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

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

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范文第1篇

關鍵詞: 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 主要內容 現實意義

陶行知是現代中國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的幼兒教育思想見解深刻,兼容中西,積極創(chuàng)新,理論簡約,從理論到實踐提出了一套符合中國實際國情的主張,這些主張不僅給幼兒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正確的導向作用,而且給目前的幼兒教育和幼兒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的理論基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1.認為幼兒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陶行知把兒童看做是國家的未來、祖國的希望,是七八點鐘的太陽,因此他非常注重幼兒教育,大力倡導在社會上普及幼兒教育,強調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根本,幼稚教育是根本之根本”,小學教育很重要,幼兒教育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他說:“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好比幼苗,必須培養(yǎng)得宜,方能發(fā)榮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薄胺踩松男枰匾晳T、傾向、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逼湟馑际莾和鶜q之前的教育直接決定未來人的一生,是人生的基礎,只有基礎打牢長大才能有所作為,因此當時的他大力呼吁社會有志之士創(chuàng)建幼稚園,開啟幼兒啟蒙。

2.重視對幼兒發(fā)展全面教育

陶行知認為幼兒的教育需要全面發(fā)展,他提出的幼兒發(fā)展包括四部分的內容,即幼兒的健康教育、幼兒的科學教育,幼兒的道德教育,幼兒的勞動教育。在幼兒的健康教育上,他一再強調幼兒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它是開展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頗有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味道。他認為教師有必要對幼兒進行一些衛(wèi)生常識的教育,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以此保障幼兒的身體健康。在幼兒的科學教育上,陶行知認為科學教育與一個國家的強弱是密切相關的,他強調“科學要從小教起。我們要造成一個科學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兒童上去加工夫培植”。他的這一思想和現代教育科技興邦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妙,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先生的思想是非常具有遠見的。在幼兒的道德教育上,他認為“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即使一個人滿腹學問和本領,如無道德一切白費,因此他十分注重幼兒道德教育的培養(yǎng),還提出了具體的培養(yǎng)方法,即“知情意合一、智仁勇合一、真善美合一”。在幼兒的勞動教育上,陶行知強調“勞動教育的目的,在謀手腦相長,以增進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勞動者之甘苦”,在他的認知中,真正的勞動必須是在勞力上勞心,用心以制力,也就是寓教于實踐中。陶行知的幼兒全面教育思想是現在素質教育的原始鼻祖,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3.重視幼兒園教材教法

陶行知認為幼兒園教材必須符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健康,必須體現出童真童趣,必須和生活接軌,在生活中進行教育,即教學做合一。他認為只有通過生活實踐教育,幼兒才能真正從中獲取自身所需要的各種能力,他反對強灌輸死讀書的現象,倡導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教師面對個性發(fā)展不同的幼兒時,要根據其心理特點和愛好興趣不同對待,堅決杜絕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強迫性學習。陶行知的這些教育思想即使放在現在,對幼兒的學習發(fā)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因為他覺得幼兒教育的失敗,不僅是孩子本身的教育失敗,而且是整個教育大環(huán)境的失敗。

4.倡導中國式的幼兒園

20世紀初,國內開始興辦幼稚園,生搬硬套日本、美國等國家的模式,陶行知當時就指出國內幼稚園的三大弊端,即外國病、花錢病和富貴病,認為國內的幼稚園孩子都唱外文歌,彈外國的鋼琴,學外國的舞蹈,花錢還很多,只有有錢人的孩子才上得起幼稚園,多數孩子得不到學前教育。因此他倡導建立符合中國實際國情的幼稚園,要面向全社會所有幼兒,即平民化,還要根據舊中國貧窮落伍的國情,創(chuàng)辦省錢的幼稚園,讓貧困人家的孩子也能接受良好的學前教育,他的這一思想對于今天很多地方出現的“天價幼兒園”來講,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進步,學前教育得到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國內的幼兒園數量逐年增加,在城市農村中大力普及。在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就指出學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幼兒的各項發(fā)展指標,強調要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這一方針政策正好是陶行知因材施教的體現。陶行知因材施教的思想對于當下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隨著近年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盛行,某些幼兒園出現了洋化病和貴族病,雙語幼兒園層出不窮,社會上的外語輔導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天價幼兒園網絡媒體是時有報道,如此弊端很有必要借鑒陶行知的學前教育思想,陶行知的平民化省錢式的幼兒園教育思想值得學習和借鑒。

總之,陶行知的幼兒教育思想還有很多,內容豐富,見解獨特且一針見血,具有遠瞻性和先進性。他提出的很多教育主張,不但對當時的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對時下21世紀的幼兒教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他對推動幼兒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他的幼兒教育思想非常值得繼承和發(fā)揚。

參考文獻:

[1]許瓊華.陶行知的幼兒科學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03.

[2]周穎.陶行知農村幼兒教育的思想與實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04).

[3]祝正龍.湖北省幼兒教育現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

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范文第2篇

關鍵詞:學校教育 體育 層次

長期以來,如何在學校教育目標中擺正體育和德育、智育、美育及勞動技術的關系,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問題。從目前我國學校體育的發(fā)展現狀來看,當前迫切需要從時代的高度對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和勞動技術的相互關系作一個教育哲學層次的深入研究。因為,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制訂學校體育方針的重要理論依據,是確定課程改革目標體系和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是教育教學實踐中各項工作的指導思想。為此,如何理解與處理好體育與其他“四育”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影響著社會、學校對體育工作的具體態(tài)度,而且還影響著學校體育的發(fā)展與改革。本文運用哲學的方法論,談談應該如何理解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位置與關系問題。

一、教育的構成

這里的教育構成通常是指教育目標中所包含的德、智、體、美、勞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在現代,隨著社會生活和人生需求復雜化及教育技術的進步,教育領域日趨拓寬,過去的那種過分傾斜一育或二育的現象早已不合時宜了,現代的教育即使涵蓋德、智、體、美、勞仍然不意味著把應實施的教育包容在內。此外還有各育交叉衍生的,如心理衛(wèi)生、青春期咨詢與指導,以及作為各育共同基礎的勞動教育等。因此,當前我們如何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教育目標中德、智、體、美、勞五育及其相互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身心和諧發(fā)展的體育新思維

生理發(fā)展是心理發(fā)展的前提和物質基礎。脫離生理發(fā)展談心理發(fā)展,這是理論研究中的一種科學抽象;而在現實教育中,必須把受教育者身心和諧發(fā)展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忽視甚至損害生理健康的知識傳授和訓練不僅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反之,不注重心理素質而孤立發(fā)展體質、體力和身體技能的體育也同樣是片面的。從現代教育的角度來看,對體育的傳統理解和解釋必須擴展。現代學校體育的內涵是指促進受教育者身心和諧發(fā)展。因此,體育不僅內在地包含著德、智、美三育,而且從體育的基本內容和主要任務來看,應該是營養(yǎng)、保健、身體技能、技巧和身心健康發(fā)育這四方面的有機統一。

身體活動對大腦和心理發(fā)展的影響,這是當代心理學、生理學、人類學研究前沿的重大課題。揭示了身心發(fā)展的內在統一與不可分割性,并提出一系列通過身體活動來開發(fā)智力的新途徑。這些闡述發(fā)展體育與智育的新見解和新成果應該成為體育教師密切關注和積極參與的研究課題。

體育與德育的關系是當前學校體育必須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體育是培養(yǎng)個體意志極為有效的手段,體育不僅能培養(yǎng)競爭意識,而且能培養(yǎng)合作意識,并能求得二者內在的統一;體育不僅能培養(yǎng)競爭勝利者的良好心態(tài),而且能鍛煉對競爭失敗后果的承受力;體育能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組織紀律性、集體責任感、榮譽感,培養(yǎng)對規(guī)范的服從和在客觀規(guī)范的制約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品質。這一切不僅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而且是現代人和未來人所不可缺少的身心素質。

從以上對體育與智、德、美育內在聯系的剖析中不難看出,體育是培養(yǎng)身心全面發(fā)展的現代人之基礎和重要途徑。用這樣的觀念和眼光來反思當前的學校體育模式,有助于我們深刻認識當前學校體育存在的一系列嚴重問題,明確改革發(fā)展的目標和方向;有助于我們樹立未來的體育價值觀,并在更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中認識理解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面向21世紀學校體育的新觀念

從對體育與智育、德育和美育的關系分析可以看到,他們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又分屬不同層次,體育還擔負著前三育所沒有的特殊使命。因此,在制訂當前與未來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目標分類時,必須確立身心和諧發(fā)展的現代體育觀,認清體育在現代社會與現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按照未來社會對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和終身體育的原則調整當前體育的目標模式,并將其與各科教育目標及課內外教育目標結合起來進行全方位教育。未來的學校體育的功能除了它的基本內容和任務外,還應在保障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活方式和從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要等方面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還有,學校體育應與競技體育、群眾體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校內外建立一套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和體育生活,為全面改善和提高我國新一代的國民素質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桑新民 呼喚新世紀的教育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

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范文第3篇

【關鍵詞】教育背景 項目教學法 網絡操作系統中項目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3-0185-01

一 現代教育背景

由于歷史原因,教育往往僅重視考試,輕視實踐。而當今世界教育形勢以人為本,以活動為綱。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有的學習活動都要圍繞學生諸方面的能力發(fā)展而展開,讓他們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為人處世。

二 項目教學法的概念

項目是為完成某一產品或服務所做的確定任務。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它是建立在工業(yè)社會、信息社會基礎之上的。2008年德國聯邦職教制定了以行動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將整個學習過程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工程事件,設計出一個個項目教學方案。在各方案當中不僅傳授理論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

三 項目教學法的特點

項目教學法是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以實際的工程項目為目標,由教師對項目進行分解,再讓學生分組協作,最后以完成項目的情況來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示范項目讓學生掌握最基礎的知識,然后運用知識遷移、合作討論來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

教師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傳聲筒,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jiān)督者。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項目,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并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各種能力。項目教學法以崗位能力為本位,將專業(yè)課程內容分割成多個教學項目。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改變了以往的學習模式,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學生通過獨立或合作完成項目,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而且培養(yǎng)了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

四 項目教學法在網絡操作系統中的應用案例分析

1.分析社會對網絡管理專業(yè)學生能力的要求

網絡操作系統專業(yè)學生必須具有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掌握網絡操作系統專業(yè)所需的基礎理論、專業(yè)知識和初步的社會創(chuàng)業(yè)知識,能運用本專業(yè)的知識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語言交流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畢業(yè)生面向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從事一般網絡操作系統裝配、調試、維護和檢修等技術工作,以配合單位內部工作的正常開展和運行。

2.網絡操作系統中項目內容的組織

本課程以Windows Server 2008為平臺,從分析中小企業(yè)網案例項目需求為起點,采用“教學項目+任務”的形式,分別設計出這樣幾個教學項目:初識計算機網絡、建立單位內部網絡、服務器管理與維護、架設服務器網絡應用服務、遠程管理和遠程協助、安全管理和性能監(jiān)測、綜合案例。每個項目又可分為2~3個模塊。項目和項目之間,模塊和模塊之間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承前啟后,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后歸結為一個綜合性的項目。

3.以網絡操作系統為例,設計項目教學

根據中小企業(yè)構建局域網的需求,進行工程項目規(guī)劃設計。例如,要構建一個單位內部的局域網,首先要有一個硬件環(huán)境。如服務器、網線、光纖、集線器等;其次,需要一定的軟件環(huán)境。網絡操作系統應用課程以Windows Server 2008為平臺,解決典型中小企業(yè)案例項目需求。在項目架設服務器網絡應用中,可把它分為四個模塊:(1)架設DHCP服務器;(2)架設DNS服務器;(3)架設Web服務器;(4)架設FTP服務器。

4.網絡實訓項目分析

某企業(yè)有300多個員工,每個員工有臺電腦?,F企業(yè)網絡中心管理員要對每名員工分配一個IP地址。為了減輕網絡管理員的負擔,現采用DHCP自動分配IP地址。

任務分析:某企業(yè)內部網絡有1臺服務器(Server),300余臺計算機作為客戶機(Client),公司網絡管理員要對客戶機分配IP地址。

任務準備:學生一人一臺電腦,計算機內預裝Vmare虛擬機軟件,預裝安裝完畢的Windows Server 2008和Windows XP Professional虛擬機系統各一。

任務實施:(1)安裝DHCP;(2)創(chuàng)建配置作用域。

各小組成員可獨立完成、合作交流。教師根據個人和小組反饋的情況進行講解或評析。項目完成時,教師組織小組成員對項目完成達標情況進行評析、打分。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應做到以下幾點:(1)改革現有課程體系,構建起“模塊化”的課程體系;(2)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3)加大實訓設施、設備的投入;(4)可外聘企業(yè)的技術骨干來學校做兼職教師。項目教學作為新型的教學方法,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指示了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值得提倡。

參考文獻

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范文第4篇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成人教育;啟示

收稿日期:2006―04―05

作者簡介:張成濤(1979-),男,漢族,山東省青島人,曲阜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論研究。

陶行知是我國近現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探索中國教育出路的漫長過程中,綜合了當時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并結合實踐,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為當時中國教育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深入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并挖掘其中的內涵,對當前成人教育的發(fā)展和改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生活教育思想的內涵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陶行知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教育思想有著豐富的內涵: 生活決定教育;生活教育是賦予生活以教育的含義,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揮作用。“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65380;“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基本內容,三者互相聯系,統一于生活教育之中,揭示了生活教育的內涵。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其內容包括:首先,以生活為教育的中心,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生活就是受好教育,過壞生活即是受壞教育,過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過糊里糊涂的生活便是受糊里糊涂的教育。其次,教育要以生活為基礎,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須過什么生活。如陶行知所說:“過的是少爺生活,雖天天讀勞動的書籍,不算是受著勞動教育;過的是迷信生活,雖天天聽科學的演講,不算是受著科學教育;過的是隨地吐痰的生活,雖天天寫衛(wèi)生筆記,不算是受著衛(wèi)生的教育;過的是開倒車的生活,雖天天談革命的行動,不算是受著革命的教育”。 再次,1935年陶行知在談到生活教育時又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

“生活即教育”也就是生活決定教育,現實生活是教育的基礎和中心,教育是滿足人生的需要,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義在于生活的變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內容是伴隨人類生活的變化而發(fā)展的;生活教育是與人生相始終的終身教育。

2.“社會即學?!?/p>

“社會即學?!笔且陨鐣閷W校,以人民大眾廣闊的生活世界為教育場所,把教育從封閉的圍墻中解放出來,實現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的結合。所有社會活動都是我們的生活內容,整個社會環(huán)境都是我們的教育范圍,以此促進學生學習生活,增進知識,增長才干,增強信仰,改造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陶行知認為,“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的教育;不了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社會即學?!钡闹埸c在于擴大教育的領域和內容,使廣大勞動群眾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把社會生活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陶行知的社會即學校的真義就是應當根據社會的需要辦學校,辦學校必須從社會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教育內容上說,人民需要什么教育就辦什么教育;從教育形式上說,適合辦什么形式的學校就辦什么形式的學校。

3.“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學論和方法論。“在生活里,對事來說是做,對已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是生活的三個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是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是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做”是這一理論的中心,因而陶行知特別強調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這里的做不是人們所理解的那種狹隘的“做”,而是指在勞心的基礎上勞力。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來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來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教學做合一”,以生活為中心,教與學都是為了“做",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育要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學做合一”既

強調了教與學都要服從于實際需要,在實踐中統一起來,又強調了教育要手腦并用,學用結合。

二、生活教育思想對當代成人教育的啟示

1.成人教育的教學內容仍需進一步豐富

陶行知早就明確指出,學習的含義就是學習人生之道,懂得人生,學會做人,學會做真正的人。陶行知將學會做人的教育擺在了教育的核心地位,從而使教育的內涵得到深化,外延得到拓展。

目前成人教育還主要是以課本為載體,其教學內容的廣度受到限制,同時也缺乏時代性和靈活性。雖然有些教學內容注重了實用性,在一定范圍內提高了成人素質,但離人全面發(fā)展的目標相差甚遠。這樣的教學內容不能充分發(fā)揮成人教育的作用,與社會所賦予成人教育的責任相背離,因此成人教育的教學內容必須走向多樣化、全面化,將成人教育完全融入生活,將生活與成人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成人教育應該著眼于生活的全部,應回歸到培養(yǎng)人的生活經驗和能力上來,回歸到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上來。這對成人教育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成人教育的辦學空間仍需進一步拓寬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倡生活與教育的結合。與生活相結合的教育肯定是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的教育;這就使教育突破了學校教育時空的限制,使教育與廣闊的生活相銜接,將教育的范圍擴展到社會。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也是教育的場所,整個社會活動都是教育的范圍。

成人教育的對象來自社會不同的群體,接受成人教育的目的是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個人的全面發(fā)展。現階段成人教育主要還是局限在學校里進行的,這樣的教育顯然沒有有效的利用社會上豐富的教育資源,不能充分發(fā)揮成人教育的潛力。因此,成人教育應該積極地走出學校單一的辦學場所,走進社會、融入生活,把社區(qū)、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文化宮等作為開辦成人教育的資源和進行教育的場所。社區(qū)成人教育是成人教育與社會生活結合方式的有益的探索。它將成人教育的場所融入人們生活的社區(qū),使成人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在生活的同時接受教育,在受教育的同時學會提高生活質量。所以應該大力發(fā)展社區(qū)教育,并且要不斷探索成人教育與生活結合的新途徑。

3.成人教育的教學方法仍需進一步更新

生活教育思想具有實踐性。陶行知主張為行動而讀書,做的最高境界是創(chuàng)造,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在當前成人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陳舊單一,只注重知識的灌輸方法,忽視實踐的教學方法。造成了成人學員知識與實踐的脫節(jié),使成人教育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理想。

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廣泛借鑒各種教學方法,取其之長為我所用。如藝友制是古代中外通過長期實踐的演變培養(yǎng)工匠藝人的通用方法。陶行知通過借鑒藝友制這種教學方法,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建立起共教共學共做的朋友式關系,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在成人教育中應廣泛地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使人人都可成為我們的老師、人人都可成為我們的同學、人人都可成為我們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共教共學共做的氣氛,將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和方法匯集到一起形成強大的學習資源,使師生都能平等地享有這種教育資源,以此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同時還要廣泛地尋求更有效的新的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積極的探索運用小組討論法、案例法、現場調查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以發(fā)揮成人教育最大的優(yōu)勢。

4.成人學員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需進一步轉變

陶行知認為最好的學習方法莫過于在做上學,在做上教。在成人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可能學到所需要的全部知識,所以成人學員必須學會學習,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樹立一種終身學習的觀念,不僅把學習作為日常的活動,將學習活動徹底的融入生活,還要將其貫穿終生,并且每個階段都要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輔之以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將終身學習落到實處。

成人學員要突破被動的學習方法,施行主動的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的是親自參與研究,培養(yǎng)探求的意識和掌握探求的方法,具有探求的精神,并形成探究的興趣。創(chuàng)新是探究的目的所在,成人學員應將一切的探究都建立在做的基礎上,不斷地超越、不斷創(chuàng)新。在探求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學會生活,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華興.民國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論和實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3〕葉忠海.成人教育學通論〔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1997.

勞動教育的理論基礎范文第5篇

論文摘要:在大學德育實施中,運用以美育德的橋梁作用,從德育的角度發(fā)掘美育的道德教育價值,有助于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大學德育層次,增強大學德育的實效。在以美育德的實踐活動中要防止用德育“包辦”美育、一概抹殺理論灌輸、無視針對性、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等各種誤區(qū)。大力拓展德育資源,加強對審美實踐各環(huán)節(jié)的德育指導,緊密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生活和社會實際,并將之貫穿于素質教育的全過程,實現德育與美育在育人目標、育人內容等方面的統合,達到德美相長,共同育人。

傳統大學德育在理念設計和運行實施中,教育模式較為單一,往往忽視了其他途徑對德育的輔助和補充,知性教育有余而感性教育不足;在教育方式上強調外在理論灌輸,忽視內在情感激發(fā)和培養(yǎng),往往流于空洞的勸導式說教,求真、致善有之而立美不足。這些弱點,使大學德育工作難以找到有效的切入點,難以適應思想更加開放活躍的當代大學生,使德育效能大打折扣。而以美育德則根據大學生在特定人生階段的情感特點發(fā)揮美育情理交融、潤物無聲和寓教于樂的道德轉化作用,利用美育與德育在育人目標、育人內容等方面的內在統一性,通過大學生審美觀念、審美情趣教育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落實大學德育內容,在美育中育德,正是對傳統大學德育弱點的校正。

1 實施以美育德的重要意義

1.1以美育德有助于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當前,以“80后”、“90后”為主體的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大學德育的主要對象。他們具備很強的理性判斷力和自我反思力,有追求科學理論和正確的理想信念的愿望,有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完善道德人格的美好要求,也充滿著對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審美觀點的向往??傊?,對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期待更加強烈,對德育教育的接受與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美育德,通過大學生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思想政治的宣傳和教育……運用先進文化去教育人和影響人,在思想政治觀點層面逐步消除分歧和隔閡,在文化認可中接受并遵循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這樣,契合大學生自覺追求德智體美綜合素質完善和全面提高的要求,又得到大學生發(fā)自內心的真正認同和主動接受,激活了德育對象的自我造血功能,為把當代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富有主體精神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動力。

1.2以美育德有助于提升大學德育的層次

大學德育是根據社會的需求和大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對大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等的培養(yǎng)教育。構成大學生個人道德品質的基本內容和要素有很多,首先是政治方向和思想理論素質的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也成為非常重要的基本內容之一。而以美育德,恰恰是把審美教育與政治方向、思想理論素質教育和道德行為規(guī)范教育結合到一起,利用美育情理交融、寓教于樂的長處和自由靈活的形式,使大學生在對“美”的鑒賞、感受和體驗中,引起情感的激蕩,激發(fā)共鳴,獲得思想上的熏陶和認識上的啟示教育。以美育德使大學生把認識美、熱愛美的審美情感,轉化成了贊美善、追求真的道德情感,產生了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效應,為提高大學德育的層次,實現道德的知情意行協調發(fā)展提供了指導。

1.3以美育德有助于增強大學德育的實效

傳統大學德育教育為“顯性教育”,借用政治理想、道德倫理、規(guī)章制度等概念形式,使大學生被動接受灌輸。但這是以漠視和壓抑大學生的道德情感需求為代價的,極易引起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影響到大學德育實效。而以美育德則不強制,不采用說理灌輸,而是以各種感性的方式來培養(yǎng)大學生對于“美”的熱愛和對“善”的追求,使大學生從美好的事物中得到享受,在輕松自如、潛移默化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從情感和心理上接受價值判斷和選擇的原則,化為大學生個體的信念和“內在美”,并引導大學生上升到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為的理性需求,外化為相應的行動,實現“審美的階段”到“道德的階段”的過渡,這就大大增強了大學德育的實踐效果,為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提供了途徑和方向。

2 實施以美育德要防止的誤區(qū)

2.1用德育來“包辦”美育

美育天然地就與德育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現代教育中發(fā)揮著特殊的綜合中介作用。甚至,美育的這種綜合中介作用在當代顯得愈加重要,成為溝通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橋梁,弘揚人文精神、培養(yǎng)‘四有’新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徑”_l2j。誠然,美育和德育一樣,具有特殊的綜合中介作用,具有價值定向作用,能夠讓人們從情感上喜愛的同時,在價值觀上認同并信奉,引導大學生去追求美好的人生。但這并不是說,美育就從屬于德育。美育本身是超功利的,它原本定位在個體審美能力發(fā)展上,以美育德架起了美育和德育之間的橋梁,使人們在欣賞美、體驗美的事物的過程中求真向善,塑造成品格高尚的人。在以美育德實踐活動中,如果把美育的德育功能無限夸大,無限泛化,以至于用德育來“包辦”美育,處處打上道德的印記,就是違反了美育的本質規(guī)律和功能實現方法,拋棄了美育用較為隱性、問接的方式傳遞價值觀念的優(yōu)勢,就會使人感到枯燥厭倦,產生否定排斥情緒,直至對教育內容也無好感。

2.2把德育理論灌輸一概抹殺

大學德育教育是累積遞進的,理論灌輸、情感熏陶、以美育德、實踐活動等各種教育途徑是并存的,不是相互替代的關系。如有論者所述,“道德行動是一種自覺自由的行動,它不僅需要行為選擇上的建議,更需要思想的澄明”。換言之,道德的自覺,不僅需要道德主體知其然,而且更需要通過理論教育使其思想澄明,知其所以然。所以,以美育德之不再單純從外部施加給學生說教和約束,不是以美育內容來淡化德育內容,不是要否定德育理論教育這一重要范疇,把理論灌輸一概抹殺,更不是以美育替代德育。而是要相互滲透,和諧共融,著眼于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繼續(xù)發(fā)揮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即“兩課”德育理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掌握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激發(fā)大學生的德育自覺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將理論植根于思想觀念深處。

2.3無視以美育德的針對性

如果無視以美育德的針對性,就會把以美育德變成脫離現實生活世界的、漫無目標的審美或德育知識的傳授。只有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緊密結合,從大學生思想實際和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緊密出發(fā),在以美育德內容中不斷注入變化發(fā)展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才能真正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找到各種問題的根源,幫助大學生正確樹立符合經濟社會發(fā)展客觀要求的合理規(guī)范,幫助大學生正確處理社會生活、職業(yè)生活、婚姻家庭生活等各種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以美育德的針對性也表現在對大學生的人生理想指導上,在以美育德內容中多用高尚的精神影響人,多用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多用美好的情感熏陶人,對大學生的人生目的與意義持續(xù)關注,引導大學生朝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行為方式去努力,才可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以美育德只有在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實踐中才能實現德美相長、共同育人。

2.4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任何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建構都要遵守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如果在以美育德實施中急于求成、拔苗助長,是不可能奏效的,還會引起大學生心理上的反感,造成連鎖反應,影響到德育內容的接受。以美育德,要擯棄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注重從細微處著手,從大學生基本的個人修養(yǎng)和道德情感熏陶開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逐步上升到共同理想、崇高信仰的教育。同時,要注重引導學生自覺地投身德育實踐。因為,即使經過長期熏陶和影響后形成的道德情感,還要在道德實踐中不斷地磨煉,與各種不道德的沖動和行為斗爭,才能內化成德育主體的道德信念,建立起穩(wěn)定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機制,最終塑造出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實現道德行為方式質的飛躍。

3 實現以美育德、德美相長的基本途徑

3.1在審美實踐活動中大力拓展德育資源

在審美實踐活動中實現以美育德,必須注重從德育的角度積極拓展美育資源,豐富美育內容,使大學生在自我觀照中接受“美”的規(guī)律和“善”的法則,在真善美的和諧交融中提升道德認識。要拓展藝術美、社會美、自然美等基本內容,借其“所特有的真與善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方式,傳遞道德價值,發(fā)揮道德教育作用。要加強傳統的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課程內容,使之通過課程學習獲得正確的“美”的理念和審美態(tài)度;同時采取各種措施激發(fā)學生的藝術興趣,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或組建各類藝術團體、開設各類藝術選修課、藝術實踐活動學分化等,以美的藝術啟迪大學生,熏陶道德情感,培養(yǎng)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審美觀點,影響其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積極開展向各行各業(yè)涌現出的英雄人物、道德模范學習活動,讓大學生從社會和生活中去發(fā)現和感受人的“善”和崇高;開展對祖國的大愛、集體的關懷、父母無私養(yǎng)育的感恩活動,體會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以及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以美好的人情人性完善大學生的心靈,架起通往真與善的橋梁,引導大學生自覺創(chuàng)造美的生活。要用優(yōu)美的校園景觀和人文環(huán)境來豐富大學生的情感,營造積極健康的教育情境;增加對祖國河山、自然美景的親近、接觸,在接觸中感受自然的偉大,感受自然與人的聯系與和諧,從而由心底涌出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懷,正確的美丑、善惡觀念自然獲得,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自然樹立。

3.2加強對以美育德各環(huán)節(jié)的德育指導

借鑒對人的高級行為模式研究,統一于當代大學生審美能力和思想政治道德素質雙重建構的以美育德,包括以美動情、以美化知、以美煉意和以美致行等4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順序發(fā)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實現以美育德、德美相長必須加強德育對這4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的指導,才能以美育情,以情動人,以情育德,水到渠成J。其中,以美動情是育德的起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德育原則,指導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和行為產生愛憎、好惡等的情緒態(tài)度,使情動于衷,引發(fā)人們不自覺地進行道德判斷的內心體驗,陶冶道德情感。以美化知是育德的重要基礎,是在以美動情生成情緒態(tài)度基礎上,介入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價值的指導,激勵和調節(jié)大學生對道德規(guī)范及其意義的認識,產生對是非、善惡、美丑的認識判斷和評價,提高道德認識能力。以美煉意是關鍵的臨界點,在情動于衷、辨識道德的基礎上,自覺地產生與各種不道德的思想作斗爭的意識,提高道德自覺性,鍛煉道德意志,使之轉化為人的道德需求,形成解決大學生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產生支配行為的力量,形成堅定的道德信念。以美致行以美育德的實現形式,是內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認識的外部表現行為,是在生成道德情感,化作道德認知,形成道德信念后,在現實行動中對他人、社會和自然所作出的道德行為反應。

3.3把以美育德與解決大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相結合

以美育德只有克服形式主義傾向,與大學生關心關注的社會生活實際結合,與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才能更容易為其所主動接受,體現出實效性。一方面要立足于以美育德的根本,關注大學生對終極價值的追求,為大學生提供人生指南。緊緊圍繞大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的樹立來展開,充分彰顯美、德本身的魅力,挖掘大學生自身立志樹德與做人的內在需求,建立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信任,使其有所信,行其信,培育和塑造大學生的理想人格,實現德育目標和美育目標的統合。另一方面,大學生是校園人,更是社會人,要以建立大學生自身、與他人、與社會以及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為訴求,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要針對其成長特點,加強以美育德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培養(yǎng)大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同時,在利益多元化、價值取向多樣化的社會轉型期,要幫助他們克服如實用至上的道德虛無主義、個人至上的極端個人主義、物質至上的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和道德觀念的影響,鼓勵他們堅持原則,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基本關系,走出困惑和迷茫,在政治、經濟、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多元變革中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五原县| 临洮县| 安阳县| 大宁县| 宣化县| 石渠县| 汝阳县| 呼和浩特市| 体育| 商水县| 五常市| 济南市| 灵寿县| 九寨沟县| 三明市| 静宁县| 仪征市| 小金县| 闻喜县| 宜州市| 平山县| 新泰市| 甘肃省| 通化市| 宜良县| 宁河县| 金湖县| 许昌市| 格尔木市| 通州区| 惠安县| 南丰县| 宜都市| 鹿邑县| 五河县| 岑溪市| 株洲市| 全州县| 田阳县| 隆回县|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