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月是故鄉(xiāng)明課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詞語,力求寫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查閱資料的能力;了解課文內容,以及課文中提到的與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讓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積累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課前準備〗
課件: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現(xiàn)出月色皎潔、清幽的圖片等;樂曲《春江花月夜》;學生收集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名句及有關月球奧秘的資料;描紅字帖。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
1.猜謎
三四五,像把弓,十五十六正威風,人人說我三十壽,二十八九便送終。(打一天體)
2.跟著老師讀兒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月來滿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峽深明月夜,江靜碧云天。
3.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老師講述:“謎”字的筆畫順序。根據(jù)學生預習的字詞,出示課件:本課詞語。引導學生對這些字詞進行指名讀、齊讀、排火車讀。利用多媒體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詞語。老師:找出不熟悉的字,怎樣記住它,學生相互探討。老師板書“幕、慕”,并加以區(qū)分?!芭R、奧”兩字讓學生在田字格中練習。
二 整體感知
出示多媒體課件:清幽圖片。(教師: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
教師提問:說說課下你預習的詞語。(鍛煉學生預習和查閱資料的能力,學生相互交流。)教師相機指導:用夜幕降臨造句,懸掛換詞,遐想同義詞,由皎潔聯(lián)想到什么。指導朗讀。學生聯(lián)想。板書:遐想。(如:嫦娥姐姐在華麗的宮殿里翩翩起舞;嫦娥姐姐在和她的小白兔相互追逐……)
多媒體出示第一段。指導并齊讀。有感情朗讀。
教師:月球上有哪些謎呢?讓我們到課文中看一看吧?。ù舐暲首x課文,讀不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三 繼續(xù)探索
教師:它到底藏著多少秘密??!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了月球,他們第一眼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呢?
讓學生在課本中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用一個詞舉例說一說。老師板書:奇異。教師指導:“登”的書寫;“奇異、荒漠、任何”的意思;用“沒有……沒有……”造句。指導朗讀。把月球上的奇異的景色讀出來,指名讀。讓我們把這十分奇異的景色告訴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吧。(齊讀這一部分。)
四 全班交流
我們原來以為月球上有嫦娥、月宮、玉兔,其實,月球與我們想象的不一樣。課件:月球的表面場景。默讀3~6自然段,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月球之謎,畫出來。小組討論。
老師板書:繼續(xù)探索,解開奧秘。
教師:(指生答。適時出示課件):月球是從哪來的?上面有些什么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月球上的塵土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早?
教師:文中省略號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回答。
教師:作者在課文中提出了對月球的疑問,你認為月球還有哪些奧秘呢?(鼓勵學生依據(jù)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
課件:課文后面的資料袋。學生閱讀。
學生展示課下搜集的有關月球的資料。(鍛煉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
五 月亮名句
學生展示課下搜集的有關月亮的名句,并把詩句齊讀出來。使用課件出示月亮名句: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月來滿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峽深明月夜,江靜碧云天。
學生齊讀出示的詩句。
六 實踐拓展
課件出示:小練筆。指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
很多年以后,你成了一位科學家,駕著一艘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尋找星空的奧秘,這時,你看到了一個奇特的星球……
〖板書設計〗
22 月球之謎
?
教學目標:1、學習文中的詞語:家醅,一馬當先,挑剔,炮制,顧名思義,興高采烈。
2、品味文章精彩的語言。
3、關注文章細節(jié)描寫。
4、領悟作者思念故鄉(xiāng)、追思親人的感情。
教學設想:
一、激發(fā)學生生活體驗,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
孩子對于新年總是有著許多豐富的感受。教師在課前可以引導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引導學生感受那些經(jīng)歷中蘊涵的情感和意蘊。
二、在充分調動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認真研讀文章,細細品味文章關鍵詞語句子,并要求學生在文中圈點勾畫。
三、教師應該介紹琦君其人的身世和活動經(jīng)歷,使學生可以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達到對作者較為深刻的理解。
四、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薄霸率枪枢l(xiāng)明,露從今夜白”這些古詩名句都表達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我們同學學過或讀過的古詩中,還有哪些表達游子思鄉(xiāng)的詩作: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白《渡荊門送別》《靜夜思》
現(xiàn)代詩文中,你還讀過哪些詩歌、散文能表達作者的鄉(xiāng)愁?
二、今天我們學習琦君的作品《春酒》
學生自讀課文——你認為文章能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A、文章寫了與春酒有關的哪些事情?作者僅僅是懷念家鄉(xiāng)的春酒嗎?
1、記敘了兒時在故鄉(xiāng)過年、吃春酒、吃會酒的幾件事。
2、作者不僅僅是懷念家鄉(xiāng)的春酒,文中主要通過春酒寫故鄉(xiāng)的風俗美、人情美,寫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對母親的追思其間,流淌著的是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是對一種讓人難忘的生活的深情懷念。
B、文章描繪了家鄉(xiāng)的風俗之美,人情之美,美在何處?用下列句式說話:
a、風俗之美美在……,表現(xiàn)為……
b、人情之美美在……,表現(xiàn)為……
C、文末作者的感嘆是什么?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感情?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品味文章中的細節(jié)描寫。
教學過程:
一、理解文章中母親的形象。
琦君寫人的散文,都小說化了。她散文中的人物,個個生動形象,形神逼肖。本文中母親的描寫尤為出色。事實上,琦君最感人的幾篇文章幾乎都是寫她母親的,可以說母親是琦君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源泉。
琦君筆下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充滿著“愛心,佛心”這位母親,沒有文化,儉樸勤勞,靈性很強,她善良大方,充滿美德,性格堅強,母親的諄諄教誨,關愛呵護,勞心勞力以及一言一行,都是琦君寫作的題材。有時,簡單的幾筆,人物就立起來了。例如:“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鋵嵨覜]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jīng)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痹谶@里,母親的慈愛溫柔,孩子的活潑調皮,真是歷歷如在目前。
二、體會本文生動傳神語言,
設喻奇特形象:“我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p>
善于運用細節(jié):
請用“我認為……這個細節(jié)最生動,因為它寫出了……”這個句式說話》
細節(jié)描寫舉例:
“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jīng)不知舔過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吃會酒,得了“兩條”印花手帕,于是“開心得要命”。
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在幾個細節(jié)中得到充分的刻畫,這樣活潑、天真的小女孩立刻在紙上活動起來,還微微歪著腦袋沖讀者笑著……
一、 通過課堂教學和教材使用,傳承祖國傳統(tǒng)文化
鄉(xiāng)土情結對于高中生來說,是個廣泛的概念。結合學生特點,利用教材,搞好鄉(xiāng)土材料的教授,可以增強家鄉(xiāng)成就的認同感,培養(yǎng)健康積極的思想情操,讓學生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筆者在進行江蘇教育出版社的語文必修一“月是故鄉(xiāng)明”這個主題教學時,努力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合作者,把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jù)》和柯靈的《鄉(xiāng)土情結》結合在一起,通過設置一些討論題來講述故鄉(xiāng)的意義:兩篇文章的情感有何異同?鄉(xiāng)土給人們打下了什么樣的“童年的烙印”?“誰會證實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們,一個人內心的生存誰又能見證?”這句話呼應前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會增加學生解讀文章的困難,所以筆者在學生自主探討學習之前,做透教師的理解、分析,儲備足相關的知識,然后把教學塑造成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的學習過程,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礎上,從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從自己身處的故鄉(xiāng)資源著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呈現(xiàn)教師思考的討論題。結合兩篇文章,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聯(lián)系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去發(fā)覺可以證明他們十幾年生活閱歷的“證據(jù)”和“情結”。陶行知先生說過:“接知如接枝。”有效的教學都來源于學生已有經(jīng)驗的挖掘和利用。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可以感悟到:“愛家鄉(xiāng),眷戀故土,是千百年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具有的一種心理特征。對鄉(xiāng)土,總是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所以要對自己家鄉(xiāng)古往今來的文學歷史和文學作品格外偏愛,做一個永遠深情地愛著自己家鄉(xiāng)的人?!?/p>
二、 通過教師體味和文本感悟,選擇合適的作文素材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形成多渠道的學習環(huán)境,豐富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边@一要求讓筆者意識到,只要讓學生不單單關注校園、家庭生活,還要放眼廣闊的社會生活,把故鄉(xiāng)的一石一樹、一花一草化為作文的素材,作文就會出現(xiàn)亮點。
筆者在教授校本課程《文學蘇州》,特別是余秋雨先生的《白發(fā)蘇州》時,展示了自己讀后的感悟:“蘇州的小橋流水,太湖漁家的歌唱之聲,幽深小巷的瑯瑯讀書聲,茶室里悠揚的昆曲聲,在這特有的意境中,處處透露了讓人安寧下來的味道,配合著沁人心脾的清香與軟糯可人的吳儂軟語,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得到了最好的詮釋。靜靜地聆聽,輕輕地呼吸,這就是一種幸福??!”教師通過自己積極的分享,引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欣賞,在展示自己文字的同時,指引學生運用所學內容和所知體悟,朝更深的方向去尋求合適的作文素材:學會擁抱大自然,留心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讓這些成為鮮活的源頭活水;研究傳統(tǒng)風俗習慣,傳承古老文化的底蘊,讓這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成為作文的亮點;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通過體驗式勞動,提升學生的快樂感和幸福感,讓學生在作文中展示新的生命力;細心把握身邊人的人格魅力,在弘揚中華美德的同時,讓真情實感貫穿作文的字里行間。相信把鄉(xiāng)土素材運用好,會提升作文的水準。
三、 強化學生回味和文字記錄,把握學習課程的深化
葉圣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卑颜n文當成范文,把課本的閱讀和作文的訓練結合起來,再充分開發(fā)好課本以外的資源,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還要提高學生搜集、整理和運用材料,巧用、化用素材,做好積累、借鑒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
積累的過程是“溫故而知新”的環(huán)節(jié),語言文字中的優(yōu)美的詞句、段落,都是很好的寫作源泉。老舍的《想北平》、韓少功的《我心歸去》等文章,都有很多的靈感元素。借鑒的狀態(tài)是寫作的重要手段,鄉(xiāng)土作文時可以從教材中的資料聯(lián)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相類似材料,進行合理適當?shù)募庸ぃ贿€可以借鑒寫作思路,鄉(xiāng)土作文的著眼點還是比較有規(guī)律的,可以用范文指導我們的寫作。創(chuàng)新更是語文課程具有的學科特點,而讀寫是迸發(fā)學生思維火花的好契機,就有學生運用古文寫了《江南》。
一、 語文讀本的教學定位
“教材包括課內用的教科書(課本)和課外用的《語文讀本》”(顧之川語),《語文讀本》與課本都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編寫者對《語文讀本》和課本所規(guī)定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方法是不同的,“對教科書(課本),一般要求精讀,訓練比較系統(tǒng),力度也比較大;對《語文讀本》,一般要求略讀,運用從精讀方面獲得的知識和經(jīng)驗去獨立閱讀……”(《語文讀本?說明》)顯然,讀本與課本存在各有分工、相互促進的關系。如何正確而有效使用讀本,首先面臨的是語文讀本的教學定位問題。
1. 讀本在中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的地位。
從教材體系看,目前通行語文教材一般由教科書(課本)、讀本、教參、教學設計、評價手冊與試卷等組成。而讀本屬于助讀體系的最高級別,其學科性質決定讀本教學應該以讀為主。
從教材的編審制度看,相較于教材,讀本的編審相對自主,這就使讀本思想、人文含量相對較高,這也決定讀本對于學生思維及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較大作用,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內容的“可讀”和地位的“助讀”,決定了讀本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以讀促教和以教導讀,“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教師絕不能將《語文讀本》拒絕在課堂之外,而應根據(jù)學校、學生和教師本人實際,彌合課本與讀本之間的鴻溝,打通兩者的壁壘,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用讀本。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較全面地掌握某方面的知識,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語文讀本》的重視程度。
2. 讀本閱讀的達成目的。
讀本閱讀是非功利性,應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學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不應僅僅著眼高考的小利,更應著眼“為未來生活做準備”的大益。
立足于非功利的閱讀目的,讀本閱讀不應該過分地放在結果讀了什么,學到什么,而應該更多放在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使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的生活方式上。葉圣陶先生說:“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xiàn)出來,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地應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享用不盡。”通過高中三年,甚或小學直至高中十二年一貫制的有序列、有指導的讀本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科學的閱讀速度,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進而培養(yǎng)他們卓越的思維品質與見識?!案褂性姇鴼庾匀A”,閱讀中積淀、養(yǎng)成的渾厚氣質,這是真正的素養(yǎng)。氣質、思維品質與見識,這些將是他們終身受用的語文學習成果,這也是讀本閱讀希望達到的最高境界。
在讀本閱讀中要使學生學會高品質的思考。“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這里的“米”即是思維的材料。首先,通過讀本閱讀,積累學生思維的材料,從讀本選文中汲取、積累大量高人文、科技含量的供思維驅遣用的材料。其次,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掌握思維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與文本、作者、其他讀者對話(閱讀交流),從而在比較中悟見、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如歸納、比較、批判等。再者,獨特的思維品質,尤其是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與獨特的思維視角分不開,而這與大量的閱讀歷練及與睿智者長期對話分不開,讀本選文可以給予學生幫助。再其次,利用讀本閱讀提升學生思維的高度。思維高度源于思維的厚度,這同樣離不開大量的閱讀歷練及與睿智者長期對話。通過閱讀,不斷累積思維的材料,并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揣摩、感悟、使用獨特思維視角和方法,逐漸提升思維的高度、增加思維的厚度,思維的品質必然會逐漸提高。
3. 讀本閱讀教學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必修、選修課本的教學,更多老師的指導,學生的自主、個性化的理解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視,而讀本閱讀恰恰是對必修、選修教學的有益補充。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權,放手讓學生自主、自由閱讀,讓他們在閱讀實踐中建構自己的知識,活躍自己的靈魂,培育自己獨特人格。教師或父母成人,總是善意地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認為學生應該讀什么,不該讀什么;應該怎么讀,不該怎么讀。其實,我們往往忽視了學生的需求和內心感受。讀本閱讀,甚至課外閱讀,我們必須充分考慮這個閱讀現(xiàn)狀的存在,將讀本教學定位在盡可能尊重學生的閱讀需求和感受,尊重學生的思維權上,放手讓他們自主、自由閱讀,從而使《讀本》閱讀真正成為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而教師也應該盡量改變指導者的角色,以平等的閱讀者角色,帶著自己的閱讀體驗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分享、交流。
二、 如何使語文讀本閱讀更為有效
厘清了語文讀本閱讀教學的理論,我們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使讀本閱讀更為有效了。
(一)認識層面
1.對讀本進行校本化處理。
課程是動態(tài)的構建,由教材、教師、學生及其他課程要素構成的動態(tài)過程。讀本閱讀其實應是以讀本為依托的閱讀校本課程建設,要充分發(fā)揮師生能動性,對語文讀本做校本化處理。“《讀本》的使用十分靈活,主要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學為主”(顧之川語)。我們應該從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閱讀實際出發(fā),采取適宜的閱讀方式,對語文讀本做取舍、重組,做校本化處理,使讀本閱讀效益最大化。
讀本的校本化處理,涉及到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層面。學校層面可以以語文教研組為單位,統(tǒng)籌安排全組的統(tǒng)一要求和規(guī)劃,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讀本。根據(jù)讀本不同專題和篇目特點,根據(jù)學段與教學進度,定期組織例行“美文(經(jīng)典)朗讀”“課本劇寫作與表演”“讀書交流會”“辯論賽”等各種類型的閱讀活動課,形成一種校園閱讀文化氛圍;并以這些活動課為契機,組織學生編寫閱讀計劃、研讀文本、撰寫閱讀心得(筆記、隨筆、甚至劇本、小論文),激活學生閱讀興趣,將閱讀內化為學生自覺自愿的個。教師層面,既可以結合必修、選修以及作文教學的需要,對讀本做靈活處理;也可以挑選介紹一些古今中外眾多閱讀名家的實用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形成扎實、高效的閱讀技能;還可以面對文本,把自己放到一個普通讀者的地位,和學生一起分享閱讀體驗,與學生交流碰撞。而學生層面是讀本校本化最重要的層面,這是讀本使用學生主體性原則的根本體現(xiàn),不僅包括各種形式的學生個體的自主閱讀體驗、質疑批判,還包括學生之間的各種形式的閱讀交流,合作探究。把這些落到實處,是良好閱讀習慣和優(yōu)良閱讀氛圍形成的根本保障。
2.科學處理必修、選修教材教學與讀本閱讀的關系。
“配套”“助讀”身份,決定了我們使用讀本時必須科學處理必修、選修教材教學與讀本閱讀的關系。蘇教版每冊讀本扉頁的“致同學”非常明確地指出了這種關系是:“與必修教科書參照呼應,相得益彰,它們之間或是補充拓展,或是深化闡釋,或是另辟蹊徑?!?/p>
“補充拓展”。(1)課文內容的補充,如《我與地壇》,教科書選了一、二部分,而讀本則補充選了其余五部分,這樣就使學生對這篇關于生命意義的嚴肅思考文章有了一個全面的閱讀與理解。教學時就可以將教科書與讀本有機結合起來。(2)文章體類的補充,如教材所選散文有敘事,有哲理,但沒有托物言志,所以第一冊讀本“永遠的記憶”這一專題專門選了幾篇關于思念故鄉(xiāng)的托物言志的散文。教師上“月是故鄉(xiāng)明”專題時,就可以借助讀本,在深化專題人文內涵同時,讓學生對不同體類的散文認識更為全面。選修階段,如作為《唐詩宋詞選讀》選修教材配套讀本的《古詩讀本》,較為全面地補充了唐詩宋詞以外的各個時期的古典詩詞,以及唐詩宋詞以外的詩經(jīng)、楚辭、古樂府、曲等各種詩歌體類,從而使學生對我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時代、體類、乃至題材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或內涵關聯(lián),或寫法勾連”。從人文性方面來說,教科書有“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讀本則配以“尋找精神家園”,從工具性方面來說,教科書有“尋覓文言的津梁”,讀本則配以“文言擷英”;人文、工具兼有來說,教科書有“細節(jié)之美”板塊,讀本則配以“半瓣花上說人情”。在寫法的勾連上,“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專題配《林黛玉進賈府》,教師可借此讓詳細熟悉中國古典小說的寫法技藝。
“深化闡釋”。這是教科書各專題人文內涵的深化闡釋。如第一冊之“何以家為”從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對家和家園的認識、思考,這是對第一冊讀本“月是故鄉(xiāng)明”專題是中“思鄉(xiāng)”人文主題的深入闡發(fā);其他如第二冊的“熱愛生命”、第三冊的“和聲之美”、第四冊的“人性美麗”、第五冊的“人生的境界”等專題。選修階段的《寫作讀本》則對寫作教學的諸多問題都提供貼切的實例予以闡發(fā),給學生的寫作選修提供具體可感、可操作的抓手。
“另辟蹊徑”。如讀本第三冊“如歌的行板”“丹青難寫在精神”,可以讓學生體察不同藝術形式中蘊藉的人文精神,提高他們的藝術欣賞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再如第四冊“寫作的智慧”,談文學創(chuàng)作,涉及寫作的方方面面知識與規(guī)律。還有五冊讀本后的十個名著閱讀專題,并不完全對應教科書的專題,但分段推進,使課標指定的主要名著閱讀落到了實處。
搞清了讀本與教材的關系,讀本閱讀就可以貼著教材走,貼著讀本編寫走。(1)“以讀促教”,把讀本當做“課外讀物”,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和比較閱讀,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比如,在《荷塘月色》教學之后,可以讓學生與季羨林的《荷塘清韻》進行比較閱讀。(2)“以教導讀”,用課文教學所獲得的專題人文內涵的理解和閱讀方法遷移閱讀讀本相關相似專題或篇目,如學習第五冊必修“舊日時光”板塊時就可以遷移閱讀第五冊讀本“愛情的絕唱”“永不褪色的友情”兩個專題。(3)以讀促思,組織學生系統(tǒng)歸納讀本以及課本各專題的每篇文章對相同人文專題主旨的不同角度的闡發(fā),就可以對專題人文主旨進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比如組織學生歸納必修一“月是故鄉(xiāng)明”專題與讀本一“何以家為”“永遠的記憶”“故鄉(xiāng)詩情”三個專題各篇文章對“鄉(xiāng)情”的闡發(fā),就能極好對深化學生對于這一傳統(tǒng)文學母題的理解。(4)以讀促寫,可分三方面:一是“識規(guī)”,通過讀本選文(如《寫作讀本》與第四冊讀本“寫作的智慧”專題以及《論文偶記》《深情與摯情》兩文)來認識寫作規(guī)律,并指導學生寫作;二是“借意”,用讀本豐富學生對特定人文主題的認知,如把必修三的“祖國土”與讀本“深情的歌唱”“愛國的沉思”三個專題整合,就可以極大豐富學生對于“愛國”這一人文主題的認識,從而寫出較為深刻的“憂與愛”作文;三是“擬式”,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用讀本(尤其《寫作讀本》)中的“范例”文章來揣摩作文的技法,讓學生由模仿借鑒到自由創(chuàng)作,讓學生先學規(guī)矩,再破窠臼,最終提高寫作水平。
3.根據(jù)讀本自身編寫結構指導學生閱讀。
有效使用讀本,必須根據(jù)讀本自身的編寫結構指導學生閱讀。從全書的編寫而言,讀本在人文性和工具性兩方面盡可能配套必修、選修教材,就單元而言,讀本每專題分“導言”“選文”“資料鏈接”“感悟與思考”四個部分?!皩а浴睅锥挝淖謱n}的主題內涵、選文對專題人文主題的不同角度的闡發(fā)、專題及選文的讀法都做了指導?!百Y料鏈接”則鏈接與專題、選文相關的材料,幫助學生深化對專題、選文的認識?!案形蚺c思考”則針對選文理解的核心點設置閱讀思考題,給學生的閱讀提供路徑。了解了讀本的編寫結構,就可以指導學生在使用讀本時,要充分利用課本與讀本的關系、讀本單元結構關系,準確把握編寫意圖,深入理解單元與選文的主旨,提高讀本的閱讀效益。
(二)操作層面
如何具體使用、閱讀讀本?首先要弄清目前讀本閱讀教學誤區(qū):“統(tǒng)得過死”,一切在教師指控下進行;“放得過寬”,幾乎處于放羊狀態(tài);“雞零狗碎”,零零碎碎使用,讀本與課本、讀本內部之間無聯(lián)系;“隔靴搔癢”,教師自己一點不讀,不能從學生閱讀實際出發(fā),和學生無法進行對話。
月亮意象語文教學月亮作為遙不可及、高懸于夜空的神秘天體,在華夏先民的觀念中積淀為具備了美的意蘊的形式,成為中華先民情感表達的一個象征物,并隨著時代社會的發(fā)展衍申出多重內涵。小學語文教材選文大多文質兼美、傳承經(jīng)典,當然少不了月亮意象,本文試圖分析這些意象的呈現(xiàn)方式和不同內涵,談談如何根據(jù)意象的特點實施教學,高質高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審美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達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一、月亮意象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呈現(xiàn)
意象是漢語言文本傳情達意的重要形式,是創(chuàng)作主體通過感覺的想象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具有強烈主觀色彩、能被讀者所感知的具象,是主客觀融合的產物。月亮作為一種意蘊而想象的視覺、感覺的自然景物,能夠為意象的塑造深化某種特定的意念,從而闡釋、實現(xiàn)“言外之意”的深層內涵,并被不同時代、不同作者沿用、發(fā)展、創(chuàng)新,以表達某種特定的思想感情,它們超越時空,成為凝聚漢民族精神意味、文化心理、思維方式的符號、載體。
月亮作為一種意象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主要通過課文和古詩詞這兩種途徑呈現(xiàn)。課文中出現(xiàn)月亮意象較典型的有《嫦娥奔月》《望月》《月光啟蒙》《二泉映月》等,課文中借對月亮的描寫、對月亮意象的運用,或表達了人們對宇宙的美好向往和無限想象(《望月》),或抒發(fā)了對親人的思念和流逝的美好時光的懷念(《月光啟蒙》),或襯托渲染人們的愁緒與孤獨(《二泉映月》)。
古詩詞中有10首直接借月抒懷的詩詞,這些作品中關于月亮的意象內涵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1.渲染清幽的氣氛,烘托悠閑自在、曠達的情懷。(“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保?/p>
2.寄托相思之情,抒發(fā)思鄉(xiāng)懷人之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渲染凄清的氣氛,烘托孤苦的情懷。(“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保?/p>
4.蘊涵時空的永恒,抒發(fā)人生短暫、人生無常的感慨。(“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其中以明月抒發(fā)對故鄉(xiāng)、親人、有人的思念之情的象征比較多。
由于意象的獨特特點,注定不能像定理、公式的教學那樣用概念化的方式去說明、印證,不能用條分縷析的方法去講解、傳授。應當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藝術的妙悟,領略母語學習的真諦,感受民族生命的律動。
二、月亮意象的教學方法
1.聯(lián)想想象,感受月情
運用形象思維,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去把握月亮意象,這既符合文學欣賞的規(guī)律,又切合小學生的實際。由于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水平的限制,小學生一般不是從理性上去審視作品,而是從感性、經(jīng)驗的角度去閱讀欣賞。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使作者所塑造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鮮明、栩栩如生的美麗畫面,從而得到美的感受。
如《靜夜思》教學,教師一連設計了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是李白的話,對著月亮,你在想什么?”、“對看著明月的李白,你想問他些什么?”“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月光照到地上為什么稱霜呢?”學生由己推人,想到冰冷的月光灑在地上像白霜一樣寒冷,體會到李白孤身在外,月光如霜,心比霜還冷。學生不僅對月亮的意象理解得更深刻,而且透過李白對月的描繪,感悟詩人的孤獨情懷。由此可見,激發(fā)學生馳騁自己的想象力,可以激活情感.感受月亮所傳達的情感信息,深入體會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
2.情境體驗,品悟月意
如何引領學生暢游“意象的河流”,將文本抽象枯燥的語言符號轉化為生動鮮活的形象,特級教師施建平執(zhí)教《泊船瓜洲》運用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體驗的方法。施老師先范讀課文,用簡筆畫勾勒出詩人、船頭、江水以及一輪明月的形象,同時播放音樂《春江花月夜》。在栩栩如生的簡筆畫的引領下,在意蘊深遠的古典名曲的啟發(fā)下,在施老師娓娓動聽的話語的幫助下,學生迅速進入詩歌寫作的情境,充分體驗到在詩人肩負改革大計,為了國家大事,已經(jīng)離家很久,現(xiàn)在雖近家門,卻又無法歸家的感慨;體驗到作者發(fā)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來自靈魂深層的呼喊;感悟作者通過月亮所表達的那種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復雜的人生況味。
詩歌如此,課文也如此?!锻隆分袑庫o的夜晚,皎潔的月光,銀色的海面,留給人們很大的想象空間,舅舅和小外甥的對話給學生帶來了經(jīng)驗的比照和心靈的碰撞。教師首先和學生共同欣賞文本,讓文本的審美意蘊感動大家,接著引導學生討論:“你有沒有看過月景?誰來說說你看到的月景?”“在小外甥眼里,月亮是什么???”“長大的舅舅借著月亮想說什么呢?”通過一系列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體會到小外甥眼里的月亮、舅舅眼里的月亮、引用古詩中的月亮和作者筆下的月亮,都是一個月亮,在不同的人看來卻是多樣的,寄托著不同的情思。正所謂披文顯象,顯象得意,月亮的意象也逐漸明晰。
3.拓展延伸,升華月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