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態(tài)語和負語用遷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體態(tài)語是人們交流思想、表明態(tài)度、表達感情的信息載體,研究和使用體態(tài)語有助于我們進行跨文化交際。通過比較中英走姿、日語、體觸行為的差異,分析討論了由此產生的負語用遷移情況,試圖找出跨文化交際中減少體態(tài)語負語用遷移的對策,從而促使交際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體態(tài)語;負語用遷移;跨文化交際
美國語言教學專家羅立言(JohnRassian)創(chuàng)立的“羅立言教學技巧”中有一項“框子法”(voice,snap,point,look)教學方法,它試圖以手勢代表語言,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加快練習節(jié)奏的效果。在使用“榧子法”時,教師邊打榧子,邊說出操練內容,緊接著手指甲生,目視乙生,并在甲生開始日頭操練時將目光轉向他。高一虹曾在其開設的應用語言學課上示范了“榧子法”,并表演了“羅立言教學技巧”中的其他幾個技巧。其中包括擁抱、親吻、裝哭、下跪等動作,然而收到的學生反饋卻一點不令人樂觀,這項在羅先生的美國課堂中非常受歡迎的方法,在中國教室卻引起軒然大波。
甚至學生做了這樣的描述:老師用手一指,動作突兀,讓人猛然一驚,而且里面包含著一些強暴的成分,你死盯著前面驚惶不定之人,感覺你的眼睛脹裂,流出鮮血。
“打榧予(snap)在英語中是指“快”、“干脆”。羅立言利用“榧子法”這一動作,加快課堂節(jié)奏,提高學生聯系英語的速度。然而,在中國,打榧子往往和那些不良青年結合在一起,或是出現在歌舞廳里,協助創(chuàng)造一種氣氛。這在傳統(tǒng)的中國學生眼里顯然是不合適的,即便該榧子法實驗教學在改革開放熱潮的今天,恐怕也難以被大部分學生接受。(高一虹,2000)
在“榧子法”中,教師除了:使用有聲語言外,還使用了手勢等體態(tài)語。教師體態(tài)語與有聲語言互為補充,使表達更為簡潔,信息傳遞意義更加明確?!伴甲臃ā钡冉虒W方法的效果在中美兩國有如此大的差異,與兩國的體態(tài)語差異有著密切的關系。體態(tài)語是_個符號系統(tǒng),是人們交流思想、表明態(tài)度、表達感情的信息載體,它常常伴隨并輔助語言傳達信息。為了交際的順利進行,人們經常借助體態(tài)語手段來表達所思所想。不同語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際的過程中,會出現語用遷移的現象。這種遷移有可能幫助交際的進行也有可能阻礙交流。在前人的研究中人們多注重用語言手段進行交際時語用遷移的情況,注重利用語言交際產生語用失誤的研究,極少關注非語言手段,特別是體態(tài)語的語用遷移情況。有鑒于此,本文將討論跨文化交際中的體態(tài)語,試圖分析跨文化交際中產生體態(tài)語負語用遷移的原因,以期能輔助交際的順利進行。
一體態(tài)語的理論淵源
1體態(tài)語的定義及分類
英語中與體態(tài)語相關的詞有bodylanguage、bodymove-ments、gesture、bodybehavior、kinesics等;漢語有體態(tài)語、身體語言、態(tài)勢語、手勢語、體語、體語學、身勢學、身動學等。有人干脆用nonverbCommunication(非言語交際)或paralanguage(副語言)、kinesiea(身勢學)代替體態(tài)語,在討論具體內容時也往往不加區(qū)分。嚴格地說上述術語分為兩類:一類是體語(body:lan),包括英語中的bodylangugae、bodymovements、bodybehavior和漢語中的身體語言、手勢語、態(tài)勢語和體語;另一類是身勢學或體語學(klnesic)
法斯特認為:“體態(tài)語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體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動作?!?Fast,1970)伯德惠斯特爾創(chuàng)造了kinesics一詞用以指研究體語的學科?!俄f氏新大學詞典》將之定義為:“系統(tǒng)研究非語言身體動作(如臉紅、眼睛動作等)和交際之間關系的學科?!彼_莫瓦等說:“kineaics就是對身勢動作進行的系統(tǒng)研究,通過研究將這些動作行為形式化和代碼化。”
《現代語言學詞典》中kinesics的定義為:“符號學用來指系統(tǒng)地使用臉部表情和身體姿勢來傳遞意義,特別是與語言的結合使用(例如是微笑還是皺眉都會改變一個句子的理解)。
胡文仲在《英美文化辭典中》說:“體態(tài)語指的是傳遞交際信息的表情和動作?!笨偠灾?,體態(tài)語是通過人體各部分發(fā)出的動作來傳情達意的,如眼神、手勢、表情、神態(tài)、姿勢等等傳達豐富而微妙的情感信息和文化信息。。從廣義上講,體態(tài)語包括姿態(tài)動作、手勢,面部表情、身體距離、嗓子的音質、談話人選擇衣著打扮的方法所傳遞的信息、說話人判斷接話的時機的方法等。(孫瑞梅1998)Ekman和Friesen把交際中的身體動作分為符號勢、圖解勢、調節(jié)勢、心情展開勢和適應勢五大類。(Ekman&Friesen,W.V.1984)也有學者把它分為面部表情、目光語、姿態(tài)動作、身體距離、手勢等幾個方面。體態(tài)語可分為先天習得和后天習得兩類,也可以分為動態(tài)體態(tài)語和靜態(tài)體態(tài)語。動態(tài)體態(tài)語指我們提到的臉部表情、目光交流、身體距離、姿態(tài)動作,手勢等。靜態(tài)體態(tài)語,包括身體的靜態(tài)、穿著打扮、裝飾,以及某人的在抽煙或使用香水等上的愛好等等。
2體態(tài)語的交際功能及語用特征
體態(tài)語按整體的交際功能可分為:表情功能、認識功能、指示功能、模仿功能、禮儀功能、替代功能、表露或掩飾功能、暗示功能。(胡德清,2002)體態(tài)語在交際中有五種基本功能:重復、補充、替代言語行為、調節(jié)和否認交際事件的真實性。按其具體表現可分為替代功能、補充功能、強調重復功能、調節(jié)功能、否定功能。(李玲,2006)
從話語意義的研究角度看,體態(tài)語的語用特征主要有五個方面:象征性動作、情緒表露動作、說明性動作、調節(jié)性動作和適應性動作。適應性動作又分為自我適應動作、變換式適應動作和客體適應動作。(Ekman&Friesen,W.V.1984)象征性動作常常代替言語行為,并且有很明顯的文化特性。例如,表示自殺的動作,在日本是用手模仿匕首刺向腹部的動作,在美國是用手握著手槍對準太陽穴。情緒表露動作主要是通過面部表情表露感情或情緒。調節(jié)性動作用在面對面交談中維持或調節(jié)談話,可以暗示講話人繼續(xù)講下去,再重復一次等。適應性動作主要指交際中主體的反應方式等。
3體態(tài)語的差異性
體態(tài)語的差異性是指動作姿態(tài)的不同而表意不同,也指相同的體態(tài)語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表示的意思不同。。從會話含意方面講,體態(tài)語的特性主要有:社會性、民族性和模糊性。(程千山,2002)體態(tài)語和有聲語言一樣,也是文化的載體,在跨文化交際中會因文化差異而引起誤解。文化不同,其表示的含義也不同。許多體態(tài)語都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它因國家、民族甚至地區(qū)的不同而不同,人們用體態(tài)語進行交際的方式和含義也相差很遠。:當然,體態(tài)語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造成交際障礙的差異性,對體態(tài)語差異性的理解錯誤,將直接導致信息傳遞的失敗。
二負語用遷移
“遷移”原指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面:將一種問題情景中的知識或技能轉移到另一種情景中去的載體?!安煌幕尘暗娜嗽谝黄鹩媚撤N語言進行交際,常常會理所當然地以本民族的文化準則和社會規(guī)約作為解釋和評價別人行為的標準。這就是學者們所說的語用遷移現象”(馮少芬,2000)。“語用遷移指的是外語使用者在使用目的語時受母語和母語文化的影響而套用母語的語用規(guī)則的現象。”(何兆熊,2002:265)
根據對交際的作用。語用遷移可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指外語學習者在用目的語進行交際時套用母語規(guī)則獲得成功,而負遷移則相反。語用遷移也可按照語用學研究的兩個側面分為語用語言遷移和社會語用遷移。話用語言遷移主要是指外語學習者在使用目的語時套用母語的語言形式。社會語用遷移指的主要是外語學習者在使用目的語時套用母語文化中的語用規(guī)則以及語用參數的判斷。
根據遷移對獲得新語用知識和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影響,語用遷移通常分為:正語用遷移,即已有的語用知識對新語用知識的獲得和跨文化交際的進行起促進作用的影響;負語用遷移,即已有的語用知識對新語用知識的獲得和跨文化交際的進行起干擾作用的影響。
由于諸多文化因素的影響,人們在交際中常負面地遷移他們現有的文化和語言知識,導致了交際的失敗,信息的誤傳。人們在交際中雖然能容忍一些語音及句法方面的錯誤,但是“違反交際規(guī)則卻視為無禮(badInatLrte)的表現?!?wolfson,1983)因此,有必要關注人們進行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手段之一——體態(tài)語的語用遷移研究。
三體態(tài)語的負語用遷移
據估計,人體可以做出多達27萬種姿勢和動作,比人體所能發(fā)出的聲音都要多。人體各種姿勢和動作所表示的含義是復雜的。體態(tài)語就像語言一樣,是在某種文化內部形成的自身的一整套清晰、明確、模式化的符號,它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語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異的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對體態(tài)語的了解了出錯,就會產生體態(tài)語的負語用遷移,影響交際的順利進行。
1手勢語
布羅斯納安說“手部動作實際上是身勢語的核心?!?畢繼萬譯,1991:115)由于文化的差異,將適用于英語國家國情的“打榧子”教學法移用到中國學生身上,難以被學生接受,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招呼別人過來,中國人手心向下勾動是招呼成年人,手心向上是招呼幼兒和動物。而在英語國家手掌朝下向自己,方向勾動是招呼幼兒和動物過來;用手掌向上或向左朝自己方向勾動是招呼成年人過來。如果把對中國手勢的理解,移用到英語國家人身上,勢必會產生誤解,甚至會令人有被輕視、侮辱之感。導致交際的中斷。
2目語
目語就是通過視線來傳遞信息。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神是人類深層心理情感的一種自然流露,目光的微妙變化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人際間的交往有時用簡單的目光交流就可以傳遞。英語國家的人與中國人相比,目光交流的時間更長,更頻繁。英語國家的人認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誠意、為人不誠實或者逃避推托,也可能表示羞怯。而中國人卻為了表示禮貌、尊敬或者服從而避免一直直視對方。(畢繼萬,1999:26-27)如在英格蘭地區(qū),禮貌的傾聽者要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對方,并不時地眨眼以表示他對談話內容很感興趣;回避對方的視線,是不愿意對方看到自己的心理活動。在中英交往中,英語國家的人若以其本族人眼神交流的特點來移用到中國人身上,會為中國人回看時間太短而反感,認為他們看不起自己,或者認為中國人表情羞羞答答。目光多躲躲閃閃;而中國以本國眼神交流來衡量英語國家人士,則會感到英語國家的人在交談過程中總愛死盯著別人。產生負語用遷移,影響交際的進行。
3走姿
前蘇聯曾流傳過一個笑話,說美國人走路的樣子就像腳下的土地都歸他們所有,英國人走路的樣子就像是不屑于理睬誰是他腳下土地的主人。布羅斯納安在中國調查發(fā)現,中國人也普遍感到英語國家的人走路時“傲氣十足”。他說“在中國人看來,英語國家的人自由自在地行走時,神氣活現,貪得無厭,壟斷獨霸,專橫跋扈,盛氣凌人?!庇⒄Z國家的人則“可能將中國人的走路姿勢看成是畏畏縮縮,羞羞答答,或者怕出風頭?!币虼耍谥杏⒖缥幕浑H中,如果以本族人走姿的習慣特點去要求對方,就會產生上述的誤解,導致負語用遷移,成為交際的絆腳石。
布羅斯納安曾問一名中國學生,他對英語國家的人行為舉止最反感的是什么,這名學生感情沖動的說,他最為氣憤的是英語國家的人走路時胸腹高挺,大搖大擺,“好像整個世界都歸他所有一樣”。這名學生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顯然是將他對中國人走路的姿勢的理解和認識,移用到了英語國家人身上,因而產生了錯誤的觀念。
4體觸行為
體觸是借身體間接觸來傳達或交流信息的交際行為。有的國家體觸頻繁,有的則較少。有學者根據這一差別,區(qū)分了體觸文化和非體觸文化。布羅斯納安認為:“人們傾向性的看法是;中國人的特點是體觸頻繁,而英語國家的人的體觸卻較為少見?!彼囊罁牵骸皟煞N人初臨對方環(huán)境時所遇到的強烈文化休克證實了這種看法:中國人感到孤獨和隔離,而英語國家的人感到摩肩接踵,擁擠不堪。”
在英語國家,同性之間,尤其是同性青年之間的體觸行為,如手拉手、勾肩搭背、摟腰,被視為禁忌,一般人認為這是同性戀行為,但在一般的異性朋友中間卻是容許的。中國異性朋友之間卻只能握手,身體其它處不可觸碰。
這樣一種現象在中國很常見:在公開場合,關系密切的同性青年男女常常體觸頻繁,女性挎著胳膊或摟著腰,男性互相摟著肩膀。英語國家的人見此情景常十分震驚,以為這是公然的“同性戀”行為。英語國家人將本族人體觸的文化準則和社會規(guī)約移用到中國人身上,因此他們不能理解該行為。
英語國家的人在通過擁擠的人群時,愛用雙手觸碰別人的身、手、肘或肩部,分開一條路。因此他們認為中國人不用手分路,而用身體軀干擠過人群是很不禮貌的。反之,中國人對英語國家這種體觸行為也是極為反感的。中英國家人士在此出現的分歧同樣在于他們各自移用了本族體觸的規(guī)范與文化,去套用到對方身上,因此導致了。誤解。產生負語用遷移。
四結語
阿伯羅·比亞說,“我們以我們的發(fā)聲器官發(fā)聲,卻以我們的整個身體交談”體態(tài)語在人際交流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要求我們加強體態(tài)語知識學習。要求我們克服對不同文化體態(tài)語的誤解,避免沖突和誤用,避免產生體態(tài)語的負語用遷移,避免信息交流的失敗,才能促使交際順利進行。目前,我們對體態(tài)語的認識和研究還不夠完善。本文僅就不同文化上體態(tài)語產生的負語用遷移進行了探討,該領域仍有許多問題有待我們進—步探討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