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英語翻譯標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翻譯的標準不僅是我們衡量譯文質量的尺度,也是我們從事翻譯時要努力達到的目標。從事翻譯必須廣泛涉獵不同文化間的差異,還要注意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把“忠實”放在第一位,同時要通順、易懂。
關鍵詞:翻譯標準;語言環(huán)境;文化差異
翻譯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藝術工作。魯迅先生說過:凡是翻譯,必須兼顧兩面,一則當然力求其易解,一則是保存著原作的豐姿。從實質上來講,就是要使原文的內(nèi)容、風格、筆鋒、韻味在譯文中得以再現(xiàn)。翻譯涉及原語(sourcelanguage)與譯語(targetlanguage)兩種語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識,有時非常復雜。所以,譯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譯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復推敲,僅僅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知識是不夠的,必須廣泛涉獵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必須在兩種語言上下工夫,乃至獨具匠心。
在翻譯教學的實踐中,我們會遇到各種題材的內(nèi)容,而大多數(shù)為文學方面的。我們知道文學作品之類的翻譯,在內(nèi)容和韻味上往往難以把握。中國近代最偉大的翻譯家嚴復曾經(jīng)說過:“一名之立,旬月躊躇。”魯迅先生也曾說:“創(chuàng)作時可以回避,翻譯卻不然,也還得想,一直弄到頭昏眼花,好像在腦子里摸一個急于要開箱子的鑰匙,卻沒有。”由此可知,翻譯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針對翻譯的標準,歷來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諸多中外學者和翻譯家都曾有過精辟的論述。遠在唐代,把翻譯佛經(jīng)當作終身事業(yè)的玄奘法師就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優(yōu)于前人的直譯兼意譯的新譯法。玄奘精通漢梵兩種語言,又深通佛學,譯文嚴謹。他強調譯文“既須求真,又須喻俗”,也就是既要忠實、真切地反映原文的原意,又要通順易懂。大翻譯家嚴復曾翻譯多部社會政治方面的經(jīng)典著作。他的翻譯取材嚴謹,態(tài)度嚴肅,在當時影響極大。在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時,他在例言中提出了“信、達、雅”這一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完整的三字標準。這一標準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翻譯的一些主要特點與規(guī)律,而且文字簡練,通俗易懂,一經(jīng)提出,即為翻譯界所承認和推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nèi),為我國的翻譯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雖然在他之后,有許多學者提出了各種翻譯標準,但其中有許多與其“信、達”相似,只是提法有所改變。而對于“雅”的標準,盡管有許多學者提出不同的看法,人們卻寧愿賦予它新的涵義,也不愿將“信、達、雅”的提法整個丟棄。愛爾蘭學者泰特勒(AlexanderF.Tytler)在他的《翻譯之原理》(EssayonthePrinciplesofTrans2lation)一文中,提出了翻譯的三個要素,即:1.Thetranslationshouldbeacompletetranscriptoftheideasoftheoriginalwork.2.Thestyleandmannerofwritingshouldbeofthesamechar2acterwiththatoftheoriginal.3.Thetranslationshouldhavealltheeaseoforiginalcomposition.(1.譯文應與原文的思想完全相符。2.譯文應與原文的風格及體裁相同。3.譯文應與原作完全一樣通順自然。)國外還有一些翻譯家提出了“三似”翻譯標準,即形似、意似、神似。所謂“形似”,就是強調譯文要保持原文的形式美;“意似”,是要保持譯文的內(nèi)容美;“神似”,則要保持原文的神韻美。
我們認為,翻譯的標準必須明確,并且切實可行,不然就無法起到應起的作用,其指導意義就無法體現(xiàn)。比如,嚴復提出的“雅”,據(jù)其解釋,“用漢代之前的古典漢語”,“信達之外,譯文要雅致,講究文字之美,整潔流利,聲調的和諧動聽”。這一點使得譯文脫離原文而片面追求譯文本身的古雅,在翻譯實踐中,往往是行不通的。如果原文不“雅”,出自下層社會,語言粗俗,而譯成高雅的語言,就會與原文的風格相抵觸。譯文是否雅致,要以原文為根據(jù),而不應以譯者的風格取代原作的風格。如果原作是通俗的口語體,不能譯成文縐縐的書面體;原文粗獷豪放,不能譯成溫文爾雅;原文是富于西方色彩的,不能譯成富于東方色彩的??傊?譯文必須“保持原作的豐姿”,就是要完美地保留原文的韻味、風格和言外之意。正是因為如此,現(xiàn)在人們設法用一些新的觀點對“雅”進行解釋。如我國當代翻譯理論家周煦良曾直言,“雅就是和原文內(nèi)容和體裁相稱,要得體”。
而“信”與“達”在翻譯過程中也并非總是能夠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由于兩種語言之間的千差萬別,有時,要忠實于原文,譯文就難以做到通順,而要想通順,就難以做到忠實。有一位意大利人甚至說道:“翻譯是叛逆(Translatorsare·401·2003年第1期總第109期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JOURNALOFHENANCOLLEGEOFFINANCIALMANAGEMENTCADRESNo.12003SerialNO.109?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traitors.)”就是強調了要想達到“信”與“達”的和諧統(tǒng)一是多么不容易。同時做到“信”與“達”固然有時很難,但并非就是不可能,我們在翻譯實踐中不能將兩者孤立地去考慮,而要在以“信”為本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方法將兩者加以協(xié)調,達成有機的統(tǒng)一。
翻譯的標準提法很多,可說是各抒己見,百家爭鳴,但這種情況不利于我們的翻譯實踐,無法使我們有一個統(tǒng)一的指導性原則,使從事翻譯者無所適從。作為翻譯實踐的準繩和衡量譯文好壞的尺度,還是現(xiàn)時通用的一般標準“忠實、通順”四個字為好。
下面結合翻譯的標準,著重談幾點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時常提及英語中的一個成語:“Nocontext,notext.”言語意義的理解必須結合上下文,離開了原文語言環(huán)境,所謂的“忠實”也就根本談不上。
例如:
Ifoundhimout.A.我把他找出來了;B.我發(fā)現(xiàn)他出去了。
Helivesverynear.A.他就住在附近;B.他生活很貧苦。
究竟哪個譯文是原文的含義,我們不能武斷地下結論,關鍵是要從原文的背景中找答案。正確的理解涉及原文的各種因素。如原文作者的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修養(yǎng)、社會地位、語言風格以及特定的時間、地點、交際場合等。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上下文的附加信息和邏輯意義以及借助口頭語言中的語音語調,往往可以避免出現(xiàn)理解錯誤。
Tomcaresnothingabouthisstudies.Heisthepooreststudentintheclass.湯姆對自己的學習漠不關心,他是班上成績最差的學生(不是最窮的。)一個單詞出現(xiàn)在一個新的上下文中可能會有不同的意思,“一詞對一詞”(Word-for-word)的翻譯,字面上與原文統(tǒng)一起來了,而邏輯意義可能相差甚遠。
文化差異的影響文化的差異對翻譯的“忠實”也有重大影響。有時單靠推理判斷解決不了問題。比如,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紅色給人的感覺是與鮮艷、醒目、熱烈、喜慶、幸福、豐收相聯(lián)系。如年終分紅、送禮紅包,以及某人在人氣很旺時,可以說“走紅、紅得發(fā)紫”等。而在英語中“red”有時含有“激進、赤色”之意,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此外,客觀上的同一事物或現(xiàn)象,在兩種語言中也時常會有不同的表達方法,我們還用表示色彩的詞來舉例。如中國人稱“紅茶”,英國人講“blacktea”;而“紅糖”成了“brownsugar”;反過來,英語中“bluefilm”是指“黃色電影”,而“darkbeer”是指我們所說的“黑啤酒”,諸如此類。
英語和漢語一樣,都是高度發(fā)展的語言,都有大量的習語,而兩者間的表現(xiàn)手法往往有差異。例如,英語中,有比喻用法asstupidasagoose.這里goose字面意思指鵝,同時也可指人,有“笨蛋、傻瓜”之意。而在漢語中沒有這種比喻,談起鵝使人聯(lián)想的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賞心悅目的畫面。
像習語之類,我們要忠實的是其邏輯意義而不是其形式。當然,也有少量習語不論內(nèi)容、形式和色彩在兩種語言中表達方式上是一致的或基本一致的,另有一些譯文是讀者完全可以接受的。如:aslightasfeather(輕如鴻毛);armedtotheteeth(武裝到牙齒);AllroadsleadtoRome.(條條道路通羅馬)。
冠詞的一些譯法英語中冠詞使用率很高,而漢語中沒有。盡管它是虛詞,但有時是必須翻譯出來的。如在相關名詞帶有描述性定語時,或當冠詞含有一定的詞匯意義時。
例如:
AMr.Smithisheretoseeyou.一位叫史密斯先生要見你。
SheisnowadifferentMissNancyfromwhatshewaswhenshewasmyneighbor.她現(xiàn)在已不是與我為鄰時的那位南希小姐了。
在這種情況下,“一位”就必須譯出,盡管有時省略“一”而只是保留量詞“位”。
定冠詞除了表示特指等意義外,有時還有種“強勢”含義,相當于在the和名詞之間省略了一個形容詞,強調名詞所指的事物是最好、最典型、最正統(tǒng)、最知名或是最重要的事物等,這時的定冠詞要重讀。
Thisisthewordtobeusedhere.該詞在此處是最恰當?shù)淖盅邸?/p>
Heisthemanforthejob.干這活他最合適。
Quinineisthemedicineformalaria.奎寧是治療瘧疾的良藥。
Inouruniversityhewasnotonlyapoet,butthepoet.在我們大學里,他不僅僅是個詩人,而且是最有名的詩人。
介詞的一些譯法英語中的介詞出現(xiàn)頻率也是很高的。雖然有時我們翻譯時省略了一些介詞,但是有時一些介詞有著明顯的詞匯意義。因為漢語中缺乏和英語介詞相當?shù)某煞?翻譯時經(jīng)常需要進行加工處理,比如不得不借助漢語的動詞,這樣才能將其原意確切地表達出來。FororAgainstCapitalPunishment?《贊成還是反對死刑?》Thegirlwalkedoutintherainwithtearsinhereyes.那個女孩含著兩眼淚冒雨出了門。
所有這些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采用中英文化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有意識地排除本族語及本族文化的干擾。
由此可以看出,作為一個譯者,必須全面地考慮原文中上下文之間的各種因素,如因果關系及文化背景差異等,才能找出與原文內(nèi)容等值的表達方式。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必須把“忠實”原作的內(nèi)容放在第一位,同時還要通順、易懂,符合規(guī)范。
參考文獻:[1]錢歌川.翻譯漫談[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0.
[2]張培基.習語漢譯英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8.
[3]The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ofCurrentEnglishOxfordUniversityPress,1963.
[4]陳廷.英文漢譯技巧[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