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慈母手中線全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讀懂二首古詩,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5.默寫。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復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泊船瓜洲》。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泊船瓜洲》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范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個“間”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體會“春風又綠”在這里的意思。
③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jié)奏和韻味。
(三)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講述每首詩的意思。
2.試著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前邊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講讀第二首古詩《游子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贈送給好朋友汪倫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②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②這種親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2.欣賞二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二首古詩。
一、掌握方法,品出詩意
1.抓住關鍵詞句。大部分詩詞,它的內容是圍繞一個詞或一句話展開的,這就是詩中的重點詞句,這些詞句往往是詩人思想感情的一個集中點或是全詩內容所圍繞的一個中心,抓住重點詞句有利于理清全詩的思路及詩人所要表現(xiàn)的思想。在教學中,必須重視找重點詞句的方法,并將它作為分析的切入口或“破譯”詩意的重點。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xiāng)之情,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正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中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由此可知,教學時抓住重點詞句,領悟詩意就會顯得得心應手。
2.把握詩詞分類。不同類別的詩歌在表情達意、節(jié)奏韻律等方面各有特點,按內容,可分為山水田園詩(寫景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格律,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如了解了王維是山水田園詩代表人物之一,學生才會對王維的詩作《山居秋瞑》,描述山間清幽美景、山村淳樸民風、鄉(xiāng)間勤勞百姓有更深的了解,從而感受詩人心中理想的社會境界,體會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再如于謙的《石灰吟》這首詠物詩通過吟詠石灰,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把握詩詞分類,了解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掌握詩詞必要的知識,有助于學生消除在古詩詞學習中的一些隔閡。
3.了解詩人風格。由于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感情氣質、藝術素養(yǎng)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各自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風格。如孟浩然詩風的語淡味重、恬靜渾健,王維詩風的恬淡生動,李白詩風的飄逸灑脫,杜甫詩風的沉郁頓挫,白居易詩風的平白清新,歐陽修詞風的清麗明媚,范仲淹詞風的蒼涼悲壯,蘇軾的曠達豪邁,柳永詞風的纏綿悱惻,李清照詞風的婉約凄切等等。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積累和鑒賞練習,歸納出各個作家的風格。了解了詩人的風格,才有利于把握他們在詩詞中表達的思想情感。
4.把握語言特點。語言是詩歌的載體,語言特點有清新、平淡、絢麗、明快、含蓄、簡潔等。如賞析《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贝嗽娬Z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疤鋾r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可見,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
5.明確表現(xiàn)手法。詩詞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有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等。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反復、象征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襯托、對比、渲染、運用典故、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lián)想想象等。
二、學以致用,挖掘詩情
1.利用教材主旨穿插詩詞教學。在教學七年級語文上冊《散步》這一親情單元里面,我設置了有關“親情”的仿句練習,讓學生引用詩句來表現(xiàn)親情,如“親情是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的悲哀,親情是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哭泣,親情是木蘭詩‘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的焦急,親情是賀知章‘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哀愁,親情是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想念,親情是王冕‘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的惦記,親情是王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掛念,親情是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欲罷不能?!?/p>
2.針對學生習慣直接引用詩句的現(xiàn)狀,讓學生歸納運用古詩的其它方法進行比較賞析,以便更好的運用古詩??勺寣W生嘗試通過截取詩中關鍵意象,轉用古詩主旨,化用古詩意境等方式運用古詩。如很多同學擅長直接引用孟郊的《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來表現(xiàn)親情。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化用古詩,如將之改為“不管我走到天涯還是海角,永遠走不出的是母親用愛的針線編織的叮嚀;無論我是失意還是得意,永遠不會忘懷的是行裝上那密密的針腳?!毕嘈艑W生經(jīng)過比較,自然會清楚后一種運用更有創(chuàng)新意識,更有韻味。
3.歸納整理同一主題的詩詞,另辟蹊徑。如學了李白《渡荊門送別》,“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等,整理出這一組以“思鄉(xiāng)”為主題的詩句??梢砸髮W生以“思鄉(xiāng)”為話題,化用這些詩句,寫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話。
4.充分利用天氣、時節(jié)、時事等一切生活資源,運用古詩。如在陰雨連綿的日子里,我們可讓學生用詩來訴說雨,如“雨的語言豐富多彩,它可以是內心的喜悅,滋潤著杜甫的漫漫春夜;它可以是離人的眼淚,傾訴在韋莊孤寂的夜晚,徘徊在王昌齡送別友人失落的夢中?!?/p>
人們對古典詩詞的這種熱情是可以理解的。在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中日益變得功利和浮躁的人們,需要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和熏陶,而古典詩詞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早在世界上許多民族尚處于蒙昧時期的200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jīng)編纂了《詩經(jīng)》這樣完備的詩歌總集,擁有了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2000多年來,我們積累了足可引以為自豪的詩歌遺產(chǎn),而唐詩宋詞——尤其是那些經(jīng)過千百年時間淘洗而傳誦至今的名篇佳什,更是詩歌遺產(chǎn)中的“極品”,說它們“字字珠璣”,絕對不是夸張。作為現(xiàn)代人的中國青少年,如果不會欣賞唐詩宋詞的美,實在是一件無法彌補的憾事。
當然,現(xiàn)在的青少年升學壓力重,課外作業(yè)多,沒有充裕的時間和悠閑的心情去閱讀與考試無關的書籍。但我想,詩詞篇幅短小,課余讀一些,所花時間不多;再則,在緊張學習的間隙,伸一伸懶腰,慢聲吟誦一兩首優(yōu)美的小詩,正好可以松弛一下緊繃的神經(jīng),調劑一下疲憊的身心,也是十分愜意的。我看,關鍵還在于培養(yǎng)讀詩的興趣。只要有了興趣,時間總是擠得出來的。
要培養(yǎng)對詩的興趣,首先是用心靈去接近它、解讀它。那些千古傳誦的詩詞佳作,它們所蘊含的古代詩人的情感體驗,往往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遍性,縱然有時代隔閡,也不致成為我們欣賞的障礙。再說,那些真正的好詩,大多明白如話,雖然是一千多年前的語言,對今天的讀者卻依然充滿了魅力。比如下面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全詩沒有一個冷僻的字,不用任何典故,樸素得比如今的很多新詩和流行歌曲的歌詞更曉暢易懂。它真摯的感情全從肺腑中流出,即使從未有過遠離親人、作客他鄉(xiāng)的生活經(jīng)歷的人,也不能不為之動情,不能不為之從內心升起對母愛的深深眷戀;更不用說有過這種生活經(jīng)歷的人了。記得我在十五六歲的時候,離開鄉(xiāng)下到上海求學,雖然路不算遠,但少小離家,總有一種游子思鄉(xiāng)的心情。不幸又在初中畢業(yè)之前忽遭喪母之痛,悲痛中反復地讀這首詩,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心靈震撼,不太會寫詩的我居然也寫出這樣的詩句:“密縫針線今猶在,不忍開箱檢舊衣。”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至今仍然能夠清晰地回憶起當時這首《游子吟》給予我的巨大的沖擊力。
詩詞都是有韻律、有節(jié)奏的,在古代,詩詞都能合著樂唱。當時的唱法現(xiàn)在雖然已經(jīng)失傳,但讀詩詞如果不懂它的韻律和節(jié)奏,就很難品出它特有的韻味。三味書屋里的壽老先生讀書時那種悠長搖曳的聲調和如醉如癡的神態(tài),人們也許覺得很可笑,其實,讀詩詞時需要的正是這種對詩詞韻味的體驗和充分的感情投入。人們把讀詩叫做“吟詩”,吟,就是一種拉長了聲調有節(jié)奏的誦讀。我無意于提倡吟,但我想,如果我們真的想把讀詩變成一種精神享受,那就至少應該學會用普通話朗誦。我聽過孫道臨朗誦詩詞,雖然不是吟,但同樣讀出了詩詞的韻味。學習這種朗誦,除了體會詩意外,關鍵在于處理好詩句的節(jié)奏,具體說,就是要注意詩句中的停頓和某些字音的拖長。一般說,一句中逢雙的字如果是平聲(大致相當于普通話中的陰平聲和陽平聲),讀的時候都要把這個字的音調拖長些(押韻的字如果是平聲,也要拖長),從而形成一種長短相同、抑揚頓挫的節(jié)律。
【關鍵詞】新課標 古詩詞 教學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感受美
鑒賞文藝,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而對小學生來說,要領會詩的意境,確是件不容易的事。多媒體技術能提供圖文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創(chuàng)造我們所需要的情景。因此在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我運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設備營造氛圍,讓學生感受美。
(一)運用背景資料,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優(yōu)美的詩詞,與作者所處時代、生活經(jīng)歷、文化底蘊密切相關。教師采用多媒體手段提供有關時代背景的音像資料,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彼時彼地的歷史狀況、社會動態(tài),既為教學傳遞信息、鋪墊知識,又使學生更好地貼近作者、理解作者。如學陸游的《示兒》時,可采用多媒體播放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徽欽二帝被俘,宋高宗趙構南渡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棄半壁江山而不圖收復的歷史背景。設置這樣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時空距離,幫助學生產(chǎn)生與詩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緒,為學好此詩開了個好頭,這樣就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詩中表達出來的至死不渝的愛國之情。
(二)運用動態(tài)資料,傳遞教學信息
如古詩《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絕妙,但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始終難以理解。而錄像的恰當運用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學時,教師先提問:“生”字是什么意思?詩人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緊接著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像,畫面上:草木蔥蘢,蒼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巒疊嶂,而香爐峰此時正被煙霧籠罩,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團團紫煙不斷從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勝收,錄像將古詩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動態(tài)畫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學生學習興趣極為濃厚,他們積極觀察、思索,很快從香爐峰的云霧源源不斷地升騰的動態(tài)畫面中領悟到“生”字的妙處。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使他們體會到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彩。
(三)描繪詩詞畫面,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別林斯基說:“詩歌不能容忍無形態(tài)的,光禿禿的抽象概念,必須體現(xiàn)在生動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滲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滲透多面體的水晶一樣?!蔽覀儾环烈源颂厣O置教學情景,如在教學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時,學生很難理解詩中的意境,我通過配樂朗讀,出示詩詞畫面,學生從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聲、有小船的美的景象,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以美的氛圍,為學習這首詩作好情感鋪墊。接著,老師介紹李白寫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深入學習這首詩,有利于學生對詩的理解。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配樂讓學生練習吟誦這首詩,更能激發(fā)起學生吟誦詩的積極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精心選擇樂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古詩詞節(jié)奏,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通過音樂設置情境,能夠渲染氣氛,烘托詩境,奏響詩詞的主旋律。我在教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時,播放了為這首古詩譜寫的歌曲《陽關三疊》,那反復詠嘆的歌詞,優(yōu)美蒼涼的旋律,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切體會出詩人對朋友遠去的惆悵之情。
二、真情誦讀詩詞,欣賞美
古詩詞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宣泄內心情感的一種短小精悍的文字,是作者心血的凝練。而我們讀者,要憑借含義深遠、高度濃縮的文字體會詩詞蘊含的境界,必須馳騁自己的想象,運用豐富的聯(lián)想。如孟郊《游子吟》之“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狈磸鸵髟佒g可體味到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濃濃親情以及身為子女應該感念親恩、報答慈母的良好規(guī)勸。學生通過吟誦感受,讀透了,講述起來就會得心應手,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同時,學生的情操也能得到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熏陶。
古詩之美首先在于她的音律美,古詩的押韻、平仄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優(yōu)美動聽。在教學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首詩時,要讓學生體會王維詩中有畫的特點,想象林中寧靜的美景,讓學生感受到這短短二十個字卻能給我們描述出一幅“山中寧靜,人語遠傳。斜陽透過密林,在青苔上投下斑駁光影”的山林圖畫。帶著想象來朗誦,學生自然能把那份寧靜、美好在語言中體現(xiàn)出來。
三、課外積累,拓展美
“腹有詩書氣自華。”從小學習、誦讀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豐富思想,有利于培養(yǎng)對語言的感受、領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和鑒賞、審美能力。但僅靠每學期課本編排的那幾首詩,顯然是不夠的。只有大量的誦讀經(jīng)典古詩詞,才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語感的訓練,熏陶漸染,日積月累,逐漸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