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牛郎織女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形制與圖式
圖1中的鏡器作八出菱花邊形,圓鈕,窄素緣。鏡圖上方置流云托月與星象圖,下方置河流、拱橋,橋上左右兩端各配置一組“一主二侍”人物相向行,人物身后云霧升騰繚繞。橋左側(cè)一組人物中,主人頭戴花冠,著大袖寬袍,正雙手攏袖于胸向前款款行,主人身后兩侍者身材略小,各手持儀仗羽護衛(wèi)主人。橋右側(cè)一組人物中,主人頭戴卷梁通天冠,著寬袖紗袍,腰束大帶,雙臂前舉手板,作軀體前傾拜謁狀,身后有兩侍者持儀仗斧、鉞護衛(wèi)。流云托月圖下方,四只雀鳥正引頸展翅朝著拱橋方向奮飛。與此鏡形構(gòu)、圖式相同的標本還見于河南靈寶陽平鎮(zhèn)宋墓出土器(《中原文物》2009年第三期)、山東淄川澹廬藏鏡(《山東民間藏鏡》圖276)、《瀚海2011年秋拍銅鏡圖錄》第2685號拍品等。
另有一類與此器物象配置基本類同的標本見于陜西西安市文物保護研究所藏鏡(圖2)、湖南省博物館藏鏡(《湖南出土歷代銅鏡》圖165)。此類鏡圓形,鏡圖中的橋作短寬的平直狀,橋上方流云間的雀鳥多為三只,并集中在一起向下方俯沖,其余流云托月圖式、橋兩端人物配組圖式等與圖1相同。在近年各地舉辦的拍賣會上也出現(xiàn)過此類拍品,如《嘉德2012春拍銅鏡圖錄》收錄器(圖3)等。從宋金時期人物故事鏡形制、圖式的演變線索及流播地域分布特征看,此類圓形鏡標本的出現(xiàn)與流播年代,較八出葵花邊形人物鏡稍晚。
二、器物定名與流播背景
上述鏡圖有幾個顯著特征值得注意:(1)鏡圖核心物象是“月夜過橋相會”的兩組人物,其中凸顯的對象是兩侍從執(zhí)儀仗羽拱衛(wèi)的主人;(2)兩組人物皆從升騰繚繞的云中走來,表明皆非凡間世俗之人;(3)圖中雀鳥穿行于月下云間,均朝著“橋”所在的方向奮飛,其活動所喻示的功能意義應特有所指。
這個“月夜星空集飛鵲,月下渡橋見故人”的鏡圖畫面,寧靜、神秘、浪漫、唯美,營造了如夢似幻的朦朧氛圍,它呈現(xiàn)的其實就是宋金時期廣為流播的牛郎織女“七夕鵲橋會”故事的特定情節(jié)場景,可以以此命名此類鏡為牛郎織女故事鏡。
牛郎織女傳說故事源遠流長,《詩經(jīng)?小雅?大東》中已出現(xiàn)了牽牛、織女故事的史影,云夢睡虎地秦簡《日書》中亦有“戊申、己酉,牽牛以?。ㄈⅲ┛椗还?,不出三歲,若棄亡”。表明至遲戰(zhàn)國末牽牛織女傳說已經(jīng)被賦予了愛情內(nèi)涵,但此時兩者還不是夫妻關系。兩漢之際,古詩《迢迢牽牛星》人格化地描寫了牽牛、織女星神夫婦為天河阻隔的分離之苦,另《淮南子》:“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薄讹L俗通義》:“織女七夕渡河,使鵲為橋。”《四民月令》:“七月七日,……祈請于河鼓(牽牛)、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北砻鳌捌呦o橋相會”此時已發(fā)展成這個故事的核心情節(jié)。魏晉南北朝時期,牽牛、織女傳說故事更為豐富具體,梁《荊楚歲時記》:“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牛郎,嫁后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贝藭€附著另外一說:“牽牛娶織女,借天帝二萬錢下禮,久不還,被驅(qū)營窟中?!?/p>
牛郎織女七夕鵲橋會故事流播最廣、對同時代社會文化影響最深則是在唐宋之際。唐代經(jīng)濟、文化繁榮,牽牛織女神話故事、七夕節(jié)俗在統(tǒng)治者的倡導下逐漸成為全國性活動。宋代實施“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文化建設極為發(fā)達,這一時期牛郎織女傳說及七夕節(jié)俗活動盛況空前,《東京夢華錄?七夕》記載了北宋東京七夕節(jié)俗場景:“七月七夕,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nèi),皆賣磨喝樂,及小塑土偶耳。……七夕前三五日,車馬盈市,羅綺滿街,……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jié)彩樓于庭,謂之‘乞巧樓’,鋪陳磨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線,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里巷與妓館,往往列之門首,爭以侈靡相尚?!薄秹袅讳洝贰段淞峙f事》對南宋臨安七夕節(jié)俗的繁華熱鬧場面亦有記述。
另外,有研究者對元代以前442首“七夕詩詞”行統(tǒng)計,計有漢魏六朝41首、唐代83首、兩宋318首,其中僅兩宋詩詞就占了總量的約72%。不僅如此,兩宋還形成了《鵲橋仙》詞牌名,《全宋詞》《全宋詞補輯》中計有《鵲橋仙》180多首,其中多達三分之一的作品與牛郎織女故事直接相關,由此可見這個故事在宋代文化生活中影響之深廣。
興起于北宋晚期的人物故事鏡,在上述七夕文化極其繁盛的社會背景下融入牛郎織女故事題材并廣為流播,是很自然的事情。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后,女真政權(quán)提倡學習文明先的漢文化,注重繼承、沿襲傳統(tǒng)漢文化習俗,根植于傳統(tǒng)農(nóng)耕文化土壤的牛郎織女故事仍在中原故地流播不衰,金代人物故事鏡中的此類題材,正是在這一社會背景下產(chǎn)生。
三、物象內(nèi)涵與誤讀原因
確認了上述鏡為牛郎織女故事鏡,便可對鏡圖物象及其文化內(nèi)涵作出解釋。
1.橋與飛雀
鏡圖下方的橋,是“七夕仙會”中引渡牛郎、織女團聚的“天橋”,這個橋的搭建方法、存在形式、建橋時間及其使用的材料等都十分神秘,據(jù)說是七夕夜晚喜鵲按照天帝的命令集體搭建的。鏡圖中的喜鵲向著“橋”所在的下方奮飛,是正忙著搭橋工作。宋金詩詞中題詠“鵲橋”者甚繁,如袁去華《虞美人》“鵲橋初會明星上”,陳師道《菩薩蠻》“銀潢清淺填烏鵲”。這些喜鵲搭橋所用的材料,是天上的特殊“石頭”――星星,所以人們又稱這座鵲橋為“星橋”,見諸歐陽修《漁家傲》“歸心亂,離腸更逐星橋斷”,賀鑄《烏月啼》“牛女相望處,星橋不礙東西?!卑刺斓鄣陌才牛铲o必須在七夕夜不間斷地銜石填河才能維護“鵲橋”的存在,一旦喜鵲飛離,這座橋便自然消逝,因而它的存在是十分短暫的。
2.橋上人物
橋兩端“一主二仆”兩組相向行走人物是“七夕鵲橋會”中的牛郎、織女。左側(cè)頭戴花冠、著大袖寬袍的高大主神是織女,右側(cè)頭戴卷梁通天冠、著寬袍大帶、雙臂前伸執(zhí)舉手板的主人是牛郎。牛郎、織女皆從升騰繚繞的云中走來,標示身份地位不同于常人。此類場景在同時代詩詞中也有描述,錢惟演《戊申年七夕》:“一歲佳期一夕過,羽旗云蓋涉微波?!睔W陽修《鵲橋仙》:“鵲迎橋路接天津,映夾岸,星榆點綴?!薄稘O家傲》:“喜鵲填河仙浪淺,云軒早在星橋畔?!边@些詩詞描繪的“羽旗”、“星榆點綴”、“云蓋”、“云軒”等物象形態(tài),多在上述鏡圖中能找到“圖式化”解注。
3.繁星、明月、浮云、河流
鏡圖中的繁星、明月、浮云、河流等,都是構(gòu)成“鵲橋仙會”情節(jié)場景所必備的輔助物象。天空密布“繁星”,是因為牛郎、織女本為天上的星宿神,天河兩岸就是它們生存的世界。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發(fā)生于月下,所以鏡圖中“月夜”不可或缺。而以世俗凡間的流水代表“天河”,或是緣于天象中浩瀚的銀河在鏡圖有限的空間內(nèi)難于表達,又與完全人格化了的牛郎、織女形象不相協(xié)調(diào)匹配,故而變通使用了符號式的“流水”圖式。
既然上述“七夕鵲橋會”組圖特征可以認證,為什么近世論者還會對其神話學內(nèi)涵“疑而不決”或?qū)覍艺`讀呢?筆者認為要因有三:(1)鑄鏡工匠隨意將原本無法共存的幾組物象“誤置”于同一鏡圖中,導致后世論者讀圖顧此失彼無以相互兼顧、探究內(nèi)涵則抵牾懸疑無法自圓其說;(2)鏡圖中仙人形象、仙人活動、仙界場景等已深度“人格化”、“世俗化”,名為“神仙世界”,實系“人間百態(tài)”,后世論者讀圖,因認知經(jīng)驗中的傳統(tǒng)神話意象與鏡圖物象“去神仙化”形構(gòu)之間彼此看似風馬牛不相及而無法將兩者并融一體思考;(3)此神話千百年來嬗變異化繁復,形成了諸多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版本,這些具體演變形態(tài)差異的存在及緣于時代變遷導致的后世論者對前代文化現(xiàn)象的誤解與忘卻等,亦是造成今人誤讀鏡圖內(nèi)涵的要因,以下舉例簡說。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時間在農(nóng)歷七月七日,此時夜空月相本是“彎月如鉤”的上弦月,而鏡圖上方卻誤置“圓月升空”景觀,若以這個“月圓”的物象作參照物看待下方的橋上人物,則顯然無法將其與“七夕鵲橋仙會”的神話學內(nèi)涵發(fā)生關聯(lián),此系諸多論者對上述人物鏡內(nèi)涵久疑未決的要因之一。
牛郎、織女本系天上神仙,仙人及其生存環(huán)境與凡間物象自應迥然有異,而上述圖式中的牛郎、織女形象卻是典型的世俗之人特征。牛郎頭戴卷梁通天冠,著寬袖紗袍大帶,執(zhí)舉手板作拜謁狀,身后執(zhí)斧鉞的衛(wèi)儀侍者隨護,儼然是人間帝王出行??椗骰ü?、著寬袍長裙、正雙手攏袖于胸,身后左右手持儀仗羽的侍者伴行,則是一幅宮廷嬪妃的顯貴做派。在后世論者看來,鏡圖描繪的就是一幅人間帝王、嬪妃貴人橋上相遇圖式,哪里有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二人世界”情景呢?
再如鏡圖中小橋,橋面、橋墩、橋孔、兩側(cè)欄桿的形構(gòu)與裝飾圖案細節(jié),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拱橋沒有任何區(qū)別,整幅“夜空朗月,小橋流水”畫面,難以與浩瀚神秘的“天河”景觀發(fā)生關聯(lián)。
正是緣于鏡圖中上述“十五圓月”、“帝王出行”、“嬪妃出行”之類的景觀存在,近年有論者將其與唐明皇游月宮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認為此類鏡應命名為“唐王游月宮故事鏡”。實則宋、金鏡中另有謂之“唐皇游月宮故事鏡”者,鏡圖配置物象與本文介紹的牛郎織女鏡完全不同,典型器見于湖南常德桃源縣蘆花潭太平村出土鏡(圖4)、寧夏固原隆德縣觀莊出土鏡(圖5)、安徽六安霍山縣城南門出土鏡(圖6)、山東汶上縣劉樓辛溝村出土鏡等。唐玄宗游月宮故事見盧肇《逸史》:“開元中,中秋望夜,時玄宗于宮中玩月,公遠奏日:‘陛下莫要至月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中擲之,化為大橋,其色如銀,請玄宗同登。約行數(shù)十里,精光奪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闕。公遠曰:‘此月宮也。’見仙女數(shù)百,皆素練寬衣,舞于廣庭……”上述例鏡中,長拱形大橋、橋左端穿長袍站立的男子、執(zhí)旌節(jié)行走于橋上的方士、橋右端一高髻女主人和持儀仗羽要的侍者、人物身后的樓閣建筑、大樹、隱約山巒等,大體能與《逸史》描述的人物、景觀契合,而以《逸史》所記比照牛郎織女鏡鏡圖物象,顯見牽強附會、圖文悖謬之嫌。唐皇游月宮故事發(fā)生于“月中”,牛郎織女七夕鵲橋會的故事場景出現(xiàn)在“月下”,兩者區(qū)別明顯。
四、余論:另類牛郎織女故事鏡解讀
宋金時期,還有另類值得關注的牛郎織女故事鏡,鏡圖人物形象及場景設置與前述“七夕鵲橋會”故事鏡完全不同,例鏡見于《嘉德09春拍銅鏡圖錄》圖(圖7),該鏡鏡圖上部置星象、山巒、圓月、仙鶴、流云。鈕下方右側(cè)有一穹隆頂圓形茅屋,屋后置兩顆大樹,屋前站立一男子,左手執(zhí)一長棒,右臂上舉,正仰臉望著右上方空中仙人作招手狀。男子前方的地上騰起一縷云氣,向右上方逐漸翻卷升騰膨大,至鈕左側(cè)的高空中形成碩大云團,云中出現(xiàn)“一主二仆”仙人組圖,中間主神戴花冠,著大袖長袍,雙手攏袖于胸前,正站立俯視地上的男子,主神兩側(cè)各配置一持儀仗羽的侍神。
上述鏡圖在宋金鏡中雖不及“七夕鵲橋仙會”圖式流行,卻大量出現(xiàn)于同時代的磚雕、木雕、石刻、墓葬壁畫、畫像石棺、瓷器彩繪等作品中,筆者統(tǒng)計僅目前見于著錄的宋金壁畫墓及畫像石棺材料中就有此類圖式21處,如河南登封黑山溝宋墓壁畫(圖8)、滎陽孤柏嘴宋墓壁畫(圖9)、滎陽司村宋墓壁畫、嵩縣北元村磚廠宋墓壁畫、洛陽北宋張君墓畫像石棺、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墓壁畫、潞城北關宋墓磚雕、聞喜下陽村金代墓壁畫、山西壺關下好牢宋墓壁畫、四川廣元宋墓石刻等,許多墓葬畫像中還有“董永”、“董永行孝”、“董永孝義”之類的榜題,以標明畫像中男子的身份,由此可以確認此類圖像表現(xiàn)的是“董永孝感遇仙”故事文化內(nèi)涵,圖像左上方乘云飛升的女子,則無疑是故事中的另一主人公織女,只不過鏡圖中的織女組圖更顯精細繁雜而已。
“牛郎織女”的故事傳遍天下,家喻戶曉。經(jīng)過專家學者多方面考證,發(fā)現(xiàn)“牛郎織女”故事原來就出自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xiāng)。有文獻記載。最早在西周的《詩經(jīng)?大東》篇就有:“彼織女”、“彼牽牛”的記載,據(jù)專家考察大東的位置是泰山以東,臨淄、曲阜一帶,而大東的核心位置正是沂源。燕崖鄉(xiāng)就是牛郎織女傳說的故鄉(xiāng)。
“七夕節(jié)”又名“乞巧節(jié)”,是由牛郎織女愛情故事演繹出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jié)日。山東沂源縣作為牛郎織女傳說的核心傳播地,擁有國內(nèi)唯一一處傳說與實地實景相對應并存有古建筑遺址的珍稀景觀―建于唐代的織女洞和牛郎廟,并被專家稱之為“中國牛郎織女傳說之鄉(xiāng)”。目前,沂源“牛郎織女傳說”還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最近,我采風就來到了這個享有“中國愛情圣地”的沂源,一探這一流傳千古的愛情故事究竟。
牛郎織女景區(qū)距縣城15公里。景區(qū)以海拔532米的大賢山和沂河為主體構(gòu)成,面積約4.5平方公里,由織女洞、牛郎廟、情人谷、神清宮等二十多個景點組成,地貌的特征逼真顯現(xiàn)了天上有“牛郎織女星”,地下有“織女洞牛郎宮”,形成“在天成像,于地成形”的奇觀。
當我首先來到牛郎廟旁邊的村子,這個村子叫牛郎官莊,我發(fā)現(xiàn)村里的人大部分都姓“孫”。據(jù)悉,這個村子明朝年間就有,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歷代傳承牛郎織女故事,至今沿襲著養(yǎng)蠶、織布、取雙七水等習俗。
沂源縣燕崖鄉(xiāng)整個大賢山上的石碑非常多,只是因為先前被破壞過,現(xiàn)存完好的為數(shù)不多,但是所有的石碑上所刻的內(nèi)容,都與牛郎織女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其中有一塊石碑,它對牛郎織女的記載是美且清晰的。這塊石碑是嘉慶二十年所立,石碑上面所刻的兩首詩叫《登織女臺》,作者是王松亭,其中一首詩的第三和第四句“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間”。非常形象地描寫了在天成象、于地成形的意境。
大賢山東麓下臨沂河的峭壁上有一石洞,人稱織女洞,織女洞始建于唐,興盛于宋元,又名織女仙閣,它依山憑勢而建,洞外有摩崖石刻。傳說這就是王母囚禁織女的地方。它系二層樓閣式建筑,內(nèi)陳設有織女等彩色塑像。洞高8米,寬7米,長約10米。洞中存有古碑數(shù)塊,年代最早的可以上溯到宋代??椗屯跄傅牟噬芟穸俗诘诙由希髠?cè)設有織女梳妝臺與寢室,樓閣第二層的前臉上,有一個上圓下方的窗戶,正可讓脈脈含情的織女臨窗端坐,與河對岸的牛郎隔河相望??椗瓷厦骝爸Φ箳欤旅嬉屎优巷L光無限。我發(fā)現(xiàn)還有一塊石碑“織女洞重樓記”是明萬歷七年(1579)所立。碑文記載說:“志云唐人過谷,聞洞內(nèi)札札機聲,以故織女名”,講的就是織女的來歷,意思是說在唐代時有人從此經(jīng)過,聽到洞內(nèi)有札札的機杼聲,以為織女在織布,所以就修建了此織女仙洞。
大賢山一帶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早已聞名遐邇。歷代文人墨客多有登臨游覽者,留下許多詩文摩刻。在織女洞南面的天然峭壁上,鐫刻著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沂水知縣白錫元手書“鐘靈毓秀”四個古樸大方、遒勁有力、蓄意深邃的大字,高4米寬1米;洞口一側(cè)立有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沂水人王松亭所題《登織女臺》詩碑。其詩曰:高攀石凳赴仙關,洞口如逢列宿還。仿佛星河垂碧落,依稀牛女降人間??v知機杼此中有,哪信鵲橋渡后閑。我欲乘槎誰接引,客星高聽水潺潺。
天孫臺上望仙樓,危檻平臨景物幽。山徑南隨林麓轉(zhuǎn),沂河東折古今流。泉溪聲急晴疑雨,松柏風寒夏亦秋。但于此間得少趣,尋源何事問牽牛。
詩碑為云溪處士孟天榮書丹,一手行草字體流暢飄逸,為意境雅麗清新的詩作增色不少。
牛郎織女景區(qū)內(nèi)森林覆蓋率達95.6%,植物450多種,野生動物210種,有山東省最古老的衛(wèi)茅樹和千年虎皮松。導游解釋說:罕見的葉籽銀杏和角度不整合面等自然和地質(zhì)奇觀,這些都與牛郎織女傳說有關,具有濃重的文化色彩。葉籽銀杏,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見的。葉籽銀杏所結(jié)的果實是長在葉片上的。奇怪的是并不是這棵樹上的所有果實都是長在葉片上的,只有這個枝干上結(jié)的果實是葉籽銀杏,就是織女洞附近無生殿上方彎的很漂亮的一枝,這些果實約占這棵樹的20%,而這枝正好是沖著織女洞的方向,也許這是老樹為牛郎織女的愛情做的一個見證吧。
在情人谷,我聽說相傳織女下凡后,就是在這里和牛郎一起生活的,因為谷內(nèi)長有大量野生的連理樹,同時每逢春夏之交,會有大片的情人花在此競相綻放,情人谷因此而得名。情人谷全長400米。在這里,抬頭可見山景,俯首能賞水色,側(cè)耳可聽溪聲,伸手能觸清流。沂源人稱此為情人谷中情人湖。牛郎織女景區(qū)是自然脈絡與文化脈絡的高度融合,是天人合一、天地神奇的典型組合。它正以壟斷性的神話魅力和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觀吸引著八方游客。
牛郎織女景區(qū)懸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良。大賢山下沂河如帶,“地上銀河”水景長3公里,形成了50多萬平方米的水面。各種自然資源與人文脈絡高度和諧統(tǒng)一。
七夕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也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地域最廣的傳說,在我國民間文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椗€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后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后,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們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關于的七夕對聯(lián)大全上聯(lián):乞巧;
下聯(lián):化生。
上聯(lián):雙星節(jié);
下聯(lián):九華燈。
上聯(lián):槎泛海;
下聯(lián):鵲填河。
上聯(lián):翠梭???
下聯(lián):銀漢橫秋。
上聯(lián):五夜照天漢;
下聯(lián):雙星會女牛。
上聯(lián):橋填聞噪鵲;
下聯(lián):河渡眷牽牛。
上聯(lián):郭公果膺壽考;
下聯(lián):楊妃私語長生。
上聯(lián):天街夜永雙星會;
下聯(lián):云漢秋高半月明。
上聯(lián):晨起曝衣憑小閣;
下聯(lián):宵來設果拜中庭。
上聯(lián):云漢秋高,涼生七夕;
下聯(lián):天街夜永,光耀雙星。
上聯(lián):好語到來,云軿星駕;
下聯(lián):巧思乞到,瓜果幾筵。
本詩以牛郎織女為話題,敘寫了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織女因不得與牛郎相聚而終日以淚洗面,織布不成,他們含情相視而不得互訴衷腸。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語文教學教師案例借鑒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語文教學教師案例借鑒一
教學目標:
1、體會《古詩十九首》的語言風格特點。
2、學習詩歌的藝術效果和思想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牛郎織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動人的別離之感。
2、鑒賞疊字的藝術效果。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復誦讀,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2、點撥法:以點帶面,抓住關鍵詩句進行點撥
3、聯(lián)系法:以題為綱,聯(lián)系課內(nèi)課外拓展延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資料:
一、導入:
同學們明白農(nóng)歷七月初七是什么節(jié)日嗎?關于七夕節(jié)有什么傳說呢誰給大家講一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學生)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
補充資料:七夕節(jié)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感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感情傳說之一。(牛郎與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與范喜良、白素貞與許仙)七夕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它又被稱為乞巧節(jié),相傳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織女相會,婦女于當晚陳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針,向織女乞求智巧。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jié)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現(xiàn)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jié)”。
看,我們的祖先多浪漫啊,兩顆不相關的星星,就能創(chuàng)造出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其實,牛郎織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隨著歲月的演變才有了一些情節(jié),而今日我們要學習的《迢迢牽牛星》,對這個感情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紹《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詩,全篇由五字句構(gòu)成。東漢末年社會動蕩,男子從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別,那些有抱負的文人也因混亂的時世不能實現(xiàn)自我的夢想。所以《古詩十九首》主要資料就是抒寫仕途碰壁后產(chǎn)生的人生苦悶和厭世情緒(游子詩)以及離別相思之情(思婦詩),主題主要是感嘆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感情的忠貞,期望夫妻團聚,怨恨虛度青春。
《古詩十九首》在藝術上繼承了《詩經(jīng)》、《楚辭》的傳統(tǒng),吸取了樂府民歌的營養(yǎng)?!对娊?jīng)》的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在“古詩”中得到廣泛運用?!短鎏鰻颗P恰肥瞧渲兴囆g成就頗高的一首,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它為“無言之冠”,鐘嶸在《詩品》中說它是“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到底這首詩有什么特色,為什么能贏得如此高的評價,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三、誦讀文本、整體感知
1、請學生朗誦詩歌,感受詩歌音節(jié)之美。
2、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歌。(詳見課文下注)
詩歌翻譯參考:
一邊是遙遠的牛郎,一邊是隔著銀河的燦爛織女。
輕巧地擺動著柔美潔白的雙手,札札地穿梭紡織。
整天都織不出布來,眼淚零落就像下雨。
清清的銀河水淺淺,相隔距離又有多遠?
隔著一條清清的銀河,只能含情注視默默不語。
四、層層深入,鑒賞分析
(一)基本資料
明確:本詩以牛郎織女為話題,敘寫了牛郎織女隔河相望,織女因不得與牛郎相聚而終日以淚洗面,織布不成,他們含情相視而不得互訴衷腸。
(二)寫作思路
明確:一二句描述環(huán)境,中間四句描述織女,最終四句點明離別的根源和哀怨。詩中充滿濃厚的浪漫氣息,將神話和現(xiàn)實和諧地結(jié)合起來。
板書:兩星的形狀(景)——織女的相思(人)——分離的痛苦(情)
(三)詩句鑒賞
1、鑒賞詩歌疊詞之美
這首詩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疊音形容詞開頭。
板書:迢迢——距離之美
皎皎——星光之明亮
纖纖——手之修美
札札——織布之聲
盈盈——河水清淺之貌
脈脈——相視之態(tài)
疊詞的作用是增強了詩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加上句句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使詩歌更具濃郁的抒情性,也使感情表達得更纏綿悱惻。無論誰,其實一向都需要完美的感情。詩人用織女的意象來表現(xiàn)自我追求完美感情而不得的痛苦,我們因為有完美的感情,所以讀了之后會深深的理解并同情。疊字是我們漢語獨有的語言現(xiàn)象,它有著重重疊疊,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麗,一波三折而又回腸蕩氣,唐詩宋詞元曲哪一頁都有它的美麗。誰能背李清照的《聲聲慢》的開篇幾句?
答: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這七組疊字寫盡了易安居士國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學能模仿這句話給《迢迢牽牛星》的疊字作結(jié)。
答:《迢迢牽牛星》六組疊字寫盡了“牛郎織女”的相思之苦。
2、鑒賞詩歌無一句直寫相思卻句句含思的藝術效果
同學們覺得此詩表達了相思之苦,全文哪里寫相思了?我沒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從“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中能夠看出,這兩句詩不僅僅寫出了織女織布時動作的嫻熟,織女的姿態(tài)之美,更寫出了織女因牛郎不在身邊的孤寂苦悶。“擢”舉起,“弄”是擺弄。因為思念而不能認真工作,以工作來排遣心中的苦悶。從“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兩句也能夠看出,她因為思念,一整天也織不出一匹布來,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寫出了她相思的神態(tài),后面“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是說,他們兩人一水之隔,卻不能互訴衷腸,表達了那種相思之情。“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件”也是!詩中揭示了現(xiàn)實與夢想的矛盾,河漢“清”且“淺”,人近在咫尺卻不得相見,更讓人覺得悲憐。“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也能夠看出,“迢迢”,遙遠的樣貌。牛郎織女相隔天涯,那里正是以織女的口吻表達對牛郎的思念。“迢迢、皎皎”就是從環(huán)境上渲染了星空廣闊、相愛之人遠隔天涯的悲涼氣氛,讓人聯(lián)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這首詩,沒有一句直寫相思,卻句句寫相思!這就到達了無一句直寫相思卻句句含思的效果。(板書:環(huán)境渲染,情感刻畫,動作描摹——無一句直寫相思卻句句含思)
那么,詩中寫得這種思念僅僅是天上才有得嗎?
不,是人間離情的寫照。“一曲天上悲歌,一緒人間離愁”(板書:天上悲歌,人間寫照)
五、拓展遷移:
(一)
宋朝的蘇門四學子之一,秦觀也寫了一首“鵲橋仙”來描述牛郎織女的生活:
鵲橋仙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首詩也是以牛郎織女為題材的,那里寫到“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意思就是說忠貞的感情又何必在乎是否日夜的廝守呢?雖然他們只能在七夕相會,但只要他們忠貞不二、心心相印就足夠了,同學們怎樣認為呢?
語文教學教師案例借鑒二
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教材的結(jié)構(gòu)和資料分析,結(jié)合學生們的認知結(jié)構(gòu)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習朗讀詩歌《迢迢牽牛星》并能熟讀成誦后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2.理解詩歌資料,感受詩歌畫面美。
3.抓住重點詩句,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意美。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意境,掌握鑒賞此類詩歌的技巧。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會知識遷移,懂得古情今懂,古為今用。
確立重點和難點的依據(jù):理解詩歌,感受到音韻美和畫面美,這是第一層次的學習,真正能讓詩歌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到達詩歌文化的傳承,這才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了解背景
1.出示圖片,重溫牛郎織女民間故事。
星空廣闊而神秘,關于星空也有很多美麗動人的傳說,《牛郎織女》這個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讓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講過的這個神話故事。(學生簡述)
今日我們將以詩歌的形式重溫這動人的傳說,學習古詩《迢迢牽牛星》。
2.了解來源《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
都是五言詩,被譽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詳,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東漢末年社會動蕩,政治混亂。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評價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下頭就讓我們一同走入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牽牛星》。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范讀,讀后點撥字音。
2.學生自讀,讀通順,讀準確,讀出節(jié)奏;指名讀,同學互評。
3.師生配合讀。(教師讀上句,注重強調(diào)出疊詞和節(jié)奏,讓學生在接讀時,自然讀出詩歌的音韻美。)
三、結(jié)合注釋,疏通詩意
1.借助注釋和結(jié)合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理解詩意。
2.交流詩歌大意。
課件出示:牽牛星在遙遠的銀河對岸,織女星明亮而皎潔。織女擺動著纖細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織布。一整天也織不成布帛,哭得淚如雨下。銀河既清且淺,他倆相距也沒有多遠,僅有銀河相隔,卻只能含情脈脈相望,而不能互訴衷腸。
3.再讀詩歌,要求學生想象畫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詩歌,評析感悟
1.這首詩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感情?(織女對勤勞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沒有一個“思"字,詩歌借助哪些詩句傳遞了這份相思的哀怨與痛苦呢?
(1)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迢迢"是遙遠的地方,這與詩中的哪句詩矛盾?“河漢清且淺,先去復幾許。”僅僅是一水之隔,何談遙遠一說呢?有王母娘娘這樣強大的勢力阻隔,它們很難相見,相望而不能相見更能讓人感覺遙遠,心生思念。
(2)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織女是織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織女”,為什么會“不成章“呢?一個“弄"字是玩、戲的意思??椗m伸出素手,但無心織布,只是撫弄著機杼。這動態(tài)的描述,寫出人物內(nèi)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淚水如雨水一般無法抑制。這是什么修辭手法呢?這夸張和比喻的修辭,直接寫出了織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河水盈盈,淚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著對方,卻不能說出話來,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這句詩含蓄而深沉地表達出相思之苦。
3.詩中的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了織女對牛郎的思念,讓我們用朗讀表達出這離別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結(jié):這首詩看似寫神話傳說,看似寫天上的感情杯具,而實則是人間生活的真實寫照,此詩產(chǎn)生的年代正是社會動蕩時期,男子從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別的局面,尤其給勞動婦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雙重痛苦,夫妻久別是他們的生活,離愁別恨是他們的心聲,夫妻團聚成了他們的向往。
五、詩文遷移,領會技巧
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來描述織女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主要從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進行細節(jié)描述,這樣生動細膩的描述,把織女這樣一個寂寥愁悶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纖纖"“素手”一一外貌描述。
“擢"“弄"“一一動作描述。
“泣涕"“脈脈"一一神態(tài)描述。
運用描述方法把人物形象寫傳神,這在我們平時作文中也能夠用。
六、詩詞拓展,品味語言。
有人評價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間浪漫色彩的詩作,借天上之事,傳人間之情。這樣的浪漫不僅僅在資料,還有他的語言形式上。
1.找疊詞,談感受
詩歌中用了很多的疊詞“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讓我們把他們找出來,讀一讀,你有怎樣的感受?
(疊詞的加入使詩歌準確而生動,也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
2.詩詞拓展,品味疊詞。
你還讀過哪些使用疊詞的詩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一一《詩經(jīng)》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詩經(jīng)》青青的是他的衣領,日日縈繞在我心里。
七、課堂練習,背誦古詩,吟唱古詩。
1.課堂練習
填空。
詩中寫出了織女因感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練習背誦古詩,吟唱古詩。
板書:
兩星的現(xiàn)狀
迢迢牽牛星織女的相思離別之思
七夕的故事——牛郎織女
織女在人間遇上了牛郎。為了牛郎,織女選擇留在了人間,織女和牛郎生下一對兒女。但織女是玉帝的女兒,最后織女不得不告別牛郎回到天庭。牛郎帶著兩個孩子追至南天門,卻被王母劃下的天河所阻,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