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清明節(jié)來歷資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清明節(jié)手抄報內容的圖片欣賞清明節(jié)手抄報內容的圖片1
清明節(jié)手抄報內容的圖片2
清明節(jié)手抄報內容的圖片3
清明節(jié)手抄報內容的資料:清明節(jié)由來相信大家對清明節(jié)也非常熟悉,但是關于清明節(jié)的來歷,淵源,意義很少有人能說清楚。下面就為大家解釋一番,希望大家能夠不忘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能夠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并且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古代人們根據節(jié)氣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以來安排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jié)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jié)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于上述意義,清明節(jié)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jié)日。
清明節(jié)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jié)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直到今天,清明節(jié)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jié)手抄報內容的資料:清明節(jié)意義清明節(jié)是緬懷先祖及革命烈士的日子。但是我發(fā)現今天的清明節(jié)卻沒有了當初的意義。
清明節(jié)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先去了奶奶的墳墓去祭奠。當我看到紙灰飛向四處,仿佛又聽到“當火熄滅,大地冷去。蒲公英飛向天空,人類重新面對一切”這句話。逝者已逝,后人緬懷,人類的生命長河如接力棒,代代相傳。
給奶奶上完墳,我們又來到竹溝革命烈士陵園。進入陵園,映入眼簾的不是許多人在緬懷先輩烈士,而是一副冷冷清清,垃圾遍布的景象。清明節(jié)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想必很多人應是到風景區(qū)踏青去了,所以顯得冷清。這陵園的景色也不錯,這些垃圾應是來這游覽的人留下的。我拿起一把掃帚,和媽媽一起把垃圾清掃完。我愿烈士們生活在一個干凈的環(huán)境中。
清明節(jié)由來600字作文范文一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例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重陽節(jié)等節(jié)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清明節(jié),因為它的由來很耐人尋味。
清明節(jié)與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有關。重耳耳垂大,肋骨是連在一起的,一只眼睛里有兩個眸子。晉國內亂,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殺太子自封晉惠公,對他更加無禮,重耳只好帶著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齊國,在途中公子重耳因連日吃野草,發(fā)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嶺中哪有大夫?為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塊大腿肉生火做湯,把肉湯送給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國,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了晉國做了晉文公,國家建立之后,晉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訴他那肉湯是介子推的肉,說重耳忘記給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給介子推封,可是現在六部的尚書都有人做了,他去請介子推去做官,誰知介子推隱居綿山,文公不忘本,就親自去綿山請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個餿主意:燒山必他出來。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來,后來兩個人抱著兩棵老柳燒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舉國哀悼介子推,把綿山重新命名介山,規(guī)定每年的這一天全國不許用火,并要插柳,還將4月5號命名為清明,又稱寒食節(jié)。
兩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很重視這個節(jié)日,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家家不動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團之類的。近來我國又把它定為法定假日。讓人們有時間去祭祖、掃墓、踏青。
清明節(jié),標示著中國千百年來的一個傳統(tǒng),說明中國人是講義氣的,重感情的,中國人有恩不忘,正因為這個,我忒兒喜歡清明節(jié)。
清明節(jié)由來600字作文范文二
啊,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到了。人們都趕著去祭拜自己死去的親戚和朋友,有的人買和美酒;有的買冥幣和香和燭??墒谴蟛糠秩硕疾恢狼迕鞴?jié)是怎么來的,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而且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救活了重耳。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
關于清明節(jié)的傳說是多種多樣的,是說不完的,今天就講到這里吧!從去年開始,清明節(jié)被列為國家法定節(jié)日,便于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祭奠親人。清明節(jié)真是來之不易啊!
清明節(jié)由來600字作文范文三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朝詩人杜牧寫的一首關于清明節(jié)的詩。清明節(jié)是24節(jié)氣之一,是一個傳統(tǒng)的民俗節(jié)日。每當到清明節(jié)時,人們都會去掃墓踏青植樹等。一提起清明節(jié)還得從介子推的故事說起。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著,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要給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jié)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看了清明節(jié)由來600字作文的人還看
1.我眼中的清明節(jié)作文600字三篇
2.關于清明節(jié)的作文600字
3.難忘的清明節(jié)作文600字
那么,如何在幼兒園科學地開展節(jié)日教學活動呢?我們嘗試為幼兒構建適合她們認知發(fā)展水平的節(jié)日主題,旨在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幼兒感知各節(jié)日的核心價值,從知識、情感、能力方面獲得更多的相關知識,讓孩子從小知道自己的民族文化,讓孩子們沐浴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海洋里。
我們在借鑒別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園課題《傳統(tǒng)節(jié)慶文化兒童化體驗的研究》以及地域特點,嘗試構建具有我園特色的節(jié)日主題,下面談談我們在實踐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一、確定各節(jié)日的核心價值,為確定主題目標服務
我園主要圍繞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進行主題構建(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通過翻閱資料、請教專家,我們認識到四大節(jié)日所體現的核心價值分別是:“春節(jié)-----辭舊迎新、長大一歲、新的開始。”“中秋節(jié)----團圓、思念?!薄岸宋绻?jié)-----競爭、驅毒避邪?!薄扒迕鞴?jié)-----緬懷先人、感恩;冬去春來、季節(jié)輪換?!泵鞔_了各節(jié)日的核心價值后,為我們確定主題目標明確了方向。
二、主題構建凸顯年齡層次,有重點的展開節(jié)日教學活動
無論是主題構建還是教學活動,我們都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實施,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水平。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在主題安排上確定了年齡段目標:小班重在認識感知;中班重在操作體驗;大班重在情感體驗。以端午節(jié)為例,如:小班主要是對節(jié)日的一些元素的認識和感知,知道端午節(jié)的名稱,時間是五月初五,以及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賽龍舟、掛香蒲、掛香包、小孩穿五毒衣等,還可以參與一些欣賞活動,如:欣賞節(jié)日里人們過節(jié)的一些活動、節(jié)日環(huán)境、哥哥姐姐的活動。品嘗活動,如:品嘗粽子、咸鴨蛋等讓小班幼兒在看看、聽聽、嘗嘗中初步的了解節(jié)日體驗節(jié)日;中班則參與一些操作活動,制作香囊、畫龍舟等,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來感知加深節(jié)日的一些風俗;大班則可以通過包粽子、賽龍舟、制作五毒衣等實踐體驗活動來達到一些情感的渲染,如通過話說五毒、制作五毒衣、送五毒衣等活動,了解端午節(jié)驅毒避邪的主題價值,并萌發(fā)關愛弱小的情感。這樣我們在實施主題上就可以有重點、有目的的展開,并可以有效避免各年齡段在某一個知識點上的重復教學。
三、緊扣節(jié)日核心價值、有機融合五大領域內容
活動內容的選擇是主題課程構建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選擇合理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主題活動的內容呢?我們以中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基點,同時融入時代精神,自然滲透本土節(jié)日文化的教育。具體操作時圍繞核心價值確定主題目標,通過多種形式有機融合五大領域內容,使得節(jié)日主題思想飽滿、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队變簣@指導綱要》提出:“主題的目標與各個領域的內容密切聯(lián)系、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由于節(jié)日核心價值本身是由習俗提煉而得,也是我們確定主題目標的主要依據之一。因此每一個活動其本質都緊密圍繞核心價值展開,活動形式主要包括閱讀、講述、談話、討論、體驗、操作、參觀、游戲、專題性的節(jié)慶活動、紀念活動等,并巧妙地與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融合進來,各種活動手段的交替使用,有益于幼兒對活動保持持久的興趣,樂此不彼地主動參加活動,使幼兒能學習多方面的知識,發(fā)展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其身心全面發(fā)展。如:“端午節(jié)”我們以閱讀的方式為切入口,通過圖片閱讀、視頻閱讀、生活閱讀等多種閱讀方式,讓幼兒獲得端午節(jié)的節(jié)慶活動、來歷、風俗等有關的知識,然后在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從操作、情感入手,通過幼兒的實踐體驗來獲得更多更深的知識、情感、能力。如:端午節(jié)民間一直流傳的小孩穿五毒衣的習俗,我們通過閱讀活動讓幼兒認識五毒———蝎子、蜈蚣、蛇、蜘蛛、蟾蜍(五毒的內容因地域差異稍有不同),知道這些有毒的動物在端午時節(jié)都會出來并容易傷害到小孩,于是民間就有給小孩穿五毒衣的習俗,這樣我們又以五毒為素材設計成美術活動:畫五毒、手工制作五毒衣、印染五毒衣等,最后送五毒衣萌發(fā)幼兒關愛弱小的情感,這樣以五毒引出的閱讀、藝術、社會領域的活動,幫助幼兒逐步理解端午節(jié)驅邪避毒的核心價值。同樣端午節(jié)最有名的活動———龍舟競渡,也可通過閱讀、畫畫、體育游戲、歌唱活動、手工制作、社會體驗等來幫助幼兒理解端午節(jié)所蘊含的競爭的核心價值。所有活動內容的選擇從核心價值出發(fā)、為核心價值服務,立足于幼兒的視角,層層展現不同活動中對于節(jié)日核心價值的理解,通過多領域多形式達成主題目標。
四、打造節(jié)日經典活動,為主題錦上添花
為了能更好的凸顯節(jié)日核心價值,為主題錦上添花,我園下重墨進行節(jié)日經典活動的打造,旨在讓每個小朋友在每個節(jié)日中通過參與經典活動,留下對每個節(jié)日的深刻印象,活動中愿意表達、表現,從而理解節(jié)日的價值內涵。我們通過反復的推敲和專家的指導,對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經典活動”內容確定為:春節(jié)———老鼠嫁女;清明節(jié)———白花朵朵寄哀思;端午節(jié)———賽龍舟;中秋節(jié)———嫦娥奔月?;顒拥脑O計要從幼兒需要、興趣出發(fā),關注社會發(fā)展,活動內容和形式都要以幼兒的興趣點出發(fā)為幼兒所喜歡,這樣幼兒才能輕松、積極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知識。
五、主題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公共資源的預設和利用
《綱要》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更廣的理解),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疤峁┙】怠⒇S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我園充分利用環(huán)境進行教育,每到一個節(jié)我們就和孩子們一起搜集材料,一起來創(chuàng)設與節(jié)日主題相符的教學環(huán)境,每條走廊成為節(jié)日的盛典,墻面上有有關節(jié)日來歷、傳說、風俗的圖片和文字,另一面上有小朋友自己動手制作的節(jié)日物品,如:立體紙藝的年糕、團子,泥工的元宵、月餅,剪紙的窗花等等,有親子制作的物品,如:用廢舊的紅包做的紅紅火火的燈籠、用硬紙板、冰棍棒等制作的龍舟,用花布做的香包等等,使得我們的走廊成為節(jié)日一條街,這里有手工坊、美食坊,物品琳瑯滿目。讓幼兒在節(jié)日的海洋里初步體驗和感知該節(jié)日的民族文化。
[關鍵詞]實踐活動;尋找春天;活動指導;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12008702
一、活動主題的產生和學情定位
“尋找春天”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產生,主要是基于下面兩點的考慮:
一是我校從2012年起,每年的3月到5月開展為期兩個月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校園主題活動。
二是春天到了,萬物復蘇,植物發(fā)芽了,綠油油的,到處生機勃勃,給人以奮發(fā)的力量;春天的校@,綠茵茵的冬青,泛著新綠的嫩枝,競相開放的各色花兒,好似美麗的大自然在召喚著同學們,希望同學們投入她的懷抱,感受她的無限魅力。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的素材,我組織學生開展“尋找春天”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體驗春天到來的愉快,并學習觀察春天的特點,探究春天自然界的變化、了解春天常見的動植物和人類的活動,激發(fā)學生愛春天、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年級的學生具備了對事物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的能力不足。之前已經組織三年級學生開展參觀校園的主題實踐活動,學生對綜合實踐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二、活動組織和活動過程的指導
為了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有效開展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我們事先規(guī)劃了活動流程,擬訂了相應的指導策略。活動共分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開題指導,制訂方案)
1.確定活動主題;
2.探討研究子課題;
3.建立實踐小組。
(二)實施階段(課外實踐,合作體驗)
1.研究方案,組內任務,搜尋資料;
2.組織學生課外探究;
3.初步收集成果展示,中期交流;
4.再次完善方案,繼續(xù)深入研究;
5.小組資料整理,制作展示媒體。
(三)總結評價階段(作品展示,評價反思)
1.按小組展示收集成果,學生打分;
2.評價表交流,學生自我反思;
3.教師總結。
在理清本次“尋找春天”綜合實踐活動的三個階段及學生的任務之后,我們根據以往開展同類實踐活動的經驗,形成了本次實踐活動具體操作的指導過程。
(一)準備階段
首先是通過開題指導提出活動主題,和學生一起探討研究的主題、研究的內容、怎么研究等三大內容。在確立研究主題“尋找春天”后,我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歸納出研究的子課題。
在開題課中,我注重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并且也關注到了對學生問題分析能力的呵護。在學生交流自己所得問題時,其中有一個學生提到的問題是《春天為什么有竹筍》。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都是好的,應該獲得肯定,但問題的表述及研究的價值,是作為老師要幫助學生建立的。
當學生提出問題時,作為指導者的我,不去立即評判問題提得好與不好,而是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一個學生說:春天到了,竹子自然而然地長出來了。
一個學生說:春天到了,萬物復蘇,植物發(fā)芽,竹子也發(fā)芽了。
此時,我問學生:如何提出更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同組的學生就相互討論開了。
一個學生說:春天有哪些竹子會發(fā)芽,長出竹筍?
一個學生說:這個研究的范圍太大了,我們身邊也就兩三種竹子,不利于我們研究。
一個學生說:那就研究竹筍的生長過程,這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最后大家確定了這個問題作為尋找春天主題的下一個研究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見解,說明學生在獨立思考,在分析老師所講述的內容,但往往卻被我們的教師忽略,或者說因為擔心問題被扯遠,不能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不利于課堂局面的掌控,而不讓學生自由表達。但往往學生的勇于表達才是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目標實現的最有價值的體現。
在這個階段中,作為引領者的教師,應通過延遲評判、引發(fā)沖突,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參與和指導學生對主題的“頭腦風暴”式討論,對學生的問題不做武斷性評判,而是交給學生討論,教師從旁點撥,這樣既保護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又幫助學生建立了問題意識。
(二)實施階段
在這一階段中,學生開始根據活動計劃開展實踐活動,進入到子課題的實踐階段,這階段重點要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表現。所以在這個階段,教師的主要指導策略是無為而治,適時有為而治,體現活動過程的開放性,具體環(huán)節(jié)如下:
無為而治:根據學生探究的子課題進行組內分工。在家長的幫助下,借助媒體的力量,或上網或去圖書館查找資料,或到市場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如有關春天的果蔬、古詩詞、植物等就比較常見,資料的收集、整理也就唾手可得。
三五班的蘇沁怡說:我負責的是查找清明節(jié)的習俗和來歷,星期天,我把任務告訴爸爸媽媽,他們決定當一回我的小幫手。我憑著自己的知識,寫出了關于清明節(jié)的活動,比如踏青、吃青團、做艾餃等,我還上網查找了關于清明節(jié)的來歷。
有為而治:如學校組織春游的時候,可組織學生在十八里景觀帶、曹娥江邊觀察春天的動植物,如水塘中的蝌蚪、地上的野花野草。特別在學校開展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主題活動中,采取多學科聯(lián)動,從科學課的種子的培育,到勞技課的環(huán)保花盆的制作,美術課中四格養(yǎng)花日記的繪制,品德課堂上的我愛我家――用植物裝扮自己的家。通過各學科內容的整合,把“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做成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在課外實踐這個過程中,除了有組織的野外調查外,其他時間,家長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生順利完成野外采風、上網查找資料、家中制作食品等活動。我校的學生家長聯(lián)盟就是學生校內校外綜合實踐的一支非常重要的指導力量,我們的家長就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第二課堂輔導老師。我們每學年通過調查表,努力挖掘家長的社會資源,為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提供更為穩(wěn)定和專業(yè)的指導力量。
三(5)班的章瑩菲說:這次活動,我的爸爸媽媽也幫了我不少忙,他們幫我打字、收集其他我無法收集到的資料、陪我到野外去實地觀察等等。
在這個階段,我認為開放性原則應以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實踐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為核心,引發(fā)交流、引起思想碰撞,形成符合學生個性的研究方向和目標,否則“開放”等同于“放羊”。
(三)總結評價階段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學生積累了不少資料,是該進行總結的時候了。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整理能力和交流能力,我們用兩周的時間開展資料的整理,制作PPT,花草種植組著手展臺布置。
從實踐活動和學生收集的作品當中我看到了學生合作、探索的身影,體會到他們在快樂地成長。
學生根據實踐活動進行了反思和總結,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還開展了家長評價、自我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等活動。評價內容豐富,評價角度多元,更好地幫助了學生進行總結、反思和進步。
三五班的李錦楠說:通過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讓我們認識了春天,理解了春天中出現的一些常見的現象,是我們在探究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希望下次還有更多的機會開展這樣的活動。
三五班張涵依說:通過綜合實踐活動,我懂得了更多知識,學會了制作PPT,綜合實踐活動真棒。
在本階段的活動中我最大的心得是,教師應始終以一個引領者、點撥者和激勵者的身份存在,與學生分享,為學生解惑。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探究意識、合作意識。
三、活動達成的目標
學生的活動是出彩的,學生的收獲是豐富的,作為指導老師,我也靜下心來反思了整個過程。這次主題活動我們主要達成了以下三大塊目標:
首先是知識目標。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方法和步驟有了進一步的體驗和了解,通過多學科整合,使學生的知識面不再局限于某個空間,而是多維度的,還學會了種養(yǎng)殖技巧。
其次是能力目標。學生能自己提出要探究的問題,并組成研究小組,通過小組合作、匯報交流等活動促進協(xié)作精神、學習交流能力、欣賞意識的生成以及自主實踐、口頭表達、自我評價等能力的提高。
再次是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自然、關心他人,學會與他人交往,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
四、教師的感悟
“尋找春天”實踐活動還將繼續(xù),學生參與面可以更廣。關于該實踐活動我有以下三點感悟:
第一點,指導教師應該將自己放在合作者、參與者的位置上,與學生一起活動,在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
第二點,關注成果但更應關注活動過程的體驗。經歷成功和失敗的切身體驗,遭遇學科課程中難以遇見的現實生活場景,可引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獨特認識和感悟。如果只注重結果,不重過程,那么這些認識和感悟將無法生成,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也就不存在了。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說法。根據古書中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據《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于是夜誦經,餓節(jié)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節(jié)是道教與中國傳統(tǒng)民俗相結合的產物,二者能夠相應,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tǒng)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
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fā)展后,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福納吉、祭祖拜神的三元節(jié)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jié)日儀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為民俗節(jié)日。
中元節(jié)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云觀等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為懼厲的心理,民眾于日常生活中復合儒、佛、道三教,將農歷七月十五的中元節(jié)稱為鬼節(jié),稱農歷7月為“鬼月”。
佛教傳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種追薦祖先的超度儀式,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盆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且佛教也是在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超度法會,因而中元節(jié)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節(jié)的習俗
我們稱呼的中元節(jié)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說七月十五)祭祖節(jié),佛教稱為盂蘭盆節(jié)。節(jié)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的一些祭祀儀式。
中元節(jié)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