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黃庭堅書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的弟弟幼安喜歡寫草書,拿著筆到別人家里的墻壁上亂寫亂畫,把人家的墻壁差不多都寫滿了,因此大家都稱他為“草圣”。他很想讓自己的名聲傳遍江西,所以來向我請教寫毛筆字的訣竅,但我平常寫字本來是沒有什么訣竅的。然而世間的萬事雖然紛繁錯雜,如同蚊子聚集起來又飛散開去,但我從來不讓他們橫亙在我的心中以亂了真氣,所以我寫字是不在乎筆墨的,碰到什么紙都可以寫,把紙寫完盡興就可以了,也不在乎是寫得好還是寫得壞,不在乎別人的品評與譏諷。就如同木人舞和著節(jié)拍,人們都驚嘆他的高超的技巧,結束后表演者和觀眾就又都一切如前。幼安你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嗎?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黃庭堅不僅文才,其書法亦精妙絕倫。文才好,得益于勤學,書法好,當然靠苦練,他甚至在同事的肚皮上練過書法。他任職史館時,與顧子敦同事。顧子敦膀大腰圓,身材魁偉,夏天光著膀子午睡,看上去真是潔白一片,弄得酷愛書法的黃庭堅手癢,忍不住研墨舔筆,在顧子敦胸腹間揮毫,非行即草,大練其書法,顧子敦苦不堪言。一天,顧子敦為了不給黃庭堅練字的機會,一改平時的躺姿,趴在辦公桌上午睡,醒后一看,肚皮上果然沒有字,他得意地自語道:“看你怎奈我何!”然而,回家把衣服一脫,夫人卻驚異于顧子敦背上有字,是一首詩,詩曰:“綠暗紅稀出鳳城,暮云樓閣古今情。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痹瓉?,黃庭堅無法在胸腹處著筆,便在顧子敦背上露了一手,而且,當時的人文身時,經(jīng)常把這首詩文在背上,顧子敦不由得連連嘆息。
在同事身體上練書法,可以看出黃庭堅性格中詼諧風趣的一面。不僅與同事,與其他人也是如此。有一黃姓相面先生,硬拉著黃庭堅看相,預測他有點翰林、當中書的命,然后向這位大書法家求字一幅,想做個廣告,撐個門面。黃庭堅倒沒拒絕,順手寫下:“黃生相予,官為兩制(翰林學士稱內(nèi)制,中書舍人和知制誥稱外制),壽至八十,是所謂大葫蘆種也,一笑?!秉S生接過這一“金字招牌”,歡天喜地。同行者不解,問何謂“大葫蘆種”。黃庭堅說:“我曾在相國寺見一賣大葫蘆種的人,背一葫蘆奇大無比,他從大葫蘆中取籽出售,一粒就賣數(shù)百錢,人們競相購買。不料種下去后,結出來的卻是廉價的瓠瓜?!保ㄋ未豆哆^庭錄》)這所謂的“金字招牌”,實則戲言黃生之術不可信,同伴聽后大笑。
雖然只是一些笑談,但幽默之外,黃庭堅確實心高氣傲,為此,他付出了一生的代價。宋朝在王安石變法之后,士大夫因支持或反對變法而形成了新舊兩黨,并逐漸演變成了黨爭,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相互間水火不容,你死我活。黃庭堅曾參與編修《神宗實錄》,因為他曾反對變法,被劃歸舊黨。宋哲宗紹圣年間,新黨重新掌權后,便在《神宗實錄》中摘出千余條內(nèi)容,控告他誣蔑宋神宗。、禁閉,諸多手段一齊上。但是,無論怎樣威逼利誘,黃庭堅始終不承認有誣蔑之辭?!胺灿袉?,皆直辭以對”,不折腰、不懼怕、不屈服,其嶙嶙傲骨、凜然正氣,令士大夫莫不嘆服。黃庭堅不會低頭認罪,不會忍辱偷生,所以,他受到的打擊比其他舊黨人士更大,結局也更悲慘。他先貶涪州(今重慶涪陵),后貶黔州(今重慶彭水),再貶戎州(今四川宜賓),后來還遭除名,羈管宜州(今廣西宜州),成了階下囚,最后慘死他鄉(xiāng)。
即便遭受如此大的打擊,黃庭堅卻從未嘆息命運不公,也從未請求過赦免,始終高昂著頭顱。據(jù)楊萬里《宜州新豫章先生祠堂記》記載,黃庭堅被羈管宜州后,先寄居城西一居民家,太守認為按罪不能安置這么好。寄居寺廟僧舍,太守又不同意。黃庭堅無奈,被迫搬到城南戍樓,太守這才點頭。戍樓是城墻上用于軍事的望樓,破敗不堪,風雨飄搖,冬天太冷,夏天太熱,比囚牢好不到哪兒去。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下,黃庭堅依然讀書作文,自得其樂。與鄰居家宰牛的案板相對,看著市民討價還價,他安然榻上,焚香讀書。他甚至還為這居不像居、屋不像屋的地方,取了個十分雅致的名字:“喧寂齋”。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對蘇軾可謂知之甚深,對于其書法特征及學書軌跡有一段妙論,其言曰:“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至于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
又說:“東坡少時,規(guī)摹徐會稽,筆圓而姿媚有余;中年喜臨寫顏尚書,真行造次為之,便欲窮本;晚乃喜學李北海,其豪勁多似之”。
這兩段話,基本上概括出蘇軾從早年到中年直到晚年的書法變化及其特點。這些前代的書法大家,都對蘇軾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影響頗深。顏真卿書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雄健豪邁之氣以及顏書豐腴雄媚的筆畫、端莊厚重的結字、大氣充盈的章法,蘇軾都能用心采擷。
清代梁巘在《評書帖》中說:“東坡書世謂出于顏,細觀其轉折頓挫,實本《圭峰》,《姑熟帖》內(nèi)《歸去來辭》轉折皆然?!笨梢钥闯鲱佌媲淦淙似鋾喾矫娴赜绊懥颂K軾的書藝。黃庭堅也曾有評:“以余考之,絕長補短,兩公皆一代偉人也?!?/p>
此外,徐浩、楊凝式、李邕等人的書藝,也是蘇軾書法的淵源。蘇軾曾有詩云:“徐家父子亦秀絕,字外出力中藏棱?!笨梢娞K軾對徐書很有研究。早年、中年寫的有些字,風格與徐浩接近。清人旋在《初月樓論書隨筆》中說:“東坡于少師(指徐浩),神似非形似,觀其筆勢,殆可伯仲。”
對于楊凝式,蘇軾說:“自顏、柳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雕落磨滅,五代文采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杰,有二王、顏、柳之馀,此真可謂書之豪杰,不為時世所汩沒者?!惫侍K軾能從楊書中仿其欹側之勢而取其態(tài),得其跌宕雄杰之致,汲其蕭散古雅之趣。
蘇軾既向前代名家學習,對于當代書家也常留意。他對歐陽修很欽佩,多有觸悟,曾說:“歐陽公書筆勢險勁,字體新麗,自成一家。文忠用尖筆干墨,作方闊字,神采秀發(fā),膏潤無窮。后人觀之,如見其清眉豐腴,進趨曄如也?!?/p>
他也贊賞蔡襄,說:“獨蔡君謨書,天資既高,積學至深,心手相應,變態(tài)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碧K軾分析蔡氏書學模式也即是他自己學書的路子。蘇軾自況:“仆書盡意作之似蔡君謨。”
其他如王安石、黃庭堅、米芾、秦觀等,蘇軾同他們都有過書藝上的探討交流。黃庭堅出自蘇軾門下,兩人堪稱知音,常常探討書藝,一次,蘇軾說:“魯直近字里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秉S庭堅則說:“公之字固不敢輕議,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兩人相與大笑,以為深中對方之“病”。
蘇軾的書法思想,或謂集儒、釋、道于一身而又出己意,但是可以說是主要建立在道家的“無為”思想基礎上。
在他看來,無為首先是無形。他說:“筆墨之跡托于有形,有形則有弊。茍不至于無而自樂于一時,聊寓其心,忘憂晚歲,則猶賢于博弈也。雖然,不假外物而有守于內(nèi)者,圣賢之高致也,惟顏子得之”。他認為,書法創(chuàng)作是一種通過寓心而達到忘憂的娛事,筆墨的痕跡也只有依托于具體的有形狀的字才能表現(xiàn)出來,但是有形狀就會有弊病。能夠不借助于外在的物象而將修養(yǎng)自守于內(nèi)心,這是圣賢的高雅情致,而非常人所能及,也只有顏淵這樣的圣賢才能做到。
其次,他認為無為即無法。正如他在《石蒼舒醉墨堂》詩中說的:“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在《次韻子由論書》詩中亦說:“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茍能通其意,嘗謂不學可”。可見,蘇軾要求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擺脫“法”的桎梏而求“意”,也就是追求一種自然天成的境界。蘇軾的這種力倡直抒胸臆,信筆所至的看法正是來自于老、莊要求擺脫拘束,追求自由的道家思想。在他看來,書法既求寓意,就不必矯揉造作。因此,他贊揚張旭的草書“頹然天放,略無點畫處而意態(tài)自足,號稱神逸”。頹然天放,自然需要不守成法。他在論述用筆方法時也說到“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梢姡べp的正是這種“無法”。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無法”呢?蘇軾在評論草書時給出了答案,他說:“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草書雖是積學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書,此語非是。若乃匆匆不及,乃是平時亦有意于學,此弊之極,遂至于周越仲翼,無足怪者?!痹谒磥?,書法作品既然是自我心靈的坦露,又何必刻意做作呢?創(chuàng)作之初,不要想著一定要寫好,這樣反而能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否則,還沒寫,就背上了包袱,怎么能落紙云煙?因此,蘇軾自謙又自負地說:“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自出新意,是一種抒寫自我的意趣;不踐古人,是一種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造。蘇軾的書法確實是追求自我精神的遨游,信手遣興,顯其天真爛漫。“有意于學,此弊之極”,“無意于佳,乃佳”,從這種對比性的語言中,我們就可以看出,蘇軾所標舉的曠達淡泊的審美理想與老、莊提倡的清心寡欲、虛靜無為的思想有著多么密切的血緣關系。
當然,蘇軾所謂的“無法”,絕對不是反對作書有法,而是不要拘泥于法度之中而無己意。他提倡的是“無法之法”。他說王安石:“荊公書得無法之法,然不可學無法”。就是指要在繼承古人的基礎上而有所創(chuàng)新,要從有法及無法,更要于無法中見法。他提倡“浩然聽筆之所至,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胸中有浩然之氣,便能發(fā)之于胸,應之以手,便能聽筆之所至。
他的這種思想不僅用來評書,也用來評畫,他贊揚吳道子的畫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可見,蘇軾是用辯證的眼光來審視“有法”與“無法”的。在此基礎上,他更追求變法,雖然他在政治上反對王安石變法。對于這一點,他尤其欽敬顏真卿。他在《孫莘老求墨妙亭詩》中贊揚顏真卿:“顏公變法出新意,細筋入骨如秋鷹”。評論柳公權“柳少師書,本出于顏,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虛語也”。
他的“變法”書法觀,雖然曾經(jīng)遭到時人非議,說“東坡用筆不合古法”。這種非議則被黃庭堅有力地反駁了回去:“今俗子喜譏評東坡,彼蓋用翰林侍書之繩墨尺度,是豈知法之意哉?”蘇軾就是在“不失法度”的基礎上不拘古人成法,廣學博取,變化镕鑄,才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在蘇軾看來,什么樣的書法風格才能體現(xiàn)出美感來呢?他在《次韻子由論書》一詩中所說的“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即給出了明確的回答。他以為各種風格如果能協(xié)調(diào)完善,和諧統(tǒng)一,則能法意互得,互輔互行,無意于佳而自佳,故他提倡兼美。要求“書必有神、氣、骨、肉、血”,認為“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蘇軾的書藝便是如此,大小不論,縱橫斜直,率意而成,卻無不如意,達到自然天成的境界。
那么,于這些豐富多樣的書法風格中,蘇軾更青睞于哪一種呢?他說:“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玉環(huán)飛燕誰敢憎?”可見他明顯不滿杜甫提出的“書貴瘦硬方通神”的論書觀點。他喜愛的是雄健肥勁、豐腴闊大的書風,要求剛健挺拔的骨力蘊涵于敦厚秀美的字形之中,而不宜鋒芒畢露,棱角突出,所謂端莊而流麗的書風即要求書法的體度安莊,氣象雍和,然又不乏圓潤流美。
文征明諸體皆能,而且皆有所成。其篆書師法李陽冰,一筆一畫不出李氏左右,書風溫和,不失書卷氣。其隸書則深受《受禪碑》的影響,結字方整,筆筆中規(guī)中矩,于端莊雄健之中透出一股雅致。其草書,取法懷素與黃庭堅,并將兩者的特點結合在一起,所書字法之準確,筆法之嫻熟,已達到了精練的程度,表現(xiàn)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流美氣息。
上述三種書體,草、隸是文征明不常書寫的,傳世作品不多,成就也不如其他書體影響大。
代表文征明書法藝術最高成就的是他的小楷,其次是他的行書。文征明的小楷以晉唐小楷為基礎,具體地講,師法鍾繇《宣示表》、王羲之《黃庭經(jīng)》和歐陽詢《九成宮》等,并能變革元人軟弱秀媚的習氣,力求古樸蒼勁,以傳達魏晉小楷端莊流利、剛健婀娜的氣韻。單從這一點看,已難能可貴。因為自唐以后,小楷形成兩種不同的寫法,一是遵循鐘、衛(wèi)之法,筆畫求其疏朗;一是沿用唐人之法,以大字縮小的方法寫小楷。文征明立足于晉唐之間,以一種新的認識,把小楷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其特點為:格調(diào)高雅,法度嚴謹,工整精致,往往以以敬反正的空間效果,把整體之間的每一字通過揖讓、向背甚至夸張的手法使飄逸靈勁和工整細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文氏家法。這正如豐道之所說:“(文征明)小楷招本鐘、衛(wèi),金聲玉灑?!彼f:“古無真正楷書,即鐘、衛(wèi)所傳《薦季直表》、《樂毅論》,皆帶行筆,自唐《九成宮》、《多寶塔》等碑,始字畫謹嚴,而偏肥偏瘦之病,猶然不免。至國朝文征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俱足。于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p>
由于文征明確立了自家獨特的小楷藝術風格,從而奠定了他在楷書發(fā)展史上特殊的地位,奠定了他對后世書法的影響。其楷書代表作有《前后赤壁賦》、《離騷經(jīng)》等。
文征明的行書,遠宗二王,近師趙孟煩,旁涉蘇軾、米芾和黃庭堅。其書字法主要來自《圣教序》以及黃庭堅。他學二王,從趙孟頰去窺視晉人,所以他的行書筆意帶有趙的痕跡。他學黃,是受沈周的影響而涉獵的。因此,在他的行書中,一直脫不去趙孟頰和黃庭堅的影響。
但是文征明的取法又是與眾不同的。至少在明代書風頹靡、館閣風行之際,他沒有受其影響,而是由宋元直入晉唐殿堂。學王他得其瀟灑,學蘇他得其恣肆,而黃字之詰屈、趙字之俊秀,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他的筆下,我們不能不贊嘆文征明是一位非常善學而極有融合能力的書家。其書無館閣之俗氣,也無鼓媚之弊病。這在當時是相當可貴,也是極難做到的。也許如此才使文征明的行書在明代書家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文征明是一位理性極強的書家。正是他的理性,才表現(xiàn)出他與其他書家不同的特征。他的行書,從無草率之作。每每下筆,法度謹嚴。其用筆流暢勁健,不僅筆筆精到,而且還富有彈性。特別是轉折處提按頓挫的處理,非常微妙。其結體多有變化,字形端莊典雅。其章法、布局疏密有致,很善于把獨立的字法,通過筆意連貫起來,使其字的意態(tài)橫生、氣息暢達,于古淡之中展現(xiàn)平和之趣,遂成筆力道勁、體態(tài)雍容、風流儒雅的行書藝術特點。
時展至今,現(xiàn)今世界上的社會風氣是“珠玉買歌喉,糟糠視獨特”,炎黃子孫,堪慮堪憂。
盧肇,是江西第一狀元,唐朝末年的政治家、文學家,但鮮為人知的是,他同時也是偉大的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他首先提出書法必須“尚勢”,直到宋朝中期,江西書法家黃庭堅才提出書法“尚氣”,已經(jīng)過了幾百年。
中國書法從書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發(fā)展到唐初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迭起,一字千金,當時人父親死不請柳公權寫墓碑、墓志,就是不孝。宋朝中期,又興起,江西黃庭堅提出“書法尚氣”,成為劃時代的偉大書法家。到清朝民國,漸趨平隱,至現(xiàn)代又起波瀾,啟功大師,雖未提出理論,但其實賤是“書法尚氣”。
但現(xiàn)代中國書法出現(xiàn)兩個發(fā)展趨向:一是怪異;二是整齊。
自清代金農(nóng)始到民國北平書法家王XX(先到臺灣后又移民美國,是著名教授)。到現(xiàn)今的XXX,如“日”字要寫成:,蛇字寫成:,長此以往,與中國書法漸離漸遠矣。
“整齊”,作為實用是“好的”,但作為藝術則不可。
寫漢字寫得像美術字的仿宋體和等線體一樣,煞是好看又實用,但離藝術、人的個性,民族的共性則遠矣!狀元肇公,稱這樣寫出的漢字“狀如算子”,就像算盤珠子一樣整齊劃一,千人一面。算盤日本有,韓國也有。這樣寫漢字,每個人寫的每個字都一樣,外國人也能,還有什么魯迅先生所說的“華夏之獨特”呢?
所以,鄙人以為現(xiàn)今中國書法日漸式微,其不“珠玉買歌喉,糟糠視獨特”也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