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業(yè)工人愛崗敬業(yè)精神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呂清森的人生,大半在路上。
這路,一條在腳下,走了31年;一條在空中,看了31年。
一路上他拘謹而沉默,偶爾答話時總是低著頭,垂著眼睛,更顯身形瘦小。但進了山,他頓時舒展開來,帶著黃挎包、綠水壺、工具袋,在密林覆蓋、狹窄陡峭的山道上走得飛快,全然不像50多歲的人。
盛夏的長白山余脈,山道沿途能看到體型碩大的螞蟻蚊蟲和間或飄飛的蒲公英,這讓他很開心。若是到了冬天,積雪齊腰深,只能咬緊牙關在雪地里或滾或爬,樹叢上撲簌簌掉落入懷的白雪便是最親密的伙伴了。常常這樣走上幾天,他也遇不上一個人。高寒山區(qū),茫茫林海,危險而寂寞,但為了守護一條長47千米的輸電線路——紅(紅石)白(白山)線,作為吉林供電公司樺甸分公司送電檢修班的一員,他就這樣一路走,一路看,整整31年。“干了巡線這個工作,就要保證不出事故。”
進山前,路過村里義務護線員王立伍的家,這個家一直給呂清森留著門:“小呂子巡線有時會下山來歇腳呢。”最初沒人想到,這一留,便留了幾十年,推門而入的小呂子已成了老呂。他巡檢的紅白線,全線路共179基鐵塔,其中山地丘陵占99%,是曾被稱為樺甸地區(qū)“線況最壞、導線最舊、線徑最細、離地最高、環(huán)境最差、巡護難度最大”的“六最”線路。線路主要供應以“中國第一金礦”為代表的冶礦業(yè)用電和附近幾個村鎮(zhèn)的居民用電,容不得一點閃失。誰愿意長期把這副擔子挑在肩上?更何況,20歲前,呂清森根本沒有想過要一輩子干巡線這個工作。原本,他的夢想是當兵。
1979年,巡了一輩子線路的父親呂明俊把自己的望遠鏡像發(fā)獎牌一樣掛在呂清森脖子上?!案赣H跟我說,你拿上這個望遠鏡,干了巡線這個工作,就要保證不出事故?!备赣H身體不好,住進了醫(yī)院,呂清森想在一旁多陪陪,卻總被父親“攆”出去:“你的工作不能耽誤,我干了一輩子還沒干夠呢!”其間,紅白線停電檢修,他再三拜托醫(yī)生和家人后,在父親的催促下出發(fā)去現(xiàn)場,可他并不理解父親的話,“這工作又苦又累,還那么枯燥,怎么能干了一輩子還沒干夠呢?”但他再也沒機會向父親提問了。
“1992年4月17日”,呂清森說出這個日子時,有很長時間的停頓,“父親走的那天,我還在線路上?!焙髞硭贿M家門就一頭暈倒在父親的遺像前。父親留給呂清森的最后一句話,還是讓他好好巡線。這47千米的線路,從此牽著他的魂。
呂清森慢慢理解了父親對這份工作的不舍:“拿著望遠鏡,看護著線路,我覺得特別自豪,就好像在戰(zhàn)場上指揮一樣?!彼褩罹赣顚④娫鴳?zhàn)斗過的這片人煙稀少的山林當成自己的陣地,把線路看成是自己的對手,“我和這條線路拼了30多年,已經摸清了它的脾性。這銀線上流動的都是經濟價值,看護好它是我的任務呀!”
他堅守著自己的任務和使命,從青年到中年。連續(xù)31年,紅白線安全運行無事故?!皠e人看不出的毛病他能看出來,就有這股鉆研的勁兒?!毕挛纾變簣@放學,呂清森接了孫子回家,再幫家里做頓飯。晚上7點,新聞聯(lián)播開始了,呂清森閉著眼睛認真聽……現(xiàn)在,他的休息時間多半這樣打發(fā)。電視,大多只聽不看,這是他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巡線主要用眼睛看,有時蹲在地上一看就是二十幾分鐘,眼睛特別累,所以平時要讓眼睛好好休息一下?!笔熳R的人都說:“他就是對這工作‘魔怔’了?!薄澳д绷说膮吻迳3O胫€路的問題就出神了,家里的大事小情當然指望不上他,妻子高秀鳳卻從來沒有埋怨,他出門巡檢時,她總是給他炒上一兩把黃豆,讓他在不能抽煙的時候解饞。
高秀鳳打心眼里佩服丈夫:“別人看不出來的毛病他就能看出來,光聽打雷的聲,他就知道是在哪個方向;電燈閃幾下,他就能說出哪個地方有雷能作出如此準確的判斷,呂清森憑的就是“有股鉆研的勁兒”。呂清森文化程度不高,剛參加工作時,甚至連字都認不全,還得師傅手把手地教。資料多了,不認識的字也多了,他就讓家人幫忙把資料內容用錄音的方式轉記下來,硬聽硬背。至今,他已記下了20多本工作筆記。這些因長期使用、邊緣已經破損的筆記本上,有不少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意義的符號:“有些是用來替代不會寫的字,有些則是為了方便記憶?!贝送猓@里還記錄了他發(fā)現(xiàn)的少腳釘、缺螺絲等缺陷以及他多年總結出的經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父親和師傅們都這樣教我。”
憑借經驗和鉆研,31年中,呂清森首創(chuàng)了“采光巡線法”、“風力風向觀測法”等巡線方法,發(fā)現(xiàn)供電隱患數(shù)千處,為國家減損資金達數(shù)千萬元?!安晒庋簿€法,就是找到最合適的觀測位置,在平視導線的角度,等太陽光直射導線的時候進行觀察,這就像滿山遍野給你打著探照燈一樣,能夠發(fā)現(xiàn)導線斷股等平時很難發(fā)現(xiàn)的缺陷?!蓖降艿孕琵堈f。紅白線跨越高寒山區(qū),地形復雜,巡線的路陡峭難走,還不時有碎石青苔,“站都站不穩(wěn)”,很容易滑倒摔傷。但為了能從不同角度全方位觀測導線狀況,呂清森反復琢磨之后,形成了獨特的“之字形走法”,大家巡線都用這種走法,速度更快了,效率更高了。復雜的地形還會影響到風向,進而影響到對跨越山谷的導線的觀測:早上和下午的風向不一樣,觀測行走的路徑也不一樣,早上要在導線左邊,下午則要走在右邊……呂清森不止自己琢磨,還帶著大家一起琢磨,同事們都佩服這個“土專家”。依據(jù)多年實地巡線經驗,他把紅白線按地理環(huán)境、設備狀況等分成九段區(qū)域,和班組成員一起交流每一區(qū)域的巡檢情況,期望為更多的人提供參考。
“火車都提速了,咱的工作也得提速呀!怎么提速?不能光悶著頭苦干,就得琢磨?!彼挥X得自己是“魔怔”了,因為他已認定巡線是自己的神圣職責。要把自己的職責做好,不得全身心投入地去琢磨嗎?“人沒有精神不行,多干點活累不死人,沒有精神卻容易死人?!薄?94到195號間,有熊出沒,注意安全?!比绻び褌兯f,呂清森沉默寡言,巡視日記上這短短的一句話背后,是在5米內與野生黑熊正面遭遇的危險故事,少有人知。
兒子呂鵬卻是知道的。巡線歸來,長時間沒見著人的呂清森總是特別想跟兒子聊天。他想不出什么更有趣的故事,只好嘮嘮巡線途中的情形:夏天,草叢深處有俗稱“野雞脖子”的毒蛇;野豬會帶著小豬仔過路,要屏住呼吸等它們過去;狼的毛色會隨季節(jié)變化,不易發(fā)現(xiàn),進山時得用“叫棍”敲擊樹干……這些還不是最可怕的。密林里有一種叫做“草爬子”(學名“蜱”)的寄生蟲,鉆入人體后很難察覺,若不及時取出,嚴重時會因呼吸衰竭致死。
呂清森是當作故事講的。小時候,呂鵬也是當故事聽的,長大后才覺得心驚肉跳。為了防密林中的蟲蛇,一年四季,呂清森都穿著秋褲,即使夏天最熱的時候,即使在家里。他說,要是在家里換上短褲涼快了,再穿秋褲上線路就受不了那個熱了。有一次,他巡線時遇上山體滑坡,差點連命都丟了,回家時滿身都是傷,傷口猙獰嚇人。呂鵬忍不住和父親談了一次:“你也上年紀了,大家也都勸你換個稍微輕松點的地方,不用那么累那么危險,不也是一樣巡線嗎?”“不一樣?!眳吻迳f。這條線路太艱苦,如果換上新手可能在幾年內都很難適應。而他最熟悉這里,夏天雷擊、冬季覆冰,他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找到事故點,避免重復故障,保證客戶安全可靠用電,減少國家損失。
他沒想過自己會離開這條路,離開這山,“就算將來退休了,我還會經?;貋砜纯吹??!彼f,干活累不死人,但沒有精神卻容易死人,干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頭——做人講誠信,工作負責任,社會比奉獻,這股精神頭到啥時候都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