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理調控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心理調控歌唱技術情感表現(xiàn)心理過程個性特征
一部聲樂樂譜,無論它有多么詳盡,也都無法確切地體現(xiàn)出人類情感的細微變化和色彩差異。這就需要聲樂演唱者的再次創(chuàng)造。這個創(chuàng)造過程必然會包含一定的、內在的心理成分,即心理調控。它直接影響歌唱技術的好壞和歌曲情感的表達。在這里,歌唱過程的心理調控包括對歌唱聲音和動作的心理調控,也包括勾畫藝術形象時必要的情感表現(xiàn)的心理調控。這時,個人的審美、主觀感受和認識都對其心理調控有著一定的制約作用。
一、對歌唱聲音和演唱動作進行心理調控
聲樂演唱的聲音、動作都是由一系列的生理反應引起的心理反應,再由心理反應來調控人的生理動作,最終完成這一過程的。對聲音的調控表現(xiàn)為對音高、音強、音值、音色等的感受能力;對演唱動作的心理調控主要包括對演唱姿勢、呼吸動作、咬吐字動作等一系列動作的心理調控。
1、對歌唱聲音的調控
對音高的調控主要依賴于個人音準的心理感受。歌唱者并非都對聲音的高低有著天生的靈敏度。有的歌唱者視唱和歌唱時音準都不錯,但聽辨音高時卻顯得較差,有的相反。還有的學生由于歌唱技術問題也會出現(xiàn)跑調的現(xiàn)象。前兩種情況需要歌唱者刻苦訓練,提高對音準的感受能力。后者則需要提高歌唱技術能力,多聽多練。
聲音強弱的調控是建立在較好歌唱技術水平的基礎之上的。因為如果是初學者,則對弱音的調控能力就比較差。首先,表現(xiàn)在拍子的強弱調控上。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六拍子等的節(jié)拍強弱規(guī)律都有不同,這時就要依照作品的節(jié)拍對強弱進行心理的調控。再有,每首聲樂作品由于所表現(xiàn)的內容不同,有時也會有一些漸強、漸弱、突強、突弱等不同演唱要求,這就更需要歌唱者加強心理調控的能力,準確無誤地表現(xiàn)作品。
對音值的調控非常重要。一組音由于有了音值的長短才組成了美妙動人的旋律。有不少聲樂學習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拖拍、搶拍、少拍現(xiàn)象,有的與伴奏者配合不到一起。其中絕大部分都源于心理上對音值的調控,“心理節(jié)拍”的不準確造成的。準確的“心理節(jié)拍”和恰到好處的音值長短會使歌曲顯得更加生動形象。
對音色的調控是表現(xiàn)作品藝術形象的重要手段。聲樂作品風格多樣,同樣也就要求歌唱者在一定范圍內調整和變化音色。江南水鄉(xiāng)的歌曲細膩委婉,演唱時音色就要甜美、秀氣;陜北地方的歌曲豪爽大氣,音色就應調整為明亮、高亢。同時,表達不同情感時也要及時對音色進行調整,哀求時的音色、悲傷時的音色、愉快時的音色、發(fā)怒的音色都應該有所不同。像我國著名的聲樂表演藝術家郭蘭英就很善于利用不同的音色來再現(xiàn)不同的藝術形象。
歌唱是表現(xiàn)美、傳播美的聲音藝術。一個歌唱者,無論他(她)的技術多么高超,如果不去重視和表現(xiàn)聲音色彩,那么他(她)就是為了炫技而歌唱,其歌聲就會缺乏生命力,也不能使觀眾得到美的享受和心靈的滿足。
2、對歌唱動作的心理調控
首先,歌唱時的站立姿勢十分重要,站姿的正確與否對聲音的好壞有著很大影響。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錯誤的站姿會直接影響聲音技巧的發(fā)揮。如:雙肩高聳、頭部過仰、下巴緊張、雙腳重心偏移等等這些錯誤的站姿,會使聲音出現(xiàn)卡、撐、擠、喉肌過于用力、氣息上浮等問題。同樣,解決歌唱中某些問題時,腳跟向下使勁可以使氣息扎實。歌唱時,對歌唱姿勢進行細致的心理調控,避免不正確姿勢的出現(xiàn)以影響歌唱時聲音的正常發(fā)揮。
對演唱時呼吸動作的調控主要是指歌唱時的氣息控制。吸氣時,腹肌擴張、橫膈膜擴張(下降)、腰椎挺立、雙肩略向后背并自然下垂;呼氣時,腹肌收縮、橫膈膜收縮(上升)。吸氣與呼氣都要在心理的調控下進行。呼吸和演唱是密不可分的,演唱是在保持吸氣狀態(tài)下進行的,沒有心理的控制,歌唱時很難保持住腹肌的擴張,口、鼻、喉的打開和橫膈膜的擴張,歌唱聲音的質量就難以保證。
對歌唱咬、吐字動作的調控也非常重要。歌唱者演唱一首歌,最重要的是要讓聽眾清楚歌曲的意思,即聽懂歌詞。這樣才能準確地表達歌曲的內容、情感、從而感染聽眾。要有意的對咬、吐字動作進行調控:字頭要清晰、宇腹要飽滿,字尾要歸韻。有的歌唱者將“陽”唱成“昂”;有的由于方言的影響,將“來”唱成“奶”。前者屬于字頭不明顯,后者是字頭錯誤。還有的將“黃”唱成“歡”,未將字歸韻。這些錯誤都可以在心理的調控下避免。有時,咬、吐字的輕重調節(jié)還可以直接反映出歌曲的情感色彩。
二、對歌曲的情感表現(xiàn)進行心理的調控
在歌唱過程中,為了刻畫出生動的藝術形象,需要借助于心理對情感表現(xiàn)的調控作用。它還與歌唱者個人的審美觀、主觀感受和認識有密切的關系。
首先是歌唱者對歌曲作品內容和內涵的理解,理解必須是多面的、深入的,這是其基礎。然后在心中勾畫出逼真的景象或人物形象,這就需要演唱者有豐富的幻想力。了解了作品內涵,有了逼真的幻想,再用精湛的歌唱技能和美妙的音色,將歌聲傳達給聽眾,使聽眾也進入到歌者所營造的情景當中,故而產生共鳴。
這就需要對歌曲的情感表現(xiàn)進行心理的調控。例如我國著名聲樂表演藝術家郭蘭英在演唱《人說山西好風光》時,“展開想象,調動記憶中自己生活過的家鄉(xiāng)和其他去過的地方的印象,心中描繪出一幅幅圖景時,……把客觀自然的美移到自己的情感中,即景生情、情再具象為景,從而涌現(xiàn)出一個嶄新的意象。再通過相應的技巧、手段、把情、景的想象轉化為音樂形象并外射出來。”她將歌唱的情感表現(xiàn)建立在景觀的幻想之上,“去創(chuàng)造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難以形容卻動人心弦的情感、意趣、心緒和韻味的美,達到了心靈與自然的契合,從而使觀眾在情景交融的氛圍中去體味,延伸至那更深、更濃重的美?!笨梢姡胂蟮暮侠硪约柏S富程度直接影響著情感表達的尺度。又如郭蘭英在演唱歌劇《白毛女》中“哭爹”一段時,她“聯(lián)想到舊社會貧窮農民賣兒賣女,父母兒女硬被拆散、生死離別的痛苦,內心視像中描繪出一幅悲慘的圖景”,在這種聯(lián)想之下進入角色,賦予角色生動鮮活的情感表現(xiàn),激發(fā)人們心中對喜兒的同情和對地主階級的憎恨。正如德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漢姆波爾(1885-1955)所說的:“用你的心兒去歌唱”那樣,歌唱的情感表現(xiàn)依賴于歌唱者的心理感受,只有先想到才有可能做到對歌曲情感表現(xiàn)的心理調控。
由此可見,心理調控作用于聲樂演唱的始終,甚至作用于演唱的準備工作中。歌唱的心理過程和歌唱主體個性特征是一個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歌唱主體個性特征是歌唱的心理過程形成并發(fā)展而來的,而個性特征又調節(jié)著心理過程的進行并表現(xiàn)著心理過程。這也正是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指導實踐的過程。在演唱聲樂作品時,只有遵循這一規(guī)律,準確地把握和理解歌曲的內涵,才能將作品演繹得更加出色。
參考文獻:
1、黃俊蘭著《郭蘭英的歌唱藝術》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12
2、鄒長海著《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5
3、趙梅伯著《唱歌的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2
歌唱是1個運動,運動本身是歌唱器官不同的協(xié)調和有機的動作,歌唱是通過運動來抒情,把運動看成1個整體。這樣,歌唱運動如何和諧的表現(xiàn),需要心理的調控。本文通過歌唱的呼吸運動;發(fā)聲運動;共鳴運動;語言運動;行腔運動;抒情運動進行整體的調控,以提高歌唱藝術的表現(xiàn)力。
關鍵詞:歌唱;運動;整體調控
ABSTRACT
Singing is a kind of movemement which is coordination and organic operation for diffenent body organs .sining is to express one’s emotion by movenents,.which is treated as a whole.So, hamonious displaying for singing movements nee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s. Singer realizes the whole adjustments by way of breathing movements; sound-producing movements; vibration movements; language movements; oral cavity movements; emotion-expressing movem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 expressing ability of vocal musical art .
Key words: singing; movenments; the whole adjustments
1959-1990年為第一階段,研究主要從社會心理視角出發(fā),研究者以Gardner、其學生及其加拿大同事為代表;1991-1999年為第二階段,研究主要從情景認知視角出發(fā),以教育認知心理學的應用研究為代表;2000年以來為第三階段,研究開始強調動機的動態(tài)性和復雜性,轉向動機的過程研究,研究者以Drnyei、Ushioda和他們的歐洲同事為代表。在總結動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借鑒Heckhausen和Kuhl的行為控制理論,Drnyei和Ottó提出了動態(tài)的二語習得動機過程模式(Drnyei2005a,2005b)。該模式涉及兩個層面:動機實施順序和動機影響。動機影響包括各種潛在的、為行為實施過程提供動力的源泉和力量,它分布在動機實施的各個階段。動機實施順序包括最初的愿望與要求、目標、計劃意向、行為實施、目標實現(xiàn)和評價,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學習行為的激發(fā)階段,包括目標設定、計劃意向、計劃意向的啟動三個環(huán)節(jié)。這一階段的動機影響涉及語言方面的主觀價值、學習的快樂、工具性收獲、實現(xiàn)目標的可能性、學校和家庭環(huán)境、自我調控的程度、學習任務的迫切性、機會和選擇、目標的協(xié)調性、實施任務的困難、拒絕學習任務的代價等。(2)學習行為的實施階段,包括任務的細化和實施、持續(xù)的綜合評估、行為調控三個方面,三者共同構成動態(tài)的任務處理系統(tǒng)。這一階段的動機影響涉及新奇、快樂、目標的重要性、處理問題的潛力、自我和社會形象、努力和成功的一致性、自主性、老師和父母的影響、學習評價、激勵機制、課堂目標結構、小組活力、課堂氛圍、學校氛圍、任務沖突、注意力分散、備用學習計劃、成本效益、自我調控能力等。(3)學習行為的評估和反思階段,主要評價已經完成的學習任務和反思該學習行為對未來學習行為的啟示。因此,這一階段既是對最初計劃意向的評價,也是新的學習階段的起點。動機過程模式對于整體理解動機具有指導意義,也兼顧了動機的微觀層面,但各種動機可能相互牽制,也可能受時間或者情景的影響,其實際運行不一定呈直線發(fā)展(Drnyei2005a,2005b)。受到“社會學轉向”的影響,Drnyei和Ushioda(2011)提出了學習動機三個相互關聯(lián)、抽象的動態(tài)框架:動機—認知—情感,進而提出了包含認知和情感因素的動機集合的四大要素,即興趣、學習者信心十足準備接受任務的動機流程、任務處理過程和未來學習指導。依據他們的解釋,興趣和動機流程實際上大致與學習行為的激發(fā)階段相對應,任務處理過程大致與學習行為的實施階段相對應,而未來學習指導大致與學習行為的評估和反思階段相對應。他們從強調動機的過程性轉向強調動機的復雜性和動態(tài)性,但所提出的動機集合要素明顯仍具有過程性特點。本科畢業(yè)論文寫作通常包括教學、指導和答辯等環(huán)節(jié),大致分寫作前準備、寫作過程和寫作評估幾個階段,而且具備較強的社會性和情境性特點(王崇義2004;顏靜蘭,倪薇2005)。對于畢業(yè)論文的寫作動機研究,Drnyei和Ottó的動機過程模式及Drnyei對動機的社會性和情境性的強調都具有較好的理論指導性。本文主要參考動機過程模式,兼顧動機的社會性和情境性特點,采用學生自我報告的調查方法,分析我校英語本科生畢業(yè)論文寫作前的興趣、寫作中的動機變化、寫作后的評價和反思。
研究設計
興趣是首要的動機,與自我效能、自我調控等因素關系密切(Hidi&Boscolo2007;Drnyei&Ushioda2011)。因此,本研究以興趣為中心,具體探討以下問題:學生在論文寫作前是否有興趣?論文寫作過程中寫作興趣是否有變化?若有變化,導致變化的因素是什么?論文完成之后評價如何,有何成效?動機變量之間以及動機變量與結果評價之間有何關系?畢業(yè)論文答辯結束后,我校124名2007級英語專業(yè)學生書面匿名描述了論文寫作經歷,簡述了寫作動機、過程和意義。為了進一步了解整個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興趣的具體發(fā)展變化情況,之后又在學生離校前,通過QQ聊天和發(fā)送Email的形式征集了56名學生的論文寫作意見。在對124名學生的回答整理歸類時,否定畢業(yè)論文寫作或者認為畢業(yè)論文只是畢業(yè)要求的回答記作1,認為畢業(yè)論文寫作帶來知識和能力收獲或者是有意義的回答記作2。由于本文以興趣為首要研究動機,因此證書型動機被歸入否定畢業(yè)論文寫作意義一類。在分析56名學生的回答內容時,以興趣和態(tài)度動機為中心設定寫作前、寫作中、寫作后三種變量。興趣狀況沒有發(fā)生變化記作0,無興趣或者有反向興趣變化記作1,有興趣或者有正向興趣變化記作2;整體否定畢業(yè)論文寫作記作1,整體肯定畢業(yè)論文寫作記作2。同時,利用內容分析法整理出影響論文寫作的動機因素,計算相應頻次,然后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和討論
1.論文寫作前后的動機對比根據56名學生反饋的信息,畢業(yè)論文寫作前有較大興趣的學生共29名,沒興趣的共27名,有興趣學生的比例略高于沒興趣學生。寫作過程中,有14名學生的興趣沒有發(fā)生改變,占25.0%,其中包括9名開始就沒興趣的學生和5名開始就很有興趣的學生;有22名學生受到了明顯負面動機影響,占39.3%;有20名學生受到了明顯正面動機影響,占35.7%。寫作過程中有略微更多的學生受到了負面影響,但這些負面影響的決定性作用比較有限。僅有6名學生最初的寫作興趣消失;其余16名學生只是寫作興趣削弱,但對論文寫作結果仍然持肯定態(tài)度。寫作完成后,有18名最初對畢業(yè)論文寫作持否定態(tài)度的學生改變了整體看法,這樣在整體上對畢業(yè)論文寫作持肯定態(tài)度的學生增加到了41名,占73.2%。具體結果見表1。在畢業(yè)論文寫作前,雖然有興趣的學生比沒興趣的學生僅多3.6%,不存在分布差異(p=0.789>0.05),但Mann-Whitney檢驗顯示兩組的興趣表現(xiàn)強度之間仍然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說明學生最初在整體上對畢業(yè)論文寫作沒有興趣的假設值得懷疑。在寫作過程中,興趣變化的分布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395>0.05),但興趣變化結果對寫作評估具有決定性意義。寫作結束后,持肯定態(tài)度的學生比持否定態(tài)度的學生多出46.4%,在最初的基礎上提升了21.4%;卡方檢驗顯示,兩組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0.05),學生的興趣和肯定態(tài)度明顯超過排斥態(tài)度,這說明畢業(yè)論文寫作在整體上對學生沒有意義的假設值得推敲。上述研究結果在考察124名學生對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價值判斷時得到了進一步印證。124名學生中,僅有10名學生認為畢業(yè)論文寫作只不過是為了畢業(yè)證和學位證,沒有實質性意義;其余114名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表達了對畢業(yè)論文寫作的興趣和肯定,總體上認為畢業(yè)論文寫作對自己的知識結構或者能力水平有著積極影響,具有重要意義??ǚ綑z驗顯示,兩組數據分布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雖然較多研究認為英語畢業(yè)論文寫作存在很多嚴重問題(如韋森2009;羅明江,柳輝2010;盛國強,周永模2011),但我們的兩次調查結果均表明,大多數學生對畢業(yè)論文寫作持積極態(tài)度,肯定了畢業(yè)論文寫作的意義。2.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動機因素對學生寫作前興趣和寫作后評價的Spearman相關性檢驗顯示,二者不存在統(tǒng)計學的相關意義(r=0.143,雙側p=0.294)。這說明寫作過程對56名學生的論文寫作態(tài)度和興趣有著明顯的影響作用,論文寫作過程在意義建構中起著關鍵作用。而我們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論文寫作過程中都存在哪些動機因素?什么因素影響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興趣和意義建構?就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個人看法而言,56名學生通過Email反饋的文字內容反映了以下多方面問題:(1)找到并理解所需資料或者獲取有效信息,(2)論文寫作的計劃,(3)對所選擇論文話題的興趣,(4)指導老師的責任感以及對學生的評價,(5)畢業(yè)論文和畢業(yè)證書、學位證書的關系,(6)學?;蛘咴合嫡撐墓芾淼暮侠硇院托?,(7)找工作的情況,(8)各種考試,(9)同學和朋友們對畢業(yè)論文寫作的態(tài)度,(10)網絡資源的合理使用,(11)頂崗實習,(12)對英語寫作的態(tài)度,(13)課程設置和畢業(yè)論文寫作的關系。這些問題分別簡寫為13項變量:資料信息、目標和計劃、話題興趣、指導老師、畢業(yè)要求、論文管理、找工作、考試、同學態(tài)度、網絡資源、頂崗實習、寫作態(tài)度和課程設置。從當前相關研究來看,這些變量具有較高的可信性。經對比,它們與胡衛(wèi)星、蔡金亭(2010)所探討的影響英語學習動機減退的18個可測項目的語義之間有高度一致性。同時,變量的豐富性和情境性強于文莉、謝荷峰(2010)所探討的文科類畢業(yè)論文質量影響因素。需要說明的是,依據Drnyei和Ottó的動機過程模式,資料信息、話題興趣、目標和計劃、寫作態(tài)度等應該屬于論文寫作前動機因素,但因為它們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持續(xù)發(fā)生作用,具有復雜性和動態(tài)性特征,所以在此作為寫作過程中的動機因素來討論。研究根據這13項變量在學生反饋中被提到的頻次,使用SPSS17.0計算秩均值,并對變量進行排序,結果見表2。經Friedman檢驗,這13項變量在總體分布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0.05),對論文寫作有不同影響。根據計算所得的秩均值,排在前十位的變量依次為資料信息、目標和計劃、話題興趣、指導老師、畢業(yè)要求、論文管理、找工作、考試、同學態(tài)度、網絡資源。但是,這些自我報告的變量次序不一定反映了它們的實際影響,很可能只是反映了相關變量在被調查對象論文寫作過程中的議題設置傾向??傮w而言,各變量之間雖然有顯著性差異,但Spearman檢驗顯示部分變量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顯著相關性,相互之間有交互影響。具體結果見表3。經Spearman檢驗,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資料信息與話題興趣之間呈正相關(r=0.269),指導老師和同學之間呈正相關(r=0.285),頂崗實習和找工作之間呈正相關(r=0.328),網絡資源和目標計劃之間呈正相關(r=0.265)。這些相關數據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資料的難度和豐富與話題興趣之間相互促進,同指導老師的交流和生生交流之間也相互促進,頂崗實習與找工作之間相互傳遞精神壓力,目標計劃與網絡資源的利用率之間相互促進。因此,切實解決本科畢業(yè)論文寫作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比如如何引導學生找到難度合適的學術資源或者幫助學生理解中英文信息,如何在管理上促進師生之間的對話,如何建立和促進資源共享,如何疏導已經找到工作和尚未找到工作學生的精神壓力,如何發(fā)展學生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如何引導學生制訂計劃,如何幫助學生獲取和利用網絡資源等,將有效增強學生的信心和自主決策能力,促進正面動機效應,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興趣、寫作投入程度和寫作水平。同樣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話題興趣與畢業(yè)要求、找工作兩項變量之間都呈負相關(r=-0.298,r=-0.326),畢業(yè)要求和目標計劃之間也呈負相關(r=-0.276)。這說明在畢業(yè)論文與學位證獲得等工具性目標掛鉤時,學生對于論文話題的興趣、提前計劃的可能性和對于論文的期望值反而會降低,而且找工作也會影響學生的論文期望值和寫作興趣,進一步體現(xiàn)了學校的管理和教育機制對學生內在動機的消極影響。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找工作與考試、網絡資源之間呈正相關(r=0.868,r=0.377),這說明學生越是忙于找工作就越是忙于考試,而且越是忙于找工作就越是依賴獲取便捷的網絡資源。畢業(yè)要求和資料信息之間呈負相關(r=-0.427),這說明越是強調論文寫作的工具性目標,學生就越是撿方便的做,付出的努力反而越少。因此,如何消除或者盡量減少畢業(yè)要求、找工作和考試所帶來的負面動機效應,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這是改革畢業(yè)論文寫作、提高論文水平的重要議題。部分變量和56名學生的最終評價之間也存在顯著相關性。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學生的最終評價分別與資料信息、話題興趣呈一定正相關(r=0.291,r=0.283),說明資料信息越充分和有用,學生對話題越有興趣,他們最終對畢業(yè)論文的反應可能越肯定。在同一顯著性水平上,學生的最終評價分別與找工作、考試呈一定負相關(r=-0.284,r=-0.284),進一步說明了學生越是忙于找工作和考試,就越是否定和貶損畢業(yè)論文寫作的意義,這與王崇義(2004)、文莉和謝荷峰(2010)等對畢業(yè)論文存在問題的分析一致。在0.01的顯著性水平上,學生的最終評價與院校的論文管理呈中度負相關(r=-0.411),說明院校的論文管理越不合理,學生越是反感和抵觸畢業(yè)論文寫作。由此可見,充分發(fā)揮資料信息和話題的正面動機效應,設法降低找工作、考試、論文管理的負面動機效應,對于畢業(yè)論文寫作改革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動機研究對論文指導和寫作的啟示
從上述動機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首先,本科畢業(yè)論文寫作過程比較充分地體現(xiàn)了Drnyei(2005b)討論的系列動機,并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語境的特殊性。多數本科學生在畢業(yè)論文寫作前有期待、希望或者興趣。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動機變化導致部分學生失去興趣,但更多的學生產生了興趣,且大多數學生在寫作結束后對論文寫作給予了積極評價。其次,資料信息、話題興趣、目標和計劃、指導老師、畢業(yè)要求、論文管理這些變量在學生心目中的議題關鍵性超過找工作、考試、網絡資源使用、頂崗實習等,并且多數因素都是外在動機,符合歸因理論的基本規(guī)律。這兩點暗示了學生對畢業(yè)論文寫作的重視和對其外部環(huán)境的變革需求。最后,雖然諸多動機變量之間有相互促進作用,但也有部分變量之間呈負相關。畢業(yè)要求、找工作、考試、論文管理等外部因素扮演了典型的負面動機角色。從整體來看,本科學生對畢業(yè)論文寫作持肯定意見,但在實施畢業(yè)論文寫作教學改革過程中,需特別注意寫作前的動機激發(fā)、寫作中的正面動機保持和負面動機控制,建議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論文寫作中要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自主性不僅是學習的重要動機變量,也是建構主義的本質屬性,對英語寫作水平有著較大影響(Drnyei2005b:91-99;劉儒德2005;唐芳,徐錦芬2008)。《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也對發(fā)展學生的自主能力提出了要求。(2)在不違背《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關于論文寫作相關規(guī)定的前提下,盡量照顧學生興趣和就業(yè)的多元化需求,探尋畢業(yè)論文寫作與找工作、考試、頂崗實習等之間的結合點,實現(xiàn)科研與實踐的融合,促進學生外在動機的積極轉化,爭取教和學的雙邊互贏(Hidi&Boscolo2007:13)。(3)幫助學生利用在線、離線資源獲取和理解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和文本處理能力,促進有意義的輸入,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學生反映:“每次寫好了,老師又說有問題的時候,或者周圍的人直接拿別人學校的論文來用的時候,我就特別不想自己寫,想抄現(xiàn)成的?!币虼?,還應考慮運用技術手段監(jiān)督論文寫作教學和指導等環(huán)節(jié),利用過程寫作和技術手段防止、遏制學術欺騙行為,避免給學生整體學習動機帶來傷害。(4)靈活管理,提倡網絡寫作模式,開發(fā)寫作資源和寫作平臺,建設畢業(yè)論文寫作社區(qū),方便寫作時間和地點的選擇,實現(xiàn)寫作全程在線支持,避免“為了論文跑來跑去,覺得無論在身心還是在MONEY上都付出了很多”;陳潔(2010)、王雪梅(2011)、陳正倫等(2012)都提出了這方面的改革嘗試。(5)提高指導教師素質,為學生論文寫作提供可靠的幫助。有學生反映:“從很多人包括有些老師那里都聽說過:本科論文不過是抄,本科生寫不出什么新的東西,所以也就沒什么動力去寫了?!币灿袑W生抱怨:“交給指導老師看后,答曰沒有思想,是說明文!汗!只好修改再修改,完稿。寫作過程中還有不少坑爹的事?!币虼?,指導老師自身應提高對畢業(yè)論文寫作的認識,不應負面指導學生。(6)盡早介入,使論文寫作融入課程設置。引導學生早作打算,避免讓學生“覺得這只是學校按照教育局或者啥走的一個過程而已,形式化的東西本來就不招人喜歡。況且,我們從大一或者更早開始就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或者接觸過怎樣寫論文,甚至從哪方面入手都不曉得。一到大四,學校就喊你交論文!”(7)考慮目標實現(xiàn)的可能性,調整畢業(yè)論文寫作要求,認清本科畢業(yè)論文和碩士畢業(yè)論文之間的區(qū)別,在創(chuàng)新性、學術性、規(guī)范性和語言文化能力等幾個方面做出適合本科生實際情況的界定。對此,有的學生的回答很具啟發(fā)性:“雖然很不專業(yè),甚至很膚淺,但是吾筆寫吾心,結果就另作他算吧?;蛟S,以后通過更加專業(yè)、深入的學習,會創(chuàng)造出自己喜歡、大家認可、更加深刻的作品?!庇⒄Z畢業(yè)論文寫作是一個跨文化的多任務情景,既涉及英語寫作的真實語言文化環(huán)境,也涉及所在院校畢業(yè)論文的寫作環(huán)境以及學生自己的學習和就業(yè)環(huán)境,具有高度的復雜性。院校的課程設置、論文管理機制和教師的指導機制需要適應這個跨文化的多任務情景,提高教育服務意識,開發(fā)技術簡化或自動化寫作程序,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論文寫作動機,想方設法轉化負面動機,提高學生畢業(yè)論文的質量。Drnyei(2005a,2005b)、Drnyei和Ushioda(2011)的過程動機理論與動態(tài)動機理論兼顧社會文化、認知心理層面,共同指出了任務實施過程中動機的過程和動態(tài)特征,比較符合英語本科畢業(yè)論文寫作的現(xiàn)實情況,具有較大的理論指導意義。
Zhao Feng
(西安體育學院,西安 710068)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Xi'an 710068,China)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對2011年參加陜西省高校大學生網球比賽的部分參賽運動員的賽前心理調控訓練進行研究。根據賽前心理變化等特點找出對策:影響賽前心理的主要因素、賽前心理的狀態(tài)、加強賽前心理訓練、作好賽前戰(zhàn)術心理準備、調節(jié)賽前各種不良心理反應和賽前心理調節(jié)控制的方法等。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pre-game psychological control training of part athletes in 2011 college tennis match of Shaanxi province by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nds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changes. The countermeasures includ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sychology, state of pre-competition psychology, strengthening the psychological training before competition, finishing the pre-game tactic preparation, adjusting bad psychology response before the match and the method of pre-game psychology control and so on.
關鍵詞:網球 運動員 賽前心理 調整 控制
Key words: tennis;athlete;pre-game psychology control;adjustment;control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7-0306-01
0引言
心理素質在網球比賽中非常重要,運動員賽前心理的控制和調整對運動員比賽成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近幾年,網球運動在高校開展的普及面非常廣,每年舉行的全國、省市級大學生網球比賽是提高大學生體育專項技術水平的主要途徑,隨著大學生網球技術水平的提高及比賽的激烈,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已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教練所重視,而運動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表明,許多相關知識有助于提高球員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場上表現(xiàn)。因此,對高校網球運動員賽前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研究,有助于高校教練員更全面地把握好大學生網球訓練的競訓過程,對提高運動員比賽成績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以參加2011年陜西省高校大學生網球比賽的部分參賽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運動員20人,女運動員8人。
1.2 研究方法①文獻資料法,根據本論文研究的需要,廣泛查閱了國內外有關網球運動員賽前心理等方面的大量文獻資料,并查閱大量與本文相關的論文及書籍,并從網上收集相關內容,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②訪談法。根據研究設計和需要,對參加2011年陜西省高校大學生網球比賽的部分參賽運動員進行訪談,整理分析訪談記錄。
2結果與分析
2.1 影響高校網球運動員賽前心理的主要因素①外環(huán)境因素。外環(huán)境因素包括對手的情況,比賽的規(guī)模,比賽所面臨的任務,運動員自身賽前的訓練情況,比賽的經驗,教練員的態(tài)度與對運動員的評價,裁判的執(zhí)裁水平,觀眾情況,氣候條件等等,都會對運動員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②個體因素。個體因素即運動員自身的因素,如:參加比賽的動機、運動員個性心理特征、意志品質、自我評價、自我暗示等。個體因素可分為先受性和后獲性兩大類。先受性因素受遺傳等先天性條件的制約,運動員生而有之,如運動員個性品質(神經類型、氣質特點等)。先受性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運動員一旦擁有則很難改變,同時,先受性因素對個體行為表現(xiàn)方式的影響比較直接和、并且比較穩(wěn)定;后獲性因素是運動員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逐步獲得和形成的認識、觀念、態(tài)度、需要、評價等。這些因素可變性較強,容易在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下發(fā)生改變,對于易變的情緒狀態(tài)而言,后獲性因素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從情緒調控實效的意義上講,應將后獲性因素放在調控的首位。
2.2 高校網球運動員賽前的心理狀態(tài)與賽前的心理訓練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是指運動員心理處于最佳競技狀態(tài),表現(xiàn)出對面臨的比賽任務有清楚的理解,對自己的技術水平、戰(zhàn)術運用充滿信心,有全力以赴參加比賽和奪取勝利的期望。但隨著比賽日期的臨近,運動員可能會出現(xiàn)興奮和緊張情緒,導致心神不定,興奮期聒噪出現(xiàn)等情況。相反,有的運動員可能會出現(xiàn)賽前心理淡漠和盲目自信,導致其難以快速進入比賽狀態(tài)。教練員應從比賽的需要出發(fā),針對運動員的心理特征,制定科學有效的心理訓練計劃,明確各個階段的心理訓練任務、內容、負荷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賽前兩到三周應安排心理訓練,具體任務是:制定比賽任務,激發(fā)比賽動機,樹立必勝的信心,合理運用心理調控方法,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努力消除心理障礙,達到最佳競技狀態(tài);提高心理的適應能力,正常或超常發(fā)揮自己的運動水平。
2.3 網球運動員賽前心理調控的方法①減壓調節(jié)法。比賽之前要客觀地分析對手的實力,不要對結果期望過高。對結果的要求越高就越容易引起緊張情緒,越會影響正常競技水平的發(fā)揮,因此把對結果的期望值適當的放低一些,是克服緊張情緒的有效手段。②語言調節(jié)法。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感情、傳遞信息的工具。例如某次比賽前張三對李四說:“要適當放松,不要把結果看得太重,別給自己太多壓力”。無論是對他人還是對自己,語言交流的同時一般都表達著內心的情感,這種情感的表達會對他人或自己產生一種無形的感染力和控制力。③注意力轉移法。將注意力有意識的轉移,讓運動員的注意力轉移到有積極情緒的事物上。比如某個運動員因為曾經在比賽中出現(xiàn)失誤使得其在以后的比賽中信心不足,心態(tài)消極。這時就應該引導他把注意力轉移到積極的事物上,例如某次比賽的了大獎。對自己成功時的情景和所運用技術、技巧的回憶,有助于消除不良情緒,達到積極狀態(tài)。④音樂調節(jié)法。人的大腦活動在聽到音樂時會做出反應,產生興奮、鎮(zhèn)定和平衡情緒。運動員的大腦接收到音樂的“聲波信息”后,能夠自動消除緊張,集中注意力,讓大腦思維有條不亂。比賽之前,運動員可以挑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歌曲來聽,這對消除自己的緊張情緒、適當提高興奮度有一定的幫助。大量實例證明,很多通過音樂調節(jié)的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⑤活動調節(jié)法。研究表明:肌肉和大腦的傳導是雙向的,肌肉活動越積極,傳向大腦的沖動就越多,大腦興奮就越高,情緒會越高漲,反之則低。因此,當運動員的情緒不夠高漲時,可以進行一些高強度、快節(jié)奏的練習,提高大腦興奮度,慢慢將情緒激發(fā)起來;相反,如果運動員的情緒過于緊張,則要采用低強度、小幅度的訓練,以此平復情緒。
3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高校網球運動員比賽心理狀態(tài)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比賽本身具有的應激性,賽前運動員看待對手實力的心理反應,賽前運動員自信心的高低,賽前運動員對比賽結果的想法及其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性這幾方面對運動員的賽前情緒有較大影響。因此,建議高校網球教練員在平時技術訓練之余,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對運動員進行全面的、完整的、系統(tǒng)的、科學的賽前心理訓練,從多個方面著手,消除賽前不良情緒,提高運動員的心理承受力,形成賽前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進而提高隊員的比賽能力及成績。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學教師;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勝任力
教師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是指教師在面對職業(yè)壓力情境或事件時,運用自身的內外部資源,做出任何旨在消除、減弱或預防該壓力情境或事件的努力,它包括認知和行為的改變以及情緒的調整等。教師勝任力是教師區(qū)別于其他行業(yè)的職業(yè)能力、責任和特質,是把優(yōu)異者與表現(xiàn)平平者區(qū)分開來的一種潛在的較為持久的行為特征,對教師的工作績效有較強的預測和鑒別能力。一些研究表明,個體的應對效能感和其他因素相聯(lián)合對應對策略有直接效應①,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和人格特征對其應對策略的選擇具有重要影響②③。勝任力作為教師的職業(yè)能力,在職業(yè)壓力情境中會增強應對效能感,影響應對策略的選擇;國內尚無職業(yè)壓力與勝任力的相關研究。本研究以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嘗試探討教師的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與其勝任力的關系。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隨機抽取河南省三個市的兩所重點中學和一所普通中學的320名教師進行問卷測試,共回收有效問卷262份。其中重點中學119人(男教師60名,女教師59名),普通中學143人(男教師69名,女教師74名)。骨干教師85名,非骨干教師177名。教齡1~5年的149名,教齡6~10年的53名,教齡11~15年的22名,教齡16~20年的22名,教齡20年以上的16名,本次調查對象以中青年教師為主。
(二)研究工具
1.教師勝任力問卷④
徐建平編制,共有95個題項,包括個人特質、關注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人際溝通、建立關系、信息收集、職業(yè)偏好、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等九個因素。采用1-5的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單個項目的平均分越高,表明勝任力水平越高。該問卷各分維度的同質信度為0.823,0.837,0.813,0.818,0.803,0.710,0.640,0.545,0.637,整個問卷的a系數為0.964,可以保證測量的可靠性。問卷各個因素之間基本上呈中等偏低相關,各個因素與問卷總分的相關在0.592~0.837之間,存在較高相關,可見該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2.中學教師職業(yè)壓力應對問卷⑤
馬娟編制,共有35個題項,包括調控型應對、情緒型應對、求助型應對和維持型應對四種應對策略。量表采用1-4的4級評分法,被試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回答“從來不用”,“偶爾采用”,“比較常用”,“經常采用”。四種維度構成項目的同質信度分別是0.859,0.778,0.637,0.585,整個問卷的a系數為0.812,說明問卷具有可靠性。
(三)問卷施測
由心理學專業(yè)研究生擔任主試,在各校的校務會議上施測問卷。測試時間安排在年后學校上班的第一天,為保證教師真實回答,請學校領導回避。
(四)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SPSSl3.0for windows處理。
二、結果
(一)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與勝任力的相關
注:*表示在 .05水平上顯著相關,**表示在 .01水平上顯著相關。
本研究目的是探索教師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與其勝任力的關系,為此,本研究首先考察了教師應對職業(yè)壓力的四種應對策略與勝任力及其九個因子的相關(表1)。結果發(fā)現(xiàn),調控型應對、情緒型應對與教師勝任力及九個因子都存在顯著正相關,維持型應對與教師勝任力及九個因子都存在顯著負相關,求助型應對僅與教師勝任力及關注學生、人際溝通存在顯著負相關。
(二)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的回歸分析
注:*p
運用逐步回歸的多元回歸分析法,以調控型應對、維持型因對、求助型應對和情緒型應對為因變量,考察教師的勝任力及其人口學特征對它們的回歸效應,結果見表2。從表2可知,教師勝任力中的個人特質、關注學生和信息收集對調控型應對構成顯著回歸效應,其中個人特質的預測性非常高。教師勝任力的人際溝通對維持型應對構成顯著回歸效應,且標準化回歸系數為負值。教師勝任力的個人特質、人際溝通和人口學特征的年齡、性別對求助型應對構成顯著回歸效應,其中人際溝通的預測性較高,且人際溝通和年齡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負值。對情緒型應對構成顯著回歸效應的僅有勝任力中的關注學生。
三、討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教師職業(yè)能力對職業(yè)壓力的影響⑥⑦。但是,至今沒有研究者對教師勝任力與應對策略的相對重要性進行量化比較。本研究對教師勝任力與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進行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調控型應對、情緒型應對與教師勝任力及九個因子都存在顯著正相關,說明勝任力水平高的教師善于選擇成熟的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維持型應對與教師勝任力及九個因子都存在顯著負相關,說明勝任力水平低的教師偏向于選擇不成熟的應對策略,那么教師勝任力的提高有助于更有效地應對職業(yè)壓力。求助型應對僅與教師勝任力及關注學生、人際溝通存在顯著負相關,可見教師勝任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應對策略的選擇,但是由于教師自身和社會都認為教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模范,所以教師在遭遇職業(yè)壓力情境或事件時,極少采用求助的應對方式,而是采用其他三種應對策略。Banks的研究表明,進行兩年專門輔導訓練的大學生的勝任力得到有效提升,且與控制組差異顯著⑧。這給教育很大的啟示:雖然教師勝任力是較深層次的個人特征,但是教師勝任力是可以培養(yǎng)的。
進一步的逐步多元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盡管教師勝任力與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存在顯著相關,但是教師勝任力中只有個人特質、關注學生、信息收集、人際溝通進入了不同應對策略的回歸方程,這說明在對師范生教育和教師培訓時,注重教師的個人特質,重點培養(yǎng)教師的愛心和耐心,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及有效收集信息的能力。以上結果也提示我們,教師勝任力解釋調控型應對、維持型因對、求助型應對和情緒型應對變異分別是54.5%、63.5%、72.6%和64.9%,可能還有其他重要因素影響著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這一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勝任力中的其他五個因素均沒有進入任何一個回歸方程,表明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與教師勝任力的關系可能較為復雜,限于本研究方法上的局限及所涉及的變量不多,無法繼續(xù)深入揭示二者以及他們與其他變量的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年齡和性別對求助型應對有顯著預測作用,但是年齡起著負向預測作用,這與Pithers的研究結果不一致⑨,與朱從書的研究結果相同⑩,這些矛盾型的結論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證實。至于年齡顯著差異的原因,可能歸結于兩個方面:(1)年輕的教師只有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經驗,他們把向別人學習和請教作為及時進步的途徑,所以遭遇職業(yè)壓力時會選擇求助型應對方式;(2)隨著教齡增加,教師的知識儲備和直接經驗得到有效融合,勝任水平的提高促使這些教師能夠有效應對職業(yè)壓力,所以很少選擇求助去解決問題。另外,長久以來,我國的性別角色期待效應差異顯著,女性視自己向別人求助是有效解決問題方式,眾人也認為女性遇到困難時向外界求助是理所當然;而對男性的期待是獨立解決困境,且一定要成功完成,這可能是造成性別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于其他影響因素,有待進一步探索。
四、結論
(1)中學教師的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與勝任力各維度存在顯著相關。其中調控型應對、情緒型應對與教師勝任力及九個因子呈顯著正相關,維持型應對與教師勝任力及九個因子呈顯著負相關,求助型應對僅與關注學生、人際溝通存在顯著負相關。
(2)教師勝任力的各維度對不同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具有不同預測作用。教師勝任力中的個人特質、關注學生和信息收集對調控型應對具有正向預測作用;教師勝任力中的人際溝通對維持型應對具有負向預測作用;教師勝任力的個人特質和人際溝通對求助型應對具有顯著預測作用,其中人際溝通是負向預測作用;教師勝任力的關注學生對情緒型應對具有正向預測作用。
(3)人口學特征中的性別對求助型應對具有正向預測作用,人口學特征中的年齡對求助型應對具有負向預測作用。
注釋:
①陳旭.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應對策略及應對的心理機制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4.
②徐富明,申繼亮.教師的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與教學效能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3,26(4)745-746.
③申繼亮,徐富明,崔艷麗.中小學教師的職業(yè)壓力應對策略與其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10(2)91-93.
④徐建平.教師勝任力模型與測評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4.
⑤馬娟,中小學教師職業(yè)壓力、應對方式與課堂互動行為關系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
⑥劉秋穎,蘇彥捷.個體工作壓力源中的角色沖突與其人格的關系[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1(5)17-21.
⑦徐富明,朱從書,邵來成.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倦怠與其相關因素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 2005, 28( 5)1240-1242.
⑧Banks,Freddie,Jr.,Butt,Mahmood.Attracting Minorities Into Teacher Education: A Model Program That Works[J].Blacks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1997,13(2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