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聽說教學現(xiàn)代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從中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重點難點的把握,都只放在應試這一目標上。即使是能力的培養(yǎng)也只是注重于筆頭,而忽視了另一個重要的方面——聽與說,造成語文學習的“瘸腿”現(xiàn)象。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電聲傳訊技術的發(fā)展,開闊了聽、說的領域,迫切要求人們提高聽、說的水平。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聽、說能力這一點,已明確寫進“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因而,聽、說教學具有重要的地位及廣闊的前景。
一、聽、說教學的現(xiàn)代性特征
(一)聽、說教學有利于促進讀、寫能力,具有綜合性特征。
聽、說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讀、寫教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人們通過聽和讀接受了輸入的信息,在理解的過程中不斷地吸收、聚合,形成了知識的積累,也就是信息貯存,又通過轉化、發(fā)散表達的過程,再用說和寫的形式進行信息輸出。從語言信息傳遞的方式來說,讀、寫是書面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聽、說是口頭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口頭語言能力強可以促進書面語言能力的提高,書面語言能力的提高又促進口頭語言能力的發(fā)展。聽、說、讀、寫之間有密切的內容聯(lián)系,忽視了任何一個方面都會嚴重影響知識信息的獲得。
葉圣陶先生曾強調:“……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并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茍忽于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下,第730頁)可見,不善于聽、說,就不一定善于讀、寫,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聽、說教學。因為,它對讀、寫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聽、說教學有利于開發(fā)智力,具有智慧性特征。
現(xiàn)代社會的高效率化,要求講話人思維敏捷,針對性強,用語嚴謹,語脈清晰。同時也要求聽話人具有較高的話語品評能力和聽話組合力,做到聽說的一次準確性。這些不但對人們的聽、說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且對人們智力品質的培養(yǎng)也有較高的要求。
在聽、說教學過程中,通過聽、說訓練,可以使學生修正,完善自己的思維內容和思維方式;可以使學生學會在交談時觀言察色,從而控制講話的語脈、重點和語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說話過程中,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提高說話效率;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說話時展開想象的翅膀,聯(lián)想出一些新的想法,不斷豐富講話的內容。因此,聽、說教學對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三)聽、說教學有利于適應21世紀社會的需要,具有全球性特征。
現(xiàn)代社會的高社交化,要求人們學會文明社會的交際用語,把話說得使人愿聽,使人愛聽,使人感到動聽。所以應培養(yǎng)青少年學會社交語言,提高說話的藝術,以便妥善地解決人際關系中的種種問題,培養(yǎng)與人和睦相處,遇事應付自如的能力。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聲音的留傳和轉換技術日益完善,使得作為一種信息的口頭語言,其傳遞、儲存、檢索、轉換的功能已逐漸進入實用階段。除了遠距離的通訊手段——電話已為人們廣泛使用以外,其它的語言機器已陸續(xù)問世,如口傳打字機,口語翻譯機及“機器人大夫”等。目前電腦多媒體的廣泛使用,人與計算機的對話也越來越普遍。上述會說話的機器,都要求講話人的語言準確,符合語音規(guī)范和口語語法規(guī)范。否則機器就“聽”不懂,拒絕回答或拒絕為你服務,影響對話的效果。
這些說明,口頭語言交際已成為社會生活中主要的交流信息的途徑,必須認真進行聽、說訓練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需要,才可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的廣泛交流與發(fā)展。
二、聽、說教學訓練的目標
聽、說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份。聽、說訓練應與讀、寫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以讀代聽,以寫代說。要從學生的聽、說實際水平出發(fā),有針對性地設計訓練項目,有計劃地安排訓練時間,并有一定措施檢查訓練效果,使聽、說訓練得到保證。
(一)聽話教學的訓練目標。
聽話教學是對學生聽話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聽話能力,是人類特有的智力活動,是人對語言信息的認知能力;是后天教育的結果。聽說能力的內涵大致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對語音的辯識能力。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口頭語言是語音和意義的結合體。每一種語言的語言都有其特定的結構法則和組合序列,使它和另一種語言互相區(qū)別開來。所以聽話人首先要具有對這種語音序列的辨識能力,否則就無法理解含義。
2.對語義的理解能力。
對語詞、語句、句群以致整個話語意義的理解是聽話能力的核心。它包括:能正確理解口語語匯和常用書面語匯;能正確理解各種句式、句法含義的能力;對語言交際系統(tǒng)的辯識能力;把握話語內在邏輯的能力,即對講話的各個部分進行分析、概括并迅速歸納出要點,在這過程中,那些重復的模糊的信息被濾掉,抓住了關鍵性的話語,進而形成了對整個話語系統(tǒng)的認識。
3.對話語的品評能力。
人們在聽、說過程中,除正確理解話語的表面含義以外,還經(jīng)常對話語的內容進行品評。比如體會那些含蓄話語的意義,探求講話人的弦外之音,以及對話語內容的是與非、講話效果的好壞、講話人的風度等進行評價。
以上聽話能力的三個構成要素,不是截然分開的,在聽話過程中是綜合作用的。
新修訂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對“聽”的能力作了這樣的規(guī)定“聽新聞廣播和一般性發(fā)言,聽讀深淺適度的文章,能復述基本內容,說出要點和中心。參加討論,能聽出不同意見的分歧所在,會作聽說筆記。養(yǎng)成專心聽話的習慣。”這是從總體上對學生聽話能力的要求。而在訓練時,我們可以將上述規(guī)定分解為以下幾種聽知能力,即聽知注意力、聽知記憶力、聽知理解力、聽知組合力、聽知品評力、聽知想象力等,從聽知能力的深廣度、綜合性諸方面,進行分步驟、有重點的訓練,并同時與說、讀、寫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二)說話教學的訓練目標。
說話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它不單指說話的技能、技巧,一般還包括說話人的思維能力、知識水平和其他智力因素。這些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說話的展開、表達的恰當,以及說話人的組織語言和控制語言的能力。所以,有人認為一個人的說話能力和語言風格,就象一塊試金石,能夠大體衡量他的文化修養(yǎng)、智力水平和口語表達技巧。就表達能力而言,知識水平、思維能力和其他智力,都是“說”與“寫”能力共同的要素,單就說話能力本身而言,其主要構成部分有以下三個要素:
1.組織內部言語的能力。
人們在說話時,一般都是先想后說,邊想邊說。想——就是組織內部言語,思考“為什么說?”“說些什么?”負責內部言語生成與組織的是大腦神經(jīng)中樞。人的大腦就象一個加工廠,當聽別人說話時獲得的信息,以及通過眼睛看到外界事物獲得的印象,就馬上傳遞給這個“加工廠”加工,經(jīng)過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或發(fā)生想象,或引起聯(lián)想,生成了內部言語,即產(chǎn)生了壓縮的語言信息——“語點”。這些“語點”又逐漸形成一種連續(xù)的、線性的意義體系,即說話人講說的思路。內部言語的組織能力,是構成說話能力的第一要素。如果主管內部言語的腦神經(jīng)受到損傷,就會產(chǎn)生言語障礙,甚至喪失說話能力。
2.快速語言編碼的能力。
人們說話的過程,就是把內部言語經(jīng)過擴展進行編碼的過程。即把“語點”按照語義加以擴展,同時編碼為一定的詞語句式表達出來。這個復雜的編碼過程是非常短暫的,它是大腦自動化的功能。總之,快速言語編碼能力是構成說話能力的第二要素。如果這種能力差,那么說話時由于一時想不起詞匯而造成的停頓現(xiàn)象就多,或是造成詞不達意……可見,這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運用語音表情達意的能力。
當人們把內部言語經(jīng)過擴展,并編碼為一定的語句,還需要通過發(fā)音器官,變成外部言語(有聲言語),對方才能聽到,語言交際才能進行。如果說話人善于運用語音、語調、語速、語量的變化來表情達意,那就會增強表達效果。反之,則會讓人聽起來感到厭倦困惑,甚至反感,影響表達的效果。
其實,在說話過程中,內部語言的生成和組織——言語編碼或語句——外部言語(有聲語言),是閃電般地進行和轉換的,其間任何一環(huán)出了障礙,都會影響說話的效果。因此,說話教學的任務,要著力扣住說話能力構成的三要素加強訓練。并且在語文教學中,應堅持說話訓練與閱讀、聽話、寫作訓練相結合,說話訓練與各種智力訓練相結合,說話訓練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說話訓練序列化與多樣化相結合,說話訓練與說話考核相結合,說話訓練與應用相結合等原則。說話訓練要重視口語啟蒙和普及教育,重視內容和形式統(tǒng)一,重在思路和語脈訓練。目前,聽、說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一定程度上還是個“嚴峻”的問題。實際生活中有不少學生,張口說不明自己意思,詞匯貧乏,條理不清,站起來發(fā)言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未語先臉紅;有的學生在聽講時注意力的指向性差,這部分學生的語文成績距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甚遠。所以,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抓讀、寫訓練,還要抓聽、說訓練。聽、說教學正是反映了強烈的現(xiàn)代性和時代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