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利用期許心理上好語文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語文教學中,一些學生作文時,常常不在敘事的基礎上抒情,或者純粹是道理的鋪排,口氣和行文近于政治課本的表達。這是因為學生沒能把握作文的特點,無法正確定位語文的特點。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是一門藝術,教語文更是一門藝術,只強調工具性,就會使語文失去藝術之美和人文的光輝。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表明,拿捏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期待心理,有利于教師對課堂的引導,有利于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熏陶。
“期待”的字典義為“期望、期許”,是人對某一事物或現(xiàn)象的向往、期盼之情。古往今來“,期待”牽引了多少幸福的結局,激發(fā)了多少輝煌的成功,也點化了多少漫長的相守。而運用到教學中,它便會促使學生在讀中思,在思中悟,使感性認識達到理性的飛躍。語文課程的性質決定了語文教學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決定了語文教學揭示人性的真善美,顯示人的本質力量的真正價值,體現(xiàn)并尊重人的情感。《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生決定學習語文的過程是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中將引起的轉變是重心的轉移。這是一種變革、一種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學中從地球中心轉移到太陽中心一類的革命?!痹谶@里,兒童變成了太陽,教育的措施要圍繞他們組織起來,實現(xiàn)教學重心的轉移,正如新課標所言:“語文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為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边@是期待心理的理論指導,也是最終目標———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以學生為主體。而學習的過程,則是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教師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閱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讀者的閱讀,尤其是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正是一種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創(chuàng)造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個人的主體作用,形成感性認知,而教師在其間就應扮演好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適時調動學生的期待心理,進一步促成知識的形成和鞏固。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師要使學生在“憤”和“啟”的基礎上,向“悱”和“發(fā)”的目標發(fā)展。適時調節(jié)學生各方面的行為便是期待心理的運用及表現(xiàn)。
在教學實踐中,不乏運用期待心理而使課堂趣味橫生的例子。誦讀欣賞課《老人與?!愤x取了老人捕獲馬林魚后,在返航過程中與鯊魚搏斗的經過。學生們津津有味地閱讀,為老人的遭遇而感嘆,因鯊魚的殘暴而擔心,為老人的頑強而振奮。文章的主題揭示后,這節(jié)誦讀欣賞課算是結束了。但我心生一念,何不讓學生在感知了老人的性格和行為之后,根據(jù)自己的認知,通過想象勾勒老人的外貌呢?這樣,一是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這部名著,感受藝術長廊里這個頑強的老人形象;二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于是,我適時拋出這么一個問題:“文章給我們選取了老人與鯊魚搏斗的過程,我們感受到了老人的頑強和無畏,這樣的一位老人該有什么樣的外貌呢?”學生們一聽,紛紛議論開了。我讓他們或動手畫,或動手寫,或動口說。全班形成了一股討論交流的熱潮。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便把這次討論當做一次課外活動。
一天后,我檢查學生們的學習成果,發(fā)現(xiàn)了許多讓人欣慰的結果。他們或精于描寫,細細描來,生動傳神;或善于繪畫,勾勒的模樣,形象生動;或樂于口頭表達,將老人的形象描述得有模有樣。有的同學迫不及待,已經通過各種途徑找到了原文中對老人的外貌描寫。從這次教學實踐可知,是期待心理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點亮了他們思維的火花,也是期待心理促成了他們動手動腦交流合作地去學習的轉變。期待心理可以說是“知不足而后進”的誘因。
總之,期待心理是一副催化劑,是一種讓課堂和教學變得有滋有味的調料。本人在此淺談這種心理,算是對教學的一點小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