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紳士教育思想分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約翰•洛克在其著名教育著作《教育漫話》中提出了紳士教育思想,紳士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身體健康、德行、學問三個方面。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啟發(fā)意義。
約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是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生活的年代,英國發(fā)生了早期資產(chǎn)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正式在英國得到確立。洛克在政治上擁護由大資產(chǎn)階級與貴族聯(lián)合專政的君主立憲政體,哲學觀繼承并發(fā)展了培根的唯物主義經(jīng)驗論,教育思想受蒙田、彌爾頓等人實利主義的影響,反對空疏的學風,要求教育為現(xiàn)實生活服務,系統(tǒng)地提出了紳士教育理論。在其發(fā)表于1693年的著名教育著作《教育漫話》中,洛克總結(jié)了自己從事家庭教育的經(jīng)驗,為英國紳士的培養(yǎng)提供了詳細的方案。洛克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身體強壯、品德及智力良好,具有處理實際事務的紳士、實干家。紳士要具備“德行、智慧、禮儀、學問”等品質(zhì),其實質(zhì)是要求把兒童訓練成具有清晰的理智和堅強的意志、掌握經(jīng)營工商業(yè)的知識和技能,儀態(tài)高雅、舉止適度,通曉世故人情,善于處理公私事務、勤奮勇敢的實業(yè)家和事業(yè)的開拓者,他們的能力既能滿足個人幸福生活的需要,又能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洛克的紳士教育思想充分反映了當時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奮發(fā)向上的開拓精神。當前,經(jīng)濟全球化浪潮洶涌,國與國之間的合作與競爭在廣度與深度上均在不斷加強,雖然我國市場經(jīng)濟建設初見成效,但就我國現(xiàn)代化程度而言,仍處于起步階段,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應該為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什么樣的兒童,如何增進個人幸福,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從洛克的紳士教育思想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1“紳士教育”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洛克十分重視教育在個人及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他在《教育漫話》中寫道:“我敢說我們?nèi)粘K姷娜酥?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盵1](凡只標頁碼均出自此書)他還認為國家的幸福和繁榮也靠兒童具有良好的教育。因此,洛克提出了一系列將兒童訓練成“紳士”的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
1.1健康教育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洛克是第一個提出并制定健康教育計劃的教育家。洛克認為健康的體魄對于一個紳士來說是必備的條件,是個人幸福和事業(yè)的基礎?!督逃挕返拈_篇就談到了紳士的健康教育問題,他說:“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這是對人世幸福的一種簡短而充分的描繪?!盵P1]“我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我們要能忍耐勞苦,要在世界上做個人物,也必須有強健的體格。”[P1~2]他反對父母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主張通過逐漸的訓練,養(yǎng)成孩子健康的體魄,使之能夠適應各種艱苦的條件和多變的環(huán)境,成為將來有用的人才。如要求兒童衣著不要過暖,每天用冷水洗腳,多過露天生活,穿寬松的衣服使身體得到自然的發(fā)展,飲食要清淡簡單,能夠忍受饑餓,不喝烈性飲料,睡硬板床,少用藥物,使兒童從小就能忍耐勞苦,具有堅強的意志。
1.2道德教育在洛克看來,德行是紳士所應具備的品行中占第一位。在《教育漫話》中,洛克用了多半的篇幅討論紳士的道德教育問題,他是從實用主義、從紳士的個人幸福的角度來討論。他寫道:“權(quán)力與財富,甚至德行的本身,其所以被人看重,也都是因為他們能夠增進我們的幸福之故”。[P122]“如果沒有德行,我覺得他在今生來世就都得不到幸福?!盵P114]洛克認為紳士應具有理智、禮儀、智慧、勇敢、節(jié)制、公正等品德。對于理智,洛克認為人是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具有高貴美善身份的“理性動物”,“要順從理性所認為最好的指導”,去“克制自己的欲望”。[P19]培養(yǎng)兒童的理智感,就是在兒童精神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使其習慣于抑制有關財富、服飾和飲食的各種嗜欲,在享受自己的利益與幸福時考慮到別的伙伴的利益與幸福,并要兒童從小不要把別人的東西據(jù)為己有,使他們具有樂于贈予別人的美德。培養(yǎng)兒童良好德行的方法是形成兒童發(fā)自內(nèi)心的羞恥心和對榮譽的崇尚之情。洛克十分重視紳士良好禮儀的養(yǎng)成。他說:“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使他們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盵P68]良好的禮儀主要表現(xiàn)為尊重別人、懂禮節(jié)、講禮貌、有風度,“容貌、聲音、言詞、動作、姿勢以及整個外表的舉止都優(yōu)雅有禮,”[P119]不要使兒童受到粗暴、輕蔑、非難、刁難等不良習氣的影響,要恰如其分地表示一種禮節(jié)與尊重,而不可禮節(jié)太繁,使人疑心是讒媚、偽善或卑鄙。禮儀的形成要注意榜樣和示范的作用,要多與品行高尚的人交往。禮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這對紳士事業(yè)的成功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懂得人情世故又嫻于禮儀,“他憑著這一點點成就,門路就可以更寬,朋友就可以更多,在這世上的造詣就可以更高?!盵P69]洛克把“智慧”解釋為“使得一個人能干并有遠見,能很好地處理他的事務,并對事務專心致志”,[P117]即要求紳士具有善于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與素養(yǎng)。這種“智慧”與“狡猾”是相去甚遠的,“狡猾的計謀只能使你占一次便宜,但是以后永遠要吃虧”,“但是,坦白、公正、明智的人則人人都會為他讓路,他可以直接去做他的事”。[P118]至于勇敢,洛克認為,勇氣和堅韌是“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人的品行”,[P94]紳士在事業(yè)上總是會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危險,他們必須受得住一切苦難,需要從小就訓練他們克服懦弱和膽怯心理,遇到危險的時候,才能鎮(zhèn)定自若,面臨艱險毫不退縮,勇敢前行去獲得事業(yè)的成功。關于道德教育的方法,洛克認為,為了教育兒童,首先應該了解兒童,了解兒童的性情與特點,使教育符合兒童的天性與才能;要及早施教,形成兒童的習慣;要使兒童愛好名譽知道羞恥;要獎勵與懲罰相結(jié)合,獎勵不要變?yōu)橐T,少用懲罰,懲罰不要養(yǎng)成奴性;恩威并重,既要有父母和導師的威嚴,又要有慈愛;以榜樣和說服教育為主,導師與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兒童與有德行的人交往等。
1.3知識教育洛克認為紳士需要的是事業(yè)家的知識,從紳士獲取個人利益和幸福的角度,他為紳士安排了廣泛的教學內(nèi)容。紳士除了要掌握讀、寫、算的基本知識以外,還要學習地理、算術、天文、幾何、歷史、年代學等知識。法律對一個紳士來說是非常有用,必不可少,“從一個保安官一直到總長,我知道沒有一個地方不需要法律”;[P159]年代學可以幫助紳士了解歷史的進程;商業(yè)算學可以幫助他保持原有的財富;跳舞“可以使一個人終身終世保持優(yōu)雅的動作,而且它還能夠使得兒童具有一種大丈夫氣概和一種合適的自信力”;[P172]城市的紳士要學習一點金工、油漆、雕刻等手藝,鄉(xiāng)下的紳士學習細木工、園藝等手工藝,從這些有益的體力活動中得到消遣。在教學方法上,洛克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他看來,兒童能夠獨立思考的能力比掌握現(xiàn)成的結(jié)論要重要的多,他寫道:“我覺得兒童能閑談逗人喜歡,還不如善于推理來得使人高興?!?/p>
105]要培養(yǎng)學生愛好知識,主動鉆研的精神,“導師應該記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東西全都教給學生,而在使得學生愛好知識,尊重知識,在使學生采用正確的方法去求知?!盵P168]要培養(yǎng)和鼓勵兒童的好奇心,“兒童的好奇心只是一種追求知識的欲望,所以應該加以鼓勵……他們可以用來除去生來的無知”。[P102]為鼓勵兒童的好奇心,父母和導師對于兒童提出的問題要盡力給予善意的答復,切不可敷衍了事。此外,他還倡導實物教學,在學習中要遵循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游戲與學習交替進行,把學習變成游戲,在游戲中學習,不要讓學習變成學生的任務和負擔,使其樂學。
2“紳士”教育思想的啟示
雖然洛克當時提出的紳士培養(yǎng)計劃是針對上層社會子弟,以聘請家庭教師的方式進行,這在今天教育普及化和民主化潮流下是應加以否定的,但其育子觀念、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在我國大力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時代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F(xiàn)就某些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2.1健康———個人幸福國家富強的基礎洛克從兒童的長遠幸福和國家的富強角度考慮,認為兒童的身體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要求兒童的身體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的外部條件,能夠忍耐勞苦,能適應開拓事業(yè)的需要。身體健康,事業(yè)有成,個人的幸福就有了物質(zhì)基礎,每個個人的富裕和幸福最終會聚成社會的繁榮與富強。為達到這個目的,他反對父母親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要求對兒童從小就進行近乎殘酷的體質(zhì)訓練,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良苦用心?,F(xiàn)今,我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家庭收入普遍提高,又加上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親對孩子都是千依百順,有求必應,生怕孩子餓著、凍著、累著,給孩子準備各種精細的食品,不讓孩子做哪怕一丁點兒家務,甚至給自己孩子的東西少了或差了點,就覺得似乎在虐待孩子,平時整天關在家里,怕孩子在外面受到傷害;在學校里,由本論文由整理提供于升學的壓力,孩子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于學習,身體不僅沒有得到鍛煉,反而受到損傷。結(jié)果怎樣呢?2001年底我國公民體質(zhì)監(jiān)測的大規(guī)模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我國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zhì)與1995年相比沒有提高而是全面下降。據(jù)介紹,在這次調(diào)查中,青少年的速度素質(zhì)、耐力素質(zhì)、柔韌素質(zhì)、爆發(fā)力素質(zhì)、力量素質(zhì)均全面下降,專家指出,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青少年的身體機能發(fā)育水平落后于身體形態(tài)的增長水平,這為他們青春期發(fā)育結(jié)束后進入成年期留下了健康隱患,同時也會造成學生毅力、耐力、吃苦耐勞、承受挫敗心理能力的降低。[2]這是鐵的事實,而不是危言聳聽,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孩子連身體健康都談不上,那還有什么強健的體魄?現(xiàn)代社會競爭日益加劇,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對人的身體和心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沒有強健的體魄適應環(huán)境就會遇到困難,同時,健康的體魄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xiàn),我們必須采取切實措施,保證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在這一點上,洛克的思想對我們是有警醒意義的。超級秘書網(wǎng)
2.2德育觀的轉(zhuǎn)向———合理利己洛克承認人是有私欲的,“但這不是我們的錯處”,[P21]關鍵是我們要用“理智與規(guī)范”去約束我們的欲望;對人道德,于己有利,“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就愈容易”,[P64]有良好的禮儀,“門路就可以更寬,朋友就可以更多,在這世上的造詣就可以更高”。[P69]洛克實際上在講述這樣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獲取自己利益的權(quán)利,但前提是你必須尊重別人的利益,不侵犯別人的利益,否則就是不道德的,自己的利益也將得不到保證。洛克的德育觀值得我們思考。我們不可謂不重視德育,我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專職德育工作人員隊伍,德育理論研究也異常繁榮,可是一談到實際情況,人們就開始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感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不高,我們的德育觀難道就沒有問題嗎?以前我們的德育理論總是強調(diào)個人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服從、奉獻與自我犧牲,所宣揚的典型是那些“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大形象,似乎誰做出的犧牲越大,所遭受的損失越慘重,誰就越道德。事實上,這是一種普通人很難做到的“英雄人格”,很難內(nèi)化到每個普通人的實際行動中去。正如著名經(jīng)濟學家茅于軾在《中國人的道德前景》中所指出的那樣,不存在不能落實為個人利益的國家利益或集體利益,[3]利己或自利,是人的本性和本能,在正常情況下,人總是趨向于做于己有利的事,而不愿去做使自己感到痛苦和不幸的事情。自利并沒有錯,關鍵是要合理合法,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否則就是不道德的。因此,在德育實踐中,我們應該轉(zhuǎn)變我們的德育觀念,在承認并鼓勵個人獲取他們正當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如果我們能使兒童真實感受到道德是他們的個體需要,人格魅力是他們在社會上的立足之本,使他們明白利他更有利于自己,才能調(diào)動他們履行道德義務的積極性,我們的道德教育將會步入另一番柳暗花明的天地。
2.3知識教育———重在發(fā)展思維能力在洛克看來,“學問應該是有的,但是它應該居于第二位,只能作為輔助更重要的品質(zhì)之用”,掌握知識最終是為了幫助紳士做出自己的判斷,使行動更符合理智的指引,教師的作用在于使學生熱愛知識、尊重知識、掌握正確的方法,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更進一步進行研究。知識與智力并不是完全等同的,雖然智力的發(fā)展離不開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有賴于智力的發(fā)展,但是兩者的發(fā)展并不是同步的。智力的發(fā)展既與知識本身的智力價值高低有關,又與知識掌握過程中智力的參與程度有關。我國的教育素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扎實為榮,這種扎實是怎樣來的呢?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向?qū)W生傳授知識,然后為了掌握知識,又讓學生背誦記憶,反復做題,因為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就是看你掌握了多少知識,至于這些知識“是死是活”則不管,連一向被認為最有智力訓練價值的數(shù)學教學,都被演繹為老師在黑板上講解題過程,學生只須依葫蘆畫瓢就行了。在死記硬背、機械模仿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創(chuàng)造力一點點消失殆盡。難怪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楊衛(wèi)平迷惑:“現(xiàn)在,我們一不缺錢,二不缺儀器設備,三不缺勤奮努力,為什么到頭來原創(chuàng)性成果還是比不過別人?”[4]這種迷惑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重要的是增進心的活動能力,而不是擴大心的所有物。”[5]這是知識教育應該牢記的啟示。
參考文獻:
[1][英]約翰•洛克著.傅任敢譯.教育漫話[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9.
[2]/GB/jiaoyu/1055/2075905.htm.l
[3]茅于軾.中國人的道德前景[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7.
[4]任荃.中國“牛頓”:“蘋果樹”在哪里[N].文匯報,2004—10—19.
[5]張煥庭.西方資產(chǎn)階級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