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含有哲理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講清字詞句,領略語言美
古詩是用古漢語寫成的,跟現(xiàn)代漢語的距離較大,要欣賞它的語言美,首先必須讀懂,要幫助學生正確地解詞釋句,講清字在詞中、詞在句中、句在詩中的意義,特別應當抓住詩人反復提煉的“詩眼”,深入淺出地剖析古詩在用字選詞上的佳妙之處,體味古詩語言的特色。
二、融合情與景,體味意境美
古詩通過詩人對眼前景物的傳神寫照,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動的景物描寫,融合著抒情言志,構成了詩的意境。我們在學習這些古詩時,就要注重這種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物我一體的特點,使學生感受到古詩的意境美。如杜牧的《山行》,通篇無以“秋”字,卻字字寫秋景。全詩四句,各有意境,互相襯托,構成一幅完整的圖畫。畫面上蒼茫的山、潔白的云、隱約可見的房屋、似火一般的滿山楓葉,遠近襯托,錯落有致,詩人置身期間,停車坐觀,流連忘返。詩句生動的繪景,蘊涵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贊美。這樣的詩寫情中之景,鮮艷奪目;抒景中之情,耐人尋味,真是極盡情景融合之妙。
三、分析識境界,感受心靈美
課本中的古詩有許多都反映了詩人較高的思想境界,有的敘事直抒胸臆,有的詠物寄托情懷。因此,當我們從形象入手,在學習詩的語言形式的同時就應當通過深入淺出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這種思想境界,感受詩人心靈的美。如陸游的《示兒》,是他一生極為豐富的詩作中的最后一首詩。一個人行將去世,該有多少話要說,“死去元知萬事空”,然而只有一件事,到死也深深地牽掛?!暗灰娋胖萃报D―事關國家的興亡、民族的命運。他唯一要囑咐孩子們的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边@里表達的是詩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祖國一定會統(tǒng)一的信念。這首詩,把一個古代愛國詩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實質(zhì)、道德觀念表現(xiàn)得十分深刻。
四、講解知理趣,領略哲理美
古詩中還有許多詩句蘊含有豐富的哲理。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古原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鋤禾》)、“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等等,都是富含哲理趣味的名句。這些句子,飽含著詩人深刻的生活感受,充滿了耐人尋味的哲理,而且十分凝練,已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我們在引導學生讀懂這些詩句時,應當注意講解這些如珠妙語,闡明其中的“理趣”,使學生領會詩的哲理美。
現(xiàn)代詩形式自由,蘊涵豐富??疾榈闹饕菍W生對詩歌主題或情感的理解歸納能力,即看看學生有沒有理解全詩表達的情感,或作者闡述的某種哲理,或對社會、對人生、對歷史的某種總結。
【概念闡釋】
詩歌是抒情的藝術,情緒和情感
是詩的基礎。與其他文體相比,現(xiàn)代詩更能充分地顯示詩人的品格和情懷。人們常用詩歌中所表現(xiàn)的民族精神內(nèi)涵――深沉的思想,誠實的品質(zhì),寬宏的懷抱,自然的意趣,情致婉約,風骨剛健以及操守、格調(diào)等人格魅力來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亮才能,以默默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凈
化人們的靈魂。讀詩時,把握了詩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詩的靈魂與命脈。現(xiàn)代詩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抒胸臆,在詩歌中直接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一種是間接抒情,在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的過程中滲透作者的感情。
【閱讀指導】
一、查背景,找意象,悟情感
詩歌是一定時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詩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時代的特征。同一題材的作品,由于詩人的理想志趣、生
活經(jīng)歷、所處時代不同,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感。了解背景主要可以從詩歌所反映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寫作背景入手。有人說,一般的西方的詩歌以宗教為背景,東方的詩歌以政治為背景;以
宗教為背景的詩歌具有神話色彩,以政治為背景的詩歌具有革命意義,這未免有些偏激,但也有一定道理。因此,欣賞任何一首詩歌,都要對它的作者和它所誕生的時代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鑒賞詩歌,找準了情感突破口,對詩歌主旨的把握就會更快捷,對情感美的領會就會更深刻。
意象是詩人的主觀意念和外界客觀物象交流的產(chǎn)物,是詩人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把客觀的物象經(jīng)過選擇、提煉,重新組合而產(chǎn)生的一種含有特定意義的語言藝術形象。詩歌中,詩人不僅要用意象進行思考和感受,還要用意象進行表達。具體來說,意象就是詩歌所描繪的人、事、物、景等。有些詩,通篇都通過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抒發(fā)感情;有些詩,雖然沒有描繪具體形象,但能喚起讀者的想象;有些詩,既描繪具體形象,又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抓詞句,品修辭,悟情感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歌中的語言是詩人千錘百煉的結果。“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等都說明了這個道理。詩歌的語言是富含哲理的、含蓄雋永的、凝練深沉的、生動流暢的、形象傳神的、充滿情感的;詩歌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盡而意無窮,這都給詩歌的審美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詩歌的學習中應當注意對語言的品味。如著名詩人顧城在《一代人》中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比娭挥袃删湓?,雖短小卻警醒世人,表明詩人及整個時代人們的心聲:渴望光明、自由與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語言含蓄雋永,給人深刻啟迪。
現(xiàn)代詩篇幅短小,內(nèi)涵豐富,鑒
賞時要從詩歌表達的特點出發(fā)。現(xiàn)代詩的抒情常借助修辭手法來實現(xiàn),常用
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張、反復、排比、對偶、對比等,要能準確地辨別這
些修辭,并能分析其表達作用。如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寫道:“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边@首哲理小詩,
告訴我們要把眼界放寬、切莫孤芳自賞。孤芳自賞的含義是:比喻自命清高,自
我欣賞。很顯然,在這里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墻角花朵的形態(tài),可以喚起人們豐富的想象力,語言使用準確恰當、貼切生動。
三、明意境,賞技法,悟情感
詩歌的意境是指詩人在詩作中所創(chuàng)造的畫面,這幅畫面凝聚著詩人獨特的情思,它是讀者獲得審美趣味的基石。從意境入手感悟詩歌的情感,是一個較好的方法。如在新詩《鴿子》中寫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氣!有一群鴿子,在空中游戲??此麄儯齼蓛?,回環(huán)來往,夷猶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襯青天,十分鮮麗!”碧藍的天空,有鴿群飛舞,這是多么美麗的景觀,詩
人抓住鴿子飛翔的動態(tài),使詩歌具有極其亮麗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靜優(yōu)美,讀后給人以審美的。這里詩人也是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自己以及幾位朋友比做自由翱翔的飛鴿,從而表達了投身于的自豪感。
詩歌中常常使用的表現(xiàn)技法有聯(lián)想想象、用典鋪墊、渲染烘托、暗示省略等,而這些表現(xiàn)手法也往往和修辭手法連用,在分析時要注意體會連用的好處。
【即學即練】
一、閱讀下面這首現(xiàn)代詩,完成
題目。
春芽
李 嶺
一覺醒來/伸出/稚嫩的手/抓住天邊/那一彎/飄動的彩虹/穿進/用美夢磨成的針/將大地/織成錦繡
(選自《人民日報》2009年2月2日)
1.請簡要概括這首詩描繪的情景和蘊涵的情感。
2.詩人發(fā)揮新奇美妙的想象,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詠物抒情。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二、閱讀下面這首現(xiàn)代詩,完成
題目。
獻給老師的花束
徐 魯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勵,
在我們即將畢業(yè)的時刻;
帶著多少叮囑,
帶著多少期望,
您把我們一一送上人生的站臺,
目送著我們各自路上遠去的列車……
兩行慈母淚,萬縷恩師情,
您用顫抖的聲音鼓勵我們:
去吧――
勇敢的孩子,
向著明天,
譜寫新生活的贊歌!
(選自《獻給老師的花束》)
1.這首詩應用怎樣的語調(diào)朗讀,請選擇正確的一項( )
A.急促 B.高亢
C.舒緩 D.低沉
一、反復吟詠品聲韻
古詩平仄和諧、聲韻優(yōu)美,可以把它們當作一首首樂曲來看待,這就是古詩所獨特的音樂美。因此,筆者認為在古詩教學中,不能忽略“以聲動情”“以情感人”,應該讓學生反復吟詠,在誦讀過程中,在其優(yōu)美的韻律中初步感知古詩的美,尤其配樂朗誦,更能讓學生在朗讀中不知不覺地進入詩的意境,對于后面體味意境美大有裨益。
指導學生誦讀,首先要幫助學生確定古詩的感情基調(diào)。如曹操的《觀滄海》,就應當先讓學生了解曹操其人,知其“一統(tǒng)天下”的雄偉抱負,了解本詩寫于北征途中,盡顯曹操英雄本色,全詩充滿激情。又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極言錢塘湖之美,讀來不禁讓人陶醉于美好的湖光山色中,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再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秋景凄涼,游子之思更悲,讀來自顯凄愴。
二、酙字琢句賞語言
朱熹曾經(jīng)說過:“詩須沉潛諷誦,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經(jīng)過充分的、反復的誦讀,設身處境地進入詩的境界,仔細體味每個重點詞句的含義,細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領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從而獲得審美的愉悅。
品味語言,首先要讀懂語句。古詩的語言有它自身的特點,如語句濃縮、意思跳躍、成分省略、詞序倒置等,這些都是學生學古詩的障礙。教師要根據(jù)中學生的特點,幫助其疏通理解,教給古詩學法——分詞連序法:一是分詞解義,逐詞逐句地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詩中的含義。二是按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進行連序翻譯。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古詩學法,啟發(fā)學生悟法用法。另外,在以后的詩歌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點撥指導學生運用鞏固學法。
三、情景交融感意境
朱熹認為:“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苯處煈摮浞掷霉旁姷摹耙馊っ馈边@一內(nèi)蘊力,催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由“入乎其內(nèi)”再到“入乎其外”,取得最佳的審美效果。
中國古典詩歌文字精煉、意境深遠,很多都具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中學生很難從精煉的詞句中領略詩情畫意。而葉圣陶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一二句話就足夠,不一定需要繁復冗長的講說。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中,教師唯恐學生不能理解詩意,于是反復解說,還讓學生解釋背誦詩意,這樣的結果只會使學生害怕、討厭古詩,更不用說體味詩的美感了。多媒體教學解決了這一難題。多媒體課件集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于一身,易于表現(xiàn)詩歌的意境。
如教學《送元二使安西》一詩時,伴著行云流水般的古箏樂曲,展現(xiàn)這樣一幅美景:渭城旅社之側,細雨灑塵,柳色青翠……清新明麗的景色,既點明送別的時間和地點,又可渲染離別的氣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詩意也就不難理解了。再如《江雪》這首詩,畫面中“大雪漫天飛舞,北風呼嘯,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在這遼闊、幽冷的畫面中心,唯獨一只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漁翁在雪峰的寒江邊獨釣,詩人的孤高自得呼之欲出。
四、融會貫通思哲理
詩,其本身就是詩人觸物生情、離理于形或融理于情的產(chǎn)物,是詩人對人生、對社會睿智思索和深刻體察的結果。它往往是把發(fā)人深省的哲理同富有特色的生活情趣及新穎鮮明的藝術形象熔鑄為一體,來服人以理、動人以情的。理智與情感是人性的兩極,詩和哲學哲理作為人類意識的表現(xiàn)形式,自然應當是兩種對立的事物??墒钦缥覀兯吹降哪菢?,中國古代的哲理詩,卻恰恰把兩種水火不容的屬性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它如其他的抒情詩、敘事詩等一樣都是詩歌家族的成員,這是在言情、寫景、敘事之外的又一種風采,是讀者可以用平靜的、細嚼慢咽的方式來領略的另一種審美境界。
[關鍵詞] 王維 佛教 禪趣
坡曾評王維詩畫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彼援嫾姨赜械拿翡J的觀察力把自己獨特的感受溶入山水詩中。正如其名畫“雪中芭蕉圖”一樣,他的許多山水詩在描繪自然景物的外衣下,通過某種思辯形式寄托著作者的禪學寓意,表現(xiàn)了作者的宗教世界觀。下面筆者僅就佛學對王維思想的影響以及王維的以禪入詩來簡析一下王維山水詩中的禪趣。
一、王維的以禪入詩
在中國文學史上,佛教哲學思想正滲入山水詩的形象里,要到公元八世紀的盛唐時代,唐代詩人以禪理入詩大有其人,然而直至王維,他將禪學與詩學真正融合,入神入化,后人概括為“以禪入詩“,這開拓了山水詩的新境界,是王維對詩壇的巨大貢獻,也是王維詩的極大成就。正因為此,王維在文學史上被稱為“詩佛”。
李夢陽《空同子》說:“王維詩高者似禪,卑者似僧”,這實在是會心之言。什么是“僧”詩呢?例如: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了觀四大因,根性何所有。(《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
這些就是“僧詩”,它僅僅是純粹宣揚教義理的詩句。而王維的一些山水詩,或寫田園山水,或寫花鳥樹木,或吟閑適,或詠漁釣,把自己心領神會的禪語包括在具有美學意義的象征性自然圖景中,既含蓄雋永、神韻超然,又平淡自然、深入人心。
我們不妨再看看王維的《鹿柴》,此詩可謂“字字入禪”: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清人沈德潛說:“佳處不在語言,與陶公‘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這里的“空”是佛教常用的一個概念,指世界的虛元?!胺嫡铡笔嵌U語這一過程的形象性術語,即依靠啟發(fā),讓求道者自己領悟,如日光之返照。王維并非直接說明佛家諦義,而將此理隱含在自然景物的描繪中,以使其詩有著“緣物而語”、“與物同化”的悠悠神韻。用當時流行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云門語錄》),也正如王維自己所說的“道無不在,物何足忘”(王維《薦福寺光師房花藥詩序》)。
二、王維山水詩的禪趣
以禪入詩,使詩境空靈超越,以王維山水詩中所體現(xiàn)的禪趣尤為奧妙,“是乃王維詩為神韻之所宗也”。禪言、禪跡是具體可尋的事實,而禪趣卻是心靈的感受。所謂禪趣,即狀物明理,托物起興,以有限見無限,使恍惚之禪機,著述如見。詩之高妙者有禪,所重不在禪,而在趣。
試觀王維的《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臣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此詩寥寥數(shù)語,卻有得意忘言之妙。第五、六句與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意趣相同。第二句與第三句一問一答,語意曲折。末句以“白云無盡時”作結,不必多問,讀其《雜詩》:“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連寒梅是否開花都在詢問之列,可知多問。兩種探問方式,均得奇趣。王維學陶淵明的淵深樸茂,在流連山水、點染風景之中,含有清旨微言,如嚴羽所說“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又如司空圖所謂的水中之鹽,在“咸酸之外”。此都是意在言外,妙在不言中,所以清吳喬云:
王右丞五古,盡善盡美矣,觀《送別篇》,可入三百。(《圍爐詩話》)
白云無盡,足以自樂,句言不得意。所謂得意者,足以自樂,得妙悟之境而表達性情。如《臨高臺送黎拾遺》:
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
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
此詩題為《臨高臺》,是治代軍樂“短蕭饒歌”十七曲之一。次句“川原杳何極”寫茫茫平野無際,亦有茫茫臨別之情,有言盡而意無窮之妙。所以,清施樸評之云:
摩詰《臨高臺送黎拾遺》: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八^言短意長,而聲不促也??梢詾榉??!保ā秿s傭說詩》第十六頁)
又如《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此詩可謂天趣之詩。起承二句,寫秋來水落葉稀的景象,也有象窮道觀的深意;而轉合二句,寫秋露之重,沾濕人衣,也有道雖無形跡而非不可感知之意。
以上諸詩,都是由微細的自然景物而顯示性情意識,可推論王維詩“妙悟”之禪趣??s合而言,凡是含有禪趣的詩中,特別慣用清靜、空寂等詞意,顯示其禪趣的妙味,這也是王維詩的特色。
王維擅長寫自然遠景,以表達“清靜”這一禪趣。如:
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齊州送祖三》)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
詩中以 “長河”、“大漠”等詞,流露出作者神往空寂的情性,特別顯示以“靜”描寫禪趣的妙意,這是王維詩入禪的線索。
王維詩中“靜”字深得禪趣,例如:
夜靜春山空(《鳥鳴澗》)
山靜泉愈響(《贈東岳焦煉師》)
一、感知藝術形象
詩詞的藝術形象指的是詩詞作品創(chuàng)造出來的,寄寓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的具體形象,可分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即意象)。感知古詩詞的藝術形象,必須根據(jù)詩詞描寫的具體形象與畫面準確地把握形象的特征,深刻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與典型意義。形象的意義包括作者的情感、理想、情操等。有時詩句中運用了含蓄、象征、雙關、比擬等手法,就要注意體察詩人的寫作意圖,結合詩人的人世際遇,展開聯(lián)想,深入分析。
設題方式如2011年中考試題江蘇泰州市:“結合具體詞句,分析詩中李白的形象。”江蘇宿遷市:“這首詩選用了哪些景物來表現(xiàn)初夏的特點?”甘肅天水市:“詩的前兩句寫出了梨花的哪些特點?”
例1.(2011年湖北黃岡、鄂州、隨州卷)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請對本詩尾聯(lián)刻畫的詩人形象作簡要賞析。
【試題評析】對于景物形象,平時要積累其寓示或象征的固定意義,并結合詩句關鍵詞與細節(jié)體會其特點和蘊含的情感。鑒賞人物形象,要充分感知人物的精神內(nèi)涵,有時還要注意形象是以比喻或比擬的方式出現(xiàn)。感知理解時,要識別形象及身份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形象的基本特征或性格如何,形象直接或間接抒發(fā)了什么思想感情等等。這道題詩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抓住“白頭”“搔短”“不勝簪”等顯露的形象特點,結合全詩“感”“恨”的情感基調(diào),就能體察詩人內(nèi)心的感情、精神和品質(zhì)。
【答案示例】描畫了詩人蒼老的形象,表達了詩人悲涼的心情。
二、品析煉字佳句
品析煉字佳句,是中考古詩詞鑒賞關注的熱點,是理解詩詞思想感情和藝術手法的有效途徑。古詩詞講究煉字煉句,以期獲得語言上獨特的審美效果和特殊的藝術魅力。煉字,主要是領會關鍵性動詞、形容詞及詩眼、詞眼;佳句,主要是品評具有哲理、比喻、暗示、象征、抒情等意味的句子。解題時通常先要明確手法;再闡明其語表義,有時還要挖掘它的深層義或言外之意;然后展開想象,描繪該句景象或形象;最后點明其思想感情、表達作用、創(chuàng)設意境或藝術效果。
設題方式如2011年中考試題廣西河池市:“請對‘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作簡要賞析?!闭憬x烏市:“‘一路稻花誰是主?紅蜻蜓伴綠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請寫出你的理解?!焙颖笔。骸昂單鲆痪渲屑又靥栐~語的表達效果。”
例2.(2011年四川瀘州卷)
襄邑道中
陳與義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注]這是陳與義27歲時進京待選途中寫的一首紀行詩。
①本詩第一句中的“飛”字意蘊豐富,請簡要分析。
②本詩三、四兩句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好在哪里?請簡要回答。
【試題評析】這道題是純粹的語言賞析題,既要體會“飛”的多重意蘊,又要體會名句的妙處,詞句均有,從表及里,充分挖掘詩歌表情達意的內(nèi)涵。古人講究篇中煉句,句中煉字,鑒賞煉字,必須堅持整體性原則和內(nèi)容與形式兼顧的原則,應聯(lián)系全詩的主旨、情思、藝術境界從遣詞、造句、色彩、動靜、修辭、效果等不同方面來體會。詩前兩句景中含情,聯(lián)系下句船速之快和“注”中“進京待選”,就可從表層描繪中感受花飛的盛景和從深層襯托中感受花飛的心情。后兩句寫云,寫詩人的感受,這種感受既有詩人富有情趣的錯覺,又有詩人“與云俱東”的抱負和信心,同時還蘊含哲理。
【答案示例】①描繪了(暮春時節(jié))落英繽紛的美麗盛景;表現(xiàn)了船行的輕快,傳達出詩人愉快的心情。②運用了靜中見動(或以動襯動)的寫法,寫出了因船云俱動,使人誤以為云不動的情趣。詩人的所見所感還含有智慧和哲理(與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描述意境畫面
“一切景語皆情語?!币饩常褪窃娙说闹饔^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境界,簡言之,就是情與景的和諧統(tǒng)一。體會意境,就要反復揣摩詩詞中融入情感的形象,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理解感受“此時”“此景”“此人”的“此情”,從而把握詩詞的畫面氣氛和思想感情。解題時要注意三個要點:一是抓住主要景物,用流暢優(yōu)美的語言再現(xiàn)詩中的圖景畫面;二是用生動的詞語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生機勃勃等);三是用準確的詞語概括作者的情感(如歡快愉悅、憂愁傷感、恬淡閑適、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壯志難酬等)。
設題方式如2011年中考試題浙江湖州市:“詩的三、四句展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請用幾句話進行描述。”四川成都市:“這首詩用‘露濕秋香滿池岸’來描寫在秋天早晨開放的景象,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發(fā)揮想象,把該詩句所呈現(xiàn)的景象描繪出來?!标兾魇。骸耙磺芯罢Z皆情語,第四句以景語收住全篇。請用自己的話,對此句加以描述?!?/p>
例3.(2011年廣東清遠卷、河北承德卷)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用簡明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試題評析】中考對意境的賞析,基本是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具體生動的畫面。描述畫面,也需要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否則所描繪的畫面就與作者所表達的情境不符。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充分展現(xiàn)詩詞中形象的特征;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形象生動。有時還需把營造的氛圍或圖景用一句話點示出來。此題要抓住初春景物“鶯”“燕”的特征,充分展現(xiàn)生機勃勃的春意,表達了詩人發(fā)現(xiàn)春天已經(jīng)到來的無限喜悅之情。
【答案示例】鶯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幾只早鶯爭先恐后地飛到向陽的樹上歌唱啼鳴;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誰家的新燕已開始在湖邊啄泥銜草,筑建新巢。
四、把握情感主旨
詩詞中會傾注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近年來,情感主旨類試題一直是詩詞鑒賞的一個熱點。古詩詞思想感情鑒賞,可以細化為幾個方面: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詩人或形象的情感,分析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等。詩詞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一般有憂國憂民、建功報國、思鄉(xiāng)懷人、長亭送別、懷古傷今、憤世嫉俗、寄情山水、煩悶抑郁等。要想準確把握詩詞的情感主旨,就要從詩詞標題、反映的題材、關鍵詞句、形象意境、作者生活時代與人生經(jīng)歷等方面綜合分析,特別要注意品析詩詞中顯露感情的詞句和后部分議論、抒情的核心詞句。
設題方式如2011年中考試題云南德宏州:“全詩最后兩句,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懷?”青海?。骸啊疂峋埔槐胰f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揭示了詞人和征夫們怎樣的心理?”湖南婁底市:“這首詩借‘巴山夜雨’之景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例4.(2011年江蘇泰州卷)閱讀杜甫的《不見》一詩,完成下題。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②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注]這首詩寫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時輾轉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獲釋,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統(tǒng)治集團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時讀書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閱讀全詩,說說作者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試題評析】詩詞中的情感主旨,可以是具體的心情感受,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精神;可以是集中單一的抒發(fā),也可以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表現(xiàn)。此詩注重考查學生整體感悟和局部理解的能力,解答時應分四步:讀全詩語句,揣題目注釋,抓意象情詞,悟感情傾向。從題目、注釋和內(nèi)容可知寫的是對李白的懷念,抓住詩中表露情感的詞語(如“哀”“憐”)和形象的刻畫(李白的奇才、世人的嫉恨及詩人的感嘆),以及頷聯(lián)的對比和尾聯(lián)的渴盼,就可明確詩人情感的指向,進而歸納出詩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對好友的掛念,對李白懷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憐和同情,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五、分析手法技巧
手法技巧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以手法技巧設題,是古詩詞鑒賞的又一大熱點。要準確答題,首先,必須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詩詞中的手法技巧通常包括表達方式(描寫、抒情、記敘、議論)、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雙關、借代、用典、對偶)、寫作手法(對比、象征、襯托或烘托、動靜、虛實、正側、抑揚、渲染、觀察或感覺角度、照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三大類。分析解答時,首先要準確指出詩中用了什么手法技巧;然后結合詩句舉例分析這種手法的具體運用;最后點明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旨意或在結構安排、審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設題方式如2011年中考試題貴州遵義市:“‘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湖南懷化市:“人們對這首詩的后兩句頗為喜愛,請從表現(xiàn)手法上對這兩句詩進行賞析。”寧夏區(qū):“以下面《蒹葭》中詩句為例,說說《詩經(jīng)》突出的藝術手法?!?/p>
例5.(2011年廣西來賓卷)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主要寫作特色。(寫出兩點即可)
【試題評析】此題考查學生對表現(xiàn)手法的領悟和賞析能力。解答這類題,既要從詩歌的整體構思上去把握,又要從關鍵語句上去理解,從多個角度來品讀感受。答題應抓住兩點:一是找出表現(xiàn)手法,二是結合具體的詩句分析其表達效果。這首詩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既要分析表現(xiàn)景物的技法,如動靜結合、虛實并用,又要分析景中融入的雄心壯志,特別要對全詩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細細品析。
【答案示例】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偉廣闊抒發(fā)自己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虛實結合:寫景為實,想象為虛。動靜結合:水的動,島的靜,樹木百草的靜,秋風洪波的動。運用夸張和對偶寫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偉氣勢。
六、比較風格題材
比較古詩詞,可以在同一詩詞中比較版本差異、字詞替換、前人評析與今人賞析等,也可在不同的詩詞中比較同一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比較不同詩人在同一題材下景物、形象、意境、情感、手法等的異同。比較鑒賞有時要同時品讀兩首詩詞,它可以把同一或不同的形象、情感和手法區(qū)別得更加鮮明,從而對詩詞理解更深入,感悟更透徹。開放性大,要求高,有一定難度,故近幾年詩詞比較鑒賞題有所減少。賞析時只要我們知曉、對比詩詞的語言風格(如蒼涼雄壯、豪放曠達、沉郁悲壯、凄婉柔麗、傷感纏綿、委婉含蓄、清新自然等)與題材內(nèi)容(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山水田園、詠史懷古、贈友送別、羈旅思鄉(xiāng)、邊塞征戰(zhàn)等)的異同,就能快速了解詩詞內(nèi)容,把握其情感與要旨。
設題方式如2011年中考試題甘肅天水市:“[甲]詞[乙]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江蘇連云港市:“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苯髂喜校骸斑@兩首詞分別是詞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們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例6.(2011年山東濰坊卷)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后題。
[雙調(diào)]壽陽曲 江天暮雪
馬致遠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①這兩首詩歌描繪的畫面有何不同?
②寄托了兩位詩人什么樣的共同情感?
【試題評析】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才能有深刻的感悟與理解,也容易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古詩詞的歸類比較賞析,通常選擇題材類似而風格有差異的作品,考查的內(nèi)容主要是比較詩詞在形象、內(nèi)容、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的異同點。例題中兩首詩歌都是寫雪景以及雪天中的“釣魚人”,營造出廓遠曠茫的境界,但一個是動,迎風賞雪,超然自得;一個是靜,頂風冒雪,凄清幽獨。答題時要抓住詩詞中的意象,構想情境,聯(lián)系作者的境況、身世和情感寄托,人格志向來分析。
【答案示例】①《江天暮雪》描繪動態(tài)的“雪亂舞”的自然景象和釣后歸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繪靜態(tài)的千山無鳥、萬徑無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釣的人物形象。②都通過孤傲的釣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脫俗的感情。
七、關注探究運用
在新課程背景下,古詩詞鑒賞更注重開放性、綜合性和實踐性。題型的設計,以課本知識為基礎,向實際能力、社會生活、課外操作延伸。這類題關注探究和實際運用,要求考生發(fā)掘意蘊、探討問題、聯(lián)系生活、實踐感悟,這樣縮短了文言與生活的距離,活躍了學生思維,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它以活動為載體,以辨思為方式,以運用為目的,結合探究、名著、對聯(lián)、口語交際、音樂圖畫、現(xiàn)代詩文、地域文化、節(jié)日文化等方式,讓學生在探索發(fā)現(xiàn)中、在綜合實踐中領會古詩詞的典雅與魅力,激發(fā)學生學詩詞、愛詩詞、用詩詞的興趣。
設題方式如2011年中考試題浙江金華、麗水市:“這首詩只寫村野風光,沒有具體寫友人和別墅,這樣寫符合題意嗎?為什么?”四川宜賓市:“有人認為作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詩中感慨‘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顯得消極悲觀,你是否同意?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备=ㄈ菔校骸跋铝性娋渌憩F(xiàn)的共同的文化內(nèi)涵有哪些?”福建廈門市更是以“鷺島競飛鳶”為綜合性學習將詩詞鑒賞融入活動中進行設題考查。
例7.(2011年遼寧沈陽卷)某班開展了一次“中國月文化”主題探究活動,下面是同學搜集的資料。閱讀后,按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上古時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習俗。唐代賞月十分盛行,并將中秋節(jié)定為固定節(jié)日;兩宋時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取“人月共圓”之意。這一風俗延續(xù)至今。
材料二:
“中國月文化”資料采集卡
類別:借月抒情詩
編號:00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張九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
(唐·王昌齡)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南唐·李煜)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
①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內(nèi)容,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②請為“中國月文化”主題探究活動擬一則宣傳語。(要求至少用一種修辭方法)
【試題評析】將詩詞與探究相結合,在綜合實踐中理解運用,無疑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探究詩詞的形象、內(nèi)容、情感和手法的過程中,在演說、歸類、聽唱等活動中運用詩詞,是詩詞鑒賞走向開放、走向生活的常見方式。詩詞中一些寄托作者主觀情思的經(jīng)典意象,已經(jīng)形成一種文化,體現(xiàn)某種情愫、品格或志向,如“月”就代表思鄉(xiāng)、懷人。此題材料詩文結合,要求學生從中探究形象的共同規(guī)律,進而概括出新的內(nèi)涵特點,并結合主題擬寫宣傳語,進行實踐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