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織帶工藝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紅安織帶工藝中有四大工序,即紡紗工序、紗線織前預處理工序、織前處理工序、織造工序。其中紡紗工序、紗線織前預處理工序與紅安大布相關工序一樣,而其織前準備工序和織造工序的操作稍有不同,我們將在此做詳細說明。
1紅安織帶的織前準備
紅安織帶的織前準備包括牽經、穿筘、穿綜、上機、制梭心四部分。(1)牽經。相當于現(xiàn)代紡織工藝中的整經。紅安地區(qū)的整經工藝包括織帶和大布的整經工藝,它很具湖北特色,在一條橫臥在地上的橫木上,根據(jù)所織織物的經密要求,利用榫卯結構在橫木上插入若干根筷子大小的圓棍,然后根據(jù)織物顏色、圖案特征,將各種不同顏色的紆管播入圓棍上,進行整經。牽經工序與花腰傣的拉經線相同,都是整經,但花腰傣沒有采用橫木上的榫卯結構而是采用導線架進行整經。牽經后,將整理好的經紗挽在一根竹筒上。通過筆者逆向分析,織帶殘片的牽經工序的經紗顏色排列。我們發(fā)現(xiàn)其織帶殘片有經紗136根。(2)穿筘。筘的作用有固定經紗、控制經密、打緯的作用,而紅安織帶的筘的作用只有固定經紗的作用。紅安織帶每筘經紗穿入數(shù)為2入,并且每一實筘與一空筘相連,這也是為了使織帶在織具(椅子)頂端幅寬很大,便于看清經紗色紗排列,以便進行挑花。(3)穿綜。紅安織帶穿綜只用一片綜,這一片綜用于將整個經紗的偶數(shù)根經紗提起。紅安織帶的分絞棒自然將經紗層分為兩層:上層為奇數(shù)根經紗層,下層為偶數(shù)根經紗層;而紅安織帶的綜片提升,則起到換層的效果:上層為偶數(shù)根經紗層,下層為奇數(shù)根經紗層。雖然織造中提綜換層的目的都相同,是為了使織物更結實耐用,但在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紅安織帶的提綜并不是為了便于通梭投緯織平紋組織,而是為了挑花所用,這樣導致紅安織帶非常費時、費工。(4)上機。紅安織帶并沒有特定的織機,常用一把靠背椅即可作為一架織帶機,體現(xiàn)織帶在日常生活中的隨意。常以靠背椅底座前端長橫木同時作為“織機”的“經軸”和“織軸”(5)制梭心。紅安織帶的制梭心是準備投緯和打緯這個二位一體工具,即中國古代打緯工具史上稱之為斫刀(其打緯是打前一緯,并不是打當下一緯)的工具,其制作材料為竹片,形制為外邊像一把劍,“劍”的尖端為了挑花,而“劍”的“雙刃”是為了方便左、右手打緯,其形制前端中間為一鏤空尖狀物,其目的是便于紆子上的緯線繞在梭心上,在紅安織帶的織造過程中并不是把所有的緯線都繞在梭心上進行投緯,只是用一點繞一點,減輕梭心的負擔,便于進行挑花所用。
2紅安織帶的織造原理
紅安織帶的織造即是用斫刀進行挑花織造。其織造的每一緯包括織帶經向邊框部分、挑花織造兩部分。經向邊框的織造非常簡單:平紋織造,即緯紗在奇、偶(或偶、奇)數(shù)經紗層中間織入即可,但要注意織一緯后一定要換層紅安織帶的挑花部分的經紗循環(huán)部分和其后的“3白”和“1白2黑”部分,共形成9.5個挑花部分,即每個經紗循環(huán)單位即是一個挑花單位,而經紗循環(huán)后的“3白”(上層或下層)和“1白2黑”(下層或上層)則構成半個挑花部分。一個經紗循環(huán)中有全白、全黑、花格(一部分是白色、一部分是黑色)三種顯色效果,而其后半個挑花部分都是純色顯示效果。紅安織帶挑花有三個特點:(1)在經紗循環(huán)部分或上層為“3白”下層為“1白2黑”挑花部分效果顯全白色時,采取一般的織法,并沒有采用挑壓之法。其實,只不過是循環(huán)的起點不同而已。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交替操作如果多次循環(huán),則在其織帶反面除循環(huán)操作的第一緯和最后一緯外的中間部分形成全黑效果。(2)經紗循環(huán)部分的顯全黑效果、“3白”和“1白2黑”挑花部分的顯全黑效果、經紗上層為“1白2黑”下層為“3白”挑花部分的顯全白效果時都采取挑壓法。所謂挑壓法是指通過緯紗挑起緯紗上面的經紗,壓緯紗下層經紗在上層經紗下面。需要指出的是,顯全黑效果的挑壓上層,由于一根白色經紗夾在兩根黑色經紗之間,其白色效果被掩蓋,故顯全黑效果。
3紅安織帶挑花操作的設計方案
舉隅鑒于紅安織帶工藝和圖案設計為紅安地區(qū)母女相傳的手藝,其圖案開發(fā)乏力的現(xiàn)狀,筆者根據(jù)其挑花特點,提出利用織物組織圖進行挑花紋樣效果設計的圖案設計方案向實際操作的轉換,可以讓織帶者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出多姿多彩的圖案,以達到傳承和發(fā)展的目的:(1)可利用織物組織圖對紅安織帶挑花部分圖案效果進行設計,如圖33所示。這里的圖32并不是織物組織圖,而僅是利用織物組織圖對其設計效果進行描述,需要將此“組織圖”轉化為紅安織帶語言。(2)要搞清楚如何進行轉換。此“組織圖”有19列,基于每一緯從左到右每兩個方格表示紅安織帶中的一個經紗循環(huán),一直到最后一格的前一格共有9個經紗循環(huán)。最后一個方格表示紅安織帶中的半個挑花部分。(3)要確定第一緯的開口情況。從第一緯第一個經紗循環(huán)來看,為花格,即提綜后的花格操作。隨后八個經紗循環(huán)都為顯全白操作。最后半個挑花操作為上層為“1白2黑”下層為“3白”挑花部分的顯全黑效果時的操作。(4)要確定第二緯的操作。首先,通過上緯為提綜后的操作可知第二緯為分絞棒形成自然開口時挑花操作。其次,第一個經紗循環(huán)為顯全黑效果。其后七個經紗循環(huán)都為顯全白操作。第九個經紗循環(huán)為花格操作。最后,半個挑花操作為上層為“3白”下層為“1白2黑”挑花部分的顯全黑效果時操作。(5)要確定第三緯的操作。首先,通過上緯為分絞棒形成自然開口時挑花操作可知第三緯為提綜后的操作。其次,第一個經紗循環(huán)為顯全黑效果為顯全黑效果。第二個經紗循環(huán)為花格操作。第三到八個經紗循環(huán)均為顯全白操作。第九個經紗循環(huán)為顯全黑效果操作。最后,半個挑花操作為上層為“1白2黑”下層為“3白”挑花部分的顯全黑效果的操作。(6)要確定第四緯的操作。首先,通過上緯為提綜后的操作可知第四緯操作為分絞棒形成自然開口的挑花操作。其次,第一個經紗循環(huán)為花格操作。第二個經紗循環(huán)為顯全黑操作。第三到七個經紗循環(huán)均為顯全白操作。第八經紗循環(huán)為花格操作。第九經紗循環(huán)為顯全黑效果操作。最后,半個挑花操作為經紗上層為“3白”下層為“1白2黑”挑花部分顯白色時的操作。(7)重復操作。第五緯操作重復第三緯操作。第六緯操作重復第二緯操作。第七緯操作重復第1緯操作。根據(jù)以上實例的操作原理,其他各種紋樣效果的設計與實際操作的轉換都是異曲同工,并且筆者成功部分復原了紅安織帶殘片,證明筆者提出的設計方案是可行和正確的。
二結語
紅安織帶的工藝操作需要長達多年的生產實踐才能達到熟極而流的操作程度,這是由于其復雜的挑花操作所致,不可避免其生產效率低下,從經濟角度來看這也是其不能得以傳承的原因所在。然而作為文化遺產的紅安織帶及其工藝是對歷史和民族的活體再現(xiàn),需要我們繼續(xù)傳承和發(fā)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能以經濟角度來考量,也不能通過一陣風式的記錄、研究后將其“打入”博物館的展覽廳里。如何使其不成為死遺產,這就需要紅安當?shù)厝ブ亟ê蛿U展其民俗文化,培育其深厚的文化土壤,使其成為一項紅安地區(qū)特色旅游項目,使其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消費一種文化或工藝這不是一朝所能做到的,它需要學者對其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傳播,對其工藝的簡化和普及化,對其產品進行開發(fā),等等。我們有理由相信紅安織帶的發(fā)展在短時間內是消費決定供給,但從長遠角度來看應該是供給也會決定消費,這就需FASHIONGUIDE服飾與文化:非遺探幽要我們進行長期性、有效性和開發(fā)性的供給。
作者:李強李建強魏利粉鐘先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服飾導刊》編輯部主任武漢紡織大學現(xiàn)代紡織學院教授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碩士研究生紅安大布紡織技藝傳承人手織布高級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