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伊斯蘭倫理道德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伊斯蘭教傳人中國,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從公元7—14世紀,伴隨著大批穆斯林來華,優(yōu)秀的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也同時向東方傳人。并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長久的互相滲透與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內涵豐富的中國伊斯蘭文化。而作為意識形態(tài)范疇的伊斯蘭倫理道德觀,當然也會在伊斯蘭整體文化中體現(xiàn)出來,并在人們的宗教行為與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揮重要影響,逐漸形成有益于社會發(fā)展和時代進步的強大推動力,從而成為中華文明中優(yōu)秀思想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
伊斯蘭教是兩世并重的宗教。穆斯林在謀求基本生存條件和創(chuàng)造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的過程中為有效地協(xié)調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實現(xiàn)自身價值,滿足心靈寄托,便以《古蘭經(jīng)》、“圣訓”為思想準繩形成牢固的關于家庭關系、社會交往、從業(yè)思想等一系列重要的規(guī)范性要求,總結出閃爍著伊斯蘭思想光輝的道德風范和倫理準則。這一準則在日久年深的社會實踐中日臻完善,自成體系,成為一代又一代穆斯林的重要精神支柱,對提高穆斯林精神修養(yǎng)、道德素質,改善穆斯林地區(qū)的社會風氣產(chǎn)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穆斯林把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和溫馨和睦的家庭關系,以及以積極的態(tài)度合理的開發(fā)、利用、保護自然資源,創(chuàng)造一定的物質財富等,視為真主賦予人類社會的神圣義務和不可推卸的責任,因而人必須以一種敬畏的心態(tài)和信仰的誠意去身體力行加以實踐,而這其中無一不蘊涵著伊斯蘭纖而美好的道德倫理因素。不難想象,脫離這種道德約束的行為,必然會對社會的穩(wěn)定安寧,人際關系和諧和健康等帶來極大的破壞,而且也與人類文明進步的潮流相違背。
伊斯蘭倫理道德觀的確立,源于經(jīng)訓原則,并與人們的宗教信仰、物質和精神生活等關系十分密切,因而它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中阿文化的交流融合,使伊斯蘭倫理道德的適應和影響范圍,從伊斯蘭世界向東方社會乃至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擴展和延伸,發(fā)展成為世界上大部分人們所普遍遵循的社會公德,如在中國,伊斯蘭教倡導的勤政廉潔、秉公辦事、尊師重友、尊老愛幼、扶若濟困、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等道德行為,不光在穆斯林民族中得到推崇,同時,也是穆斯林民族以外的其他兄弟民族所接受和遵從的,成為中華民族全體人民崇尚和洛守的美德就行,成為衡量一個優(yōu)秀民族健康心理素質和美好精神情操及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堅持愛國主義教育是伊斯蘭教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熱愛祖國,維護國家統(tǒng)一,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為人民的事業(yè)前赴后繼,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建功立業(yè),是穆斯林優(yōu)秀品質的精髓。在我國歷史上,每當國家,民族處于危急存亡的嚴峻時刻,穆斯林挺身而出,不怕流血犧牲,為國效命的英雄事跡不勝枚舉,這種壯舉正是他們所具有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人生觀的最好體現(xiàn)。在加快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時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國穆斯林倫理道德修養(yǎng)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伊斯蘭精神的顯著特點舊對現(xiàn)實生活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并且認為營造今世是為了后世,這樣這能夠使穆斯林站在神圣信仰和遵從主命的高度去認識自己對時代、對社會、對人類應有的義務和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有一位宗教思想家曾寫下這樣的銘言:“名實兼收,不獨潤身還潤屋;經(jīng)營俱到,真能成己更成人?!彼笕藗兊淖鳛楸仨毦哂忻黠@的,公眾的社會目的及相應的效益,凡做事應名實相符,有益于大眾,有益于社會和國家,在自己取得成功的時候,也要想到對他人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扶持。這一思想明顯的反映了伊斯蘭教的人世態(tài)度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它對于國家建設與富強,民族進步與振興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對于國計民生與人民利益的大事,伊斯蘭教總是從各方面動員和鼓勵人們予以關注并熱情的參與,以實際行動響應政府的號召,積極主動地投身其中,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如在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國家實行的改革開放,經(jīng)濟體制的轉型,西部大開發(fā)等許多重大的戰(zhàn)略決策,我國穆斯林是非常歡迎的,更何況這些重大戰(zhàn)略決策和舉措是與穆斯林自身的利益和長遠發(fā)展息息相關的,參與了它,也就是辦了有利于自己琢子孫后代的大事。
伊斯蘭倫理道德體系,不是短期內的應景產(chǎn)物,也不是只在某些特殊地域適用的生活制度,而是一種世界性的行為規(guī)范準則,它經(jīng)歷了上千年的考驗和人類實踐的反復檢驗,長期不衰、歷久而彌堅,在伊斯蘭文化向世界傳播的整個過程中,始終發(fā)揮著影響和引導人們的價值取向及生活方式的作用。但是必須承認對于某一穆斯林群體或穆斯林個人而言,良好的道德意識的形成,倫理觀念的增強,不是與生俱來的。一個人從抓抓墜地到進人墳墓都需要不間斷,不停息地去學習、去汲取伊斯蘭思想文化的精華和先進的科學知識,才能跳上有倫理道德意義的人生道路,才會有提高精神修養(yǎng)水平的自覺行動。不論個人或民族,文化積淀愈深通能自覺的去下理性參悟功夫,也就愈會形成較高水準的道德品質。同一信仰的不同個人之間對倫理道德內容和意義的理解及其實踐上,不一定完全相同,對事物價值的衡量和判斷,也可能存在差異,這主要緣于接受教育的程度、文化涵養(yǎng)水平、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不同所致。有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居廣居、由正路,方能保合元氣;友良友、親明師,不啻坐于春風”。所以加強學習提高教育水平,堅持守正、自潔,修行養(yǎng)性是養(yǎng)成良好的倫理道德素質的前提,而良好的道德倫理行為則應是教育與學習長期熏陶的結果。早在伊斯蘭教初創(chuàng)時期先知穆罕默德就很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他有兩段著名圣訓“求知是每個穆斯林的天職”、“學問雖遠在中國,也應當去尋求。”先知穆罕默德又說:“誰踏上求學的大道,真主已經(jīng)使誰走上直達樂園的途?!边@是他對求知者的高度評價和贊譽。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傳播伊斯蘭教的成功,就在于他用伊斯蘭文明的力量凝聚了人心,改變了四分五裂的部落割據(jù)狀況,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穆斯林整體世界,這也可以說是伊斯蘭倫理道德之光啟迪阿拉伯民族的心靈取得的重大勝利。伊斯蘭教在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其他各地的傳播中,同樣沒有忽視和放松對信仰者在倫理道德方面耐心地教化,因而才有了不受疆域之限水陸之隔的空前發(fā)展,直到今天在世界范圍內仍保持著日盛一日的強勁勢頭。伊斯蘭教傳到那里,便把作為宗教基石的精神文明和倫理道德原則帶到那里,使人們的價值觀念、宗教意識、精神面貌和為人處事的方式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促使人類文明的向前發(fā)展。
伊斯蘭倫理道德中融有的理性成份,從一個側面反映、揭示了宗教的本質功能,因為真正的宗教是崇尚理性,注重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用教理教義去擦亮人們的心靈之窗,使他們對美好和善良的東西有深刻的感受,從而啟迪他們不斷追求上進,不斷完善自我,實現(xiàn)人生理想。而以散布和販賣低下灰色的精神垃圾為能事的所謂“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是邪教,其歪理邪說只能扼殺理性,給人們的精神和生命造成痛苦甚至災難。所以我們宣揚正確的宗教倫理道德,也是讓人們知道如何去識別和抵制錯誤的、虛假的,是宗教學者們的一項嚴肅而光榮的工作任務,也是宗教倫理道德建設中的大事。當前在商品經(jīng)濟大潮中,伴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革和社會經(jīng)濟關系的重新調整,勢必使原來傳統(tǒng)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中某些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部分受到?jīng)_擊。而一些新的道德標準為人們所認可和接受,給已有的倫理道德體系增添新的內容,從而使社會生活,人們的相互交往活動建立在更富有活力,更符合宗教教義和時代特點的良性、有序的健康運行軌道;同時,在市場經(jīng)濟時代,由于受經(jīng)濟利益的驅動,一些人當中也會出現(xiàn)倫理道德失衡,甚至道德敗壞、違法犯罪等現(xiàn)象,嚴重危害社會安寧,干擾破壞人們的正常生活。公民倫理道德素質的提高,可以促進國家的法制建設:而健全的法制環(huán)境,則為樹立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能夠營造必不可少的環(huán)境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既要重視廣泛的倫理道德的宣傳教育,又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運用各種手段,多種方法,不同形式,全面提高人們的思想覺司和法制觀念。伊斯蘭倫理道德教育要在這場浩大的社會文明建設工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積極用道德的感召力量來喚醒人們的良知,使他們從思想深處產(chǎn)生震憾和道德約束力,使人們以美好的心靈,文明規(guī)范的舉止凈化社人環(huán)境,以積極主動的敬業(yè)精神建設我們生存的家園。
宗教道德規(guī)范還主張動機和效果的統(tǒng)一,既重視行為的動機,又強調行為的效果。教義指出:抱著愛心和奉獻精神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成全別人就是一種好的動機,就是一種施舍,就會得到好的效果。若無動機,則無效果可言;效果是動機的兌現(xiàn)和轉化,若動機不純,其效果有可能會走向它的反面。伊斯蘭教倫理道德要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高尚和精神情操和誠實的敬業(yè)精神。既要勤奮工作,盡職盡責,又要為社會履行義務,為大眾謀求幸福。既享用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的成果,也反對揮霍浪費,暴殮天物。伊斯蘭教認為奢侈浪費是一種罪過,信仰不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柱,而且也應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既具有服務于社會的意識,又重視愛意識支配而產(chǎn)生實際行動。如果只有信仰而無實踐活動,則信仰的誠意得不到體現(xiàn),其信仰也只能是空泛膚淺的,沒有什么意義。也無社會價值。
真主明確的啟示:“信道的人們?。耗銈円次氛嬷?,要和誠實的人在一起”。(9:119—)先知穆罕默德曾說:“你們堅持誠實的美德。因為誠實會引導你們走向正義”。中國穆斯林先哲曾用“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養(yǎng)無限天機”來高度概括這一美德,它的核心內容是“忠厚”與“和平”,這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對道德修養(yǎng)起碼的要求,一個人只要作到“忠厚”、“和平”這兩點,他就是一個實踐了圣人曉諭的誠實的穆斯林,一個在行為上為人們樹立了榜樣的人。
《古蘭經(jīng)》、“圣訓”中大力宣揚追求和平、安寧、倡導仁慈、博愛的宗教倫理觀,體現(xiàn)在人們的行動L就是誠實、忠厚與和平。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出現(xiàn)各種矛盾和糾紛是在所難免的,這就要求人們本著誠實、忠厚與和平的精神態(tài)度去化解矛盾,平息紛爭,誠懇待人,達到團結一致和諧生活的目的,宗教還提倡人們在順境中不應趾高氣揚,忘乎所以,在逆境中不要畏縮仿惶,悲觀失望,凡是意志堅定目光遠大,有所追求的人即便在工作中遇到了失敗和挫折,也不應降低倫理道德要求的標準,因為在伊斯蘭倫理道德內涵中,大量存在著對人在遭逢困境時勸勉和鼓舞的成份,對有信仰的人來說,降低或拋棄倫理道德要求標準,就會導致失去前進和探索的勇氣,失去克服困難的精神動力,實際也是信念發(fā)生動搖的脆弱心理的反映。古人云:“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從失敗的挫折中孕育出來的,這中間信念的推動作用處處有所顯示。事業(yè)成功的碩果,是對耕耘者最好的報償。
綜上所述,在伊斯蘭倫理道德方面有著許多有利于社會發(fā)展,有利于人類進步,有利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因素。我們應很好的加以提倡和弘揚,為西部大開發(fā),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和人類文明的發(fā)揚光大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