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廣東高考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說說2005年高考作文
高考語文,還有什么話題比高考作文命題,更能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更能牽扯無數(shù)學子、家長的心?從6月7日高考開考以來,關于各地高考作文題目的探討從網(wǎng)上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中,從身居廟堂之高的文化名流到引車賣漿的販夫走卒,無不津津樂道,口若懸河。2005年高考作文試題究竟難不難?有何特色?未來發(fā)展趨勢如何?記者就此綜合各方意見,并采訪了有關專家。
全國考題難,廣東考題易
2005年高考作文試題,較之往年,多元化傾向更加強烈,比如北京以“說‘安’”為題材,要求考生自行選定角度寫議論文;上海卷要求考生對武俠小說、流行歌曲、卡通、韓劇、休閑報刊及時裝等等流行文化,進行一番“審視和辨析”,談談它們對考生的成長正在形成怎樣的影響;廣東45萬考生要以“紀念”為題,展現(xiàn)“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回響,歷史的回音”這一主題。
其他地區(qū)的命題則以話題性居多,而且題材五花八門。例如全國卷Ⅱ的《位置與價值》,天津卷的《留給明天》,四川卷的《忘記與銘記》,山東卷的《雙贏的智慧》,遼寧卷的《2005年花勝去年紅》等。此外,福建卷以圖形為題,浙江卷充滿哲學意味的《一枝、一葉、一世界》,以及湖北卷的以王國維《人間詞話》為源頭的題目,都被認為是具有相當技巧性的題目。
2005年高考的語文作文題究竟難不難?在某門戶網(wǎng)站組織的專項調(diào)查中,42.67%的受訪對象認為題目“比較難,得高分更難”,認為“非常難,無話可說”占24.55%,兩項加起來超過了67%,居于主流;而其他認為“一般,跟平時差不多”的和“容易”加起來不到33%。而在另外一項“2005年最難高考作文題目”的民意調(diào)查中,全國卷Ⅰ以24.83%的得票率拔得頭籌,江蘇卷(《鳳頭豬肚豹尾》)與浙江卷分別以13.43%和10.12%的得票率位居次席,而廣東和天津地區(qū)的題目以不到2%的得票率墊底。
與此同時,新浪組織的“你認為廣東卷的作文題難嗎”民意調(diào)查顯示,78.11%的人認為不難,僅21.89%的受訪對象認為難。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
自2004年新課程標準頒布試行以及全國11個省市單獨命題以來,高考作文的題目呈現(xiàn)出了“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而這一兩年來作文命題也向“內(nèi)”轉(zhuǎn),其回歸個人情感、意志、意識、心理等心靈坐標的悄然變化,和緊扣時局、呼應主流生活、折射當前社會價值判斷體系兩條發(fā)展軌跡的交融,已經(jīng)引起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比如全國卷的《位置與價值》,暗合在當今中國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中,人們尋找發(fā)展機遇和自身定位的重要課題。這一類題目被認為正如全國卷Ⅰ作文試題題目那樣??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但具體到全國各地考試題目的合理程度,從專家學者到坊間百姓,則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例如著名作家梁曉聲贊嘆北京卷的《說“安”》是“我活到50歲見到的作文考試最有技巧的題目”。他和曹文軒等名家均認為這一題目可以讓考生比較自由地發(fā)揮。但陳曉明則認為正好相反,這個題目的局限性是比較統(tǒng)一模式化,給人發(fā)揮想象的空間不大,寫作風格個性化的考生拿到這個題目會有點犯難。而許多網(wǎng)友們不約而同地指出,題目看似簡單,其實需要很高的文化積累和文字控制能力。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
有一個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為人慷慨,熱心于慈善事業(yè)。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個貧困家庭,生活難以為繼。他同情這幾個家庭的處境,決定向他們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幫助。
一家猶豫著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
一家謝謝他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舍,拒絕了。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②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考題解讀】
與江西的《學生有三怕: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四川的《過一個平衡的生活》、安徽的《為什么能這樣?為什么不能這樣》等作文考題相比,2013年高考廣東卷的作文題則是集中于社會熱議的道德范疇,讓考生根據(jù)三個貧困家庭對富翁捐助的三種不同態(tài)度,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文筆。廣東高考作文直面近幾年來備受社會熱議的道德范疇:富人扶貧與窮人受施的關系,在2013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題中無疑獨樹一幟。
眾所周知,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先驅(qū)地,歷史上也多受港澳和外來文化的多元化影響,考生思維多元,想法活躍,因此,自2004年廣東成為全國高考作文首次實行分省區(qū)命題的地區(qū)后,每年高考,廣東作文的考題,都成為全國的關注點。這次也不例外。不過,像今年這次直面社會熱議的貧富關系的道德話題,在高考作文出題還是首次。
就審題來說,這則材料意思顯豁,角度可以多種多樣,可以通過慈善家以及貧困三家對“捐助”的不同態(tài)度,引出“如何做慈善及對待慈善事業(yè)”這一論題。我們可以把立意角度建立在“慈善”與“報恩”“償還”“施舍”的關系中來理解,更能開掘此次作文審題的內(nèi)涵。
可從四種人的四個角度任選其一來寫。一個是慈善家,比如從這個角度說,可以贊揚他的行善之心、慈善之心,是如何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三個不同的家庭,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第一個是“感恩”,從受捐助者的角度說,可以談對別人的信任和感激之情;第二個以后會償還,強調(diào)“責任和自強”,從受捐助者的角度說,可以談要經(jīng)過思考鑒別之后決定取舍等;第三個是因為“尊嚴而拒絕”,從受捐助者的角度說,可以談當今的信任危機,進而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可以說雖然貧困但不受嗟來之食,有骨氣。其中每個角度又可以引起其他一些小角度,考生可以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來寫。這三種元素都是時下社會多元化的折射。
【素材運用】
說到常識,突然想起趙本山的小品,之所以每年看后都樂而忘懷,現(xiàn)在想起來才明白,其實他說的都是常識。人們也許離常識太近而又無法觸摸,想得到而又怕失去,所以我們只有以笑釋懷。海子說:該得到的尚未得到,該喪失的早已喪失。我們曾經(jīng)生活在一個常識被割斷的年代,看過《高考1977》后,我說不出是哭還是笑,可能在我們這個年代覺得那是一個完全沒有常識的年代,但是反過來問我們自己,我們是否懂得了常識而真正的生活在常識中呢?我們每個人是否也象《皇帝的新衣》里面圍觀群眾一樣噤若寒蟬,我們敢不敢站在敢說出常識的那個小孩的后面呢?
經(jīng)??吹叫▲B嗷嗷待哺的樣子,很可愛,大鳥的神情舉動更令人敬佩,不知為什么沒次也就會聯(lián)想到母親那佇立在校門口為我送東西的一幕,“最近在校怎么樣?”“身體如何?”她總是那么通常很普通的一句,有時我還覺得很煩的心理,只是簡單的問候,拿過東西就走,不知她有沒有感受到。但無論是什么樣的季節(jié),母親都在那里。終于要畢業(yè)了,然而我越發(fā)覺得我雖然能把試卷答得滿滿的,懂得了很多東西,但我確還沒有明白一個普通的常識,那就是“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母親,生命來自您,在風霜雪雨的交織中,在鍋碗瓢盆的交響里,在歲寒織就的白發(fā)里,有您不變的期待和愛的常識,如果可以我想為您扶起倒掉的醬油瓶子,做一次自己每天都會享用的早餐,為您按摩勞累的雙肩,將飯后的碗筷用清水洗刷,用名牌的護膚品將您裝扮,挽著您的手,與您一同享受一次美好的春天!
父母是無私的,他們傾盡所有,將全部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子女。為人子女,應對父母常懷感恩之心,有報答之情,因為這是常識,它會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感恩是常識,我們要牢記在心。明代的《增廣賢文》中有“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意思是說,烏鴉在母親老了的時候,知道反過來哺育自己的母親;羊懂得喝奶時給母親下跪,感謝母親的哺育之恩。李密在《陳情表》中說“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令人情不自禁,禽獸尚知禮義,知恩報答,人類豈可喪德?老子曾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自然”就是常識,我們丟失了常識就會失去我們生存的根本。杰弗遜說,“我對人類的常識有巨大的信心”,我也相信感恩的常識猶如隔窗的陽光,必將喚醒我們每一個人。
小時候,媽媽說我是個對文字癡迷的孩子。
當我還不會握筆的時候,我便用小手輕輕撫摸著書頁里的文字,心中油生敬畏之情。
“媽媽,我看到字里邊有天使在唱歌呢?!蔽姨ь^看著媽媽?!吧岛⒆?,字里怎么會有天使呢?”媽媽輕拍我的小腦門?!疤焓共卦诶镞叢蛔寢寢尶匆娔?,我要把她找出來?!庇谑俏液芸毂銓W著握筆寫字。
我執(zhí)拗地覺得只要我會寫字,我心中那個天使就會出現(xiàn),飛到我和媽媽身邊。所以,我很認真,也很努力,握著鉛筆,由橫豎撇捺到一個個歪歪斜斜的方塊字,再到造句,寫文章。
而天使,也一天天地隨著我筆的舞動而清晰起來,我細細地用筆,用文字讓她更實在„„
小學的我是如此真切地熱愛著作文!每到作文課,我不再和同桌開小差,拿著筆,在綠色的方格紙上盡情地抒寫著我那充滿童真的光怪陸離的夢幻。我深信天使在那小小的字里行間必定也和我一起成長著,我那時筆下的文字雖然幼稚,然而卻常常得到老師的夸獎,我也得到了誦讀于班上或是額外的寫作輔導的獎賞。
你看你看,天使的臉正在浮現(xiàn),在我小學的作文中,在我兒童的歡樂中„„
上了中學,隨著對文學作品的日漸喜愛,我更加堅定了對寫作的熱愛,也看見我心中的天使已在字里行間隱隱地出現(xiàn)了„„
我開始投稿,然而每次寄出的稿件如石沉大海,毫無音訊。我的寫作夢想開始動搖,再加上成長的煩惱和生活挫折如潮水般襲來,我埋怨著命運不公,命運多舛,不再握筆作文,從此一蹶不振。
那一天在電視上看到雕刻家把石頭雕成美麗的天使,那一刻,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我手中的筆正是雕刻家的刻刀,我也應用筆這把“刻刀”雕出我心中的天使——我的夢想,我對生活的追求。
你看你看,天使的臉再一次清晰了„„
我重新握起筆,揮灑我的激情,描繪我的理想。生活的陽光也開始向我投來新的微笑。
我筆下的文字更顯成熟理智了,我的作品漸漸開始被發(fā)表了,我對生命的熱愛也日益增加了„„
這一天,我拿著稿件錄用通知和被印成鉛字的文章,笑著抱著媽媽:“媽媽,我把天使雕刻出來了!你看你看,天使的臉!”
“你這個對文字癡迷的傻孩子。”
語言與溝通,就如魚與水的關系。溝通借語言而存在。鳥獸蟲魚,它們不識何為溝通。它們間的嘲啪吟叫不過是傳遞信息。溝通存在著感情上的交流,或是喜悅,或是憎惡。離開語言這一載體,感情的交流便只能寄托在脈脈含情的眼神交流或者是簡單貧乏的肢體動作當中。沒有語言,便沒有溝通。
轉(zhuǎn)視漫漫歷史潮流,統(tǒng)治者似乎早已明白這一點。并且不斷地扼殺這溝通的生命。統(tǒng)一全國的秦始皇焚書坑儒,燒毀了多少欲言的喉嚨。明清時期“盛行”的文字獄,封閉了多少文人的嘴巴。北魏東廠那一群專權宦官,也以鞭打、夾指等酷刑意圖扼殺百姓的喉嚨。一時間,百家爭鳴變成了萬馬齊喑,皇權也隨之搖搖欲墜。語言被扼殺,溝通只是佞臣庸君間阿諛奉承、丑陋嘴臉的代名詞。
但是,我們也看到群臣進諫的齊王時期;我們也看到政治開明的開元盛世。百姓與君臣無隔閡,營造出經(jīng)濟繁盛,物阜民豐的社會景象。
歷史的教訓我們應該銘記不忘。時展到今天,語言與溝通有了新的意義。社會需要發(fā)展,經(jīng)濟需要蓬勃,這不令需要單獨國家的語言統(tǒng)一,溝通無阻,更需要國家之間的語言溝通。文言新成白話文,這是一個進步。中國語言與世界語言接軌,這將是一個更大的進步。而今,社會上,結(jié)巴的英語表述,不規(guī)范的中文漢字都地侵蝕著我們苦苦建造起來的語言環(huán)境,破壞著兩代間,不同語言人的溝通。而那些早已習以為常的粗俗語言,不規(guī)范之間的溝通,卻又進一步加深這種隔閡,擴大這裂鴻溝。
歷史賦予我們新的責任。我們不愿意聽粗言爛語,我們不愿再看見錯字滿布的廣告隨街亂貼。我們呼喚純凈暢通的語言環(huán)境。我們需要真誠坦蕩的溝通。讓語言
臻于完美,讓溝通上升為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