的寓意。
寓言所蘊含的道理只能是人生的哲理,而不是自然科學或環(huán)境倫理的知識。那些由動物扮演主角的寓言,都不是談論動物的話題,而是借動物來諷喻人類。
【同步訓練】
1.閱讀下面一則寓言,請你說說它蘊含的寓意。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曾問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弟子們冥思苦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陣風能把它吹沒,一撮土能把它吸干,其壽命有幾何?怎么會不干呢?”……弟子們都回答不上來。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江河海洋里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一則寓言,請你說說它所闡發(fā)的寓意。
一位老員外,特別喜歡牡丹花,庭內庭外都種滿了牡丹。一天,老員外采了幾朵牡丹花,送給他的老朋友,老朋友開心地將花插在花瓶里。鄰居發(fā)現(xiàn)后激動地對這個老朋友說:“你的牡丹花,每朵都缺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不全嗎?”這個老朋友也覺得不妥,就把牡丹花全部退還給了老員外,并如實地告訴老員外關于富貴不全的事情。老員外聽后忍不住笑道:“牡丹花缺了幾片花瓣,這不是富貴無邊嗎?”這個老朋友聽了非常開心,又選了好多的牡丹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一則寓言故事的開頭,根據情節(jié)發(fā)展,續(xù)寫一個合理的結尾,不少于100字。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深入人心,老師們正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課堂中的聲音多起來了,學生參與課堂的多起來了,課堂上學習變得更加熱鬧。但是用審視的目光去評價我們的課堂教學,仍然會發(fā)現(xiàn)不和諧的音符。語文課漸漸變得臃腫了,音樂、圖畫、多媒體、表演等各種喧囂的教學形式名堂很多,花樣百出;同時,因為教師不得要領,曲解了新課程的理念,一味地追求形式,忽略了質量,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課堂進行“減肥瘦身”,重新回歸“婀娜多姿”的體態(tài)。
一、“瘦身”——呈現(xiàn)簡約的美
1.“瘦”目標——身輕如燕
語文教師心中要有目標,即我的課堂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我要讓學生學會什么。弄清楚了教學目標,然后再去想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達到這樣的目標。要讓語文課恢復“苗條身材”,擺在第一位的是制定簡明扼要的課堂教學目標。
(1)找準起點。
新課標對不同的學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蘇教版重視的寫字教學,從第一學段中的“寫字姿勢正確”“寫得規(guī)范、端正、整潔”,目標是入門級的寫字,涵括寫字的姿勢和簡單要求;第二學段上升為“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熟練書寫”,為寫字教學指明了方向;第三學段則是“有一定的速度”“體會漢字的優(yōu)美”,到了欣賞、評價寫字的初步境界。只有當我們對這些階段目標了如指掌才能百戰(zhàn)不殆,無往不勝,設計的教學目標既能到位又能貼近學生的水平。
(2)學會取舍,目標清晰。
各個學段目標還需要細化到每一個課文。其實仔細研讀課文教材,你會發(fā)現(xiàn)每個課文都有很多個的教學目標。比如中年級的《恐龍》,既要讓學生學會生字詞,學會朗讀;要激發(fā)學生認識恐龍、走近恐龍的興趣;還不能簡單地淪為介紹恐龍的種類和變遷,教學中必須適當滲透作者寫這類科普文的寫作技巧等等。從字詞到句篇,從理解詞語的意思到縱觀全篇的布局,到作者的遣詞造句的寫作方法等等。短短的一節(jié)課能盛放這么多的教學目標嗎?答案是否定的,當然不能。那我們如何取舍呢?其實就是圍繞剛才所談到的找準起點,在文本的最高價值和學生的水平之間找一個最佳契合點,化繁為簡,將教學目標定的專一一些,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一項知識或者技能或者情感體驗等等。
2.“瘦”內容——撥冗留精
課文僅僅是個范例,是承載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媒介。教師在反復推敲之后,削除課文的枝枝蔓蔓,一路“披荊斬棘”直奔目標。如中年級的《剪枝的學問》一課,在學生理清文章的感情脈絡:好奇——半信半疑——驚喜之后問學生:種桃剪枝是個什么學問?課文為什么給我們講種桃樹要剪枝的學問呢?
出乎預料的問題立刻將學生引入深層次的思考,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感悟課文的價值:學習的不僅僅是種桃的學問,更重要的是從文中悟得人生的道理:有舍有得,舍方能得。這樣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嘗試著從更深的層面去審視課文,既欣賞課文的精妙,又能從另一個視角來欣賞課文,領悟到不同的道理。
3.“瘦”手段,返璞歸真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充斥著我們有限的課堂時間。必須承認的是,有些多媒體的運用是能恰到好處,能讓語文課堂上無法親身經歷、體驗的事物成為眼前景,給樸實無華的語文課錦上添花。但是正因為快捷方便,聲“色”俱全,能很快吸引學生和聽課老師的目光,所以教師們千方百計地想在課堂上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用高科技的手段展示課堂。筆者認為,只有大部分學生都無法親身體驗的事物使用多媒體呈現(xiàn)時才能起到這種效果,其他的多媒體的運用反而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影像所吸引,離開課堂教學的正確軌道。所以,語文課還是要返璞歸真,少用多媒體,能不用就不用。
二、“健身”——鋪展厚實之美
“瘦”到弱不禁風也不美。刪繁就簡的語文課設計也不能過于單一、膚淺。減去無效的教學行為,我們應該讓語文課中該充實的地方充實起來。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學會運用語言。那么我們的課文是供我們學習的文本,讓我們學生在理解品悟文本之后學會像課文那樣地運用語言文字。
1.訓練整合,豐盈課堂
線索形的語文教學設計顯得層次清楚、有章可循,可也容易陷入目標單一的泥潭,把聽說讀寫割裂開來,如此訓練學生仍然不得學習之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選擇訓練的點要是整合的一個點,把聽說讀寫都融入進去,這個點就充實了,豐滿了,訓練的是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
如寓言故事《鷸蚌相爭》,我們可圍繞讓學生明白故事的寓意、仿寫對話為教學目標,設計整合訓練的板塊:默寫幾個詞語;學習復述這個寓言故事;領悟漁翁的喜笑顏開是因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捉到兩個;想象續(xù)編故事。這樣的板塊整合能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如第一部分的“詞語默寫”,分別是張開殼曬太陽;啄肉;相持;喜笑顏開。簡簡單單的默寫詞語,其實蘊藏著幾個用意:會認真傾聽,這是一項很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學會尋找課文的
關鍵詞 語,有了這幾個
關鍵詞 語就能概括故事的梗概。接著讓學生根據這幾個詞語學會復述寓言故事,在不斷練習復述的過程中內化文本語言,習得語言表達的精妙之處;最后學著文中的對話方式續(xù)編鷸蚌相爭故事后續(xù)。這樣的整合板塊設計既能條理清晰,又能在該著力的地方充分施展“手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聚焦表達,課堂輕盈
語文學習不光是要讀懂作者的文字,還要弄清楚作者表達方式的特色。這些隱藏在文章中的學習價值需要我們教師去挖掘,去取舍。如《趕?!愤@一課,它的寫法很有特點,如首尾呼應。開頭和結尾用相同的一首歌詞,既能表達作者趕海時的愉快心情,又能使文章渾然一體,洋溢著濃濃的熱愛大海、熱愛生活之情。緊接著,筆者讓學生根據老師出的“童年趣事”的作文題目,來寫一個首尾呼應的開頭和結尾。學生既得意又得言。
3.時間充裕,表達充分
課堂練筆是一種能快速學習寫作文的捷徑。為了避免出現(xiàn)小練筆只是個“花架子”——只看學生手不停揮,不注重學生寫的質量。因此,我們要給足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完整經歷仿寫的過程,在不斷地、反復地練筆過程中領悟表達的魅力,學會正確表達。
關鍵詞:中國成語大辭典;非四字格;修辭;教學
中圖分類號:H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2―0117―03
成語是熟語的一種,是特殊的詞匯單位,多數(shù)由四字格組成,但也有少數(shù)非四字格,無論其在形式還是意義上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語言單位?!吨袊烧Z大辭典》是收錄成語的較有權威的工具書,其收錄成語多達18000多條,非四字格成語有800余條。
一、非四字格成語的修辭
1.比喻。比喻這種修辭方式在非四字格成語中應用十分廣泛。比喻有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的構成方式是本體和喻體共同出現(xiàn),形式主要是“本體+像、若、如等喻詞+喻體”,這類比喻結構齊整,使用較多。代表如下:
眾怒如水火:把眾人的憤怒比作不相容的水火,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憤怒的強烈。
暗喻雖也是本體喻體同時出現(xiàn),但維系兩者的喻詞換成了“是、為、成”等,把本體和喻體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如: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把敵人比作刀俎,把自己比作魚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自己任人宰割的處境。
借喻比較特殊,本體并不出現(xiàn),而是直接借喻體來代本體。這就需要聯(lián)系語義來分析,例如: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典故出自《戰(zhàn)國策》,直接用喻體鷸、蚌代替趙國、燕國,以漁翁代替強秦,生動寫出了兩方相爭不下使得第三方獲利的情形。
2.比擬。通過比擬方式可以使成語的形象栩栩如生,引發(fā)人們的興趣。比擬分為擬物和擬人兩種類型。
擬物就是“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代表如下:
熱鍋上螞蟻:把人比擬作熱鍋上的螞蟻,形象地寫出了其處境的艱難及內心的惶惶不安。
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其人的靈性。例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把蕭何比作成敗的因素,給予了此形象更深刻的內涵。
3.借代。借代強調事物之間的相關性,不是盲目的代替,而是通過巧妙的換名,使表達更加鮮明生動、形象突出。代表如下:
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以一發(fā)代指微小的部分,以全身代指整體,表現(xiàn)出了極小的部分都可能影響全局的寓意。
4.夸張??鋸埵菫榱吮磉_的需要,故意夸大或縮小事實,給人更加鮮明的形象感,引發(fā)讀者的想象,進而突出事物的特征。舉例如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擴大夸張,星點小火花可以燎原,借以表示微小的事物有廣闊的發(fā)展前途。
5.對偶。對偶是一種整齊、對稱的排列,對偶的使用充分體現(xiàn)出了人們追求和諧的文化心理,給人平衡的美感,具有其獨特性,用到對偶辭格的非四字格成語相對較多,如:
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頂真。頂真是漢語傳統(tǒng)的修辭方式,其形式是用上一部分的結尾作下一部分的開頭,使其前后蟬聯(lián),密切相關,條理清晰、結構新穎。舉例如下:
一而再,再而三:“再”字相蟬聯(lián)
7.回環(huán)?;丨h(huán)就是前后循環(huán)往復,形成整齊勻稱的結構,揭示事物間的密切關系,闡述深刻的道理,使得辯證更具說理性。代表如下:
疑人勿使,使人勿疑:用回環(huán)的方式揭示信任的重要性。
8.對比。對比的運用使得事物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更加鮮明。通過對比的修辭方式,能讓人們更容易看到事物的對立面,形象更加突出。例如:
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對比: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通過對比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事物的表里不一。
兩個相對的事物對比: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通過對比形象表現(xiàn)出了統(tǒng)治者自己肆意妄為,卻壓制百姓的丑惡嘴臉。
9.反問。反問實為明知故問,只問不答,通過反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即無疑而問。借用反問的修辭方式使得表達更加明確篤定,語氣更加強烈。代表如下:
殺雞焉用牛刀;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二、非四字格成語的教學
成語的教學是成語運用于實際的最有力方式。成語富含的文化博大精深,它與古代人民的勤勞、智慧以及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都是息息相關的。學習成語不能望文生義,因為其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要真正學習了解成語必須追根溯源。
成語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中華民族是傳統(tǒng)的禮儀之邦,最講求禮數(shù)與秩序,因而中國的成語也往往滲透著這種文化氣息,如:“滿招損,謙受益”就是強調要為人謙恭,切勿驕傲;再如“溫良恭儉讓”則提倡了中華民族的五種傳統(tǒng)美德:溫和、善良、謙恭、節(jié)儉、忍讓。此外,中國人講求和諧美、對稱美,因而成語中的整齊的四字格結構就占了絕大部分,即使是非四字格,也往往對稱分布,廣泛使用駢體、對偶形式,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勝不驕,敗不餒”等。學習一國的語言首先要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成語就是漢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1.中國的非四字格成語教學
在學習、教授非四字格成語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其地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去攻克。如:
辨析一些意思相近但形體有差異、順序有變化的非四字格成語。如:
步步生蓮花;蓮花步步生、滿招損,謙受益;謙受益,滿招損。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三十六著,走為上著;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牛頭不對馬嘴;牛頭不對馬面。
這一類型的成語有很多,有些與日常的口語習慣相悖,有些則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些是否是成語還存在爭議,這些都需要去注意。
2.對外的非四字格成語教學
外國人的文化心理、行為習慣等許多方面都與我們相悖。因而在教授外國人學成語時,首先就要導入文化因素。中外文化是有很大差異的,我們必須了解其文化心理,盡量從外國人的實際學習角度出發(fā)。綜合各方面差異,尋找到一個最佳的契合點。其次,要清楚講述成語概念與語素,選擇合適教材。如果為了講述方便,習慣性地把四字格當作成語的唯一格式,會給學習者帶來誤導,傳播我國的文化必須認真、嚴謹,可以通過語素教學化解難點。另外要選擇高質量的成語教材,更要重視非四字格成語教材的設計。此外,要重視成語表意的雙重性,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之間的聯(lián)系與差別都是教授的重點。最后,成語多是古代產生的,在教授外國人學習時,必須講述清楚歷史背景,以期有利于其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王濤等著.中國成語大辭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
[2]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現(xiàn)代漢語(增訂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葉蜚聲,徐通鏗著.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4]馬蘭.試論成語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心理[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05).
[5]林仕謀.成語中的修辭格[J].閱讀與寫作,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