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博餅規(guī)則玩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只有一萬到九萬。
麻將,一種漢族發(fā)明的益智游戲,麻將類娛樂用具,用竹子、骨頭或塑料制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四人骨牌博戲,流行于華人文化圈中。不同地區(qū)的游戲規(guī)則稍有不同。麻將的牌式主要有“餅”、“條”、“萬”等。在古代,麻將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實際上是一種紙牌與骨牌的結合體。與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將的玩法最為復雜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簡單,容易上手,但其中變化又極多,搭配組合因人而異,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最能吸引人的博戲形式之一。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麻將牌是在馬吊牌結合默和(胡)牌并增加東、西、南北風四色張而形成的一種牌類游戲,大約定型于清道光、咸豐之際。
《清稗類鈔》記有“叉麻雀”條:“粵寇起事,軍中用以賭酒……行之未幾,流入寧波,不久而遂普及矣?!贝苏f不妄。麻將牌原稱“雀牌”,而寧波人稱“雀”為“麻將”。
那么,麻將牌的原型是什么?起源于何時?雖眾說不一,但流行的說法卻可以看出它脫胎的軌跡。
麻將牌與捕麻雀有關
江蘇太倉自古就是皇家糧倉,江南產(chǎn)的稻谷多貯存于此。太倉官倉規(guī)模頗大,曬谷場、貯存?zhèn)}連綿,放眼望去,狀若起伏的山丘。年久,鼠害、雀害猖獗。守倉兵丁夜里捕鼠,白天捉雀,竟演成主要職司。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單調乏味,兵丁捕雀的“職司”懈怠了。倉官為刺激兵丁護谷的積極性,發(fā)明了一種竹制籌牌考功?;I牌上刻制圖形,數(shù)字(賞錢標價)行賞。開頭領到這種籌牌的兵丁很快去賬房兌現(xiàn),不勝歡喜。因為籌牌領的賞銀可打酒喝,也有人積蓄起來,閑暇時取出當賭具,輸贏很刺激。
日久,這種官倉內的游戲傳開,精明者借鑒馬吊、葉子戲的套路,草創(chuàng)了“雀牌”。玩這種雀牌的術語都與每天的捕雀活動有關。例如“筒”(今稱“餅”),其原型是銃(原始火器槍筒),幾“筒”,即有幾只銃;“索”,即繩索,是捆綁麻雀腿的工具?!耙凰鳌?,俗呼“么鳥(雀)”。二索至九索的紋飾標明捆綁在竹桿的雀足,倉官按雀足多寡付資。
“萬”牌,實為賞銀,是個虛數(shù)。至于東、西、南、北風四色原指風向;因為風力影響雀的飛行速度和鳥銃的射程精度,捕雀越多,賞銀越豐。
“發(fā)”,指發(fā)射彈子,希望捕鳥發(fā)財;“中”,即打中目標見血,故涂紅色;“白板”,指一無所獲、或打空槍遭同伴白眼,后諧音作“白板”。玩牌術語有“碰”,即“砰”,槍銃放射之聲;“夾”(今稱“卡”,取雙倍賭資)即用于捕雀的鐵夾子,“和”本作“鶻”,小隼,俗名雀鷹,經(jīng)馴化令其捕雀事半功倍。至于“吃”牌,最初是捕得的雀賣于市,后來倉官、兵丁私下取其下酒,故稱之。時至今日,太倉方言“鳥雀”發(fā)“麻將”之音,異地人不明個中原委,將“麻雀牌”訛傳為麻將牌了。
麻將牌與鄭和七下西洋有瓜葛
傳說明成祖朱棣奪取皇權后,一直擔心建文帝(朱允)逃亡國外,留下心頭大患,就派心腹三保太監(jiān)鄭和到海外去尋覓。鄭和率領船隊先后七下西洋,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十天半月不得靠岸補充給養(yǎng),兵卒生活乏味。
數(shù)千兵卒,漂泊海上,風吹日曬,疲憊不堪。面對此情此景,鄭和鼓動大家因陋就簡開展娛樂活動。他手下的一位麻面偏將,參照葉子戲、宣和牌制成一種“麻將牌”――麻臉偏將發(fā)明的牌。
游戲規(guī)則取自航海生活。例如“筒”,是船上備飲的淡水桶;“萬”,是出海前朝廷發(fā)放的俸銀;“索”,是大船升降風帆的繩索。
術語也與海事活動相關。例如“吃”,一日三餐,火頭軍的呼叫聲;“叉”,即木船駛入港灣或叉道上避風;“碰”,是兩船相遇或靠岸的撞擊聲;“杠”,分明、暗兩種,即同花色四張牌入手,它的原型是船上竹制的“杠跳”――四根竹連成一體做的跳板;“和”,即“湖”,大海上波濤洶涌,險象叢生,到了“湖”就風平浪靜,無翻船之虞。航海必須辨識方位,識別風向,故設“東西南北”風牌提醒;船長年航行在海上,只有靠岸方能知草木的變化,故設“春夏秋冬”四季花牌昭示時序。此說不載正史,民間久有傳聞,聊作麻將牌由來的又一說。
麻將牌與文化名人間“博戲”的趣聞
文學名家梁實秋自小家教甚嚴,及到讀書,方知世上竟有“方城之戲”,魅力無窮。有次他問其父麻將有幾種玩法?父親正色道:“膽大了,想玩一玩?到胡同去!”嚇得他再也不敢提“麻將”二字,遂將此物當洪水猛獸印在記憶里。梁實秋身邊的好友如、徐志摩、潘光旦等人都是麻將高手。有幾次梁被硬拉上桌,玩了玩,很是吃力,覺得打牌不如看牌輕松過癮。以后好友酣戰(zhàn),他總是作壁上觀。
對此,梁實秋說:“我不打麻將,并不妄以為自己志行高潔。我腦筋遲鈍,跟不上別人反應的速度,影響到麻將的節(jié)奏。我缺乏機智,自己的一副牌都常照顧不過來,遑論揣度別人的底細,干脆不如不打?!?/p>
學界有人說搓麻將是低級趣味,俗不可耐。梁啟超反唇相譏,說:“大俗孕育大雅”;又說:“凡屬趣味,我一概都承認它是好的”。他認為趣味的標準不在道德,而必須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終”,“勞作、游戲、藝術、學問”都符合趣味主義的條件,賭錢、吃酒、做官之類則非。就他的標準而言,麻將顯然歸屬“趣味”、“消遣”的游戲。
1919年梁氏從歐洲回國。幾位知識界的朋友約他去演講,他為難道:“你們定的時間于我恰好有四人功課。”對方不解,聽其細說,始知已有四人的麻將局,令他不能脫身。梁啟超是“”的領軍人物之一,后來他有兩句名言廣為傳播:“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麻將),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彼€有一比:“此時的牌癮超出彼時初戀的狂熱。”將打麻將牌的癮頭與初戀時的情人相比較,可證麻將局對梁氏的誘惑力之深。
麻將局一般以四人成局為常式,梁啟超則發(fā)明出三人、五人、六人麻將的玩法。眾人不解,梁氏演示一番。比如五人聚齊,四人上桌,閑一人于尾牌中任意暗抽一牌,待勝局決出,此牌于勝局對上花色、點數(shù),也是贏家。待四圈后,東、南、西、北四家依次充作“閑人”抽牌參與牌局中,公平有序,人人參與,皆大歡喜。
有時報館急需政論性文章,請梁啟超草撰。梁氏邊打牌,邊口述要點,論述精到,條理清晰,針砭時弊,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見諸民初時期報紙的社論,大都是梁氏在麻將桌上口授而成。其可謂工作、娛樂兩不誤的典型。
國學大師“麻癮”之大與他的學問一樣出名。先生打趣地描述――從各國對游戲的特殊愛好上看,可謂千差萬別:英國人的“國戲”是板球,美國人是棒球,日本人是相撲,中國人呢?“自然是麻將”。學問精,搓麻次之,逢局輸贏不在乎,但不賴賬。他經(jīng)常輸光老本而無錢打黃包車回家,垂頭喪氣幾天,友人約他上局,卻又來了勁,直至再輸光了事。上世紀50年代初,和太太江冬秀困居紐約,全靠往年積蓄度日,生活拮據(jù)。中華民國駐紐約領館“奉政府之命”,給他送來一萬元美金作宣傳費,以解燃眉之急。但他認死理,“無功受祿”是奇恥,堅決不收,于是外援斷絕。幸好胡太太精于“方城之戲”,功夫了得。但凡牌的花色經(jīng)江女士一摸,即知根底。在華人圈她是賭場??停曳曩€必贏,有“麻壇秀姐”之稱。麻將的收入,使的生活寬裕許多。
在文人當中,辜鴻銘的牌技最差,常把二萬當一萬“炸和”,故有“回回掏”的雅號。這樣稱謂辜大師,文人覺得不體面,又送他“光緒(光輸)皇帝”的美名。
徐志摩的牌打得干凈利索,隨機應變,牌去如飛,狀若不假思索,實則成竹在胸。
徐氏是文人中的情種,文章寫得好,麻將牌玩得亦輕松自如。他的體會是鴉片、麻將、女人萬事一理,“男女之間的情和愛是有區(qū)別的,丈夫絕對不能干涉妻子交朋友,何況鴉片煙榻,看似接近,只能談情,不能,所以男女之間最規(guī)矩清白的是煙榻,最曖昧最嘈雜的是打牌”。徐志摩死后,他心儀的女人陸小曼雖堅持獨身不嫁,但緋聞不斷。陸小曼曾與翁瑞午接觸頻繁,每當翁給陸按摩之后,二人即同榻吸食鴉片,“興論風云,不及風月”,一時成為文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前面提到的徐志摩生前的怪異比喻,當是對此事的一個注腳。
梅貽琦“看竹”勝負有明確的記錄。梅先生1931年任清華大學校長,葉公超曾以“慢、穩(wěn)、準”三字形容梅校長。寡言、慎行的他,有著嚴肅而沉默的儒雅形象,讓人很難將他與愛搓麻將聯(lián)系在一起。他真心愛斗牌,亦潛心于學問,在《梅貽琦文集》中有他搓麻的“量化”記錄。先生于1956年至1960年間所寫的私人日記,多次提到方城之戲,但絕口不提麻將二字,而用“看竹”、“手談”代之。其勝負幾率和體會頗耐人尋味。如稱1956年、1957年兩年,與人搓麻85次,年平均45.2次,大約每周一次牌局。一周一次看似很平常,但這兩年里,清華在臺灣“復?!比缁鹑巛?,梅貽琦又穿梭歐美洽談公事,公忙之余,搓麻可說是他重要的娛樂了。在85次“手談”中,梅先生共贏25次,輸46次,平盤14次,前后輸?shù)衄F(xiàn)金1650元。那時,每月50元可養(yǎng)五口之家,一年也就600元左右??梢娝?shù)腻X在當時不算小數(shù)目。
文化名人中也有“反麻”的代表。如魯迅先生就骨子里煩麻將,認為“無疑是自我作賤”。許廣平證實:“魯迅晚年住在上海,幾乎天天聽到鄰居打牌的喧鬧聲,妨礙工作和休息,使他深為憎惡?!钡S多小說中的人物,“搓麻的情態(tài),輸牌時的沮喪,和牌時的愜意”卻寫得繪聲繪色,讀過難忘??磥硭怯小爸豢床淮辍钡捏w驗,否則不會有神來之筆。
算起來,對麻將的認識應歸類于愛恨交加的一類,梁啟超是情有獨鐘的主兒,徐志摩是尋求刺激的那一類。
愛玩麻將,心里卻十分矛盾:經(jīng)?!巴嫫饋硗跛浴?;靜下來則說,舉國民眾“狂打麻將,意志消磨殆盡,對一個民族則是危險的”――這是對喪志的精到詮釋。
麻將牌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
麻將牌自明末以后,演變成一套144張牌的形制,每局人均13張(莊家14張)牌的玩法。打牌術語為吃、杠、碰、和。從麻將牌的花色、名目設計分析,每張牌都有特定的原型,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和意涵。
正牌108張體現(xiàn)了古人的宇宙觀,數(shù)字和圖形都有母型可參照。
最初的麻將牌圖案選自《水滸傳》中的108條好漢。這與明代一位叫萬秉迢的人有關。此人精文墨,又是鄉(xiāng)里出名的大玩家。相傳他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一百單八將形象,說他們“有血有肉,敢于擔當,堪稱人杰”,就以這108為基數(shù),設計出牌具。
例如,牌中九索喻為“九紋龍”史進,二索喻“雙鞭”呼延灼……而麻將之所以取條、餅、萬,是他姓與名的諧音“萬秉迢”。三色牌從1到9,各有4張牌,剛好108張。至于后來增加的風牌(東南西北),箭牌中、發(fā)、白,計20張,象征水泊梁山108條好漢是從東西南北中四面八方聚嘯山林的。好漢中有貧(白)、富(發(fā))、神箭手(中)各色人等,整副牌共136張;隨后,又加上各種花牌,如春夏秋冬、梅蘭竹菊就是144張一副牌。
事實上麻將牌是由6類42種圖案組成的,其中有序數(shù)(萬、餅、條)108張;風牌(東西南北)16張;箭牌(中發(fā)白)12張;花牌(春夏秋冬梅蘭竹菊)8張。這種組合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它的母型是中國古代崇尚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思想,反映了中國古人樸素的宇宙觀。
中國最早的哲學思想主要以五行說為代表,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等最基本的物質組成的,和方位相匹配分別為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部戊己土。
中國古代先民中有智者主張,宇宙是圓的(銅錢的形制即本于此理),所以“白板”代表地,“發(fā)”代表天,“中”代表五行的中部土,也稱天、地、人“三才”。正是“中”的確定,使東、西、南、北、中和天(發(fā))、地(白板)共同構成了一套真正的宇宙理論。麻將牌中的條、餅、萬三種花色,則分別反映了物質的存在形式,數(shù)字則代表了物質存在的數(sh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