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是讓學生在了解知識(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等)的同時,感知科學人文內涵。
二是讓學生從一些時事、一些事例中感受科學人文精神、感受人類與環(huán)境和諧的重要、感受如何使其和諧的方法與對策。
三是通過一些綜合實踐活動,以探究一些問題為方式,讓學生在行動提升科學人文素養(yǎng)、在行動上植入科學人文精神。
一、植根教科書,在授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感知科學人文內涵
通過講述與教科書中科學家相關的故事,讓學生從中感知科學家的內心世界,了解科學探索需要的方法,需要的“甘于寂寞、甘于清貧、甘于奮斗”的孜孜以求的精神,了解科學工作者的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治學嚴謹、不放疑點的科學精神,理解科學發(fā)展的真正目標是為人類造福,為世界和諧;了解科技是發(fā)展的,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也讓學生能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開發(fā)資源、能源,如何改造世界,又如何合理地利用資源,具有能源的知識、環(huán)保的知識、人口研究方面的知識等等,了解如何建設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世界所需要的基本內容,充實科學人文內涵。
例如:科學家和科學史對科學人文教育起到了橋梁作用。平時教學中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中的“讀一讀”,并補充介紹一些科學家獲得成果的經歷和過程,分析他們的經驗和從中應吸取的教訓,幫助學生解讀科學家的人生。如牛頓勤于思考、悉心鉆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向權威挑戰(zhàn)的故事;布魯納、哥白尼用生命捍衛(wèi)真理的故事;我國的墨翟和他的學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實驗,并記錄在《墨經》一書中,是世界上最早關于光的直線傳播的記載;我國宋代學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記載了磁偏角,比西方哥倫布早400多年,等等。
九年級科學下冊有兩章內容集中講述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即《生物與環(huán)境》、《人類與環(huán)境》,在教學中更應作為重點深入講解。不僅僅要為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更要讓學生明白,課本中提到的所有環(huán)境問題如水體、大氣污染,地面下沉,區(qū)域性的公害病等等,其實離我們并不遠,我們可能已經深陷其中、身受其害了,從而在情感、科學態(tài)度上有個質的飛躍,提高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yǎng)。
此外,七年級和八年級教科書中涉及環(huán)境教育的內容也有不少,我們可適時滲透。
七上的第三章“動物世界”中講到,由于濫捕濫掠,導致大量珍貴動物滅絕,也使近海魚類面臨枯竭的危險,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動物世界”的目的是為了利用、改造和保護動物,而不能涸澤而漁,人為地破壞生態(tài)平衡。
八年級下中講光合作用意義,其中之一是使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穩(wěn)定。在此我們可作拓寬,列舉上世紀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幾個數據:1900年,二氧化碳的濃度為300PPM,1970年為320PPM,現在已達到375PPM,而二氧化碳氣體濃度的增加可以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即溫室效應,它將對農業(yè)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帶嚴重的影響,威脅著整個人類。因此我們應珍惜每一株綠色的植物。
八年級上教材中提到電冰箱的制冷原理時,我們可以插入“綠色環(huán)保冰箱”的概念,引導學生認識破壞臭氧層帶來的影響。
二、依托時政實例,有效拓展人文教學內容,培養(yǎng)科學人文品質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有較強說服力的而又學生感興趣的具體事例是開展科學人文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可以用一些身邊發(fā)生的實例來讓學生的情緒上有所感、有所動,并促進情感的升華,真正讓科學人文精神植入心靈深處。
例如,結合時政滲透科學人文教育。我國是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從2008年初的冰凍雨雪災害到5月份的汶川大地震,從赤潮到太湖藍藻,從洪澇到旱災,等等,這些都是學生通過電視、報刊所能了解、也是他們十分感興趣的事件。我們在教學這些章節(jié)時便可以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討論地震、赤潮、藍藻、洪水等等的成因,還可進一步介紹我國目前對這幾方面工作的重視與對策,也了解目前的一些問題,以激發(fā)起學生保護環(huán)境、為人類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結合生活實際,在行動實踐的基礎上,強化科學人文精神
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嘗試,讓學生從小課題入手,去研究身邊的一些小問題,去思考解決身邊的一些事例,為解決一些能源、資源、環(huán)保問題提供自己的所學所思的策略。
例如,我們開展了《校園周圍的環(huán)境問題與對策分析研究》、《某某城中村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某某河道水質變遷的成因研究》等課題,將學生從課題延伸到生活與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之中,以便更有效地提高科學人文素養(yǎng)。
隨著經濟發(fā)展,破壞環(huán)境的事情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有發(fā)生,教師可以選擇影響比較深遠,破壞性較強的典型事件,讓學生展開課外調查。查清事件發(fā)生的原因、過程,讓學生提出處理意見,然后整理出來,寫成調查報告的形式。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又樹立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我們的某一課題是對某村附近的一家油脂廠每天向外排放大量的廢氣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分析。在學習了一些環(huán)保知識后,筆者向學生提出了暗中調查這家油脂廠的要求。苦于每天被熏得頭昏腦脹,學生們對這一要求顯出極大的興趣。他們利用課余時間秘密考察了油脂廠,并走訪了周圍的居民。回來后,憑借自己得來的第一手資料,寫出了詳細的調查報告。后來經學校和鎮(zhèn)政府的干涉,該油脂廠安裝了廢氣裝置。通過這一次調查,學生深切感到,要保護自己身邊的環(huán)境,應該人人參與。
任何教育,最終都要通過行動才能得到體現,也只有通過行動才能不斷地得到體驗和強化。科學人文教育也是如此。
愛因斯坦曾說:科學結論“幾乎總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現在讀者面前,讀者體驗不到探索和發(fā)現的喜悅,感覺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動過程,也很難達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況?!?/p>
我們教學的目的是影響學生的今后,甚至更遠的發(fā)展,讓那些沉睡于字里行間的科學人文思想、科學人文精神通過我們教育者的努力植入學生的心中,真正影響其今后的工作與研究、生活與創(chuàng)造。
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離開了人和人的發(fā)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計劃都無異于海市蜃樓?!焙鲆暳巳说陌l(fā)展和科學人文性的教育,無疑是失敗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張鵬.世界最新科技[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2]楊廣軍,吳玉紅.21世紀科學探索實驗文庫[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
摘要: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yǎng)是初中科學教學的核心理念。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闡述了提高學生科學人文素養(yǎng)的方法。
關鍵詞:科學教學;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