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路設計分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1SⅡ-Ⅱ接發(fā)車進路信號機只點綠黃燈故障
1).檢查SⅡ-Ⅱ接發(fā)車進路信號機DS6-K5B型計算機聯(lián)鎖驅動條件。TXJ:發(fā)車進路鎖閉,且具備信號開放條件后,檢查信陽上行場送來的SⅠ-ⅡLXJF、SⅠ-ⅡZXJF、SⅠ-ⅡTXJF時驅動TXJ,條件不滿足時恢復落下。LUXJ:發(fā)車進路鎖閉,且具備信號開放條件后,檢查信陽上行場送來的SⅠ-ⅡLXJF、SⅠ-ⅡZXJF、SⅠ-ⅡTXJF,信陽客站送來的SKL4LXJF、SKL4ZXJF、SKL4LUJF、SKL4TJF時驅動LUXJ,條件不滿足時恢復落下。
2).檢查信陽下行場與上行場場間聯(lián)系電路。查找采集信息發(fā)現(xiàn),DS6-K5B型計算機聯(lián)鎖沒有采集到SⅠ-ⅡTXJF條件,原因是上、下行場的場間聯(lián)系傳送SⅠ-ⅡTXJF的電纜斷線,下行場SⅠ-ⅡTXJF,造成下行場SⅡ-Ⅱ接發(fā)車進路信號機TXJ不驅動,DS6-K5B型計算機聯(lián)鎖只驅動LUXJ,使SⅡ-Ⅱ接發(fā)車進路信號機點綠黃燈。
1.2Ⅱ-ⅡG1股道SⅡ-Ⅱ發(fā)送器錯誤發(fā)綠碼
SⅡ-Ⅱ發(fā)送器發(fā)綠碼需滿足SⅡ-ⅡLXJF1、SⅡ-ⅡZTJ、SⅠ-ⅡLXJF、SⅠ-ⅡZXJF、SKL4LXJF、SKL4ZXJF。SKⅡLXJF、SKⅡZTJF這些條件,如在該編碼電路中沒有檢查SⅡ-Ⅱ接發(fā)車進路信號機LUXJ、TXJ的接點條件,就會出現(xiàn)SⅡ-Ⅱ接發(fā)車進路信號機點綠黃燈,而地面錯誤發(fā)綠碼,信號顯示與接近區(qū)段發(fā)碼不一致的情況。
2解決方案
關鍵詞:非接觸卡;MCRF200;讀寫器;PSK;負載調制
1MCRF200簡介
MCRF200是Microchip公司生產的非接觸式可編程無源RFID器件,它的工作頻率載波為125kHz。該器件有兩種工作模式:初始Native模式和讀模式。所謂初始模式是指MCRF200具有一個未被編程的存貯陣列,而且能夠在非接觸編程時提供一個缺損狀態(tài)其波特率為載波頻率fc的128分頻,調制方式為FSK,數(shù)據(jù)碼為NRZ碼;而讀模式是指在接觸或非接觸方式編程后的永久工作模式,在該模式下,MCRF200芯片中配置寄存器詳見后述的鎖存位CB12置1,芯片上電后,將依據(jù)配置寄存器的設置并按協(xié)議發(fā)送數(shù)據(jù)。
MCRF200的其它主要性能如下:
帶有一次可編程(OTP)的96位或128位用戶存儲器(支持48位或64位協(xié)議);
內含整流和穩(wěn)壓電路;
功率損耗極低;
編碼方式可在NRZ碼、曼徹斯特碼、差分曼徹斯特碼之間選擇;
調制方式可在直接調制(ASK)、FSK、PSK1和PSK2(PSK1、PSK2定義見后述中選擇);
采用PDIP和SOIC封裝形式。
2MCRF200的工作原理
2.1應用系統(tǒng)構成
MCRF200的典型應用系統(tǒng)構成如圖1所示。圖中,引腳VA和VB接電感L1和電容C1構成的外接諧振電路,該LC諧振電路的諧振頻率為125kHz。讀寫器邊的LC電路也諧振于125kHz則用于輸出射頻能量,同時可接收MCRF200芯片以負載調制方式送來的數(shù)據(jù)信號。
2.2芯片內部組成原理
圖3
MCRF200芯片的內部電路框圖如圖2所示,它由射頻前端電路和存貯器電路兩大塊組成。其中,射頻前端電路用于完成芯片所有的模擬信號處理和變換功能,包括電源、時鐘、載波中斷檢測、上電復位、負載調制等電路。此外,它還用來實現(xiàn)編碼、調制方式的邏輯控制;而配置寄存器電路則用于確定芯片的工作參數(shù)。該配置寄存器不能被非接觸方式編程,因為它在非接觸方式下已經被Microchip公司在生產時進行過編程。
配置寄存器各位的控制功能如下:
CB1:用于設置存貯器陣列的大小。當CB1為1時,用戶陣列為128位;為0時,其用戶陣列為96位。
CB2、CB3、CB4位:該三位編碼可用于設置波特率,其編碼表列于表1。
CB5用來設置同步字。CB5為1時,有1.5位同步字;為0時,無同步字。
CB6與CB7:用于設置數(shù)據(jù)編碼方式,具體見表2所列。
CB8與CB9:調制方式選擇位,具體見表3。
CB10:PSK速率選擇位。該位為1時選擇fc/4;為0時則選擇fc/2其中fc為載波頻率。
CB11:該位總為0。
CB12:該位為0時,存貯陣列未鎖定;為1時,存貯陣列被鎖定。
表1波特率設置表(fc為載波頻率)
CB2CB3CB4波特率CB2CB3CB4波特率
000fc/128100fc/64
001fc/100101fc/50
010fc/80110fc/40
011fc/32111fc/16
表2數(shù)據(jù)編碼方式設置
CB70011
CB60101
編碼方式NRZ-L曼徹斯特編碼差分曼徹斯特碼反曼徹斯特碼
表3調制方式選擇(fc為載波頻率)
CB9CB8市制方式
00FSK:0為fc/8;1為fc/10
01PSK1
10直接
11PSK2
3PSK讀寫器電路設計
3.1PSK調制
MCRF200的PSK調制方式有兩種:PSK1和PSK2。采用PSK1調制時,每當相位在數(shù)據(jù)位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時,將在從位起始處跳變180°;而在PSK2調制時,相位將在數(shù)據(jù)位為1時從位起始處跳變180°,為0時則相位不變。PSK1是一種絕對碼方式,PSK2是一種相對碼方式,因此,PSK讀寫器硬件只能按一種調制方式設計(如PSK1),而當要工作在另一調制方式時,可用軟件進行轉換。
圖3所示是一個典型的PSK調制信號波形示意圖,圖中假設PSK速率為數(shù)據(jù)位速率的8倍。
3.2PSK讀寫器
PSK讀寫器的電路結構如圖4所示。它由4MHz晶體振蕩器、分頻器、載波功放、包絡檢波器、濾波放大、脈沖成形器、相位比較器、微處理器及與主機接口電路等組成。
圖4中,讀寫器發(fā)收兩通道的信號流程已很清楚,這些電路的設計參考文獻很多。下面僅就功率放大器、包絡檢波、PSK解調以及RS-232串口電路進行分析。
(1)功放電路
該PSK讀寫器的功放電路如圖5所示。圖中,T1、T2、T3用于組成B類放大器,L1、C1和C2串聯(lián)諧振于125kHz,選通分頻器輸出的125kHz載波加至功放,L2和C3用于構成輸出諧振電路,這樣,在L2上將產生電磁場,從而保證卡芯片進入場區(qū)時能獲得足夠的載波能量而被激活。但L2所產生的場能量也有一定的限制,通常在30m處測試應不超過65dBμV(dBμV=20logμV)。
(2)包絡檢波電路
非接觸IC卡的負載調制通常采用AM方式,讀寫器中的載波解調采用簡單的包絡檢波電路,圖5中,D3和D4的作用是對芯片負載調制信號進行全波檢波,以檢出PSK包絡。
而R8和C5組成的低通濾波器則應滿足包絡檢波條件,即:
R8C5≥(5-10)/ωC
式中:ωC為載波角頻率。但應注意為了減小惰性失真,R8和C5不應取值過大。
(3)PSK解調器電路
PSK解調電路是讀寫器能正確將PSK調制信號變換為NRZ碼的關鍵電路,其具體電路見圖6所示。圖中,從脈沖形成電路送出的62.5kHz的PSK方波信號假定配置寄存器CB10位為0,即PSK速率為fc/2加至觸發(fā)器D3的時鐘輸入端。觸發(fā)器D3的數(shù)據(jù)輸入端D加入的是由125kHz載波基準形成的62.5kHz基準方波信號,這樣,若時鐘與D輸入端兩信號相位差為90°或相位差不偏至0°或180°附近,則觸發(fā)器D3的Q端輸出信號將是可由微控制器MCU讀入的數(shù)據(jù)NRZ碼。
分頻器輸出的125kHz方波基準信號經觸發(fā)器D2變換為62.5kHz的方波,而異或門1利用觸發(fā)器輸出D1的高低電平變化則可使加至觸發(fā)器D2的125kHz基準信號相位改變180°,該180°的相位變化在觸發(fā)器D2的Q輸出端會產生90°的相移。
而基準62.5kHz信號在經異或門4后將產生125kHz脈沖信號R3C3產生延遲。同樣,也將產生62.5kHz的PSK數(shù)據(jù)信號,在經R2、C2和異或門后,也將產生125kHz的脈沖信號。這兩信號可在觸發(fā)器D4中進行相位比較以在觸發(fā)器D4的Q端輸出125kHz信號,其占空比正比于兩信號間的相位差。當兩個62.5kHz信號的相位差為90°時,其占空比為50%,這對于PSK解調是理想的,若它們的相位差偏離90°而向0°或180°偏移時,其占空比也將同時減小或增大。
由R1和C1構成的濾波電路輸出的直流電平大小正比于相位差,該直流電壓加至一個窗口檢測電路。若直流電平靠近中間,則窗口檢測器輸出1為高,輸出2為低,異或非后為低,因而不改變觸發(fā)器D1的Q輸出狀態(tài);若直流電平過高,則窗口檢測器1、2輸出端都為高;此時,若直流電平較低,則窗口檢測器1、2輸出端都為低。即觸發(fā)器D4輸出的占空比過大或過小時,窗口檢測器的輸出會使觸發(fā)器D1的時鐘輸入端產生上跳變化,從而引起觸發(fā)器D1輸出Q的電平變化而使觸發(fā)器D2輸出發(fā)生90°相移,最終使觸發(fā)器D3達到最佳的PSK解調狀態(tài)。
1.1欠壓鎖定電路與過電流保護電路
欠壓鎖定(UVLO)是指當輸入電源電壓低于欠壓鎖定電路的預設值時,電源芯片不工作,以保證芯片安全并降低不必要的功耗。LT3748通過連接在VIN和EN/UVLO引腳之間的分壓電阻R1與R2設定芯片工作的閾值電壓。當芯片EN/UVLO引腳上的電壓達到1.223V時,LT3748芯片內部所有電路都將啟動。過電流保護電路是指在電源過載或輸出短路時保護電源裝置,防止負載損壞。此芯片通過SENSE引腳端的電阻R5來設定過電流,SENSE引腳的電壓VS需要在0.1V以下。
1.2開關變壓器設定
單端反激式開關穩(wěn)壓電源在設計開關變壓器參數(shù)時的計算極為關鍵,設計中應盡量使開關管導通期間變壓器所儲存能量等于功率開關管關閉期間變壓器所釋放的能量,提高開關變壓器的利用率,從而提高電路的轉化效率。開關變壓器的設定主要取決于初級線圈電感量和線圈的飽和電流兩方面。開關變壓器初級繞組的電感值須大于臨界電感值(即當功率開關管截止期結束時,功率開關變壓器中存儲的能量正好釋放完畢時開關變壓器初級繞組所對應的電感值)。此外,開關變壓器還應滿足其線圈中的電流不能超過線圈自身飽和電流,因為一旦造成線圈中電流飽和,能量將不能存儲在變壓器的鐵芯中,進而傳輸?shù)酱渭壎?,而會被消耗在鐵芯中。本設計中開關變壓器選取為VP-0047-R,它具有體積小、自身電阻低、低噪聲和緊耦合性等優(yōu)點。VP-0047-R有六個獨立繞組,每個繞組的電感量和飽和電流分別為3.8μH和2.81A,并可以根據(jù)需求的不同而連接成初次級線圈比不同的變壓器。設計中將此變壓器設置為初、次級線圈比為4∶1。其中初級線圈為四個繞組的串聯(lián)形式,則初級線圈的電感量是60.8μH。次級線圈為兩個繞組的并聯(lián)形式,這種連接可增大繞組的飽和電流,避免次級線圈在輸出電流較大時飽和。
1.3功率開關管及鉗位電路設計
開關管的選取主要由漏源之間的耐壓值以及最大漏極電流決定。由于在開關管關斷的瞬間,變壓器產生的漏感將生成尖峰脈沖電壓,并且在初級線圈上也會有感應電壓生成,這些都會疊加在直流輸入電壓VIN上。而在開關管導通時,功率開關變壓器初級繞組的充電電流將產生尖峰電流,所以功率開關管的漏極電流應大于該尖峰電流。設計中Q1選擇Si7464DP。為了減少漏感對電路產生的影響,并吸收已經由漏感產生的尖峰電壓,在開關管的漏極設計了鉗位保護電路。通常鉗位電路的形式有DZ、RCD以及RC等,考慮到電路的簡單和小型化,本設計采用RC鉗位電路,取值為66Ω和150pF。在Q1截止的瞬間,儲存在漏感中的能量通過電容C6后,就被電阻R8消耗掉了。鉗位電路的設計非常必要,尤其在輸出電流較大的情況下,可通過鉗位電路將漏感吸收,從而保證輸出電壓的穩(wěn)定。
2測試結果與分析
由于輸入電壓為-48V,所以測試中將穩(wěn)壓電源的正端接在PCB電路板的地端,穩(wěn)壓電源的負端接到PCB上的電源輸入端,此時在PCB的電源和地之間就能得到負的電壓。測試前應注意以下兩點:首先由于開關電源在供電初始會產生較大的浪涌電流,所以在測試時對穩(wěn)壓電源限流值的設定要比實際輸出電流值稍大一些。其次單端隔離反激式開關電源測試時不能空載。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此電源電路不僅實現(xiàn)了電源從負到正的極性變換,并且電路最大輸出電流為3.245A,輸出電壓接近8V,證明本電路設計已經達到了最初要求輸出8V/2A電源的目的。將電源的電壓輸出端接4Ω、50W的固定負載電阻,輸入端接到可調穩(wěn)壓電源輸出端。調整輸入穩(wěn)壓電源在36V~54V之間變化時,測量輸出端電壓。根據(jù)電壓調整率的公式,可計算出電路的電壓調整率為0.7%。當輸入電壓變?yōu)?0V時,輸出電壓有0.06V的變化,可看出輸出電壓波動不大。
3結論
關鍵詞:數(shù)字集成;放大器;整體電路
本文主要介紹的設計思路,是以運用TDA7481為主進行設計的思路。使用這種芯片為核心,可以在多種模式下做到對電路的自由切換,大大提升了整機的實用性。而且,這套設計采用的是數(shù)字輕觸式的按鍵控制系統(tǒng),可以更加輕松地實現(xiàn)對音量的控制,這種設計相比于傳統(tǒng)的按鍵設計而言,不僅可以方便操作,而且能夠大大增加機器的使用壽命。另外,這種設計比傳統(tǒng)的設計輸出功率更高,傳出的聲音也不容易失真,成為很多音響制造企業(yè)應用的首選。正是因為如此,本文才會選用這樣的設計進行介紹。
1.音頻功率放大器的發(fā)展歷程以及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音頻功率放大器是一個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的領域,最近的幾十年以來,隨著無數(shù)科學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功率放大器無論是線路技術還是元器件,甚至于人們的思想認識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回顧一下功率放大器的發(fā)展歷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fā)現(xiàn),音頻功率放大器的發(fā)展與電子技術的發(fā)展是緊密聯(lián)系的。正如電子計算機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的發(fā)展歷程一樣,音頻功率放大器也經歷了類似的發(fā)展過程。從最初的電子管放大器,到現(xiàn)在的數(shù)字集成放大器,音頻功率放大器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在現(xiàn)今,數(shù)字集成功率播放器已經成為了一種越來越主流的發(fā)展趨勢,這種功率放大器以其較高的輸出效率、較好的聲音保真效果,正在受到更多人的青睞與肯定。長期以來,高品質的音頻放大器的按照工作類別進行劃分,只有A類和AB類兩種。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一直以來,功率放大器的元器件都是以電子管為主,在這種情況下,單純的B類功率放大器的播放效果會嚴重失真,難以被人們所接受。而只有A類功率放大器能有效保障聲音的真實性?,F(xiàn)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以數(shù)字集成方式進行工作的功率放大器開始出現(xiàn),這種新型的功率放大器以輸出的功率大、效率高、生意失真小等優(yōu)勢一躍成為音響制造企業(yè)的新寵兒。然而對于我國的企業(yè)來說,這項新技術我們還知之甚少,相關的研究工作困難重重。雖然一些科研團隊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只有真正了解了數(shù)值集成功率放大器的整體電路設計,才能在之后的設計工作中事半功倍,真正生產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數(shù)字集成功率放大器。
2.數(shù)字集成功率放大器整體電路的設計理念
本文所要介紹的數(shù)字集成功率放大器采用以TDA7481芯片為核心的設計理念,主要由數(shù)字音量控制器、音頻選擇集合而成的D類功率放大器。具體的設計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進行介紹,即輸入切換部分、音量調整部分以及功率放大器部分。采用這樣的設計,功率放大器的輸出效率可以達到80%以上,真正實現(xiàn)對音頻的高清播放。
3.輸入切換部分的設計
3.1設計原理
在該設計中,輸入切換部分采用的是TC9052P的電路。在電路中設置了五個連接端口,并分別用五個數(shù)字輕觸式按鍵進行控制。屆時通過操作這五個按鍵就可以對即將輸入的五組音頻信號進行控制與調整,使音頻播放更加真實與優(yōu)美。而每個按鍵上方都會有一個LED指示燈,可以時刻提醒操作者那個端口已經輸入了信號,那個端口沒有輸入信號。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當操作者同時輸入多組信號的時候,該系統(tǒng)只能選擇支持一種信號。這樣就可以避免因為操作者的疏忽造成混亂。
3.2相關電路的使用說明
TC9152P的立體聲線路開關具有五個功能,對于單、雙電源都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一般情況下,功放器的運行電壓在7.5~30V之間,而本文所介紹的設計則主要使用于運行電壓在12V左右的電路。在該設計中,兩個主要引腳將分別接在+12V與-12V的端口,兩個引腳分別連接左右聲道的輸出端。另外還有兩組一共十個引腳分別對應五個按鍵的左右聲道輸入端。還要有五個引腳分別負責對五個按鍵的開關控制。而當任意按鍵的開關處于閉合狀態(tài)時,另外四個按鍵的開關將會自動跳開。
4.數(shù)字音量控制部分的設計
4.1電路的使用說明
在這一部分的電路中,分別有兩個引腳作為信號的輸入端口,兩個引腳作為控制之后的音量輸出端口。還要有兩個引腳分別接入正負直流電壓,兩個引腳為音量的控制端口,在預留幾個引腳接地,這個電路就基本完成了。
4.2元件的參數(shù)與電路屏蔽
這一部分的各個元件的參數(shù)如下:輸入電流1mA到3mA。輸入電壓9V,電容4.7u。一般情況下,電路的工作環(huán)境中很難真正做到排除電磁干擾,一旦這些干擾正常信號的電磁波進入電路,經過放大器地層層放大,就會形成一個非常大的干擾電壓,具體表現(xiàn)在音頻的輸出中,就是一個突如其來的尖銳噪音,嚴重影響音頻播放的質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功率放大器中必須采用電路屏蔽措施以杜絕干擾。一般情況下經常采用的電路屏蔽措施主要有靜電屏蔽與磁場屏蔽兩種,屏蔽結構所用的材料多數(shù)采取比較導電的銅或者鋁制作成的薄板,在實際的工作中,這樣的薄板主要起到的是屏蔽罩的作用,從而隔絕干擾源,將其進行妥善的接地處理。
5.功率放大器部分的設計
對于本次設計來說,其真正的核心是功率放大器,其他的部分最終都是要為功率放大器來服務的。由于數(shù)字集成功率放大器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對于其設計指標必須嚴格要求。其綜合的設計指標必須高出政績效率的80%以上想要完成如此之高的指標,采用TDA7481作為功率放大的核心部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然而由于TDA7481只是一款單聲道的放大器,因此在整體電路的設計中必須同時用到兩塊同樣的TDA7481,這樣才能實現(xiàn)單雙聲道的自由切換,保障功率放大器與音響設備整體的質量。
6.總結
對于音響設備制造企業(yè)來說,開發(fā)出數(shù)字集成功率放大器對提高企業(yè)的競爭力,獲得更大的收益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然而至今我國不少企業(yè)的研發(fā)團隊依然不得其門而入,導致這一部分的設備長期以來進口。為改變這一狀況,本文對數(shù)字集成功率放大器的整體設計思路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希望能對相關企業(yè)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潘文光,于云豐,馬成炎,葉甜春.一種增益可控音頻前置放大器電路的設計[J].微電子學,2010,02:186-189.
關鍵詞:輸電線路;路徑;桿塔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各地電網(wǎng)建設迅猛發(fā)展,從過去的“幾年建一條線路”到現(xiàn)在的“一年建幾條線路”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供電可靠性進一步提高,電網(wǎng)輸送能力大大增強,但輸電線路建設的內部環(huán)境和外部空間卻越來越小。各地進行土地開發(fā)線路路徑選擇困難,施工占地的民事工作難以協(xié)調,線路改造停電時間短,工程建設資金短缺等是電網(wǎng)建設中遇到的新問題。如何應對新形勢,最大限度地滿足電網(wǎng)建設需要已成為技術部門不斷研究的課題。本文從設計角度圍繞方便施工、降低造價、利于運行等方面,對輸電線路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1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1.1路徑選擇
路徑選擇和勘測是整個線路設計中的關鍵,方案的合理性對線路的經濟、技術指標和施工、運行條件起著重要作用。為了做到既合理的縮短路徑長度、降低線路投資又保證線路安全可靠、運行方便,一條線路有時需要徒步往返3~5趟才能確定出最佳方案,所以線路勘測工作是對設計人員業(yè)務水平、耐心和責任心的綜合考驗。
在工程選線階段,設計人員要根據(jù)每項工程的實際情況,對線路沿線地上、地下、在建、擬建的工程設施進行充分搜資和調研,進行多路徑方案比選,盡可能選擇長度短、轉角少、交叉跨越少,地形條件較好的方案。綜合考慮清賠費用和民事工作,盡可能避開樹木、房屋和經濟作物種植區(qū)。
在勘測工作中做到兼顧桿位的經濟合理性和關鍵桿位設立的可能性(如轉角點、交跨點和必須設立桿塔的特殊地點等),個別特殊地段更要反復測量比較,使桿塔位置盡量避開交通困難地區(qū),為組立桿塔和緊線創(chuàng)造較好的施工條件。
1.2桿塔選型
不同的桿塔型式在造價、占地、施工、運輸和運行安全等方面均不相同,桿塔工程的費用約占整個工程的30%~40%,合理選擇桿塔型式是關鍵。
對于新建工程若投資允許一般只選用1~2種直線水泥桿,跨越、耐張和轉角盡量選用角鋼塔,材料準備簡單明了、施工作業(yè)方便且提高了線路的安全水平。對于同塔多回且沿規(guī)劃路建設的線路,桿塔一般采用占地少的鋼管塔,但大的轉角塔若采用鋼管塔由于結構上的原因極易造成桿頂撓度變形,基礎施工費用也會比角鋼塔增加一倍,直線塔采用鋼管塔,轉角塔采用角鋼塔的方案比較合理,能夠滿足環(huán)境、投資和安全要求。
針對多條老線路運行十幾年后出現(xiàn)對地距離不夠造成隱患的情況,在新建線路設計中適當選用較高的桿塔并縮小水平檔距可提高導線對地距離。在線路加高工程中設計采用占地小、安裝方便的酒杯型(Y型)鋼管塔,施工工期可由傳統(tǒng)桿塔的3~5天縮短為1天,能夠減少施工停電時間。
1.3基礎設計
桿塔基礎作為輸電線路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造價、工期和勞動消耗量在整個線路工程中占很大比重。其施工工期約占整個工期一半時間,運輸量約占整個工程的60%,費用約占整個工程的20%~35%,基礎選型、設計及施工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線路工程的建設。
濱州市位于山東省北部,屬于黃河沖積平原,土質大部分為粉質粘土,而且地下水位高,一般為±0.0~1.0m,地基承載力又低,一般為70~90kN/m2。通俗講基礎越深受力越好、體積越小,但由于受地下水的影響,基礎深埋后泥水、流砂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幾率就會加大,給施工帶來極大困難,既影響工期又增加投資。
由于地質的特殊性和埋深的局限性,當前的基礎型式只有采取淺埋式,通過適當加大基礎地板尺寸,增加基礎自重來滿足上拔穩(wěn)定才是比較安全經濟的。直線塔埋深控制在2m左右,承力塔埋深控制在3~4m左右可減少地下水對施工的影響。
根據(jù)工程實際地質情況每基塔的受力情況逐地段逐基進行優(yōu)化設計比較重要,特別對于影響造價較大的承力塔,由四腿等大細化為兩拉兩壓或三拉一壓才是經濟合理的。
2結束語
縱觀近年來的輸電建設工程,每項工程都有各自特點,設計中脫離工程實際,一味生搬硬套是無法保證設計質量與滿足電網(wǎng)發(fā)展需要的。只有結合實際,因地制宜,通過優(yōu)化方案,科技攻關,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才能滿足建設堅強電網(wǎng)的要求,才能開創(chuàng)工程設計“技術先進、安全合理”的全新局面。
參考文獻
[1]110~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定.國家經貿委,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