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透析新聞英語詞匯現(xiàn)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從大量的新聞語料中歸納出新聞英語用詞的四個特點,即時髦特點,借用、摻用特點,模糊特點及形象化特點。
關(guān)鍵詞:英語;新聞;詞匯;特點
新聞報道涉及的主要內(nèi)容是關(guān)于社會各個方面最新出現(xiàn)的事件和動態(tài),作為英語語言中最基本的表意單位,詞匯是語言變化過程中最為活躍的一部分,社會的進步發(fā)展,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在語言上往往表現(xiàn)于詞匯的更新擴展。同時恰當巧妙地運用詞匯特點,利用詞匯所附載的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來表達某一觀點,是新聞報道記者最常使用的手段之一,這樣可以使新聞報道顯得更真實可信﹑生動形象,吸引讀者。下面擬就新聞英語的用詞特點進行粗淺地分析和歸納。
1時髦特點
新聞英語中會出現(xiàn)某些人們?nèi)粘Q哉勚谢蛞欢螘r間內(nèi)風行一時的“時髦詞”(vogueword/buzzword)。這些字眼常在一夜之間不脛而走,風行流傳,有的曇花一現(xiàn),時過境遷便又銷聲匿跡;有的則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而得以長期使用,成為普通字眼,不再含“時髦”之味。這猶如中文新聞報道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氣管炎(妻管嚴)”﹑“扒分”﹑“大款”﹑“下?!钡戎惖脑~語,它們因在含義上帶有某種特色而能增強表達能力,使人過目難忘。不少時髦詞原為一種專門術(shù)語,它們多半出現(xiàn)在政府官員的演說、官方文件、專欄作家(特別是政治專欄作家)的評論文章里,然后經(jīng)過電臺、電視和報刊這類大眾媒介很快地擴展到了社會的其它領(lǐng)域,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廣泛傳播,成為一般用語。
從詞語來源方面來加以分析,時髦詞可以分作三類。一類是以前沒有過的詞,即新詞;另一類是被賦予了嶄新含義的舊詞,這在時髦詞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第三類則是從其它語言新引進的外來語詞。
1.1新詞
新聞英語中,新詞語往往層出不窮。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生活中總是發(fā)生著新的變化,原有的舊詞匯往往很難適應(yīng)新的現(xiàn)實生活,這時,新的表達方式新的詞語就應(yīng)運而生。這些層出不窮的新詞語往往最先在英語新聞報道中創(chuàng)下先例,經(jīng)人效仿成為時髦詞,如果達到相當程度的普遍性后,便被收入詞典,成為現(xiàn)代英語的一部分。時髦詞multitasking就是個新詞,它是隨著當今電子計算機科學的迅猛發(fā)展而誕生的,意指計算機具有使幾種程序同時運行工作的能力。由于計算機技術(shù)在各個行業(yè)的普遍應(yīng)用,這個詞也被擴展到政治經(jīng)濟等其它領(lǐng)域,指“同時從事幾項工作”,如下面的例子中,為了表現(xiàn)美國總統(tǒng)布什在發(fā)表關(guān)于以巴戰(zhàn)爭問題的講話時,對不同國家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態(tài)度時,就用了這個時髦詞multitasking:
--Eachtimehespeaks,BushhastobemindfuloftheneedtopreachhopetoIsraelisandPalestinians,cajolemoderateArabs,warnroguestates,reassureEuropeanalliesandpointafingeratwould-beterrorists.It’sahugepieceofmultitaskingforamanwhoisbestatdoingonethingatatime.(Time,May6,2002)
布什在發(fā)表關(guān)于巴以爭端講話時,他要同時考慮到對以色列﹑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歐洲同盟國和恐怖分子的不同語氣和態(tài)度,所以用計算機的快速的多任務(wù)處理multitasking這一詞很好地表現(xiàn)了這一點。
1.2舊詞新義
有些在英語中早已存在的詞語在語言發(fā)展過程中變成了時髦詞,這時它們原有的詞義往往得到擴展和引申,其結(jié)果常造成它們的引申義得到強化而掩蓋了本義。遇到這類舊詞添新意的情況時,最好多加留意,切不可望文生義,產(chǎn)生誤解。例如:
--InBarcelona,officespaceinoneofthenew44-storytowers(theotherisahotel)atheOlympicVillagehashelpedtoeasetheofficecrunch.(The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Feb.12,1992)
上例中的crunch一詞原義通常表示“壓得嘎吱作響”等詞義,在此均被引申﹑借喻為“危機”﹑“困境”或“緊缺”之類的意思。又如“source”這個詞,原意為“來源”﹑“源泉”,現(xiàn)在英語新聞報道中常被用來表示提供消息來源的有關(guān)“人士”或“官員”:
--HuJingtaometBushinBeijinglastFebruary,butaccordingtoasourcefamiliarwiththeencounter,theChinesepoliticalheircameacrossmostlyasablankslate.(Newsweek,May6,2002)
新聞英語中的很多時髦詞還來自于一些專門領(lǐng)域的術(shù)語,如infrastructure原是建筑學中的術(shù)語,表示“地基,基礎(chǔ)”,后來被擴展用于表示“(工業(yè)﹑交通﹑教育等決定一個國家或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礎(chǔ)結(jié)構(gòu);基礎(chǔ)設(shè)施”;showdown原是牌戲用語,指“攤牌”,后來成為時髦詞表示“最后的決一雌雄;決斗”,如下面兩例所示:
--AddstycoonRahulBajaj:“Withpoliticaluncertaintyandnomoneyforinfrastructure,Idon’tseearevivalofconsumerdemandin1999.”(AsiaweekJan.15,1999)
--IsraeliforcestrampledthroughtheWestBank,…cuttingoffwaterandelectricityinsometownsandlayingwastetothePalestinianAuthority’sinfrastructure.(Time,April22,2002)
再看看以加詞綴形式構(gòu)成的時髦詞。-aholic本不是一個后綴,但由于workholic(過分賣力工作的人)這個詞是由work和alcoholic這兩個詞拼起來的,所以后來人們又仿造出很多其它的詞如pillaholic,sleepaholic,foodaholic,shopaholic,如今-aholic已成為一個為人接受的后綴形式,表示“……過度的,……成癖的”。再如-wise這個后綴在英語中古已有之。它本來表示“以某種特別的方式”,也可以指方向和位置,如likewise(同樣地),clockwise(順時針方向),otherwise(另外,在其它方面),edgewise(沿著邊緣)等等??墒窃诂F(xiàn)代英語中,-wise作為一個后綴重新活躍起來,許多-wise詞已成為時髦詞。-wise的含義已從“inthemanner”,“inthedirection”轉(zhuǎn)義為“withrelationto”,“asfaras…isconcerned”,“intermsof”。把它們譯成漢語則為“就……而言”,“在……方面”。譬如,weatherwise(在天氣方面),taxwise(在稅收方面),housingwise(就住房問題看),curriculumwise(在課程方面),manpowerwise(根據(jù)人力)等等。
1.3外來語詞
英語在其不斷發(fā)展的整個歷史進程中,不斷有外來語涌入。但是在新近借自外來語的詞語里能成為時髦詞的并不多,往往從發(fā)音和拼寫上就一眼看出它們是舶來品。也許正是因為它們新穎別致,具有濃厚的外國情調(diào),所以一進入英語很快流行起來。例如:
--MozgovisaidhestudiednewlydiscoveredarchivematerialduringhisresearchfortherolethatshowedhimLeninwasparalyzedbeforehisdeath.“Lenin’sprivatelifewasasecretbeforeperestroika,”hesaid.(Observer,Nov.18,2001)
Perestroika一詞源于俄語,它是俄語單詞的譯音,指發(fā)生在俄國的一場很重要的改革。perestroika進入英語時髦詞行列后,在短短數(shù)年里由于廣泛的使用,它的含義已有所擴大。目前它不僅用來指改革,也可以表示“各種組織機構(gòu)的調(diào)整,改組和重新安排”。再如:
--SongtookHuJingtaoashisprotégé,praisinghimasa“walkingmapofGansu”becauseofHu’sfamousphotographicmemory.(Newsweek,May6,2002)
Protégé一詞源于法語,表示“被保護人,助手”。
2借用﹑摻用特點
新聞英語的受眾是極其廣泛的,他們的文化程度高低懸殊,這就要求記者盡量使用大多數(shù)人都能理解而又生動形象的詞語。其中較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經(jīng)常借用﹑摻用各個領(lǐng)域里為大眾所熟知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種借用﹑摻用情況大致可分為三類:
1)新聞報道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便是經(jīng)常借用各國首都等地名﹑著名建筑物名稱以及政府首腦姓名,以替代該國或其政府及有關(guān)機構(gòu);有時還借用某個物名來表示某個意見,這是新聞英語的一個特色。例如:
--Koohadspentallthatday,Jan.6,tryingtoconvincetheBlueHousenottoforcehimtogiveupLG’ssemiconductorbusinesstoHyundaiElectronicsIndustries.(Asiaweek,Feb.26,1999)
句中的BlueHouse指的是韓國總統(tǒng)的官邸,以此指代韓國政府。
2)英語新聞用詞另一個明顯的傾向是廣泛借用體育﹑軍事﹑商業(yè)﹑科技﹑博彩業(yè)以及文學﹑娛樂業(yè)等等方面的詞語,其目的是力圖反映現(xiàn)代新聞?wù)Z言與當代現(xiàn)實生活的“融合性”;力圖適應(yīng)各種閱讀趣味,喚起各類讀者的“親切感”(senseoftogetherness),比如:
--CitiesallaroundthePacificarebatteningdownthebatchesasElNinothreatensmeteorologicalmayhem.(Asiaweek,Feb.26,1999)
batteningdownthebatches是航海用語,指暴風雨到來之前水手趕緊封閉艙室,尤其是儲存飲用水和食品的艙室。此處指未雨綢繆,緊鑼密鼓地做應(yīng)變準備。
3)新聞英語詞匯還有一顯著特色就是經(jīng)常摻用外來語,尤其是新聞報道中記者提及外國或新近出現(xiàn)的事物時,以引起讀者的興趣與注意,或更貼切地表達某詞語的內(nèi)涵。有些外來語,由于經(jīng)常使用或使用時間已久,已經(jīng)完全英語化,印刷時往往不再大寫字母或以斜體字標出,如:
--27SomebusloadsofIraqipilgrimswerestillenroutetoMecca,birthplaceoftheProphetMohammed,whenthefirstbusesturnedback.(InternationalHeraldTribune,Mar.22,1999)
enroute是法語詞,意思是“在途中”。
--Theshippingcompany,startingfromscratchin1952,hasblossomedintothedoyenofthemaritimefreightindustry.(Asiaweek,Mar.5,1999)
Doyen,是法語,原意是“資格最老的元老”,轉(zhuǎn)義為“龍頭老大”。
--Johnson’sideaistorechannelthehugesavingspoolsinEuropeandAsia,andduplicateoverseasthemutual-fundjuggernauthehascreatedintheU.S.(Asiaweek,Mar.5,1999)
Juggernaut源于印度語,是印度教主神的化身,用于口語時轉(zhuǎn)義為“神通廣大”。
--HongKongcinemaaudiencesaredwindling,tiredofsmashed-upKungfublockbusters.(Asiaweek,Mar.5,1999)
Kungfu源于中文,表示“功夫,武功”,指那些打斗的動作片。
由于英文報刊中經(jīng)常報道其它國家的新聞事件,不可避免地會借用這些國家具有典型時事特征和濃厚文化色彩的詞匯,以便使這些報道顯得更為真實貼切,同時偶爾使用一些帶有異域色彩的外來詞匯也能吸引英語母語讀者的興趣和注意力,還能讓外來語本國讀者有一種文化上的親切感和認同感。
3模糊特點
模糊性和精確性都是人類自然語言的客觀屬性。在客觀實在中,詞語所指示的各類事物或現(xiàn)象之間存在著過渡狀態(tài)。當人們認識這些客觀實在時,由于認識的主觀能動性和認識能力的局限性,人們對這些客觀事物或現(xiàn)象的劃分就帶有一定的任意性或主觀性,這樣詞語就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模糊。
3.1模糊詞語的種類
所謂模糊語言,并不是指含混不清,模棱兩可,只能使人產(chǎn)生誤解的語言。恰恰相反,它利用語義的模糊性,準確反映出生活中的模糊概念。模糊詞語則指具有不確定的外延的詞語,其模糊性是語言本身所固有的,模糊詞具體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指示“連續(xù)客體”的詞
自然界中的許多客觀實體皆是一個連續(xù)體,當人們用語言符號去指示并截分這些客體時,不可避免地會帶有主觀性,并且不同語言的截分標準也不盡相同。這樣詞語就或多或少具有模糊性。這種詞包括時間詞﹑顏色詞﹑年齡詞﹑象聲詞等。如年齡詞“童年﹑幼年﹑少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就具有模糊性,它們相鄰之間并沒有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
2)可分等級的詞
這類詞主要是指可分等級的形容詞或副詞,如long/short,deep/shallow,wide/narrow,light/heavy,big/small,fat/thin,fast/slowly,beautiful/ugly,等。這些詞在描述不同事物時,所依據(jù)的標準往往并非一致,如big和small的語義就是相對的,很明顯,asmallhorse要比abigmouse大,而asmallmouse要比abigmosquito大。因此,big和small之間的界限是不明確的,其語義是模糊的。
3)某些抽象的詞
語言中的某些詞,如love(愛),hate(恨),democracy(民主),freedom(自由),humanrights(人權(quán))等,都是表示抽象概念的。不同年齡﹑不同知識水平的人對它們的理解可謂有所不同,其語義是頗為模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