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催眠治療兒童厭食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目的探討兒童厭食偏食的治療方法。方法對104例厭食偏食兒童進行催眠暗示治療,并隨訪觀察治療效果。結果治愈51例,好轉48例,無效5例??傆行?5.2%。結論催眠治療療效顯著、快速,易被兒童接受。
Ahypnotherapyofanorexiaandfoodpreferenceinchildren
DuWendong,WangZheng,CaiXiongxin.NanjingUniversityofTranitionalChineseMedicine,Nanjing
【Abstract】ObjectiveToprobethetherapyofanorexiaandfoodpreferenceinchidren.Methods104anorexiaandfoodpreferencechildrenweretreatedthroughhypnoticsuggestivetherapy,andthetherapeticresultswereobservedfollowingup.Results51casesrecovered,48caseseffective,5casesineffective.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5.2%.ConclusionHypnotherapyisstrikingandrapidineffectiveness,easyinoperationandcanbeeasilyacceptedbychildren.
【Keywords】AnorexiaFoodpreferenceHypnotherapy
在我國城市中以兒童厭食偏食為主訴求醫(yī)問藥者較多。目前無理想的治療方法。近幾年來我們試用催眠療法對104例患兒進行了導正,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隨機選取104例厭食偏食兒童為對象,其中男40例,女64例,年齡5~12歲,均為城市獨生子女。厭食診斷標準為:①有意減少進食量;②體重減輕;③兒童發(fā)育遲滯;④并非由器質性病變引發(fā)[1]。偏食常為厭食的伴隨表現(xiàn),即只進食少數(shù)幾種食物。
二、方法
1.治療前先向患兒家長說明催眠治療的目的、意義和方法,以解除家長的疑慮,然后和家長一起做好兒童的工作。同時還有意讓患兒看其他兒童催眠治療的情形,爭取患兒的充分合作。
2.治療在安靜、整潔、光線暗淡的室內進行?;純浩脚P在床上,雙臂放在身體兩側,松解衣鈕褲帶,囑患兒閉上雙眼,慢慢地呼吸。靜臥數(shù)分鐘后,施術者以單調,柔和、清晰而堅定的言語誘導其進入催眠狀態(tài),根據其癥狀特點以事先編好的暗示性語句進行治療。對合作的兒童開始聲音略低一些,對不合作的可適當提高語音刺激量。隨催眠過程的進展,聲音可逐漸轉低,節(jié)奏放慢,通常每周治療2次,本組作3~8次不等。
3.測定催眠深度標準順序排列為:第一期,運動支配期(淺度),第二期,感覺支配期(中度),第三期,記憶支配期(深度)[2]。
4.療效評價。治愈:能按時正常進餐,進餐在半小時內完成,進食主、副食合理,不偏食,每餐進食主、副食約100克以上,療效持續(xù)時間6個月以上;好轉:能按時進餐,食量增加,進餐時間縮短,偏食狀況改善,但未能完全糾正,療效持續(xù)時間6個月以上;無效:厭食偏食情況與治療前相同或無明顯改觀。
結果
本組104例用催眠術進行催眠誘導,58例達記憶支配期,39例達感覺支配期,5例僅停留在運動支配期,2例未能真正進入催眠狀態(tài)。在療效方面,治愈者51例,好轉者48例,無效者5例(其中3例只達到運動支配期、2例未進入催眠狀態(tài)),總有效率為95.2%。本組有效的兒童在首次催眠后均能吃平素最不喜歡的常見主、副食,且吃得很快。對治愈者中的38例,在治療結束后1月~1年中進行隨訪,其中28例療效鞏固,10例6個月后稍有退步,但仍較治療前為佳。
典型病例:例1,周某,男,6歲,自出生后一直以裝入奶瓶中的牛奶為主要食物,4歲后吃少許水果、點心,從不吃飯菜,身體日漸消瘦,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征象。家長到處求醫(yī)問藥并采取哄誘,“高壓”等手段,均無法改變患兒的這一不良行為。第一次施術時,患兒很快進入深催眠狀態(tài),根據其特點進行暗示治療,在施術后即能按施術者的指令吃家人帶來的飯菜。自第一次治療后,一日三餐均和家人一起進餐,不再偏食,后又經5次治療而愈,半年后隨訪,療效鞏固。
例2,徐某,男,5歲,自3歲起不正常吃飯,進餐時注意力不集中,一口飯含在口中不往下咽,通常每次進餐要1小時以上,且不吃雞蛋,肉類及其制品等。每次進餐家長總以講故事,買玩具,看電視或其它哄誘手段作為交換條件。在第一次施術過程中,患兒按施術者的指令吃了一只煮雞蛋和一只小肉包,當日晚餐只花了20分鐘左右,還吃了一塊排骨。自第一次治療后,患兒每次進餐一般和家長同時結束,不再偏食,后又經3次治療而愈。半年~1年后隨訪療效鞏固。
討論
一般認為,產生厭食偏食的原因大致有5類:①少數(shù)患兒由于一些文化因素認為自己過胖(雖然檢查體重都在正常范圍內),會使他人對自己產生不漂亮、不苗條的不良看法而主動節(jié)食,日久形成厭食。此種類型常見于女孩,其日趨低齡化的報導已很普遍。②傷食所致,兒童對喜歡的食物過分貪吃,導致消化系統(tǒng)損害,從此思想上對該食物產生厭惡性。③注意力轉移,本該進食之時被其它事情如玩具,電視,學習負擔太重等吸引了注意力,而家長對這些情況未采取解決辦法。④父母嬌寵,長期強迫兒童進食自已認為有營養(yǎng)的食物或長期放任兒童挑肥減瘦的不良飲食習慣,這與家長借飲食來表示自己對下一代的情感和關心的傳統(tǒng)習慣有關。⑤過分關注兒童的進食,以反復誘導,給予獎勵或威脅的手段強迫進食,這反而會減低攝食中樞的興奮性,導致厭食。以上原因都是心理障礙現(xiàn)象[3];因此糾正兒童已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是治療兒童厭食偏食行為的關鍵。但強制矯正已形成的不良習慣往往效果較差,且不鞏固。而采用催眠療法則可奏效。這可能因為兒童是一個人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強時期,感受力特別強,醫(yī)生“伯伯、叔叔”們所說的一切,在他們看來都是絕對的真理,具有無上的權威。根據這一特點,兒童心理障礙的矯治在催眠治療下會產生神奇療效。本組資料表明,催眠治療兒童厭食偏食療效顯著、快速,易被兒童接受。
催眠治療是通過積極的暗示去控制人們心身狀態(tài)和行為的一種心理療法。其治療厭食偏食的原理為:原先兒童厭惡某些食物的觀念已經形成為“潛意識”,而我們平時無論對兒童是勸說,還是哄騙,打罵,命令,要想他們吃不愿吃的東西,這些都是作用在兒童的意識中,兩種不同的觀念相互沖突,多半是“潛意識”起最后的決定作用,而在催眠狀態(tài)下,可用治療性言語指令調整患兒潛意識領域,刺激其大腦中樞建立新的“興奮中心”,調節(jié)和抑制不良行為,從而消除由于不良習慣所造成的兒童厭食偏食行為,以達到治療目的[4,5]。
參考文獻
1沈漁主編.精神病學.第三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732~733.
2藤本正雄.催眠術.北京: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89:99.
3陶國泰.獨生與非獨生子女的家庭背景和行為型式.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86,19(6):321~322.
4傅安球.實用催眠心理療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42.
5杜文東,陳力.醫(yī)學心理學.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