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黃鶴樓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古詩詞;藝術歌曲;音樂文化;美
“藝術歌曲”一詞源于西方,是聲樂歌曲體裁的一種。最初源于歐洲德奧地區(qū),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這種聲樂體裁傳入我國,它以我國古詩詞為本體,融入現(xiàn)代作曲技法與傳統(tǒng)戲曲音樂、五聲調(diào)式等音樂元素從而形成了藝術價值極高且具有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特色的古詩詞藝術歌曲,是語言藝術詩歌與表情藝術音樂的完美結合。
一、詩詞韻律美
唐代歷來有“大唐詩國”的美譽,是我國古代音樂發(fā)展的高峰時期,也是我國歷史上詩歌藝術最為繁榮的一個階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由盛唐“詩仙”李白所作的一首送別詩,是一首近體七言絕句詩。
此詩作于開元盛世公元728年春,此年的李白只過加冠之年,正值年輕之際(27歲),在武昌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去廣陵(今江蘇揚州)時而作此詩。全詩言簡意賅28字凝聚了大自然的風光美景與詩人的離別情愁,詩歌中蘊含了詩詞美、音韻美、格律美、中和美、氣韻美、意境美等,這些也是我國文化內(nèi)涵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歌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由作曲家劉文金根據(jù)李白同名詩改編而成,該曲整體曲調(diào)風格講究簡、空、靈,多方位體現(xiàn)了我國古典哲學思想與傳統(tǒng)審美觀念。
詩首句“故人西辭黃鶴樓”表明離別地點為長江邊的黃鶴樓,所辭故人則是孟浩然。該句詩人簡明交代了地點、人物、事件,看似簡短的七字中也帶有詩人的一種心境。黃鶴樓也位于長江邊,而此句詩人選擇地點用黃鶴樓而不是長江邊或者其他地名,顯然黃鶴的意境美更強,同時也表達了詩人李白對好友孟浩然此行如駕鶴仙人般自在的羨慕之情,體現(xiàn)了中國音樂文化中的“簡”“靈”,追求意境之美。
詩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描繪離別地的景色和目的地。中國古代文人向來偏愛描繪自然之景,情景交融,是我國音樂極其重要的表現(xiàn)手法與審美追求。在繁花似錦的暮春三月友人要順流而下去揚州,在唐朝揚州是一個繁華的大城市,此時長江邊春色如畫,詩人看似寫景,其實詩人含蓄地表達了對友人此行的羨慕之情,同時美景與自己心中的憂情對比,但憂而不傷,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中和”的思想,強調(diào)心性感悟。
第三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描繪離別后的情景,送行后友人的帆船越來越遠,最后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一個“孤”字點出詩人心情,詩人的不舍之情就如友人漸行漸遠的船被越拉越遠,我們仿佛可以感受到“船”與“情”在慢慢流動,遠近流動之間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藝術中的“氣韻”美。
詩尾句“唯見長江天際流”繼續(xù)寫景抒情。友人的船走遠后,詩人仍在江邊,不舍離去,看著長江之水在天邊處奔流而去。詩的末句本應該是情感抒發(fā)最為直接強烈的地方,而此處詩人并沒有這樣處理,而是以情馭景,用“長江天際”描繪出一幅廣闊的遠景畫面,看似留有空白沒有具體抒情,實則營造出了含蓄悠遠的意境感。
在整首詩中,詩人沒有直接的表達情感,而是將自然與情感結合,這體現(xiàn)了詩人李白“崇尚自然之美,強調(diào)真實情感和自然天成的意境,提倡清真”。1這也是我國文化內(nèi)涵“寫意”的特點。
總的來說,我國詩歌講究格律音韻。在古代有四聲:平、上、去、入,而在現(xiàn)在的普通話中沒有入聲,所以分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陰平與陽平為“平”,上聲、去聲、入聲為“仄”,整首詩的平仄定格為:“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該詩為仄起入韻式,押平聲韻,第一、二、四句的尾字都押韻在“U”上,分別是:樓、州、流。平仄是運用漢語的四聲使語句抑揚頓挫,所以詩詞本身也具有朗誦性和歌詠性。
二、曲調(diào)結構美
我國著名作曲家劉文金先生在他中老年時期創(chuàng)作了古詩詞藝術歌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該聲樂作品曲調(diào)韻味悠長,沉淀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且影響深遠。
歌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旋律采用我國傳統(tǒng)五聲音階調(diào)式,整首歌曲為D宮七聲調(diào)式。歌曲奏吟誦性強,節(jié)奏型多樣,運用了較多的連線與自由延長等,增強了樂句詩歌的吟誦感與律動感。并且每一個樂句都運用了前倚音或波音等裝飾音,加強了韻味感,使得曲調(diào)富有傳統(tǒng)民族音樂感。全曲字少音多,融入了戲曲中“一字多音”元素。
全曲速度變化多樣,歌曲開頭引子部分為自由漸快的散板,由連續(xù)不斷的一長串前倚音引入,緊接著是緊密震音和琶音,如行云流水般一瀉而出,然后由節(jié)奏較稀疏的四分音符放慢速度,最后自由延長。這些節(jié)奏型都極具有我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特色,歌曲在引子部分就自然的營造了一種古韻優(yōu)雅的氛圍。
在散板形式的前奏后緊接著進入了樂曲第一句,此句節(jié)奏上延續(xù)引子的散板風格,起音為波音,節(jié)奏上繼續(xù)運用前倚音、三連音,增強曲調(diào)的婉轉(zhuǎn)與韻味,結束在A徵音上。值得一提的是“辭”字雖然只有一拍的時值,但作曲家在用音方面特別講究,此處并沒有延長音的時值,但音樂效果并沒有減弱,反而增強,瞬間將聽眾情緒集中,為后面抒情段落的釋放做鋪墊。
第二個樂句節(jié)奏由散板轉(zhuǎn)為速度適中的慢板,節(jié)拍為歸整的4/4拍,音程之間跳度不大,在三度以內(nèi),最后結束在升F角音。在這一樂句中,有兩處休止的地方,運用得恰到好處,增強樂句抑揚頓挫之感。
第三個樂句音高由低往高,音程跳度相比前面幾句加大,“遠”字運用一字多音,有突出強調(diào)作用,也表達了詩人的不舍之情。此句為下句的推向起了鋪墊作用,最后結束在B羽音。
第四個樂句出現(xiàn)了整曲最高音G音,將歌曲推向整段的,也突出了詩人對友人此行的羨慕與不舍之情。最后一個“流”字拖了四拍的音高,然后結束在升F角音上。
最后一個樂句前面沒有間奏,緊接第四樂句,此樂句重復上一句歌詞,旋律節(jié)奏歸整,此句結束音不同于前四句都是結束在中低音上,最后結束在主音D宮上。
接下來一段是重復上段詩詞,速度上比前段較快,旋律上音較密,每一個樂句都結束在不同的音上,第一句落在B羽音,第二句落在D宮音,第三句落在升F角音,第四句落在的兩個“流”字分別落在E商音與升F角音,最后結束句減弱,結束在主音D宮音上。樂句在調(diào)式的整體安排上錯落有致,不單調(diào),整體曲式結構歸整。
全曲篇幅不長,但整個旋律總體來說是如詩一般富有意境,讓人回味悠長,旋律與詩的結合恰當。
我國古詩詞藝術隨著時代沉淀至今,經(jīng)過我國現(xiàn)代作曲家二度創(chuàng)作,更是錦上添花,再度完美詮釋了我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美。
【參考文獻】
[1]李西林.唐代音樂文化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4.
嘉興市秀洲區(qū)教育研究和培訓中心 徐如松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借助注釋,了解古詩的大意。
2.通過理解、誦讀,想象、體驗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背誦古詩,培養(yǎng)主動積累古詩的習慣。
教學過程
01課前談話,積累古詩
1.在我國歷史上,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是個詩的國度,有著成千上萬個詩人。其中名氣最大的是誰?李白。他的詩歌,我們學習了不少,一起回顧一下(出示,齊讀):
《靜夜思》(一上P7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贈汪倫》(二上P116):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望廬山瀑布》(二下P76):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天門山》(三上P8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古月朗行》(三下P95):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2.李白的這五首詩歌,你能把它們分成三類嗎?(可以按照寫“月亮、景色、贈別”等分類,只要言之有理,最終落到“贈別詩”)
3.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一首“贈別詩”(板書:贈別詩)
02揭示課題,感知詩意
1.【出示課題】齊讀《黃鶴樓 送 孟浩然 之 廣陵》。誰能說說這些畫線詞語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黃鶴樓:樓名,在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地處長江中游。
送:送別。
孟浩然:唐代著名詩人,是李白的好朋友。當時,孟浩然的名氣比李白大一些,他比李白大12歲。
之:去,到。
廣陵:揚州的別名。
2.聯(lián)系作者李白,誰說說題目的意思?(時間 地點 人物 事情)
在黃鶴樓上,大詩人李白送別好朋友孟浩然,他要到東邊的揚州去。
3.“鶴”筆畫較多,“孟、浩”“陵”要求會寫。請工工整整地填寫人名、地名【出示“地圖”】評價。
黃鶴樓 孟浩然 廣陵
4.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第100頁,大聲朗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疽魳贰?/p>
(1)讀詩歌,剛才老師提出了兩個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其實還有一個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讀出停頓、讀出節(jié)奏。你認為自己達到了哪個層次?自己再試一試。
(2)檢查:請“讀正確”的同過來讀……(自評)【正音】孟、陵;
再請讀流利的同學讀……(自評)
最后請讀出節(jié)奏的同學讀……(自評)
(3)【出示題目和前兩句】研究題目與前兩句詩的關系:
相同的是什么?(地點、人物、事情)
不同的是什么?(第2句詩中有時間“煙花三月”,指春天時節(jié)。“煙花”,形容花開得繁茂,像想浮動的煙霧。
煙花三月好時節(jié),萬紫千紅總是春。游玩黃鶴樓的人們一般都是什么心情?(興奮)然而此時此刻,李白卻要在此與好友孟浩然話別,心情又會怎樣?(傷感)傷感表現(xiàn)在哪里呢?
03想象情景,感受別意
1.我們到詩歌的第3—4句里找一找。(學生自讀)
2.這兩句詩寫的是什么?是李白的所見、所聞,還是所感?找出依據(jù)(“見”)
3.李白“見”到了什么?孤帆——遠影——碧空盡——天際流
你認為他站在黃鶴樓上,送了多少時間?
4.(出示插圖),想象剛才在黃鶴樓上話別的場面(學生說話)
此時此刻,你最想讀的是哪兩句?——這就是”寓情于景”。
5.這首古詩,前兩句敘事,后兩句寫景。齊讀。再讀,邊讀邊想象送別畫面,爭取背出來?!九錁贰?/p>
6.檢查背誦。
04拓展深化,體驗深情
1.出示:《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指讀。
2.這兩首詩都是李白寫的。寫作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1)“贈”“送”:汪倫送李白,表示感謝;李白送別人,表示留戀。
(2)形式:歌送;目送。
3.兩首詩中,相同的是什么?
(1)離別之情;(2)感情的依托都是“水”。
4.這節(jié)課馬上要下課了,老師也要和大家告別了。你們準備怎樣送別老師呢?不用歌送,也不用目送,就寫幾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心聲吧。
(出示古詩,要求選用)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
1《贈汪倫》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詩及其英譯本簡介
一些送別的名句名篇,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重情重義的一種詩意縮影。唐朝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尤其喜愛云游四方,廣交天下才俊,又很少囿于一地而居,因而在他的作品中離別主題是很多見的。這其中既有描述他受友人相送的感激之情,如《贈汪倫》,《金陵酒肆留別》等;也有他送別知交的不舍之意,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友人》等。因送別詩多為描摹或記述別離場景和事件,故其中出現(xiàn)的專有名詞是較多的,涉及到的英譯問題也比較復雜,正是研究古詩中專有名詞英譯的絕好語料。所選《贈汪倫》一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敝v述的是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在村民汪倫家做客。臨走時,汪倫來送行,于是李白寫這首詩留別。詩中表達了李白對汪倫這個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誼。該詩的英譯本有多種,本文的討論涉及了六種,包括楊憲益,戴乃迭譯本,許淵沖譯本,曹順發(fā)譯本,孫大雨譯本,BurtonWatson譯本,以及邢全臣譯本1。所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泵枘〉那榫皠t是詩人至交孟浩然啟程前往長江下游的揚州,詩人站在黃鶴樓上,凝望孤帆漸漸遠去,直到它完全隱沒在青天綠水之中。最后只見滾滾江水流向天邊,詩人的感情也隨著江流而起伏。該詩也有多家英譯本,本文將選擇包括楊憲益,戴乃迭譯本,許淵沖譯本,屠笛,屠岸譯本,萬昌盛,王間中譯本,王大濂譯本,WitterBynner,江亢虎譯本等六種2予以探析。
2原詩中專有名詞被英譯為對等的專有名詞
從本文所選的語料分析對象看,詩中大多數(shù)的專有名詞在英譯本中也是以名詞形式出現(xiàn)的。例如,《贈汪倫》中最后一句:“不及汪倫送我情”,“汪倫”是李白的朋友,也是本詩題贈的對象。在原詩中以人名形式直接出現(xiàn),大多數(shù)譯本除邢全臣譯本外都是對應處理的,直接譯為對等名詞,沒有采用加注法,或同位語等形式來詮釋汪倫的身份以及與詩人的關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直接譯為對等人名的譯本中,許淵沖譯本有一細微差別,那就是在人名汪倫前,加了感嘆詞“O”,即“It’snotsodeep,OWangLun,asyourloveforme.”在英語中,“OWangLun,”實際上是呼語,呼語的作用為了確定受話人,或是保持或增強講話人與聽話人的社會關系的。李白與汪倫是朋友,分別時情誼綿長。使用這一呼語非常貼近講話人對友誼珍視和不舍的心情,從人際功能角度看是成功的,但從語言使用看,帶有呼語的語句語體方面通常不正式,這樣的成分出現(xiàn)在古詩句的英譯本中是否合適還需進一步考量。還有一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所選的六譯本中對首句“故人西辭黃鶴樓”中專有名詞“黃鶴樓”都譯作了專有名詞,但在表達上還是有差異的。屠笛,屠岸,楊憲益,戴乃迭,許淵沖將其譯為“YellowCraneTower”,即采用了前置修飾結構;萬昌盛,王間中將其譯為“TowerofYellowCrane”,即采用了后置的修飾結構;Bynner,江亢虎譯為YellowCraneTerrace,與前二者的區(qū)別在于Terrace和Tower的選擇使用。王大濂譯為“CraneTower”,但值得注意的是王大濂將詩題中“黃鶴樓”譯為了“YellowCraneTower”。由此可以看出的是,原文的專有名詞在英譯處理為對等的專有名詞時,不一定要用完全一致的表達,可直譯也可意譯,無論哪種形式,意義的表達和意境的傳遞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如果能做到許淵沖先生推崇的意美,形美和音美,三美聚,譯文當然就更為成功了。
3原文的專有名詞被英譯為不對等的專有名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標題和開頭兩句即清楚交待了送別的雙方人物,時間,地點,目的地。標題出現(xiàn)的地名是“廣陵”,而詩中第二句卻是“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詩文本身并未解釋廣陵和揚州的關系,但漢語本族語讀者應該都知道廣陵是揚州的別稱,兩者在符號學看是同一所指。但是英譯本的讀者是不具備這一常識的,在此處避免混理解亂應該是譯者應完成的一個文化傳遞的任務。但通過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本文所選六種譯本中有四種都回避翻譯詩題中的“廣陵”,而獨留詩句中的“揚州”并將其譯為“Yangzhou”,只有WitterBynner,江亢虎的譯文中將標題改譯為“Yangzhou”保持與下文的一致??上В牡拇_是有廣陵和揚州兩個專有名詞,李白應該是為了與末句“天際流”押尾韻才在第二句使用“揚州”這一名稱的,而古人更多的是使用“廣陵”。這一不對等的譯法直接化“廣陵”為“揚州”雖避免了混亂,卻有不忠于原文之嫌,有些遺憾。另一與眾不同的譯本仍出自許淵沖先生之手,他將句中的“揚州”譯為“RiverTown”。從書面形式看,許譯把“RiverTown”當做專有名詞,但它并沒有像“Yangzhou”那樣表示特指意義,或者說讀者不一定能夠確定它所表示的特指意義。這樣看來,為了更好更忠實的表達原詩的意義,還是用兩個專有名詞把它們分開譯最好,但可以使用加注法,向讀者說明“廣陵”即“揚州”,都是中國一座古老城市的別稱。
4原文的專有名詞被英譯成普通名詞
《贈汪倫》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兩首詩的譯本中都出現(xiàn)了把原詩的專有名詞譯成普通名詞的情況。前者本文所選的六譯本中,邢全臣將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桃花潭”化譯為普通名詞“adeepgreenlake”,原詩中“桃花潭”的“桃花”則處理為“peachblossoms”,即潭上倒影的桃花。這樣譯其實改變了原詩的意思,桃花潭不再是一個整體,深千尺的也不是桃花潭,而是潭面倒映著桃花的一個綠水潭。這樣的情景意境也很優(yōu)美,卻是譯者重新創(chuàng)造出的,與原詩出入太大。其實桃花潭是位于安徽涇縣以西40公里處,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平湖緊緊相連的一處風景地,確有其址。歷史上也已有定名,即“桃花潭”。譯者隨意將這一固定的專有名詞譯為普通名詞的做法還是值得商榷的?!端兔虾迫恢畯V陵》的譯文中也有一處頗受爭議,但若追根溯源,原因其實還在于對原詩的理解上。詩中最后一句“唯見長江天際流”里的“長江”一詞,出現(xiàn)了由于定位問題而將其分別譯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的情況。屠笛,屠岸將其譯為“theYangtzeRiver”,王大濂譯作“River”,許淵沖譯為“theendlessRiver”以上三種譯法雖不盡相同,各有方法,但在用專有名詞翻譯專有名詞這一點上是一致的。另有三種譯文就有著根本的不同了。楊憲益,戴乃迭譯為“thegreatriver”,萬昌盛,王間中譯作“amightyriver”,Bynner和江亢虎譯為“theriver”三種譯法都沒有譯作專有名詞,源頭應該在于這幾位譯者對于原詩中“長江”的理解,此處到底是指揚子江,還是一條名字不確定的長長的江呢?細讀全詩,通過“黃鶴樓”“下?lián)P州”等信息不難看出,此處就是指中國第一長河,母親河長江!因為送別地的“黃鶴樓”正位于長江之濱的古鎮(zhèn)武昌,“下?lián)P州”說明是沿江而下能到揚州城,稍有地理常識則能準確定位此江即為長江,因而將其譯作“theYangtzeRiver”是最貼切的,即使不譯為“theYangtzeRiver”,譯成其他專有名詞也要恰當?shù)枚唷?/p>
5原文的專有名詞未被譯出或換用它詞
能印證本節(jié)小標題的例子首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題翻譯,本文所選六個譯本中有四個都回避了專有名詞“廣陵”的翻譯,前文已有論及,在此不再贅述。另一例出自《贈汪倫》首句“李白乘舟將欲行”中專有名詞“李白”的翻譯。六個譯本中有三人對等音譯李白為“LiBai”,但楊憲益,戴乃迭,邢全臣譯本則出現(xiàn)了以代詞“I”代替“LiBai”的處理。這其實是非常巧妙和智慧的做法,體現(xiàn)了三位譯者熟諳中國語言文學表達習慣——作者以第三人稱出現(xiàn)正是中國古文的敘事特點之一!當年嚴復譯《天演論》首段也是將“Itmaybesafelyassumedthat,twothousandyearsago,beforeCaesarSetfootinSouthernBritain,thewholecountrysidevisiblefromthewindowsoftheroominwhichIwrite,wasinwhatiscalled‘thestateofNature’.”譯為“赫胥黎獨處一室之中,……”他將英文原文的第一人稱變成了第三人稱,這樣做使得譯文讀起來與中國古代史書何其相似!而且,也使譯文更顯典雅,更符合古漢語的行文習慣,更易為當時的中國讀者所接受。回到《贈汪倫》一詩中,詩人李白此處直呼自己的名字也并非是想采用第三人稱的敘事視角,而是相當于說“我”或“我李白”,仍為第一人稱視角,這一點也與詩歌最后一句“不及汪倫贈我情”中遙相呼應,因而楊戴譯和邢譯是很有道理的。而許淵沖先生的譯法似乎又是棋高一招,他的譯文是“I,LiBai,sitaboardashipabouttogo,”既體現(xiàn)了第一人稱,又保留了專有名詞;不是簡單的回避不譯亦非換作它詞。既忠實原文的形,也忠實了神,可謂妙筆!
6結語
一工程小學 朱相紅
我最喜歡的一節(jié)課是語文公開課,這節(jié)課十分特別,學生家長全都來聽課了。
開始上課了,徐老師在黑板上寫了“黃鶴樓送別”這五個蒼勁有力的漢字,我們也跟著老師術空,這是老師給我們養(yǎng)成的好習慣。這節(jié)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學大膽地問:“‘西辭’是什么意思?”我一聽也愣住了。只見徐教師并沒有直接報答案,而是先讓我們朗讀課文,然后在屏幕上點出一幅中國地圖,圖上有一條紅線那是長江。老師讓我們在地圖上找找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我根據(jù)長江位置很快判斷出西邊的黃鶴樓與東邊廣陵。我又想了一下,??!我明白了!我周圍的同學們也好像都明白似的。這時老師娓娓道來:“‘西辭’的意思是在西邊的黃鶴樓上告別,前往東邊的揚州城?!币粋€難題迎刃而解了。
【關鍵詞】 故人 廣陵 教學方法
這首詩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時寫的。表達了作者和老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課題中的"之"字是往、去的意思,廣陵是現(xiàn)在的揚州,"送孟浩然之廣陵"就是送孟浩然去揚州的意思。"故人西辭黃鶴樓",只是簡單的敘事。但是"故人"兩個字,含有深情。李白曾在湖北安陸十年,這時孟浩然也隱居襄陽,他們兩人結成了好朋友。寫此詩時,孟年三十九,李白二十八歲,孟詩滿天下,李白對他十分傾慕,稱他為"故人",其中包含著昔日交往的深情。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這是警句。這一句色彩絢麗,意境深遠。"煙花"二字是對江南春景最形容的概括,要引導兒童聯(lián)系生活去理解??梢匀ヌ釂枺耗捍喝?,江南多雨,雨后放晴,水汽蒸騰,這時,樹梢、山尖常有什么東西阻礙著人們的視線?在林梢,在山頭,經(jīng)常看到怎樣的景色?煙。是的,散文中有"陽春假我以煙景"的句子,詞中有"平林漠漠煙如織"的話,這"煙"字是富于地域特色和季節(jié)特點的。試想,到了暮春三月,到處繁花似錦,到處煙籠霧鎖,這春之江南的景色,不是被詩人用兩個字說盡了嗎?
單說概括的好,還不足盡這詩的妙境,要透過景物看人的心情。送別地點在黃鶴樓,在江南;行人將去的地方是揚州,更是江南佳麗地。從煙花春色中送走故人,想到故人將去地的煙花春色,這時,送著、行者心情都是輕快的。更何況彼此都在風華正茂的盛年,都充滿了前路如花的預感。這一切決定了詩的基調(diào)是歡快。但是,故人分別,當然又不能全無悵惘之情,這種悵惘也只是淡淡的哀愁。
這種哀愁如煙似霧,薄薄地籠罩心頭,歡快中略見悵惘,這便是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
"孤帆遠影碧空盡",是一幅春江送行圖。
先可以發(fā)問:為什么說"孤帆"而不說"孤舟"?讓學生思考,然后引導學生想象出整個送行的畫面--三月晴天,天是碧藍碧藍的,水是碧藍碧藍的,船帆漸行漸遠漸小,最后終于消失在水天相接處。想一想,帆應該消失在水的盡頭,為什么偏說是天的邊上(碧空盡)?再引導學生想象:長江到中下游流速不十分快,從"西辭"到"碧空盡",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李白一直站在黃鶴樓上,憑欄遠望,那該望了多久啊!這友情多么深!
還可以問:這時,船上的孟浩然心情會怎樣?--他一定也會站在船頭,望著黃鶴樓頭。友情流蕩在兩人心上,就像江水流蕩在大江中,江水像根無心的彩帶,把兩顆心緊緊地連系在一起,目力有限,這友情的彩帶無窮,也永遠不會中斷。這樣,就引出了"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時千古名句,眼前所見,心中所感,凝聚于七個字中。所見,是空曠的原野,浩瀚的長江,以及送行者影之孤獨;所感,是希望滔滔江水帶去依依別情,陪送在朋友的小舟邊。這叫做"言有盡而意無窮。"
在《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教學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培養(yǎng)閱讀能力,必須從培養(yǎng)自學能力開始。我們切不可把學生看成是盛放知識的器皿,強行灌輸;必須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人,循循善誘,,啟發(fā)他們自己動手動腦,鍛煉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