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遺傳學重點總結

遺傳學重點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遺傳學重點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遺傳學重點總結

遺傳學重點總結范文第1篇

>> 遺傳學實驗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與思考 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的分析與建議 遺傳學網絡課程平臺的建設與實踐 關于遺傳學教學的思考 動物遺傳學精品課程網絡教育平臺建設及其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的思考 普通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與探索 《遺傳學》課程建設與優(yōu)化初探 論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在高?!哆z傳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面向成人教育的醫(yī)學遺傳學網絡課程建設 神奇的遺傳學 遺傳學的未來 醫(yī)學遺傳學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的探討 遺傳學實驗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淺談遺傳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安陽工學院省級重點學科《遺傳學》建設的現(xiàn)狀與思考 遺傳學中的數(shù)學思想 遺傳學的概率計算 高等院校生物學專業(yè)遺傳學教學的幾點思考 從遺傳學材料的變更管窺遺傳學的發(fā)展史 地方高校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高校遺傳學課程建設的思考 高校遺傳學課程建設的思考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朱喜玲 常秋 孫翠英")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遺傳學是生物學、農學、遺傳學等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之一。本文從遺傳學專業(yè)的特點出發(f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探索,對遺傳學課程中教材的選定、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教學方法及其實驗教學的改進等問題進行探討,提出體會和思考,以期優(yōu)化遺傳學課程體系,提高教學成效。 【關鍵詞】遺傳學 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 教學方法 考試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1-0037-02

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遺傳與變異規(guī)律及基因結構和功能的科學,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遺傳學理論知識,了解其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遺傳學內容的豐富和加深與學時不斷壓縮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教學難度不斷增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學時下完成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成效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如何加強課程建設、優(yōu)化教學體系提出思考。

一 教材的選定

教材是知識傳授的載體,是學生學習的切入點,其質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與學習效果,因此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教學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方面的安排都有所差異,選擇一套既符合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又符合學生專業(yè)特點的教材是至關重要的。目前遺傳學教材主要包括王亞馥主編的《遺傳學》、劉祖洞主編的《遺傳學》、朱軍主編的《遺傳學》、趙壽元主編的《現(xiàn)代遺傳學》、方宗熙主著的《普通遺傳學》。根據(jù)教學實踐經驗和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又結合我院現(xiàn)階段的特點,本教研室選擇了王亞馥主編的《遺傳學》,該教材對遺傳物質的本質、遺傳物質的傳遞以及遺傳信息的表達和調控進行了較為深入和集中的探討,使學生在群體水平、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不同層次上對遺傳學有較為深入和完整的認識,有利于學生遺傳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為以后的理論課程(如動物育種、植物育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 優(yōu)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代表與示范,而教案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方案,遺傳學是一門與其他學科知識交叉、滲透性較強的綜合性學科,因此在遵循學生培養(yǎng)目標和專業(yè)特色、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前提下,并結合學生基礎和學時數(shù)的具體條件,梳理好各章節(jié)的側重點,編寫合適的教案十分重要。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鉆研教材、全面領會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最新研究動態(tài)、多與相關課程的教師交流,調整教學重、難點,避免重復教學。如遺傳的細胞學基礎是細胞生物學教學的重點,遺傳的分子學基礎、原核生物基因的表達調控、真核生物基因的表達調控是分子生物學教學的重點,核酸的結構、DNA復制及損傷修復是生物化學課程的重點,這三部分內容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自學。遺傳學三大定律中,孟德爾遺傳法則學生在高中階段已有所掌握,在講解時應注重對孟德爾定律的驗證,而遺傳連鎖法尤其是兩點測交和三點測交的作圖方法,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可增加教授學時,并結合經典實驗,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做到重點突出、難點講透。此外還應注重基礎知識與前沿科學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其科學的思維方法。

三 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接受,這樣不但削減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應用型人才必須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1.啟發(fā)式教學

通過提問的方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探知欲望。如在講遺傳連鎖分析時,提出“基因的連鎖遺傳必須用雙隱性進行測交嗎?”,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開發(fā)學生分析思維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簡單的接受型轉變?yōu)樽灾鲗W習,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

2.討論式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如在講近親繁殖和雜種優(yōu)勢時,提出騾子為什么只有極弱的生育能力,近親繁殖都有哪些危害,并引出我國《婚姻法》禁止直系親屬三代內結婚的科學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看問題的全面性,做到學以致用。

3.探討式教學

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拓展遺傳學知識,在教學目標下,布置適當?shù)膯栴}讓學生完成,如在講解染色體畸變時,讓學生閱讀全書或查閱其他參考資料,思考造成結構變異的原因有哪些,并通過分組討論、集中發(fā)言、教師評價總結的方式進行考核,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品質。

4.改進教學手段

多媒體技術是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高效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的建設可在有限的時間和學時下,以圖片、文字、動畫等方式,將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這樣不但擴大了信息量、調動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而且還能克服學生記筆記難等問題,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如在講授遺傳病時,可顯示相關遺傳病患者的照片,也可插入相關遺傳病視頻,在講基因突變時,可以插入正常和突變后的變異體作物或動物的對比圖片,激發(fā)學生對該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講授染色體交換、染色體重組及染色體的畸變時,可以采用不同的動畫模擬方式教學,更逼真地展示出基因的缺失、重復、融合,并讓學生結合生活,思考哪些疾病與這些基因相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遺傳學三大定律的發(fā)現(xiàn),及DNA雙螺旋的發(fā)現(xiàn),遺傳密碼、基因組測序計劃,讓學生觀看紀錄片《世界百大發(fā)現(xiàn)――遺傳學》,從聲情并茂的紀錄片中感受到學習這些知識的樂趣。

此外,教師可將教學大綱、教學參考書籍、教學輔助資料(如教案、課件、課后練習及其他教學資料)等上傳至局域網上,并與國內遺傳學精品課程網站鏈接,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教學網站與網絡課程教學共享平臺,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又可克服多媒體教學中的不足,解決如課件信息量大、學生來不及記筆記、條理性不足等問題。

5.改善實驗教學

遺傳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其教學目的是鞏固和加深遺傳學理論知識,實驗設備和實驗環(huán)境直接影響著實驗課教學水平的提高,構建功能齊全、設備先進遺傳學教學實驗室,有利于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開設。本教研室具備完善的遺傳學實驗設備,選用王金發(fā)主編的《遺傳學實驗教程》,將果蠅飼養(yǎng)及其雜交實驗(唾腺染色體、單因子實驗、二對因子的自由組合、三點試驗和伴性遺傳),設定為綜合性試驗,通過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對遺傳學中的染色體和三大定律有一個總體的認識,而對一些基礎性實驗如核酸的提取、擴增等實驗,可結合采用多媒體動畫的方式進行模擬,將理論知識與實驗過程同步展示。此外還多開展自主設計性實驗,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6.完善考核方式

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也是檢測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傳統(tǒng)的遺傳學考卷通常采用名詞解釋、填空、選擇、判斷等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但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本教研室根據(jù)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將遺傳學理論知識考核方式分為三部分:(1)平時成績占10%,主要包括學生的考勤和課堂表現(xiàn);(2)平時作業(yè)占20%,主要考察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3)期末試卷成績占70%,以分析題為主,概念題為輔,主要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實驗課成績不但包括筆試實驗原理與方法考察,還將實驗操作、實驗報告、實驗紀律納入考核范圍,以提高學生對實驗的重視。

四 結束語

遺傳學重點總結范文第2篇

關鍵詞:《醫(yī)學遺傳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病例討論法

中圖分類號:G642.0?搖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0-0055-02

醫(yī)學遺傳學是一門重要的醫(yī)學課程,是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該門課程涉及很多遺傳病例,將臨床病例與基礎理論相結合可以調動學生對醫(yī)學遺傳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最終實現(xiàn)培養(yǎng)合格醫(yī)學人才的教學目標]。病案教學法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醫(yī)學院,是以典型病例為先導,以臨床及相關基礎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在當前機遇與挑戰(zhàn)結合的社會面前,素質教育再次為人們所推崇,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校教師在不斷地進行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以適應新變化、滿足新需要。作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從病案教學法在醫(y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談點體會。

一、病案教學法的實施和應用

遺傳病是醫(y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結合臨床病例進行課堂教學,不僅加強了學生對臨床工作的感性認識,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病案分析可用于醫(yī)學遺傳學教學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如課程導入、課堂舉例、課堂結尾、課后作業(yè)、階段復習等。此教學法解決了以往醫(yī)學遺傳學理論教學與臨床脫節(jié),理論教學內容的枯燥難懂,教學手段落后等問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醫(yī)學遺傳學的學習效果及興趣,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1.開篇導入,引出重點?搖對于一門課程而言,可以在開篇的時候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具有吸引力是很幸運的,那么開篇的導入設計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根據(jù)醫(yī)學遺傳學的學科特點,教師上課前根據(jù)教學目的和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病案問題,可以很好地將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融合貫通。我們的做法通常是在授課之前播放一個視頻(病例),通過視頻,學生可以親眼目睹患者的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等,并親身感受到患者的痛楚、親人的無奈,激起學生作為一名醫(yī)學生應有的責任意識,使得學生為學好這門課程而努力。

2.結合病例,講授知識?搖在《醫(yī)學遺傳學》理論的講授過程中可先引入病例啟發(fā)學生思考,然后系統(tǒng)講授相關理論知識,最后驗證理論的可靠性;也可先學習基礎知識,然后介紹病例,使理論得到充實。新內容的學習和認識的過程總是由特殊病例到一般理論、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即在講授遺傳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舉出病例,使抽象的理論融入生動的病例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助于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3.階段復習,歸納總結?搖《醫(yī)學遺傳學》具有內容多、聯(lián)系廣的特點,歷來被學生認為是難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像故事一樣的臨床病例容易被記住,可以在復習理論知識的時候激起學生對故事的回憶,進而憶起所學過的基礎理論;反過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獲得的知識分析、解決最初所提出的臨床問題并歸納總結。

二、病案教學法的教學效果與體會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預防意識?搖《醫(yī)學遺傳學》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研究水平,停留在實驗室,不再只是醫(yī)學基礎課,而是與臨床緊密聯(lián)系的介于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之間的一門橋梁課程。以往的醫(yī)學生有這樣的誤區(qū):醫(yī)學基礎課與臨床關系不大,可有可無。其實不然!若《醫(yī)學遺傳學》教學僅僅講授枯燥難懂的理論知識、與臨床脫節(jié),則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效果;若臨床病例引入到《醫(yī)學遺傳學》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將所學過的相關基礎醫(yī)學知識與臨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

醫(yī)學院校以培養(yǎng)應用型醫(yī)療衛(wèi)生人才為主要目的,講授的重點歸根到底在于遺傳病的分析、研究和預防。但是,多數(shù)遺傳病是“可防不可治”,即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尤其是嚴重的、致死的遺傳病將會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需要醫(yī)學生能認識到遺傳病的重要性和危害性,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生優(yōu)育”的工作意識,提高學生對遺傳病的認識、判斷和預防。

2.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綜合能力?搖傳統(tǒng)教育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好的教學成績得益于學生的主動學習。所以,我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喚起主體意識,使同學們認識到遺傳學并非深不可測、高不可攀。病案式教學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自主學習的能力,以病例為中心引導學生將枯燥難懂的內容變得有趣易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其次是分析能力,通過病案分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礎醫(yī)學與臨床經驗有機地結合,并歸納知識要點、掌握重點內容;最后是獨立思考、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病案(包括遺傳性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傳遞規(guī)律、診斷、治療及預防)分析,訓練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為后續(xù)臨床和遺傳咨詢等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搖美國教育家勞倫斯說:一個好的案例是一種把部分真實生活引入課堂,從而可使教師和全班學生對之進行分析和學習的工具,它可使課堂討論一直圍繞只有真實生活中才存在的棘手問題來進行。病案式教學法中教師不再進行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而是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和輔助學生自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備淵博的知識、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還要具備調動學生積極性、寓教于樂、控制課堂節(jié)奏等技巧。

病案教學法是一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積極、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積極配合,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越性。同時,病案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既要精心準備病案材料,又要擁有《醫(yī)學遺傳學》和臨床醫(yī)學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親眼目睹患者和其家人的痛苦,擔負起醫(yī)生的社會責任,充分實現(xiàn)高等醫(yī)科院校的目標,即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傊@種教學方法是一種具有推廣應用價值的好方法。病案教學法雖具有諸多優(yōu)點,但是任何方法都要合理應用,要根據(jù)醫(yī)學生的不同層次、課程學時設置等特點做相應調整,不能一概而論,否則得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云,申躍武,陳保鋒.病案教學法在醫(y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與評價[J].教育教學論壇,2003,(1):159-161.

[2]夏婉婉.醫(yī)學院校社科類課程案例教學的設計和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3,(1):55-56.

[3]胡曉玲,傅美華,肖風華.病案教學法在婦產科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2,(4):52.

[4]王燕,章波,許雪青,等.病例討論法在醫(yī)學遺傳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7,17(9):31-34.

遺傳學重點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遺傳學;教學改革;自主學習;過程考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3-0041-03

21世紀被譽為“生命科學的世紀”,生命科學在社會經濟與技術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大的作用。如何培養(yǎng)適合21世紀生命學科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遺傳學(genetics)從創(chuàng)立至今,不過百年歷史,但是其發(fā)展非常迅速,它已成為生物科學領域中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學科。是高校生命科學系列的重要主干課程,在整個生命科學的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生命科學研究內容得到極大充實,作為核心學科的遺傳學無論在基礎理論知識和研究技術等方面更是日新月異。新世紀的遺傳學教育面臨巨大挑戰(zhàn),具體表現(xiàn)為遺傳學研究內容的不斷豐富,研究領域的不斷拓寬,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不斷增多,同時根據(jù)目前本科生培養(yǎng)的要求,課堂授課時數(shù)不斷壓縮,這就要求遺傳學課程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整個體系的學習,并能使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現(xiàn)代遺傳學研究的前沿及研究方法。根據(jù)這一要求,遺傳學教學必須采取更具體、更有效的措施,以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目前,遺傳學教學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知識體系的重組,逐步實現(xiàn)課程綜合化。新型的綜合課程不僅包含傳統(tǒng)的遺傳學科學課程,更大程度接納了基因組學、分子遺傳學課程、分子生物學課程以及細胞遺傳學課程。二是在傳統(tǒng)的遺傳學課程體系的基礎上,不斷更新實驗課教學內容,使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斷補充到原有的實驗課程中;三是引入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步伐加快。本文在新疆農業(yè)大學教研項目《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的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討》的支持下,對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的遺傳學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以求尋找出適合我國新形勢下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具有特色的遺傳學課程的教學模式,為打破舊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育思想觀念的束縛,建立以能力培養(yǎng)和素質教育為主的農業(yè)高級專門人才培養(yǎng)模式做出嘗試。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導向的教學理念

1.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習效率。所謂開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就是指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珍妮特指出,大腦的情感邊緣系統(tǒng)部分是通向持久記憶的大門。所以,教師通過鼓勵熱情,就可以使學生把剛學到的東西融入到深度記憶中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改變過去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成為學習的主體。例如在講授經典遺傳學部分時,由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制作課程ppt,在課堂上充當教師的角色,進行內容的講解,并回答其他學生的提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課下討論學習和ppt的制作,同時通過課堂講授也鍛煉了他們講解知識的能力。學生的參與,使授課過程有了活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個班級的實施,這一方法得到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肯定。

2.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模式,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遺傳學被認為是生物學中覆蓋面最廣,學生最感興趣,同時由于其特有的邏輯思維體系,也被認為是最難學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重要的理論和定律,除了做出全面的描述和證明之外,鼓勵學生多方查閱資料,剖析著名學者創(chuàng)建理論的思想和方法,從而啟發(fā)學生勇于探索的意識,積極創(chuàng)新的思維。例如:我們在課堂上提出“為什么孟德爾要采用測交證實分離規(guī)律和獨立分配規(guī)律?”“為什么DNA是遺傳物質?你能用學過的知識做淺顯的推論嗎?”等遺傳學問題,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從各個角度認識問題,提出了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還始終注意相關學科的有機結合,改變學生在學習時割裂看問題的方式。例如:講授DNA復制一節(jié)的內容時,講到所有生物的DNA復制均是從5'到3',無一例外。然后提問“為什么”,并提示:主要從已學過的物理知識和化學知識來探討這一問題。使學生能夠將已學過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并能以此學會對知識的活學活用以及理解所學課程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展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積極思維,敢于創(chuàng)新的思想。利用學科發(fā)展的典型案例,吸引學生對學科熱點發(fā)展的興趣,啟發(fā)學生對學科研究重點問題的科研創(chuàng)新的思維,引導學生對學術發(fā)展進程中的不足與缺陷的討論與質疑。從各個不同角度分析學科前沿問題。例如:教師提出的“垃圾DNA的生物學功能”問題引起學生的討論和注意,并對有關這個領域的學術觀點提出質疑和批判,提出了雖然目前還不是很清楚“垃圾DNA”的功能,但是它的生物學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并且可以通過生物信息方法和實驗來檢測。

3.開展課下小組討論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嘗試采用課下小組學習結合“課堂討論”的互動式教學。將部分教學內容和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列成多項小標題,由學生選擇,在老師的指導下,查文獻,分小組討論學習,并制作PPT在課堂上作中心發(fā)言,其余的同學提出各種相關的問題展開課堂討論。最后由主講老師總結。這項教學方法的改革,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課外的相關知識的能力;小組討論學習,使他們每個人都參與到學習中;課堂講解鍛煉了學生歸納總結知識點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如在學習數(shù)量性狀遺傳這一章后,讓學生課下完成“你認為目前QTL定位研究的瓶頸是什么”這一題目的自主學習。通過查閱資料和小組討論后,學生們提出了自己查閱到的觀點,如:分子標記數(shù)量、做圖群體大小、親本的選擇等。也有同學提出了自己的認識,如:性狀考察的難易程度、性狀與環(huán)境的關系等。教師點評時對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給予鼓勵。

二、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升遺傳學教學效率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單一地從視覺或聽覺獲取的知識分別為25%和15%,但是如果聽覺和視覺相結合,記憶效果將會提高到65%。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使學習效率降低。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向學生提供新穎、生動、直觀的感官刺激,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點在遺傳學教學中尤為突出。遺傳學中的許多內容抽象、微觀,學生深深感到看不見摸不著,學習起來非??菰铮y以理解,久而久之,失去了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教學、視頻教學、網絡教學,可以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微觀的內容形象化,讓學生能夠通過感官理解所講授內容,比如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基因交換的機理等內容,通過視頻教學收到了良好的理解效果。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可以使教學內容形象、具體,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然而教學手段的應用不能只流于形式,必須是具有合理的內容結構、給學生以思考的空間、形式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通過兩年的研究和不斷改進,我們總結出了有關遺傳學教學方法的一些經驗,包括多媒體制作、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和課堂討論教學等方式。其中遺傳學多媒體課件制作應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地展示現(xiàn)代遺傳學的魅力,同時添加部分與遺傳學內容有關的我校教師的科研成果,這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上,我們還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標題醒目,內容清晰,概念準確,使學生條理清晰地理解所學內容。(2)充分運用字體、顏色、著重、斜體等手段,體現(xiàn)所要表達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及其重要性。重點突出,以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把握。(3)盡量使用與講述內容密切相關的彩圖,并附加我校教師相關的科研圖片,增加學生的理解和學習興趣。在講授到目前的研究熱點時,則給學生布置相關題目,由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找資料,并通過課下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通過讓學生撰寫課程論文和課堂制作PPT匯報學習內容,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教學時數(shù)大大縮短,學生對抽象內容的理解大大提高,增加了學生對遺傳學學習的興趣。

三、科研融入教學,促進學生對本門課程的掌握

1.建立教學與學科發(fā)展的緊密聯(lián)系,教學中融入科學研究的內容。遺傳學教學內容緊緊跟隨學科發(fā)展前沿,在教學中加入本教學團隊開展的與遺傳學相關的科研內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感受到科研的氛圍,學會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同時也使教學內容隨著科研的進展不斷豐富和深入。這樣的教學內容結構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引起了學生探索的興趣,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鼓勵了學生敢于探索的勇氣。使學生具備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又對學科前沿有了深刻了解。如在講基因工程一章時以我們承擔的棉花轉基因項目為主線,從立題思路開始講起,介紹為什么要實施轉基因?轉基因可行嗎?怎樣實現(xiàn)高效轉基因技術?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極大興趣。鼓勵本科生積極參加學院組織的學術講座,并踴躍提問,與專家學者主動交流。徹底改變遺傳學理論課程教學中自我封閉、照本宣科的狀況。

2.增加綜合型、設計型實驗內容,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遺傳學發(fā)展關鍵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不斷發(fā)展和更新,過去在配套的實驗課教學中,以驗證型和演示型實驗為主,內容陳舊,方法簡單,效果差,同學們沒有興趣,難以滿足學生對現(xiàn)代遺傳學研究方法的學習和掌握。為使學生在實驗課時中學到更多的現(xiàn)代遺傳學知識,充分結合本系所承擔的科研項目,盡力增加綜合型、設計型實驗內容,例如將基因工程編成幾個主要的實驗內容,從目的基因的分離到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和檢測等一系列的實驗,這些實驗具有很好的連續(xù)性、先進性和實用性,使學生初步掌握前沿的分子遺傳學的研究手段,同時還能和課堂所學的內容緊密結合。在實驗課教學中,通過制作實驗課課程視頻,拓展課堂,把實驗準備的前期工作等等做成錄像,在上課時播出,讓學生了解課堂外的實驗內容,實驗課程結束后則讓學生寫出實驗報告,實驗報告中要求學生對取得的成果加以評述,讓學生從“眼睛看”、“動手做”和“腦子想”三者結合中,加深對生命科學實驗研究的直觀認識,實驗課促進了學生對理論課教學的理解,大大節(jié)約了課時數(shù)。

3.建立遺傳學教學延伸到課外的教學方式。利用現(xiàn)達的網絡,將部分課程內容設置為課后討論題目,由學生在網絡上收集相應的文獻資料,課余時間分小組討論學習,并歸納總結所學的內容,寫成課程論文或者制作成PPT,同時向學生介紹目前我校遺傳學研究的工作,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利用現(xiàn)有的研究條件,為學生提供研究場地。這種訓練形式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素質,對于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制定新的考核辦法,通過學習過程考核學生

1.改變傳統(tǒng)的筆試方法,建立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并重的理論課考核方法。長期以來,遺傳課考試期末筆試成績占到70%以上,導致學生平時不學、期末突擊、考完忘完的現(xiàn)象,遺傳學學習流于形式,很難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的學習奠定基礎。為了督促學生,同時也為了引導學生建立肯于鉆研、積極進取、學以致用的學習態(tài)度,我們嘗試了對考核方式變革,把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引向平時,淡化期末考試。例如前述的課后學習小組的學習成績作為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20%,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問題,闡述觀點功的能力,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課堂提問和作業(yè)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另一部分,占總評成績的20%,旨在檢查學生的聽課能力及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能力。期末考試成績只占總評成績的40%,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分數(shù)。

2.建立課程小組學習的考核辦法,促進學生自學。設置5~6人1組的課后學習小組,由小組成員推舉組長,由組長組織課后學習,學習內容包括老師指定的學習內容和課后布置的作業(yè)題目,教師制定的學習內容,以課程論文或制作PPT的形式匯報,由課程學習小組組長指定的學生,在課程討論課上發(fā)言,匯報學習結果,其他學習小組的學生提問并根據(jù)學習情況和回答問題情況打分,同時教師也參與打分(分為A+,A,A-,B+,B,B-,C+,C幾級);給出的平均分數(shù)是該小組的最高分,小組組長再根據(jù)這一分數(shù)給出小組其他成員的分數(shù)。該門課程共設置4次討論課,由于是所有學生參與,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這不僅促使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將所學知識總結歸納并表述出來的能力。

3.建立實驗課考核辦法,檢查學生的動手能力。把實驗課成績納入到總評成績中,加強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驗過程。以筆試、隨堂考察動手能力及實驗報告三個方面給出實驗課成績,實驗課成績占總評成績的20%。實驗課成績在總評成績中的比重提高,促使學生對實驗課加以重視,對實驗課的重視反過來又促進了理論課的學習,實現(xiàn)了雙贏。通過總評成績=實驗課成績20%+課程小組學習成績20%+平時聽課及作業(yè)成績20%+期末考試成績40%這一模式的操作,使學生更注重平時學習,改變了學生為應付期末考試而學習的弊端。

大量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教育核心的兩個方面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學改革必須充分地推進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等行為過程中,使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接受檢驗并不斷完善,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大批能更好適應社會需要、具有較強獨立創(chuàng)新能力的農業(yè)人才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同時確定深化教學改革的具體思路:理論成果融入教學實踐,課程內容充分體現(xiàn)綜合與交叉,教學方法和手段力求符合教學規(guī)律,教學改革緊扣教學質量這一永恒主題。我們本著以“夯實基礎、注重能力、知識全面、突出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終身學習型的學生”為目的,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基礎扎實、創(chuàng)造性、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進平,鄭成木,莊南生.遺傳學的興趣教學法[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2(2):191-194.

[2]湯澤生,彭正松.遺傳學在生物科學專業(y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4(3):356-359.

[3]珍妮特?沃斯.學習的革命[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

[4]李婉濤,王文靜.遺傳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3,06(6):61-62.

[5]石春海,肖建富,吳建國.構建優(yōu)質教學體系,促進《遺傳學》精品教育[J].遺傳,2012,08(30):1-5.

[6]李亞娟.終身學習背景下高校課程設計的理論探討[J].高教論壇,2013,02(2):81-84.

[7]Bethany Vice Bowling,Erin E.Acra,Lihshing Wang,et al. Genetics Education[J].Genetics,2008,01(178):15-22.

遺傳學重點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多媒體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收稿日期:2011-06-20

基金項目:西華師范大學科研啟動基金項目(編號:09B002)資助

作者簡介:秦紅玫(1978―),女,四川南充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園林植物教學和科研工作。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7-0243-02

1引言

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是一門講授與園林植物密切相關的遺傳學原理和育種方法技術的綜合性基礎課程,是很多高校園林、園藝、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等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課程涵蓋的內容豐富,涉及遺傳學基本理論、園林植物重要性狀的遺傳(花色遺傳、彩斑遺傳、花徑與重瓣性遺傳、株型遺傳、抗性遺傳等)、園林植物常用育種方法(引種馴化、選擇育種、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倍性育種、分子育種等)等。各部分既相互聯(lián)系又各自獨立,使得對于各部分教學過程中的教學重點、難點的取舍和講解深度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困難。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在學習園林植物相關的其它課程,比如園林植物學、花卉學、園林植物配置等課程的過程中積累了園林植物的豐富知識,也帶給他們對于學習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不同的關注焦點。這些關注焦點經過教師合理的引導,再通過教學過程中的交流,對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充分掌握知識技術有很大幫助,最終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2多媒體教學的運用

多媒體教學以直觀、生動的內容展示獲得了很多老師和學生的好評,也逐漸成為高校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教師對于多媒體課件質量越來越重視。多媒體課件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整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學校教學水平、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1]。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成為教師教學重要任務之一。對于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這門課程而言,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能夠活躍課堂氛圍。

園林植物遺傳學部分是以遺傳學理論為基礎,重點分析園林植物主要觀賞性狀的遺傳。這和一般的遺傳學側重點有所不同,課件制作應該把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并結合園林實例。比如,在遺傳學基礎部分的教學中以孟德爾等人的實驗為實例,重點介紹遺傳學的3大基本規(guī)律。中學生物教育使得同學具備一定的遺傳學基礎,可利用動畫展示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內容,同時結合現(xiàn)代遺傳學的熱點問題,利用多媒體展示基因和DNA的相關信息,為后面的內容打好基礎。在花的發(fā)育部分的教學中,多媒體重點展示花發(fā)育的過程以及花器官發(fā)育的ABC模式?;ㄉz傳部分重點介紹花色遺傳的物質基礎和理論基礎,回答花問什么會有不同顏色和如何改變和控制花色2個主要問題,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花色與花色素之間的對用關系等。

園林植物育種學部分以遺傳學原理為基礎,重點介紹方法技術,實踐性強。在講授不同的育種方法中,需要結合具體的某一種或某幾種園林植物的相關育種方法和技術流程。選擇的植物應該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常見植物種類,并且相應的育種方法研究比較成熟,如引種馴化可以選擇矮牽牛、郁金香等,雜交育種選用月季、杜鵑等。這樣既介紹了育種方法,也滿足了學生對特定園林植物育種的認識,并激發(fā)自己的育種思路。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得植物立體化、過程動態(tài)化,操作直觀化。這樣的課堂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度提高,同時對于啟發(fā)育種思路也起到了積極作用,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

對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2]。在教學中以選用了程金水主編的《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作為教材。該教材內容考慮了園林植物特點,結合了科研前沿和生長實踐,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被很多高校選用。遺傳學部分,在細胞遺傳基本知識基礎上,著重講述花的發(fā)育、花色、彩斑、重瓣型、株型、抗性等現(xiàn)代遺傳變異原理。育種學部分,根據(jù)近年國內外園林植物育種進展,在常規(guī)育種基礎上,充實了雜種優(yōu)勢利用、誘變育種、倍性育種,增加了分子育種、品種登錄等內容[3]。園林植物遺傳育種是豐富園林應用中物種多樣性和品種多樣性的重要而有力的科技手段,相關的研究工作已經成為目前很多遺傳育種研究工作者研究的重點或熱點,其成果也不斷更新。對于教師來說,教學過程中結合園林植物遺傳育種研究現(xiàn)狀和研究新成果是必要的。獲得這些信息的方式是多樣的,其中文獻信息是最為重要的。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有必要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以了解研究的動向。這不僅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別人的好的研究思路、方法,并激發(fā)學生對于科研問題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的最終目標是通過教學活動,既使學生盡快掌握現(xiàn)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具有較強的專業(yè)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又使其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4]。在部分章節(jié)的教學中,我們嘗試選取一些高質量的文章引導學生閱讀和思考。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及時提出對于相關問題的疑惑或見解,這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

4教學互動分析

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的雙向互動活動,教師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所選教材的教學內容包括總論和各論兩部分,教學中嘗試把總論和各論部分結合教授,特別是育種學部分。在各論當中,對部分園林植物的種質資源、育種現(xiàn)狀、育種技術等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信息量很大,需要用較多的時間去了解,學生主動去學習這部分內容的積極性不是很高。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嘗試了育種學部分的教學中,每章內容講授結束以后,安排一次學生以各論中的某1章內容進行的課堂展示。具體要求學生2~3人1組,利用課后時間仔細閱讀各論中的某1章內容(該植物的育種最好和剛剛講授完的育種方法相關),并總結和制作PPT文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回答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老師也應給予必要的指導。這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不僅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也是同學知識交流的橋梁。結果也顯示,通過交流次數(shù)的增加,學生展示的效果越來越好,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都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教學互動的形式很多,也在進行其它形式的嘗試,希望為教學的質量的提高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孫莉.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園林植物育種學》課程的整合[J].長春大學學報,2004,14(6):76~78.

[2] 杜曉華,李桂榮,楊鵬鳴,等.《園林植物遺傳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2):115~116.

[3] 程金水.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M].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

[4] 廖顯輝.在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中國林業(yè)教育,2003(3):53~54.

Discussion on Teaching Methods of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Garden Plant

Qin Hongmei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ichuan,Nanchong 637002,China)

遺傳學重點總結范文第5篇

近半個世紀以來,以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為代表的生物學相關學科的發(fā)展突飛猛進,并向生物醫(yī)學多個學科進行廣泛滲透和交叉融合,對傳統(tǒng)的生物學和醫(yī)學科學均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健康領域的理論突破和技術創(chuàng)新。目前,分子與細胞的相關知識已經成為生命科學的共同語言。按照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人體認知的“社會–人體–系統(tǒng)–器官–組織–細胞–分子”這一逐級探索模式,分子與細胞是最為基本和最為核心的層次。因此,作為一名現(xiàn)代醫(yī)學生,掌握扎實的分子與細胞基本理論知識對于理解或闡明疾病的發(fā)病機制、理解/執(zhí)行或創(chuàng)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案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內外各高等醫(yī)學院校紛紛對已有的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課程,在器官系統(tǒng)層次上進行課程和知識整合,這已成為目前西方醫(yī)學教育的主流模式。國內多個醫(yī)學院校也紛紛學習、引進、改良和開展了“以器官系統(tǒng)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分子與細胞層次上的相關課程整合,主要涉及《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醫(yī)學遺傳學》四門密切相關的生物學主干課程的整合。國內各醫(yī)學院校雖有探索,但基于國內外醫(yī)學教育在生物學相關課程教學上存在較大的差異(西方醫(yī)學生進入醫(yī)學院前學過較多的生物學課程,但國內醫(yī)學生則從高中直接入學),故而目前在上述四門課程的整合上尚無一個成熟的模式。根據(jù)筆者前期調研掌握的國內醫(yī)學院校的情況來看,中國醫(yī)科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對生物學學科相關課程整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兩所學校均將《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三門課程的內容進行重組整合,還分別出版了專門的教材《醫(yī)學分子細胞生物學》和《細胞的化學與生物學》[6-7]。此外,中國醫(yī)科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還嘗試將《醫(yī)學遺傳學》與《組織胚胎學》兩門課程進行整合[8]。通過調研和梳理,筆者發(fā)現(xiàn),上述國內醫(yī)學院校的生物學相關課程整合中存在一個關鍵問題,即《醫(yī)學遺傳學》的相關內容在課程整合中沒有與相關生物課程進行較好的融合。眾所周知,《醫(yī)學遺傳學》在早期發(fā)展階段,與胚胎發(fā)育研究密切相關,但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fā)展,其整體內容已迥異于傳統(tǒng)的經典遺傳學和胚胎發(fā)育研究,反而與《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尤其是《分子生物學》的聯(lián)系更為密切。因此,《醫(yī)學遺傳學》更應該與《生物化學》等生物學主干課程進行系統(tǒng)、合理的整合;而《組織胚胎學》則適合以器官系統(tǒng)為主線,與其他醫(yī)學類課程進行整合。然而,對包括《醫(yī)學遺傳學》在內的這四門密切相關的生物學主干課程進行系統(tǒng)整合的做法尚未見報道,很有必要進行嘗試和探索[6-9]。

2分子與細胞整合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

2.1整合思路與教學內容

2012年初,作為我校啟動的“以器官系統(tǒng)為中心”重大教學體系改革的一部分,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以分子和細胞為主線,將傳統(tǒng)以學科設置的《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醫(yī)學遺傳學》四門課程進行有機精簡整合,形成了一門新的整合課程《分子與細胞》[10-12]。如表1所示,整合后的新課程的教學內容包含“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等八個層層遞進的知識模塊,按照由“動”至“靜”,由“分子”至“細胞”,由“簡單”至“綜合”的原理進行設置。整合后的內容更為合理,更符合學習認知規(guī)律。結合教學實施,全部教學內容又分為兩大部分,依次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教學。第一階段,即《分子與細胞I》,為基礎階段:主要講解分子與細胞相關的基礎知識,該部分內容是將原有四門課程的核心基本知識進行重新精簡整合為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及調控、遺傳信息傳遞及調控和細胞的運行機制五個密切關聯(lián)并層層遞進的模塊。本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分子與細胞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能夠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理解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并嘗試初步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和理解相關的醫(yī)學問題。實驗教學方面,主要設置基本實驗,包括雙縮脲法測定血清蛋白質含量、血清蛋白的醋酸纖維薄膜電泳、胰酶對蛋白質的消化和影響酶作用的因素、丙二酸對琥珀酸脫氫酶的競爭性抑制作用、血糖濃度的測定、轉氨基作用(紙層析)、轉氨酶活性的測定、DNA/RNA的原位顯示及細胞膜通透性觀察、線粒體活體染色及細胞器的觀察、酸性蛋白/堿性蛋白及過氧化物酶的原位顯示共計10個實驗項目,以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和思維能力。第二階段,即《分子與細胞II》,為提升階段,主要將原有四門課程中的前沿進展性內容、醫(yī)學相關內容如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技術、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干細胞、細胞工程、醫(yī)學遺傳學等內容進行整合,分為分子與細胞操作專題、醫(yī)學遺傳學專題和專題綜合討論三部分。本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分子細胞生物學技術及其應用、分子醫(yī)學研究前沿與進展,并重點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備運用分子與細胞相關知識分析和解決相關醫(yī)學問題的能力,為后續(xù)課程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實驗教學方面,包括人類皮膚紋理的觀察與分析、人類染色體非顯帶核型分析和人類染色體G顯帶核型分析三個經典驗證實驗,另外設置一個基因克隆綜合大實驗,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與原有的四門課程相比,新的整合課程重點解決了如下四個問題。首先,該整合課程很好地解決了前述的《醫(yī)學遺傳學》與其他三門生物學課程的系統(tǒng)整合問題。其次,該整合課程很好地解決和避免了原有四門課程中一些教學內容重復講授的問題,如細胞信號轉導、遺傳信息傳遞與調控、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等,新整合課程教學學時數(shù)也比原四門課程總學時數(shù)減少了12個學時。再次,該整合課程將原有四門課程中一些密切相關交叉內容進行有機融合,以專題形式講授。譬如,將原《醫(yī)學遺傳學》中的“腫瘤遺傳”、原《分子生物學》中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細胞生物學》中的“細胞周期與腫瘤”等內容進行整合,合并為分子腫瘤學專題討論式教學;還將原《醫(yī)學遺傳學》中的“生化遺傳病”與原《生物化學》中的代謝病、分子病等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合并為分子與疾病專題討論式教學。最后,該課程整合是在分子與細胞層次上,與所在單位的在器官系統(tǒng)層次上的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課程整合緊密配合,實現(xiàn)了整個醫(yī)學院校生物醫(yī)學課程的系統(tǒng)整合。譬如,將原有《生物化學》課程中的“肝的生物化學”和“血液生物化學”章節(jié)分別調整入后續(xù)器官系統(tǒng)整合課程中的“消化系統(tǒng)”和“血液系統(tǒng)”教學單元。針對上述整合后的教學內容,教學團隊編寫了教學大綱和一個簡明的教學講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主要以自編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講義開展教學和學習,同時輔助參考整合前的三本教材《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和《醫(yī)學遺傳學》[10-12]。

2.2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教學模式上,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詫W生為中心”。除了采用常用的多媒體教學、網絡輔助教學等教學方法與手段外,我們重點采用小組討論式教學。在小組討論式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確保每20個學時進行一次小組討論式教學。具體實施方案為:首先,教師提前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病例討論(如糖尿病病例、鐮刀狀紅細胞貧血病例)或相關生物醫(yī)學討論主題與問題(如蛋白質分子結構與功能的辯證關系、基因突變對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影響等),將全班(35~40人)隨機分為5~8組(每組5~8人),布置討論任務;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找資料,相互討論分析,最后形成書面報告,并以PPT形式口頭匯報,口頭匯報時各組之間相互提問討論;最后,教師根據(jù)小組書面報告、口頭匯報和討論參與度等對學生打分,組內學生也根據(jù)貢獻、參與度等互相打分。與傳統(tǒng)的教師灌輸式講授教學相比,小組討論式教學可顯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主動性,使學生由傳統(tǒng)的“被動式學習”轉變?yōu)椤爸鲃邮綄W習”,也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交流溝通、查閱資料、口頭表達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相關醫(yī)學問題的能力。

2.3課程考核和成績評定

改變單一的期末集中一次性終結考試的方法,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加強全程性考核,將課程考核貫穿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堅持知識、素質和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的原則,引導學生從以知識學習為主向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方向轉變,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具體實施中,考核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部分,總分為100分,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各占50%。綜合考慮形成性評價指標的合理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經過多次修改調整后的評價方案參見表2。

2.4教學團隊與管理

在生物學一級學科層次上跨科室組建的教學團隊,主要由來自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教研室的資深和年輕優(yōu)秀教師組成,實行多學科跨科室聯(lián)組教學。團隊管理采用課程負責人制,同時設立教學秘書,協(xié)助處理教學相關具體事務。在每學期開學前、期中和期末,均組織一次集體備課和教學討論會,通過集體備課討論的方式,對授課方案、授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學期末考核具體方案、學期教學經驗總結等方面進行討論總結,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3實施效果與存在問題

手游| 富平县| 若尔盖县| 信丰县| 临西县| 富蕴县| 灯塔市| 台东市| 剑阁县| 长阳| 沈丘县| 蓬莱市| 徐水县| 绩溪县| 福安市| 延安市| 保亭| 普宁市| 张家口市| 亚东县| 康定县| 昌宁县| 石家庄市| 仪陇县| 安吉县| 新沂市| 涞源县| 湘乡市| 巨鹿县| 神农架林区| 砀山县| 台山市| 东阿县| 禹城市| 长白| 新乡市| 准格尔旗| 诸城市| 桐柏县| 南汇区| 葵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