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涉江語文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目的
一、學習屈原為理想而至死不渝的崇高品格和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學會朗讀古詩的方法,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運用想象、比喻、襯托等手法來塑造藝術(shù)形象表達情感。
教學設想
一、本文是抒情詩,讓學生反復朗讀去體會作者悲憤交加、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和《楚辭》的句式特點。
二、通過指導古詩朗讀方法,使學生學會詩中難讀難懂的字詞句。會翻譯全詩。
三、讓學生在朗誦中體會詩的浪漫主義色彩。
教學時數(shù)2教時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和《詩經(jīng)》相比,屈原的作品抒情性很強,個性也很強。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我國古典詩歌由集體歌唱到個人創(chuàng)作的時代開始?!?a href="http://m.bjhyfc.net/jinpingxili/jxjan/yuwenja/200906/146045.html" target="_blank">涉江》這首詩,我們主要想用朗讀的形式來學習。
二、朗讀課文。
(一)一讀。
要求:掃除文字障礙,讀準字音。
1學生默讀全詩,畫出讀不準的字、詞。
2訂正讀音。學生給下列字注音。
3學生輕聲讀全詩,讀準字音。
(二)二讀。
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讀順全詩,理清結(jié)構(gòu)。
1結(jié)全詩劃分部分。
全詩是按行程次序記敘的,分5部分,分別是:涉江前(第1段);涉江途中(第2、3段);入溆浦(第4段);山中獨處(第5段);尾聲(第6段)。
2請五位學生分讀5個部分,其余學生在以上學生讀錯的地方作上記號。
3討論。學生集體糾正讀錯的地方。
4學生齊讀全詩,做到順暢、準確。
(三)三讀。
要求:了解“兮”字的特點、作用、讀法。
1學生自由朗讀第1段,思考:①“兮”字在詩中的位置有哪幾種?“兮”字的位置不同在句中作用有何不同?②“兮”在整句中起什么作用?
2學生討論。
明確:
①《涉江》中“兮”的位置有三種。第一種在句中,如,“被明月兮珮寶璐”,這個“兮”起情感的緩沖作用,不可讀斷,要做到“聲斷氣不斷”。第二種在上一句話的末尾。如,“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中的“兮”表語意未盡,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讀時聲音可適當延長。第三種在一個完整的意思之后。例子很多,這些“兮”可以根據(jù)整句意思來調(diào)整它的讀法,有的表悲,有的表恨。
②《涉江》中的每一句都用了“兮”字,這就是使詩歌的抒情性大大增強,使詩人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露。例如:“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弊g成現(xiàn)代文是:可嘆楚國無人理解我啊!一個“兮”字就把那種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人理解的悲涼、悲苦、悲痛心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如果去掉這個“兮”字,肯定是遜色許多的?!百狻惫抛x“啊”或者“乎”,是屈原繼承了楚地民間文化傳統(tǒng)受民歌影響發(fā)展而成的一種新的詩體——“楚辭”。
3教師范讀第1段。
4學生自由朗讀第1段,體會“兮”的妙處。
(四)四讀。
要求:掌握劃分詩歌節(jié)奏的方法。注意朗讀時聲音有長短之別,語言有緩急之分。
1學生個別讀第2段:涉江途中。其余學生拿出鉛筆,根據(jù)該學生的讀法畫出節(jié)奏。
2教師糾正。
①七字句式:二,二,二,一。但是,還要聯(lián)系意義的表達,不能死板地按句式去讀。
如:乘鄂渚而反顧兮。
應該這樣劃分:乘│鄂渚│而│反顧兮
②其余的六字句,四字句,九字句同七字句的道理一樣。
3以第1段為例,學生劃分節(jié)奏。
4學生個別讀第1段詩。
5教師糾正。
三、布置作業(yè):翻譯全詩。
第二教時
一、檢查作業(yè),導入新課。
(一)檢查作業(yè)。
1補充解釋:
①與前世而皆然兮:“與”通作“舉”,整個的意思。
②重昏:指處于層層黑暗之中。一說,重,一再,即一再隱于黑暗環(huán)境之中。
③迷不知吾所如:往。
④巢堂壇兮:楚地方言,指庭院。一說指古代舉行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禮的壇。
⑤溷濁:形同混濁。
⑥忠不必用兮:被。
2請一位學生將翻譯的詩讀一遍,其余學生將有疑問的地方提出來,教師進行指導。
(二)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讀順了全詩,理清了詩的結(jié)構(gòu),講了“兮”字的特點、作用,讀法以及節(jié)奏的劃分。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讀課文,通過讀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
二、朗讀課文。
(一)一讀。
要求: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1教師范讀第4段,學生注意以下問題。
①本段朗讀調(diào)子變了幾次?為什么要這樣變?在變的地方作上記號。
②哪些詞讀重音?為什么?
③本段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2學生討論。
明確:
①本段朗讀調(diào)子變了一次。變的根據(jù)是詩的內(nèi)容?!叭脘悠钟鄡{佪兮,迷不知吾所如?!弊x時調(diào)子比較低沉,因為作者遠離故都,又被眼前的惡劣環(huán)境所驚懾,感到迷惘。而后面6句則是敘述山中的惡劣環(huán)境,我們可以想象,此時作者的心情比前面稍微平靜了一點,正用觀察的眼光審視著周圍的環(huán)境,讀時調(diào)子要變得平一點。
②讀重音的詞有:第1層次,“儃佪”、“迷不知”、“如”。因為“儃佪”這個詞兒很好地刻畫出詩人猶豫、彷徨、孤苦的形象。而“迷不知”、“如”則是傳遞作者內(nèi)心痛苦的詞兒,所以要重讀。
2第2層次讀重音的詞有:杳、冥冥、猿狖、蔽日、幽晦、多雨、無垠、承宇。因為這些詞都是寫山中惡劣環(huán)境的關(guān)鍵詞,讀重音一是強調(diào)山中環(huán)境惡劣,二是襯托出詩人異常悲愴的心境。
③這段中作者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作者筆下的環(huán)境陰暗、潮濕、荒涼,實際上是作者內(nèi)心門的真實寫照。作者被貶,流放到山野之地,又孤身一人,用這種心境去看。在他的眼中,當然一切景物都是沒有生氣的、灰暗的。
3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學生填寫朗讀分析表。
4學生討論朗讀分析表填寫的內(nèi)容。
明確:
第1段:可分4層,朗讀調(diào)子應變?nèi)巍5?段敘述自己愛好奇服,以奇服象征自己的志行高潔。朗讀調(diào)子應是高亢激昂。第2層,調(diào)子變得堅實,揭示理想不被混濁的社會所容時自己所持的態(tài)度。第二次變是在讀第3層的時候,這一層詩人展開豐富的想象,既表示理想之遠大,又表示追求理想之決心,并預示自己的理想能與天地共存與日月齊光。這一層作者運用了積極浪漫主義藝術(shù)手法,情感很強烈,朗讀時聲調(diào)要逐漸加強。最后一層,朗讀調(diào)子第三次變,由強烈變?yōu)榈颓衣詭ь澮簦@里是點明流放的原因。
這一段重讀的音是:第1層,好、奇服、老、不衰——突出對奇服的追求。
第2層:莫余知、高馳、不顧——寫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并強調(diào)了自己的態(tài)度。
第3層:天地、比壽、齊光——表對信念的堅定。
第4層:哀(顫音)南夷之莫吾知兮——表流放的原因。
第2、3段:這兩段分3層,調(diào)子變兩次。第1層,描繪詩人在涉江途中獨立寒風、中途望故國的形象。調(diào)子悲涼。第2層,調(diào)子悲中帶憤。敘述自己被迫離開故土的沉痛和難以割舍的心情。特別是“步余馬”到“方林”,“船容與”,“凝滯”這4句一定要讀出無可奈何的情調(diào)。第3層再變,調(diào)子堅定,表示詩人與世俗不妥協(xié)的精神。
重音:茍、端直、雖、僻遠、何傷——表示不妥協(xié)精神。
第5段:此段分3層,朗讀調(diào)子變兩次。第1層,寫自己余生的處境,并表明自己的決心。讀時客觀、冷靜,調(diào)子平而穩(wěn)。第2層一變,敘述歷史上的人物的悲慘遭遇,從而類比自己。讀時要充滿對歷史人物的同情,調(diào)子稍帶對整個黑暗社會的嘲弄、憤恨。第3層再變,調(diào)子堅定。表自己雖遭迫害,可仍不改初衷的精神。
重音:第1層,不能、固將——表明自己的決心,分析自己的結(jié)局。
第2層,用、以、皆然、何怨——對歷史人物的同情及對黑暗社會的憎恨。
第3層,董道、不豫、重昏、終身——表明自己的決心,雖死不悔。
第6段:此段分2層,朗讀調(diào)子變一次。第1層,開頭到“時不當兮”,作者用一系列的比喻,如用鸞鳥鳳皇,香花、香氣來比喻賢良之輩;用燕雀烏鵲、腥臊來比喻奸佞小人和楚國統(tǒng)治者。作者借此來指責楚國統(tǒng)治者倒行逆施。朗讀時調(diào)子應高昂一點,憤恨中略帶憂傷。第2層,調(diào)子變得憂郁傷感,讀出作者不被人理解、無路可走的悲嘆情調(diào)。
重音:亂、遠、壇、死、御、薄、易位、不當——指責楚國統(tǒng)治集團倒行逆施。
侘傺、忽、行——失落、憂傷。
5學生自由讀,讀出情感。
(二)二讀。
要求:總結(jié)詩人塑造的藝術(shù)形象。
學生默讀全詩,找出描寫詩人外形的詩句。
明確:
①第1段中的:帶長鋏、冠切云、被明月、佩寶璐。
第2段中的:反顧,欸秋冬之緒風。
第4段中的:入溆浦余儃佪兮。
②從這些描寫中,看出詩人怎樣的性格?
明確:
詩人品格高尚,追求理想、熱愛祖國,在逆境中不甘屈服。
(三)三讀。
要求:在讀中體會積極浪漫主義特色。
1學生默讀第1段、第6段(尾聲)。思考下面問題。
①《涉江》中的積極浪漫主義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如何去朗讀?
2學生討論。
明確:
①浪漫主義:文學藝術(shù)上的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運用豐富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
②積極浪漫主義:能用以上手法突破現(xiàn)狀,預示事物發(fā)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