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邊坡治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邊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為防止邊坡失穩(wěn)造成破壞,我國邊坡常采用改變坡體幾何形態(tài)、排水工程、擋墻、抗滑樁、攔石柵欄、坡面防護、植被防護、加筋土等技術提高邊坡穩(wěn)定性。這些方法具有經濟實用等優(yōu)點,在邊坡防護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穩(wěn)定效果欠佳、景觀效果差等缺點,近年來隨著建筑材料以及新技術的發(fā)明,上述邊坡治理技術不斷得到改進發(fā)展,并在實際工程中得到應用。
1 邊坡破壞形式及影響因素分析
(1)邊坡的破壞形式。邊坡的變形破壞類型有多種,按其變形規(guī)模和范圍分為坡體變形、邊坡變形和坡面變形。
(2)影響邊坡穩(wěn)定的因素。影響邊坡穩(wěn)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地震作用、降雨以及邊坡的不合理設計、爆破、開挖或加載,大量生產生活用水的滲入等人為因素。
2 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的方法
21 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過工程地質勘察,對影響邊坡穩(wěn)定性的主要因素、可能的變形破壞方式及失穩(wěn)的力學機制等的分析,對已變形地質體的成因及其演化史進行分析,從而給出被評價邊坡一個穩(wěn)定性狀況及其可能發(fā)展趨勢的定性的說明和解釋。
22 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分為確定性分析方法和不確定性分析方法,其中確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極限平衡分析法和數值分析方法;不確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灰色系統(tǒng)評價法、可靠度分析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等。
3 邊坡加固方法及其應用
31 抗滑樁在邊坡加固中的應用
抗滑樁是承受側向荷載用以整治滑坡的支撐建筑物,它穿過滑體在滑床的一定深度處錨固,以抵抗滑坡推力的作用。
抗滑樁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憑借樁與周圍巖(土)體的共同作用,將滑坡體的推力傳遞到滑動面以下的穩(wěn)定地層,利用穩(wěn)定地層的錨固作用和被動抗力來平衡滑坡體的推力??够瑯冻惺艿耐饬?主要是樁后土體的滑坡推力,其次是樁前土體抗力。
32 錨桿加固在邊坡中的應用
錨固是一種把受拉桿件埋入邊坡剪切面以下,以增加剪切面上的摩阻效應,同時直接產生抵抗邊坡移動的作用力,是提高邊坡穩(wěn)定性的技術。采用預應力錨索(桿)加固邊坡,可使滑動巖體自重作用力均勻分布在邊坡上,邊坡坡面經預應力錨索(桿)與土層深部連成一體,最終形成可保持永久的邊坡抗滑體。
33 預應力錨索加固方式的應用
(1)預應力錨索作用機理
預應力錨索框架加固防護,是把破碎松散巖體錨固在地層深部穩(wěn)固的巖體上,通過施加預應力,使錨固范圍內的軟弱巖體擠壓緊密,提高巖層間的正壓力和摩阻力,阻止開裂松散巖移,從而達到加固邊坡的目的。通過對部分坡體施加預應力錨索把坡體錨固于潛在滑移面下穩(wěn)定的中微風化變質巖中,保持坡面狀態(tài)深入坡體內部進行大范圍加固。
(2)錨索的桿體結構
錨索由鋼絞線、導向帽、架結環(huán)、波紋管、錨墊板及錨頭等各部件組成,根據其受力狀態(tài)可分為3段:錨固段,其作用是依靠漿體與周圍巖土之間的摩阻力來提供錨固力;自由段,主要起傳力作用,長度與破碎巖層或滑體厚度有關;張拉段,指錨頭以外部分,為錨索張拉鎖定施加預應力而預留的,張拉鎖定后割斷鋼絞線。
(3)加固方案
首先必須保證邊坡處治方案的可行性、安全可靠性。根據邊坡物質的物理力學指標,設計計算參數的取值采用工程類比法進行選取。根據邊坡坡體的變形發(fā)展特點及邊坡體所處位置的特殊性,邊坡治理方案的著重點是:在條件允許的地段減少邊坡開挖,并對開挖面進行及時支護;在邊坡開挖較陡的地段,應采取對邊坡進行預加固,恢復開挖邊坡的應力平衡;對整個防護加固地段,重點進行疏、排水設置,增強邊坡的穩(wěn)定性。
(4)施工工藝
鉆孔。按設計孔口位置在腳手架上安裝專用機座,將鉆機與機座及腳手架固定好,復核孔口位置、方位和傾角,確認無誤后,安上沖擊器和鉆頭,接上風管即可開鉆。鉆孔結束后,復核孔深,并以高壓風將孔內粉塵吹凈,以織物或水泥袋紙塞好孔口備用。
錨索制作。錨索的設計長度是從鉆孔的孔口算起的,鋼絞線的總長應為錨索的設計長度(鉆孔的實際長度)、框架梁厚度、千斤頂長度、工具錨和工作錨的厚度以及張拉操作預留量的總長。
壓力分散型錨索鋼絞線采用廠家生產的無粘結型鋼絞線,鋼絞線截取以前,首先進行調直,要確保每一根鋼絞線始終順直,不扭不叉。量出錨索的設計長度和錨固段三個單元的長度,分別做出標記,在每單元的起點位置安裝鋼質承載體及擠壓套,且錨索的端部安放導向帽,下錨時能夠順利入孔。
錨索安裝。在向鉆孔中安放錨索之前,要認真核對錨索的編號是否與鉆孔編號一致,確認無誤后,再以高壓風清孔一次,即可著手安放錨索。要注意使錨索順直用力均勻,不要左右擺動。注漿管與錨索同時安放從架線環(huán)的中心鋼管內穿過,管口距離孔底30cm~50cm。
注漿。注漿采用孔底返漿法,先用壓漿機將M40水泥凈漿注入孔底,注漿壓力為0.4MPa左右,當孔口出現溢漿且持續(xù)時間不少于2min后,方可停止注漿,且需二次補漿。
錨索框架??蚣転镃25級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一個完全受壓構件,它把錨具的集中荷載均勻地傳遞到巖面。因孔口巖面與錨索軸線不垂直,故框架有調整巖面受力方向的作用??蚣鼙仨氝B同HVM錨墊板及孔口波紋管、螺旋筋、注漿管一起現場澆筑。
錨索張拉。錨索在正式張拉前,應取30%的設計荷載,對其張拉1次~2次,使其各部位接觸緊密,鋼絞線完全平直。考慮到地層松弛徐變等影響,預應力錨索超張拉噸位取設計荷載的10%,每一級荷載達到時要持荷不少于5min,最后一級持荷至觀測位移穩(wěn)定為止,記錄拉力和錨頭位移值,按設計要求進行鎖定。張拉過程中,表讀數及鋼絞線伸長量應作詳細記錄,用荷載和鋼絞線伸長量進行雙控,保證鎖定荷載的準確性。
封口注漿。張拉結束后,立即注入不小于M40級的水泥凈漿封口。注漿至孔滿溢出,拉出注漿管,邊拉邊注漿,以防形成空隙,孔中的空氣經外錨墩預留氣孔中排出。
外部保護。注漿封口后,從錨具量起,留30mm鋼絞線,其余部分截去,在其外部覆蓋厚度不小于50mm的與錨梁同標號的混凝土封頭,以防銹蝕破壞。
(5)錨固系統(tǒng)的對比
由于粘結應力分布的不均勻性,隨著錨桿上荷載的增大,在荷載傳至固定長度最遠端之前,在桿體與灌漿體或灌漿體與地層界面上就會發(fā)生粘結效應逐步弱化或脫開現象。
新型壓力分散型錨固系統(tǒng)在同一個鉆孔中安裝幾個單元錨桿,每個單元錨桿有自己的桿體、自由長度和錨固長度,而且承受的荷載也是通過各自的張拉千斤頂施加的,并通過預先的補償張拉而使所有單元錨桿始終承受相同的荷載。采用新型壓力分散型錨固系統(tǒng),改善傳統(tǒng)的巖土錨固方法,增強錨桿的安全系數。
參考文獻
[1]陳祖煌.巖質邊坡穩(wěn)定分析―原理.方法.程序[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2007.
關鍵詞: 邊坡支護邊坡治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1)02(c)-0000-00
邊坡是人工邊坡和自然岸斜坡的統(tǒng)稱,是最常見的一種自然地質環(huán)境。邊坡處治是一項技術復雜、施工難度大的災害防治工程,特別是在地質條件復雜、人工邊坡和自然邊坡環(huán)境較為惡劣的的西部地區(qū),各類工程建設遇到的邊坡問題尤為突出。如何準確分析邊坡的穩(wěn)定性、提出既經濟又安全的最優(yōu)處治方案,是人們長期以來不斷探索的關鍵技術問題。
本文結合筆者對汕頭某住宅小區(qū)項目邊坡支護和治理工作中的體會,通過在山地條件下的邊坡支護分析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對在山地和孤石多的地段進行邊坡支護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工程概況
該工程為一大型綜合性住宅小區(qū),小區(qū)的規(guī)劃總用地面積約21.7萬,總建筑面積約63.6萬,地下車庫總建筑面積約1.43萬。場地三面環(huán)山,西南高東北低。需要治理的坡體陡峻,巖土性質變化大,孤石群體多;巖體中構造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走向和產狀不很固定,部分存在大角度順坡傾斜特點;巖土層中含水量不大但透水性好,遇暴雨易軟化成砂土狀泄流,形成小型泥石流和沖溝。
工程建設場區(qū)北、南、西三面環(huán)山,東面為國道,東部和中部區(qū)域較為平坦,屬丘陵坡地,坡頂外植被繁茂。坡體和地基的巖土組成主要為花崗巖基巖,局部覆蓋有坡積及山前沖(堆)積物。場地開闊平坦,標高為14.90-17.97m。邊坡的長度約為200m,頂點高程范圍為61.0 m -74.9m,平均70.0m,邊坡坡腳擬建的道路高程為38.0m -43.0m,住宅樓的基坑底面高程為21.0m。其中路面以上的邊坡高度為30-35 m,可允許的坡體放坡最小范圍為14m,平均放坡允許范圍為20m;路面至基坑底面的高度約為19m;基坑開挖深度為17.5m,邊坡坡腳至基坑邊線的距離約為18m-20m。邊坡東段頂面有一個微波站及若干墳墓,限制了邊坡的放坡范圍。
根據區(qū)域地質背景和房建勘察報告,地質構造總體穩(wěn)定。但因周邊為高邊坡體,且各棟建筑的標高高差較大,屬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二、邊坡整體分析
1.外環(huán)道路以上為超高邊坡(平均坡高30m),外環(huán)路以下為建筑基坑,開挖深度約為19m,即總體大邊坡高度在50m左右。且受坡頂原有建筑限制,可利用的平均寬度僅為20m。
2.邊坡治理范圍內存在大量不能移除大量的孤石,孤石的存在同時給勘察帶來干擾,為邊坡和基坑治理支護設計帶來難度和不確定因素;部分地段的巖體構造產狀與坡面傾向為小角度同向相交,對邊坡治理不利,需重點考察。
3.由于整體規(guī)劃的高差需要消化,造成外環(huán)路以下的地下室開挖深度深大,且距離邊坡坡腳較近,邊坡治理后不能對地下室的結構形成過大壓力,影響主體結構的安全。
4.整體邊坡,放坡范圍小造成坡體陡峻,給邊坡治理施工帶來難度,同時也給坡面綠化帶來難度,邊坡設計時需前瞻性考慮這些要素。
三、處理方法
1. 修坡。以坡體頂面微波站的邊線為界,保留坡頂原有道路,確定坡頂放坡邊界,以外環(huán)路外側邊為底邊,考慮小區(qū)市政管線位置和排洪溝的寬度確定坡底界線,并按10米為一級進行多級放坡,盡量保持現狀邊坡。每一級放坡段設置1.5m寬馬道(平臺),各個剖面的馬道標高應盡量統(tǒng)一,以保證邊坡立面美觀,為坡面綠化創(chuàng)造條件。
2. 坡體防護。在坡面設置格構梁,間距約2×2m,在格構梁交點處設置預應力錨索或錨桿(坡腳附近),錨索長約24-30 m,φ150,入射角25-30度,錨桿長約12-18m,φ130,入射角15-20度。在部分下滑力較大處需設置擋土樁。
3. 基坑支護。采用直徑1200@2000的灌注樁,并依據樓板位置設置多排錨索與土釘,預應力錨索長約16m ,間距2000,φ150,入射角20度,錨桿長約10-12m,φ110,入射角15度。
4. 坡面綠化。若坡面較為陡峭,則需采用爬藤植物,并在馬道上預留種植槽;如坡面平緩,則在格構梁間噴種植被。
5. 基坑邊線外移至樓梯外邊線處。
四、結語
在邊坡支護過程中,應根據邊坡穩(wěn)定性的分析,合理的選擇邊坡的支護方式。同時應注意與周圍關聯性項目的處理方式,在施工中通過兩者之間的標高和結構特點,采用不同方式進行銜接,保證了整個邊坡的穩(wěn)定。
隨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深入人心,邊坡綠化也顯得更加重要,在邊坡支護后期的綠化過程中,必須處理好邊坡的景觀問題。
參 考 文 獻:
1.林本海、劉玉樹,筏板基礎選型和設計方法研討,建筑結構,1999年第12期。
2.陸培炎,《科技著作及論文選集》,科學出版社,2007;
3.劉陽花,新型支護結構在邊坡治理中應用[J], 巖土工程界,2007(05):63-65
4.崔政權,邊坡工程理論與實際發(fā)展,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9
1作者簡介:許敏:女,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在讀工程碩士,汕頭市建設職業(yè)技術學校工程師、講師研究方向:建筑與土木工程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creasing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rapi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long-term development. Slope excavation is very common in our daily lif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and disaster situation and the causes of slope disaster in Huanglugou area,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plan, and proposes the safeguard measures and benefit analysis. Finally, the relevant issues and suggestions on slope treatment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futur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is type of project.
關鍵詞: 邊坡災害;邊坡治理設計;效益;方案探討
Key words: slope disaster;slope treatment design;benefit;scheme discussion
中圖分類號:U418.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23-0063-03
0 引言
太原市晉源區(qū)姚村鎮(zhèn)黃樓溝西距晉源區(qū)政府約11km。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位于姚村鎮(zhèn)黃樓溝棗杜路(棗元頭―杜里坪),地理坐標東經112°21′52.27″,北緯37°41′50.28″。隨著黃樓溝的清太徐抗日紅色景區(qū)成為晉源區(qū)重點旅游區(qū)項目,該路段是黃樓溝通往外界的必經之路,在持續(xù)的降雨下,極有可能發(fā)生崩塌地質災害,嚴重威脅過往行人和車輛安全,現棗杜路黑石頭梁段崩塌隱患點處上部常有落石滾落到道路上堵塞公路,且上方還會有石塊滑落的可能,在持續(xù)的降雨下,該地段極有發(fā)生崩塌地質災害的可能[1-2],威脅過往行人和車輛安全。為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防止崩塌繼續(xù)發(fā)展,保證道路的安全通行,必須對該處崩塌進行應急治理。
1 區(qū)域地質環(huán)境條件
1.1 工程地質條件
晉源區(qū)姚村鎮(zhèn)黃樓溝所處地貌類型為中低山區(qū),地勢總體西北高東南低。該村崩塌地質災害隱患點沿姚村鎮(zhèn)黃樓溝棗杜路兩側基巖陡坎分布。陡坎頂部海拔最高約1100m,底部最低約1040m,最大相對高差約60m。項目區(qū)位于上古生界二B系地層內,新生界地層不規(guī)則散布于山頂地帶以及溝谷之中。據實地調查和收集資料分析,地層特征如下:
二疊系(P)山西組(P1s):主要分布于項目區(qū)東部,為一套陸相及過渡相含煤地層。由深灰、灰黑色粉砂巖、砂質泥巖、黑色泥巖、炭質泥巖、灰白色細~粗粒石英雜砂巖組成。砂巖分布于山體中部和頂部,各厚2m。
1.2 水文地質條件
黃樓溝區(qū)域內無河流發(fā)育,僅有季節(jié)性排洪沖溝發(fā)育,沖溝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除雨季匯集沖溝洪水外,平時干涸無水,沖溝洪水由西北向東南排出,向東南方向匯入汾河。該地區(qū)主要含水層為基巖裂隙水,其水性較好[3]。基巖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入滲補給,順坡體傾斜方向運移到支溝,再流入澗河,最后匯入汾河。
2 黃樓溝邊坡設計
2.1 邊坡災害概況及形成原因
黃樓溝崩塌平面投影東西平均長約96m,南北厚度1-2m,崩塌體高度約60m,崩塌體總量約10000m3,該崩塌屬小型崩塌(圖1)。
坡體下臨道路。坡體砂巖與泥巖互層,砂巖突出,懸于泥巖之上,泥巖風化嚴重,巖體結構疏松,多處已脫離母體。
災害區(qū)邊坡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并伴有滑坡發(fā)生[4],山體巖石由于受到雨水的沖刷或地震應力的驅動而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脫離母體向下滑落形成崩塌災害。坡體自身由軟硬相間的粉砂巖與砂巖組成,由于二者抗風化能力不同,粉砂巖的風化剝蝕速度遠大于砂巖,因此,經過較長的地史時期,砂巖底部將形成凹腔,隨著凹腔的不斷增長,上部砂巖在失去支撐的情況下,將會坍塌,進而形成崩塌地質災害。人為因素包括在道路的修建過程中,地下采空、水庫 蓄水、泄水等改變坡體原始平衡狀態(tài)的人類活動,工程建設中對坡腳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開挖,從而導致坡體應力的重新分布。由于下滑力超過了坡體自身應力調整極限,便出現了向下的垮落,形成地質災害[5]。另外當地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也極大的引發(fā)了邊坡災害的產生。
2.2 邊坡治理設計方案
2.2.1 格構工程
對平臺下部的斜坡坡面采用格構護坡工程。首先對自然坡面進行清坡,清除坡面危石、松土,填補凹坑等,坡率控制在1:1.00。采用漿砌片石在坡面構筑框架,進行格構護坡。格構形式為正菱形,邊長4m,漿砌石寬0.5m,坡內嵌深0.3m,露出地表0.4m,水泥標號為M10。各邊與水平面呈45°交角。在框架周界做漿砌片石鑲邊加固。在基巖發(fā)育部分,可以不進行此項工程。格構梁采用C25砼現場澆筑,澆筑時以每片框架為一單元,整體澆灌,一次完成。每片格構梁10.0m,兩片格構梁之間設置2cm伸縮縫,內填浸瀝青麻筋。格構梁每間隔一定距離應設置變形縫,變形縫豎向布置,間隔距離一般10m左右(可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調整),變形縫寬度以20mm左右為宜,縫中填塞瀝青麻筋[6]。格構梁水平間距為2m,垂直間距2m,格構梁外表面要進行砂漿抹面,抹面厚20mm。格構梁內砌筑MU30毛石,厚度與格構梁同厚,且表面勾虎皮縫處理。
本項工程約清方5625m3。挖方600m3。漿砌石1350 m3。
2.2.2 攔擋工程
在坡_修筑漿砌片石重力擋土墻。擋土墻全高1.5m,其中埋深0.5m,出露地表高度1m。墻頂部寬0.8m,底部寬約1.4m,墻體內外兩側的斜率分別為1:0.2,與1:0.6。全長95m。擋墻頂部砼壓頂。邊坡擋土墻頂部標高916.96m,擋土墻基底埋深≥2m,擋土墻墻背處布設反濾層,底部加毛石基礎:泄水孔采用PVC-U管,直徑為110mm,水平間距為3m,行距為1.5m,排水管進入土層內30cm處;在坡頂1.5m處設置欄桿。
本項工程約挖方145m3,漿砌石230m3。
2.2.3 錨桿工程
錨桿鉆孔直徑150mm,水平間距2m,垂直間距2m,錨桿長度可分為10m、15m、20m;插入錨桿時應將灌漿管同時放至鉆孔底部,錨桿端頭留長為450mm、90°~100°的彎頭以便與格構梁鋼筋籠搭接。鉆孔定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錨桿偏斜率不應大于3%,鉆孔應保證干作業(yè);錨桿采用一次注漿,應保證注漿飽滿,必要時進行補給漿, 注漿材料采用42.5級礦渣硅酸鹽水泥,水灰比0.4-0.5。
2.2.4 綠化工程
在格構內種植草籽,約4500m2。
2.3 效益分析
對該地區(qū)邊坡治理中的方案進行施工,將會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不盡相同,他們分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3.1 經濟效益
地災治理工程實質上就是對災害防治工程,防災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和減輕正在或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地質災害。防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由減災效益。
減災經濟效益:晉源區(qū)姚村鎮(zhèn)黃樓溝崩塌地質災害威脅不僅對來往黃樓溝棗杜公路車輛人身安全,而且隨著清太徐抗日紅色景區(qū)成為我區(qū)重點旅游區(qū)項目,對興坪村村民收入帶來直接影響。
2.3.2 社會效益
項目實施后可以保障來往黃樓溝棗杜公路車輛人身安全,使人們有一個安心、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提高生活質量,有利于農村和諧發(fā)展。其次,開展地質災害治理對國家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與安定團結、實現以人為本的經濟社會目標發(fā)展,環(huán)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2.3.3 環(huán)境效益
本項目實施以后,不僅坡體植被得到恢復,增加防風固沙能力,提高土壤的含蓄水能力,減弱地表水侵蝕強度[7],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減小地質災害的發(fā)生,而且可以改善區(qū)內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重塑生態(tài)良性循環(huán),美化地形地貌景觀,恢復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tǒng)承載力,使人民有一個安心、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綜合考慮,據此方案對邊坡進行治理,可以消除災害隱患,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為發(fā)展當地旅游業(yè)服務。同時對方案進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分析可以看出此方案對晉源區(qū)姚村鎮(zhèn)崩塌災害綜合治理效果最佳。這個方案能更好地保護自然景觀,與災害點周圍景觀協(xié)調一致,降低治理過程中的難度,大大減小投資費用、節(jié)省開支。
3.2 建議
①工前應做好坡頂、坡面、坡底的人工修整及排水處理;退臺及坡腳部分應分層打夯,使其較為堅實。
②本項目的綠化景觀方案盡量以簡潔自然的綠化形式,達到融入災害點周圍自然環(huán)境的景觀效果,并在綠化物種的選擇,邊坡植被恢復方案上盡量采用工程造價最省,后期養(yǎng)護最少,景觀效果最優(yōu)的優(yōu)化組合,綠化物種應盡量以本土植物為主且物種不要過于單一。
③施工過程中應當結合目前節(jié)約投資、控制工程造價的大形勢。
④治理工程竣工后,仍需在極端天氣加強巡視。
參考文獻:
[1]鄧欽.滑坡的防治理論與實踐[J].災害與防治工程,2006(1):50-54.
[2]馮曉,王路,肖盛燮.三峽庫區(qū)高陡邊坡崩塌機理分析與治理研究[J].路基工程,2012(2):69-73.
[3]何子明,尹振華.談雨水對邊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J].江西建材,2014(8).
[4]李玉鑾.邊坡變形及其失穩(wěn)影響因素分析[J].福建建筑,2006(3):67-69.
[5]陳新明.滑坡產生的原理和治理措施研究[J].建材發(fā)展導向,2014,12(7).
關鍵詞:礦區(qū)邊坡治理、綠化、方法
中圖分類號: U213.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建設工程的飛速發(fā)展,越來越需要大量的土石方,礦區(qū)開采范圍越來越大,深度也越來越深,邊坡的高度和坡度也越來越大,危險也越來越大,礦區(qū)開采后遺留下的礦坑和邊坡需要治理,被破壞了的自然綠化需要恢復,存在的危險需要排除。
一、 邊坡治理
邊坡治理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由于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礦區(qū),它們的地形地貌、礦石巖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和特殊地質條件都不相同,開采的方法也不相同。治理要根據該礦區(qū)的斷層、層理、節(jié)理、裂隙、褶皺、溶洞和破碎帶情況,有針對性治理。
下面主要以連云港地區(qū)的礦區(qū)談談邊坡治理。連云港礦區(qū)主要以片麻巖為主,巖石硬度和強度較高,破碎帶和裂隙發(fā)育不是發(fā)達,礦區(qū)開采深度和坡度都較大。
邊坡危石和碎石的清理
邊坡危石和碎石的清理工作是一項危險工作,開工放線前,必須要做清理工作。
危石清理:危石有懸浮和半懸浮兩種情況,它們受到外界力量(風、雨、震動)擾動時會隨時塌落,對施工和周邊物體構成威脅最大。對危石排除應有專項處理和安全保護方案,即:機械清理和淺孔爆破的方法。并劃出危險隔離區(qū)。
碎石清理:碎石也有懸浮和半懸浮兩種情況,它們受到外界力量(風、雨、震動)擾動時會隨時墜落,對施工和周邊物體構成較大威脅。由于碎石的體積較小,清理過程中容易被忽視,會清理不干凈,存在隱患,要求清理人員仔細檢查,不留隱患。
裂隙和破碎帶治理
裂隙治理:裂隙是否需要治理要看裂隙的走向、傾向和傾角的發(fā)育情況,如果裂隙的走向、傾向和傾角會產生巖石整體滑坡,則必須治理,治理的方法也取決于巖體的體量和滑坡的可能性,由于裂隙極易進水,受雨水沖刷或凍融,易使裂隙擴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巖體會產生滑坡的危險,那么就要對裂隙進行處理,處理方法一般采用灌入膠凝材料密閉,防止雨水侵入,必要時配合錨桿錨固的加固方法。否則要爆破清除。
破碎帶治理:破碎帶一般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礦區(qū)地質條件自然形成的,另一種是爆破造成的。破碎帶是否需要治理同樣要看是否產生塌落危險。如果有塌落危險就必須處理,處理方法是錨桿錨固加外部鋼筋網和膠凝材料密閉的方法或特殊柔性材料防護的方法(此方法主要用于需綠化礦區(qū))。如果無塌落危險則可不處理。
二、邊坡敷土和綠化
邊坡綠化看似簡單,但也是一種復雜的問題。爆破形成的邊坡往往是一些光滑的巖石面,邊坡角度較大,就拿連云港旗臺礦區(qū)來說(見
下圖)
最大坡高約110 m。開挖成7級碎落臺,每級臺高15m左右,臺寬8左右m,各級邊坡角度最大處達到74°,最小角度在67°,要在這樣的直立和光滑坡面特殊條件下種植綠化,談何容易,難度太大。首先要解決邊坡巖石上的敷土問題,其次是綠化種植問題。
坡面敷土
由于爆破邊坡巖石光滑,幾乎垂直,要在其上直接敷土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要采取一種能使種植土敷著于坡面的方法。即:植筋、掛網,增加土的附著力。
植筋:為了便于掛網,在巖石上人工鑿孔,植入鋼筋。密度要根據敷土的厚度和粘度計算確定。
掛網:植筋完成后,將鍍鋅鐵絲網或化纖織網掛上,敷于巖石坡面上。網的層數和網孔的目數要根據敷土的要求選擇。
坡面敷土:網敷設完成后,開始敷土。由于坡面直立,需用機械分幾次噴涂上去。根據機械的使用要求,土必須過篩。由于種植土的附著力較差,則應使用黃粘土加營養(yǎng)液和肥料配置種植土。
坡面綠化
坡面綠化也是一個難題。一般以藤類植物結合當地的野生草本和灌木為主。因為當地的野生草本和灌木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并且賴旱和抗風能力強。藤類植物有利于將野生草本和灌木連片,增強坡面綠化防暴雨能力,同時減少坡面敷土的流失。
三、臺面層覆土和綠化
臺面層的覆土和綠化,要根據景觀的需要和當地的雨澇、干旱情況設計。
臺面層覆土:臺面層的覆土深度和坡度要根據種植的苗木確定。臺面層沿坡面底部應設置截水溝,采用有組織排水,防止坡面有暴雨時產生大量水沖刷,造成覆土流失。
臺面層綠化:臺面層綠化也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景觀要求種植,既要美觀又要抗風耐寒。
四、綠化的養(yǎng)護
關鍵詞:邊坡;地質災害;治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C35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專業(yè)的治理人員進行重點整治以外,居住在臨近邊坡地區(qū)的居民應平時就做好預防工作,在邊坡地區(qū)開挖排水溝,將地表水以及雨水及時的排出,并且做好自身的防護措施,以便在災難發(fā)生時可以自救。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滑坡災害治理的途徑越來越多,實用性也越來越大,但這些成功方法的提出是建立在失敗基礎上的,因此滑坡治理工作需要善于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以便更好的應對災害,減少人力物力的損失。防治方法的強化需要與科學技術聯系起來,利用新時期的技術來實現更高效率、更簡易的治理操作,從而達到理想的治理效果。
一、邊坡低質災害治理的現狀
對于邊坡地質災害的治理必須要能夠遵循著“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則,因此,必須要對邊坡地質災害的各項影響因素進行充分的分析,以此為基礎采取綜合治理的方式?,F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很多的治理技術都逐漸的出現,而預應力錨索技術則是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在對邊坡地質災害進行處理時,對于一些容易產生地質災害的地段,要能夠實行一些預加固工程,這樣能夠有效的防止災害的產生,其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要先進行加固,然后再進行開挖,或者要能夠在加固的同時進行開挖,這樣可以避免在災害發(fā)生后的整治。其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利用小錨孔來進行注漿,這樣能夠對邊坡的滑動帶進行加固,這種防治的技術十分的方便,并且工作的強度也很低,具有很強的機械化,能夠有效的提升工作的效率。并且利用這種技術屬于主動向著邊坡進行加固,具有很大的先進性。
二、滑坡原因分析
邊坡地質滑坡具體可以根據坡體體積、滑動速度、滑坡規(guī)模等標準分為多種,每一種出現的地區(qū)、發(fā)生原因、規(guī)模等都會有所不同。其中較為常見的滑坡主要有崩坡積層滑坡、基巖滑坡、膨脹土滑坡,劃分標準主要是巖石性質和組成物質。在進行滑坡災害治理時,必須根據不同情況的滑坡進行分析,才能夠制定有效的防護策略。
1、崩坡積層滑坡原因
該種滑坡比較經常發(fā)生在山麓地帶,災害發(fā)生的范圍較小,但由于滑落巖石的速度較快、突發(fā)性強,因此在發(fā)生時一般不容易避開?;碌牡孛矠槿σ螤睿瑤r石裂痕等發(fā)育都比較完整。在滑坡發(fā)生后,坡面發(fā)生的變化較大,會出現明顯的推移?;掳l(fā)生時如遇到大量降雨還可能發(fā)生泥石流災害,產生更大范圍的破壞。
2、基巖滑坡原因
該種滑坡一般發(fā)生規(guī)模較大,橫向可以達到數百甚至上千米,縱向能夠達到數十米甚至數百米?;鶐r滑坡的滑動速度較慢,如果滑動過程中受到抗滑因素的影響有可能進入休眠狀態(tài)。基巖滑坡在發(fā)生之前或發(fā)生初期不容易被人所察覺,又因為其發(fā)生規(guī)模大,因此一旦發(fā)生則會影響巨大,并且造成較大程度的人力物力損失。通常基巖滑坡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是導致地下水改道、泉水枯竭,此類問題會對居民的日常用水造成很大的影響,如不及時治理,還會影響農作物的灌溉和植被的供水。
3、膨脹土滑坡原因
該種滑坡一般出現在丘陵地區(qū)或階地區(qū),一般會在某個地帶較為密集。膨脹土邊坡土質在潮濕時粘性很強,但遇上干燥天氣則容易過于干燥從而導致龜裂,破裂的縫隙影響了土體本身的整體性,因此在遇到雨天時,雨水很容易灌入到縫隙中,使得土體之間的縫隙進一步變大。當膨脹達到一定程度時,則會發(fā)生滑坡或坍塌。膨脹土滑坡發(fā)生時滑動較為緩慢,因此一般造成的影響也較小。
三、邊坡地質災害治理技術
邊坡地質災害治理方案,按照其原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排、削、填、擋、固五大類,在實際治理過程中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選用其中一種或幾種進行組合綜合治理。排:排水,分為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適用于與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密切關系的滑坡。削:削方減載,適用于正在滑動或可能滑動的滑坡,一般布置在滑體的頂部、后部,其原理是減小滑體的滑力。填:回填壓腳,適用于前緣滑面較緩的推移式滑坡和前緣有平緩段的索引式滑坡。擋:通過設置抗滑樁、擋土墻等支攔擋工程來擋住土、巖體的滑動。固:采用錨桿、錨索、格構、噴射混凝土、注漿、植草、防護網等各種方法對滑體進行加固。下面就幾種常用的治理技術進行簡要的介紹。
1、混凝土噴射加固法
對于一些邊坡地質災害的表面問題的處理,可以利用混凝土噴射的方式進行處理,這種方法能夠及時的對巖土體進行封閉,并且能夠避免巖土體的潮濕與風化,有效的提升了其強度。并且噴射混凝土還可以與錨桿相互結合使用,主要是應用在一些比較容易風化、以及強度較低的巖石邊坡。對于一些節(jié)理發(fā)育、風化嚴重以及易受自然力的影響以及一些局部的小型坍塌的巖石邊坡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還有就是爆破施工后,存在的一些比較薄的巖石邊坡,但是這種方式無法應用在外部景觀要求比較高的邊坡。目前開發(fā)的噴混植生技術是一種綠色混凝土,可以達到錨固與綠化的雙重效果,得到廣泛的應用。
2、自然坡率法
自然坡率法主要是指控制邊坡的高度以及坡度,以此來進行邊坡災害的防治,利用這種方式不需要對邊坡的整體進行加固,便能夠達到自身的穩(wěn)定,同時這種方式的施工也十分的簡便,成本非常低。坡率具有一定的允許值,并且對于坡率主要是根據相應的穩(wěn)定性進行計算來確定。
3、抗滑樁法
抗滑樁法主要是指在滑床一定深度的地方進行錨固的穿越滑體構筑物,能夠將上部的滑坡推力傳遞到滑床,這樣能夠有效的提升滑體的抗滑能力,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增加滑坡的穩(wěn)定性。抗滑樁具有很多的種類,針對不同的類型會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根據其剛性的不同可以分為剛性樁以及彈性樁,根據材料則是可以分為混凝土、木材以及鋼材等。
4、注漿加固法
注漿加固法主要是通過對邊坡進行加固,能夠在壓力的作用下將其中的漿液利用管道注入到相應的裂縫中,并且這樣能夠將一些碎裂的巖石進行加固,將巖石逐漸的加固成一個整體,這種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巖石的強度,并且能夠緩解地下水通道中減少地下水的破壞性。但是利用這種方式進行注漿之前,必須要對邊坡的特性、形狀以及深度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進行周密的分析,這樣能夠有效的保證注漿的管道能夠在最有利位置進行工作,另外注漿加固法工藝十分的簡單,應用的設備也很少,能夠有效的形成一些封水帷幕。
5、錨桿(索)加固法
錨桿(索)加固法主要是將一些不穩(wěn)定的巖石體以及結構固定在穩(wěn)定的巖石層中,這樣能夠使他們之間相互連接,因此來形成傳遞的拉力,錨桿(索)加固法主要是應用在各種巖土邊坡以及巖石上,其中加固的效果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取決于錨桿(索)的結構、施工的技術以及質量等,錨桿(索)的結構主要是包括承壓板、錨具以及支擋結構等。為了達到更好的治理效果,錨桿(索)一般和格構、擋土墻、抗滑樁等組合使用。
6、擋土墻法
對于一些由松散巖石和土方構成的滑體,可以利用擋土墻法來進行處理,并且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應用在小型的滑坡,同時也能夠應用在大型的滑坡的處理中。其主要的作用便是要依賴本身的結構強度以及重量來阻止滑坡的下滑力,同時為了能夠保證效果,要能夠科學的選擇擋土墻的位置,一般來說,主要是設置在相應的邊坡的邊角以及前緣的位置,其中的主要結構是懸臂式、重力式以及錨桿式等。
7、柔性防護網
對于柔性防護網來說,主要是以高強度的柔性網為主要的部分,并且是利用攔截以及覆蓋的方式來進行地質災害的防治,屬于一種新型的防護結構系統(tǒng)。邊坡的柔性防護網主要是利用防護的功能、結構的形式以及作用等方式進行主動以及被動的防護,主動的柔性防護主要是利用錨桿以及相關的張拉繩施加張力給鋼繩網,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一些破碎巖石坍塌、滾落現象。利用柔性防護網具有很強的優(yōu)勢,首先是能夠充分的利用柔性材料的防沖擊力性能,同時柔性材料具有很大的鋪展能力,廣泛適用于各種高切巖石邊坡的地質災害防治。
8、鋼花管注漿
鋼花管注漿主要是利用鋼花管來進行注漿,可以將相關的漿液注入到巖土體之中,這樣能夠有效的改善在邊坡巖土體的性能以及指標,從而來增強抗滑能力,并且鋼管在相應的邊坡之中還能夠提升其安全性以及穩(wěn)定性,但是這種方法在進行設計時,一定要注意到相應的巖土體的性質,這樣能夠有效的應用到節(jié)理發(fā)育的邊坡。
9、生物工程法
通過生物工程方法來治理的措施主要有鋪草皮護坡法、液壓噴播種草技術、溝穴種植法、漿砌片石的骨架法等。
9.1草皮護坡
鋪設草皮來護坡是指人工培育草坪,把草皮運送到坡面,按照要求重新鋪設,使得邊坡很快形成草坪的方法。該方法適合于各種巖質邊坡和土質邊坡,特點是形成草坪的速度快、時間短、功效快,還可以減少水土流失。該法后期的管理養(yǎng)護工作比較困難,草坪成活率較低很容易被沖走。
9.2液壓噴播種草技術。
通過液壓來噴播植草的方法是指把草種、保水劑、木纖維、粘合劑、染色劑、肥料等跟水混合后通過噴播機噴到目的區(qū)域從而建設草坪的綠化技術,噴出的懸濁液含有草種且有很強附著力,噴射不重復不遺漏,能夠均勻噴播草種,在保濕條件下,草種可以快速發(fā)芽成長為草坪。該方法是一種高質量、高速度的現代化綠色技術,其具有質量高、適用范圍廣、造價低、防護性好等優(yōu)點,該方法適用于土質的邊坡。
9.3溝穴種植法。
在溝穴內種植植被是人工在邊坡挖穴、挖溝種植藤木、灌木等,是一種較為傳統(tǒng)的防護技術。該方法造價低廉、施工簡單,但是植被種子容易被沖走,成活率較低。
9.4植生帶綠化法。
該技術通過機械設備根據特定的生產工藝,把肥料、草種和保水劑按照一定密度種植在可降解無紡布或者其他的材料上,通過機器針刺和滾壓來進行復合定位,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規(guī)格的產品。
9.5漿砌片石框架法。
漿砌片石作為坡面的骨架可以保護植被,通過與鋪草皮、土工格室、栽植苗木、噴播植草等方法結合形成護坡技術。根據漿砌片石的不同形狀可分為拱形、方格形和人字形。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見效快、穩(wěn)性效果好,但是容易受到坡面和坡度的影響,景觀和生態(tài)效果比較差、成本也比較高。
9.6鋼筋混凝土的框架植草。
通過在邊坡上面澆筑鋼筋混凝土,進而形成框架,在框架內植草的方法同漿砌片石的護坡方法相似,區(qū)別在于該法具有更好的加固作用,適用于各種邊坡,定性較好、見效快,缺點是綠化的層次比較單調、成本較高。
結束語
邊坡地質災害在各種工程中是很常見的,對邊坡地質災害的治理也是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作。邊坡地質災害的成因各不相同,對其治理技術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目前較為廣泛使用的幾種治理方法,為實際工程中的治理提供了參考以及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志祿,張燕.隴南地質災害氣象預報及預警技術研究[J].地質災害與環(huán)境保護,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