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門裝飾古建筑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柱、柱礎、龍柱柱子是中國古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主要構件
它承托梁架或屋頂等其自身上方物件的重量。閩系古建筑中,多為木作柱,間有石作柱。直徑較柱子稍大,大多為厚重感十足的石質,造型種類多樣,圓狀方狀皆有,緊緊包裹住柱子與地面相接的部分,極好得防止閩地的潮濕水氣對木作柱的侵入。裝飾方面來說,荷花、如意、瓜果、草葉、人物、動物都可雕刻于柱礎之上,雕刻手法也十分多樣,常用的有浮雕、線雕、陰刻。閩地中最有特色的要數石作龍柱,亦可稱蟠龍柱。石柱形式分為單龍盤柱和雙龍盤柱,雙龍則多為龍王造型,柱礎部分配合以云紋、水族紋樣作為裝飾。龍頭與龍身位置多為從上至下,給人一種騰云駕霧,向上升騰的視覺感受。龍首龍身的造型氣勢磅礴,石刻工藝亦簡單流暢亦復雜多變。石作、石雕體現(xiàn)了閩南地域突出的手工工藝特征,石作工匠將其非常自然地與建筑構件進行融合,打造人居社會環(huán)境,使得閩南得天獨厚的石作的建筑工藝特色廣泛流傳與應用,為人所知。
二、門、門板、門楣、門罩、門枕石
福建傳統(tǒng)文化中注重“門面”“門臉”,不論是官邸、宗教、祠堂還是民宅,戶主對門頭的裝飾與形式都極其的重視,因為它代表著主人家的聲望地位以及權勢的輕重。從功能角度闡述,門和窗都是劃分建筑室內空間的重要構件,老子曰“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門、窗的大小、形狀、朝向在閩南建筑中反映了風水和禮制等社會民俗文化。與門相關的建筑構件還包括門板、門楣、門罩、門枕石。門板也叫做門扇、門扉,例如泉州楊家祠堂的門板彩畫;又如泉州承天寺的木雕花格柵的裝飾紋樣門扇,此種門扇也稱作“籠扇”,在閩南民居建筑中,它們大多是開向天井方向的門扇。籠扇結構輕巧,門板較薄,便于啟閉。門枕石,以一個整體低矮石塊的造型蹲臥在大門兩側的邊框之下,與地連接,主要作用在于承接門面的開合啟閉。石臺的上半部分大多為圓形帶有雕花裝飾的石鼓,下半部分多為花葉草樹、飛禽走獸、甚至人物圖案為裝飾,形態(tài)有趣多樣。門框上的橫向裝飾稱作門楣,可有木作,可有石制,泉州淮通關岳廟內的附廟側門上的石刻門楣,其繪畫內容大致是體現(xiàn)歷史文化故事,有宣教意義。門罩一般是與大門的梁與柱相交接,懸掛與廊柱之間,門罩在閩地建筑的做法并不多見,大多出現(xiàn)在梁枋上,以整塊木料雕飾成的落掛進行體現(xiàn),其上雕刻有花紋植物、飛禽走獸等等精妙絕倫的圖案。四、墻面、窗、懸魚、水車堵、墀頭閩系建筑以語言分布為根據可以劃分出傳統(tǒng)建筑的大致類型,被譽為“紅磚文化區(qū)”的閩南民居群,獨有大面積的紅磚墻面反映其地域的風格特性,正身墻面稱作“鏡面墻”,側面稱作“大壁”,極其對稱有序、莊嚴規(guī)整,體現(xiàn)閩南的封閉、主次尊卑、風水理念等等閩南的民俗文化特征。泉州亭店鄉(xiāng)楊阿苗故居,紅墻鋪面,墻面上有圓形或方向的墻磚飾品,飾品上是對稱的飛鳥圖案。窗在墻體上有取景、采光、通風、裝飾的功能,閩南古建筑的窗體以方形、圓形、矩形等規(guī)矩形態(tài)居多,木作、石作居多,石雕圖案通常選擇彩繪的裝飾手法,花卉植物、飛禽走獸、陰陽八卦、祥云壽字、規(guī)則重復紋樣等等圖紋精美無比。懸魚,因其最早的裝飾造型是魚形,因此得名,但根據地方特色與人居文化的改變它日漸脫離了魚形,所以現(xiàn)在大多數的閩地古建筑上的懸魚都非原始形狀。懸魚是在兩面山墻伸出的房檐之下,采用彩色泥塑、剪粘、交趾陶等等作出的古建筑裝飾元素,造型多變,常見的有蕉葉、云紋、獅龍、如意、書卷、花籃、蝙蝠等等。福建的民居古建筑中最常得見,色彩艷麗,與紅磚瓦的山墻形成強烈對比,突出地方特色。泉州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其山墻懸魚豐富多態(tài),以云紋與蝙蝠造型居多。所謂水車堵,處在屋檐之下,山墻與屋檐交界之處有一條層層出挑的水平裝飾帶,它順沿著屋檐的直線走向,在不同寬度的灰色底邊上,使用灰泥與交趾陶繪制色彩多變的傳統(tǒng)造型,塑造出靈活生動的戲劇人物、故事傳說、山川河流、花卉鳥獸,做工精巧華麗,工匠技法嫻熟,手法細膩。陶作工藝大多會使用在水車堵、墀頭、屋頂正脊與脊飾等福建的傳統(tǒng)古建筑裝飾構件上。交趾陶是彩色軟陶的一種,是漢族的傳統(tǒng)雕塑藝術工藝,是臺灣地區(qū)的古建筑中一直推崇的裝飾手法,由此隱射出閩臺兩岸建筑裝飾方面同根同源的追溯意義。水車堵通常會連通墀頭收尾,墀頭是四面垂脊延伸下來,靠近屋檐口突出的窄墻,墻面上多層磚線圍合成一個框,框中是整幅立體的彩繪與雕刻、交趾陶結合的人物、動物和器物紋飾。墀頭主要的刻畫主題是亭臺樓閣、祥瑞景物、忠孝節(jié)義,工藝精良,秀麗醒目,極具閩地古建筑傳統(tǒng)裝飾特色。
三、屋頂、屋脊、垂脊、脊飾
福建建筑多為宗廟、民居,屋頂樣式以硬山頂與懸山頂居多,尤其是民居。正脊,是指建筑前后面屋頂面相交接而形成的屋脊。閩南建筑的正脊都相對較細窄、狹長,裝飾有細膩精巧的圖案,宗廟類的建筑,其正脊會顯得大氣一些。屋脊的主要作用在于壓住瓦片與抵擋風壓。燕尾脊,是閩南特有的彎曲的屋脊,處在正脊之位,兩端分叉上翹,狀似燕子的尾端,因此得名。屋面與屋脊的形狀,狀似輕巧升騰,與天相接,與北方建筑的屋頂傳遞給人們的負重感壓迫感相當不同,也表現(xiàn)了閩地民眾仍守舊著老祖宗堅持的“天地人和合”民俗風情。廟宇與官宅多用,脊端上揚得越長越高,代表門第越旺越高。福建的房屋垂脊,大致分為尖脊、圓脊兩種。尖脊呈人字形;圓脊采用卷曲形狀,視覺上看起來較為柔和,也被俗稱做“馬背脊”。馬背脊的形狀與閩地民俗中的風水五行形制相掛鉤,出現(xiàn)了“金木水火土”五種象形的山墻造型,別具一格。閩南的社會民俗文化在整個中國都是極具特色的,當地人從祖先開始就以龍、蛇為原始崇拜,所以在古建筑構件中龍、蛇的造型元素始終貫穿其中,尤其以龍形脊飾為裝飾重點。除了最基本的泥塑造型工藝之外,剪黏,是福建古建筑裝飾工藝中最能區(qū)別于其他地區(qū)古建筑的制作手法之一,相當具有代表性。在閩南地區(qū),它也被稱作“剪花”、“貼瓷”“堆剪”等等。它需要剪花匠將瓷碗打碎,然后仔細剪去碎片棱角,修剪成所需要貼片的造型,一般是三角形或是龍鱗狀,然后將這些色彩華麗的貼片黏在事先制作完成的泥塑造型之上。以泉州淮通關岳廟脊飾為例,閩南眾多古建筑的脊飾色彩艷麗,兩端高聳翹起,翹起處正是以陶塑龍頭龍身黏貼彩色瓷片的方法加以制作。正脊以寶塔或太陽為中心,雙側呈現(xiàn)“雙龍戲珠”或“雙鳳朝陽”的裝飾樣式,生動壯觀。垂脊、戧脊題材多樣,造型多元化,多用花草卷曲、歷史人物、仙人坐騎、花卉祥云、麒麟龍鳳等造型作為生動裝飾,極具地方特色。
四、結語
裝飾一詞在清華大學的李硯祖教授的《工藝美術概論》一書中闡述為:裝飾以秩序化、規(guī)律化、程式化、理想化為要求,改變和美化事物,形成合乎人類需要、與人類審美理想相統(tǒng)一相和諧的美的形態(tài)。建筑無不例外地也需要裝飾藝術的處理與表達,以此更貼近人們對“美的追求”的精神層面,達到人的審美理想?!昂I辖z綢之路”的傳播對閩南多地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閩南古建筑中的門窗、梁柱、墻面、屋頂,及其細致的裝飾部件都充滿了社會人文、宗教文化、民俗習慣等方面濃郁的異域氣息。閩南古建筑廣泛的題材與內容、豐富多彩的建筑色彩形態(tài)、精彩絕倫的裝飾紋樣與帶有傳統(tǒng)中國文化特征與居住觀念相結合,多維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居環(huán)境,極大程度地美化了人們的視覺與心理,深刻彰顯了閩南獨特的地域文化,較之中國其他省市的古建筑,區(qū)別甚大,研究價值也頗為豐富。研究閩南古建筑獨有的建筑裝飾樣式,也可以將其運用在現(xiàn)代藝術設計的多種方面中,豐富現(xiàn)代設計觀念,古新結合,古物新用,新物古做,上升現(xiàn)代設計的高度。
作者:高云單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