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短篇哲理文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0年山東高考語文試題的整體特征可以用“中規(guī)中矩,四平八穩(wěn)”來概括,試題難度較2009年有所下降,基礎知識、古文、詩歌、默寫、語言運用難度不大,社科文閱讀出題角度多變。下面筆者就今年高考的選做題做如下評析。
一、選用經典文本。文本思想價值較高
2010年的兩道選做題,文學類文本節(jié)選自老舍的小說代表作《駱駝祥子》,實用類文本選自普利策獲獎新聞作品。思想主旨上,小說著力從側面展現(xiàn)祥子樸實、勤勞、真誠的精神品格,而新聞《她只能活7小時》則體現(xiàn)了尊重生命、團結自信的精神信仰。兩篇文章都具備極高的精神價值和社會價值,對引導學生接觸經典、閱讀經典起到很好的引導和鼓勵作用。
二、均衡選作難度??s小得分差距
今年的選做題,在體裁上,一個是小說,一個是新聞,理解難度較往年(2009年為哲理散文和訪談)有所降低,兩者各自都緊扣文本特征出題,與此同時讓考生在得分上盡量縮小差距,保持平衡。小說《駱駝祥子》理解起來相對難度稍大,但出題角度緊貼文體特征,從小說的構思脈絡、人物特征、語言風格、謀篇特點等角度進行考察,均屬常規(guī)傳統(tǒng)題型,考生審題作答有的放矢、得分把握較大。新聞《她只能活7小時》的結構較為簡單,主旨理解難度不大,但審題作答的開放性較大,如第一題考察“這篇報道以順敘的方式寫作,并特別突出了時間”的構思目的,最后一題“評價這篇報道的社會價值”。這兩道題有利于學生開放思考的同時也增大了失分風險。
總而言之,2010年的兩道選做題成功地在文體特征、題型設置兩個方面實現(xiàn)了均衡難度,縮小了得分差距。
三、宏觀考察與微觀把握相結合
這兩篇文章既有在微觀上對段、句理解,如每篇文章的前兩題;又有對文章結構、語言、人物形象、思想主旨的宏觀把握。兩者賦分比例約為4:6,這在2010年全國各地的作品閱讀中非常明顯(見2010年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出題角度統(tǒng)計表)。
*
花之歌
【教材分析】
《花之歌》是《紀伯倫詩選》中的一首,詩人用花的語言來敘述大自然的話語,文中盡顯“紀伯倫風格”中的輕柔、凝練、雋秀與清新。詩人通過花語的清新流露,構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圖畫,圖畫中有詩意的浪漫,也有現(xiàn)實的真實,如“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寫出了花的成長與芬芳。而“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與死者最后的祭獻?!本吞宦冻隽嘶ǖ牡蛑x命運,都說紀伯倫的詩有著哲理寓意深邃,從這就可以看出,詩人是用詩意的敘述和思考的敏銳來書寫人生的?!∪松虚_花就有結果,詩人看到這兩點的同時,特別贊賞前者,末尾兩節(jié)寫出了花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詩人用辨證的眼光來看待生命,這就是詩人真正意圖?! 拔以谠吧蠐u曳,使原野的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更加芬芳馥郁。”“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斌w現(xiàn)了詩人的偉大理想,這首散文詩表意是寫花,但真正是寫人,詩人正是利用花這種大自然的語言,來寄托自己的偉大情操,同時也號召我們要“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
自賞”。讀了這首散文詩,我們是否在大自然的話語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呢?
【作者介紹】
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鄉(xiāng)卜舍里。12歲時隨母去美國波士頓。兩年后回到祖國,進貝魯特“希克瑪(睿智)”學校學習阿拉伯文、法文和繪畫。學習期間,曾興辦《真理》雜志,態(tài)度激進。1908年發(fā)表小說《叛逆的靈魂》,激怒當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毀,自己被逐,再次前往美國。后去法國,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雕塑,曾得到藝術大師羅丹的獎掖。1911年重返波士頓,次年遷往紐約長住,從事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直至逝世。
紀伯倫青年時代以創(chuàng)作小說為主,定居美國后逐漸轉為以寫散文詩為主。他的小說幾乎都用阿拉伯文寫成,有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靈魂》和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1911)等。紀伯倫認為詩人的職責是唱出“母親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高遠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他的作品經常流露出憤世嫉俗的態(tài)度或表示某種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并組織領導過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學團體“筆會”,為發(fā)展阿拉伯新文學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的作品已譯成世界多種文字,受到各國讀者的歡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紹到中國來的是《先知》(冰心譯,
1931)。從20世紀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漸為中國讀者所了解。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中內含的豐富的哲理。
3.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稱,借助豐富的想象,表現(xiàn)出對人生的思考。
4.感受花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以及花渴飲朝露、向往光明,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蘊含的哲理。理解作者筆下的花的形象。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自主學習
在詩人筆下花有生命,有靈氣,充滿了智慧,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花的世界,感受作者那顆敏感而多情的心,進而體會花的精神。(板書課題:花之歌。齊讀課題)
1.作者簡介:
紀·哈·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本文選自《淚與笑》。《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詩,這里選的是其中一首。
2.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將課文讀通順。
(2)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3.交流學習情況,教師適時指導。
二、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簡要說一說作者將花比作什么。(學生討論后發(fā)言)
(提示:大自然的話語、從蒼穹墜落在綠茵中的星星、諸元素之女、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婚禮的冠冕以及生者贈予死者最后的祭獻。)
2.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找出文中體現(xiàn)奇特想象的句子。(學生自由說一說)
3.分小組討論: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小組派代表交流)
預設:(賞析句子)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說出來,又收回去,藏在心間,然后又說一遍……(花開花謝,就像大自然在說話、沉默。)
三、細讀品析
,合作探究
1.師:同學們齊讀課文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將花比作“大自然的話語”和“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個什么樣的自然現(xiàn)象?(花在自然界完成一個循環(huán),然后再開始下一個循環(huán)。)
2.思考: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學生合作交流后發(fā)言)
3.指名朗讀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段中“這些哲理”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樣理解這些哲理的?(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體現(xiàn)了花的精神品質。)
4.師:在這首為花兒唱的贊歌里,花兒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小結:花兒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與萬物和諧共處。
四、課堂小結
紀伯倫的《花之歌》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采用擬人化手法,但又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種哲理為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抽象為簡單道理的形象。在《花之歌》里,花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向往光明,與萬物和諧共處。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的理想追求和信念。
五、拓展延伸
1.仿寫句子,要求寫出一定的哲理內涵。例:花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花是婚禮的冠冕,花是生者贈予死者最后的祭獻。
2.教師向學生推薦紀伯倫《組歌》中的其他四首:《美之歌》《幸福之歌》《浪之歌》《雨之歌》。
課后作業(yè)
基礎積累大鞏固
一、辨字組詞。
冠(
)
增(
)
凝(
)
寇(
)
贈(
)
疑(
)
漿(
)
仰(
)
孤(
)
槳(
)
抑(
)
狐(
)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禮品
(
)的風光
(
)的眼睛
(
)的瓊漿
(
)的小草
(
)的叫聲
閱讀能力大提升
三、讀下面一段話,完成練習。
我在原野上
,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
,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
;我醒來時,白晝的那只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
。
1.選擇合適的詞語填在句子中的括號里。
2.用“
”畫出這段話中寫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
”畫出這段話中寫外界關注花的句子。
思維創(chuàng)新大拓展
四、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寫句子。
例: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將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群鳥一起為它送行。
參考答案:
一、冠軍
日寇
增加
贈予
凝視
可疑
泥漿
船槳
仰望
壓抑
孤單
狐貍
二、貴重
美麗
明亮
美味
頑強
動聽
三、1.搖曳
呼吸
察看
凝視
2.
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只碩大無朋的獨眼向我凝視。
四、示例:春天,我同小草一起將太陽擁抱;夏天,我和大樹一道為火熱作證。
【教學板書】
4*花之歌
花的形象:奉獻者和使者
花的精神:渴飲朝露,向往光明,
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
我很喜歡讀王小波的文章,他的文章風趣幽默、思想別致深邃、極富哲理。其實也不只是我喜歡王小波,這些年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等小說與《沉默的大多數(shù)》等雜文早已風靡華人世界,不讀王小波似乎已成不懂文學的代稱。然而,王小波活著的時候可稱得上懷才不遇。在1989年到1996年長達17年的時間里,王小波只出版過《唐人秘傳故事》《王二風流史》《黃金年代》(由于編輯疏忽,“時代”誤印為年代)《黃金時代》《未來世界》《思維的樂趣》等幾部作品。出版不暢,在報刊發(fā)表更難。1996年,王小波的一個熟人李靜到某文學刊社作編輯,跟他約稿。王小波將小說《紅拂夜奔》交給她。李靜讀后感覺非常好,給執(zhí)行主編看,執(zhí)行主編也覺得很不錯,只是期刊是月刊,不能發(fā)太長的東西,執(zhí)行主編希望作者將其由18萬字壓縮到3萬多字,王小波照做了,可結果就連3萬多字也杳如黃鶴。王小波曾對李靜說:寫了幾部小說,有的實驗性太強,……試過幾家雜志社和出版社,都不接受;還有的被認為思想有問題,“有一編輯說,我在小說里搞影射,還猜出了在影射誰,我有那么無聊嗎?”李靜回憶:那時王小波壓在箱底的作品很多,但刊發(fā)實屬不易。
中國作家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外國作家也不例外。奧地利小說家弗蘭茲?卡夫卡,如今愛好文學的人沒有不知道的,此人被稱為世界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鼻祖,最擅長以夸張、變形的手法,描寫現(xiàn)代人的生存困境,不要說奧地利本國的文學教材,就是外國的歐美文學教材也一定會講到他。他的一生只留下了4部中短篇小說集、3部長篇小說,3部長篇小說生前還都未寫完,卻篇篇都被視為經典。有一點我們可能沒有想到,卡夫卡活著的時候,屢遭退稿的困擾。41歲,卡夫卡在貧病交加中去世。在遺囑里,他激憤地要求摯友馬克斯?布洛德銷毀他所有未發(fā)表過的手稿,并永不再版已發(fā)表的作品。所幸的是布洛德本人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他深知卡夫卡作品的意義,沒有執(zhí)行卡夫卡的遺囑,而是花費許多精力,將能夠收集到的卡夫卡的作品整理出版。因為有了布洛德,卡夫卡才為世人所知。
天才之所以不容易被別人理解,原因不外乎這樣幾個。一是天才創(chuàng)新意識極強,考慮問題的思路、做事的方法跟別人迥然相異,而他人又是憑著既有的模式去評判天才的。這就必然導致了天才的實際才華與當時的社會評價之間的差異,導致天才遭遇種種人生的困境。其二,天才又是能夠充分認識自我價值的人,正因為能夠認識到個人創(chuàng)造的價值,他們不愿意隨隨便便改變自己,不愿意迎合環(huán)境,就像梅花寧可傲霜斗雪,也不愿意去溫室里待著。
一、朗讀方法
(一)理解文章,把握情感基調。
(二)運用技巧:停頓(標點停和語意停)、停連、重音、語氣、語速。
1.標點停頓時間長短一般是:句號、問號、嘆號長于分號、冒號,分號、冒號長于逗號,逗號長于頓號。
2.語意停頓:即感情停頓,在一句話中沒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有適當?shù)耐nD,受感情支配,聲斷而情不斷。
3.停連: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不以標點符號的指示停頓,而將句子連接起來讀的一種處理方式。
4.重音:根據文章情感:加強音量和氣勢、適當延緩音節(jié)的讀音、變換音色、重音輕讀等。
5.語氣:要讓學生懂得陳述、祈使、感嘆、疑問句等的句式朗讀時表達的各種語氣和感情。
6.語速:注意不同的作品朗讀的速度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二、朗讀形式
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不能濫用,應根據教學對象、文章體裁、教學環(huán)境進行選擇,可采用以下方式:
(一)適合低年級朗讀形式
1.范讀:指老師運用多種朗讀技巧,為學生進行示范性朗讀,多適合低年級孩子。也可安排在初學課文時、某個重點段落、學生難以理解把握的長句等。
2.領讀:即老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這是低年級要求學生讀正確讀流利最直接的方法。
3.引讀:低年級往往好一字一頓的讀,要么唱讀,利用引讀法伴讀半放指導朗讀,克服學生不良習慣,訓練語感,培養(yǎng)朗讀能力。
4.看圖朗讀:適時運用插圖配合朗讀,既對學生進行看圖結合的訓練,還能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
(二)適合中高年級朗讀形式:精讀、略讀和瀏覽
1.精讀:精讀重在培養(yǎng)閱讀理解,要對文章從內容到語言到寫法比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習得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達到精讀的朗讀方法很多:自由讀、默讀、分角色讀、齊讀、開火車讀.....
(1)自由朗讀:一般在初讀課文階段,是在自己的思維主導下的朗讀,想自己所想,讀自己所讀,寫自己所寫。遇到不懂的查一查、問一問、反復讀一讀,遇到精妙之筆、疑惑之處畫一畫,一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朗讀權。
(2)默讀:默讀即無聲閱讀,它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讀物的內容。課程標準關于默讀特別指出:低年級“學習默讀”,中年級“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高年級“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彼越虒W中必須要關注默讀的訓練。
(3)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朗讀是在學生流利的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走進文本,用繪聲繪色的朗讀、形象貼切的表演把課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展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對文本情境的體驗,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形象地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比賽式朗讀:小學生都喜歡參加競賽,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競賽中獲勝。激發(fā)朗讀興趣。
(5)比較朗讀:調換字詞,進行比較朗讀。針對具體課文內容中某些重點詞的理解,用換近義詞的方法進行比較朗讀。
(6)配樂朗讀: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選擇與各自朗讀基調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7)想象朗讀:創(chuàng)設情境的想象朗讀。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把學生一下子帶到課文的情境中,再啟迪想象,不僅能激起學生愉悅的情緒,還有利于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深層的含義。
(8)表演朗讀:課堂上,教師應及時抓住時機,誘導他們進入角色,表演一下課文中的內容,加深對課文的了解,而且能啟迪他們的思維,發(fā)展他們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9)評讀:評讀可以分自評、生評、師評。所謂“評讀”,就是邊閱讀邊評議,評讀要與理解課文緊密結合。評讀的目的是通過評價、指導,適當點拔,給予鼓勵,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guī)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
(10)誦讀:即背誦。這種朗讀方式多適合于古詩文教學。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某些精彩的語段或全篇。這樣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積累名言佳句,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養(yǎng)成高雅氣質。
(11)齊讀:當需要渲染氣氛,重點強調,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朗讀的形式還有很多比如:小組讀、個人自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四人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等形式。
2.略讀:是學生從精讀的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篇。中年級可以訓練略讀,以適應平日讀書看報的需要,進而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關鍵詞】讀報;評報;剪報;實踐思考
呂叔湘先生曾經談到這樣一種情況,少數(shù)讀寫能力強的學生無一不是“課外閱讀”的有心人,他們談學習經驗都會異口同聲地說“得益于課外看書”?!墩Z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也提到:“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p>
很多學生平時不讀課外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課堂教學沒有明確而嚴格的閱讀規(guī)定和閱讀引導,課外閱讀活動普遍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tài)。更別說我們這種以民工子弟為主的學校了。
而開展讀報活動正可以改變這種現(xiàn)狀。報紙的內容豐富、篇幅短小,同時又具知識性、趣味性、生活性、文學性的特點。通過讀報、評報、剪報、貼報,在賞心悅目的剪報、貼報中提高動手能力,在潛移默化中積累寫作素材,在喜聞樂見的豐富素材中愛上寫作,
在教學實踐中,我和學生主要是這樣開展語文讀報活動的:
一、讀報方法的指導活動
特級教師趙謙翔曾說過:“授之以法,可使弟子自捕無窮之魚;授之以果,縱我學富五車,弟子所得亦不過有限之魚?!弊鋈魏喂ぷ鞫家v究方法,讀報同樣要掌握方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在開展讀報活動時,我總要花幾節(jié)課來指導學生如何讀報。
1.報題閱讀法
閱讀報紙的題目,往往能較快地了解作者、編輯的意圖,明確文章要表達的內容。瀏覽標題后,有選擇地讀一部分。讀報先讀題,是一種節(jié)省時間的方法,值得提倡。
2.跳讀、略讀、速讀結合法
報紙上雖然有很多好文章,但只有最重要的文章才精讀,一般文章都采用跳讀、略讀、速讀的方法。這正切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7至9年級學生的要求:“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薄澳軌蜉^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p>
3.內容選擇法
報紙中內容五花八門,有精華,也會有糟粕,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要重點看。
(1)立足重點:頭條頭版新聞,國內外的重大新聞,必看。
(2)關注本土:溫州、永嘉新聞。
(3)感受生活:報紙中有關生活瑣事、親情感悟、情感交流等內容,體悟。
二、報紙評點活動
1.文學精品評點:讓語文回歸審美
平時我們總說要讀好書,它講的是要有好的讀本,多讀一些中外經典的書。
《語文報》中的新月書屋、經典常談、名作欣賞、小說林、賞詩園、閱讀俱樂部、人文新視野等欄目都會定期刊登名家散文及著名短篇小說。于是,我利用報紙上的資源,讓學生汲取余秋雨那博大精深的文化積淀;去感受余光中那絢爛儒雅幽默的文學語言;去領悟周國平那既執(zhí)著又超脫的人生哲理。
事實表明,文學精品評點課的意義不僅在于學生從中獲得了審美愉悅,更在于他們在審美中“獲得了靈感”,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實現(xiàn)了具有個性特點的再創(chuàng)造。
2.時事評點:讓語文貼近生活
除了感悟文學精品,評點文學精品,我還指導學生對《溫州日報》《永嘉日報》等報紙上的時事內容加以評點。要求:內容上:①弘揚正氣:評報時看社會的主流。②擴散思維:對同一則新聞,提倡發(fā)表多個不同觀點 。③傾訴真話:評報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寫法上:①引。引述原文有關內容。 ②議。 寫出對文章的看法、觀點。 ③聯(lián)。聯(lián)系生活實際 。 ④結。總結全文 。
時事評點課真正營造了一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開放式學習氛圍,使少年學子,開始眼觀四海云水,耳聽九州風雷,心系天下興亡。
三、剪報貼報、資料摘抄活動
報紙讀過以后,還要進一步把它作為資料保存下來,這就需要剪貼和摘抄。
1.剪報貼報
要保存大段或整篇的文章,可以用剪貼的方法。
學生剪報后,我又指導學生進行貼報。貼報要做到四統(tǒng)一:①統(tǒng)一筆記本大??;②統(tǒng)一貼報規(guī)范,從第三頁開始貼報、評報,第一、第二頁留作目錄用;報紙豎貼,盡量不要橫貼;③統(tǒng)一標明資料來源,在所貼報紙的上面或下面注明報紙名,如《溫州晚報》;日期,×年×月×日;版面(A6)等;④統(tǒng)一書寫規(guī)范,評報寫在所貼報紙的下面 。
2.報紙的資料摘錄
有些文章的片斷、精彩語句等,可抄在筆記本或卡片上。在讀報過程中,我們要養(yǎng)成制作卡片的習慣。
①卡片的優(yōu)點??ㄆ囊?guī)格統(tǒng)一。常用的卡片規(guī)格是12.5厘米×.5厘米,用白卡紙制成。②卡片制作。首先,卡片的規(guī)格要統(tǒng)一,12、5×7.5厘米是國家的統(tǒng)一標準 。其次要在閱讀時注意搜集資料。只有內容充實,卡片制作才有意義。再次,卡片上都要有醒目的標題,并注明出處、作者和摘錄日期。最后,一張卡片的內容應當是相同的,否則就失去了卡片的靈活性。
開展讀報、評報、剪報等活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閱讀材料資源,并且加強了對閱讀活動的指導和評價,同時使學生在固定的閱讀空間和閱讀時間里,逐漸養(yǎng)成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閱讀一旦形成習慣,成為需要,學生自己才會自愿在課外找時間讀更多的書刊。那時,真正的課外閱讀活動就會變成事實。
讀報、評報、剪報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繼續(xù)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華東師范大學主辦
[2]《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