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發(fā)熱病人護理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目的:通過對高熱病員護理的探討制定相關的護理措施。方法:經(jīng)過密切觀察病員體溫變化,給予正確的物理降溫,飲食護理,提供安全舒適的病室環(huán)境。結果:對高熱病員進行正確的物理降溫及生活護理,讓病員能更快更好的康復。
【關鍵詞】 體溫過高 物理降溫 護理
發(fā)熱是由于各種原因使下丘腦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的調(diào)定點上移,產(chǎn)熱增加或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體溫超過39攝氏度稱高熱。
1.資料:我科主要是以收治血液病人為主的科室,病人常因機體抵抗能力下降,感染等因素致體溫超過37.5攝氏度以上,發(fā)熱病員伴有頭昏,頭痛,畏寒,寒戰(zhàn),咽痛等不適,或持續(xù)高熱造成病員焦慮,煩躁不安等,在通過冰枕降溫,保暖等一系列對癥處理和精心護理,都治療好轉出院。
2.護理 2.1發(fā)熱病員每4小時測體溫1次,繪制于體溫單上,同時觀察病員面色、神志、呼吸、脈搏、血壓等一些伴隨癥狀。待體溫恢復正常3天后,逐漸減少每日測量2次。
2.2 降溫:過高溫度會破壞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并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危害,因此持續(xù)高熱在38.5攝氏度以上應采用物理降溫,物理降溫后半小時復測體溫,并繪制在體溫單上。伴出血者禁止酒精擦浴,以防局部血管擴張進一步加重出血。
2.2.1 溫水擦?。河玫陀诓∪似つw溫度的溫水,一般為32—34攝氏度,一般擦浴部位為四肢,頸部,背部,擦至掖窩,腹股溝,腘窩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以助散熱。全部擦浴時間約20分鐘左右。
2.2.2 酒精擦浴:此法能使局部血管擴張,并利用酒精的蒸發(fā)作用帶走熱量,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用作物理降溫的酒精濃度為30%左右,具體配制方法為:95%的酒精100毫升加涼水200毫升。在待擦浴的部位下面鋪上干凈的厚毛巾,其余部位需要上床單。開始擦浴時,先上肢后下肢,一側擦完再換另一側,最后擦腰背部。一般每側肢體擦5分鐘,全部擦畢約30分鐘,擦浴結束后,用干毛巾將全身擦干,出汗多者應及時更換衣褲,讓病人感到?jīng)鏊褪孢m。酒精擦浴時應注意動作輕柔,讓被擦皮膚稍微發(fā)紅為度。擦浴時酒精不要太多,薄薄的擦一層即可,這比擦很多酒精更易帶走熱量。擦浴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病人,如出現(xiàn)體溫驟降,寒戰(zhàn),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等,應立即停止擦浴,并蓋上被子保暖,喝一點糖水。降溫勿過急過度,一般降至38.5攝氏度左右即可。不要擦腹部,以免腹部受刺激后產(chǎn)生疼痛與腹瀉。皮膚有皮疹,出血點的人禁止酒精擦浴。
2.2.3冰枕或冰袋降溫:一般用于前額,必要是可用冰鹽水灌腸或遵醫(yī)囑給予藥物降溫,并于降溫措施半小時后測量體溫一次。降溫后注意觀察體溫驟降,引起虛脫和急性循環(huán)障礙。如脈搏快而細弱,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四肢發(fā)冷給予吸氧保暖。
2.2.4禁擦部位:枕后,耳廓,陰囊處,心前區(qū),腹部,足底,這些部位對冷的刺激較敏感。冷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心率減慢,腹瀉等不良反應。對昏迷,感覺異常,年老體弱的病員尤其要注意燙傷或凍傷,擦浴過程中要注意給病人保暖,擦浴完畢后應給病人更換衣褲。
2.3 飲食護理:注意營養(yǎng),加強水分的補充,可進食易消化吸收的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低脂食物,以滿足機體熱量的需要。飯菜盡量做可口一些,令病人有食欲感,可少食多餐,鼓勵病員多飲水。每天2500—3000毫升,必要是按醫(yī)囑靜脈補充液體,還應鼓勵病員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2.4 口腔護理:持續(xù)高熱病人口腔粘膜干燥,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口腔炎,粘膜糜爛,應于晨起睡前飯后協(xié)助病員漱口,口腔干裂者應涂植物油,甘油或唇膏保護。
2.5 皮膚護理:高熱病員在退熱過程中出汗較多應及時擦干汗液更換衣被,保持皮膚清潔干燥,但要防止受涼,長期高熱臥床者應防止壓瘡。
2.6病室環(huán)境宜安靜,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各種護理應集中,避免干擾病員休息。
2.7安全護理:高熱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當高熱患者伴有躁動不安,譫妄應注意防止墜床,舌咬傷,可給予床擋保護,必要時給予約束帶固定患者,松緊要適宜。
2.8心理護理:對高熱患者應經(jīng)常巡視病房,關心患者,耐心聽取,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還應注意患者的心理反應。同時做好健康教育,如教會患者測量體溫,如何進行物理降溫。
小結發(fā)熱的各個階段由于出現(xiàn)的臨床癥狀不同,患者有寒顫,面色蒼白,頭痛,出汗等不適,尤其是持續(xù)高熱的患者{住院時間較長或經(jīng)濟負擔較重}可使其情緒緊張,恐懼。我們應加倍關愛病人,注意其心理反應,指導病人或家屬給予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并創(chuàng)造安全舒適的病室環(huán)境,使病員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基礎護理學
【關鍵詞】 森林腦炎;高熱;護理
森林腦炎(簡稱森腦)是一種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體即森林腦炎病毒,在我國東北其主要媒介為森林蜱(俗稱草爬子)[1]。森林腦炎主要是蜱叮咬后經(jīng)血、淋巴道傳播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主要侵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高熱是森腦病人急性期最早的表現(xiàn)及共同的特征,也是主要癥狀之一,因此對森腦高熱病人進行正確有效的護理至關重要?,F(xiàn)將2005年4月~2008年7月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業(yè)中心醫(yī)院住院治療的56例森腦高熱病人(體溫≥41℃)的護理措施進行歸納總結。具體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56例病人中男35例,女21例;年齡12~70歲,平均年齡42歲。病人均有明確的蜱叮咬史,化驗室檢查森腦抗體均陽性。急性期體溫均在41℃以上。經(jīng)過護理人員正確精心地觀察與護理,其中49例病人1周內(nèi)體溫降至38℃以下,熱程明顯縮短,疾病轉歸較快。
2護理措施
2.1降溫措施應用退熱藥物萘普生0.275 g加入0.9%氯化鈉100 mL中2次/d靜點。每次用藥后隨即給予溫酒精擦浴降溫,并配合在病人足底使用熱水袋。酒精溫度最好在40℃~50℃之間。因為溫酒精揮發(fā)快,又可刺激皮膚毛細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加,使體溫下降。溫酒精略高于皮膚溫度,不會因冷刺激引起病人不適。另外,足底加放熱水袋,可避免酒精揮發(fā)過程中引起寒顫,病人易于接受。
2.2積極改善病室環(huán)境室內(nèi)要通風,通風時應避免對流風直接吹到病人身上,病室要力求安靜整潔,床距應在1.5 m以上,設床擋。因為森腦病人起病急,病情變化較快,有足夠的空間才能為及時搶救安裝所需的器械提供有利條件。室內(nèi)定期消毒,保持衛(wèi)生,防止用具污染及患者的交叉感染,這對氣管切開的病人尤為重要。室溫要適宜,控制在20℃~25℃之間,有利于高熱病人降溫要求。
2.3密切觀察病情醫(yī)護人員要密切觀察病人的全身情況,要隨時掌握各項生命體征及意識、瞳孔的變化,嚴格記錄出入量,液體、熱量供給等情況,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及時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因森腦病人病情進展快,體溫常突然升高,輕癥患者很快可以發(fā)展成重癥,故應嚴格按時測體溫,至少1次/h。病情不穩(wěn)定者,每1~2 h測1次。由于物理降溫及意識的影響,最好測肛溫比較可靠。
2.4飲食護理鼓勵患者多飲水,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進食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發(fā)熱期間,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予清涼果汁和流質飲食,也可給予冰糕之類的冷飲。要注意熱量、水分、鹽、維生素的供給。大多數(shù)病人因體溫升高,全身乏力、倦怠、不愿進食,護理人員應耐心勸慰,鼓勵進食。對不能進食的意識障礙病人可鼻飼飲食,但要注意總入量應有一定的限制,總入量應稍低于出量,一般約1 500~2 000 mL/d。
2.5皮膚護理皮膚清潔可使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物排泄通暢,促進血液循環(huán)[1]?;颊叨嗪箲?jīng)常擦洗。對意識障礙的病人要注意褥瘡的預防與護理,要經(jīng)常更換,局部受壓處給予按摩,還可給予氣圈、棉圈等柔軟襯墊。
2.6口腔護理對清醒的病人要解釋清楚以取得合作,可讓病人多喝水,定期漱口。對昏迷、意識不清的患者給予2次/d口腔護理。嘴唇干裂者應涂油。
2.7心理護理病人及家屬因缺乏森腦疾病的有關知識,會產(chǎn)生緊張、恐懼心理,心理負擔很重。對此,我們要用親切、和藹的態(tài)度與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耐心解答所提出的問題,使其能夠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病人及家屬能積極配合治療。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腎綜合征出血熱 漢坦病毒 低血壓休克
腎綜合征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屬病毒引起的以嚙齒類動物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發(fā)熱、出血、球結膜水腫、休克、蛋白尿及急性腎功衰竭等為其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典型病人的病程呈五期經(jīng)過,依次為:發(fā)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復期,重癥病人可有二期或三期重疊現(xiàn)象,病情發(fā)展變化快。目前本病尚無特異性病原治療,采取綜合療法、預防性治療。2008年1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出血熱病人37例,經(jīng)過積極治療和及時、有效的護理,均痊愈出院?,F(xiàn)將我們對出血熱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8年1月到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出血熱病人37例;男29例、女8例;年齡19-61歲,平均45歲;農(nóng)民26例、城鎮(zhèn)居民8例、野外作業(yè)人員3例;輕型2例、中型27例、重型8例;住院23-45天,平均31天;經(jīng)過治療護理,全部康復出院。
2 護理
2.1發(fā)熱期
2.1.1高熱病人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可給予頭部冷敷或大血管處放置冰袋,但不宜行酒精擦浴,以免加重小血管損傷,物理降溫的同時要注意保暖。忌用大劑量發(fā)汗退熱劑,以防血容量進一步下降。
2.1.2臥床休息至多尿后期,給予熱量充足(不少于900卡/日)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對因惡心嘔吐而難以進食者,應靜脈滴注含電解質的葡萄糖溶液,以提供熱量,補充電解質和能量消耗,對抗外滲,預防低血容量,減少腎臟損害。
2.1.3發(fā)熱期病人出現(xiàn)頭痛、眼眶痛、腰痛,稱為三痛。應囑病人絕對臥床休息,注意觀察疼痛的部位和性質,給病人擺好舒適,以減輕疼痛。必要時按醫(yī)囑給予止痛劑。避免按摩腎區(qū)疼痛部位,以免發(fā)生腎破裂出血。
2.1.4密切觀察體溫、脈搏、血壓、脈壓差、神志、尿量及末梢循環(huán)情況。一般每4小時測體溫、脈搏、血壓一次,詳細記錄24小時出入液量。尤其在發(fā)熱末期體溫下降時,應特別警惕低血壓休克出現(xiàn)。注意觀察皮膚出血情況及嘔吐物、排泄物的量、顏色和性質,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做好搶救護理工作。
2.2低血壓休克期
2.2.1病人取平臥位,切忌搬動,注意保暖,必要時給氧,供給足夠熱量。準備與抗休克有關的藥物及器械,做好搶救準備工作。保持病房安靜舒適,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安慰,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2密切觀察病情,每15-30分鐘測血壓一次,并注意病人的脈壓差、神志、呼吸、心率、尿量、面色和末梢循環(huán)狀況,準確記錄出入量及嘔吐物、排泄物的情況。
2.2.3擴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根本療法,強調(diào)早期、快速、適量。休克早期進行擴容治療,補液量少而擴容效果好;快速補充有效血容量可使功能性細胞外液恢復,矯正組織灌注量,維持血壓;適量補液可防止加重心臟負擔。
因此,應建立良好的靜脈通路,保證早期、快速、適量輸液,遵醫(yī)囑及時、準確輸入液體和擴容藥物。應用血管活性藥物時應密切觀察血壓變化并做好記錄,根據(jù)血壓及時調(diào)整藥物滴速,勿致血壓過高或過低。
2.3少尿期
2.3.1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液量,注意尿量、尿的顏色和性質,及時留取標本送驗。嚴格控制輸液量及輸液速度,量出為入,24小時補液量應按計劃分配輸入,預防急性肺水腫及心衰的發(fā)生。
2.3.2少尿期應給予低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B、C、K的食物,少吃鉀鹽豐富的食物。氮質血癥消失后可逐漸增加蛋白質和含鉀豐富的食物。
2.3.3少尿期的主要表現(xiàn)是尿毒癥、酸中毒和水電解質紊亂,嚴重者可出現(xiàn)高血容量綜合癥,甚至使出血加重。因此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患者意識狀態(tài)、消化道癥狀、出血傾向和呼吸的改變,密切觀察可能發(fā)生的尿毒癥、高血鉀、高血容量綜合癥、心功能衰竭、肺水腫、腦水腫、出血及繼發(fā)感染等并發(fā)癥,并做好相應護理。明顯的氮質血癥、高血鉀、高血容量綜合癥患者,可應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透析期間按透析常規(guī)進行護理。
2.4多尿期
2.4.1仔細做好出入液量的記錄和相關化驗檢查,盡量鼓勵病人進食進水,飲食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半流質和含鉀食物,量出為入,不能進食者可靜脈補液,保持水電解質平衡,謹防脫水而發(fā)生繼發(fā)性休克。
2.4.2防止繼發(fā)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多尿期病人易發(fā)生呼吸道和泌尿系感染,因此需注意口腔衛(wèi)生和泌尿道衛(wèi)生,必要時做室內(nèi)空氣消毒,忌用腎毒性藥物。
2.4.3指導患者逐步增加活動量,但應避免勞累。切勿麻痹大意,防止意外發(fā)生。
2.5恢復期 經(jīng)多尿期后患者尿量逐漸恢復至每日2000毫升左右,腎臟濃縮功能好轉,精神、食欲基本恢復,但少數(shù)患者可遺留高血壓、腎功能障礙、心急勞損和垂體功能減退等癥狀,因此應囑患者注意休息,一般1-3個月,補充營養(yǎng),逐漸恢復正常生活和運動。定期復查營養(yǎng)狀況、血壓、腎濃縮功能等,并采取相應措施。
2.6健康教育 積極推廣接種出血熱疫苗是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野外作業(yè)人員要注意保護皮膚、防止損傷,避免接觸螨、鼠及其排泄物,積極開展防鼠滅鼠及防螨滅螨工作。
3 小結
腎綜合征出血熱起病急、病情重、復雜多變、并發(fā)癥多,臨床治療護理要求較高。需要醫(yī)護密切配合,熟練掌握病程各期特點,勤巡視、勤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采取針對性有效措施,促進病人康復。
2.醫(y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人后,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
3.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儀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同一間病房內(nèi)不應收治其他非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重癥患兒應單獨隔離治療;
5.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后才能繼續(xù)使用;
6.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7.醫(yī)療機構發(fā)現(xiàn)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腸道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時,要立即向當?shù)匦l(wèi)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報告。
消毒隔離措施
1、知識培訓
(1)各地應舉辦多種形式的手足口病相關知識培訓,使所有醫(yī)護人員盡快熟悉手足口病消毒隔離技術。
(2)疾病流行期間,醫(yī)院要加強對衛(wèi)生保潔員和陪護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做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和消毒,減少污染擴散。
2、加強嬰兒室的消毒隔離
(1)嬰兒室應增設隔離床位收容有疑似癥狀(如發(fā)燒、腹瀉…)的新生兒或母親曾于待(生)產(chǎn)期間出現(xiàn)疑似癥狀(如發(fā)燒、腹瀉…)的新生兒;床與床間應有適度間隔,不得相互緊鄰。
(2)新生兒出院后,嬰兒床必須進行消毒后才能提供其他新生兒使用。
(3)非嬰兒室醫(yī)護人員和有癥狀(如發(fā)燒、腹瀉…)的醫(yī)護人員禁止進入嬰兒室。照顧新生兒的醫(yī)護人員進入嬰兒室前應注意手部消毒和更換隔離衣,并于照顧每個新生兒前后都要正確洗手;對接觸的工作臺面應定期進行消毒清潔。
(4)奶瓶、奶嘴應充分清洗,玻璃奶瓶應以壓力蒸汽消毒,塑料奶瓶、奶嘴(含安撫奶嘴)需煮沸消毒后才可使用。
(5)嬰兒室使用的消毒器具、敷罐應定期清洗更換。新生兒飲用水務必使用煮沸過的水。
(6)若母同室,母親在接觸或哺育新生兒前,務必洗手。
3、合理分診和疏導,減少不必要的留觀或住院。
(1)疾病流行期間,醫(yī)院應實行預檢分診,專辟診室(臺)接診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導發(fā)熱出疹患兒到專門診室(臺)就診,候診及就診等區(qū)域應增加清潔消毒頻次。
(2)合理設置就診和留觀場所,保障有效的通風,避免擁擠。
(3)要教育培訓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醫(yī)務人員對手足口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允許他們對輕癥發(fā)熱病人的甄別,避免大量普通感冒引起的發(fā)熱病人均直接去縣人民醫(yī)院等就診;
(4)對于候診病人中高度疑似病人、高熱或精神萎靡者,建立“綠色通道”,直接進入診療環(huán)節(jié)。
(5)提倡輕癥手足口病而不需要任何治療的病人,進行居家隔離、觀察。
(6)制訂和實施合理的留觀、出觀、住院和出院的指征,減少或避免不必要在醫(yī)院暴露時間;
(7)同一間病房內(nèi)不應收治其他非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重癥患兒應單獨隔離治療;
4、教育、督促病孩和家長,建立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1)經(jīng)常洗手,尤其是進食前和便后,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2)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病區(qū)能提供煮沸的設施供陪護使用。
(3)住院病孩建議禁止帶玩具,每日對個人衛(wèi)生用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4)為促進衛(wèi)生習慣,在留觀或病區(qū),建議每個病房至少配置1個水龍頭。
(5)避免與其他病孩密切接觸。
(6)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污物按醫(yī)療廢物集中處置。
(7)輕癥病孩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醫(yī)院要和患者住址所在地疾控機構做好銜接。
(8)病孩陪護人員離開病區(qū)前應徹底洗手。
(9)謝絕健康兒童探視病孩。
5、加強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
(1)大多數(shù)感染不一定表現(xiàn)癥狀,醫(y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人后,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尤其是給病人換尿片、處理病人糞便,或直接接觸病人分泌物、血液、口腔粘膜、皮膚皰疹等高危險操作后。
(2)配備使用方便、數(shù)量足夠的水龍頭。至少在兒科、急診、腸道門診、發(fā)熱門診、留觀室或病房、ICU等重點部門,需配置腳踏、肘式或感應式非接觸式水龍頭開關。
(3)使用皂液替代固體肥皂,但不必使用抗菌皂液。
(4)盡量配備擦手紙,以提高手衛(wèi)生依從性。
(5)EV71對酒精擦手液不敏感,而含氯制劑對手皮膚刺激性太大,碘伏消毒會將皮膚染黃,對于實在不方便洗手,接觸不同病人時可采用更換手套辦法,但此非好方法,因為通常建議換手套還需要洗手。
6、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制訂消毒、隔離措施。
(1)根據(jù)發(fā)熱病人的門診量,配備足夠的體溫表。
(2)做好日常清潔衛(wèi)生,尤其是廁所的清潔衛(wèi)生;
(3)注意蚊蠅防范;
(5)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儀器、物品等,每次使用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15min后,清水擦干;注意腐蝕性。
(6)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15min)后才能繼續(xù)使用。
(7)保持地面整潔、干凈,病人流量較多時需要增加清潔次數(shù);
有糞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時,先清理后按上述處理糞便,污染地面用20%漂白粉乳劑、5%次氯酸氨消毒液噴灑消毒60min。
(9)不要為消毒目的而在門診、病房的出入口處,放置踏腳墊和噴灑消毒劑。研究顯示此法不能有效降低環(huán)境微生物的濃度,反而有增加微生物污染的潛在危險;
(10)不主張給就診的病人分發(fā)鞋套;
(11)開窗通風、機械通風是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降低空氣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不要常規(guī)采用噴灑消毒劑對室內(nèi)空氣進行消毒;
(12)對于病人產(chǎn)生的生活垃圾,不必消毒,而直接投入黃色塑料袋按醫(yī)療廢物處理;
7、醫(yī)護人員的防護
【關鍵詞】甲型H1N1流感;護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04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9-2468-01
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新型傳染病,人體沒有特異免疫力,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該病傳染性強,致死率低,臨床上以發(fā)熱、咽痛、咳嗽為主要癥狀,重癥病人可合并肺炎。自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我院發(fā)熱門診共確診并隔離治療了1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平均住院時間6天,治愈出院14例,占100%,無死亡病例。針對確診病例在進行及時報告、分開隔離、有效治療同時并給予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確診并留觀治療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14例,其中男14例,女0例,最小20歲,最大34歲,平均年齡25歲,體溫>39℃的占50%,發(fā)熱持續(xù)1-7天,白細胞總數(shù)正?;虻陀谡!?/p>
1.2評估患者體溫:高熱病人及時給予藥物退熱或物理降溫,呼吸重點評估呼吸次數(shù)、頻率,觀察有無胸悶、氣促、呼吸困難;心理方面:主動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愛護,減少因社會因素及隔離環(huán)境對其造成的不良影響;營養(yǎng)方面: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必要時靜脈補充。
1.3護理評估:根據(jù)甲型H1N1流感患者癥狀、體征、臨床特點進行評估,并采用相應的護理措施,及時評價所取得的護理效果。
1.4臨床癥狀和心理問題。
表11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臨床癥狀與心理問題統(tǒng)計
由(上表)可得,發(fā)熱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主要癥狀,全部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發(fā)熱;約有90%的患者表現(xiàn)為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在精神心理方面有35.7%患者出現(xiàn)恐懼、焦慮。
2.護理問題分析及措施
2.1體溫過高。護理目標:體溫降至正常范圍,患者不適癥狀消失。
護理措施:①密切觀察患者體溫變化,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體溫>39℃的患者,每30分鐘測一次體溫;體溫在38-39℃之間,每1小時測一次體溫,并詳細記錄。②降溫處理:體溫>38.5℃患者,遵醫(yī)囑給予解熱鎮(zhèn)痛藥物降溫處理,體溫過高患者,如不適癥狀明顯或應用解熱鎮(zhèn)痛藥物體溫未能降至正常時適當給予糖皮質激素;體溫
2.2恐懼、焦慮癥狀。護理目標:患者恐懼、焦慮癥狀消失,心理壓力緩解。
護理措施:①針對確診并需要隔離治療的患者,護理時需要主動與患者交流和溝通,因隔離治療,做好解釋工作,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護理及治療。②認真做好宣教工作,詳細講解甲型H1N1流感的相關知識,特別是該病是可防可控并能夠治愈的疾病,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心理,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3營養(yǎng)支持。護理目標:患者體重未下降或增加。
護理措施:①患病早期多伴有發(fā)熱、納差,護理時飲食方面多給予軟食或半流食為主,鼓勵患者多進食。②恢復期鼓勵患者多進食新鮮的水果及蔬菜,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增強患者體質,促進疾病的恢復。③考慮到患者需隔離治療,不能隨便外出,同時沒有家人陪護,護理人員要做好臨時家屬這份工作,滿足患者飲食方面額為的正當要求[2]。
3.討論
通過這階段的護理工作,我科護理水平有所提高,同時我們對護理工作有了更新的認識,針對甲型H1N1流感這種特殊疾病,與普通疾病有很大的區(qū)別,在護理工作中不但要重視疾病的護理,同時要關注該病患者的心理問題,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變化及心理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工作中的不足,進一步完善護理措施,調(diào)整護理方案,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整體的護理,身體能夠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