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奧林匹克運動格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強。
2、奧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亦稱奧林匹克口號或奧林匹克座右銘。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更高、更快、更強。 (Higher,Faster,Stronger)這一格言是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迪東(Henri Didon)于1895年在他的學生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鼓勵學生們時說過的一句話, 他說 : 在這里,你們的口號是:更高、更快、更強。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在當今這個全球化時代,東西文化日益交融。作為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現(xiàn)象——奧林匹克文化,已經(jīng)進入到世界的各個區(qū)域和領域,而且在中國有了長足的發(fā)展,而太極拳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靚麗瑰寶,博大精深,輻射面比較大,具有東方體育的濃厚色彩,被視為“未來體育的一束新光”。所以太極拳文化與奧林匹克思想值得研究。
2、奧林匹克思想
奧林匹克思想是對奧林匹克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高度概括。它融匯了奧林匹克主義、奧林匹克宗旨、奧林匹克精神以及奧林匹克格言的要義?,F(xiàn)行的《奧林匹克》對奧林匹克主義做了比較全面的表述,“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zhì)均衡的結合起來,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生哲學。它將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奧林匹克主義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奮斗中所體驗到的樂趣、優(yōu)秀榜樣的教育價值和對一般理論基本原則的推崇為基礎的”。另外,《奧林匹克》以明確的語言表述了這一運動的宗旨是“通過沒有任何歧視、具有奧林匹克精神 ——以友誼、團結和公平精神互相了解——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而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奧林匹克的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強”。另外,奧林匹克還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取勝”現(xiàn)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上任之初,提出了“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的新格言。據(jù)此??梢詮南率鏊膫€方面來理解奧林匹克精神:
第一、奧林匹克運動內(nèi)涵與文化、教育和公德相融。
第二、奧林匹克運動的特色表現(xiàn)為公平競賽和奮力進取。
第三、奧林匹克運動立足于促進人的身心全面發(fā)展。
第四、奧林匹克運動著眼于為人際和諧(參與、友誼、團結)
與社會和諧(國際性與世界和平)服務。
觀此四條歸納性的理解,給人一種在太極拳文化中也“似曾相識”的感覺。
3、太極拳文化
第一、太極拳以包容著中國道家、儒家和理想家思想和倫理的“太極學說”立論,依太極之理規(guī)范拳技體系,依太極之理解解釋拳械技法,借太極立名而稱之為“太極拳”,是武術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完美結合的范例。太極拳是柔和型拳術,屬于內(nèi)功拳,表達了中國人特有的體育人文精神,顯示了中國人的健身意識和競技觀。太極拳的先賢恰當?shù)倪\用了《易經(jīng)》和《老子》里的一些東西,將其引入太極拳的理論中來運用的非常之妙。太極拳恰當?shù)睦昧酥芏仡U《太極圖說》的理論結構,變粗俗的動為“儒雅”的動,并且以“動”來表現(xiàn)“靜”,以“剛?cè)嵯嗤啤眮肀憩F(xiàn)“進退之象”,所有這些,即符合《易》理和宋明理學家們的說教,又不但可以寓動于靜、寓剛于柔,而且動起來很儒雅,很有風致、很有講究,特別是一些細致的講究非常之引人入勝讓人含玩無窮,終生難舍。這樣一種頗具神秘感的運動形式,必然會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顯然,這是一種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所產(chǎn)生的有“中國特色“的運動方式。迄今,許多外國人喜歡練太極,實際上和他們喜歡中國文化相聯(lián)系,主要因為太極拳有著濃郁的中國文化特色,它把身、心兩方面的運動——即取提單運動同心理的運動緊密結合起來了,而這正是西方體育項目所不具備的。太極拳在全世界迅速傳播是個值得注意的文化現(xiàn)象,它是在世界文化一體化的背景下,東西方文化的一個碰撞、一個交融。聯(lián)系太極拳,不僅具有健身和防衛(wèi)自身的價值,還有著修身養(yǎng)性的價值?!币匀虻馈?、”武以德彰“等拳諺,都反映著包括太極拳在內(nèi)的武術教育價值和倫理價值。
第二、太極拳強調(diào)人格平等,人人皆可參與比試技能高下。在面對勝負或制人而不制于人的較量中,追求“四兩撥千斤”、“髦耋御眾山”就是要追求在個人競爭條件相對弱于對手時,仍能戰(zhàn)勝對手的技巧。這不可不畏是“更快、更高、更強”的追求,但這并不與“參與比取勝更重要”相矛盾。用辯證的觀點來看,這兩句話并不矛盾,反而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參與和取勝之間不要側(cè)重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否則就不是全面的理解。奧林匹克運動主張辯證的看待參與與取勝的關系,沒有參與就談不上取勝,所以參與是基礎。沒有群眾性的參與奧林匹克運動,就談不上奧林匹克思想、原則、理想等。而參與的目的就是為取勝,就是要懷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去奮進,這才是真正的參與,才真正符合奧林匹克精神。
第三、在科技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世界中,太極拳以靜養(yǎng)性、動中求靜的方式進行運動,完全符合高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而且太極拳集技擊、養(yǎng)生、哲理、娛樂、教育于一身,從實踐到理論,從觀念到方法,都體現(xiàn)了奧林匹克主義的中心思想:人的和諧發(fā)展。太極拳在綿亙不斷的運動中,動中求靜,氣遍全身,“隨勢養(yǎng)氣”。太極用意練拳,行拳練氣,虛靜其心,以心行氣,將其與心結合,以人的思想、精神、心理狀態(tài)為修煉的基礎,既蘊含著生命本原論,又涉及道德精神論,而且太極拳在學習認識過程中,主張由自然入手而知虛實,把握陰陽和諧變化而明勁法,求虛實而懂神明,要求由熟而悟,由悟而通,漸熟漸悟。中國太極拳正是這樣一種特殊的運動形式和學習方法,才會成為人們借助運動修為人生的有效之途,達到內(nèi)外兼修,德藝兼?zhèn)涞男Ч?。太極拳運動以動作呼吸和意識的統(tǒng)一為原則,強調(diào)內(nèi)外合一,身心俱健。另外,太極拳以其獨特的健康、休閑功能與當代奧林匹克精神相融合,成為全球范圍內(nèi)開展比較廣泛和流行的健身休閑運動形式。
第四、太極拳以陰陽合一為太極的思想,以及中國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思想為基礎,強調(diào)自身和諧,以及人與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太極拳學說是是東方的宇宙本體論和認識論,從宏觀的太極倫中,更為強調(diào)拳理與“天道”的一致性?!疤斓馈迸c人性(道德原則)一致起來,以順乎自然,天人相通觀念來行拳的太極拳,使人在精神上處于一種空明的“無人之境”的心態(tài),與大自然靜靜地進行心靈交流。這種思維方式正好是友誼、團結、和平的思想基礎。
[關鍵詞]奧林匹克精神 大學生 德育
當代高校大學生大多是1980年后出生的年輕人,社會進步在使其主體意識、競爭意識、利益意識和效率意識日益增強的同時,也使他們在價值取向上面臨一些嚴重的問題,比如個人主義、拜金思想、享樂主義以及誠信危機等。這從側(cè)面反映了社會轉(zhuǎn)型時期高校德育教育上還存在種種缺失。奧林匹克運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教育,奧林匹克精神有著強大的教育功能,可以為修正高校德育提供正確的價值取向,為高校德育理論與德育實踐相結合提供新的思路,并為高校德育體系多元化提供新元素。
奧林匹克精神及其教育內(nèi)涵
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先驅(qū)者恢復奧林匹克運動的目的就是想用奧林匹克精神來教導人們在心理、身體和精神上和諧發(fā)展,進而實現(xiàn)與社會和自然的融合?!秺W林匹克》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精神,包括參與原則、競爭原則、公正原則、友誼原則和奮斗原則。參與原則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首要原則,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理想、原則和宗旨。奧林匹克運動同時是一項倡導挑戰(zhàn)與競爭的社會活動,可以這樣說,競爭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基本形式,也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促使人在競爭中不斷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不斷進取。競爭就需要公平公正,公正原則是參與奧林匹克競爭的基本行為規(guī)范。奧林匹克精神承認一切符合公正原則的優(yōu)勝,反對一切不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行為。友誼原則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目的。奧林匹克運動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競技體育活動,其最終目標是要通過體育活動的方式,使人們增進了解和加深友誼,進而達到促進世界和平進步的目的。
奧林匹克教育的淵源和內(nèi)涵。教育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從規(guī)則制定到項目實施,都體現(xiàn)了和平、友誼、公平競爭和拼搏奮進的精神。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宣揚的思想與古代希臘身心和諧發(fā)展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F(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在復興古代奧運會之初就借用古代奧運會的形式將其實質(zhì)定格于教育,在人本主義至上奧林匹克精神指引下,歐洲教育家們在博愛的理念基礎上逐漸歸納出身心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并促進了奧林匹克主義的形成。從某種程度上講,顧拜旦創(chuàng)立的奧林匹克主義是一種源于體育的生活哲學。奧林匹克精神所宣揚的公平、友愛、尊重、理解和奉獻等價值觀所具有的生活示范教育價值遠遠超越了體育運動本身,是對人類生活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的追求。正如顧拜旦在第一次講演中所說“奧林匹克主義可以成為培養(yǎng)道德高尚和心靈純潔及鍛煉身體耐力和力量的學校。”
奧林匹克精神融入高校德育的必要性
互相了解、友誼、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精神。當代很多大學生自我意識強、個人主義價值觀嚴重。在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期――大學時期,如果沒有有效的德育來引導,很可能會使他們在走向工作崗位后帶有重個人利益、輕社會利益的不良思想傾向,影響社會的健康發(fā)展。互相了解、友誼、團結的奧林匹克精神恰好是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和團隊精神的理想德育素材。例如參加和觀賞集體體育項目可以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相互了解、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和集體榮譽感,體會到個人與集體相互依存的關系。高校德育教育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內(nèi)涵進行有教育意義的闡釋與運用,促進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和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形成。
公平、公正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是大學生樹立誠信思想的思想教材。當代社會很多人由于欲望的無止境和各種利益的驅(qū)動而漠視法律,坑蒙拐騙、弄虛作假、不守信用、高科技犯罪等思想和行動,形成了知識對道德的背離。這種背離需要用正確的觀念加以糾正。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先生的新奧運格言把“更純潔”放在首位,也體現(xiàn)出奧林匹克運動公平公正的重要性。事實上,體現(xiàn)奧運精神的這一原則早已經(jīng)超越了競技體育范疇而成為我們所應遵循的基本規(guī)范。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普及,利用奧林匹克精神對大學生進行公平競爭原則、規(guī)則意識和誠信原則的教育顯得非常必要。
拼搏、奮斗和進取的奧林匹克精神可以培養(yǎng)新一代大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當代大學生是在家庭和父母的關愛下成長起來的,缺少生活的磨練,往往只知享受,不知創(chuàng)造,缺乏吃苦和奮斗拼搏的精神。奧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強”是國際奧委會對一切屬于奧林匹克運動的人們的號召,鼓勵他們在奧林匹克精神指導下前進。奧運會上無論是年輕有為還是大器晚成,每一枚奧運獎牌都是運動員經(jīng)過無數(shù)艱辛和汗水換來的,應充分挖掘奧運冠軍成功背后的艱難歷程,激勵當代大學生的拼搏、奮斗激情,引導他們理性思維,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奮斗觀,把創(chuàng)造生活和享受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快樂結合起來。
奧林匹克精神為高校德育體系多元化提供新元素。奧林匹克精神以其豐富的人文精神給道德弱化的現(xiàn)代社會帶來一股新意,大學校園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園地,在大學德育有效性的弱化問題日益凸顯的今天,更加需要這股新意的融合。奧林匹克精神可以把其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和教育價值融人大學的德育體系之中。同時高校也應積極塑造良好的人文德育氛圍,將奧林匹克精神引人大學校園生活實踐。如高??梢詫㈤_展體育賽事作為德育模式的組成部分之一,以使學生在體育競賽活動中,切實體會到奧林匹克的精神所在,受到奧林匹克精神的感染,真正實現(xiàn)將體育與教育結合在一起的奧林匹克宗旨。從而最終改變傳統(tǒng)德育模式以教師為主、忽視德育主體的傾向,增強高校德育的兼容性和與時俱進的功能,使高校德育向具有開放性、選擇性的多元化方向開展。
如何發(fā)揮奧林匹克精神的德育功能
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是通過電視和報刊雜志來了解奧林匹克人文知識的,網(wǎng)絡利用率較低;教師在奧林匹克人文知識傳播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廣播、書籍閱讀、同學和其他途徑的利用率較低。這說明目前各學校還是將電視、報刊等作為主要傳播途徑,雖然也通過教師傳播奧林匹克人文知識,但通過開展系統(tǒng)的課程來傳播奧林匹克人文知識的做法仍不足。其他諸如講座、知識競賽、學術報告、沙龍等途徑則少之又少。
在奧林匹克人文課程設置方面,41.7%的被調(diào)查學校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進行的;23.6%學校將其設置為必修課,大部分集中在一個學期30~36課時之間;34.7%的院校以講座形式進行。大多數(shù)院校的課程設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只有部分學生(尤其是體育院校的學生)能夠接觸和接受奧林匹克人文教育,反映出學校對學生奧林匹克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高。此外,在硬件設施上,電視等傳媒工具的缺乏導致了學生無法接受直觀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對奧運的興趣。各高校有
必要開展全方位的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尤其是充分發(fā)揮奧運匹克精神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高校應努力做到將奧林匹克教育融入大學體育課程體系中,成為德育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據(jù)調(diào)查,國外很多高校把奧林匹克運動教育作為學生修身、養(yǎng)德的基本教程,主要是通過各種奧林匹克的書籍、讀本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而不是空洞的思想道德教育。此外,他們還把奧林匹克教育和奧林匹克精神的本質(zhì)理念融入到各種形式的活動之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和吸收奧林匹克運動的精華,從而達到身心素養(yǎng)的提高。在我國高校中,只有一些體育院校開設奧林匹克運動方面的課程,教學內(nèi)容也僅僅局限于對奧林匹克運動精神的簡單介紹,把奧林匹克精神和思想道德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課程和活動極少。筆者建議,在非體育院校的高等院?,F(xiàn)有的人文社科課程中增加奧林匹克人文教育內(nèi)容,比如在《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程中適當闡釋奧林匹克精神及其現(xiàn)實意義對當代大學生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作用。
高校應通過開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來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把奧林匹克教育與德育實踐結合起來。高校應通過建設良好的道德教育環(huán)境達到對大學生的行為和品德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價值教育的目的。隨著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很多高校都舉辦了各種奧林匹克文化與教育活動,但這對大學生來說,接受的途徑和深度遠遠不夠。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有意識地把奧林匹克精神融入到各項校園體育文化中去,通過實踐活動讓奧林匹克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使大學生在價值取向、道德修養(yǎng)、文化品格等方面受到熏陶并得到提高。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勢頭和廣泛的影響力,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零距離接觸等給我們的高校德育教育帶來極為難得的機遇。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負面價值取向需要高校德育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和改革,而奧林匹克精神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是矯正當代大學生不良價值取向的重要手段,是彌補當前高校德育有效性弱化和缺失的重要途徑。因此,筆者認為把奧林匹克精神引進高校德育有其必要性。(作者單位: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本文為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資助經(jīng)費青年專項課題《MOSSTON發(fā)展模式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證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08120034)
注釋
應該說,北京奧運會的成功是來之不易的。
為了保證奧運會成功舉辦,中國政府調(diào)動了一切人力、物力、財力和輿論工具。北京市新聞發(fā)言人劉志透露,為達到國際奧委會的標準,北京市大力改造基礎設施,共投資2800多億元人民幣。另外,用于奧運會的運行資金投入了20多億美元。
其次,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宣傳。如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等口號鋪天蓋地見諸各類媒體。給人的感覺是,在中國天天都是奧運,奧運就是一切。圣火傳遞活動也創(chuàng)造了諸多世界第一。
再次,中國投入的人力也是任何其他國家無法相比的。除了參加建設場館、基礎設施和各項籌備工作的人員以外,僅志愿者的數(shù)目就讓世界驚訝不已。據(jù)統(tǒng)計,賽會志愿者8萬人,城市志愿者40萬人,社會志愿者100萬人,參加“微笑北京”活動的人數(shù)高達1000萬。
以上措施保證了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國人當然感到十分高興。但在成功之后是否還應作一番冷靜的思考呢?
第一,我們是否全面貫徹了奧林匹克的精神和格言呢?奧林匹克的精神是:“相互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奧林匹克運動鼓勵的是一種精神,除獎牌外,并不發(fā)任何物質(zhì)獎勵。但是,各國為了刺激運動員奪金,都制訂了頒發(fā)獎金的規(guī)定。中國顯得特別突出,獎金不斷攀升,例如,2004年金牌的獎金是20萬元,2008年升至35萬元。而經(jīng)濟實力遠高于中國的美國,每個金牌獲得者僅僅獲得2.5萬美金(相當于17.5萬元人民幣)。對奧運格言中國體現(xiàn)得也不全面,在反映“更快”、“更高”的田徑、游泳和自行車等項目上,中國幾乎交了白卷;足球被認為是“技術、體力和團隊精神”完美的統(tǒng)一,然而中國男足世界排名第94(國際足聯(lián)2008年9月份國家隊排名),在亞洲排行榜上依然被擋在10名之外。有評論說,希臘的奧運理念是健身,歐美國家的理念是娛樂,而中國是金牌主義,話雖有些偏頗,卻從一個側(cè)面指出了我們的問題。
第二,中國的體育領導體制和撥款制度還是計劃經(jīng)濟模式,與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不相協(xié)調(diào)。目前,除中國和少數(shù)幾個原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外,沒有一個發(fā)達國家采用這種辦法發(fā)展體育運動。這種體制有改革的必要,否則很難長期堅持下去。
【關鍵詞】奧林匹克精神 教育 當代技工院校學生
1.前言
奧林匹克精神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內(nèi)容,體現(xiàn)了奧林匹克的理想和追求。奧林匹克運動注意將體育運動與人文教育融合起來,力求創(chuàng)造一種在競爭中求歡樂、在競爭中受熏陶的環(huán)境,發(fā)揮體育運動的社會教育功能。當代技工院校學生的成長需要多種精神因素的陶冶和多種品質(zhì)的滋潤,而奧林匹克精神又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于當代技工院校學生的成長具有教育與啟迪意義。本文擬就奧林匹克精神的內(nèi)涵、對當代技工院校學生開展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對當代技工院校學生開展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目標與途徑作一初略探討。
2.奧林匹克精神的內(nèi)涵
關于奧林匹克精神的內(nèi)涵,國際奧委會制定的《奧林匹克》作出了權威的界定。其“奧林匹克主義的原則”條款中有這樣一段話:“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并體現(xiàn)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顯然,《奧林匹克》賦予奧林匹克精神的內(nèi)涵是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從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發(fā)展與現(xiàn)實狀況來看,奧林匹克精神的具體內(nèi)涵有如下幾個方面:
2.1 重在參與精神
參與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首要條件,參與精神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首要內(nèi)涵。顧拜旦在1936年奧運會上,曾用法語演講了這樣一段話:“奧運會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生活的本質(zhì)不是索取,而是奮斗?!币驗橹挥袇⑴c到奧林匹克運動的實踐中,才能實現(xiàn)奧林匹克理想,所以奧林匹克崇尚“參與比取勝更重要”。
2.2 不斷奮進精神
奧林匹克運動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是國際奧委會對奧林匹克運動參與者的一種號召與鼓勵,即參與奧林匹克運動要堅持鍥而不舍、百折不撓、頑強拼搏、奮斗到底的精神。不斷奮進精神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靈魂,它的本意是一種競爭精神,要求人們不斷進取、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超越自我,去追求新的境界。
2.3 公平競賽精神
《奧林匹克》把公平作為奧林匹克精神的內(nèi)容之一。公平競賽精神指即奧林匹克運動必須遵守規(guī)則,光明磊落,平等公正,按章辦事,決不作假。
2.4 團結友好精神
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是通過開展沒有任何形式的歧視、遵循奧林匹克的體育運動來教育青年,以增進人類了解、促進世界和平、團結與進步。奧運會在不同國家、文化和團體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用共同的價值觀將他們團結起來。每一屆奧運會,都是一場國際性體育運動盛會,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運動員歡聚一堂,賽場上公平競爭,賽場下相互交流,這既是體育技藝的競賽,也是建立友誼、促進理解和團結的機會。
3.對當代技工院校學生進行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3.1 當代技工院校學生奧林匹克精神一定程度的缺失
當代技工院校學生的成長需要多方面精神、品格的滋潤,奧林匹克精神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方面。然而,由于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開展未能普及,奧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也未能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機構成部分,加上社會影響,導致部分技工院校學生奧林匹克精神一定程度的缺失。比如,參與運動、參與社會、參與實踐是個人成長的重要條件,正是在參與中,個人的能力與素養(yǎng)得到提高,個人的品質(zhì)與境得以升華。然而,當代技工院校學生中有部分同學不愿參與運動、參與實踐、融入社會,或者雖有參與,但過于計較得失名利,這與奧林匹克的重在參與精神是相悖的。又如,當代技工院校學生中存在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的現(xiàn)象,有些學生基于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以及獨生子女成長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養(yǎng)尊處優(yōu),往往只知道享受,不知道創(chuàng)造,更不知道創(chuàng)造的艱難辛苦;而有些困難家庭的學生由于陷入現(xiàn)實生活的困境,往往失去了依靠自己能力去改變命運的信心和勇氣,這些現(xiàn)象有違奧林匹克的不斷奮進精神。因此,當代技工院校學生奧林匹克精神的缺失,是不容忽視的現(xiàn)實問題。
3.2 奧林匹克精神具有育人功能
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自顧拜旦恢復時開始,就賦予了教育的功能、育人的功能。奧林匹克的核心功能是教育,育人是奧林匹克追求的一種最高境界,奧林匹克對人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能發(fā)揮作用和影響,而奧林匹克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教育。事實上,置身于奧林匹克運動的現(xiàn)場,能使心靈受到冼禮,人格得以升華,其震撼力、剌激力、感召力是一般的場合所沒有的。
4.對當代技工院校學生進行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目標與方法
4.1 對當代技工院校學生進行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目標
4.1.1了解奧林匹克精神
了解奧林匹克精神是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前提。要求當代技工院校學生弘揚奧林匹克精神,首先要讓其了解奧林匹克精神的由來及涵義。除了解前面所述重在參與精神、不斷奮進精神、公平競賽精神、團結友好精神外,還應了解奧林匹克精神的歷史發(fā)展與其他內(nèi)涵。
4.1.2 認同奧林匹克精神
在了解奧林匹克精神的基礎上,增進當代技工院校學生對于奧林匹克精神的認同,這是對當代技工院校學生進行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目標之一。這一目標具體包括:認清奧林匹克精神的國際性、科學性、合理性,明確奧林匹克精神是一種世界精神、科學精神;意識到奧林匹克精神的對于中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世界和平、人類進步的作用,明確奧林匹克精神在人類發(fā)展進程中的地位;認識奧林匹克精神對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作用,明確奧林匹克精神是一種人文精神。認同奧林匹克精神,是促使學生實踐奧林匹克精神的基礎。
4.1.3 實踐奧林匹克精神
對當代技工院校學生開展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促使當代技工院校學生自覺實踐奧林匹克精神,將奧林匹克精神融入學習和工作之中,讓奧林匹克精神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品質(zhì),讓實踐奧林匹克精神成為學生的一種內(nèi)在需求。
4.2 對當代技工院校學生進行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方法
4.2.1 開設傳播奧林匹克精神的相關課程
課堂教學是技工院校開展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主渠道。技工院校可開設奧林匹克專題講座,作為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選修課程,通過這一課程傳授奧林匹克精神,讓學生感受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價值和魅力。體育專業(yè)可開設傳授奧林匹克精神的系列課程,如“奧林匹克運動史”、“奧林匹克精神學”、“奧林匹克道德學”,將奧林匹克精神作為體育人文社會學的重要內(nèi)容來研究和傳授。為此,教師要加強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研究,以深化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認識。
4.2.2 開展?jié)B透奧林匹克精神的體育活動
體育活動是展示奧林匹克精神的平臺,也是升華奧林匹克精神的途徑。讓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在參與中感受奧林匹克精神的內(nèi)涵、價值,在競賽中領悟參與、不斷奮進、公平競
賽、團結友好的意義與要求,在這是對大學生開展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最好方法。實踐比說教更重要,開展?jié)B透奧林匹克精神的體育活動,比一般的奧林匹克精神宣傳更為有效。為此,要組織學生開展各種球類、田徑等競賽活動,讓學生在競賽中體會參與、奮進、公平、團結的內(nèi)涵與重要性;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陽光體育活動,通過鍛煉促進技工院校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通過自身發(fā)展進一步領悟奧林匹克精神的價值。
4.2.3 營造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文化氛圍
學生的使命之一是文化傳承,奧林匹克精神的弘揚過程也是一種文化建構過程,在對當代技工院校學生開展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過程中,應注重文化土壤的培育,營造有利于奧林匹克精神成長的文化氛圍。為此,社會媒體(包括報紙、電視、廣播、網(wǎng)絡)應擔負傳播奧林匹克精神的責任,宣傳奧林匹克的歷史,展示奧林匹克精神的魅力;校園媒體應結合學校特點開展奧林匹克精神的普及與傳播活動;學生會、團委、學生社團可組織學生開展奧運知識競賽、奧運精神演講等活動,通過競賽與講演促進奧林匹克精神的普及與傳播。文化對人的作用是根本性的、持久的,營造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是對技工院校學生進行奧林匹克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徑。
5.結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參加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競技體育在奧運會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奧林匹克精神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開展。但也應當看到,雖然我國競技體育得到了較快發(fā)展,但在開展奧林匹克運動教育、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方面還做得不夠,部分技工院校不太重視奧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沒有意識到奧林匹克精神對于當代技工院校學生成長的意義,由此也影響了當代技工學生對于奧林匹克精神的了解、認同與實踐。因此,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對當代技工院校學生進行奧林匹克精神教育,是我們應當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全國體育學院通用教材.奧林匹克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136.
[2] 冉明.我國體育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的沖突與融合[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6(2):22.
[3] 汪涌.國際奧委會出臺最終報告高度評價北京奧運會[N].光明日報:201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