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應試教育的概念

應試教育的概念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應試教育的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應試教育的概念

應試教育的概念范文第1篇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程改革 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0)11-0160-01

在日常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沉浸其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生活化的英語教學不但有助于學生用真實的方式來應用所學的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認識他們所學知識的作用和意義。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呢?

一、以生活為基礎,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教學

教學應該是一種主動的過程,必須通過學生的積極體驗、參與、實踐,從而使語言能力得到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英語作為人類交際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因此,就要求老師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努力營造比較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學會表達思想,學會選擇學過的、合適的語言,同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在師與生、生與師、生與生的語言交流中不斷鞏固、不斷更正、靈活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

(二)組織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活動、游戲。游戲活動有助于兒童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學習,使英語教學活動充滿活力。通過各種各樣的游戲刺激,提高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變被動為主動,變乏味為有趣。開展一些與該課學習內容相適應的游戲來延續(xù)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fā)學習動機。它通常用于對所學材料的鞏固,幫助教師將乏味的單詞復習,鞏固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三)運用直觀教具巧設情景。在教授學習用品、交通工具、服裝等類別的單詞時,應盡量用實物或實物模型進行直觀教學,而對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單詞,可借助彩色圖片、簡筆畫、表情或動作進行教學。在教circle、diamond、square等表示形狀的單詞時,我要求學生觀察教室和周圍的物體,來談談“What shape is the……?”這樣一來,學生就把周圍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進了課堂。

(四)利用角色扮演,模擬生活進行語言實踐。英語教學是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完美結合。在英語教學中,外語教師除了發(fā)揮自己的表演才能外,還需認識到學生是英語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廣泛參與表演,真正體現其主體作用。學生表演不僅能使教師在輕松、自由、愉快的氣氛中組織課堂教學,而且還能培養(yǎng)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融洽相處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通過表演,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的交際活動中。

二、以作業(yè)為橋梁,實現生活化的再擴展

因此我們在設計課外作業(yè)時要做到趣味性、實用性、創(chuàng)造性,這樣不但能使語言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且能使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作業(yè),如:

(一)交流性的。課外,把所學的內容表演給家長看,有時可以讓家長一起表演,并請家長提出寶貴的意見。

(二)習得性的。讓學生每天堅持聽讀課文錄音,聽兒童英語廣播,把自己模擬最得意之處錄制下來,和同學一起欣賞或進行評比,選出“英語小能手”。并鼓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英語卡通故事書,看英語VCD,欣賞兒童英語歌曲。

(三)操作性的。如布置學生為家庭生活用品、學習用品貼標簽,學生自己設計課程表、描畫動物圖、做各種調查、描寫自己的作息時間等等,學生因為對這些比較感興趣,所以他們就會非常用心,這樣既可幫助他們在生活中用英語,記憶單詞,也能提高書寫水平。通過這類作業(yè),學生會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和學到這么多的課外英語而高興。

(四)探究性的。低年級學生可以布置一些觀察類的課外作業(yè)。如“What colour is the……?”apple有哪幾種顏色?高年級學生可布置一些稍有難度的作業(yè),如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捕捉butterfly、dragonfly探究ant、bee的生活習性等。以上這些方法簡單易行,關鍵就在于堅持,使其成為常規(guī)。

三、以實踐為導向,生活中再現英語

如課后同學之間互相借東西,平時大家見面打招呼等,都可以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會話,并且可以通過校園文化的布置,如班級墻報、年級櫥窗;校內外英語活動的開展,如利用節(jié)日、生日,開展英語主題活動、采訪外籍教師、參觀英語俱樂部,來幫助學生拓寬英語使用的環(huán)境,讓學生真正走進社會,走向生活,用英語交流。

教師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情感、態(tài)度、方法和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能力等進行全面考察、綜合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應該既要關注結果,又要關注過程。評價應有利于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形成學生繼續(xù)進步的動力,內容應貼近學生生活,形式盡量生動活潑。

【參考文獻】

[1]郭玉海.教育心理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應試教育的概念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概念轉喻 轉喻思維 英語閱讀教學

1.引言

Radden(1999)指出了轉喻的本質:轉喻是能在同一個理想化認知模型中一個概念實體(源域)為另一個概念實體(目標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認知操作過程。根據語言學的研究,轉喻在語言學中被認為是一種心理反射的方式,通過轉喻,我們可以在人物或者事物中獲得其顯著特征并通過特征識別。我們可以通過對暗指意義的推斷揭示出說話者的話語如何通過轉喻所指稱的事物的內涵。所以,在一個關于事物或事件的理想化認知模型中,只需一個次范疇便能激活整個范疇(或場景)。如下例:

A:Raphael does not seem to get a job recently.

B:He has been traveling a lot to the Wall Street these days.

B的意圖是想讓A知道“Raphael”已經在華爾街找到工作了,但是沒有說出事實。我們由轉喻能力可以推論出“Raphael”找到了工作的理想化認知模型中,里邊有多處場景,比如坐班車去華爾街,華爾街是金融街等。我們所具備的轉喻思維能力是我們能夠輕松推斷出B的暗指。

當前英語教育者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將轉喻理論充分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中,由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轉喻思維與英語學習

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對語言的學習,從而掌握對語言的運用和社交能力。而英語的學習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和艱難的過程,涉及很多諸如學習動機、興趣等內部因素和學習條件,家庭和社會等外部因素。這些能力的形成有賴于我們所采用的轉喻理論。轉喻在語言習得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們對問題進行思考的一種特別方式。語言的各種技能的培養(yǎng)中,轉喻可以使語言習得者從局部看整體,從整體看局部,從而更好更全面地學習語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遇到一些生詞或詞組時,教師可以利用轉喻理論解讀并教授給學生。

3.轉喻理論對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左煥琪(2001)指出:閱讀是成年人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也是第一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第二語言與獲取國外信息的主要途徑。不管是在英語考級中,升學考試中,甚至大學英語考試中,閱讀理解都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項目出現。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當多方面地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并提高其英語閱讀能力。轉喻能力在此顯得非常必要,教師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轉喻思維,從而指導學生進行閱讀。

閱讀的深度越深,轉喻出現的頻率就越高,所以轉喻大多出現于文學作品中。轉喻和文化緊密關聯,轉喻能力的掌握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并掌握文章的整體特點和風格。在大學生閱讀過程中,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高級英語》、《英美文學選讀》等課程時,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對文章中的修辭格,如轉喻,隱喻等感到不解,不能領會文章的含義。所以教師在此情況下可以給這些專業(yè)學生講解有關的轉喻語言學知識,使其能夠逐步提高轉喻知識和能力,最終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對于學生轉喻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是一個長期過程,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指導學生轉喻地看待事物。學生在理解語篇時,轉喻主要表現為通過現實的事物及特征重新塑造經驗現實中的具體事物與事件。例如,語言學習者在閱讀Virginia Woolf寫的Mrs.Dalloway時,需要依賴轉喻思維才能全面理解作者的本意。轉喻理論認為,在描述人物時我們只有通過一致的語言描述刻畫每一個人物,使人物之間在小說中語言差異得到減少,才能使人物的個性統(tǒng)一起來。只有減少了人物話語形式的差別,小說才更能突出人物對自身意識的反省。此類反省可以使作者在小說中創(chuàng)造出語言形式的不一致,即主人公的世界觀的態(tài)度不同為原則而生成的差異。這種以世界觀不同的方式為基礎的語言結構差異就是轉喻理解和隱喻理解。李娟(2004)指出:轉喻式語言常常用來表達男性理解現實事件的客觀實證性和再現性,而隱喻式語言卻致力于突出女性想象力的詩意性和非再現性。在Mrs.Dalloway中,作者使用了轉喻語言表達女主人公對日常事件的關注。在描寫Clarissa縫補裙子這個細節(jié)時,作者寫道:

Her evening dresses hung in the cupboard.Clarissa,plunging her hand into the softness,gently detached the green dress and carried it to the window.She had torn it.Someone had trod on the skirt.She had felt it give at the Embassy party at the top among the folds.By artificial light the green shone,but lost its color now in the sun.She would mend it.Her maids had too much to do.She would wear it to-night.

在此場景下,女主人公的思維都集中在她裙子的一些表面細節(jié)上,破了的裙子是女主人公想起了發(fā)生的一系列客觀事件,我們可以總結出女主人公對表面細節(jié)的關注就是其在此刻所形成的典型的轉喻式思維活動,因此轉喻方法主要被應用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傳統(tǒng)小說中,通過對客觀現實的再創(chuàng)造重塑現實中的具體事件。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大量的課外閱讀資料。如泰晤士報、中國日報英文版、紐約日報等,從此類閱讀材料中學生亦可通過轉喻能力解析一些經常出現的日常用語和政治詞匯及語段。

4.結語

隨著認知語言學的發(fā)展,近年來,轉喻理論逐漸受到學者們的關注。轉喻被用到很多領域分析一些語言現象。筆者簡單探討了概念轉喻與英語學習的關系,以及其對英語教學,尤其是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亟待深入地研究。

參考文獻:

[1]Lakoff,G &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Panther,K.-U.& Radden,G.(eds)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Amsterdam:Benjamins,1999.

[3]Virginia Woolf.Mrs.Dalloway[M].San Diego,New York and London:Harcourt Inc.

應試教育的概念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概念隱喻 源域 目標域 英語閱讀

1.引言

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段,還是人類認知不可缺少的手段。美國學者G.Lakoff和M.Johnson在1990年發(fā)表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指出隱喻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象,而且是一種認知現象,是人類思維的重要方式,而語言本質是隱喻的,我們的生活和學習都離不開隱喻。G.Lakoff和M.Johnson提出的隱喻,其“實質是運用另一事物來理解或體驗另一事物”(G.Lakoff & M.Johnson 1980:5)。近年來,隱喻理論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逐漸被語言學者和外語教育工作者認識。Danesi認為隱喻思維能力是本族語者言語產出的重要特征,在外語學習中,“隱喻能力是學習者熟練掌握的一種語言的重要標志”。

閱讀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類的一種獨特的心理思維過程。讀者不僅要理解文章的表層結構,更重要的是理解文章的深層結構。Katherine Maria對閱讀作了以下定義:閱讀理解過程是通過以下三個因素的互動從而建構意義的完整過程:(1)讀者由語篇激發(fā)的知識,如詞語辨認能力、世界知識和語言規(guī)則;(2)讀者對作者用來建構語篇的語言之闡釋;(3)語篇閱讀的情景。本文從概念隱喻理論的視角探索其對高中英語閱讀的啟示。

2.概念隱喻理論

傳統(tǒng)的隱喻研究僅僅將隱喻視為一種語言現象,認為使用隱喻只是為了達到特殊的修辭或者交際效果,不會給詞匯帶來新的意義。20世紀80年代,概念隱喻理論首先由美語言學家G.Lakoff和M.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中首次提出。他們將認知域(domain)與映射(mapping)的概念引入隱喻研究,提出用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標域(target domain)之間的映射來闡釋隱喻認知現象,開辟隱喻認知研究的新視角。

20世紀30年代,英國心理學家Barlett提出了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認為圖式(schema)是儲存于學習者大腦中的一種信息對新信息起作用的過程,以及學習者知識庫吸收新信息的過程。以“ARGUMENT IS WAR”這一概念隱喻為例,“WAR”是源域,具有具體性,“ARGUMENT”是目標域,具有抽象性,戰(zhàn)爭的特點折射到爭論上,從而使抽象事物被具體化。概念隱喻分析有利于分析文章作者的思維和心理狀態(tài),從而有利于幫助讀者讀懂文章的含義。

3.概念隱喻理論對提高高中英語閱讀能力的啟示

3.1在詞匯層面的概念隱喻與英語閱讀

隱喻是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基于學生對已有知識的了解,引導他們找出目標域和源域的相同點或相似處,能夠幫助他們更容易達到理解的目的,使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建構話語的意義。如:“TIME IS MONEY”這一隱喻,在英語中可以有不同的體現(Lakoff 1980)。如:This garden will save your hours. That flat tire cost me an hour. You are running out of time. I’ve invested a lot of time in her. 例句中的save,cost,run out of, invest 等動詞形象地描繪了“TIME IS MONEY”這一概念隱喻,這些形象都是基于我們已有的對MONEY的體驗,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隱喻概念和隱喻思維。

習語是近年來高考的重點和難點,之所以難以理解,是因為隱喻的廣泛使用。例如:2016年江蘇高考試題中的第35題:――Jack still can’t help being anxious about his job interview. ――Lack of self-confidence is his ?搖 ?搖. I’m afraid. A. Achilles’s heel B. child’s play C. green fingers D. last straw

根據已經設定的語境,缺少自信是他的弱點,而A項Achilles’s heel(阿喀琉斯之踵)則被看作是阿喀琉斯的致命弱點,由此形成概念隱喻“WEAKNESS IS ACHILLES’S HEEL”,也就不難選出正確答案A選項。此外,在江蘇省高中階段所使用的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十一的第二單元和第四單元Grammar and usage部分都列舉了大量的習語,比如:have butterflies in your stomach,be over the moon等。據此,可以看出對于習語的運用和理解逐漸成為高考中的熱點,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隱喻的思維來幫助學生理解是有效的教學方式。另外,人體的部位和器官也在習語頻繁運用,駱世平做了粗略統(tǒng)計,人體約有50個部位和器官在英語習語里扮演角色,有的在個別習語里出現,有的則在不同的習語里出現。

3.2在篇章層面的概念隱喻與英語閱讀

概念隱喻對于英語閱讀的啟示還反映在篇章層面。首先,概念隱喻對篇章連貫的功能可以通過一個或多個隱喻實現。在篇章中,由一個概念隱喻建構語篇連貫的情況較為多見。以一個隱喻貫穿始終,并引申出若干次要意向,了解這一點有助于學生迅速理解文章的主旨。例如:The professor told me my argument was shaky. As a student of physics, you have to construct stronger foundations for your theoretical models. Use facts to support your theory. 案例中的概念隱喻是“THEORY ARE BUILDING”,整個段落圍繞這個概念隱喻展開論述。又如:Son:I’ve invested a lot of time in her, so I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spare for that project. Father: You know, you don’t spend your time profitably. 整個對話圍繞一個概念隱喻:TIME IS MONEY.可見概念隱喻有利于篇章的銜接與連貫,因而概念隱喻理論有助于學生快速理解更地道的英語篇章的主旨。

其次,英語文學作品是高考閱讀理解文章中較難理解的體裁,其在各地高考英語閱讀理解中也是多次出現的。在文學作品中,隱喻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因此,了解文學作品中的隱喻是學生讀懂文章需要具備的能力。例如:2012年的江蘇高考英語閱讀理解D篇: Franz Kafka wrote that “a book must be the ax(斧子)for the frozen sea inside us”. 以上節(jié)選自文章第一段,試題問題為:The underlined words in Paragraph 1 probably mean that a book helps to ?搖 ?搖. A. realize our dream B. give support to our life C. smooth away difficulties D. awake our emotions

顯然,畫線部分句子使用了概念隱喻為“BOOK IS AX”“EMOTION IS SEA”。其中,“AX”和“SEA”是源域,具有具體性,而“BOOK”和“EMOTION”是目標域,具有抽象性。斧子的特點折射到上,冰凍海水的特點折射到情感的未覺醒上,從而使抽象事物具體化。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一本書一定是破開我們內心冰封海面的一把斧子”,由此,我們不難推出,這句話的隱喻意義為“一本書能夠喚醒讀者內心深處的情感”,故D項正確。

總之,了解隱喻的認知運作規(guī)律有助于讀者在篇章層面自上而下(top-down)把握篇章的宏觀結構和中心內容,以達到“見樹木也見森林”的閱讀效果(汪少華,2005)。

4.結語

本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在詞匯和篇章兩個層面對英語閱讀中出現的隱喻現象進行探究,總結出概念隱喻在話語理解環(huán)節(jié)中起到的關鍵作用,這對于閱讀教學的詞義理解和篇章分析都有較大的啟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理解隱喻的認知本質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法的不足,為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文本深層次的理解,這些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如何靈活地使用概念隱喻理論,需要因材施教,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Bartlett F C.Remembering:A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Stud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Colleen McCullough. The Thorn Bird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77.

[3]Danesi. M.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Meaning [C]. Washington, D.C.: George Town University Press,1992.

[4]Lakoff,G.&M.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Low. G.D. On Teaching Metaphor[J]. Applied Linguistics. 1988.9(2):125-147.

[6]Maria,K.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Issues & Strategies[M].Parkton, MD: York Press,1990.

[7]駱世平.英語習語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應試教育的概念范文第4篇

一、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只有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倡導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從情感深處認識到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導作用,使師生合作輕松、愉快,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師應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的學放在首位,不能一味地去教,而忽視學生的學。我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比如,在學習“感受挫折”這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他被漢武帝處以宮刑,后來寫出了一部‘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歷史著作《史記》。請問他是誰?”“她上身癱瘓,輪椅上度日,卻自學多國語言,并學習針灸,為病人治病,減輕病人的痛苦。你說她是誰呢?”然后,我讓學生暢所欲言,鼓勵他們猜測。這時教師與學生融為一體,而不是高高在上。學生興趣很高,積極參與,競相猜測。然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同學們,說一說你遇到的印象最深的挫折是什么,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我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對學生的發(fā)言不輕易批評、制止,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暢所欲言,毫不保留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欲望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二、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掘學生的潛質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思考,進而深刻領悟其中的道理。學生不單單學會思考問題,還要學會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一)教師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

比如,我們在學習感悟平等的真諦時,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有一車輛由于違反交通法規(guī),造成交通事故,撞死一大學教授和一進城務工農民。在理賠時,肇事單位認為,應賠償大學教授30萬元,賠償務工農民8萬元。你看后有何感想?大學生和農民工的生命是平等的嗎?說說發(fā)生在你身邊平等或不平等的事,當時你有何想法?”我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平等的含義,懂得公平公正平等對于人的重要性。學生各抒己見,對公平公正形成深刻的認識,深切體會到平等的重要性。

再如,在學習面對挫折時,面對挫折的態(tài)度不同,結果不同,我設置了關于弗萊克和喬布斯的故事情境,讓學生進行情境表演(弗萊克和喬布斯內心獨白),然后讓其他學生思考:“為什么相同的遭遇有不同的選擇?有人把挫折比‘作雙刃劍’,你怎么看呢?面對挫折,不同的態(tài)度,不同的行為,不同的結果。有這樣三種情況:悲觀失意,自暴自棄,向挫折屈服,活得痛苦,活得沒樂趣,一事無成;面對挫折也痛苦,也失意,慢慢調節(jié),接受挫折,活得健康,樂觀,積極;不悲觀,不嘆息,勇敢面對,活得堅強、高尚、有價值,最終戰(zhàn)勝挫折,獲得成功。”學生展開想象,熱烈討論。然后,我對學生的觀點及時評價,適時點撥,使得學生學會多角度、全面思考問題。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高,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培養(yǎng),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二)教師鼓勵學生提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經過思維與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科教興國戰(zhàn)略時,我設置了一個情境:國家設立最高科學技術獎和頒獎儀式。然后,我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各種問題,如:國家為什么設立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設立最高科學技術獎和頒獎儀式說明了什么?國家在鼓勵人才方面應采取哪些措施?國家設立最高科學技術獎有什么意義?作為學生,打算怎樣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學生提出問題后,我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討論,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全面作答。最后,我再給予適當的補充,并加以歸納。通過師生共同討論、交流,教學內容得到豐富,教學效果得到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把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使學習能力得到發(fā)展。如在學習科教興國戰(zhàn)略時,我出示了情境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國為什么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我把學生分成六組,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各顯其能,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既學到知識,還收獲快樂。學生學習方式改變了,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習的過程變得輕松愉快。

如在學習“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時,我讓學生展示課前搜集到的我國資源狀況,然后全班分兩個大組,男生為一組,女生為一組,展開競賽,看哪組是優(yōu)勝者。每個學生針對情景材料,積極發(fā)表觀點和見解。在“環(huán)保生活靠大家”環(huán)節(jié),分組辯論:節(jié)約是否適應現代社會?環(huán)保是國家的事,與我無關。我能為環(huán)保做些什么?通過分組辯論,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環(huán)保意識,增強了環(huán)保能力,履行了社會責任。討論中,要對學生科學合理組合,所分各大組水平要相當,不能有的組由優(yōu)秀學生組成,有的組全是后進生,這樣不利于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也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既分工又合作,并自由地發(fā)表意見,而且做到讓學生全員參與。討論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中心,并聯系社會實際,不能像斷了線的風箏,讓學生沒有目標,討論起來漫無邊際,教師要做好及時點撥和引導。討論結束時,教師要做好必要的歸納和小結,使學生在知識方面形成體系,情感得到升華,在討論過程中自主、合作、探究、交流能力得到培養(yǎng)。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科學的教育教學思想,樹立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建立開放的課堂環(huán)境,注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應試教育的概念范文第5篇

[關鍵詞]概念隱喻;大學英語;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詹莉萍(1983―),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認知語言學及外語教學。(江西南昌 330000)

[基金項目]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5人文社科課題“概念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15XJYB010)

一、隱喻理論

自20世紀80年代,Lakoff和Johnson(1980)在其《Metaphor we live by》(《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正式提出“隱喻普遍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僅存在于語言中,而且存在于我們的思維和行為中。人類賴以思考和行為的概念系統(tǒng),在本質上是隱喻性的。”這一概念提出以來,把隱喻理論應用于外語教學就成為隱喻理論應用研究發(fā)展的重要趨勢。隱喻是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認知手段,是人類用于構建和理解抽象概念,進行抽象推理的認知機制。就其本質而言,隱喻就是用一種事物去理解和構建另一種事物,通常是將具體的、熟悉的概念域映射到結構相對抽象的、不熟悉的概念域上,從而建立起跨域之間的聯系,使大量的抽象思維成為可能。因此,隱喻對人類語言的習得與擴展人類的語言認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隱喻的應用研究,是外語教學改革可尋求、可嘗試的一條重要途徑。建構大學英語教學中概念隱喻應用的策略與方法,是當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本研究嘗試把隱喻研究的相關成果引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改良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問題。本研究是用概念隱喻理論指導大學英語教學,這種教學是否比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更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2.研究對象。隨機選取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本科一年級非英語專業(yè)的兩個平行班進行實驗,兩個自然班不是按照專業(yè),而是根據學生在新生入學時學校統(tǒng)一進行的大學英語分級考試成績隨機組建而成,兩個班都為普通二級班,因此,可以認為在教學實驗前兩個班學生的英語水平基本相當。隨機將兩個班分成實驗組和控制組,其中實驗組共52人,控制組共53人。兩個班的學生都是剛剛高中畢業(yè),之前未接觸過有關概念隱喻的知識。實驗組采用概念隱喻教學法,控制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法。兩個班的英語課均由筆者擔任任課教師,使用的教材都為《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一冊。兩個班的教學時數、教學計劃、教學進度等都相同,上課時間相近,教學環(huán)境及設施等其它英語學習條件都較一致。

3.研究工具。此實驗的研究工具是測試試卷。實驗組與控制組前后測的試卷為《大學英語前測試卷》與《大學英語后測試卷》。本測試卷主要是考察學生在實驗前后英語成績的變化。前測與后測試卷都包括五種題型:Part I概念隱喻識別,要求學生找出句子中蘊涵的隱喻表達并寫出其中文意思,以考查學生對于概念隱喻的識別能力。Part II一詞多義,要求學生從四個選項中選出與題目中斜體詞或短語相類似的表達,以考查學生隱喻識讀能力;Part III習語翻譯,要求學生將這些英語習語翻譯成中文,以考查學生對于習語的理解與掌握情況;Part IV選題填空(相當于大學英語四級水平),要求學生根據篇章的選擇正確的詞匯填空。Part V閱讀理解,主要為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出現的閱讀理解方面的相關題型,以考查學生能否將所學的相關概念隱喻的知識與能力應用于考試實踐的能力。

4.教學過程。共進行8周,每周4課時,每課時40分鐘。兩個班級所用課本均是《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一冊??刂平M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包括重點詞匯和短語的講解,課文長、難句的講解,文章結構的講解,列舉用法搭配,給出例句,讓學生進行記憶,教學過程不涉及任何概念隱喻相關內容。實驗組的教學過程在概念隱喻理論的框架下進行,教學具體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共進行三周,為概念隱喻的理論講解階段,主要是關于概念隱喻的本質、特點、類型、作用機制(如始源域、目標域、映射等)等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并通過相關短語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體會這種映射過程。第二階段:共進行兩周,為概念隱喻的認知學習階段,主要是補充某些四級重點詞匯、一詞多義的概念隱喻來源,并結合教材中的語料內容,對課文中出現的重點要求掌握的詞匯從概念隱喻含義的角度進行解讀和例證,加強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第三階段:共進行三周,為概念隱喻的鞏固與練習階段。其中,第六周和第七周,重點講授中西文化中語中蘊含的概念隱喻現象,解釋并分析習語的來源,同時結合教材,發(fā)掘并分析隱藏在課文中有關概念隱喻的句子,使學生對于整篇文章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第四階段:實驗的最后一周,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概念隱喻理論的知識分析第課文中出現的詞、句子或自然段,檢驗學生對概念隱喻的掌握與運用,教師再對學生的表現做出具體的引導和點評,以促進學生對概念隱喻的認識。

5.調查結果和分析。用SPSS軟件將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后,結果見表1,表2和表3。為了了解在教學實驗前,實驗組與控制組在英語學習中對有關概念隱喻知識的了解情況是否存在差異,我們先對兩個組進行了概念隱喻英語知識的前測,結果見表。

從表1可以看出,在實施教學實驗前,實驗組的平均分(M=33.98)雖然高于控制組的前測成績平均分(M=31.13),但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兩者之間差異不顯著(t=1.737,p >0.05)。這說明,在進行教學實驗前,兩個班的學生有關大學英語的詞匯、習語及篇章閱讀等方面的概念隱喻知識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兩個班的英語知識水平基礎相當,學習起點相似,本教學實驗可以在兩組間開展。

從表2中可以看出,在經過了8周的概念隱喻教學實驗后,實驗組的后測成績平均分(M=67.25)高于控制組的平均分(M=39.11),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兩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t=13.251,p

從表3中可以發(fā)現,在經過8周的教學實驗干預后,實驗組的學生在概念隱喻識別(M實=11.23,M控=5.32)、一詞多義(M實=12.92,M控=11.13)、習語的認知與翻譯(M實=30.58,M控=15.92)、根據篇章連貫進行選詞填空(M實=6.27,M控=2.92)以及閱讀理解(M實=5.87,M控=3.81)等方面的平均得分都要高于控制組。而且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兩個班之間的各題型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t識=9.548,t詞=2.305, t語=10.327,t選=6.420,t閱=3.829,P

三、結論

以上數據分析結果可知,通過對比性的教學實驗,原來英語成績相當的兩個班已明顯地拉開了差距,控制組的測試成績明顯低于實驗組的測試成績。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用概念隱喻理論指導大學英語教學,比單一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多義詞、習語以及理解英語詞語的文化內涵。比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其學習動機,增進其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本教學實驗的時間只有8周,短期的實驗實施可能也會影響實的效果,所以還需要進行延后性的追蹤與研究。盡管本教學實驗受教學條件和實驗時間的限制,以及教學中還受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但本實驗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概念隱喻的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英語教學方法,研究結果對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有一定的意義,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概念隱喻的作用機制,以及進一步探索概念隱喻理論的實踐應用性。

[參考文獻]

齐齐哈尔市| 桃江县| 资兴市| 宜州市| 万山特区| 阳城县| 新余市| 克东县| 麻江县| 南通市| 宁都县| 罗江县| 灵宝市| 屯留县| 石阡县| 江口县| 通河县| 莒南县| 卢湾区| 中阳县| 乐至县| 唐河县| 台南县| 云林县| 霞浦县| 怀化市| 正阳县| 绥德县| 南溪县| 巍山| 宜宾市| 金溪县| 南丰县| 武鸣县| 九龙城区| 建湖县| 静宁县| 宁海县| 满城县| 绥德县|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