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清明節(jié)由來簡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簡介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清明節(jié)古時也叫三月節(jié),已有2000多年歷史。
公歷四月五日前后為清明節(jié),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節(jié)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痘茨献?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卑础稓q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鼻迕饕坏?,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梢娺@個節(jié)氣與農業(yè)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jié)日,與純粹的節(jié)氣又有所不同。節(jié)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jié)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jié)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jié)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jié)的由來】
清明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爸矘湓炝郑^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由于二十四節(jié)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痘茨献?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梢娺@個節(jié)氣與農業(yè)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清明節(jié)是什么時候
清明節(jié)是哪天呢?跟其他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用月亮歷法的農歷不同,其實清明節(jié)是一個太陽歷法的公歷日期,固定在公歷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有些同學問清明節(jié)是農歷幾月幾日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清明節(jié)的農歷日期每年都是不同的,他是太陽運行到特定位置上的公歷日期。比方說今年清明節(jié)是2013年4月4日,跟農歷沒有關系,大家可以看看在線電子萬年歷查詢。
清明節(jié)的來歷和習俗
但是,清明作為節(jié)日,與純粹的節(jié)氣又有所不同。節(jié)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jié)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shù)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jié)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jié)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jié),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jié)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shù)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牵钊巳チ藥滋?,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墒牵敃x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fā)現(xiàn)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jù)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zhí)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jié)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清明節(jié)的習俗:
清明節(jié)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jié)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jié)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jié)日。
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jié)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fā)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jié)叫作“植樹節(jié)”。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guī)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jié)。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jié)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wěn)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jù)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節(jié)詩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p>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擅夥?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在新課程的英語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還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1]特別是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如果我們抽出一點精力,換一個角度,從西方文化入手,讓學生感受英語的真正魅力所在。就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同時也會使大多數(shù)學生實現(xiàn)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
一、結合中國文化,欣賞英語諺語
每一種語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華--諺語。在課堂中,開展 Guess and Translation專欄,學生分組做競猜,通過多媒體課件每顯示一個英語諺語,各組內每個成員都可起立翻譯,前提是用漢語的諺語的翻譯。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 (直譯為:今天是昨天的教師)學生要譯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為最佳,該組得分最高。再如,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直譯:活著無目標,就如航海無指南針。)顯示該諺語后,教師先向學生提出第一個問題:What does the word “compass ”mean? 即compass一詞詞意是什么?根據(jù)sailing 航海一詞, 學生都會根據(jù)這一詞猜出compass是指南針之意,再翻譯該諺語,“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這句中文諺語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想到英語中有關航海的眾多詞匯,最后引導學生想到這是由西方航海技術的興起與迅速發(fā)展有關系的,航海技術的發(fā)展與西半球的海洋偏多的地理概況也密不可分,再深層次地思考一下:可以體會到為什么海盜(private)一詞在西方盛行,而武術卻在中國大陸上興起。
二、對比中西節(jié)日,學習背景文化
每個國家都有其特有的節(jié)日,隨著文化的融合,中國節(jié)日特別是傳統(tǒng)節(jié)日倍受外國朋友的青睞,如燈籠節(jié)又叫元霄節(jié)(Lantern Festival),清明節(jié)(Tomb-sweeping Day),龍舟節(jié)又叫端午節(jié)(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節(jié)(Mid-autumn Day),重陽節(jié) (Double-Ninth Festival or the Elder's Day)。同樣,學習英語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開展 “中西節(jié)日大PK”Festivals exchange專欄,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收集關于西方節(jié)日的相關信息資料,圖片、音樂、或影片,可用所學的power point 做成展示課件,向“中國人”簡介西方節(jié)日的相關習俗知識;另一組收集中國的節(jié)日,同樣用英語向“外國人”介紹其由來,習俗等等。由此學生可以了解到眾多的西方節(jié)日的知識。例如圣誕節(jié)(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酥基督(Jesus Christ)誕生的日子,了解眾多相關的詞匯Christmas tide圣誕節(jié)期、Christmas Eve圣誕前夜Santa Claus/ Father Christmas圣誕老人Christmas carol在Christmas eve時唱得圣誕頌歌、Christmas dinner圣誕大餐中的火雞(turkey)或烤鵝(roast goose)、布丁(puddings)以及各類小甜餅(如golden butter cookies,fruit cookies)等等。
三、玩味老美口中常用的酷句
眾所周知,Language is from communication , is in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語言來自交流,融于交流之中,最終是為了交流。而英語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語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涉及的不多,因此課堂中開展“快人快語”quick-speaking 活動。每兩個學生為一組,進行對話,其中使用老美口中的常用酷句。例如:A: I happened to know a secret.(我碰巧得知了一個秘密) B. What is it ? (什么秘密?)A. Between us,(你知,我知) I will tell you.(我就告訴你)B: Sure thin! (當然)A: Helen has affair with Sarah's husband.(H與S的老公私通)。學生通過這個很簡短的對話,卻學到了很多在生活對話中很實用的句子。
還可以采取教師給出一些酷句The line is engaged.(占線) Let's bag it .(先把它擱一邊) How big of you .(你真棒)A thousand times no!(絕對辦不到)It's up to you .(由你決定) Big mouth(多嘴驢)Get down to business(言歸正傳)None of your business(不關你的事) I'll kick you ass(我要炒你的魷魚) I am all ears (我洗耳恭聽)You piss me off. 你氣死我了。Take a hike! 哪兒涼快哪兒歇著去吧You're a jerk! 你是個廢物/混球!Are you insane/crazy/out of your mind? 你瘋了嗎?Knock it off. 少來這一套。 You stupid jerk! 你這蠢豬!. I'm fed up. 我厭倦了。 等,由學生創(chuàng)設語境,迅速說出來。此方法簡單易行,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快人快語”的活動中來。
四、巧用動物滲透文化知識
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動物都有特殊的寓意,如:漢語說壯如牛,英語卻說as strong as horse 壯如馬;漢語說亡羊補牢,英語說c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馬補牢”;從以上的關于動物的習語中可能聯(lián)想到在語言形成與一個國家的社會形態(tài)是密不可分的,中國是農耕民族,以牛為主要的勞動力故出現(xiàn)“壯如?!币徽f,西方是以游牧為主的,所以西的馬在他們的生活中格外重要,故出現(xiàn)“壯如馬”“亡馬補牢”的說法,也就不足為奇了。同樣西方對狗是情有獨衷的,所以英語中有大量的關于狗的習語,如lucky dog幸運的人,top dog優(yōu)勝者,under dog 失敗者,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Barking dogs seldom bite.會叫的狗不好人,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按功行賞等。在教學中滲透有關此類的文化知識,并鼓勵學生收集相關動物的習語,開展“動物晚會”Animals' Party的活動。
參考文獻
1、李建平 聚焦新課程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8月版
關鍵詞 古代文學;二十四節(jié)氣;文化底蘊
作者簡介 崔玉霞,(1966-),女,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46)
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對天文、氣象、物候進行觀測、探索、總結的結果,它能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chuàng)的文化遺產。在二十四個節(jié)氣背后,蘊含著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習俗和深厚的文化積淀,有關二十四節(jié)氣的詩詞曲賦,無不鮮明地帶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特色,成為我國農耕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二十四節(jié)氣的來歷
據(jù)悉,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桿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jié)氣。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1天為夏至,最長的1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到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24節(jié)氣的概念。
從天文上講,二十四節(jié)氣就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并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24節(jié)氣由來。
二十四節(jié)氣與季節(jié)、溫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廣泛的影響,無論是文人還是民間百姓,多有通過詩詞歌賦來反映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變化和習俗的,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二十四個節(jié)氣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便于人們記憶和傳誦,人們還把二十四個節(jié)氣編成一首歌謠在民間傳唱: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署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每月兩節(ji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p>
這首詩前四句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縮略的集成,依次稱為:
立春、雨水、驚蟄、眷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后四句為各節(jié)氣的時間。通過“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這兩句對仗巧妙,指出了如果以陽歷來推算節(jié)氣的日期,那么7月份以前,每月兩個節(jié)氣的日期,多在陽歷6日或21日,下半年每月的兩個節(jié)氣多在陽歷的8日或23日。有時也相差一兩天。所以口訣中又有“每月兩節(ji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一句。
此詩的巧妙之處在于把二十四個節(jié)氣取其中的一個字貫穿起來,組成一首七言律詩,同時指出了節(jié)氣之間的間隔規(guī)律,簡單易記,朗朗上口。
二、二十四節(jié)氣與諺謠
諺語源遠流長,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先秦時期的文獻里就有不少“引諺”的實例,在《易經》、《尚書》、《左傳》、《戰(zhàn)國策》、《國語》、《孟子》、《史記》等古籍中,都提到并且記載了諺語,宋代以后還出現(xiàn)了關于俗諺的專著,如《古今諺》等。
由于我國是農業(yè)發(fā)達的文明古國,對農業(yè)社會的人而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對氣候與季節(jié)變化,須有一套準則或方法來遵循,二十四節(jié)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制定出來。為了便于記憶,智慧的勞動人民還把有關節(jié)氣的內容加工總結、凝練壓韻,形成民諺民謠用以指導農業(yè)生產和生活。這些民諺民謠形式多樣,活潑生動,意象鮮明,流傳甚廣。例如“過了驚蟄節(jié),春耕不停歇”“驚蟄一犁土,春分地如篩”“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清明下種,谷雨栽秧”“立夏小滿,雨水相趕”“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三朝遍地鋤”“過了芒種,不可強種”“夏至進入伏天里,耕地賽過水澆園”“進入夏至六月天,黃金季節(jié)要搶先”“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大暑大落大死,無落無死”等等。這些農家諺語短小精練、實用具體,至今還在農村流傳和使用。
比民諺形式更高級的形式是民謠,關于節(jié)氣的謠在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特點。如有一首五言節(jié)氣歌,將每個節(jié)氣中的典型物候與景色以及農業(yè)生產、民風民俗編在一起,通過陽氣轉、烏鴉叫、滴水干、封河等外在景物描繪出鮮明的季節(jié)變化,通過種粟、種大田、動刀鐮提醒農民到季節(jié)該進行的農事活動。大家樂、不著棉、忙買辦、要過年寫出不同季節(jié)的民風民俗。全詩如下:
“種田無定例,全靠看節(jié)氣。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種幕,谷雨種大田。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芒種大家樂,夏至不著棉。小署不算熱,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墊,處暑動刀鐮。白露快割地,秋分無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嚴。失雪芟冬月,冬至數(shù)九天。小寒忙買辦,大寒要過年?!?/p>
流傳于四川地區(qū)的《節(jié)氣百子歌》,則每句以“子”結尾,描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民風民俗:
說個子來道個子,正月過年耍獅子。二月驚蟄抱蠶子,三月清明墳飄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陽吃粽子。六月天熱買扇子,七月立秋燒袱子。八月過節(jié)麻餅子,九月重陽撈糟子。十月天寒穿襖子,冬月數(shù)九烘籠子。臘月年關四處去躲賬主子。
這首詩一共寫了十二個月,每個月份中重點選取有代表性的節(jié)氣民俗,其中吃麻餅、吃撈糟烘籠子等習俗帶有濃郁的四川地方特色。
三、二十四節(jié)氣與詩詞
由于二十四節(ji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廣泛和深刻,在中國浩如煙海的詩詞中,涉及到二十四節(jié)氣的詩詞很多,多愁善感、觸物興情的詩人們對季節(jié)的變化尤其敏感,通過詩詞借景抒懷,馳騁想象,施展才華,表達不同階層,不同時節(jié)的情感,反映不同歷史不同地區(qū)的生活生產和民風民俗,寫出情景交融并深刻體現(xiàn)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佳作。
二十四節(jié)氣詩詞主要表現(xiàn)的內容有:
一是反映炎黃子孫在不同季節(jié)從事勞動生產的場景和農家生活的場景。
這些詩詞宛如一幅幅優(yōu)秀畫卷,不同朝代的不同農耕圖和農家樂組成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的“清明上河圖”。我國最早的一首與二十四節(jié)氣有關的詩歌是《詩經》里的《七月》。作為《詩經》中最優(yōu)秀的篇章,《七月》描寫了先民們隨一年四季節(jié)氣的變化所從事不同的農事活動。詩歌從一年最寒冷的十一月、十二月“無衣無褐”的冬日生活起筆,寫了“春日載陽。鳥鳴倉庚庾”的春天萬物復蘇景象;接著寫夏季芒種的繁忙;然后的秋收冬藏,一年四季不停歇的勞作。其中寫道“六月食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壽眉。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農夫。”這一段寫先民在不同的季節(jié)采食不同的果實,豐收喜悅的情景。
農事詩在此后各朝都有杰作出現(xiàn),田園詩人陶淵明、孟浩然、范成大都有與節(jié)氣相關的農事詩佳作。宋代陸游的《時雨》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首節(jié)氣詩佳品,“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香,處處菱歌長?!蔽淖侄绦【福逍伦匀?,不僅寫出了節(jié)氣時令、物候現(xiàn)象,而且突出地渲染了田家插秧、采菱時的繁忙與歡暢。
第二類是通過描寫農家生活的艱難和辛苦,反映我國農民吃苦耐勞、辛苦勞作的精神及統(tǒng)治階級的剝削和壓迫。
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yè)大國,農事活動是國人生存根本。很多文人出身就是農家,也有的是躬耕壟畝的田園詩人,對農村生活有切身的感受。而中國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也讓他們特別關注農民的悲苦,關注百姓的生活。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白居易的《觀刈麥》,詩歌開頭就寫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壟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边@一段非常逼真地寫出了芒種時節(jié)田家麥收的勞累和辛苦。為了搶時收獲,全家老少一起出動,腳踩滾燙的熱土,頭頂炎炎的烈日,不顧勞累,不怕流汗的精神。
范成大是宋代著名的田園詩人,其晚年所作《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xiāng)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如其三十五“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睂戅r夫被租稅所迫無力買田耕種,只好在七月采菱為生的困苦和憤怒。
這類反映農家被剝削和壓迫的詩歌在歷朝歷代都有新作,從中可以看出我國詩人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愛民的情懷。
第三類是隨景寄情、四時感懷之作。
戰(zhàn)國公孫尼子《樂記,樂本篇》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备形镎f是中國古代詩學中最基本的藝術創(chuàng)作觸發(fā)論?!案形镎f是建立在中國古代的”“氣本原之說上的?!辩妿V在《詩品序》中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惫糯娜藦亩墓?jié)氣的變化中感受到季節(jié)更迭、時間的流走、人世的變遷、年華的逝去,由此觸感,他們通過節(jié)氣詩或抒發(fā)感慨、寄托心志,或吊古傷今、懷鄉(xiāng)念友、或人生悲愁、憂國憂民等等,情感均隨詩詞表達出來,為詩詞領域增加了豐富的內容。
春有梅花秋有月,夏有清風冬有雪,一年四季景物的變化都會引起詩人無限感懷,傷春、苦夏、悲秋、枯冬均成為文人創(chuàng)作的由頭和契機。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借春分日來寫離愁,其在《清平樂》中這樣寫道:“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該詞擷取春分天最易讓人傷感的落花來融情人景,情景交融。春風吹又生的春草在作者看來卻成了離恨的象征,將無形之離恨化為有形之春草,生動而貼切,富有創(chuàng)意。
“自古逢秋多寂寥”,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嘆“悲哉!秋之為氣也”以來,悲秋成為我國文學中的傳統(tǒng)主題。而在四時感懷的節(jié)氣詩詞之中,悲秋的詩詞所占份量最多?!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薄对娊?蒹葭》詩人觸物興詞,以白露季節(jié)水邊的秋景營造出凄清哀婉之氛圍,烘托出為追求愛人歷盡艱辛而不得的悵惘和凄苦的心境,全詩情中有景,景中有情。
在以悲秋為主題的詩作中,杜甫的《秋興八首》被譽為律詩中的精髓,是“裘領之作”,是“一生心神結聚之作”。其第一首詩:“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痹撛娡ㄟ^悲自然之秋來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全詩充溢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愁,含義較一般的悲秋之作遠為深厚。
第四類寫節(jié)氣變遷時的自然之景及百姓在不同節(jié)氣里民風民俗。
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民間特別重視立春、清明和冬至等幾個節(jié)氣。這也許是這幾個節(jié)氣物候變化較明顯,其中關于這幾個節(jié)氣的傳說更多、習俗更多、其所蘊藏的文化底蘊比其他節(jié)日更深。在涉及到二十四節(jié)氣的詩詞中,也尤以這三個節(jié)氣的詩詞為多。
立春在每年的2月4日。據(jù)資料記載,歷代王朝對立春這一節(jié)氣都相當重視。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以農業(yè)立國,對立春的到來寄予了厚望。在《禮記?月令》中記載:“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齊。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于東郊,還返賞公卿大夫于朝?!焙笫罋v朝歷代都有不同形式的迎春活動,有的朝代還舉行隆重的迎春大典。到唐宋時期,立春日還有盛大的春祭活動,從京師到縣城都特修專供祭春用的寬闊的“春場”。立春這天,人們穿著同一顏色的春服。打著旗、幡、傘蓋,牽著紙糊的春牛春象,用彩杖鞭打,意為打春”,送小春牛,載歌載舞;明清以來,又發(fā)展了民間食青菜,迎土牛,浴蠶種,喝春茶等習俗。立春這一天,民間還有吃春卷的習俗。據(jù)說這是為了祭奉春神句芒,請他督促耕牛努力干活,催促莊稼快快成長的意思。
蘇軾在62歲時被貶到海南儋州,對于一個年近古稀老人來講,海南這樣一個荒蠻之地已近乎是葬身之所了。但我們從達觀的坡《減字木蘭花?立春》詞中,看到的卻是歡欣鼓舞,清新活潑的春的氣息:“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與春工,染得桃花似肉紅。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勝雪花?!比~寫春風吹暖,桃花盛開的春日景象。詞中還寫了農人在立春日舉行鞭春牛插春幡等民俗內容。
清明在陽歷每年4月5日前后,是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開始的。據(jù)《歲時百問》稱:“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據(jù)統(tǒng)計,《全唐詩》《全宋詞》中,內容中包貪“清明”“寒食”字樣的作品有850多首。有些詩詞已成為婦孺皆知的千古名篇,如杜牧的《清明》詩,幾乎家家盡知,無人不曉。
清明節(jié)的主要習俗是祭祖掃墓,清明前后,他鄉(xiāng)游子不論多遠都要返回故里,到祖先親人墓前祭祀灑掃,寄一腔哀思,以慰地下亡靈。唐戴叔倫的《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xiāng)》就是寫清明及清明前一日寒食節(jié)的習俗的?!扮姽男x日,車徒促夜裝。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傳鏡看花發(fā),持杯話故鄉(xiāng)。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痹谕鉃楣俚拇魇鍌悶槭送玖b絆不能回鄉(xiāng),清明之日送兒還鄉(xiāng)祭掃,離別時說到家鄉(xiāng)觸動思鄉(xiāng)之情,忍不住淚濕衣襟。詩中“曉廚新變火”一句指的是我國寒食節(jié)習俗: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jié)”,是日禁火,家家冷食。至次日清明方舉火做飯。此習俗傳說為紀念春秋時期的忠臣介子推。
清明又是一個郊游踏青的好日子。古代民間有植
樹、插柳、放風箏、打秋千、蹴鞠(踢球)、斗雞等多種有趣的民俗活動。宋代吳惟信的詩《蘇堤清明即事》寫蘇州清明美景“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表現(xiàn)了萬人郊游、盡興方歸的宏大場景。
冬至古稱“至日”、“日短至”。冬至在陽歷的12月21或22日。這天,太陽位于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自晝最短的一天。 在冬至過節(jié)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肚寮武洝飞踔劣小岸链笕缒辍敝f。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漢朝以冬至為“冬節(jié)”,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xiàn)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jié)慶賀。
冬至經過數(shù)千年發(fā)展。形成了獨特的節(jié)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jié)食品。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冬至節(jié)豐富的文化內涵為文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冬至詩以唐宋時期為最多,宋黃公度《至日戲題天福寺》“去年至日老夫家,呼兒具酒對梅花。今年至日空奔走,豈止無花亦無酒。薄宦驅人無已時,客懷牢落強裁詩。君不見杜陵老詩伯,年年至日長為客?!比娺\用對比手法,寫去年冬至過節(jié)的歡樂及今年過節(jié)的冷清,抒發(fā)宦游生活的無奈。通過由已及人,想到杜甫遭遇的對比,突出詩人尋求自我安慰的心理。宋范成大的《滿江紅?冬至》借寫冬至日節(jié)序的變化,抒發(fā)一種對時光流逝、世事滄桑的感慨?!昂却荷~氣、玉筒吹谷。新陽后、便占新歲,吉云清穆。休把心情關藥裹,但逢節(jié)序添詩軸。笑強顏、風物豈非癡,終非俗。清晝永,使眠熟。門外事,何時足。且團奕同社,笑歌相屬。著意調停云露釀,從頭檢舉梅花曲??v不能、將醉作生涯,休拘束?!?/p>
四、二十四節(jié)氣與曲賦
由于二十四節(jié)氣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廣泛影響,清末同治、光緒年間,蘇州著名彈詞藝人馬如飛還新穎別致地用節(jié)氣和戲劇名稱編寫一首《節(jié)氣歌彈詞》,作為彈詞的開篇進行演唱,深受廣大聽眾歡迎。其詞云:
西園梅放立春先,云鎮(zhèn)霄光雨水連。節(jié)氣名:立春、雨水;戲目名:《西園記》、《霄光劍》。
驚蟄初交河躍鯉,春分蝴蝶夢花閑。節(jié)氣名:驚蟄、春分;戲目名:《躍鯉記》、《蝴蝶夢》
清明時放風箏誤,谷雨西廂好養(yǎng)蠶。節(jié)氣名:清明、谷雨;戲目名:《風箏誤》、《西廂記》。
牡丹亭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滿布庭前。節(jié)氣名:立夏、小滿;戲目名:《牡丹亭》、《玉簪記》。
隔溪芒種漁家樂,義俠同耘夏至間。節(jié)氣名:芒種、夏至;戲目名:《漁家樂》、《義俠記》。
小暑白羅衫著體,望湖亭大暑對風眠。節(jié)氣名:小暑、大暑;戲目名:《白羅衫》、《望湖亭》。
立秋向日葵花放,處暑酉樓聽晚蟬。節(jié)氣名:立秋、處暑;戲目名:《葵花記》、《西樓記》。
翡翠園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華天。節(jié)氣名:白露、秋分;戲目名:《翡翠園》、《折桂記》。
爛柯山寒露驚鴻雁,霜降蘆花紅蓼灘。節(jié)氣名:寒露、霜降;戲目名:《爛柯山》、《驚鴻記》。
立冬暢飲麒麟閣,繡襦小雪詠詩篇。節(jié)氣名:立冬、小雪;戲目名:《麒麟閣》、《繡襦記》。
幽閨大雪紅爐曖,冬至琵琶懶去彈。節(jié)氣名:大雪、冬至;戲目名:《幽閨記》、《琵琶記》。
小寒高臥邯鄲夢,一捧雪飄空交大寒。節(jié)氣名:小寒、大寒;戲目名:《邯鄲夢》、《一捧雪》。
冬去春來天漸暖,白兔鳥飛又一年。戲目名:《白兔記》。
作者馬如飛原籍蘇州,清代咸豐、同治年間蘇州彈詞藝人。原名時霏,字吉卿。一署滄海釣徒。江蘇蘇州人?!R如飛一生致力于彈詞《珍珠塔》的加工和曲調的研究,此外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彈詞開篇。此節(jié)氣彈詞即為開篇演唱之作。此曲的妙處在于,詞人不但把二十四節(jié)氣名和二十六個戲目名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嵌入句中,語意雙關,聯(lián)綴成篇。而且從中既可見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和人事,也可知清代咸豐、同治年間戲曲的流行情況。全篇文詞典雅,天衣無縫,含蓄有致,別有風味。
關鍵詞:承德高校;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涵蓋著中華民族的道德規(guī)范、生存智慧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因此,喚醒大學生的文化自覺,讓他們在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深層次的思考探索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構建健康的人格是高校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歷史責任。
河北省承德市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旅游勝地,現(xiàn)有五所高校,包括承德醫(yī)學院和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兩所本科院校,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河北旅游職業(yè)學院和承德護理職業(yè)學院三所專科院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方面,五所院校因為學校辦學特色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特點,但是也存在一些共同的問題。
一、承德高校傳統(tǒng)文化教育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覆蓋面較窄
在承德五所高校中,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文史哲類和藝術類專業(yè)開設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專業(yè)課,其他專業(yè)學生可選擇相關的全校范圍開設的一些通識類課程,如“中國古代傳統(tǒng)禮儀”“唐詩宋詞十五講”等。但是其他四所院校開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關課程相對來說比較少。相關通識課程有上課時間和選課人數(shù)的限制,有時難以滿足學生的需要。除了設置相關課程之外,各院校也組織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講座,但沒有經過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內容零散。由此看來,承德地區(qū)高校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已經有一定的重視程度,但是從開設范圍和力度來看,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二)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從承德各所高校已經開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類課程來看,各門課程教學方法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講授為主。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有利于教師對講授內容、教學進度和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但是學生參與度比較低,因此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不易把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調動起來,也難以開發(fā)學生深入探索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潛力。
(三)學生對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匱乏
除了文史哲和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之外,大部分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存在著很大程度的隔閡,理工科學生由于系統(tǒng)學習傳統(tǒng)文化課程的機會有限,因此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現(xiàn)象更為嚴重。即使學校有相關通識類課程,但是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抱著可學可不學、期末湊學分的態(tài)度,個人學習取向上功利主義與實用主義色彩濃厚、對學習傳統(tǒng)文化認知匱乏。
二、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一)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傳統(tǒng)教學方法雖然有利于教師對講授內容、教學進度和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但是對于多途徑、大量接受信息而思維活躍的大學生而言,思維不能得到充分調動,難以把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調動起來,也難以開發(fā)學生深入探索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潛力。因此,傳統(tǒng)文化教育課程的課堂教學應該轉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方法,探索師生互動、學生為主的模式,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參與感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會加深,有助于形成對問題的整體認識,也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研究的能力。
(二)建立多渠道的教育模式
1.開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系列專題講座
講座應由學?;蛳挡拷y(tǒng)籌安排,在開展講座時應注意避免現(xiàn)在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劃、內容零散的情況。學校或教學系部可以以系列講座的形式進行規(guī)劃,比如在一個學期之內計劃開展與先秦諸子相關的講座,可以有計劃地邀請研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的專家分別進行講座。
2.創(chuàng)建網(wǎng)絡教育平臺
課堂教學和專題講座由于時間的限制,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學??梢詣?chuàng)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網(wǎng)絡平臺。
(1)建立校內課程網(wǎng)站。學校請相關教師錄制教學視頻,可以采用傳統(tǒng)視頻,也可以根據(jù)需要錄制微課視頻,然后分門別類放在網(wǎng)站上供學生課下觀看學習。通識類課程有上課時間和選課人數(shù)的限制,有時候不能滿足學生選課的需要,而課程視頻可以改變這種現(xiàn)狀。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課程,在自己合適的時間觀看視頻,而且可以反復觀看,有不理解的地方在線向老師提問,師生之間可以在線互動交流。
(2)相關課程網(wǎng)站可以對其他院校學生開放,建立院校之間的合作,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這樣可以彌補有的院校相關課程不能滿足學生需要的不足。
(3)建立校內微信平臺。智能手機在學生中已經普及,手機上網(wǎng)已經成為每個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微信幾乎成為每個人的必備聯(lián)系工具。通過建立校內微信平臺,定期向學生發(fā)送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信息,使學生日積月累,在潛移默化了解相關文化知識,調動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三)充分利用承德本地歷史文化資源。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承德本地有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世界文化遺產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群構成了承德歷史文化資源的主體,形成了避暑山莊文化。避暑山莊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國園林藝術之大成、中國古代建筑藝術之大成、中國宗教藝術之大成,涉及歷史地理、民族關系、建筑藝術、園林藝術、宗教藝術等多個領域。
承德各大高??梢猿浞掷眠@些資源,組織學生通過實地考察、調研等活動,了解相關各個領域。如,組織學生到中國三大孔廟之一的熱河文廟(今承德文廟)探尋儒家文化,到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避暑山莊考察“南秀北雄”的建筑藝術。這樣可以使學生從直觀上了解、觸摸活生生的傳統(tǒng)文化,比課堂教學等間接形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熱情。
(四)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比如,以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媒介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
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七夕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等都是中國傳統(tǒng)的重要節(jié)日。中國歷史悠久,每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和民間傳說,反映了我們的傳統(tǒng)習俗、價值觀念和道德風尚。各大院校可以各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契機,介紹各大節(jié)日的由來、習俗、傳說和相關的文學作品,舉辦有關的校園活動。
承德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各大高校還要注重各個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承德本地少數(shù)民族以滿族、蒙古族、回族居多,每個少數(shù)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蒙古族的那達慕、火日、燃燈節(jié)、成吉思汗紀念節(jié)、麥德爾節(jié),滿族的走百病、蟲王節(jié)等等。
總的來看,承德高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方面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通過校內改革、院校協(xié)作、利用當?shù)貧v史文化資源等多種方式,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習慣,才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途徑和模式,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切實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萬紅,孫宏亮,王巖石.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宗霖.致思趨向視閾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課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探討[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7).
[3]趙娜,李宗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閾下的呼和浩特高校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J].金田,2014(04).
項目來源:2015年度承德市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課題“承德高校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