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和中學德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定出措施促進德育銜接工作盡快到位
(一)切實加強黨對德育工作的領導
1.充分發(fā)揮大中學校各級黨組織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作用。各級黨組織要使團委、學生處(政教處)、班主任、輸導員、兩課教師等方面形成合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為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2.大中學校各級黨組織要組織強有力的德育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強化德育銜接工作。
3.強化德育在學校工作中居于首位的意識。明確德育銜接工作對學生健康成長的至關重要性,加強對銜接工作的科學認識。
4.對于各種有關大中學德育銜接的建議進行匯總、歸納,不斷總結好的做法和經(jīng)驗,確立德育工作中的重難點,提出對策,指出方向、不斷指導德育銜接工作順利開展。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具體措施.運用行政調控職能促進德育銜接工作
1.要提出一個橫向到位、縱向貫通的楊達的大中學校德育銜接機制,制定實施方案和具體對策,提出保障措施。
2.建立大中學校德育工作銜接評估體系。拿出成熟的銜接考核評估標準,建立定期的檢查評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者的崗位責任制。
3.教育主管行政部門要定期檢查大中學校德育工作銜接的進展情況,進行評議,提出建議,督導其整改,不斷提高德育銜接水平。同時給予德育工作搞得好,抓得有實效的大中學校和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從而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4.各級科研主管部門,尤其是各級教育科研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大中學校德育銜接理論研究的支持力度,更多地相關課題,加大經(jīng)費支持和理論支持。
二、加強交流,完善大中學校德育工作銜接的交流管道
(一)加強大中學校、尤其是重點中學和大學一年級德育工作,抓好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中學德育要具有前瞻性,要加強對中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中學生初步建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使他們高中的學習更有內驅力。同時,中學也要有意識地介紹大學學習與生活的一般要求和各級各類大學對于中學生的特殊要求,使尚未成為大學生的中學生們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一個初步了解,不至于將來難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
大學也要加強對大學一年級新生的德育工作。第一,除了一般性的思想調查相思想教育外,大學德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與輔導員要多與新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與生活,傾聽他們的呼聲,及時解決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以及思想上的困惑,通過面對面的接觸,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與針對性。第二,要加強管理,幫助新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方式。“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由于當前中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嬌慣下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一年級必須嚴格管理,在管理中育人。第三,更多地開展人文講座和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提高大學生的理論和道德素養(yǎng),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建立并完善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的交流管道
1.提倡大中學校之間相互交流,鼓勵大學教師到中學去講課,做報告。同時,有意識引導中學生到大學參觀,感受大學的氛圍;聘請中學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回到母校作報告、講他們的親身體會,使中學生們明白中學階段知識積累與素質養(yǎng)成的重要性。
2.發(fā)動大中學校聯(lián)合進行課題研究。主要由大力學校老師參加,以加強兩級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通過交流討論,弄清大中學校德育銜接之間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攻關。
3.大中學校要定期召開德育工作文流會、懇談會、務虛會等,互通信息,交流經(jīng)驗,使德育銜接工作步入科學化、制度化軌道。
4.建立網(wǎng)上交流管道,使大中學校德育工作交流適時化。隨著因特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和學校逐步普及因特網(wǎng),有必要在網(wǎng)上建立固定的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交流網(wǎng)址或網(wǎng)站。鼓勵大中學校德育工作者上網(wǎng)交流,使他們適時、快捷地了解大中學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并及時做出反應。
(三)積極加強與國外德育界的交流與聯(lián)系
大中學校要鼓勵德育工作者積極參加高水平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并選派優(yōu)秀德育教師與專家赴國外進行考察,評價其德育工作之得失,為我們更好開展德育銜接工作提供借鑒。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和各種媒介,學習西方德育方面的最新成果為我所用。
2.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精華
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繁衍發(fā)展的重要精神支柱。無論是海內外新儒家,還是阿爾多諾·湯因比、赫爾曼·卜爾等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他們都認為這種道德文化能夠促進國家乃至世界的健康發(fā)展。新儒學的勃興,除了本身在理論上進一步的深化和完善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富于儒家文化血統(tǒng)的日本、新加坡、韓國以及香港地區(qū)、臺灣地區(qū)“亞洲四小龍”的經(jīng)濟騰飛,從而使新儒家在論證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對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起促進作用時,獲得了最有利的證明。李光耀在總結自己治理新加坡40年的經(jīng)驗時指出,在新加坡的總人口中76%是華人,華族文化注重五倫,他們把社會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而不接受美國人那種無限的個人主義;他們堅信教育和學業(yè)成就能為個人、家庭和國家?guī)砗锰?,因此都主張培養(yǎng)子女,讓他們接受訓練和教育。這樣,新加坡變成了一個凝聚力更強的社會,培養(yǎng)了技術和知識與日俱增的人民,有了一批最富才智、辦事能力強的精英分子,加入?yún)⒄螄男辛?,從而加速了?jīng)濟增長,使新加坡成為一個有秩序、犯罪率低的社會,這和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是—致的。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成就,也使新儒家為自己的觀點找到了新的論證材料。新儒學思想由海外波及國內,并同國內新儒學思想彼此呼應而風靡全國,歸根結底也是因為順應了國內改革開放、經(jīng)濟發(fā)展、振興經(jīng)濟的大潮。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把儒家經(jīng)典作為幼兒道德啟蒙教材,可見儒家道德文化在人們心目中已重新受到青睞并有重振雄風之勢。
3.吸收和借鑒當代西方德育理論、方法、模式
鄧小平同志在南巡講話中說:“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yōu)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xiàn)代社會化生產(chǎn)規(guī)律的先進經(jīng)營方式、管理方式。”西方道德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無疑是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所以我們應當積極地吸收到民族道德文化結構和民族道德心理結構中去。西方是在多元化政治、多元化政黨和多元化信仰的社會背景下形成了以自由、平等、尊重、法制、人權等價值觀為核心的穩(wěn)固道德價值體系的。雖然道德教育理論派別林立,雖然也有社會危機和社會動蕩,但這個體系始終沒有被沖垮。我們只有在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基礎上,吸收和借鑒西方道德中對我們有用之處,才能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穩(wěn)固的德育體系。
當代西方學者在對道德教育現(xiàn)象進行微觀研究時提出了許多道德教育理論,如存在主義道德教育理論、認知發(fā)展道德教育理論、價值澄清理論、人本主義道德教育理論、體諒關心道德教育理論等等,這些理論不僅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基本原理,而且還設計出具體的操作模式。例如柯爾伯格等人主張圍繞道德兩難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道德討論以促進學生道德判斷力的逐步提高;拉斯思等人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幫助兒童價值澄清;麥克菲爾、諾丁斯等人主張尊重兒童人格,引導他們設身處地地去體諒他人、學會關心,動之以情地開展道德教育;謝佛提出要形成一種與兒童道德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道德氣氛;紐曼設計的社會行動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作用于事物、影響他人和開展公務活動的能力。
總之,當今學校德育的重心應從單純傳授系統(tǒng)的道德知識和訓練良好道德行為習慣轉向注重培養(yǎng)適應當代價值多元特點的道德判斷力、道德敏感性、道德行為能力,從重視直接的道德教學轉向強調間接的道德教育,從封閉的學科性教材轉向開放的情景性教材,從以教師的教導、說服、勸誡為主轉向以學生的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社會實踐為主。
參考文獻:
[1]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朱永康.中外學校道德教育比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4]袁桂林.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5]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7.
內容摘要: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我國的大中學校德育工作中,對于德育工作銜接規(guī)律的探討與研究還比較薄弱。筆者著重探討了這一問題,并從德育銜接工作的領導、交流管道、網(wǎng)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大中學校德育銜接;思考;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