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英語習語西方文化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語言與文化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交流工具,從產(chǎn)生語言的那一刻起,語言也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這種變化背后反映的則是生產(chǎn)力水平的提高和人類現(xiàn)實生活的變化。每一次歷史事件、科技進步、社會動蕩以及政治事件都會或多或少地對人類語言產(chǎn)生影響,這種語言上的變化同時也是人類文化發(fā)生變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羅虹、顏研,2009)。文化的本質(zhì)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而精神財富包括了人們的心理和行為。從文化的本質(zhì)特征來看,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對文化的存在和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沒有語言,文化則失去了交流傳播的載體;沒有文化,語言則成了無源之水,因此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共同存在的關系。
二、習語與語言
語言的存在方式有很多,習語則是人們根據(jù)語言使用習慣劃分出來的一種常用形態(tài),是日常生活中一種特有的并且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王學英、張會,2005)。習語的范圍比較廣泛,包括諺語、歇后語、成語以及歷史典故等語言形態(tài)。習語的豐富也與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自然地理環(huán)境特征、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寓言神話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英語的構成來看英語習語通常是指兩個以上的英文單詞組成的固定短語,這種固定的短語有著以下幾個特征:一是穩(wěn)定性,習語是長期以來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總結發(fā)明的語言產(chǎn)物,一經(jīng)形成一般不會發(fā)生改變,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會以一種固定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存在。二是普遍性,習語所闡明的意思是大家通曉的,深受廣大人民群眾認可,在一定地區(qū)范圍內(nèi)人們對某一習語的理解和使用也是普遍的。三是簡潔性,習語之所以被廣大群眾接受和使用,在于它本身的表現(xiàn)形式比較簡潔,習語結構精致、易懂好記,但是其傳遞的思想?yún)s是深刻的,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歷史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結晶。四是豐富性。習語的來源非常豐富,既有來自歷史發(fā)展故事、自然環(huán)境,也有隨著科技進步而產(chǎn)生的習語,既有宗教信仰,也有寓言神話構成的習語。習語的意思也是非常豐富的,雖然形態(tài)簡潔,卻能準確生動地表達出其他語言成分難以表達的人類的情感。
三、習語對西方文化的反映
(1)習語與歷史發(fā)展語言的產(chǎn)生來源于社會生活實踐和社會發(fā)展,一個國家語言的變遷能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歷史的進程。習語作為西方國家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比如“Thefifthcolumn”直譯成漢語是指第五縱隊,該習語是在二戰(zhàn)時期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時期產(chǎn)生的,在1936年西班牙的首領弗朗哥的部下率領了四個縱隊去進攻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宋揚,2009),傳說為了激發(fā)斗志,增加戰(zhàn)士們的信心,在準備攻打首都馬德里時他發(fā)表了一個演說稱率領了四個縱隊包圍了首都馬德里,還有第五縱隊在馬德里城內(nèi)做內(nèi)應。至于到底有沒有第五縱隊作內(nèi)應無法查證,但是這種說法卻顯著增強了戰(zhàn)士們的信心,最終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后來“Thefifthcolumn”用來指做內(nèi)應或是當間諜的人?,F(xiàn)在又慢慢發(fā)展為敵人所指派出來的間諜或是通敵賣國的內(nèi)奸。在羅馬人、諾曼底人的征服英國的戰(zhàn)爭中產(chǎn)生了許多與羅馬有關的習語,如果“Romewasnotbuiltinaday”原指羅馬非一日建成,現(xiàn)用來比喻偉業(yè)非一日之功;“DoinRomeastheRomansdo”原指在羅馬就要過羅馬人的生活,現(xiàn)在引申為入鄉(xiāng)隨俗。由此可見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游桂蘭,1996)。再如“burnone’sboats(bridges)”,這個習語中的bridges是源于美國,原指古羅馬的凱撒大軍坐船穿過Rubicon后就把船給燒掉,以此來告訴士兵后路已斷無法后退,只有勇往直前戰(zhàn)勝敵人。如今用來指不留后路,下決心干到底,破釜沉舟。
(2)習語與自然地理環(huán)境特征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氣候環(huán)境反映在各種不同的習語中。比如英國是一個海洋國家,海洋國家一般來說水和船則是該國家的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英語習語中就有很多關于海洋的。比如“allatsea”(范洪濤,2011)字面上的意思是在海里或是在海上。生活中用到的意思則是不知所措的意思,在早期英國船如果飄在水面遇到大風,船隨著風浪四處飄動,很多船民則不知道該怎么辦,因此該習語發(fā)展后來意思就變成了“不知所措”。又如“IndianSummer”字面意義是指“印第安的夏天”,實際上所表達的意思是指晚秋之后的一段好天氣。據(jù)說這是由于早期的英國移民來到美洲大陸后在秋天天氣剛剛轉(zhuǎn)涼或是下過一陣陣的秋雨后,英國就會忙著準備過冬的東西,印第安人則會告訴他們不要急著準備過冬,后面還會有幾天的好天氣,過了幾天好天氣真的又轉(zhuǎn)好了,氣溫升高了,因此移民就將這種天氣比喻為“印第安的夏天”。
(3)習語與風俗習慣風俗習慣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社會群體共同創(chuàng)造的產(chǎn)物;同時風俗習慣反映出一個地區(qū)的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一個民族的語言作為這個民族的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能反映出該民族的風俗習慣,因此習語是與民族的風俗習慣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眾所周知,西方國家地區(qū)的人們主要以面包、黃油以及馬鈴薯等為主食,因此很多習語的產(chǎn)生都與這些食物有關。比如:“earnone’sbread”直譯為賺某人的面包,現(xiàn)在引申為賺錢養(yǎng)家糊口;“breadandcheese”原意為面包跟奶酪,現(xiàn)亦引申為生計;“breadandbutter”直譯為黃油跟面包,現(xiàn)在人們用來指生活的必需品;“Apple-pieorder”則直譯成蘋果派的秩序,這是根據(jù)美國早期移民的生活習慣總結出的一種約定俗成的表達。眾所周知,蘋果派是指一種蘋果做成的食品,最早移民的美國的居民是英國清教徒,當他們剛到美國時期生活得非常艱苦,缺少必要的生產(chǎn)工具和技能,就用蘋果制作食品,在每個周開始的第一天每個移民家庭都會用蘋果做一周的食物,通常是做7個蘋果派(張靜,2010)。做好的蘋果派通常是熱的,他們會將其放在一個固定的架子上,從上到下依次放7個,在接下來的幾天中都會從上面往下面吃,每天吃一個,到周末剛好吃到架子的最后一個,從來不會混亂秩序。因此慢慢地就用“Apple-pieorder”來表達一種井井有條的局面。
(4)習語跟宗教信仰西方國家人是普遍信仰上帝的基督教徒,宗教活動構成了基督教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宗教文化也深刻影響著西方國家的語言發(fā)展,很多習語也是來自宗教文化。比如上帝、教堂、魔鬼和天堂也有出現(xiàn)在英語習語中。如“Godtempersthewindtotheshornlamb”,這個習語直接翻譯就是“上帝會為剪了毛的羔羊減弱風力”,在基督教文化中上帝是同情弱小、體諒不幸的人的善良象征,即使是動物上帝也會尊重他生命的存在。在慢慢演變中,這句話的意思逐漸變成體諒不幸的人的習慣用語。此外很多《圣經(jīng)》中其他詞匯也會經(jīng)常作為人們的習語來使用,如最常見的“forbiddenfruit”直譯是禁果。在基督教中偷食禁果被認為是人類的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惡的開端。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禁果慢慢演變成很想做但明知不應該或做了會受到懲罰的事情的意思。在現(xiàn)代文學中也經(jīng)常以“偷食禁果”來暗喻年輕男女間發(fā)生性行為。又如“theappleofone’seye”源自《圣經(jīng)•舊約•詩篇》第17章,“Keepmeastheappleoftheeye.(”求你保護我,如同保護眼中的瞳孔),另《申命記》第32章也出現(xiàn)“Hekepthimastheappleofhiseye.(”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孔)。如今譯作"掌上明珠",表示特別珍視的東西。再如“aneyeforaneye”在《圣經(jīng)》中多次出現(xiàn),如《圣經(jīng)•舊約•申命記》的19篇,摩西受上帝之命,成為在埃及做奴隸的以色列人的領袖。他法令:“Thepunishmentistobealifeforalife,aneyeforaneye,atoothforatooth,ahandforahandandafootforafoot.”(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漢語中“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即源于此,表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5)習語與寓言神話寓言故事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思考總結出來的精神財富,用簡短的故事生動形象地向人們傳達著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伊索寓言》中有這么一個“aflyonthewheel”的故事,是說一輛馬車駛過大路,揚起了滾滾的塵土,一只蚊子趴在車輪上洋洋得意地說“看我揚起了多少灰塵??!”因此人們就用車輪上的蒼蠅用來表示狂妄自大的人。在神話故事中也有很多習語比如源自古希臘神話的“killthegoosetogettheeggs”,這個習語的故事是說一個特別想發(fā)財?shù)泥l(xiāng)下人,以為殺死了自己那只能下金蛋的鵝就能盡快得到全部的金蛋,但是他最終卻一無所獲。后來人們便用這個故事來比喻那些貪圖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的人。又如“swansong”直譯為天鵝的歌,這個習語的故事是指天鵝在臨終前的歌是最優(yōu)美動聽的,如今就用天鵝比喻作曲家、詩人等的最后作品。再如來自北歐神話的“raincatsanddogs”,是說貓對天氣有非常大的影響,傳說駕馭暴風雨的巫師化為貓形,因此許多英國人到現(xiàn)在還說“貓尾巴藏著大風”。狗也是風的信號,是暴風雨神奧丁的隨從。所以“raincatsanddogs”是指下傾盆大雨的意思。
四、總結
語言是人類勞動實踐的結果,會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習語是語言的一種具體形態(tài),他的來源有很多,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也會不斷地豐富。歷史的發(fā)展史滾滾向前,語言也會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前進。人類不斷總結、不斷研究和探索的過程中,必能不斷完善習語這一豐富的精神財富。
作者:吳穎單位:惠州市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