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演講與口才課程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2-0102-02
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簡介:陳 萌 (1985-),女,碩士,廣東省民政職業(yè)技術學校教師。研究方向:建筑美學。(廣東 廣州/510310)
作為一名基礎課程教師,過去筆者將課堂教學定位為傳授基礎知識為主,拓展見識、培養(yǎng)素質為輔的方式,但在實施過程中發(fā)現存在定位過于模糊、針對性、實操性不強等問題。如何讓自己的教學真正適應中職教育標準;如何將基礎知識與職業(yè)素養(yǎng)、實踐能力密切結合,讓學生將所學基本知識運用到日后工作中,可以說是筆者思考最多,也是整個教學工作的重心之所在。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遞接受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比如學習新課,而課后進行的則是知識內化,比如寫作業(yè)練習、實踐、調查等。而在翻轉課堂上,這一模式完全顛倒了,學生是在課后進行知識的接受,通過教師微視頻的講解以及教材和少量測試練習,而在課上進行的才是知識的內化,通過習題的解決,與同學之間、教師之間的交流討論的方式內化知識。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
以上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為筆者的《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許多啟發(fā)。根據實際情況,筆者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展開研究。
一、 教學思維的翻轉,以學生為本
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成功感,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教師工作的意義所在。很多時候,教師會把成功感定義為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滿足,主體是教師。這種慣性思維模式,從根本上限制了教師的教學反思與教學改革,使教改流于形式。因此,只有徹底扭轉思路,將“教師成就感”變?yōu)椤皩W生成就感”,樹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觸及教學改革的核心。
然而《演講與口才》課程該如何讓學生建立起成就感,從而調動起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呢?筆者認為,教師只有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將《演講與口才》課程內涵深化及擴大化才能真正解決以上問題。
正如口才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因此教授該門課程不能只是片面的練嘴皮子或者教普通話,而應將其與增強學生心理承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密切結合。將“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學會自我肯定”作為課程核心思想,鼓勵學生勇于嘗試,一旦有進步就及時表揚。將關注點從知識點完成度、分數等方面轉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完善提升。從而讓學生通過教師、同學的肯定,再逐漸轉化為對自我的肯定,而這種肯定正是學生成就感的真正來源。
因此,通過教學思維的翻轉,讓學生首先不再對《演講與口才》課程產生抵觸情緒,其次減輕了當眾發(fā)言的畏懼心理,最后通過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我,獲得滿足感與成就感。也讓教師最終認識到唯有幫助學生建立起成就感,教師這一職業(yè)的價值才能真正得以體現。
二、 教學模式的翻轉,學生是課堂的絕對主角
過去的《演講與口才》課堂,由于著眼點在于學生掌握知識點的能力,而且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普遍偏弱,因此往往采取以教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授課。然而演講與口才課是以鍛煉學生的口才與膽量為目的,常規(guī)的授課模式不僅不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甚至基本的課堂互動都無法滿足,因此注定是需要揚棄改進的。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可引入翻轉課堂的先進理念,從以下方面進行調整:
1.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尋找
由于不存在升學壓力,中職學生明明有大量空余時間,卻不肯花在學習上而寧愿白白浪費。筆者認為正好可以引入翻轉課堂的理念,將一些原來課堂上完成的內容放到課前,由學生先自行學習解決。
以《演講與口才》課為例,教師可引入大量演講與口才視頻設置到教學準備環(huán)節(jié),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布置學生課前先自行搜集下載視頻,進行模仿訓練。在此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碰到情境對話設置、朗讀技巧等諸多問題,當他們帶著問題與思考來到課堂上,自然就多了一份過去缺乏的學習積極性與課堂參與性。
2.變教師主導為學生主導
演講與口才的課堂,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可能調動起大家的興趣,只有擁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因此課堂氣氛要盡可能輕松活躍,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分組討論法、模擬教學等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度,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方式方法。教師只是負責引導控制課堂節(jié)奏,在每個環(huán)節(jié)完結時適當進行總結點評。
3.變靜態(tài)課堂為動態(tài)課堂
除此以外,還可以在課堂布置上下功夫,根據學習內容不同將教室布置成不同主題,比如演講大廳、商務談判、辦公室、會現場等。讓課堂不僅是課堂,更像個展現自我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學生是絕對的主角,教師只是扮演幕后導演角色。無論表演成功與否,精彩或是沉悶,教師都要及時給予積極正面反饋。通過耳目一新的課堂,貼近實際的角色扮演,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程中,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學中玩”。
三、 教學內容的翻轉,貼近學生心理,貼近專業(yè)需求
想要達到《演講與口才》教學內容的翻轉,首先需要明確這門課程不僅是關于演講與口才技巧的學習,更是關于人際交往、職業(yè)技能等方面的增進與學習。所以這門課程具有非常強的實用性與綜合性,任課教師必須改變對該課程僵化的認識,才能真正推陳出新,實現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與翻轉。
如何改變僵化的認識,筆者認為第一步是要跳脫出教材的限制,去好好認識、了解下自己面向的人群。在授課過程中,要始終把握中職學生學習就業(yè)、生理心理等特點,適當增加人際關系、求職面試、青春期煩惱等交際口才比重。還可通過制作調查問卷,收集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當學生學著自己親手選出來的題材時,相信他們會有強烈的參與感與自豪感。而且這些內容貼近學生心理,滿足學生真實需求,既是一門課程,又是一個宣泄情緒的渠道,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提供了良好幫助。
其次,筆者認為要積極找出口才課與其他專業(yè)課的連接點與共通點?!堆葜v與口才》課既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又可以作為專業(yè)課的輔助課程。教師要牢牢抓住《演講與口才》跨學科、跨專業(yè)的課程特點,在完善演講口才技能的基礎上,加強對其他專業(yè)學科的業(yè)務學習,掌握一定的專業(yè)術語,才能讓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具有更強的專業(yè)性、針對性與實用性;也讓學生通過本門課程學習,不僅學到口才技能,更能克服心理障礙、提升自信,成為一名高素質綜合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2]王田.“翻轉課堂”帶給教師角色的挑戰(zhàn)[J].劍南文學,2013(12).
【關鍵詞】口才,溝通能力, 培訓模式,因材施教
上海市松江大學城公云集七所高校,數量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同時也是即將進入社會中的年輕群體,他們能在人際關系復雜、社會關系千絲萬縷當中安身立命嗎?如今,知識和考分已經不再是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而就業(yè)軟實力越來越被眾多機關單位、社會團體所看重。而口才和溝通能有顯得尤為重要,茶壺里煮餃子或者語無倫次都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然而,如今很多大學生由于缺乏社會鍛煉往往容易“有口說不出”“有口說不好”的狀態(tài),因此采取有效的口才培訓方法對于想要提高口才的大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尤為重要。
1.研究思路
第一階段:選題立題,確定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 查找相關研究資料和理論依據。
第二階段:前期準備,走訪口才培訓機構,了解市場現狀。
第三階段:在上海松江七校內宣傳口才培訓俱樂部活動,選出有代表性的大學生加入俱樂部,建立聯(lián)系。對俱樂部成員進行背景調查以及目前口才能力的調查,從性格、教育背景、 家庭背景、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分析大學生口才現狀的原因。根據學員口才水平將學員進行分組,采用辯論法、演講法、論壇法、聽力法對所有學員進行培訓,通過360度評價體統(tǒng)測評培訓后學員口才水平的提高,并與培訓前的數據進行對比。
第四階段:用SPSS等數據分析軟件統(tǒng)計分析:學員背景與學員口才水平的相關性。適合不同背景學員的最佳口才培訓方式。針對每個類型的俱樂部學員提出建議,讓其學有所得,結束俱樂部活動。制定后期跟蹤計劃,與學員保持聯(lián)系,以研究口才培訓的時效性。
第五階段:得出研究結論及提出相關建議。
2.大學生口才能力缺乏現狀的原因
我們在松江大學城七所大學中做得問卷式調查中,發(fā)現75%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很好地與同學、老師和社會其他人士進行很好的交往,認為自己的社交口才較差或有待提高。經過細心的調查和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解,我們初步總結出以下兩種原因造成當代大學生口才提高的障礙:
2.1心理原因造成的口才障礙。大學生自我意識膨脹,使他們口才的發(fā)展受到了若干方面的局限。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外在表現就是缺乏對集體和他人的關愛,在人際交往中不懂得尊重別人,甚至自我欣賞,顧影自憐。這些都屬于人際交往中的病態(tài)心理。這種病態(tài)心理會縮小學生口才鍛煉的空間范圍,減少口才鍛煉的機會。另外,除了以上這些病態(tài)心理之外,大學生又是一個優(yōu)越感較強的特殊群體。在相對獨立的生活環(huán)境中,他們追求交際形象的完美,因而在言行上往往自我苛求,這樣就造成了相當一部分同學在社會交往中不同程度的表現出羞怯和恐懼。比如在課堂上進行口才練習的時候不踴躍,課下不涉及交際場合,自我封閉等。我們把這種原因歸結為自我原因,這是由于大學生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特殊的社會階層和特殊的社會地位造成的。
2.2知識修養(yǎng)欠缺造成的口才障礙??诓攀且粋€人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形式,比如演講,就是集寫、導、講于一身的社交藝術形式。而知識面狹窄確實當代多數大學生的通病,尤其處于一個知識大爆炸,新技術新概念不斷更新和出現的時代。所以我們在提倡大學生應該具備精深的專業(yè)知識修養(yǎng)的同時,還要有廣博的基礎知識。比如,歷史知識、地理知識、科學技術知識、天文知識、軍事知識、政治知識、經濟知識、數學物理知識等。一個人說話是不是有水準,分析問題是不是有獨到的見解,都取決于此。
總結:以上兩點原因在調查問卷中占同學提出原因的67%和73%,也可以說是目前困擾大學生口才能力培養(yǎng)的兩個普遍原因。時代特征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和社交口才的提高。
3對于大學生自身的建議
3.1要有練習口才的信念。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與環(huán)境、出身沒有太大的關系。一個人的思想其實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一個人的行為決定了一個人的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可以把口才練好,那么你永遠都練不好口才;如果你認定口才都是練出來的,沒有練不好的口才,那么擁有良好的口才只是時間問題。一個人對事物的信念,往往直接決定著我們的命運。
3.2練習口才必先練習傾聽。很多人認為能講的人口才就好,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比如說潑婦罵街,她可以一整天在街上罵,說個不停,但給她一個正式場面時,她不一定說得出來??诓藕玫娜耍挷辉诙?,精辟就行。能把話說到精辟的,首先一點要聽好,只有聽好了,才能說的好。在聽時,尤其要聽出別人的言外之意。關于傾聽的建議。
3.3提高自己的內在素質。想要成為一個演講者,一個有口才的人,首先要通過閱讀來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學識。這樣才能夠想他人之所未想,講他人之所未講。
3.4日常生活中注重鍛煉自己的肢體語言。在口語表達,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過程中,人們的面目表情,肢體語言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關于高校培養(yǎng)大學生口才的建議
口才不是天生的,它離不開科學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大學生口才培養(yǎng)的根本途徑是開設大學口才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口才素質教育。大學口才課程應注意與基礎階段語文課中的口語教學內容相銜接。從“應然”的角度來說,口才素質是應該從基礎教育抓起的。語文教學是口才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朗讀)都與口才有關。具體說來,語文課的識字教學要從聲、韻、調等方面教給學生正確的普通話語音、詞匯;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生動傳神地朗讀各種體裁的文章;“口語交際”教學則應訓練學生適應不同場合、不同情境的會話交流,以及簡單的演講、辯論等口才項目。到了大學階段,應該在中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基礎上,開設“大學口才”課程 ,進一步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一、課前講話:關注社會 展示自我
大一新生對校園外的社會生活、社會現象充滿了好奇,社會新聞、網絡話語往往能成為他們談論的熱點。例如“2014年新就業(yè)大學生月薪僅2400元 啃老話題”“復旦大學投毒案”“遼寧一男大學生放煙花向學姐表白引大火”等等,此類將學生就業(yè)、校園生活、社會熱點合而為一的話題往往最能激發(fā)他們的談論興趣與參與熱情,激活其主體意識,引發(fā)課堂討論熱潮。因此,每次課前,筆者請三位同學進行課前講話:主題不限,形式不限,隨后以話題所表現的社會現象為討論核心,在全班范圍展開自由發(fā)言與辯論,全過程時限為二十分鐘。進行此實訓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點及其應把握的要點是:
1.“有備而來”:即每次課都做好下一次課前講話安排,確定發(fā)言學生:這幾位下次要課前講話的同學,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2.脫稿練習:不限制主題,讓學生講述自己最熟悉、最擅長的話題,要求他們脫離稿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并且思路清晰、用語生動、融合自身見解于其中,由此有助于提高其聽知、記憶、理解、應變、概括與表達等綜合能力。
3.思維訓練:實訓中,筆者發(fā)現學生的社會熱點敏感度很高,但又往往取其新異、棄其深度,即偏好談論新奇、特異的現象與案例,拒絕深入探詢紛繁表象下的根源。作為聽眾之一的教師此時在總結學生話題興趣點的同時,及時鼓勵、糾正、引導評論的方向,即引導他們運用逆向、發(fā)散、縱深思維等方式從多個角度全面、深入分析問題,發(fā)表見解。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可培養(yǎng)學生分析習慣、提升思維深度。
4.良好習慣:課堂是對話、交流、理解的建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觀察與傾聽的習慣。所以,筆者特別強調,原本看似被動聽講的學生不可無所事事地閑著,而要集中精力、消除干擾,邊聽邊理解邊發(fā)現:概括講述者的重點、理解其立場、思考自身評論的角度、迅速調動自身知識儲備并組織語言,同時注意講述人表情、態(tài)勢等。
二、情景模擬:角色扮演 多維訓練
在社會實踐與人際交流中學習,是提升口才表達能力的高效途徑,因而筆者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以具體形象為主體的情境,而將情景教學貫穿于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堅持以下要點:
1.創(chuàng)設連續(xù)社交情境:生活即教育,筆者設計了以連續(xù)性社交場景為基礎架構的情景模擬環(huán)節(jié)。例如結合商務英語、市場營銷等專業(yè)課程內容,可將電話聯(lián)絡、初見介紹、握手初識、名片交換、電話再次預約、會談溝通、送客出門等場景融會結合,請學生以6人左右為小組,自由組合、反復演練、公開表演。這樣以語言訓練為重心,將職場基本人際溝通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起來,為更多學生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與發(fā)揮空間。有一定演講與表演功底的學生愿意傳遞信息,而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也在輕松、快樂中得到了一定啟發(fā)與鍛煉。
2.與應用寫作相結合:口語具有多變、易逝等特征,書面語則講究表達地周密、規(guī)范、嚴謹,并且能突破時空可保存與重復利用。書面語對口語有規(guī)范作用,以書面語作為口頭語言表達的重要輔助,因此在專題解說與面試競聘等章節(jié)中,筆者在課前做好鋪墊工作,將課堂設置為方案解說現場、面試、競聘現場等場景,而在此之前,亦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專業(yè)和興趣寫出與場景相應的書面材料,即《自薦信》《簡歷》《調查報告》《策劃書》等,有些要求做出配套的幻燈片。在課堂實訓中,他們將以書面材料為輔助,在書面語與口語中尋找平衡點進行發(fā)揮,以鍛煉闡述、解說、溝通、說服、競聘、論辯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走入社會:實踐鍛煉 學以致用
在口才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走出去”,進行實地口才實踐。如談判口才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就可以讓學生親臨二手車市場、購物、租房、產品促銷會等簡單商務活動,讓他們觀摩或參與報價、討價還價、磋商較量,在實際應用中不斷修正思維、鍛煉膽量、提升口才。如今大學生都是90后,他們有爭強好勝的心理以及不肯輕易服輸的個性,教師可鼓勵學生嘗試參
【關鍵詞】 初中 語文 演講 訓練
【中圖分類號】 G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11(b)-0055-01
在《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無論是舊版還是最新修訂版,都對初中生口語交際提出了“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1]的要求,但在目前的教學實際中,一般學校并沒有為此專門開設演講類的課程,對學生演講能力的培養(yǎng)找不到著力點,導致在落實課程標準要求方面較不盡如人意。如何攻克這一難點,我認為抓好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是一個很好的突破點,時間雖短,但效果卻很顯著,就如關羽《風雨竹》所云:“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
1 演講意義
丹尼爾韋伯?斯特說:“如果有一天,神秘莫測的天意將要把我的全部天賦和能力奪走,而只給我留下選擇其中一樣保留的機會,我將會毫不猶豫地要求將口才留下,如此一來,我將能夠快速恢復其余?!盵2]可見,演講能力是個人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演講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性格的養(yǎng)成 、人格的塑造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大基本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導向作用;對加強新生的溝通和聯(lián)系,提高其綜合素質也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2 操作要點
2.1 演講按學號,準備更充分。
按學號安排便于學生掌握自己的出場時間,每天1人,同時避免占用過多課堂時間。學生學號的排列是隨機的,學生水平參差分布,有利于演講的順利進行。
2.2 演講定主題,內容不限制。
演講定主題,最好定大一點的主題,如新入學的學生可以設置“校園感受”,“這就是我”,“成語故事”等主題,讓學生有的放矢。演講內容不限,能使學生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2.3 演講要脫稿,點評不可少。
嚴格要求學生演講時要脫稿,以求對所寫內容的消化吸收。那種任由學生低頭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只能助長演講走向形式主義。至于演講的形式等,則不作過多限制,以留給學生充分發(fā)揮的空間。演講后的評論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起到辨明事理、畫龍點睛、給演講者以鼓勵等作用。
2.4 時間可靈活,掌控靠老師。
一般來說,演講只需三分鐘左右,用時過多則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但在一些具有重大價值的問題上,應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把問題弄懂弄透。演講后的評論,甚至漸漸發(fā)展成的爭論,則將演講推向。語文教學不僅要立足于課內,更要延伸到課外,“學作文,先學做人”,這種對于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的爭論,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才、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又使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有了提高。
2.5 點評重鼓勵,缺點要挑明。
初中生自尊心強、渴望受到鼓勵,所以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演講中的閃光點,如一個別致新穎的題目、一段引人入勝的開頭、一段配樂演講等等。老師的肯定能使演講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聽者深受啟發(fā),在以后的演講中把這些閃光點發(fā)揚光大。當然,學生演講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們不能忽略,可以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幫助學生既樹立信心,又找到改進方法。
2.6 氛圍要寬松,學生顯才能。
在演講的內容、形式以及其后的評論方面,教師都要極力創(chuàng)造寬松的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才華的空間。允許出錯,鼓勵發(fā)表不同見解。老師以身作則,帶頭點評,然后請兩位學生點評,使學生不再有拘束的感覺。
3 效果分析
從初一開始,我就對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的口語訓練,雖然其間也經歷了一些坎坷,遇到過挫折,但學生的進步也是令人欣喜的。不少學生由開始的不敢上講臺到現在的爭著要上講臺,由開始的無話可說到現在的滔滔不絕,由開始的不知所措到現在的瀟灑自如。我真切地感到學生進步了,感到他們通過演講越來越成熟了,有些學生還形成了自己的演講風格。記得班上有一位平時給人印象很內向、很害羞的男同學,在第一次演講時,由于態(tài)度認真,準備充分,他一上臺就與平時截然不同,信心十足,聲音洪亮地說:“首先,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喜不喜歡下雨?為什么?”所有的同學都耳目一新,立刻興趣倍增,七嘴八舌地說開來。接著他說:“請一位同學回答,請舉手?!钡韧瑢W回答后,他就針對同學的回答情況來開始自己的演講內容,他的這次演講,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也讓大家對他刮目相看,我也抓住這個機會,對他大力表揚,還給他打了全班最高的分數95分。他的演講給老師和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我也發(fā)現這件事對他本人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平時的課堂上,以前從不舉手的他開始大膽地發(fā)言了,聲音也洪亮了,成績進步很大。就這樣,這位同學從演講開始把握住機會,鍛煉了膽識,后來,還通過競選當上了班長。在一次考試作文中,他寫了作文《那一次演講》,文中,他講了那一次刻骨銘心的演講經歷,他認為那是他人生的轉折點。真沒想到,一次課前三分鐘演講,也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4 總結反思
課前三分鐘的口語訓練寓教于樂,創(chuàng)設最佳教學氛圍,也在競爭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造欲。學生不僅提高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鍛煉了發(fā)表個人見解的膽魄,提高了評價、分析能力,增強了競爭與合作意識,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也培養(yǎng)了完善的人格。雖然不是百分之百的學生都能達到以上的效果,但我想,只要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從課前演講中學到知識,就應該堅持去實施。
參考文獻
【關鍵詞】演講教學;電視節(jié)目;媒介素養(yǎng);人文素質
1 教學資源的拓展
1.1 優(yōu)秀電視節(jié)目《我是演說家》
由北京衛(wèi)視和能量傳播聯(lián)合出品的大型原創(chuàng)新銳語言競技真人秀節(jié)目《我是演說家》第一季自2014年10月4日至2015年1月24日于每周六晚黃金時段在北京衛(wèi)視強檔播出,由張衛(wèi)健、劉嘉玲、陳魯豫、樂嘉四位擔任導師。被評價為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的綜藝節(jié)目。第二季華少接棒劉嘉玲,和魯豫、樂嘉、張衛(wèi)健三位導師組成“三生一旦”的全新陣容,2015年8月28日開播,節(jié)目中所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達的社會正能量和震撼人心的勵志故事在觀眾當中引發(fā)眾多好評,從成熟的節(jié)目形態(tài)、豐富的節(jié)目內容,到強大的導師陣容、多樣化的選手類型,《我是演說家》開創(chuàng)了中國“演說”節(jié)目的新時代。
1.2 演講教學的資源寶庫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文化視野、交際視野更加開闊了,人們越來越需要當眾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展現自己的才華,演講口才是現代人工作和生活所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開設了《演講與口才》課程,以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理論講授過多,有針對性的訓練不足;文字案例多,鮮活的影像案例少;重視課堂學習,輕視指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等問題,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成效。在影視藝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大量的影像素材可為課堂提供豐富的教學案例,有效合理地利用媒介資源,可以幫助我們超越狹隘的教學內容,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開拓師生的視野,提高學習效果?!段沂茄菡f家》是一檔集藝術性、思想性于一體,獲得廣大觀眾喜愛的節(jié)目,可以為演講教學提供極為豐富的鮮活案例,成為演講教學的資源寶庫。節(jié)目中選手身份各異,演講內容豐富多彩,直觀傳授著演講技巧,讓我們見證語言的力量;導師風格各異,思維敏捷,分析點評蘊涵著演講的基本知識,讓我們體會語言的智慧。
2 教學模式的改革
2.1 觀摩――討論――實踐
將《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引入演講教學,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突破。改變原來講授演講基本知識和技巧、分析演講案例、進行演講練習的模式,采用觀摩――討論――實踐的模式。觀摩從《我是演說家》中精選的一些案例,感悟什么是好演講;然后進行課堂討論,交流觀看得感受,從演講內容得選擇、材料的組織、語言表達形式、演與講的結合等多方面展開討論,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總結演講的基本規(guī)律,;再以親身演講實踐感受演講的技巧,用總結歸納處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尋找自己演講的不足,明確提升自身演講水平的努力方向。
2.2 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結合
將《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引入演講教學,把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緊密結合起來。課內學習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可以說是對學生演講學習的引導、指導?!段沂茄菡f家》節(jié)目播放至今已有一百多個演講案例,可供學生進行課外學習,在我們教學的新的節(jié)目正在不斷播出,有新鮮感、有吸引力。布置學生在課外觀看《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設計觀看記錄,明確觀看任務,概括演講者的演講內容,評判演講的優(yōu)點與不足,評價節(jié)目,從大量優(yōu)秀的演講案例中感受演講的魅力,聆聽不同導師對選手的分析指點,感受不同選手的演講特點,感受導師不同的語言風格,汲取演講的經驗和智慧,從一個個普通身份演講選手的成功演講中獲得自信和力量。學生對這樣的課外作業(yè)感到耳目一新,對這樣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感興趣、有收獲。
3 教學改革的多重收獲
3.1 演講能力的提升
將《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引進演講教學,對演講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改革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大量的觀摩和上臺演講練習的實踐,學生的演講能力普遍有了較大提升。摘錄幾段學生的課程總結:
“在學期的結尾,老師還用別開生面的考試――每人上臺演講一次,結束了這門特殊的課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想沒有多少人會忘記這次演講,畢竟我們?yōu)橹冻隽舜罅康臅r間和精力,在演講前我們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在教室里試講,一遍一遍糾正自己的錯誤,也許多年以后,我們不經意的回首,或許也會為曾經努力過的自己而感到驕傲?!?/p>
“曾經我一直認為上臺演講是一件極具挑戰(zhàn)性,甚至還滿帶恐怖色彩的事情 ,但是現在我自己終于慢慢走出了這個心理陰影。站在臺上,漸漸地不再哆嗦,甚至臉上還會帶著點自然的微笑,加上一點動作,可以從容地站在大家面前,流暢地把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
“期末考試的題目是讓我們自己做一次演說家,說到演說家就不能不提《我是演說家》這個節(jié)目了,在上課以前我從來沒看過這個節(jié)目,在老師的建議下無奈地看了,看了后卻深深的愛上了這個節(jié)目。節(jié)目里的演說家們個個具有特色,語言運用很好,演講也很吸引人。很感謝老師的推薦,從他們身上我學會了很多,提升了自己的素質。以至于在最后的演講中我變得沉穩(wěn)了,自信了,勇敢了,清晰地說出了自己所要表達的,自認為超越了自我,做了一次成功的演講?!?/p>
3.2 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
“媒介素養(yǎng)”指公眾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社會發(fā)展服務的能力,具體包括對媒介信息選擇、理解、評價、質疑、批評和創(chuàng)造能力。
將《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引進演講教學,促進了大學生媒介選擇意識的增強。學生在課堂討論中說到:“在我看來,這個節(jié)目還是挺不錯的,它可以讓各個階層的各種身份的人站在我是演說家的講臺上進行演講,表達他們的生活和他們對社會的看法。在發(fā)現民間演說家的同時,也圓了小人物的演說夢。我們觀眾也可以通過我是演說家去放眼觀世界”在我們進行演講教學的同時,《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正在播出,不少同學都是每期必看,多接觸這樣的優(yōu)秀電視欄目對他們十分有益。
將《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引進演講教學,提升了大學生的媒介評價能力。有同學這樣評價節(jié)目:“《我是演說家》是一個可以使人變得勇敢、有正義的舞臺,通過觀看這期節(jié)目,我深深的體會到語言的重要性。針對一些社會話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做一個有正義敢說話的中國好青年是我觀看這期《我是演說家》最大的收獲?!?/p>
將《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引進演講教學,提升了大學生利用媒介為自身成長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有同學有這樣的打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更何況我一個零基礎的人??赐赀@最后一期的決賽,我忽然有種感覺,演講能力好重要,這不僅僅體現在比賽結果上,而且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想在閑暇之余,把這個節(jié)目的剩下所有期看完,不求打發(fā)時間,而是在其中汲取一點點我需要的、有用的東西。望我哪天也可以像他們一樣,不求站在節(jié)目上演講,能在全班面前大大方方的演講,吾感足矣!”
3.3 人文素質的提升
人文素質作為“人之為人”的素質,是通過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的,人文素質是人文知識積淀、內化和升華結果。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進而深化和固化人文精神。
將《我是演說家》節(jié)目引進演講教學,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人文情懷。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注重人的心靈自悟、靈魂陶冶,著眼于情感的潛移默化。以下摘錄自學生作業(yè):
“各位演說家精彩動人的演講給我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原來語言還可以這樣說!他們通過語言的力量喚醒我們的內心;他們通過高深的智慧對我們進行啟迪;他們通過豐富的姿態(tài)、富有感染力的聲音、簡樸深刻的語言為我們開啟了一扇智慧之門。感謝《我是演說家》,感謝各位演說家,是他們給予了我一次感受語言力量的機會。”
“在觀賞一個個精彩的演講時,這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享受,同時也能增進自己的知識,拓展自己的閱歷。這些站在舞臺上的選手們,他們敢想、敢說、也敢做,他們的演講,有的述說著人生的艱辛歷程,有的述說著生活的悲慘遭遇,有的述說著美好的幸福生活,也有的從述說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引出人生大義。是的,他們在傳遞著語言的正能量。”
“在《我是演說家》這個舞臺上,來自各行各業(yè)的人們,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他們激情澎湃,他們幽默果斷,他們通過這個舞臺展示了睿智,展示了堅強,他們深情的表達告訴我,在這個舞臺上,不管你是善于表達的演講天才,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只要敢去表達,敢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所有人自己的觀點,就能讓自己平凡的一生變得不平凡。語言面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看了這期節(jié)目受益頗深,先是在演講的形式和技巧上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一期節(jié)目如同一次慰藉心靈的旅程,讓我回味無窮……”
【參考文獻】
[1]譚永平.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高教論壇,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